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作文教学研讨

小学作文教学研讨

发布时间:2021-03-08 04:27:01

A. 小学作文序列化教学研讨收获感悟

主题式序列化作文教学课题实验阶段总结
桓台县世纪中学课题实验组 牟维和
我校自自己申报的原创课题——“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课题实验”在山东省教科所立项以来,课题实验组老师热情饱满,态度积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勇于作文教学改革实践,阶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创设条件,进行课题申报
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教改基础,我校积极参与实施了淄博市体验式作文教学改革的实验,为我市作文教学改革的实验单位之一,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少教师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如我校牟维和老师出版了作文教学专著《中学生使用话题作文指导》(延边大学出版社)牛晓彬老师获得淄博市作文竞赛辅导一等奖。牟维和老师获得淄博市体验式作文教学教学案例一等奖,我校在桓台县作文竞赛中获得全县第一名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作文教学的现状堪忧,应试作文愈演愈烈,公式化模式化、所谓的考场作文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说假话,写假事;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教学存在着"文学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作文教学存在着随意性及无目的、大操练的倾向,缺乏一定的训练序列。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少了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关注,写作没有成为孩子生活的真实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我校的语文教师带着困惑与思考走到了一起,在淄博市教研室崔雪梅老师的直接指导下,“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实验课题应运而生。课题实验组人员热情高涨,积极准备。或阅读钻研理论著作,或进行调查研究,或向专家请教,或进行实验设计。2008年3月27日又召开了课题实验论证会,会上邀请了山东省初中语文教研员张伟忠老师,省教科所张斌博士作实验指导报告,与会专家提出许多指导性意见,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市教研室的帮助下,“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课题实验的申报得以成功。
二、加强教学调查,确定实验班级与研究计划
课题的实验是建立在对教与学的基础上,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课题实验开始时重新对全校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此基础上,确定了课题实验的年级——2006级,并召开了课题组会议,依据调查情况确定了课题研究开展的计划与方法。
三、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
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让教师在观念上确定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为目标,“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生活作文”教育观。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点,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为此,课题组成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学习,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后学习了《基础教育程改革纲要》、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等文件,《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等理论专著,每人订阅了相关作文教学的杂志,汲取信息和营养,尽量使自己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理论,并组织大家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四、积极进行课题的研讨和管理
在半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加强校际与校内的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课题组成员实施开放性教学,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校内公开课:高燕老师的《感悟父爱》,牟维和老师的《让细节在作文中流淌》,都获得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为了更深入的做好课题的延伸活动,课题组经过讨论认为应由课题实验的统一的作文学案,为此,课题实验组在前段各年级组使用的统一教案的基础上,编写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学案。配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能更直观的去阅读去实践。
五、阶段性成果明显,提升了学生成绩和教师素质
经过半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由于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求源头活水,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米下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兴趣大增,教学效果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在桓台县统考中,我校学生作文平均成绩获得全县第一。课题组还利用学校《世纪星》杂志发表课题实验班级作文专集,成立了我校第一个学生社团——秋柳诗社,并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学生诗歌专集《秋柳诗韵》,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牟维和老师在《现代语文》杂志发表论文《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桎梏,构建主题作文序列教学模式》,在《教育前沿》发表论文《作文要走生活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道路》,在《山东理工大学学报》发表论文《教会学生亲近诗歌,哺育学生高雅诗心》。高燕老师在《现代语文》杂志发表论文《感悟父爱》课堂实录;于艳萍老师在《山东理工大学学报》发表论文《让作文牵手阅读》等。牟维和老师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六、关于本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感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还很大,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从更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升学率”的阴影时时笼罩在我们心头。在各学科重重挤压下如何保证学生的写作时间,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品味生活?如何取得家长的理解、学校的认可,更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式作文序列化教学实验”如何摆正“生活化作文与作文生活化”的关系等,还值得我们去探索,但我们坚信我们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多方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
请在此输入您的回答,每一次专业解答都将打造您的权威形象

B.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国内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现状浅析
目前我们使用的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可以说是解放后最好的一套教材,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它的特点是以阅读训练作为主线,将教材分为四类课文(讲读课文、半独立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习作例文),它把阅读分成若干个重点训练项目,使教学既有重点,又适当反复,呈现\"螺旋式\"递进。这样的编排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这套教材训练的要求比较笼统,伸缩性较大,序列不够清楚,练习次数又比较少。因此,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大家都把作文教学的规律和作文训练的序列作为研究的课题,纷纷编出各自的作文教材来弥补部编教材的不足。这种研究已经出现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局面。通过研究和实验已经自成体系。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作文教学流派主要有下述四个:
一、作文分步训练
过去有不少同志认为小学作文应该分三步训练,即一年级进行口语训练(基本形式是看图说话),二年级进行写话训练(基本形式是看图写话),三-六年级进行命题作文。可是山东省烟台市的马昌斌、马兆铭等同志认为,这\"第三步\"训练横跨三、四、五、六-四个年级,阶段性不明确,也体现不出三年级训练的特殊性。三年级是由一、二年级说话、写话训练向高年级作文训练过渡的年级,以段的训练为主,应单独作为一个训练阶段,可以叫做\"片断训练\"(或叫\"过渡训练\")这样,\"三步走\"就成为\"四步走\"了。
烟台市的同志认为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既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中心环节。按其过程来说,可分为四步走,即说话训练、写话训练、片断训练、篇章训练,这就是作文训练的阶段。各个阶段有各个不相同的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的具体任务。例如一、二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重点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切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到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就进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联想能力;而语言方面则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四、五、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理性认识阶段,着重培养发现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能力;而语言训练则以篇章结构为重点,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按其渠道来说,主要有三条:观察、阅读、写作。观察侧重于发展思维,做到\"言之有物\",阅读侧重于发展语言,做到\"言之有序\",作文是两者的综合运用,即\"有物\"和\"有序\"的有机结合。这样,他们对于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设想可概括成\"一个中心两条线\"。一个中心是: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相结合。两条线是:一条纵线--四步走(前边所讲的四步走),一条横线--观察、阅读、作文三结合。这两条线围绕一个中心穿插结合,交识成网,形成一个作文训练\"流程图\"。根据上述设想,从一九七九年起,烟台市的同志用六年时间在全市范围进行大面积的实验,既订出了各年级作文训练计划,编写了教材,又进行了理论的总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作文素描训练
上海市的吴立岗、贾志敏等同志认为,小学作文\"四步训练\"相对\"三步训练\"来说是个进步。可是经过三年级的片断训练,立即让四年级学生独立地写命题作文,值得商榷。因为四年级开始进行简短记叙文的篇章训练,而要学生掌握简短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还必须由老师\"扶着\"走一段路。也就是说,四年级(至少是上学期)也应该单独作为一个训练阶段,可取名为\"半独立的篇章训练\"。因此,比较科学的说,小学作文应该分成五步走,即一年级,口语训练、二年级写话训练,三年级片断训练,四年级半独立的篇章训练,五、六年级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其中三年级和四年级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经过调查,上海的同志发现三、四年级学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原因何在呢?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即形象思维能力十分薄弱;二是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十分贫乏。据此,他们借鉴美术教学的经验而创造了一种适合于三、四年级的作文教学形式--素描。所谓素描,乃是以观察实物、实景作为途径,以片断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即运用\"白描\"的手法)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什么叫素描训练呢?请看一个以观察实景为途径的素描课例。
\"叮铃铃--\"上课了。这是一堂三年级的作文课。只见一位女教师走上讲台,亲切地对同学说:\"今天,我们继续进行\'动作素描\'。我当\'演员\',\'演出\'的内容是寻找钢笔准备点名。请你们仔细地观察我的每一个动作和神态,然后把这个动作片断写下来\"。接着,教师两次逼真地表演了自己设计的动作。
\"我的\'表演\'都看清楚了吗?\"
\"都看清楚了\"。
一问一答之后,教室里立即响起了一片沙沙的写字声。不到二十分钟,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表示自己已经写完。教师指定几位同学朗读了各自的作文。对同一过程,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富于想象。写法各异,琳琅满目。试举两例说明:
1、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过以后,语文教师缓步走上讲台。她打开点名册,一张一张地翻阅着,终于找到了她所需要的那一页。现在可以点名了,可是一摸胸前的口袋。钢笔不翼而飞。咦,怎么搞的?老师把上衣和裤袋里的东西全部掏出来,仍然不见钢笔的影踪。她莫名其妙地搔搔后脑勺,凝神思索起来……\"对了,一定在讲义夹里!\"她提着讲义夹,轻轻地抖动一下。\"拍\"的一声,一支\"英雄\"金笔滑到讲台上。老师的双眉舒展开了,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她捏住钢笔,先看看点名册,又看看全班学生,然后开始点名。
2、语文课开始了,老师不紧不慢地走到讲台前,用亲切的目光环视了全班同学,然后打开点名册,仔细地翻阅着,找到了写着\"十一月二十二日\"的那一页。她习惯地用手到胸前去掏钢笔,可是真糟糕:钢笔不见了。看着讲台上,没有;掏遍了所有的口袋,仍然没有。老师用手轻轻地拍打着脑袋。\"办事一向很仔细的语文老师今天怎么做出丢三拉四的事情?\"我注视她的一举一动,焦急着心好象要从嘴里跳出来……忽然老师的眼睛一亮,她把讲义夹轻轻地一抖,一支绿色的钢笔\"拍\"的一下掉在讲台上,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老师拿起钢笔,微微地笑了一笑,仿佛对我们说:\"真对不起,由于我的粗心,浪费了你们两分钟\"
素描训练,具有下述优点:
第一,素描的内容可以由简到繁地进行设计。三年级搞片断素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片断的各种基本结构以及相应的写作技能。四年级搞叙事素描,又可以使学生掌握简短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和基本结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学会正确的确定和表现中心思想。因此,素描可以为高年级进行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矗
第二,素描以静物、动物、自然景物、房间陈设以及师生日常生活片断的演示作为内容,可以帮助儿童逐步积累生活知识和常用词语。这些内容又反映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把它们引进课堂,可以创设诱人的情境,使儿童有话想说,有情想抒,并且受到思想教育。因此,素描不仅帮助儿童解决文字表达的问题,同时也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和提高思想觉悟。
第三,观察作文的形式很多(如参观访问记、观察日记等),而素描可以在教室里或校园里进行,简单易行,便于教学。而且它的内容比较单一,易于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想象、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第四,素描可以当堂作文,当堂评讲。既使学生受到独立写作、独立修改的训练,又可以减轻师生的负担。因此,它有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的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从一九七九年起素描教学先在上海部分学校试验,后来很快推广到浙江、江苏、广东,现在全国各地有不少学校采用素描方法进行作文训练。
三、作文分格训练
小学作文分格训练是从常青同志的中学作文分格教学中移植过来的一种作文训练的方法。分格训练所谓的\"格\"则是单一的基本训练单位,具体地说是把说话、写话、片断训练到篇章训练,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到开头结尾,从培养观察能力到发展语言、思维能力,把众多的作文难点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训练的基本单位——\"格\"。
例如,把一年级的说话训练分成两大格若干小格。两大格:第一大格,说一句完整的话;第二大格,说几句连贯的话。把\"说一句完整的话\"又分成五个小格:即第一格:敢说;第二格:说顺;第三格:说实;第四格:说活;第五格:说准。也就是把某一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小要求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为命题作文综合训练准备好\"预制件\"。对每一格训练都提出了要求,说明了道理。例如一年级说话训练,第一格敢说,这是说话训练开始时的要求。旨在鼓励小学生大胆地、轻松地、无所顾虑地说话,消除学生在大众面前说话的畏惧心理,以逐步培养他们的说话习惯;第二格说顺,等到学生喜欢讲话以后,就要逐步引导他们把话讲通顺了,讲通顺一般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要把话讲得流利连贯,要符合一定的口语规则,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第二个要求是每一句话都要讲得完整,不要讲没头没脑的话。教师要针对这个阶段的要求给予指导;把话说\"实\"就是要把话说得具体,要言之有物,不要说得太空洞,太抽象;把话说\"活\"就是把话说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把话说\"准\",就是在讲得通顺、具体的基础上,还努力要求把话讲得贴切准确,没有差错,正确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
丁有宽同志曾根据小学一百三十多篇课文,归纳出构成一般记叙文的三十个\"格\",他称为\"三十法\",这三十法分别是:叙事四法(按时间顺序叙事、按地点转换叙事、按事件经过叙事、按事件经过结合时间顺序、地点转换交错叙事);状物三法,写人八法,开头五法、结尾四法、篇章结构六法。他以\"三十法\"为线索,订出一个读写结合的规则。这个读写规则,按照先练叙事、状物、后写人;先从记叙一件简单的事表现人到记叙较复杂的一件事表现人;从记叙一件事表现人到记叙几件事表现人;从明意扣题开篇、结尾点题结篇,到其他较复杂的开篇、结篇,这样的顺序来编排,在教学时,逐个教,逐个练,循环反复,螺旋上升。
东北农垦总局的同志曾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原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编写了各年级的作文分格训练教材,其中《语言表达分格训练》上册。供一年级使用,下册供二年级使用,《记叙文基本技能分格训练》供三年级使用,《观察描写分格训练》供四年级使用,《记叙文综合训练》供五年级使用,五册教材共包括三百二十五个格。
四、读写结合,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
北京景山学校刘曼华等同志认为集中识字促进小学生作文提早起步。近几年来,该校的同志着重研究了集中识字教学中对所学汉字的灵活认读,灵活运用问题,加强了阅读训练,使二年级学生识二千二百至二千四百个汉字,掌握六千个常用词语,读完一、二年级共一百八十篇课文和大量课外读物,此外,还通过抄书、造句、听写句子与段落,看图写话、写片断、写日记等练习,使绝大多数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在教师辅导下写出三四百字的短文。这样,就为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打下比较好的基矗
那么从三年级起作文训练该如何进行?景山学校的同志并不主张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步训练或者分格训练,而是主张\"先放后收\",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训练。他们认为三年级是作文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是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解决一个\"作文难\"的问题,二是要充分发展学生连贯语言的能力,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笔头写\"顺\",三是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不抄袭,不假编,不瞎套、不硬挤,一开步就把路子走正。因此,应该运用\"放胆文\"的形式进行训练,即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三年级是鼓励学生把文章写开,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到四、五年级就要教会他们对文章\"剪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具体地说,四年级是掌握规律、严格作文训练的阶段,应教会学生如何写人、叙事、状物。五年级是运用规律,提高作文水平阶段,应该使学生写出夹叙、夹议、夹抒情的富有儿童情趣的作文。
此外,北京的王有声、江苏南通的李吉林、湖北的张开勤、辽宁的夏廷林、广西的马作文、天津的陈文彰、南京的袁浩、陕西的查振坤等同志,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各地也有不小的影响。
从纵向看,大家继续对作文训练的序列进行研究。一方面研究作文能力结构各个组成部分自身的系统;另一方面,又研究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所构成的系统,以便将各个训练体系综合成一个总的训练体系,科学地研究小学各年级作文训练要求、重点和方式方法。从横向看,科学地确定小学各年级与各科教学之间的科际联系,努力使小学生的作文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教学内容,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手段,可以预料,在今后的二、三年里,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将会出现一个更加令人振奋的新局面。〔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C.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7千字

码7千字回答你一个问题,你有报酬呢

D. 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回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答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如何,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致整个人生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之中,教师只是利用一些例文,让学生从例文中去仿写,而学生就成了照章而写的一个工具,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认识和掌握作文教学的规律,使作文教学卓有成效,并同阅读教学相互配合,那就相得益彰。

E.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的策略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发现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同时指出应该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过面批,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特点。记得在《一次的小实验》的习作指导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并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够理想,这显然与平时生活观察不仔细,实验做的少有关系,于是我联系科学老师带着大家做了几个实验,这次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性很强,通过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后,再次习作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里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能使听、说、读、写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作文指导时,我提前就让学生去观察,回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中发言的同学络绎不绝,讲的同学很认真,讲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哈哈地笑起来,听的同学很专注,能与讲的同学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在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口头表达能力之后,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住课内插图和看图说话,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还要注意合理的想象,这样既丰富了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带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五、注重学生的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F. 如何写小学作文主题教研活动问题分析

一、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虽然各教研组都有教研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教研活动,但缺少明确的研究主题,导致学校教研随意性、盲目性,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研讨七嘴八舌的浅层议论,零敲碎打,火力分散。通常又是优点多说,不足少说或不说。
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各资料,对付检查,很少考虑如何提高教研质量问题,尤其是频繁的此类听课评课之后,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认为这样的教研活动可参加可不参加。因而教研活动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3.教研组有时会围绕几次“磨课”展开一系列教研活动,仔细反省这些活动活动的内容,我们常常会感到困惑,后一次教研活动比前一次有何提高和改进?由于教研活动中只谈经验,缺乏对研讨内容的反思、提炼及归纳,以至于我们很难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更别说每次有什么研讨收获了。
4.另外还有:理论学习离课堂实 际太远,;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等问题。
二、什么是主题教研活动
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问题,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
三、主题教研活动的过程
(一)发现问题,确立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确定教研主题有以下标准:
1.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
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是相对多数人(教师或学生)的问题;
3.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
4.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难易程度适中,切忌过空过大。
案例1
某校政治备课组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政治老师过分追求学生的课堂活动,整堂课显得“热闹有余”,存在教学目标的偏移,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于是该校政治老师开始反思,并通过集体研讨确定“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作为该校政治学科校本教研的一个主题。
案例2
某校发现许多老师严重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基本功给丢了,如板书设计、书写、朗读、简笔画等。一些老师在停电以后或电脑出故障以后甚至就不会上课了。多媒体课件过度使用,造成教学资源堆砌,淡化了教学主题,弱化了教学目标,不少老师备课没有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而把大量时间花在课件的制作上。因此,该校各学科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效性”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
例:某校校本教研主题赏析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数学: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英语:英语分层教学的目标定位、初中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研究、英语新课标词汇教学策略。
(二)深入思考,形成方案
教研组在确定主题后,共同研讨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学科活动主题、问题提出的目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的主要内容、活动的步骤、预想要达到的效果、中间要采取的措施、活动小组一学期活动的次数、地点等。
(三)专题学习,交流心得
方案确定后,为确保主题校本教研顺利开展所需的理论支撑,在开展活动前或活动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应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方案进行学习和积累,收集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的文章,同时要求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老师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召开集体学习研讨会,鼓励教师围绕“你学习的这些文章哪一点值得推广,这一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观点的?在教学中你是如何运用这一观点的?你在教学中运用这一观点的最大收获,体会及经验教训是什么?”等方面来学习、交流。由教师们对此谈出自己的理解,实现主题教研活动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案例 3
某校政治组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个主题时,给老师们印发了《关于初中政治课活动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型设计》等学习资料,通过学习、研讨,大家认识到上好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活动课,必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主题明确突出。
(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具有趣味性,但形式必须要为内容服务,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要突出活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要培养每位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尝试,切磋探讨
确立了研究的主题和实施方案后,就要着手开始课例的设计。课堂教学是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教学研究必须聚焦课堂,引导老师关注课堂,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备课组需要确定几位老师开研讨课,通过以课例为载体落实研究主题。
为了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展现,暴露真实问题,第一次开课往往采取老师个人备课,上课,备课组老师集体听课,听课时要根据主题研究内容对每个听课老师进行分工,然后通过课堂观察,填写量化评价表等手段,对研究主题设计的问题进行逐个记录,接着开展评课,集体研讨,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改正策略。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后,备课组再围绕这个研究主题集体备课,这几位老师再第二次开课,这次开课要有意识地将集体研究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研组老师再通过量化评价表观察课堂教学前后发生的变化,验证、巩固和深化主题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果。
案例4
针对新改革后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老师在评价语运用方面的误区,寻找恰当的、科学的评价语,某校八年级语文组确定了《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的运用》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他们首先选定两位有代表性的老师开课,这次开课并不特别强调教师的评价语,以常态课方式呈现,听课老师通过课堂观察,填写《教师评价语运用评价表》、《教师理答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然后进行统计反馈。
通过课堂观察和量表分析,备课组老师指出,这两位老师在课堂评价方面还存在评价语单一、评价泛化、重复学生语言、评价不当、评价时机不对等问题。于是备课组老师经过了相关的理论学习、集体研讨和实践反思后,再针对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然后仍然由原来执教的两位老师开课。
这次听课要求听课老师善于捕捉课堂上关于教师评价语的一些教学片断,并对前后两次开课做出比较分析,特别要注意结合教师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评价语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全组教师集中讨论,就两次活动进行评议与交流。
小结: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基本模式为: 确定研究主题——第一次开课——评课研讨,自我反思——理论学习,提出解决策略——第二次开课——验证策略,深化主题。
(五)主题研讨,反思教学
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利用研讨会对活动进行反思,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问题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做到了吗?”“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这一环节要求教研组的每个教师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归纳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要求在研讨完后上课的老师写反思,听课的老师写反思,备课组也要有集体反思。教师之间通过评价、交流和反思,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不能发现的细节问题,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反思,借鉴别人教学的成功之处。
案例5
1.某校一位语文老师在参加《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运用》的主题教研活动后感悟颇多,她在反思中写到:“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评价语就失去了它存在之初的应有意义。而有些老师却在评价语的精彩、花哨上下工夫,课堂成了老师个人评价才艺的展示场。当然,在正确基础上的精彩评价应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
另一位语文老师在自己上课后的教学反思中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或‘错了’等简单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
2.某校物理组老师在“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主题校本教研后,全组老师都围绕这个主题撰写了评课反思材料——如选题的有效性、问题引导的有效性、探究的时机、有效探究的评价、开放探究的有效性等。
(六)总结经验,实现提升
主题教研收到了好的效果以后,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的过程进行总结,对自己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有效行为、改进策略进行归纳,通过案例、实录、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教师进行自我总结和提升的过程。教师的“写”其实是再思考,是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整理,实现认识的提升。
主题教研活动过程小结 主题教研活动的流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实践,第三步反思。这项活动是否有效,第一步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主题的确定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是整项活动的纽带。 第二步实践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是结合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第二环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第三环是围绕主题对课堂实践进行点评。第二步是整项活动的灵魂,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第三步就是对主题确定和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个主题的确定打下基础。
四、其他形式的主题教研活动简介
(一)常规模式
1、教研组根据期初制定的计划和前段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讨论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并落实教学内容;
2、全组教师围绕主题,备好该教学内容的课;
3、交流备课,每人特别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并落实研究的主题;
4、完成体现集体智慧(在落实研究主题下的)的新教案,推荐上课教师;
5、上课。组内听课教师分工关注教学过程中关于研究主题的体现;
6、上课教师围绕主题谈教学体会及反思,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题谈课堂。
7、 形成关于本主题的共识及非共识的意见(组长形成书面材料);
8、教师将研究主题与自己日常教学结合,反思得失,以叙事的方式写出反思或随笔。
9、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二)含有分主题的模式
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2、将一个教研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题
以语文学科为例,假如设立的教研主题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分解为以下几个分题:
(1)在讲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借鉴能力的研究;
(2)在课外阅读中增强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意识的探索;
(3)作文指导、讲评与阅读有机结合;
(4)作文批改与阅读有机结合的途径探索;
(5)在阅读中加强积累,改变学生作文词语贫乏现象;
(6)“读文——写文——再读文——修文——创造”学习方式探索;
(7)“读文——想象——联想——作文”学习方式探索。
在这7个分题中,有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学习方法的探索,有成熟经验的移植,内容比较广泛;提出的这些分题,切合教学实际,又都是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个分题虽然题目不同,但都围绕“读写结合”这个大主题;并且每个分题都有具体的切入点,教师容易进入课题的研究之中。
3、明确任务,确定研究分题
这个教研主题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教师共同研究的主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分题研究(也可以两个教师承担一项分题)。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共同探索这个问题。
4、专题学习,提高认识
5.课堂实践,印证预设
6.主题研讨,反思教学
7.及时总结,生成问题,继续研究
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有有书面总结,对前面的尝试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也要总结失误之处。这样,既能使前面取得的经验在理论上升华,也为下一步尝试及时发现问题,预设解决措施。“预设——尝试——总结——再设想——再尝试——再总结”这个行为要体现在整个尝试过程中。
五、主题教研的特点、优势
校本主题教研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看书学习、观察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以问题为驱动的教研方式
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困惑为目标,最终又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来。尤其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中有很多现实的困惑需要得到解释,所以,教师们一定要重视现实经历与情感体验,在问题解决中获得能力,收获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
因为这些问题具有共性,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现实问题自己身上多半也有,交流起来大家顾虑就少了,对话也变得畅所欲言,大家可以毫无保留地叙述着自己的喜悦与困惑,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每一种意见都有存在的价值,这种教研方式气氛是民主的,和谐的,它必将使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2.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强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主题教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智慧。因为是自己看自己,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深度参与,整个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们“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
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有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活动计划性、针对性差;(2)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3)理论学习离课堂实际太远;(4)以应付考试为中心;(5)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这显然偏离了教研活动的核心“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避免了以上这些问题,突出了活动的目的性、真实性与针对性,大家围绕主题开展的讨论,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深入思考,追求问题的本质,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4.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
因为亲自参与了、实践了,所以人人都有切身体会,人人都有发言权,这样的主题教研就不再是个别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的“专利”,使得广大教师不再游离于校本教研之外,游离于具体教学实践之外,而是更容易形成群体性的合作研究的局面,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就能逐步形成。 总之,主题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每个教师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收获,它的乐趣在于每个人都经历了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帮助的过程,获得共同提高。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的关注点从形式走向本质,从课堂全面走向局部的细节,有可能实现“反思与实践之间的全面结合”,使现实的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G.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研讨会总结

当前,小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平时语言的积累,导致了小学生写作语言的匮乏,表达的欠缺,以致出现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和“有话说不出”的现象。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刻不容缓,怎样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以写作为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本上是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以写作为快乐。一旦他们对写作有兴趣,他们就会“想写,爱写,愿意写”而不是将写作作为一种负担。
首先:让他们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从生活中开启思维。比如让他们写《最开心的一件事》或《最难忘的一件事》就可以告诉他们可以写自己曾经做游戏的经历或者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老师也可以与他们一起做一些游戏,让他们游戏的同时记录游戏的过程和感受。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写作。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小学生的特点是敢于幻想,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比喻,而不是对他们的“异想天开”一概否定,我们要肯定他们的想法与进步,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这样他们才会对写作感兴趣。另外,为了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应该多的举行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带他们去写生,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作提供素材,让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从而充分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写作材料。
写作源于生活。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好的观察能力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发现美与丑。小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观察。比如说,为了让学生有物可以观察,就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了一块生物角,让学生亲手在花盆中种上小草,由专人负责,浇水施肥,并观察它每天的变化;买个小鱼缸,养几只小蝌蚪,让他们观察它们如何变成青蛙的。另外,课余时间可以带学生去农田观察庄稼的生长或者去树林观察昆虫的成长,让他们学会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发现它们细微的变化。正因为通过细致地观察,学生才能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生动。
三、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书是人类“智慧”的载体。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及其重要。

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腾出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以自读,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发挥想象力。
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借鉴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
1、信马由缰法。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
2、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据说郭沫若、老舍和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称作跳跃式浏览。
3、囫囵吞枣法。
4、改弦易辙法。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再无味,再换,至三番乃止。
四、引导学生善于积累。
养成摘抄的习惯。有句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丰富词汇,除了诵读,还应该学会摘抄,做到读抄结合,相得益彰,才能拥有大量的词汇。学生摘抄的语句通常都是他们自己喜欢,能够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语句,这样的语句才会使他们用的得心应手,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只有不断的积累,才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能到达金字塔的动物只有鹰和蜗牛,蜗牛不仅仅靠的是意志,还有就是它的日积月累。所以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积累,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可以稳步提高。
总之,学习语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一个好的写作能力更是关系到学生的以后发展,所以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H.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版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权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如何,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致整个人生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之中,教师只是利用一些例文,让学生从例文中去仿写,而学生就成了照章而写的一个工具,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认识和掌握作文教学的规律,使作文教学卓有成效,并同阅读教学相互配合,那就相得益彰。

I.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与方法(1)
作文教学(这里将写话、习作、写作教学笼统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是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主要途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它不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是发展积极的心态,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必备素质。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课程提出了“兴趣领先,乐于表述;突出个性,鼓励创新;贴近生活,引导实践;夯实基础,读写沟通;合作分享,共同提高”等崭新的习作教学理念。
为落实这些新理念,必须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这是小学作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一定的时期,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对于作文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以便适应作文教改的需要。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有两条依据:一条是学生的身心规律,一条是语文学习规律。这正是新课程所强调的。
一、激发兴趣策略与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 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向导。
1.命题引趣
题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情绪。新颖有趣的命题,能引发学生的习作情趣。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如果作文命题的范围过大、过笼统,缺乏趣味感、朴实感,必会造成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这样不仅效果不佳,还会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和兴趣。缩小作文的命题范围、肢解题目、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致的有效途径。
2.情境创趣
有趣的情境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想象)。在作文之前,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小动画、小音乐欣赏等活动,并相机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联想和想象。这样,就很容易地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乐说。
3.高分励趣
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所以教师不要吝啬作文的分数,可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笔者曾经做过各种各样的调查,小学生极少看老师的评语,最看重的是老师给的分数。给学生的作文打高分,是激励写作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4.竞赛激趣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喜欢比赛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组织一些写作大赛,或赛开头,或赛结尾,或赛观察,或赛想象,或赛系列日记……学生在竞赛中尝到了竞争的乐趣,得到了个性的张扬,引爆了情趣想象的火花,续接了习作兴趣的链条。另外,竞赛游戏活动的本身,也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5.评价固趣。
“激励”、“评价”是心理学上讲得两大功能。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两个心理功能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后的愉快,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传统的评价是“玉中指瑕”——找缺点找毛玻正确的做法是“沙里淘金”——找优点找亮点。特别是针对文章中的那些“个人的独特感受”,都倍加“珍视”。
【案例】
在教学中,根据习作的要求,采用高分激励的方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好文章可以给100分。新颖的开头、结尾,精彩的细节描写,画龙点睛的句子,成语的妙用,诗句的恰当引用,文中的插图,坚持写观察日记等等给予加分,上不封顶,可以加100分到300分或更多。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三、四年级小学生初学作文时尤其灵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体验,化解学生的消极体验,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形成快乐体验,可以较快地消除小学生惧怕作文心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突出重点策略与方法
文章是一个由诸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作文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历练和持之以恒的实践锻炼。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整体着眼、局部着手,做到每个学段、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一次作文教学都有所侧重,逐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切不可“贪大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
比如,我们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新课标确立的不同学段的作文教学目标来确定中高学段不同的作文训练形式与能力训练重点:
低年级(第一学段)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如根据故事开头说写童话、听音响编写童话、童话续编、命题编写童话),重点是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能力,增强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中年级(第二学段)是儿童观察的活动的“敏感期”,观察能力迅速发展,特别是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微性和概括性显著提高,因此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素描作文,如自然景物、小动物、人物动作、人物外貌、人物对话和周围环境素描等),重点是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驯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即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和典型性,形成典型表象的能力;
高年级(第三阶段)是儿童抽象概念思维进入“敏感期”的阶段,其习作训练形式应该从观察习作转向有明确交际目的实用型习作(包括纪实习作和想象习作,如暑期生活交流、学写生活随记、学写读后感、学写导游词等),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每次习作指导都要从整体出发,把握教学重心,制定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进行一两项习作能力的强化和训练,这比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案例】
人教版第七册第三单元要求“写一处秋天的景色”,这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学写景物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应该属于初步练习阶段。所以,本次习作教学的重点目标应该定为“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至于材料选择、富有感情、主题突出、语言形象生动之类的要求就暂别理会了,留待以后再训练。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选择最能反映景物特征的重点部分,从色彩、形状等方面写出景物特点等,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观察景物的方法指导。这样有所为有所不为,就能保证习作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训练扎实、收到实效。〔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阅读全文

与小学作文教学研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