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牛津英语3A教学进度表
Monthly proct statistics
proction schele
2. "小学教育"教师在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什么三种计划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基本上每学期开学教师都要对自己所带的这门课程制定教学计划。用以明确本课程学期教学思路。
首先,应该对教材做一个简要分析。包括教材版本,教材编写特点,主要内容,重难点。比如说,人教新目标版几年级英语教材共多少单元,每单元又分为A,B两部分,A部分重点学习和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B部分重点学习和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每单元后都有一个单元检测,以及这种编排体现出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等。
第二,学情分析。主要对所带班级这门课程的学生学习情况做一个剖析。包括学习这门课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学习这门课程的有利因素以及还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教法设计。主要是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情,大概明确主要的教学方法,比如说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第四,学法指导。光有老师教还不行,教学始终是一个双边活动。学生的学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如何学这方面下功夫,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使得学生能够会学,学有所长。包括制定学习小组学习,一帮一学习,,以及一些不同学习内容具体的学法指导。还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像勤读书积累,勤记笔记的习惯等。
第五,编写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包括时间,课时,内容等,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掌握教学进度,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3. 小学数学教学进度表
二00六——二00七学年度第八学期小学数学第八册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3月日
开学工作
一
3、5—3、11
四则运算
二
3、12—3、18
四则运算
三
3、19—3、25
位置与方向
四
3、26—4、1
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
五
4、2—4、8
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六
4、9—4、15
营养午餐;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七
4、16—4、22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八
4、23—4、29
生活中的小数;期中考试
九
4、30—5、6
五一长假
十
5、7—5、13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整理复习
十一
5、14—5、20
三角形
十二
5、21—5、27
图形的拼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十三
5、28—6、3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十四
6、4—6、10
统计
十五
6、11—6、17
数学广角;小管家
十六
6、18—6、24
总复习
十七
6、25—7、1
期末考试
十八
7、2—7、8
结束工作
二00六——二00七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第十册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3月3日
开学工作
一
3、5—3、1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
3、12—3、18
求平均数;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
三
3、19—3、2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
3、26—4、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五
4、2—4、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
六
4、9—4、15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能被2、5、3整除的数
七
4、16—4、22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
八
4、23—4、29
最小公倍数;整理和复习;期中考试
九
4、30—5、6
五一长假
十
5、7—5、13
分数的意义
十一
5、14—5、20
真分数和假分数
十二
5、21—5、27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十三
5、28—6、3
约分和通分;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
十四
6、4—6、10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十五
6、11—6、17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
十六
6、18—6、24
总复习
十七
6、25—7、1
期末考试
十八
7、2—7、8
结束工作
二00六——二00七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第十二册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3月3日
开学工作
一
3、5—3、1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
3、12—3、18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三
3、19—3、25
比例的应用;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
四
3、26—4、1
圆柱
五
4、2—4、8
圆锥;球;整理和复习
六
4、9—4、15
统计表;统计图
七
4、16—4、22
统计图;实践活动
八
4、23—4、29
整理和复习;期中考试
九
4、30—5、6
五一长假
十
5、7—5、13
整理和复习:数和数的运算
十一
5、14—5、20
整理和复习: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
十二
5、21—5、27
整理和复习:应用题
十三
5、28—6、3
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
十四
6、4—6、10
整理和复习: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
十五
6、11—6、17
总复习
十六
6、18—6、24
总复习
十七
6、25—7、1
期末考试
十八
7、2—7、8
结束工作
4. 教学计划进度表、教学计划、教案各有什么区别
一、内容上的区别
1、教学计划
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2、教学计划进度表
是将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以表格的方式展示出来。
对课程、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表格的推进计划,让人一目了然。
3、教案
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功能上的区别
1、教学计划
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2、教学计划进度表
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3、教案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4)小学教学进度表扩展阅读
教学计划管理的方式方法
教学计划管理是通过对未来教学工作和活动的设计,控制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并取得最好教学效果的活动。
实施教学计划管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担当制定课程计划、编制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科书等任务;而学校,主要是抓好全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以及教师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教学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培养规格,促使教学效果达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要求,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指导、控制的活动。
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一般程序是:确定教学质量的标准,主要依据教学目标,使之分解、具体化;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检查和评价,通过与教育质量标准的对照比较,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找出解决或改进教学的路线和方法;进行教学质量控制,依据分析结果,实施改进措施。
5.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教学重点
1.学习第二段,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
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如对文章思路的疏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
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和课文朗诵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出示投影: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索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 黄生借书说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阅读提示:本文由黄生借书有感而论。列举了种种有书者不读书的事例,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说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意在强调只有珍惜读书机会之难得,才能专心刻苦地读书。文章论点明确,论述严密,结合自身经历,运用两组正反事例加以对比,进行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明力。
四、阅读方略
文言文阅读之五:如何推断文言文中虚词的含义(二)
3.瞻前观后析语境,根据位置辨词意。
请看下面的例子。
如何准确地鉴别以上加粗词的词义呢?我们可通过语境分析,观察这个词所在的位置,进而通过位置判别它的用法及意义。 句中的“而”用在句末和“已”结合在一起,它不可能充当连词、代词之类,只能作语气词,可以推而广之。而 句中的“而”用在两个连续动词之间只能是连词,有承接意义。 两句中的“以”用在动词之前的是连词(一般是这样),有“用来”义,用在名词前和名词构成介词结构,后面有动词作谓语,它就是状语,所以 句中的“以”是介词,有“用”的含义。 句的“为”用在名词和代词前,后面接动词的,它就应该是介词,后面没有动词的,它就应是动词;用在句末,它就只能是助词。 中的“然”一个作词尾,通常译作“……的样子”,用在句子开头,且可以删去,表明它是连词,作“然而”“可是”等义。 句中的“其”,用在一个句子的开头,且此句为议论句,这个“其”多作语气词用,用在句子中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