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将幼儿园游戏与教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角色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角色活动与教学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他们经常用一种物品替代多种真实物品,如把小椅子当成汽车、火车,一会儿又把同一只小椅子当成娃娃床、医院病床等等。幼儿在游戏中能够逼真地扮演角色,如妈妈、老师、司机、医生、售货员等。因此这种游戏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在角色活动中教师关注的是对于角色环境的探索与游戏活动的挖掘,而在主题活动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寻找孩子的新兴趣点和孩子的表现,由于这种划分不是规定所限,而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游戏的需要自然形成的,因此两者可以进行整合,我们可以把主题活动中的一些内容放在角色活动中进行,也可以把角色中的有些内容参插在教学活动之中,让幼儿通过探索、操作、表达,获得知识。 任何教学活动必然包含游戏的因素,有些比较显性,有些比较隐性,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努力发掘游戏因素,为生成游戏子活动提供可能。例如,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好吃的糖果》时,幼儿很快便生成了角色游戏《糖果商店》的活动,由于许多的幼儿都乐意到商店购买糖果,很快柜子里的糖果就卖完了,还有许多顾客要买糖果怎么办呢?在游戏结束时,我们抛出幼儿在游戏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B. 简答题 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结合的方式有哪些
幼儿园课程简答题 1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 对幼儿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人类知识的研究 14 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六大原则 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缺失优先原则,辩证性原则 2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包括哪四部分? 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 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 有助于发展幼儿智力和 能力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内容 3 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及特点 集体活动, 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 活动过程一般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 指导下进行 小组活动, 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教师交谈讨论、 合作和分享经验的机会, 容易让幼儿主动 积极地操作材料、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做所要做的事 个别活动,教师与个别幼儿互动,针对幼儿的特殊情况专门辅导 4 支架式教学的特点 1 设置问题情景 2 提出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新旧经验之间冲突的任务,引导幼儿意识到 问题和冲突 3 提示解决问题的线索 5 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特点 1 重视幼儿的内在需要 2 强调借助于能满足内在需要的环境和活动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 6 主题网的功能 辅助教师的课程设计;辅助幼儿的学习 7 与学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有哪些特点 活动课程以学习和个性发展为教育过程的重心, 强调实践是知识和智慧的真正源泉, 注重活 动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 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 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知 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 8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1 含目的性的原则 2 基础性原则 3 价值性原则 4 发展适宜性原则 5 兴趣性原则 6 直接经验性 原则 7 兼顾均衡与优先的原则 9 幼儿园教育的途径及其特点 教学活动;游戏;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学习环境;家园合作 10 当前幼儿园时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 1 过分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 2 固定而不可改变的时间表 3 活动本身不适合幼儿 4 教育工作缺 乏灵活性 5 工作的计划性不够,准备工作没做好 11 瑞吉欧要用弹性计划组织活动的意义 弹性计划不仅使教师对活动接下来的发展有了充分的准备, 而且为儿童的参与、 课程的发展、 为那些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12 单元主题活动的特点 幼儿生活中的世界是以具体的自然事物为本位, 而不是抽象的学科知识为本位, 幼儿接触的 事物通常包含着多个领域,需要对事物有一个较为整体、 全面、生活化的认识,单元主题活 动注重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 13 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基础性,非义务性,适宜发展性 特点:启蒙性,生活化,游戏性,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15 科学的评价标准的四大基本特征 准确性,保证所获得的信息是需要的、可靠的 有用性,即评价结果具有实用价值 合法性,评价过程应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尊重机构和个人权益 可行性,即切实可行、投入的人力物力适宜有效 16 作业教学的主要任务及教师的作用 作业教学的任务重在利用儿童的自发经验, 引进中心概念, 以此为基础帮助儿童形成系统化 知识和认识方式 在作业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 作业教学应有的发展功能能否实现, 儿童能否形成系统 化知识和认识方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领导 17HIGH/SCOPE 学前教育方案的特点 1 以结构化了的“关键经验”作为建构课程的框架 2 通过环境进行教育 3 在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同时,突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4 重视语言在幼儿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5 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18 区域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1 将教育意图或目标转化为活动材料的环境 2 透过创设环境影响幼儿的活动 3 通过幼儿的活动达到预期的发展 19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优越处 1 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对象性,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 2 活动自身是一种存在方式,容易把握和控制 3
C. 怎样让传统游戏和幼儿园课程融合
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它渊源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玩法不一,乡土气息浓厚。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谣,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简单,玩法易学、易会、易传,游戏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游戏中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竞争性,符合幼儿好奇、好胜、好满足的心理,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民间游戏中是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快乐的和创造的。因此,民间游戏作为农村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D. 怎样将游戏和教学有效结合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的游戏又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而创造性游戏又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游戏形式之一,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理想载体,能有效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有效开展能满足幼儿对成人世界的想象,从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幼儿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游戏中幼儿会产生矛盾并解决矛盾,从而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角色游戏的优点不容赘述,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何选择适宜幼儿的角色游戏内容就需我们推敲斟酌。 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幼儿处处在模仿成人的动作、语言。如在娃娃家的孩子,模仿爸爸妈妈的语言动作安抚着哭闹的宝宝,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有了不同以往的生活体验,对孩子来说是新奇的,感兴趣的,孩子的模仿的同时也在发挥着自己的创造力,我们往往能在孩子游戏中发现孩子语言方面、动作方面的发展,这就是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然而好的角色游戏不仅要在选材上适宜所在年龄段的孩子,而且环境的布置还很重要,只有生动有趣的形象才能吸引着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依旧以娃娃家为例,鲜艳多彩的娃娃家的布置要比单调的医院布置来的吸引。因此角色游戏要孩子乐在其中要对题材,要场景明确吸引,教师更要融入其中,成为孩子游戏中的观察者,引导者,辅助孩子更快乐的开展游戏。我认为孩子能否在游戏中更好的发展,教师还要在如下方面多下苦工。 一、让孩子成为游戏中的主人 案例:在娃娃家中,老师给孩子准备了精致的托盘,剪刀和彩纸,鼓励孩子在家里可以爸爸妈妈给宝宝准备面条吃,多数孩子遵循着老师的意愿在开展游戏,认真的准备着面条,突然哭闹声传开来,了解之后发现孩子欢欢和乐乐因为一张彩纸发生了矛盾,欢欢指责乐乐剪坏了他的“照片”,因为欢欢把老师给宝贝们准备做苗条的纸比作了照片。 在一案例中我在反思,孩子在游戏时教师提出了单一明确的要求,多数孩子还在遵循着老师的要求,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缺乏自主选择,孩子是否得到快乐。把彩纸比作照片的孩子显然是剪面条的游戏无法满足他的兴趣,所以他才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内容。由此我们更应该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兴趣是游戏开展的依据,孩子兴趣浓厚才会在游戏中持续,反之就会不耐烦,甚至有无所事事的情况出现。 二、在游戏中均衡强弱势幼儿 案例:在小医院游戏中,孩子们本来都在有序的扮演者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医生用听诊器给孩子听听胸口,护士在给病床上的孩子打针,突然一位娃娃家的孩子欢欢想要进入游戏区域,原先在游戏的孩子纷纷拒绝了欢欢,欢欢在游戏区转了一圈又提出加入游戏还是遭到了拒绝,这时欢欢抢了护士的针筒还把针筒给掰断了,其他孩子都跑来老师这指责欢欢,欢欢遭到拒绝本来就心情不快,于是甩了针筒就走了。 喜欢游戏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你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他们越是渴望得到他,如果多次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一类幼儿会主动退却,失去积极性,另一类则会产生攻击性行为。而案例中的孩子欢欢明显是后者,孩子在受挫后表现出的霸道也是现在我们在幼儿园中常见到得现象。在上述案例中我们不能放任孩子间的矛盾扩大,而是应该鼓励孩子主动自我解决,教师是孩子解决问题的引路人,我们不能让弱势孩子失去游戏机会,也不能放任强势孩子破坏游戏秩序,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以及孩子所处角色地位鼓励孩子合作游戏,强势带动弱势,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三、注重幼儿的个别性、差异性及创造力 案例一:在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娃娃家的孩子跑到了赛车场,在医院的孩子跑到了娃娃家;我们也会看到本来好好的赛车变成了追逐游戏,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会在娃娃家抱着娃娃不出来,等等。 在案例中的孩子经常离开自己所在的区域,老师鼓励孩子可以区域间穿插活动,但是这些孩子是游离在了预设游戏之外的,教师去引导孩子回到原来的游戏中去,但孩子还是没有办法持续。这些孩子有其独特的个性,如果我们一味的去干预孩子,还在在老师的强压下游戏,这样显然是得不到快乐和发展的。教师只有发现孩子身上的个别性才能有的放矢。同时孩子之间还存在差异性,孩子能力发展有差异,游戏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因此关注孩子的差异性在孩子的游戏中也是教师必须注重的方面。 案例二:我们在观察娃娃家的孩子游戏时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在顾客多的时候都对游戏乐在其中,忙前忙后,并能根据生活中经验招呼顾客等,比如手工坊的孩子在顾客多的时候都在忙着为客人准备食物,收拾桌子,等到顾客吃完到别的游戏区去的时候,手工坊的孩子立刻离开了自己本来的岗位,有的跑到了赛车场,有的到了建构区。教师提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在手工坊游戏了啊?孩子回答:小朋友都走了。老师反问:那你们想一想,怎么样才能把顾客吸引回来了。孩子的想法充满创意,有的甚至是老师都没有考虑到的。 在案例中的孩子对自己所在的游戏区并不是缺乏兴趣,而是因为其余幼儿的游戏注意力转移,使得原游戏区域的孩子也发生了兴趣转移,这时教师适时的介入游戏,用提问孩子的方法提醒孩子,孩子的想法往往出人意料,这样不仅使孩子游戏内容丰富了,而且孩子在游戏中激发出了创造力,这样孩子在之后的游戏中遇到类似问题就有了解决方法。 教师是孩子游戏中的观察者,引导者,孩子是游戏的主人,孩子的兴趣,孩子的能力发展决定了游戏的设置,教师在游戏中协调孩子间的矛盾,为孩子设置适宜孩子的游戏内容,孩子在游戏中体现出来的个体性和差异性都是教师观察的对象,观察孩子的游戏过程会发现孩子在游戏中是否有了发展,是否享受在游戏中,也只有细致的观察教师才能在适当的时候介入游戏,辅助孩子更好的游戏。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教学方式,也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方式,还在享受在游戏中才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做中学”。
E. 幼儿教师教学活动需要将()()和()有机结合起来
您好,
幼儿教师
教学活动需要将游戏化教学手段和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F. 实现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最优化结合有哪几种方式
(一)在教学与游戏的内容安排上,强调统一性,忽视特殊性,教学活动的安排以成人为中心。较少考虑幼儿的实际需要,计划统一制定,教学统一安排,进度统一规定,游戏活动也是老师事先计划规定为主,这种游戏在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中属于顺应大于同化,其特征表现为模仿,因而并非真正的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 (二)在教学与游戏的组织形式上,强调集中性,忽视层次性,教学和游戏往往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中的活动。老师只注重教什么,不注意怎么教,游戏活动有时是教育活动的延伸,或是“放羊式”地玩些玩具,把游戏变成闲荡,而不是幼儿主动积极的活动。 (三)在教学与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学依赖注入式的语言讲述传授知识,忽略了幼儿的思考、操作、兴趣和发展水平,把孩子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游戏也基本由老师布置引导,孩子在老师规定的规则内活动,把儿童的游戏变成了“游戏儿童”。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与游戏优化结合”的课题研究,是针对上述现象进行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因而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活动。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可以分为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三种类型,很难论定哪种结合方式孰优孰劣,一切取决于实际活动的需要。“最优化”的含义就在于在一定的情景和场合下最适当地运用某种结合方式。
G. 怎样让幼儿园原生材料与主题教育有机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主题墙饰是环境创设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成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课改把幼儿的所有活动都纳入了教育的范畴,幼儿参与的成分越来越多,主题墙饰在内容上不像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主题墙面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 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墙饰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我们来看高老师是怎样把她班级的主题活动和主题墙饰有机的结合起来的。
一、主题墙饰的制作要与教育活动的开展相结合.
从某种程度上讲,墙饰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实践发现其实环境创设特别是主题墙饰环境的创设,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幼儿园开学初布置好环境,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动手动脑少,只有环境布置的结果。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再有,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精心布置的环境,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着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既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如何布置幼儿园主题墙饰呢?如:她设计的主题计划是《动物朋友》。她在健康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开设了“小兔采蘑菇”的活动。活动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小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小兔的行走是跳跃行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腿部肌肉的力量。活动过后她就和孩子一起收集了小兔的图片,有关小兔特征的图片:如皮毛、长耳朵、红眼睛、吃蔬菜萝卜等张贴在主题墙上;还通过语言活动学习小兔的儿歌,然后把儿歌写下来贴在主题墙上。把教学后的内容收集起来张贴并给出小标题。以此内推不同的动物她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主题墙饰完善。这也就突出了教育的功能性。
二、让幼儿成为主题墙饰创设的主体.
交还幼儿的主动权。长期以来,在环境创设方面,只要老师精心打造的环境常常难以引起幼儿共鸣。幼儿只会觉得好看很鲜艳,但是又谈不出什么结果。问题出在哪儿呢?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着太多的成人观点,没有幼儿的自主与创造。要想让幼儿学会自主创造,老师首先要放手,要将主动权还给孩子。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们要改传统的做法,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班级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使幼儿体验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只需要为幼儿搞几个大的框架,提供材料。如:她班在创设“我眼中的新年”主题墙饰时,先是老师和幼儿通过观看过年的图片还有电视画面,了解了一些过年的活动及装饰材料。然后她和配班刘老师用皱纹纸做出三个大框,有灯笼、饺子、鞭炮。给出了小主题,“大红灯笼高高挂、新年里的活动、好吃的糖葫芦”。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画了灯笼、糖葫芦贴在框里,让后她从幼儿的书本里收集了过年的相关图片贴在里面。这样主题墙就完善了,活动也开展了,还让孩子们在墙饰中丰富内容。可以将画的、做的、收集来的贴在上面,挂在上面。孩子们享受到了这个过程,是多么高兴!
三、主题墙饰的布局要在幼儿的视角内.
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制作,宣泄了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环境变了,体验成功的喜悦。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形成概念的。创设和帮助幼儿注意四周的环境,可以发展儿童的各种兴趣,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老师与幼儿共同完成的墙饰必须要考虑幼儿的需求,要在幼儿的视角内,与幼儿的视线平行,让幼儿看得到摸得到感受的到,幼儿就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是向家长展示的好的方法,幼儿可以拉着家长去看自己的作品,这样家长也就不会埋怨教师没教幼儿知识了。
总之,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再只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H. 如何体现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进行自己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游戏充盈于心,充盈于思想、情感和身体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定义
所谓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幼儿园里游戏就是基本活动。基本活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经常、最适宜、也是最必须的活动。而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这样一种活动。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其次,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活动;再者,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提出的要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符合事实、符合规律的。
二、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能有利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游戏有益于增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增强体质,使他们的动作变得协调、身体变得结实。当幼儿在玩沙子、绘画、拼图等游戏时,可以训练手指、手腕、手掌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使幼儿变得更加灵巧,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幼儿的游戏,能促进幼儿在面对压力时情感的健康发展,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减少情感创伤。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相互学习,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互动,逐渐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谦让等良好道德品质。在学前领域中,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再现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现期望的机会。幼儿通过游戏经验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立的、主动的和有独特的个性。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他们自己的感情,促进面对压力和困境的能力,增强人际关系概念的形成。如;幼儿在做“医生治病”的游戏中,体验了医生、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母亲的焦虑,孩子的痛苦、医生的积极治疗等环节,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再现已有的生活经验,达到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发展同情心和面对变化作出反映等综合调节能力。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实现了情感的发展,使幼儿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帮助幼儿学习控制情感的冲动性,高级情感随之在游戏中萌芽。
(三) 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因素,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知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接触事物获得知识,自由地进行各种模仿、操作与探索,如在攀爬登架的过程中体会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感觉干与湿,玩积木的过程中体会并认识大小、形状、颜色等,在玩推小汽车的过程中观察到汽车的速度和力度的关系等。因此,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动力,是儿童获取社会经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三、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游戏环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建立立体设计增强系统性,以保证游戏环境平衡状态。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对象十分广泛的特点,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构成一个环境系统,以幼儿能够接受的形象与符号,向他们提供成长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统的刺激信息。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蝌蚪找妈妈、模仿大猩猩走、模仿企鹅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空间与时间,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要善于发现孩子思维的火花,保护幼儿可贵的创造精神,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三)幼师在游戏中的指导
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但是教师也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准备游戏、创设游戏环境,应根据不同年龄和游戏水平的幼儿选择难度适宜 、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
最后,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外部与内部干预结合运用,包括观察、询问、评价以及教师直接的游戏参与。观察中教师要针对儿童游戏情况确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创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戏监督者、调停者、游戏者、记录员、顾问或通讯员等。另外,教师通常是以假装角色进人游戏,成为游戏的一员。一旦进入游戏情境,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角色规范采取行动,利用角色之间的关系采取隐蔽的方式控制 游戏发展。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假装介入应仅干预一段时间,在达到一定教育目的后教师即应离开。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 “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我国早期教育专家冯德全先生说,对幼儿来说“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来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之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将幼儿园教学活动完全游戏化,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I. 幼儿园教学中,怎样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
角色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角色活动与教学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他们经常用一种物品替代多种真实物品,如...把小椅子当成汽车、火车,一会儿又把同一只小椅子当成娃娃床、医院病床等等。幼儿在游戏中能够逼真地扮演角色,如妈妈、老师、司机、医生、售货员等。因此这种游戏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在角色活动中教师关注的是对于角色环境的探索与游戏活动的挖掘,而在主题活动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寻找孩子的新兴趣点和孩子的表现,由于这种划分不是规定所限,而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游戏的需要自然形成的,因此两者可以进行整合,我们可以把主题活动中的一些内容放在角色活动中进行,也可以把角色中的有些内容参插在教学活动之中,让幼儿通过探索、操作、表达,获得知识。 任何教学活动必然包含游戏的因素,有些比较显性,有些比较隐性,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努力发掘游戏因素,为生成游戏子活动提供可能。例如,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好吃的糖果》时,幼儿很快便生成了角色游戏《糖果商店》的活动,由于许多的幼儿都乐意到商店购买糖果,很快柜子里的糖果就卖完了,还有许多顾客要买糖果怎么办呢?在游戏结束时,我们抛出幼儿在游戏中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