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生植物课教学设计

小学生植物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3-09 21:17:28

❶ 给小学生讲关于植物的课一般讲什么

讲些辨认植物的技巧和食用或药用价值,注意随时提醒孩子可以运用到生活里。在户外探索更能巩固这些所学知识,让孩子牢牢记住

❷ 小学三年上册环境教案《绿色植物用处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描述绿色植物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理解绿色植物是“能量转化器”。(重点)
② 明确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理解绿色植物是自动“空
气净化器”。(重、难点)
③ 描述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理解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重、难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挖掘本节课的情感点,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形成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来源的动画、“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动态模式图、自然界中水循环路线示意图、大雨过程中地表径流录像等。
学生查阅“温室效应”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说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2、写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设计意图】复习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应式,体会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维持碳—氧平衡。复习蒸腾作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植物的蒸腾可以促进水由陆地到大气的水的循环。这样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这两张图片,比较造成这两种不同景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生1:左面这幅图,大量的植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里的环
境优美,空气清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生2:右面这幅图,由于植被的破坏,形成了沙尘暴,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生产。
生3: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师: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到底起到哪些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图片,创设两个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思维、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意识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三、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师:请同学们依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生1:物质的转变,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2:能量的转变,把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体内的化学能。
师:观察下图,结合教材65页第一自然段,思考生物圈中能量是怎样转化和利用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来源动画。然后教师出示下面问题:
(1)分别说出狼、兔、蘑菇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哪种生物?
(3)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和能量是怎么获得的?
(4)在生物圈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什么?
(5)动物和腐生生物所需要的能量能不能直接从太阳获得?谁在这些生物与太阳能之
间起到一个纽带和转化作用?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绿色植物,生物圈会怎样?
(6)通过以上问题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逐个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生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
生2:绿色植物为生物圈的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3: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师:绿色植物对整个生物圈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称得上是“生命之母”,
【设计意图】为了便于理解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过程,教师在课本问题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变动,使问题变的简单易懂,轻松突破难点。
 过渡: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日常生活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图片。并呈现下面的资料:一个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的空气(约含5千克的氧气)消耗其中的约1千克的氧(不含动物呼吸及燃烧所消耗的),当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到7%--8%时,人就会昏迷、窒息、甚至死亡。可是自然界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
生: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什么不减少呢?
师:同学们可以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的原料和产物上找突破,进行分析交流。
这样一来,很自然的就过渡到,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的“观察思考的普鲁斯特勒实验”。
分析交流:
(1)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2)小白鼠为什么不久就死了?
(3)燃烧的蜡烛有了植物为什么仍能继续燃烧;小白鼠有了植物为什么能活较长时间?
(4)绿色植物和蜡烛、小白鼠之间有什么关系?
(5)普罗斯特拉的实验对你有哪些启示?
 教师进一步出示资料:1公顷的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 教师展示碳—氧平衡的图片。
 师:阅读教材,找出由于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对森林、草原的不合理开发和
利用,导致大气中什么气体的浓度有所增加,导致地球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生: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导致出现温室效应。
 教师展示温室效应模式图,讲解温室效应。
短波的阳光能透过玻璃,室内的长波辐射却辐射不出去。大气也具有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约占60%左右。温室气体浓度愈高,近地表的温度就愈高。没有温室气体,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到很低。亿万年来,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效应创造了一个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然而,人类活动使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以至于影响气候。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源与能源大量消耗,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所排放的大量CO2含量增加。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为240亿吨。甲烷等微量气体也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而升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不久前公布的研究结果,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经1000年前上升了0.3~0.6℃。而在此前一万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联合国机构还预测,由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增至700亿吨,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温室效应的资料,让同学们认识到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严重后果。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保护环境,比如: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秋收后不要焚烧秸秆。尽量做到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等。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共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温室效应的危害。同时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要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家庭装修以后会在室内养殖一些:吊兰,吸毒草,芦荟等等植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后回答:
生1: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生2:绿色植物如:悬铃木可以分泌抗生素,可以的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
生3:山毛榉可以吸附和阻滞灰尘。
生4:柳杉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师:综上所述,绿色植物维持了碳—氧平衡,净化了空气,是生物圈中的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 过渡:有句谚语: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这句谚语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道理呢?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有什么作用呢?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轻松过渡到天然的“蓄水池”。
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动画。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描述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积极发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雨过程中有绿色植被覆盖的陆地和裸露的陆地水流大
小、地表径流速度的录像,并呈现数字资料:据最新估计,森林能把50%~80%的
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无林地比覆盖率为30
%的林地土壤流失多60%。
师:有绿色植被覆盖的陆地和裸露的陆地水流大小、地表径流速度是否相同?造成
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仔细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生:绿色植物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表格呈现我国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铅山县森林覆盖率与年降雨量以及空气相对湿度
森林覆盖率 空气相对湿度 年均降雨量
武夷山 96.2% 84% 2559mm
铅山县 71.3% 79% 2033mm
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读表格,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森林覆盖率增加可以提高大气的相对湿度、提高降雨量,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使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以具体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比较、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通过上述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绿色植物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覆盖率增加可以提高降雨量。因此,可以说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 展示图片,了解绿色植物还有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功能。
四、知识整合、迁移升华:
1、大胆猜想: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假如有一天,没有了绿色植物,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
生1: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无法获得物质和能量,生物大量死亡。
生2:生物圈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生物圈就会失去碳—氧平衡,最终会导致所有生命的
消失。
生3: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陆地的降雨量会减少,
气候就会反复无常。
师:绿色是宇宙赋予我们星球的奇迹,它的作用的确是太大了,因为有了绿色,我们的
生物圈才如此生机勃勃。然而我们国家植被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只有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才能拯救绿色。
2、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开展“护绿”行动
生1:多植树造林。
生2:不践踏草坪,不乱砍乱伐。
生3: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
生4: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
以及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
.......................................................
师:请伸出你我的双手,为保护生物圈中的这一片绿色做出自己的贡献。
【设计意图】 通过大胆猜想和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要关注祖国,热爱大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无论是低等的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还是高等的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都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能通过植物体进行水分的蒸腾。所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不仅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和天然的“蓄水池”,更是整个生物圈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五、课堂达标检测题:课后的“巩固提高”和《助学》。

❸ 小学三年级科学“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参赛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相同特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会生长繁殖,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动物、生产、生活离不开植物。

❹ 给小学生讲一堂主题为“关于身边的一种植物”的课,要具体方案,有好的可以加分

【活动目的】 ⒈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自己身边的植物。
⒉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并思考这些植物的用处。
【活动形式】 问答、讨论。
【重点难点】 ⒈重点:通过学习指知道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⒉难点:讨论植物的用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植物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二、活动与训练
在同学们回答后,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补充。然后让他们看一些植物,看他们是否认识,不认识的话叫他们认识。
之后分小组讨论植物的功能,了解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每个小组都进行回答,在一个小组回答的时候另外的小组可以提问,以辩论的方式进行。
这之后,再让同学们认一遍前面认过的植物。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了解了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

你自己还可以再补充一些,看看这个行哇

❺ 小学科学植物单元《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看到了什么》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课。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初学科学观察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为线,通过几个依次递进的结构活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方法及其意义的过程,为后续科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本课也是植物单元的起始课。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对大树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教科书表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希望学生在与看图片的对比过程中,体会到实地观察与从图片上看对信息的获得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大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简单了解树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各种科学方法观察这棵树
教学难点:尝试用感观感知树

四、教学准备
1、物色校园中或校园周围可供学生观察的大树,教师课前实地看一下,考虑活动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加以预防。
2、准备一些观察活动中学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观察工具。
3、教学PPT,人体器官图(或者是课前简笔画)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看到了什么(图片上的大树)
1、谈话:同学们,在校园里、在路上、在公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树,你有没有仔细地去看过它们?有没有想过要去仔细地看看大树?
2、(PPT展示),仔细看看图上的大树,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比比谁看得仔细说得多。
学生看教师投影图,说说所看到的相关信息,比比谁说得多。
(预测:学生说的信息以树的结构为主,如树干、树叶、树冠、树根等)
3、小结:从图片中,我们获得的有关大树的信息很有限。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植物课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