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博客

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博客

发布时间:2021-03-11 23:17:18

A.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利用现有资源

教学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新课程开展的前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施范围和实现水平。传统数学教学忽略了数学与生活、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造成我们的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题、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更能让学生自主的时空与平台,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更恰当地使用进行教学,使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异彩纷呈。
一、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
多姿多彩的教学资源只要能合理的利用,才能使它的作用发挥得有效,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身边和学校周围的这些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1、校内课程资源应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的先进或落后,都可以找到和学习数学有关的资源。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总是有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在学习中,学生本身的众多特点、班级活动、老师遇到的各式各样东西。或是学生收集的等等都可以变为现成的资源。例如:在教学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让学生把事先收集到的各式各样的盒子,进行观察、操作、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样的资源到处都有,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
的地开发和利用。还有学生自身的许多特点,可以作为活动对象。例如调查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让学生亲自量、亲自称。还有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为什么不周全的考虑作为教学资源呢?有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使用八开纸和彩色粉笔作为当课的教学资源。每位学生手中有一张八开纸和一支彩色粉笔。对折第1次,把一半的涂上颜色,观察阴影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1/2)。对折第2次,观察并和第一次比较,这时阴影部分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4)。对折第3次,是(4/8)。对折第4次,是(8/16)等等,最后把几次折出的阴影部分的大小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是这样的:1/2=2/4=4/8=8/16等。最后让学生观察分子和分母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只要恰当地利用资源,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校外课程资源也应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这些资源变成学生活动的情境和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自然、社会紧密联系。例如:学习《统计》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公路口旁进行观察,在十分钟内,有多少辆摩托车通过,有多少辆小车通过,有多少辆机动车通过,等等。先让学生进行收集资料,再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又如,有一位老师教学几十加几时,事先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捡小石子,一袋装几十颗,另一袋装几颗,并在袋的外面标好具体的颗数。一个一个轮流上台演示给同学看,让大家边看边说。一节生动形象的课尽享在愉快之中,其实自然资源能恰当的利用,学生的收获也是不小的。社会资源也不例外。3、各种智力资源也该适当使用
数学的学习活动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内容,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其中有许多不可缺少的精彩的亮点的活力,有时需要家长或社会上的其他人士的帮忙,才可以解决相关的问题。例如:展开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星期六、星期天进行调查本屯的人口情况,并进行统计。如果学生头脑比较精灵,直接拿笔记本找社长帮助,回来按年龄段进行分类并作好统计。若你挨家挨户去调查,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大大的降低了。所以,学生有些活动实践需要智力资源的帮助,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二、调动家庭资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的缩影。每家每户都有一本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帐目。家庭大事小事的发生多数与数学有关。现在很多家庭的大人总溺爱孩子,促使他们对家庭的事情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怎样用数学帮爸爸、妈妈分析和解决家庭的琐事,为父母减轻负担。作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应该有责任和义务组织学生利用数学手段来调动家庭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家庭和关注家庭。如:上学期我顶阮老师的四年级的数学课,在学习了小学四则运算之后,让学生算算我家的开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懂得父母的血汗钱是来之不易的,懂的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心中自然而然产生感恩情感。又如,我刚刚上过的二年级下册《减法》中,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回家去查看自家的水表、电表,计算用多少方水、多少度电。这样可以让学生增长不少见识和起到教育的作用:(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提高学生计算能力;(3)一滴水,一度电使学生明白了聚少成多的数学道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浪费资源可耻,节约资源光荣的节能和环保意识。
三、共享网络资源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电脑、网络已大量流入农村。《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与网络密不可分,一方面,数学是网络存在、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网络上也承载着大量的数学资源,用好这一部分资源,对学生素养的提高必将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如:组织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家的活动,让学生在网络中寻找相公资料,然后在交流中共享成果,在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一次又一次被这些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他们创造的数学文明深深打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产生了强烈的学好数学的驱力。
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和利用资源进行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创造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绚丽多资的科学光辉与无所不能的现实力量。

B. 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网站

一、物质资源开发要体现因地制宜。
有效的物质资源可以为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运行创造背景和条件,农村小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学校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如学校拥有的生物园地、劳动基地就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天然场所,此外学校的建筑、橱窗、板报及教室的墙面、园地、角落的布置与管理,同样可以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体验。学校日常生活中环境的整治,工具和设施的使用和保养,课桌椅的修理,重大节日活动的布置等都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益资源。总之,学校应处处成为学生接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场所和展示的舞台。
2、农村家庭是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天地。如家庭生活中的购物、整理、洗涤、简易烹饪等都是富有 劳动与技术教育意义的活动,学校应与家庭协调教育,让孩子有意识地认真参与,培养孩子独立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另外,当家里出现水管泄漏、器具损坏、农作物虫害、家禽家畜栏破损等现象,这也正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良好时机。
3、农村当地的其他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也应充分利用。如当地的乡镇企业、农业技术推广站以及当地的田园、农场、花木基地和学农基地等都有着重要价值,学校要在组织参观、访谈、实践中让学生接受劳动与技术教育。
二、人力资源开发要做到能者为师。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技术初步、家庭、职业了解等三个大板。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可能有全知全能的教师,因此必须树立能者为师的观念来开发教育的人力资源。
1、学校要重视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同时学校要组织和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练兵的岗位练兵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2、要把社会上相关专业人员吸收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大军中来。如木工、瓦工、钳工、电工、厨师、裁缝、农技员等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士,学校可通过多方面的工作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把他们所在工作场所参观学习,让他们现场示范和指导。
3、学生本身也是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教育实施中可以让先期学到的学生辅导后期的学生,让技术熟练的学生辅导技术不太熟练的学生,形成学生间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三、信息资源开发要注重优化组合。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是以项目活动的方式来组织的,大致包括劳动实践、技术实践和信息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学校在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或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实践,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劳动过程中。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不可忽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从而来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要指导学生广泛收集和处理文字信息,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分类收集不同类别(如分手工类、烹饪类、种养植类等)的文字资料,然后发挥学生集体优势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滤掉并不实用或已过时的信息,汇编成文字信息库,并建立目录索引。
2、要指导学生利用媒体广泛收集和处理声像信息。如收音机中的“教你致富”等栏目,中央和地方电视台的农业频道,“露一手”等栏目,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收看,同时也可进行录音或录像作为声像资料保存并使用。
3、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信息资源,让学生学会搜索相关网上信息资源,以便把最新的信息及时吸收到信息资源库中来。
对学生开展劳动与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客观要求,农村理应发挥自身优势,重视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在开发这些课程资源的同时积极组织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劳动与技术教育收到应有的教育效益,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C. 如何农村小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镇中心学校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回顾过去,我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促进两个转变:

一是促进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二是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设三支队伍:

首先是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推进教师配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学校每年从镇初中本部和分部选派了3名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同时将新分配的教师一律安排到边远小学工作,这样不仅有力地加强了边远小学的教学力量,更重要的是给边远小学带去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无穷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二、思考当前,我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的“牌子不亮,质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艳”。微观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课改经费短缺、管理套路落伍、师资队伍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传媒渲染和不良风气影响等。

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

2、功利之心,泯灭创新的激情。要检查,就突击备课、改作业。要统考,就加班加点、满堂灌。要职评,就拼凑材料,忙突击。甚至有人戏言:“堂堂课我都到,提到考绩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晓,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许多农村教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

4、体制滞后,制约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小学七八个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处抹不开情面,谁也不愿去和别人争那30%的浮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富裕的经费补充进去,而将浮动放在一边,久而久之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三、着眼未来,我校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

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

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推行“321开放性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3个允许: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标新立异;2个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1个宽容:宽容学生的过错。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

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存亡的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逐步推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逼师成材的投资机制”——明确规定学校每年5%的预算经费必须足额用于安排教师继续教育。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年必须全部达到本、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给予每人一定的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份教学刊物,每学期必须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设立“金牛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奖励基金”,分设“课程改革成果奖、教学评比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困园丁奖、自学成才鼓励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教师的专业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

D. 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及设备匮乏怎么办

这个问题可能解决起来有点难,或许说这就是所谓的城乡差别亦或是所谓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目前中央搞所谓的城镇化战略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类似的问题。由于农村居民居住相对分散,要把一个教学资源以及师资配置一流的学校建在农村,从服务对像来讲与城镇相比悬殊太大。这种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只能是把农村人口集中起来。解决教育的问题是如此,解决医疗卫生的问题同样如此。那么,是不是说因为存在这样的差距之后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人员就应该放任而不管了呢?个人以为也并不是这样。关键的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如何去发挥农村固有的优势罢了。从当前中国体制下的教育来看,仿佛农村与城镇之间只有劣势而不存在优势,如果这样看,个人以为就有点片面了。其实,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曾几何时,毛泽东主席总是这样说:要学会一分为二的去看问题。农村与城镇之间不仅仅存在劣势,农村同样存在城镇不具备的东西。要学会发现我们的优势,所谓扬长避短嘛。许多年以来农村的孩子读了十来书,对于农村或者说农业生产技术依然什么都不懂。农村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匮乏吗?非也。只是我们眼光只看到城市里面的电脑、教研室,而没有看到我们的土地及其土地之上可能存在和包含的东东。

E. 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博客

我认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政策含义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是一个有底线的标准范畴。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
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所有学校的资源配置都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底线标准,低于标准的均衡不是国家追求的发展目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底线标准有两个维度:一
是绝对标准维度,即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与学校服务质量要达到最低标准,它是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本质要求。这里又包括两个方面:从政府对学校的资源配置上看,
要保障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都达到国家最低限度的标准;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服务上看,要保障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齐、开足课
程,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教育质量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使初中生辍学率、学校的班级规模等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二是相对标准维度,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数要达到最低标准,它是义务教育发展对横向差距的容忍度要求。这里又包括三个方面:校际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差距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校际教育质量差距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不同群体,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或留守)、残疾儿童、贫困家庭学生、孤儿、流浪儿童等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教育获得机会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实现与参照这两个标准基础上不断提高与追求卓越的过程。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是一个横向的比较概念。比较的参照对象不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实现层次也不一样。从政策操作的意义上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比较
层次有五个:一是校域空间内的群体均衡发展,它涵盖了性别、民族、宗教、阶层、身份、残障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二是县(区)域空间内的校际均衡发
展,它涵盖了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当前,城乡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资源配置、教育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村小和教学点在软、硬件条
件上均存在明显不足,应该成为未来基本均衡的战略重点。三是地(市)域空间内的县际均衡发展,它涵盖了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及县际的均衡发展。虽然
县域内部的差距依然存在,但区县之间的差距问题成为新的被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县人均教师绩效工资只
有1.8万元,而同一地级市内的其他区县却高达6万多元,后者是前者的3倍多。前三个层次应该是到2020年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核心内涵。此外,还有两个
层次是深度均衡的要求,一是省(市)域空间内的市际均衡发展,它涵盖了不同群体、学校、县、地市之间的均衡发展;二是国家空间内的省际均衡发展,它涵盖了
不同群体、学校、县、地市、省份之间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采取的就是由小到大、区域推进的策略。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不同发展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从2010年到2020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均衡,二是基本均衡。在初步均衡发展阶段,政府对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是重点。到了基本均衡发展阶段,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空间不断扩大的同时,重点应逐步转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服务质量均衡上来。在2010年至2015年的初步均衡阶段,各级政府应力求在县(区)域内达到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包括教师资源、教育经费、
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其中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是重点。在2016年至2020年的基本均衡阶段,各级政府应保证学校资源配置均衡扩大到省域空间内的同时,在县
域已实现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基本均衡的教育服务。当然,资源配置和质量提升之间并不是矛
盾的,两者可以同时兼得。不仅如此,基本均衡的战略重点开始转向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和向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关键在
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障碍。当前,许多地区仍然存在着公办民助式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教师一方面享受政府发放的工资,另
一方面又在向学生家长收费。还有一些地区,城镇教师工资总额远远高于农村教师,从而导致边远艰苦农村学校难以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师范大学毕业生从教。农村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达标,城镇学校却在高标准地配置办学条件,等等。可见,义务教育要实现由“初步均衡”向“基本均衡”的全面推进,必须以相应体制机制改
革为保障。

F. 如何开发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教学资源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发现农村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搞好农村科学教学,关键是如何根据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 多种形式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科学教学资源。

G. 很多农村的孩子,接受不到好的教育,怎么能够让教育资源均匀分配呢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特别是重视我们孩子的教育。现在有钱的人都送孩子去国外留学,哪怕是孩子成绩不好。因为大家都知道,越发达的地方教育资源更好,更丰富。这也是造成农村教学力量大幅下降的一个原因。

我就在城里买了套小户型,这样我就可以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把孩子安排在重点中学来上学(我儿子成绩比较好,争气)了,这样真的不耽误事儿。以后升高中也方便。这就是我的小建议。当然了,资金不够的家长们可得多赚钱了。说了这老些,不知道我有没有把事情说明白……总之,为了农村孩子们的未来,一起奋斗吧!

H.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网

。在“国培计划”的学习中使我深深懂得,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在教学中是十分回重要的。于是答,开学后,我主动与本组教师探讨、交流,正所谓理不辩不清,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带动着本组教师在课改中前进着,动力十足。知道了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语言基本功熟练,能恰当地使用组织教学;头脑中装有新课程理念;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具备解题能力。参加国培以前总认为自己有待提高,但是总摸不清方向。国培帮我指明了方向,使我知道我的哪些素质还有待提高。在国培计划每天都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发生着,每天都有种种热流感动着我。国培计划的平台,让我成长,也让我拥有了自己的一颗热心,一股激情去对待每一件事情,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

I. 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积极深化课程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着力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这和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制度的健全,和社会、家长、教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国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科书以来,学生的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辍学的学生明显的减少。
但是由于学生家长大多数在外务工,对子女的教育失去了信心,看见子女成绩不好,就抱着破罐子破摔
的心理,带着尚未完成学业的孩子一同打工去了。
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不胜枚举,为这些学生的出走感到十分的惋惜和痛心,同时也为家长的愚昧无知感到万分的无奈。
还有的学生因为班级频繁的更换老师,对老师上课教育方法的不适应等,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或者逃学的心理。
二、针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措施去加以改进。
(一)、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来约束人

J.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程改革博客

彻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的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变。在功能上,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博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