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南针,它即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即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 这就意味着,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和幼儿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幼儿参与活动的最终目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先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对教学过程中的步骤和方式也具有规约的功能。一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那么,一份合理并双方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怎样呢?我想,它应该是通过知识、技能的教学培养幼儿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幼儿的素质,通俗的讲,就是让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加聪 二、制定教学目标时时常出现的问题 许多教师对“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 问题 一、目标不够全面:只就学科提出单一技能目标或只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目标。 问题 二、活动目标不具体: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 问题 三、主语不够统一:在目标中同时出现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提法较乱。 问题 四、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 问题 五、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虽然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目标中有所体现,但陈述的较为宽泛,多为“培养兴趣”“萌发情感”等等。 问题 六、目标缺乏针对性:教师们在借用别人的教材时,照搬照用。 问题 七、先有活动,再制定目标,丧失了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本末倒置,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 三、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以《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规定的各领域的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制定。要想制定出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学习纲要内容,理解纲要要求,领会纲要精神,这样我们制定的目标才不会偏离大方向。 (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目标要根据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因此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即幼儿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原理。 同时,教育活动目标的的制定还要遵循幼儿的认识规律,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 (3)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时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读材料、分析材料,对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和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作用有一个比较深层的挖掘和思考。如果教师对教材分析不够透彻,目标就会出现导向上的错误, 同时,还要建立在本班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目标的制定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出发。本班孩子的一般实际水平发展到何种程度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而不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中所制定的那些目标, (4)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目标的制定上,我们要做到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像培养习惯、激发情感这些表述都是比较空洞的说法,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抓住,也不可能在一次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这种目标,所以,我们应细化目标,把每一次活动中能实现的目标表述出来,让我们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有据可依。如本次活动要传授、激发幼儿那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养幼儿的哪一种情感都要有较明确的说明,否则教育活动目标表就失去了它的指导作用,使得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只是使用“了解”、“学会”、“掌握”等词,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可测性和可比性很差,很难达到教学的效果。 例如,有的老师在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活动设计时,目标设定为“使幼儿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这是一个不够明确的教学活动目标。消防安全知识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属于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都没有说明,教学活动中很难去把握。一般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识包括发现火情时应该拨打119报警,报警时应说出自家的地址、火场逃生的方法、如何扑救初起火灾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提出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明确提出幼儿掌握具体那种消防知识。 (5)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制定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适应个别需要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制定一个适合全班幼儿水平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班级的教学活动又必须围绕着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那么我们如何使教学活动目标既有统一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一定的弹性。首先要使幼儿明确完成的最低标准,即教学的下限,使他们了解要达到怎样的水平基本合格。制定最低标准,有助于保证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必要时也可规定完成目标的上限,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幼儿精益求精,使他们的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6)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各领域目标之间的整合 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整合性的活动,一次活动中有五大领域相互渗透,那么它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成为一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教学目标的相互联系。 (7)幼儿园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因时因地 由于地域的不同,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文化、动植物都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目标要根据本地的气候与文化资源来制定。不能简单的跟随教材。 若想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非易事,但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就是要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其次是要找出自己在目标制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教研、请教、反思等多种形式,分析大量优秀案例,寻找制定目标的规律,通过大量的变式练习,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使教学目标真正能体现教育总目标,并真正能落实于教学活动各环节之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目标的表述 目标最终将以文本方式呈现,体现着我们对于目标的整体思考,也直接反映出我们的教育观念。准确的目标表述,对于整个活动的设计和展开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是设计者对于活动价值的思考与把握。因此,制定目标的确需要“咬文嚼字”,力求用只字片语将我们心中的目标精准到位地加以表述。 对目标进行表述,也就是将目标写下来,落实到文字上,落实到纸上,怎么写,才算写的最好呢?基本要求就是简练、准确、到位。 (1)表述的方式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写的方法。即表述的方法。 目前,对于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有两种,一是把教师作为主体,也就是我们在专家著作中看到的名词“教师主语”。它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如:“使幼儿掌握…知识”、“教会幼儿…技能”、“培养幼儿…能力(习惯)二是把幼儿作为主体,即“幼儿主语”,它是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如:“能够… …”“学会… …”“懂得… …”,
❷ 浅谈如何保证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
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我要上小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对此能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当的问题,能引导幼儿迅速进入活动的主题,节约达到教学目的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提问,要从幼儿已有的亲身体验出发,使幼儿在对问题的思考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要留给幼儿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❸ 如何提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英盛观察在复目前幼儿园制普遍存在较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集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仍占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国幼儿园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难题。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表现为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发展。
❹ 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
1、教学活动目标空泛、含糊、缺乏可操作性《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告诉我们:有些教师将活动目标与活动建议及活动过程混为一谈,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混为一谈。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行为主体,指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儿童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儿童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情境条件--指影响儿童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儿童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操作;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儿童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再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选择活动内容时忽视幼儿年龄特点,忽视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特点,内容忽难忽易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注意: (1)、选择适宜、恰当的内容,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应该删除。 (2)、所选内容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即以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有发展的空间。 (3)、所选内容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既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又要避免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应着重于幼儿身边的科学。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忽视领域间的渗透具体来说,这一问题表现为注重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内容本身的有机联系,仍然注重教师的教及其控制作用的发挥,忽视幼儿只通过"做"而不是"听"来学科学,知识传递的痕迹较重。 4、不注重科学活动过程中的提高设计,封闭型提问及无效提问较多《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其实现》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提出问题来引导幼儿探索,因此,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提高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能指向幼儿的操作、探索与思考,引发幼儿自由的表达、发挥。
❺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
评价环节非常有价值,它能帮助幼儿对正在进行的主题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能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当然,这需要教师敏锐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引导,或鼓励其他幼儿参与讨论。分享环节不仅能让幼儿分享经验,而且能激励幼儿进一步探索。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把评价环节看成一个简单的总结环节。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二十七年了,自己组织了不少活动,也听,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情形: ①以教师发言为主。教师像是在独白,并不期望幼儿回应。 ② 交流的内容较肤浅,缺乏意义。教师常说的话是“今天小朋友们玩得高兴不高兴啊…今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都不错”,等等,缺少深层挖掘和探讨。 ③ 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缺少互动,大多是教师独自。或教师只和个别幼儿交流,其他幼儿无所事事,导致评价环节有名无实。 杜威曾批评道,“学校中的大多数活动,时间过于短暂,不容许把活动彻底展开,也不容许把一项活动引导到另一项活动,而这一点如果不改变,良好的反思思维习惯就不能得到发展。” 那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何时需要评价如何组织评价呢我们知道评价应基于教师对幼儿活动进程的把握。当多数幼儿的学习进程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停下来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当部分幼儿的学习行为具有创新性、示范性,而其他幼儿已经历充分的自主探究时,教师可以组织集体讨论和交流,发挥优秀经验的教育价值;当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概括和提升,且概括和提升是学习过程的自然结果而非教师的灌输时,教师可以适时帮助幼儿形成初级概念和经验体系。 我认为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中为了让评价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需要倾听,以便及时发现幼儿有价值的观点和困惑,启发、引导幼儿对未完成或较肤浅地完成的活动作更深入的探索。 第一,激发幼儿参与评价的主动性。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思考自己的行为,还便于其他幼儿了解同伴在操作过程中的思路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便作出适当的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第三,开展小组互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各个小组活动情况的整体评价,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第四,评价时机要合适。如果对于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幼儿来说,不适时的评价活动是干扰,而且容易使幼儿养成不善于倾听的习惯,破坏幼儿继续探究的欲望。 第五,评价形式要丰富多样. 评价的目的是在了解幼儿发展现状的同时帮助他们整合、提炼相关经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如,以教师为主讲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请幼儿说说自己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管采取哪种形式,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幼儿现有的兴趣、能力水平及活动特点等,尽量引导幼儿围绕具有共性或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来思考、讨论。 第六,评价场所要机动。第七.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为切入点,
❻ 谈谈怎样提高幼儿园的集体教学
教师是影响集体教学效率的核心因素:一、教师要策划设计出好的课案。1.要了解孩子的基础;2.要透析课标和教材;3.要注重课案设计的生动有趣;4.“有效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教师要当好孩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角色。三、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又一个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效率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活动多数是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效率就成为我们幼儿园应该长期研究、不断探索的问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孩子们发现知识的多少、能力和情感增长的幅度、师幼是否在活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活动,这三者之和所达到的分值越高,说明课堂教学效率越高。我是幼儿园的老师,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听课所获得的感想,我认为虽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但是我们教师才是核心因素,所以说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做到:一、教师要策划设计出好的课案。 教案设计时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孩子。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基础,包括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已有经验、兴趣需要等,从而确定切实有效地设计教学对策。我在设计课案《会变的月亮》时,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猜谜语引出“月亮”,然后让孩子说说自己看见的月亮的样子。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通俗易懂,而且趣味性很强,孩子们很感兴趣。 2.课标和教材。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之前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其次,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了解不同层次孩子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要编写一份好的教案,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孩子的知识现状、能力现状,还要了解课标、大纲等,光靠一个人的思维去考虑可能不足,还需要集体备课组的群体力量。 3.教学活动采取的形式。我们不仅要注重课案设计的生动有趣,还要注意设计时要有孩子们听的,要有孩子们看的,要有孩子们想的,要有孩子们做的,更要有他们创的东西。听的、看的均是教师的新授知识部分,而想的、做的、创的才是孩子们对新知识获得的过程,是教师对传授新知识巩固的过程,是孩子们反馈所学知识的过程,它也是体现课堂效率的环节。 4.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提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出有计划性、针对性、铺垫性、启发性的问题。一堂课中的“有效提问”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要当好孩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角色。 当我们教师设计好课案之后,就进入了“导演”的环节,我们的孩子就是“演员”。 首先,教师是组织者。教师是每一堂教学活动的发起人,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均是组织者的分配和安排。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其任务应该是:以孩子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孩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彻底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孩子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 其次,教师是引导者。当今的社会教育提倡素质教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不断地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要求我们教师一改以往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通过对孩子的尊重,才会使孩子乐学、爱学、喜欢学,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等等,这样孩子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中来。 第三,教师是参与者。在孩子们活动的操作环节以及自主活动环节中,教师的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活动多了些活力而少了些沉闷,使孩子们更有了方向而少了迷茫。 三、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又一个途径。 教学反思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教学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借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孩子们的反应之间动态的因果联系。而后,再进一步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教育教学的策略。如此更替,成为连续发展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反思,形成习惯并且将反思的结果自觉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就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吗! 集体教学活动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阵地,作为老师的我们除了活动前的周密准备、活动中的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结构和教育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的。我相信,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❼ 如何让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更有效
,自主性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等教学形式以其“幼儿自由空间大,个性发展好”等特点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认可所推崇,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随即而来的是怎样看待集体教学的问题。集体教学是否该寿终正寝?自主性个别活动、小组活动是否能取代集体活动?笔者认为,尽管组织化、结构化的集体教学,在为孩子提供自我发展空间等方面存在不足,但其特有的学习气氛、经验共享及其对幼儿产生的作用是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替代的,集体教学所爆发的教学效益、能量更是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达到的。只要我们正视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改变教学策略,必将使集体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问题一:目标意识淡薄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一直处于核心位置。它既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终点;既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评价的标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落实却并未引起真正的重视。 案例:一个成功的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笔者问教师“这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教师答曰“教学目标是我从书上抄下来的,写在备课本上,我等下翻出来给你看”。同样的问题又问另一教师,教师答曰:“我也有点忘了,大概是这样的…”,然后寥寥数语,说个大概。更有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教学活动强调随机生成,只要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想怎么上就怎么上,无需考虑教学目标”。 分析:从此案例可以看出,在准备教学活动时,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上,而忽视了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先选择教学内容,再确定教学目标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便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也往往只是简单的从教学参考书上一抄了事或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写上几条;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虚”、“空”的文字表述上,教学过程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更有着眼于幼儿发展的(例如自信心、探究精神)等目标,由于没有什么直接与之相对应的内容,致使这些目标常常被置于依附、可有可无状态,产生目标流失现象。 对策:树立目标意识,把握核心目标 尽管集体教学活动目标仅是微观的目标,但正是这些微观、具体的目标构成了整个课程目标体系,这些目标的达成直接涉及上位目标的落实。我们只有牢固树立目标意识,处理好集体教学活动目标与其上位目标的关系,做到教学活动有的放矢,才能将大目标落到实处。更应引起关注的是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教师关注的中心目标,产生长远目标流失现象。改变这一现象,就更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心中既要有具体的活动目标,更应该有大目标、整体目标,并有机地将这些目标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有意识的将之贯穿于整个集体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儿童兴趣,满足儿童需要的同时,灵活展开教学活动,使儿童“合目的”发展。 问题二:教学内容失效 如果说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那么“教学内容”似乎可以比作课程的心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只占极少的时间,所承载的内容亦有限,因此,要让集体教学活动在单位时间内爆发其应有的效果,精选教学内容,是关键。 案例:中班集体教学活动《水》。教学重点:感知水的基本特性。环节一:看一看。教师在一只脸盆里装满了水,另一只脸盆里装豆浆,里面分别放着几颗玻璃球,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两只脸盆里有什么?此环节的目的是感知“水是无色、透明”的。环节二:玩一玩。请小朋友把脸盆里的水舀到另一只脸盆里。此环节的目的是“感知水是流动的”。环节三:闻一闻。请小朋友区分白酒就与水。目的:感知水是无味的。……最后,教师总结: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是流动的。 分析:案例中的教师缺乏对幼儿已有学习经验的了解与认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玩水中、在与同伴、父母的交流中,已经充分感知了水的基本特性,也积累了相关的学习经验,教师却依然选择“感知水的基本特性”这一简单经验为重点内容,展开集体教学,这对于已经积累了“水”基本学习经验的幼儿来说,教学活动中只是平行地扩大简单的知识经验,而并未得到真正地发展。 对策:关注基本经验,画龙点睛 集体教学中,幼儿都带着原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教学。因此在选择集体教学内容时,我们必须关注这些学习经验,从整理、提升经验出发展开教学,使集体教学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案例《水》中,尽管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生活、游戏中已经积累了“水”的相关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水”的集体教学活动,其教学重点不在于增加多少全新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帮助幼儿整理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提升已有的自然经验。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幼儿的玩水游戏,借助“你玩过水吗?”“你有哪些有关水的问题?”等问题在观察中,与幼儿的交流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并作深入分析,选择“脏水怎样变干净”“有趣的沉浮”“水压与水流量”等重点内容,展开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与探究,使原本零散的、基本的学习经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得以梳理,并使之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概括化。 问题三:教学程序僵化 集体教学活动一般计划性较强,教师往往化很多的精力“备课”(即设计教案),把每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都详尽的设计好并写在教案中。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即使预设的再完美的教案,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❽ 如何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广大幼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担任教研员后的学习与研究,我对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选择好教材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如“手印螃蟹”的活动目标是体验用手掌印画螃蟹贝壳,尝试运用画的方式来表现螃蟹的不同动态;使幼儿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能独立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我要上小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对此能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对小学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直截了当的问题,能引导幼儿迅速进入活动的主题,节约达到教学目的的时间。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提问,要从幼儿已有的亲身体验出发,使幼儿在对问题的思考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要留给幼儿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