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目前幼儿园教学活动存在哪些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孩子增加一些艺术细胞,便糊里糊涂地给孩子报名打着“艺术特色”的牌子的幼儿园,即便幼儿园没有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家长也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去,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1、艺术教育等同大杂烩 很多家长对艺术教育根本弄不明白,他们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之外更多的东西,还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如“国画”、“小提琴”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从这样的教育中成为全才,完全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一个快乐的出发点,到最后却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 2、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很多家长知道重“术”不重“道”是现在艺术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但还是不自觉地拿弹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等作为孩子艺术教育成果的衡量标准,而忽视了孩子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不少家长都认为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附属名,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等,使艺术教育成了技能训练。 3、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 我们知道,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给孩子乐趣,并不是让孩子过早地达到专业水平。但有些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把孩子教得水平越高越好,从而拿一套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固然可以更快地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这和幼儿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 (二)幼儿园教育存在的误区 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天生就有热爱和探索艺术活动的倾向,只是这种自然倾向被后天非自然的强化和训练,大多无法继续保持,往往被限制甚至被扼杀。主要表现在: 1、指导思想方面传统落后 (1)技艺训练为中心 长期以来,许多幼儿教师已经形成一套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外显或内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教师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无论是在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还是组织教学,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他们重视幼儿的正确描写、制作和表演能力,却忽视幼儿自身对艺术的感受和表达,这就扼杀了幼儿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 (2)教师为中心 当前,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仍然跳不出幼儿围绕教师转的怪圈。“教师让我这样做,我就这样做”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万能的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教学活动由教师支配,教师让幼儿观察、模仿、记忆及回答事前教师准备好的问题,幼儿只能在里面打转转、不能跳出来,即使是跳出来了,教师又马上拉回去,幼儿只能被迫放弃个人“异端”的想法和探索行为。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只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对幼儿的成长在害无益。 (3)知识为中心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教学就是用知识去填满“全库”(脑),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知识是对经验、事实、规则等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的真理性是绝对的、唯一的、静止的,甚至是终级的。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就深受这种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在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学,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性的练习,造成培养出来的孩子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不敢做,幼儿又怎么能发明、又怎么能创新呢? 2、有失公正、两极分化大 在以往我们的幼儿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在失公正的地方。特别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老师偏爱那些模仿力强、很会领悟教师意图的幼儿,把他们归为能力强的有才艺的一类。教师对他们另眼相看,指导得更为详尽。而一些所谓“能力差”的幼儿,教师总认为他们是很难“开窍”的,就听之任之、放手不管了。这样就造成“好得更好”、“差得更差”,两个极端对幼儿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3、教学模式呆板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不能不承认,我们是沿着反幼儿发展规律之道而行的,从入园就把孩子置之“依样画葫芦”的写实樊篱,老师先常常在黑板上画个范例,要求照葫芦画瓢,稍有出格,便加以制止和批评,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如圆画得圆不圆、线条画得直不直等。最后是展示作品,幼儿互相欣赏(比谁画得像)。这种艺术教育的后果是幼儿艺术感受能力下降,直觉整体的审美方式遭到破坏,审美经验极度缺失。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出来的幼儿往往也很呆板,作品千篇一律。
B. 如何确定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活动重点及难点
幼儿园各来领域重点难点是对保自教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从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五个方面提出的具体的要求来实现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保教目标。
不同的学科目标、不同的领域目标或不同的学期目标之中。它们是对教育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过程。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规程》《纲要》《指南》分别提出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以及各领域目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一般来说,幼儿园目标体系包括幼儿园保教目标、幼儿园各领域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目标、幼儿园各年龄段学期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等。
对于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所设计的目标一定应当是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笼统而空乏的活动目标既不能体现对于特定具体教育活动的有效匹配,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实现,同时也丧失对于活动效果进行评判的参照价值。
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
如:大班歌曲《小鱼游游》中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愿意和大家一起唱歌;
(2)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
C. 幼儿园科学到底有多重教学活动反思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对沉浮现象有兴趣。 2.尝试运用借助辅助材料的方法,变化物体的沉浮现象。 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4.体会发现沉浮现象与探索沉浮逆向变化的乐趣。 材料准备 1.水盆、操作盘、分类盒、记录表、笔。 2.小泡沫板、不同材质的小球(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铁珠、乒乓球)、吸管、雪花片、瓶子、盒子、纸、木块、小木条、石子、海绵、树叶、羽毛、回形针,小铁夹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指导要点 1.运用玩一玩的方法让幼儿发现物体的沉浮现象,对沉浮现象有兴趣,并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物体的沉与浮。 2.通过分一分,让幼儿对沉、浮的物体进行分类,并尝试比较沉的物体与浮的物体之间轻重的不同。 3.鼓励试一试,尝试采用物体本身的特点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让浮着的沉下去,或是“站”在水中,并能用简单的图画记录探索的结果 实施步骤 1.提供收集的不同材质的材料,如小泡沫板、不同材质的小球(木珠、玻璃球、塑料球、铁珠、乒乓球)、吸管等等,让幼儿把让他们放在水中玩一玩,看一看,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提供记录表让幼儿用简单的图画(如箭头向上表示浮,向下表示沉)记录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用边连贯的语言交流记录的结果。 3.按沉、浮现象的不同把材料归类分成两大类,并结合已有的经验进行简单的比较,了解一般情况下轻的东西会浮着,重的东西会沉下去。 4.鼓励幼儿采用物体本身的特点(瓶子可装水)或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着的东西沉下去,或让其“站”在水中。这时可增加一些材料,如橡皮泥,双面胶等可帮助物体增加重量,也可让沉浮物体粘在一起,或使材料的沉、浮现象发生变化。在幼儿操作成功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时,引导幼儿加重浮的物体一边的重量,尝试让物体“站”在水中。 5.提供记录表用图画的方式记录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并进行交流与验证。 6.在幼儿成功让一件物体变化沉浮现象后,引导幼儿挑战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个物体继续变化沉浮现象,或挑战不同的材料变化沉浮现象,比比谁的方法多,谁让更多的物体变化了沉浮现象。
D.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前的幼儿园一般有三类:
一是公办幼儿园,皇帝女儿不愁嫁;
二是以价格竞争的幼儿园,市场准入门槛低;
三是民办特色幼儿园,多数以双语教学为特色,虽然大多数双语教学只不过是一种广告名称形式而已,根本起不了多大效果,但是奇怪的是,很多家长都是冲着这个名称送孩子来的。
也不知你的高标准是指那方面,不过最主要是要有自己的特色。
一、特色学校的涵义与特征
所谓特色学校就是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区别于其它学校并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和其它学校认可的学校。“特色学校”是一所学校的特殊性或个性在办学过程中的体现,它表现于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师资建设、教学风格、教学管理等方面。
特色学校的独特性是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先进性是指学校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学校某项工作或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优于其它学校,某一方面的研究也属于领先地位;科学性是指学校办学符合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经验,有推广价值;稳定性是指办学的个性和成果能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校的传统,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它标志着教育个性的定型和成熟。
二、如何创建特色学校
1、校长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要创建特色学校,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校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可以说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因此,校长要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特点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从而扬长避短,创造出学校的特色。
2.要根据本校实际选准“突破口”,确立特色目标,并落实于办学实践。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师资、办学条件、生源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办学特色的确立,要结合本校实际选准“突破口”。如广州市第109中学在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过程中,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确立了“师生精神面貌美、教学方法艺术美、校园环境文化美、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艺术专长不断发展”的目标。四川绵阳市实验中学在创建特色学校过程中将本校的培养目标确立为“综合素质加特长”,并将培养目标具体分解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负责、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交际、学会管理等10个方面。确立特色目标后,要对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目标。四川绵阳市实验中学在进行特色建设设计时确立了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
第一步为基础建设阶段,重在规范办学的管理,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人力和物质基础;
第二步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初级阶段,以创建特色项目为目标,充分发挥自己一二个优势项目,并把特色项目化为对全校多数学生的素质要求;
第三步创建高层次特色学校,达到办学有多方面的特色且形成独特风格,全体学生各有特长,并且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在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战略制定后,要围绕特色目标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和内部管理。一方面要将学校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重新配置优化组合,使其在先进理论指导下发挥最大的功能。另一方面校长要充分调动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将校长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同时还要强化学校管理,制定一整套为特色建设服务的规章制度,建立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全校形成一种追求特色目......
E.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怎样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活动的重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活动内容,使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不仅能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大到更大的范围,而且还能将书本上的内容转变为由文、图、声、像具备的动态教材这样,大大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使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力求用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从而使幼儿主动地观察,主动地学习。 如在开展大班综合活动《在冬天》中,如果我按课程上的内容进行教学,那么三言两语就把教材上的内容说完了,幼儿会觉得枯燥、无味,活动呢也会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那么如何让这样一节简单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呢?课前我就根据自己预设的内容,上网查找有关在冬天里,人们会使用哪些物品?开展哪些活动?等等图片,然后制作成PPT课件进行教学。 当活动中孩子们说到在冬天里会戴围巾、手套、帽子、口罩、开取暖器、空调等等时,我就打开图片帮助幼儿进行归类小结,使他们清楚地知道哪些物品是属于身体保暖御寒型的?哪些是人们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同时我还向他们介绍了手炉、火炉、电炉等取暖工具,有了图片的帮助,孩子们在认识这些内容时丝毫不成问题。而在讨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时?,孩子们也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到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和堆雪人等内容,而我提供的图片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滑雪、玩雪橇、看冰雕、滑冰等内容,幼儿对我所提供的图片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冰雕这种艺术品产生极大的兴趣。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又上网查找了各种各样的冰雕,当孩子们看到一座座冰雕作品时,都忍不住发出“哇”的惊奇声。其中还有一个孩子还问我:“曹老师,这些冰雕是怎么做出来的呀?”“我们怎么从来没看见过?”“它会不会融化掉?”等等,有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后,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我知道,我知道,我从电视里看到过,是一些叔叔用榔头这样敲的……”,一边说一边两手比划着;还有说“好像是在哈尔滨,哈尔滨才有冰雕的……”,孩子们的讨论声非常热烈,想知道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我就和幼儿说:“其实曹老师也不是十分清楚冰雕是怎么来的,我想上网络查一查,你们愿意静静地和我一起找吗?”当听到我的要求后,孩子们马上就安静下来,眼睛注视着我查找的网页,由于查找到的都是文字,所以我就通过通熟易懂、并举例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到:原来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作品,使用的工匠手法主要是木雕和石雕,雕好的作品大多是供人们欣赏的,遇到高温,冰雕才会融化等等。 通过以上信息,原本一个单调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了,幼儿不仅从多角度了解到了有关冬天的各种信息,更是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还能主动根据教学内容去思考并学习,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F. 如何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目标,特别是重难点
一、分析活动目标,确定重难点 众所周知,一个活动的目标是一个活动的重点,而在解决重点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在师幼过程中碰撞出的挑战,便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可见,要设计和把握一个活动的重难点,便要根据活动的目标来进行考量,分析。 常见问题:无法明晰的判断一次活动的重难点环节在哪里? 对策:先...看目标,再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进行设计 案例分析: 如教学活动《彩带飘飘》的目标: 1、结合音乐挥舞彩带,尝试创编烟花绽放的动作。 2、体验彩带飞舞的乐趣。 活动环节: 一、情境激趣。 二、欣赏理解。 三、联想创编。 四、合作表演。 由目标可见: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应该是在第三环节:联想创编。 综上所述:在活动设计时,先通过分析活动的目标,确定重难点,这是基础。 二、满足活动空间,突出重难点 在确定了重难点环节后,我们接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够突出活动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详略得当。 常见问题:老师在导入环节或其他环节花了相当的笔墨,占了活动一半以上的时间。 对策:在环节设计时,要为重难点环节留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在执教过程中,导入部分的语言和引导应该尽量简洁明了。只有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保障,才能突出活动的重难点。
G. 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哪些特点
1.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进行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在活动之前要经过缜密的筹划,而不能偶发和随机的。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依据教育的目标、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以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制订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制订好完整的教学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或更改计划中的某一环节,但就整个计划来讲,是教师事先制订好的。
数学活动实例
活动名称
双条件家族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周围环境中事物的形状和数量。
2.学会概括图形的某两个特征并按物体的这两个特征分类。
活动准备
1.教室中的物品。
2.交通工具图片。
3.幼儿练习卡。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交通工具图片,问幼儿这些图片可以怎样分?每一种分法分出来的交通工具都可以成为一个家族,如2个轮子的家族、4个轮子的家族、动物交通工具家族等。
2.举例说明两个条件的意思,如轮子和颜色、车门和轮子等都算是两个条件,让幼儿理解按两个特征分类的意思。
3.请幼儿找一找,教室里既是红色又是圆形的东西(如插片、苹果、图形卡片等)。
4.请幼儿看幼儿练习卡,想一想这些卡可以怎样分(如分成动物家族、4只脚家族、2只脚家族等)。
5.请幼儿找一找哪些既是2只脚又是动物的卡片,并将符合条件的卡片圈起来。
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数学教学活动计划,是让幼儿感知逻辑关系,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一个教育活动。分类就是把相同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也可以是多重标准。在师生的互动中,在摆弄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使幼儿充分感知、体验、探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幼儿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物体,关注物体的形状和数量;在活动中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游戏性的特点
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做的只是与他们兴趣相投的事情。虽然数学教学活动的计划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事先制订的,但在计划制订过程中,往往会对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不够。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将制订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自己需要的教育内容,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教师平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发现积累幼儿的需要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把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一些游戏活动,依据数学教育的目标、要求,改变其规则;通过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游戏化的情节等,调动幼儿的情感力量,激发和强化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索,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让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创设了“小鸡找家”的游戏活动。在活动现场,教师用积木搭了3只小鸡的家,上面分别贴有不同几何图形作为家的标记,教师扮演鸡妈妈,其中一名幼儿扮演狐狸,其余的幼儿带有图形卡片扮演小鸡。鸡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边玩边唱儿歌:
小小鸡,叽叽叽,
尖嘴巴,圆身体。
身上穿着绒毛衣,
爱吃小虫爱吃米。
儿歌唱完后,扮演狐狸的幼儿大声喊:“狐狸来了”。随即,狐狸就开始追捉小鸡。鸡妈妈要求小鸡按自己带的图形卡片分别找家,身上带着什么图形卡片,就找什么图形标志的家,并赶快钻进家里去。如果小鸡躲进家里,狐狸就不能捉了。
游戏结束时,检查一下有没有找错家的小鸡。数一数有几只小鸡找错了家,然后把他们送回家,再数一数狐狸捉到了几只小鸡。
幼儿交换卡片,重复游戏过程。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更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幼儿不仅感知着图形之间的不同,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愿望。
3.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具有操作性的特点
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在操作活动中进行的,幼儿只有亲自通过操作、摆弄材料进行探索和体验才能将其掌握。操作活动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应该说,无论是集体活动形式,还是小组活动形式,幼儿的操作活动是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部分。因为,幼儿动手操作活动材料,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应尽量提供材料,并注意以下问题:
(1)尽量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多变化的材料,供幼儿经常、自由地选择和运用,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2)所提供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便于幼儿操作。
(3)提供数量、形状、时间、空间方位等多项内容的材料,材料要体现数概念的属性特征。
同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并进行个别指导;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摆弄、拆拼材料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探索。
4.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
幼儿在与物的接触和人的交往中,获得了一些关于数学的感性经验,同时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经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但这些经验往往是零散的、片段的,有时甚至是表面的数学经验,并不能使幼儿感受到有关数概念的本质属性。要使幼儿建构一些初步的数概念,并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要给予指导,启发幼儿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帮助幼儿归纳、整理零散和无系统的感性经验,将物体的数量、形状特征、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鲜明地凸现出来,使幼儿注意到物体的这些特征,感受到蕴含于物体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有助于幼儿形成初步的数概念。而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正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无论是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都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进行直接指导,帮助他们获得一些粗浅的、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的形式还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影响,他们可以进行交流、对话,可以从同伴中获取相关的经验。
另外,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也比较适应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存在的班级人数较多,各方面条件还不理想的现状。
阅读材料
说起数数,我们班的孩子能一口气数到100,而面对满满一箱子的柿子,孩子们似乎乱了章法,由于他们太急于得到结果了,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蹲下就各自数开了。他们拣最大的往自己跟前拿,一边拿一边大声地数:1个,2个,3个……数着数着互相之间就有了干扰:丁文数到7的时候,李宇一个劲儿说9,丁文生气地说: “你小点儿声,我都数不了了。”王营着急地叫张泽:“等会儿,这几个我都数过了,你怎么还数呀?”张泽说:“我不知道,咱俩的都混一块了。”我见时机已到,是引导孩子们想办法解决互相干扰问题的时候了。于是我大声问孩子们:“怎么样,数清楚了吗?柿子到底有多少啊?”
“没有。”显然孩子们的情绪受到了影响。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
“因为他老给我捣乱,我老数不对。”
“因为人太多了,挤在一块儿都混了。”
“他们声儿太大了,吵得慌。”
“那怎么才能数清呢?大家都想一想,谁有好办法把柿子数清楚?”听我这么一问,孩子们渐渐地安静了,认真地思考起来。
刘林第一个说:“老师,我想还是一个人数吧,这样不吵。”孩子们也都一致同意由一个人数。于是老师请刘林自己来数,可是他刚数到一半就数不下去了,大家发现他把数过的和没数过的混到一起了。
这时张泽提议两个人来数,一人数一半。得到大家的同意后,他邀请李宇一起数,两个人商量着:“你从这边数,我在那边数,咱俩离得远一点儿。”说完两个人一人把着一头数了起来,张泽把柿子排成长长的一溜儿,李宇把柿子摆成三角形,这下界限非常明显,很容易区分,虽然最终没有数出总数,但是他们的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一直坐在后排没有说话的毛惠芳,非常自信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有办法把柿子数清楚。”说完她就蹲下来,但是她并没有着急数,而是将所有的柿子都翻成把儿冲上。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毛惠芳数一个,就把一个柿子翻过来放在一边,直到数完最后一个,她站起来笑笑说:“我数完了,一共有35个柿子。”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为她鼓起掌来。我不失时机地鼓励更多的孩子们:“谁还有好的方法把柿子数清楚?”
“我会2个、2个地数。”
“我会5个、5个地数。”
“我还会10个、10个地数呐,肯定特别快。”
孩子们的智慧之门一下子被开启了,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尝试着自己数柿子的方法,他们彼此交流、互相借鉴经验,最后终于数清一共摘了50个柿子。
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之中,便于幼儿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及乐趣,在不断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中,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建构数学经验,获得主动发展。因此,我们就要从观察、了解幼儿入手,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在生活和游戏中为幼儿创设问题情景,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用途;不断引导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数学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在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H.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存在的必要吗
在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较大班额的现实背景下,集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仍占一定的地位,也是我国幼儿园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难题。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幼儿的现有水平;既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既要重视教师的教法,又要重视幼儿的学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表现为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发展。那么,在幼儿园我们又怎样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孩子得到进步和发展呢?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来思考,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关键词: 幼儿园 集体教学 有效性 一、选择好教材,保证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好的教材是确保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二、制订适切的目标,实现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以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尝试”“探索”等词汇。如:“有趣的想象旅行”的活动目标是感受大自然的奇景,进行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想象旅行的情景;借助音乐的旋律变化,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图形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象,并用油水分离的方法展现出来;在想象、创作、展现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操作性强,表述清楚。而有的目标就显得比较空洞。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感受力、表现力等,这些可能是教学的中、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实现的。 三、把握环节的设计,确保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 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四、设计恰当的问题,落实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 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探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教师提问得当,对幼儿自我价值感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设计恰当的问题是落实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点,教师提问的策略,看似简单的环节,其实却暗含着深厚的指导和教学作用。所以,教师要努力探索和掌握提问的技巧,克服无目的的、支离破碎的“满堂问”,以达到启迪幼儿思维,发展幼儿能力的目的。首先,提问的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教师的提问通常面对的是所有的孩子,但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个性不同,所以有些问题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简单,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复杂。另外,教师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幼儿回答每一个问题,因此,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如:针对谨慎、顾虑多,反复思量后才作答的幼儿,我们要采取先鼓励,后提问的方法;针对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问必答的幼儿,我们除了加大问题难度以外,还请她们深入思考,做总结性发言;针对胆怯不愿当众表达的幼儿,我们应适当降低问题难度,帮他们建立自信,并想办法多设计讨论环节,使这样的孩子也能畅所欲言。 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呢?首先,要考虑问题与活动主题的联系性。如:“我要上小学”这个活动中,问“幼儿园与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紧扣主题展开讨论,列举了许多方面的差异,对小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提问,要从幼儿已有的亲身体验出发,使幼儿在对问题的思考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如:你喜欢去哪玩?为什么?孩子有自己亲身的体验,会说出许多喜欢的理由。 第三,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如“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等等。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 第四,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幼儿个体性的差异要求教师的问题也带有一定的层次性。如:难度大、较灵活的问题,可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性、综合性的问题,可请中等能力的幼儿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回答。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另外,在整个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要留给幼儿提问的时间与机会。一个活动中不应只有“教师问,幼儿答”,也可采用“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也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提问就是有效的教,教师应树立“为促进幼儿思考而提问”的观念,对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从怎样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这两个角度出发,精心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努力汲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学习现代化生成课程、支架教学等教学理论,以便在教学中能够灵活地运用,使教学更具弹性。并且,教师在设计问题和选取提问方式的时候,应尽量考虑幼儿能出现的各种反应,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问更具有效性。 五、采取有效的回应,保证集体教学的有
I.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思想性原则是指在幼儿园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向幼儿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贯彻完成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任务。也就是说要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幼儿期的德育只是道德品质教育即品德教育。幼儿的品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家庭、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成人和同伴的日常生活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时代培养人才的目标,都不只限于单纯的传授知识,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德育是一切时代共有的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思想性原则,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准则,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其宗旨主要是培养幼儿受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以及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习惯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从小就抓紧良好的品德教育,将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切实可行的。也就是说要保证幼儿园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科学性。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一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判断力差、模仿性强,容易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刺激,而这一时期形成的认识在大脑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其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在教育教学中违背科学性原则,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教学,向幼儿灌输一些似是而非、不切实际、非科学性的知识,不仅影响幼儿现在的进步,也会给以后的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对于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坚持科学性原则是极其重要的,它既能让幼儿在发展的最佳时期获得大量正确、可靠的知识和技能,迅速提高其智力水平,又可为将来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要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即智力、体力、道德、意志、情感等的发展,使幼儿从现有的发展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幼儿园应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使其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偏重或忽视那一方面,都不利于幼儿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必须面向全体幼儿,把体、智、美全方面发展教育贯穿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之中。 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即教学不应跟在发展的后面或在已达到的发展水平上进行,而应在没有完全成熟但是正在形成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贯彻发展性原则,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知识和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基础上提出“略为超前”的适度教育要求,把幼儿发展的可能性与积极引导幼儿发展二者辩证地结合起来。即是,既不宜低估或迁就幼儿的年龄特点,错过发展的机会;又不可揠苗助长,超过发展的可能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最近的发展区获得尽可能的发展和提高。 四、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因素的差异和变化,机智、灵活、富有创造性地组织活动。也就是说,保证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方法灵活多变和过程随机应变。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无论是教育环境的选择和创设,还是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教师都会遇到许多复杂多变的情况,特别是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知识经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而且要认真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正确估计幼儿的实际水平,深入了解不同幼儿的发展状况,结合本地区、本园的实际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计划。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因地制宜,因人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吸引幼儿注意力,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 这一原则是根据幼儿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词、概念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而提出的。它符合幼儿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的特点,能使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生动形象,自然活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集中幼儿注意力,有助于幼儿理解、接受和记忆,发展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通常运用的主要直观手段有以下几种: (1)实物直观。包括观察实物、标本,实地参观,做小实验等。 (2)模具直观。包括观察图片、图书、玩具、模型、贴绒、教具、沙盘等。 (3)电化教育直观。包括幻灯、录像、电影、电视、录音、唱片等。 (4)语言直观。指教师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描述。 (5)动作直观。包括演示、示范、教态等。 六、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的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幼儿教育的各种活动过程都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离开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还不能把学习的社会意义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与他们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求知欲望等紧密相连的。因此,要求幼儿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幼儿注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组织安排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具体、生动、形象与兴致勃勃的活动之中,促使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热爱、兴趣、好奇心,产生吸取知识的要求和内在动机,主动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要培养幼儿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表现为: ①有积极好不的态度,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常常主动地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③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感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所学的内容,并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用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再学习的工具。 七、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使各教学环节充满趣味,以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带着喜悦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获取知识和技能。也即是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幼儿时期,认识的发展尚处于无意性占优势的阶段,他们的学习往往受兴趣支配,而兴趣的产生主要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刺激,受好奇、好支的心理支配着。幼儿年龄越小,越缺乏活动的目的性,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会做意志上的种种努力,完全依靠外界环境与教学中提供的各种积极刺激。因此,只有教育教学的内容、活动形式、方法等符合幼儿的特点,使他们能接受并产生感兴趣的刺激,才能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结合幼儿特点进行,以活动全
J. 幼儿园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活动可以促进小朋友的积极性,激发小朋友踊跃参与,积极表现,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阳光开朗,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同时促进小朋友们间的友谊等等,作用还是很多的,希望帮得到你,望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