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发布时间:2020-12-13 16:20:31

❶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论文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六七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这就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努力探询的作文教学中的“循规”与“寻变”,在此将本人的思路和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

一、长篇短章,词汇先行

“词汇积累——作文训练的基石。”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其实施过程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

首先,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班级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里来,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

其次,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几乎失去家长的作用,如果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

二、题材拓展,农村娃也可写城市事,国家事

笔者在网上曾研读过一篇题为《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题材出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现阶段在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并且笔者也的的确确为这个所谓的“新闻引路”构思摸索了近四年时间。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其次,老师参与其中,事半功倍。学生对于新闻的搜集不免有着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搜集渠道单一;新闻素材有些大而不着边际,有些小而索然无味。要克服这些不足,这时教师就有必要参与其中。我经常从报刊、电视、网络中搜捕一些生活气息强的新人新事,然后与学生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新闻的方式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硕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笔下写出新鲜事物,这让笔者尤感欣慰。

三、模仿入门,例文作文教学法

有人提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本人对此非常赞同。那么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呢,这就要发挥例文的强大作用。在长期的工作中,笔者总结了一套尤其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例文作文教学法,现用一具体实例来谈谈。有个“××人二三事”的作文习作,在指导前我在网上一下找了23个各具特色的同类型的例文,然后运用“农远”的多媒体资源,在电脑中将它们逐一出示,对每篇例文条分缕析,层层驳茧,重点放在讲解例文特点,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人物选事,最后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类结构类型。由以上例文的讲解指导,从而生成建设性的指导方案:

这种例文作文教学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创造性,而它在小学作文训练的初、中期却非常有效,它可以运用在每次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上手,但这种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这方面我很庆幸自己在“循规”中不忘“寻变”,从而找出一种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往往视作文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爱写、不会写。提到作文,许多学生唉声叹气。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
一、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二)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通过这个活动的坚持开展,笔者发现班上原本内向的几个女生到后来上台时脸不再红了,声音也洪亮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三、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详细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简单批改,又怕达不到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笔者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笔者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交给批改的方法,给学生以指导。既促进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❷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的策略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发现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同时指出应该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过面批,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特点。记得在《一次的小实验》的习作指导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并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够理想,这显然与平时生活观察不仔细,实验做的少有关系,于是我联系科学老师带着大家做了几个实验,这次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性很强,通过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后,再次习作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里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能使听、说、读、写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作文指导时,我提前就让学生去观察,回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中发言的同学络绎不绝,讲的同学很认真,讲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哈哈地笑起来,听的同学很专注,能与讲的同学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在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口头表达能力之后,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住课内插图和看图说话,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还要注意合理的想象,这样既丰富了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带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五、注重学生的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❸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作文教学训练

一、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的能力。
厚积薄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做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除了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之外,还采用一些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例如: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之后,写出精彩片段推荐给同学们;还有时结合课文内容搜集信息,补充知识,分类介绍,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的体现。
二、口头作文与急性作文的训练与指导
叶圣陶曾说:“口头为语,文本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因合而言之。”因此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级,口头作文仍是一个重要训练点。说,写不应分家,由说到写,说说写写,有计划地进行训练。例如: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一遍主要内容。要求表达完整,用词准确,语句连贯,有一个中心意思。每次学生都会认真准备,尽量把一个“完美”的自己展示给大家,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另外,还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即兴作文。因为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会有感而发,他们会不经意地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更有激情的一面,甚至会脱口而出几句绝妙精彩的词句。教师如果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即兴写作,开拓写作思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造力。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情动而辞发,语言生动,富有个性。
三、作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训练
作文即生活的意义,学习作文也是学习生活。因此作文训练形式也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如参观淮河文化广场,让他们写一个导游词,介绍家乡巨大的变化;学习《第一场雪》之后,让他们搜集资料写一篇《雪的作用》的说明文,学习以平实的语言介绍“雪”;新年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设计卡片,编写新年祝词等,这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是通过完成作文这个载体来实现的。如果教师能在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训练形式上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倦作文的情绪,学生将自觉主动地以作文为需要,以作文为乐趣。作文教学就真正达到了目的。

❹ 浅谈小学生怎样写好作文作文教学论文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

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
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留心生活 捕捉素材

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
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
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
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
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
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学好语文 积累素材

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
想的方法。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体味谋篇布局,达到善于
借鉴运用自如的目的。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因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
从哪里来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求每个学生备有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
实际练习写话。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
如教《小摄影师》、《我不会失信》等课文后,就要训练学生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特点来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
三、课外阅读 扩充素材
广
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
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
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
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书
读百遍其意自见”,也是说多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真正让他坐上数分钟,读一篇长文章,他是没有耐心的。即使让他读作文范例,他往往也
是蜻蜓点水式的读法,不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与他们一起欣赏好作文。可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读法。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
秀、心旷神怡,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段,
并和自己一起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
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下笔才能洋洋洒洒。
四、勤动笔写 用好素材

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
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
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
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
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
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
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
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❺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如何,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致整个人生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之中,教师只是利用一些例文,让学生从例文中去仿写,而学生就成了照章而写的一个工具,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认识和掌握作文教学的规律,使作文教学卓有成效,并同阅读教学相互配合,那就相得益彰。

❻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如何改革

一﹑排难激趣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试想一下,一桩很有兴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首次肖像描写时,我首先出现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同学的片断,如:"他1.20的个子,足足有60公斤重。胖胖的脸,眼睛显得格外的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肉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凸出老远,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让学生猜是谁,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问:谁能再写这么好的片断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几十双小手。这使我认识到:只有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去发现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在写作中迸发出绚烂的灵感火花.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记一次活动》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搞拔河、接力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这次作文使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种源于生活的作文,是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学生情感的温度,烙上了学生心灵的色彩从而真切感人,这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秘示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教学《小红军长大以后》,可先播放革命战争影片片断,回顾课文内容。再利用录像拍摄不同工作镜头、工厂、农村、战场、矿井、树林、轮船等等。到底小红军现处何方,在干啥,工作生活如何呢?学生有了影视素材,便会浮想联翩。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❼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导致很多教师对作文教学失去热情和信心,并产生畏难情绪,往往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练习,而作文训练次数太少,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且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作文评改方法过于简单,批阅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改进文章的具体方法的提出,过分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导致学生的写作趋向雷同。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存在的问题则主要是小学生作文的“模式化”“成人化”,文章缺乏真实情感的表达,题目陈旧,写作千篇一律,不具体,不真实,话题更是老生常谈,只会一味进行机械模仿,缺乏创新,写作中词语匮乏,语言苍白无力,只会说套话,说空话,没有个性,不具备新鲜感。这正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局面,也是一直以来限制小学作文教学的最大障碍,针对这种现状,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改变作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二、解决措施
1.立足生活,积累素材
写作素材是写作的前提条件,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拥有生活的体验才会有创作的激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不要让小学生禁锢在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的模式中。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得存在,而写作的过程也正是由观察生活开始的,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并将生活中的琐事转化为写作的素材。可以说,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生活作文也就失去了意义。新课标也强调写作要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因此,教师应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加强实践,开展实践课,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给学生感悟生活的机会,使学生在自然中得到释放,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充分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孩子的独特视角去创作,使属于小学生的童真童趣在作文中得以充分的展示,避免模式化,成人化的写作。
2.培养个性,大胆想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已经成为了作文教学中的重点。我们倡导个性,但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写作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目前,仍有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写作形式,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禁锢学生思想,阻碍学生发散思维,导致小学生作文趋向雷同。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是作文教学最主要的两大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反复练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但收获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单纯的灌输,只能扼杀学生的智慧和个性,要使小学生的作文呈现个性风格,响应个性时代的号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主动表达。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较早,受年龄影响,他们往往借助幻想来理解周边事物,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诱导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激发他们潜在的想象力,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强意境,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个性化文章。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作文训练的方法,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限制,勇于表露自己现货的思想,强调真实情感,不进行命题,不限制篇幅,创设开放环境。
3.注重评改,加强指导
注重作文的批阅和评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批阅可分为教师批阅和学生互阅两种形式。教师的评改对学生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要讲究评改的艺术,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评价,多采用激励法,及时表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对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体的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学生互阅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改善自身的机会,逐步缩小差距,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生在评改的同时也锻炼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也间接的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作文的不足,自己修改文章,和同学分享修改的方法,在评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教师要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切实改变作文教学耗时低效的情况,使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加强课外阅读,使作文教学变得愉快、生动。

❽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张霞

一、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1.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
2.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
3.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4.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但往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
5.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己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
二、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1.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唤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
三、重视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观察给习作带来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教师而言,就要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很多时候教师在这一步骤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论说教上,缺少实际的指导。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他们对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态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要指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和描摹生活,启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和思路。对观察的指导不能单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离开具体的生活,教师的指导就没有着落。要把指导落到实处,应该有计划地积极开展课内课外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观察元素。
五、注重平时积累,让学生为习作积累材料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了“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❾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总会看到部分学生愁眉苦脸,绞尽脑汁,就是写不出东西来,究其原因:缺乏生活积累,缺少发现。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人是茫茫宇宙中的生命灵长,没有人的感受、体验与发现,也就没有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生活对于我们来说,不是缺少“火花”,而是缺少撞击、发现与捕捉。因此,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必须寻找和捕捉生活的“火花”。
1 用慧眼观察生活,洞悉生活
要想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首先便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体味生活、积累生活,必须从生活中积淀思想,积淀素材,积淀技巧,积淀临场的机智,而积淀思想和积淀素材才是写作最基本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生死情、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手足情、同志情。 我们每天都在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就一定会有很多东西令我们感动而抒发出来。
著名作家秦牧说过:“脑子里对某种东西根本'空空如也,毫无所知',又怎么能对这种东西的名称存在印象,以至对他进行描绘呢!中国古语说:‘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很有道理的,多知道各种鸟兽草木的名称,推而广之,多知道各方面的事物的名称、形貌、情形、性质,就有助于叙述它们,描绘它们。”秦牧的文章以知识广搏而见长,给人以知识的滋养和启迪,就得益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唐代诗人李贺骑驴出游时,路上每逢有什么新的发现,便用纸记下来装在布袋里,每次远行归来,布袋里总是装满纸片。这说明诗人不便善于发现生活,也善于积累生活。
在生活中,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各不相同,例如同是冬天,北方的特点是山寒水瘦而南方依然是青山绿水;同是日出,黄山日出与泰山日出不同;同是春天,万物复苏的初春和桃红柳绿的仲春不同;江南水乡的春天与戈壁沙漠的春天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潜心观察,用心感受。五代时画家厉归真,从小给人家放牛,对牛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画出的牛栩栩如生。后来,他跟别人学画虎,可人家一看,表面上像虎,但看起来像牛,原因是厉归真对虎的观察不细致,厉归真为了把虎画好,带上干粮,到老虎出没的地方日夜观察,终于画出了形神兼备的老虎。
在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对生活充满热情,著名作家柳青说过:“我认为最主要是观察的态度问题,一个对人冷淡无情和对社会事业漠不关心的人,无论他怎样善于观察,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
同时,我们在观察时还要做到细致入微。生活中虽然有惊涛骇浪,但更多的是平凡,要善于挖掘平凡的生活小事中的典型意义。郁达夫曾经说过:“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要求我们善于观察,体贴入微。只有不断观察,不断体验,不断积累,不断用心感受,才能像搜集堆积的一堆堆干柴,一触火星,生活的“火花”便会骤然迸发。
2 用真情感悟生活,锤炼生活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段话的意思是:作者写作时候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能达很远的地方。当作者静静思考的时候,他就会联想到几千年之前;他的容颜悄悄有所变化的时候,他的视线已经到达万里之外了。这段话讲了联想、触发、感悟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可以说,观察和体验生活仅仅是积淀和准备,而触发和感悟才是激活和升华。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由一片树叶的悄然落下而敏锐地观察到秋天的到来,甚至由此而感发出无常、寂寞等等说不尽的意味,这不仅仅是观察,而是一种联想、触发的过程在里头。修炼一颗善感的文心,才能写出蕴藉深长的文章。鲁迅先生通过对祥林嫂的刻画,深刻勾画出一个封建社会受摧残受损害的中国妇女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强烈愤懑之情。作家孙犁说:”所谓感发,即作者心中有所郁结,无可告语,遇有景物,触而发之,形成文字。然人之遭遇不同,性格各异,对事物看法不同,因之,虽都是感发,其方面,其深浅,其情调,自不能相同,因之才有各式各样的风格。”现代散文巨匠朱自清和著名学者俞平伯同坐一条船游览秦淮河,用同一个题目各写了一篇游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其情趣韵味毫不雷同而各有千秋。同样写秋,欧阳修的《秋声赋》肃杀冷寂,峻青的《秋色赋》则明丽欢快。同是写黄昏,李商隐感受到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一种惆怅和无奈,刘禹锡却是一份豁达和乐观:”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而在叶剑英元帅的笔下,黄昏更是一份振奋和鼓舞:”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都是因作家触发感悟不同而致,由于各自生活的体验不同,生活的阅历不同,生活的感悟也就不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积累,更要激励学生善于触发感悟,培育文心、涵养文气,以人文艺术的眼光,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来感受这个世界,善待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不能培育自己一颗善感的心灵,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变得麻木不仁,就会觉得周围的世界了无生气,日常的生命枯燥乏味,身边的人们面目可憎。我们的笔下也就总是些干巴巴的流水账式的作品。
3 用激情描绘生活,歌唱生活
生活的宝藏是丰厚的,生活的泉源是活泼的,从生活中撷取出的材料是鲜活的,富有蓬勃生命力的。对生活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对生活有了真情的感悟,对生活素材有了激活和升华,就能达到作文的真正目的,用激情去描绘生活,歌唱生活。正是因为置身于草木萌发、风暖鸟鸣的春天,朱自清才能在《春》这篇散文里抒发生命的活力与希望;正是面对潮起潮落,气势磅礴的大海,鲁彦才体验到积极向上的心潮与激情(《听潮》)。
古人说过:”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真正的美文,应是心底流出的歌,是心灵震颤出的动人乐章。朱自清的《背影》中,为什么每次回忆父亲的背影总潸然泪下,为什么在作者眼里父亲的背影是如此高大,是因为作者有一份对父爱的无限激情。贺敬之在《回延安》中如此情真意切,是因为延安的山、延河的水,陕北的小米饭养育了诗人,延安精神鼓舞着诗人。
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的每一次命题都要考虑学生能否有着真实的情感流露,真实的观点表达,能否从学生的生活经历,思考经历,情感经历中寻找描绘生活和歌唱生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如果在作文活动中远离学生的生活,记的是虚假的人,议的是虚假的事,抒是的虚假的情,即使表达方法多么新颖灵活,结构布局多么完整精巧,词汇多么丰富而又多彩,也只能是徒有华丽的外表,骨子里却是干枯的,冰冷的,没有生活气息和强烈生命力的。学生作文强调生活的真实,但同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也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升华,因此,我们对生活还要做一些理性的思考:著名作家贾平凹从丑陋的石块中悟出了人生哲理,写出了一篇有着厚重的人生况味感的散文佳作《丑石》,同样,面对普通的小草,白居易却写下了千古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阅读全文

与小学作文教学浅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