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画工笔画花草的上色步骤与技巧
晕染和罩染的区别来:
晕染指一次调自好的同一色,反复数次渲染。以花瓣为例,先在花瓣基部染出一个小的局部后暂时搁置,待其将干未干之时再扩大范围染第二次,再待将干未干时染第三次,直到整个花瓣全部染色。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上色,二是分出厚薄浓淡,找出花瓣的质感。
罩染则是将晕染效果加强,同时具备修补作用。通常情况下,晕染调色未必一步到位,同时容易出现国画弊病中的“火气”或“稚气”。这时就需要罩染了。罩染方法是根据晕染后需要加强的倾向,调出不同与晕染并符合倾向的其他颜色,对晕染部分做全部或局部的染色。罩染所用的颜料,一般应为质轻的薄质颜料,太重或矿物颜料覆盖太强,不宜用作罩染。
❷ 工笔国画的绘画步骤和方法
1、工笔画的方法:白描、皴擦、点、撞水撞粉、褪色法、分染、罩染、统染、碰染、接染、平涂、烘染、皴染、擦、反衬、水注色法、点蕊
2、工笔国画的绘画步骤如下:
(一)起稿和勾线
工笔重彩落墨之后很难改动,所以起稿时一定严肃认真,要求精细准确,笔笔肯定。墨线的深浅根据对象本身的色调来决定。譬如:白色或淡色浅色画墨线要浅,重色画与质地坚硬的物象墨色要深。如枝叶还应视远近层次及光暗变化使用墨色(焦 浓 淡 重 清)
勾线除墨色深浅外,重要在用笔。用笔有强 轻 重 疾 徐等变化。线条有粗细,长短,曲直之粉要根据物质质感用笔。一张好的白描也是一张好画。
最后,题款 盖章,一幅画才算完成。
白描: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刚柔,粗细、巧拙,方圆,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皴擦:绘画里常遇到土、石、树桩等物类,用笔中常以皴增强质地和厚重感,亦是线的补充,较讲究用笔。一般要求自然而顺势,不故作姿态。擦,更加隐笔。一般只是丰富皴的技法,有时亦起修改皴的败笔的作用。
染法:有许多种,一般有平涂、分染、罩染等,平涂多在做色底及画面局部平涂颜色时用,不宜见笔痕,分染是分出物体结构的染法,有高染与低染两种,染在物中间凸起部位并造成一点立体意味的是高染,罩染是在已分染过色墨的部分罩上某种颜色,这样能产生厚重而沉着的色彩变化,烘托一般是在物之外烘染出一部分色墨,以便加强主物的塑造,实际上有染扩大的意味,月云雪边多用。
点:在绘画中点的用途极广,视所打处可为花草野卉、可为苔点、也可不计何物仅为画面的装饰用。点是小点,是扩大了的点,斯法在画作中常用。用点时一般求用笔的一致统一。
撞水撞粉:些画法灵活多变,有色粉相撞法,亦有色粉水撞法,也有互用者。一般是以含水量大的笔画出对象的形结构再以色墨粉相撞生趣,因水化不溶而发生变化,活泼生动。
褪色法:以层层积色方式,一层层上色时退出一部分,设色越多层次越多,画花鸟及草类杂物中常用。
分染:除单独使用,还常用于为罩染打底色,为平涂开醒。方法是用两支笔,一支蘸色,一支蘸清水,先用色笔从最深部位开始染起,接着用水笔轻刷使颜色逐步向外晕开,使其越越淡,不留痕迹。
罩染:罩染时,不能急于求成,要薄薄地罩,一遍不足,可以再罩,笔上含色要饱,用笔直要轻,不可来回涂抹,以免把底色搅起。
统染:笔上含色要饱,用笔要轻,防止把分染的效果破坏掉。
碰染:有两种不同颜色,从叶子或是花瓣的两端同时染色,然后在叶或花瓣中间碰到一起,使其自然衔接,形成统一整体的方法。
接染:用一种颜色趁湿接着染另一种颜色,使颜色相互渗接在一起的方法。这种方法合适在同一体面中包括几种不同颜色的情况,其特点是既省力,效果也活,有一种流动感。
平涂:涂时颜色要薄、水分要适度,要一笔接一笔顺涂,不要来回涂抹。平涂的方法,除单独使用外,还用于打底色,衬托、罩染等方面。
烘染:为了突出某些主题或表现一些特定的环境,气氛而在物象周围进行大面积的渲染的方法。
皴染、擦染:就是见笔的一种染法。多用来染石头、树干。
反衬:在渲染过程中用颜色从纸或绢的背后衬上颜色,使正面的颜色更加深厚明艳。
水注色法:多用于石头和树干。先用墨染出石头或树干的轮廓(墨色要有浓淡变化),可以把水分用得足足的,要水墨汪汪,趁墨迹未干时,注入清水或重墨,把平板的颜色冲开,产生丰富的变化。
点蕊:点花蕊在画花中是很重要的。点蕊时用尖笔蘸上饱满的颜色,在尖上一滴滴点下去,点成一个圆珠,干后,要圆、凸、大小均匀,中间陷下一个小坑为最好。
❸ 工笔国画如何上色
材料:锡管装得比较容易买到,就是市面上的盒装国画颜料,但是颗粒比较粗。 散装颜料块两种:1,小片的泡在水里化了就可以用2。小碗装的固体,用湿毛笔舔就可以用。这两种颗粒细,颜色正,但没有朱砂色。需要单买朱砂墨。 纸分生宣(没上矾),熟宣(上矾的)。画工笔用熟宣,不洇。推荐:蝉衣(是最薄的熟宣,透明度最好,正面有云母颗粒);清水书画;单冰雪;冰雪。 笔 钩线用鼠獾毛的,较硬,弹性好。其他得像衣纹,小红毛,草帽吹等都可以。 染笔用小白云,大白云都可以,要羊毫不要兼毫。 上色一开始要打底色,根据颜色而定,比如叶子一般用花清和墨色打底。红花用胭脂打底。 开始几遍染色要淡才能匀。一般染30遍比较匀,听说何家英要染上百遍。每遍颜色要淡得跟水一样。中间15遍的时候用胶矾水固定(你觉得新画上的颜色会把纸上的颜色融化,就要固定,或者宣纸起毛也要固定 统的工笔画上色是比较复杂的,它是先用极淡的墨色勾轮廓,然后用淡墨色一遍一遍的染体积就象画素描一样,等有了立体感后再用中国画颜料根据画面需要设色 ,方法与染墨色相同,因为国画颜料是透明色!这有点象西洋油画中的古典画法,画面用色很薄。等画面效果完全出来后再用墨线勾勒即完成工笔画的上色过程了!!! 是先用淡墨皴染画面的阴暗部分,可根据最后画面的颜色而定,如:仕女画的脸颊部先用淡淡的曙红皴染,(就不是淡墨了);再调好所需颜色覆之。一般买“中国画颜料”就可以了,可选用羊毫笔上色,具体的等到第一遍色晾干后再上另一遍颜色……最后呢,可着重用勾线笔勾勒重要线条。希望自己的浅见能给予你帮助…… 用叶筋笔上色。不要沾太多水。准备一只沾色的,何一只占水的。先韵染多次(每次都等上次干了)在罩染(颜色要浅)
❹ 想学国画和工笔画,有什么好书介绍呢要比较基础的,最好就有工具的介绍
直以来,对学国画的顺序从没有过疑惑,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觉得应该先学写意(还是大写意),再学工笔,觉得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难道传统之于某些国人,真的是越行越远了吗?
当然,感慨是一回事,默不作声或者大声疾呼是另一回事。仔细思索“先写意后工笔”的意见,觉得有几种可能:
一、此人确实不懂画(至少不懂国画),从小接触的更多是偏向于西画的教学模式,那么对中国画的基础流程不了解也无可厚非,说错了也不值得深究,不过是惹方家一笑;
二、此人学过国画,但可惜的是,授业的恩师是个国画半吊子,或者自学于西画体系,对国画工笔和写意所知,简直是“一张白纸”!
三、此种人就值得商榷了,实际上明白先学工笔再学写意的道理,却睁着眼睛说瞎话,装着笑脸办阴事,实则是妄想知识垄断,愚弄外行人的可笑行径,觉得少一人明晓,就多一分主动,然泱泱大国,概小人唧唧焉?
笔者曾经见过有先教写意后教工笔的学习班,而事实上,学完写意,工笔到底应该怎么画,师傅和徒弟都没谱,铅笔与毛笔齐飞,国画与西画共融一炉,没骨跟勾勒共称,生宣和熟宣更是一概不分,一言以蔽之:使西画之技法用国画之工具,行煌煌之笔意,极尽仿写意之能事,此西画教学体系下出炉的学生,为了谋求生路抗起国画的教学大旗,却因苦于对传统绘画的知之甚少而肆意曲解国画风格的结果——那必然是不伦不类,学了丝瓜就只能画丝瓜,而不能画冬瓜、西瓜,毫无国画的基本造型基础(注意,是国画的),这样既无传统国画的淋漓尽致,也无西画的立体写实,其结果恐怕也是当初徐悲鸿先生引进西画教学理念之时未曾想到过的。
只能说:该画西画的请画你的西画去,一知半解的请教过老师后再来发表见解,若是口若悬河却又或有意或无意地用自己言语的谬误浅薄把虚心请教的人带进死胡同,那真正是没点公德没点自知之明了。素描、色彩、造型、西画笔法都技艺纯熟,而骨子里又看不起国画的“大师们”,既然不明白中国画的神髓,而仅仅是想分一杯传统文化的羹,那么请别轻易地巧开国画的门,请先学好克己复礼,请先找好自己的根。
时下,无论是国人学画或是教老外学画,都是写意满天飞,工笔不见身影。原因何在?概因工笔的功夫非一两日可修得,写意的笔法却是简单容易上手,老师和学生,一个教得轻松写意,一个学得写意轻松,悠悠之水墨风韵就惨然流淌于庸师窃然自得的眼神与学生不求甚解的盲目信任下了。殊不知,流传千古的国画,竟真的是如此好学?如此容易就被把握了神髓么?
中国画的基础是线条。中国画本就以线条取胜,其起、运、转、折都是运笔的方式方法,没什么神秘的,却需要深下苦功。而作为线条最好的载体:工笔画,自然是学习国画的首选!也许有人要问,写意画根本看不出什么线条,特别是大写意山水,更多的是侧锋大块的皴擦,和线条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拿书法做易懂的解释:学习书法,没有一上来就写草书的,必定要先从楷隶、继而篆、魏碑等等,继而行草以进;就像一个人先得学走,然后才能学跑,没学会走就跑,那结果只能是跌倒。学国画也是一样的道理,没有很好的线条基础,握笔就抖,线条浮而无力,转折不流畅,起运若持巨椽,何以能表达胸中丘壑?更罔论对笔意要求更高的“写意”画了。所以,结论是,想学写意,OK,先学工笔,工笔的线条练好了,恭喜,你可以选择继续在工笔上精益求精,也可以选择涉猎写意的创作。
给大家举个简单的实例:齐白石是大家熟识的大画家,他的写意画更是声明远播,凭《和平鸽》等作品更是与当时西班牙的毕加索有过良好的文化交流与互动。那么这样一位众人介知的著名画家,他早期借以成名的却是“齐美人”,即齐白石的工笔仕女图,而他早期临摹创作的也是工笔画,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工笔基础,才让齐老先生在日后的写意画创作中驾轻就熟,成就其一代大家的声望。而历数各朝各代的名画家,无工笔而称写意冠绝的,简直是闻所未闻!
所以说,学国画,先学练线条,以窥工笔之门径,工笔练到一定时日,可凭长久的工笔线条基础把握更流畅更肆意的写意画创作。这是科学有效的方法,是经过前人和历史检验的。当然,工笔和写意是国画中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基于绘画材料(主要是纸张)和技法的区别造成风格和视觉效果的差异,从而人为划分的,并非说写意就高于工笔,这很不恰当,一如说草书比楷书好一样可笑。历史上不乏有工写兼备之名家,当然也有仅以工笔名重,却未听说真正的只画写意不用工笔之人,那显然是大大的笑话。
再讲一些传统绘画的相关资讯的概述,以资上文的观点:
明代,出现了一次书画材料的变革,从而引出了工笔和写意的真正分流,这种材料即生宣(宣纸的一种,与熟宣对应),之前工笔画需要反复点染才能显出的良好效果,利用生宣的易渲染特性(水分容易吸收,导致色的晕染可一次)就能一次完成,省事很多。从创造的角度和不同风格的审美角度来看,生宣的出现无疑是有着正面效果的,而从后世明末徐渭、八大写意画引领潮流,有清以来更是写意名家叠出看来,这种绘画材料的出现更是利大于弊的。但,凡事有两面性,几乎是从生宣出现之日起,就有人因生宣出现慨叹“今无所谓真正之画家矣!”,原因就在于,很多存功利心、不求甚解之人贪图省事,完全放弃工笔之创作或流工笔于细枝末端,某些观点更是和当今有些人的颇为类似(笑)。幸好,中国的艺术正如中国的历史一样,可以有沟渠可以有明月,但终究明月当空,清泉激涌,沟渠只能隐身于地下罢了。
可以说,真正了解中国绘画发展历史的人,便难有“先写意后工笔”的学画意见,当然咯,糊弄消磨时间的老外可以简单地教一些写意,但是老外朋友们大都也不是随意学学的,你糊弄他一时,他可是会找你算账的哦。
❺ 工笔国画如何上色
多次渲染,可在宣纸背面再平涂一遍用明矾水再染一下
❻ 国画工笔梅花的画法
一般工笔梅花需来要以下几个步骤来源完成。
一、草稿:使用铅笔打草稿,纸张不要求。
二、过稿:将草稿放置在拷贝台上,上面覆一层熟宣,使用勾线笔(花枝俏等)将画稿勾在宣纸上,这样的做品称为白描。
三、渲:在画好的草稿上用墨来表现画面的明暗,方法是:使用两支较大的笔(一般为大白云)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点墨,在墨没干之前用水渲开,造成一个自然的过渡。
四、染:方法和渲的步骤差不多,不过使用的是国画颜料,这一步较为麻烦。为了让色彩更加均匀厚实,一般要进行多次,有“三矾九染”之说。
五、勾线:在渲和染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原来的线条被色彩覆盖,要重新勾一次线。
工笔画的过程和技法非常复杂多样,这只是基本的过程。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❼ 国画工笔画花草的上色步骤与技巧
以工笔荷花荷叶的画法步骤为例:
一、白描。
荷花花瓣、叶子、茎的线条都较长,要回求勾线时,答形象准确而饱满,线条流畅。中淡墨勾花瓣及小莲蓬。较重墨色勾叶子。后面的荷叶以没骨法完成,不用勾线.
二、染底色。
用白色调稀罩染花头、花苞。黄绿色罩染小莲蓬,颜色薄一些。花青墨晕染正面叶片。草绿色罩染反叶及花叶的茎。
三、进一步刻画。
芽绿色晕染花瓣,花苞染得深些。深绿色罩染正面叶,石绿色晕染反叶及茎。藤黄加少许朱磦晕染莲蓬壁。黄色勾蕊丝,白色立粉点蕊、小莲子。反瓣勾筋,正面不用。
四、没骨法完成后面的荷叶及长草。
偏写意画法,不受轮廓线的约束。笔中的色有深浅变化,画得见笔、生动.
❽ 国画中的工笔画法有哪些步骤
国画中的工笔画法有描、分、染、罩等,传统工笔画法颜色应该薄一点,但是要专表现出厚属重的感觉,往往一遍遍用薄色反复上色,最终形成一种多层叠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最好用在绢画上,手放于绢面之上抚摸画面,不觉有粗糙感,而且还能清晰感觉到绢丝的经纬。
一般工笔画需要几个步骤来完成:第一步是草稿,也就是使用笔打草稿,一般在纸张上不作要求。第二步是过稿,就是将草稿放置在台上,上面覆一层熟宣,使用
勾线笔将画稿勾在宣纸上。
第三步是渲,这就是在画好的草稿上用墨来表现画面明暗,方法是使用两支较大的笔,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点墨,在墨没干之前用水渲开,造成一个自然过渡。
第四步和渲的步骤差不多,不过使用的是国画颜料,为了让色彩更加均匀厚实,一般要进行多次,有“三矾九染”之说。最后一步是勾线,是在渲和染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原来线条被色彩覆盖,要重新勾一次线。
❾ 我想要自学国画工笔,本身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我应该怎么做呢
写意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乃指“写意”。 在粤语中,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之意。 工笔 简单点说工笔就是细致写实。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乃属于后者。著名的工笔画家有张萱、王维、赵佶等等。工笔画的技法有,描,分,染,罩,所谓描指的是白描,画者分别用浓磨,淡磨瞄出底稿,分是指用磨色上色,用清水分蕴开来,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染和分是一个意思,只不过用的不再是磨色,而用彩色来分蕴画面,罩色指的是整体上色,比如整片叶子上的绿色。
❿ 国画工笔的创作技法有哪些越详细越好。。。
工笔画大部分技法就是先勾线然后分染,接染,退染,统染,罩染,烘托等。做机理法有撒盐,撞粉,撞水,撞色,刷油,点胎,刷矾。揉纸,笔洗法。要根据画面来做机理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