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吟诵教学

小学吟诵教学

发布时间:2020-12-14 03:49:17

『壹』 怎样教小学的孩子学习吟诵

自己先大概的读一遍,找出应该停顿的地方,在一句一句地教,读第二遍的时候应该就很熟悉了,第三遍时附上感情

『贰』 小学如何进行古诗教学

一、诵读古诗,理解其义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国宋代作家苏轼也说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作为古诗需要多读,只有多读、熟读,才能够理解其义。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多读熟读,善解其意。
1.激发诵读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要增强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古诗具有音乐感(韵律、和谐音调、抑扬顿挫、平仄交错),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激发他们的诵读潜在能力,营造一种和谐、民主、愉悦、快乐的朗读氛围。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应该运用鼓励的手段,尊重学生的朗读,特别是对那些朗读比较差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而是要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要面向全体,让朗读优秀的学生帮带朗读较差的学生。要开展一些能够促进朗读教学的活动,比如,诗歌朗读大赛、背诵诗歌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热情。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促进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例如,单独朗读、二人对读、分小组读、男女生分读、师生赛读、配音朗读等等,通过各种朗读样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乐趣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进入到自觉诵读的状态中,深深地被诗歌的美吸引住,陶醉在诗歌美妙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激发了他们的朗读欲,自觉地感悟到了诗歌的内涵,领略到了诗歌的伟大与神奇。
2.培养学生朗读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想让学生学习好古诗就要养成从小喜欢学习古诗的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才能够自觉地去朗读、体味、咀嚼、感触和欣赏,从中享受到它的内在美。一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而标准地朗读古诗,做到不丢落字,也不添字,不破句读,练成读音准确、发音洪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效果。二是达到眼、心、口统一步调,使他们不断提高灵感性。三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通过持久的训练和坚持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爱好古诗、学习古诗、欣赏古诗、能写诗歌的能力来。就像清朝孙洙所说的那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引领学生,走进情景
1.诗歌都是通过意象来体现的
也就是通过景象和物象来表达作者的意旨,因此,我们做到真正地了解诗歌的内涵,就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也就是要走进诗歌的情境中,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情景里。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理解诗歌的境界,进而达到理解诗歌的意旨。比如:在学习《小池》一诗的时候,就要抓住诗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句,就会清楚地看到美好春天到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景象啊!进而表达出诗人观察的细腻、用词的精练。因此,只有抓住这样的词句才能更好地了解诗歌的意旨,也能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好诗歌的重要条件,因为诗歌具有审美性,它靠语言的凝练浓缩了语言的高度表达力,具有跳跃性,它的内在美需要欣赏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升华到令人陶醉的意境美。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力,达到真正地学好诗歌的目的。比如,我在执教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的时候,就是让学生去注意对“人家、红叶、山路、云彩”等意象的挖掘,从而看出一幅壮美秋天的画面。我通过多媒体把这些美景都展现在屏幕上,学生由此增强了对诗歌的理解。
总之,对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还有很多的方法。限于文章的篇幅只谈这两个方面。不管怎么样教学都要把握诗歌的特征来强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诗歌,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促进古诗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望采纳,谢谢!

『叁』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古诗词吟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绚丽夺目的泱泱诗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早在先秦,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诵读古诗词,是语言特点本身所选择的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为了发扬传统、继往开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下留学校从本学期开始开展了“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
一、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诵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经典诵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经典诵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诗,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诵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1、采用多种诵读形式。(1)听经典诵读。我从电脑里面找寻到一些好的视频诵读,经常组织学生听读;(2)范读。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诵读欲望。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有教师的诵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指导、点拨学生;只有教师的表情诵读多了,学生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3)此外,还可以采用:同桌赛读,小组赛诗,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灵活而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古诗词的积极性,学生掌握了背诵古诗词的方法,就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只有恰当的应用诵读方式,学生才能爱上诵读,并读有所获。小学生只有熟读、背诵、摘记大量的古诗词,才能充分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多背诵诗词呢?古诗词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背诵边配上乐曲表演,会增进对诗的理解,从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促使学生背得快,记得牢。
2、采用激励评价。《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发展。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成长。因此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我采用”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等形式来评选优秀人员来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采用官衔命名“我是诵读王”“我是小小藏诗家”“我是吟唱家”等学生自命的官衔来鼓励学生来诵读经典。除外,我在学校每天进行的课间操活动结束后充分展示学生诵读积累经典的成果,让学生找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找到成功的喜悦。
二、指导学生的诵读方法
当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不断总结,找出适合学生的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引领学生诵读。
1、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诵读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七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次,“一天不练口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练就扎实的诵读本领,一定要保证多读多练。诵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得多了,诗句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诗句的感受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选择诵读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记忆特点,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古诗文来记。因此,我对学生诵读内容的选择不规定,即使他们依旧选择小时候就能背诵的简单不过的内容,我也会容许他们拿来作为他们汇报的的成果。只是适地鼓励他们若能记得更多、内容更丰富些就好了。除了让学生自由选择诵读内容以外,我也会相机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去选择诵读内容。可以按朝代、人物、描写内容等方面去进行引领。如,我在引导学生读了李白的诗后,就会向学生简单介绍李白这个人物,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再引导学生诵读积累“李白”的诗;随着时令、节气的变化,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文进行诵读并选择背诵。因此通过采取有目的的引领就能让学生在诵读古诗时能达到“触类旁通”。
3、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我把学生要诵读积累的内容整理打印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抄写在专用的“经典诵读“本子上。然后我们学校利用每周一和周三下午写字前半小时,集体引导检查学生进行诵读。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或早自习之前,或中午上学以后等课内外时间,引领学生诵读积累。“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努力去挤,总会有的。”另外,还可采用同桌互助、好友相帮、老师督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行走在经典诵读之路上。
当然,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不断总结,找出适合学生的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肆』 如何指导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

一、从绘画中拓展

可以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来也是言之有物。 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自居易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二、用故事中引导

古诗的语言简练,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则故事,如《石壕吏》写了石壕村的官吏夜里抓壮丁,连老妇人都不放过的故事。再如《七步诗》写的是曹操死后,曹丕做了皇帝,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类似此类的诗还有《送元二使安西》《寻隐者不遇》等等,针对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诵读前,先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明白了诗的大意,背诵起来诗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字眼构成的了。

三、用歌唱中表现

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艺术起源讲,诗、乐原本一体,或者说诗歌、舞、乐原本三位一体。《礼记·乐记》所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毛诗序》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讲的都是“诗、乐原本一体”这个道理。

现在,好多儿童歌曲作曲家认识到古诗是儿歌的歌词资源,把古诗谱上曲调,便于儿童唱诵,我觉得,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对于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是有效的,也实现了寓教于乐。像谷建芬老师谱曲的《咏鹅》、《春晓》、等曲调优美、活泼明快,而且曲调与诗的内容、意境吻合,学生唱诵古诗,还受到诗情、音乐的熏陶。因此这是不错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特别爱听流行歌曲,像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吴克群等等,问起崇拜的原因却是说不清,含糊其词。为了能与他们交流,教育更有针对性,业余时间我选了他们爱听的几首歌曲,发现还真值得研究与品味。周杰伦的作品中总是有着一种浓浓的古典情结,几乎每一张专辑都要有一首属于中国风的歌曲。比如《东风破》中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的淡淡哀愁,《发如雪》中前尘后世轮回不息般的轻轻喟叹,《千里之外》的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等待,《青花瓷》 里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配以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二胡悠悠??大量传统意象意境的融入,使歌曲听起来古朴而典雅,中国的古典情结是非常突出的。

即使是没有被谱成曲的古诗,也可以让学生和着诗的节奏,击掌而诵,这样学生把诗当作童谣,有时在课间游戏时,也听到他们的诵读声。

四、引用活动展示

学生背诵积累的多了,老师就要创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展示。平时我间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一些“背诵比赛”“朗读擂台赛”等,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进行充分的展示,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黑板报也是学生展现的舞台,学生将自己背诵古诗文的方法,对古诗文的所思所得都可以写下来,刊登在黑板报上供大家阅读欣赏。

五、家校配合,双方监督

学生的成长,要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取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特别是低年级时,学生刚开始接触少儿启蒙读物,既不识字,又不理解文中的内容,我要求有能力的家长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孩子引读或陪读。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使孩子领悟诗文真谛,受到经典的熏陶。学生年龄大一些后,家长还要经常检查孩子的读书进度、阅读数量和读书笔记等,及时巩固孩子的读书成果。

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平时的经典积累中,我既教孩子们诵读,自己也抽时间阅读经典古诗文,有时候跟学生们一起背诵,一起比赛。因为我的参与,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阅读经典,增长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文学鉴赏能力。只有自己多读多积累,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

『伍』 小学生古诗吟诵的好处

吟诵是中国人传统的读书法。自古以来,汉诗文就是这样读的。

所谓“读”,经常是有曲调、有节奏的。我们的孩子是唱着歌上学的,所以叫“书声琅琅”。“琅琅”就是两块美玉相碰发出来的美妙的叮咚之声。走到校园里,听到孩子们在读书,那声音非常好听、旋律十分优美。

其实在百年前,民国的教育部废除了旧式私塾,推广新学堂,同时也将吟诵这种读书法废除了。不过从那时起,就有许多大师们提出要让吟诵回归。实话来说,直到现在大多数教材里也没有涉及吟诵相关的内容,更别说课堂教学了。

而我作为一个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大可不必为难自己来学一个教材里没有,教学当中不涉及的东西。那么我为什么要学吟诵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吟诵对孩子的好处是无可替代的:

吟诵解决了一个十分艰巨的问题,就是读书

我们师范生有许许多多的专业训练。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得我们把一堂课上的很精彩,可以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不过这些手段都不能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读书的问题。

孩子全都被老师吸引了,而不是书本上的文章本身。现代文还好,我们可以用朗诵的手段吸引孩子,可是一到古诗文,朗诵就有点行不通。不管多么声情并茂,总是离不开四个字:诘屈聱牙!长此以往,孩子会渐渐的远离我们祖先3000多年来留下的瑰宝。这是很可怕的。

而吟诵很直接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唱唱歌就把书读了,这可比坐那干巴巴的念有意思多了,就像是小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唱儿歌做游戏一样,老师带着孩子们吟诵这些古诗文。当课堂都变成了游戏的样子,孩子还会厌恶么?

吟诵可以让孩子通过曲调感受那些远离自己的文字

古人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这三篇里面前两篇都是教材里收录的课文,从来没听说过哪个老师在教这些课文的时候全班学生哭得涕泗横流、泪如雨下的。

难道就说我们的孩子不忠不孝不友么?一定不是这样的。那问题可能就是我们的孩子根本没读。古人说的读就是现在的吟诵啊。文人们是吟诵着创作的,孩子当然也要吟诵着学,加上那些或坚定、或伤感的曲调,孩子们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那有人说,我们这么多作曲家,谱上曲子唱不就好了么?这可不一样。谱的曲是我们后人加的,而吟诵是真的,是汉字本身就带着的。

吟诵是一种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是祖先们几千年的总结和发明,特别适合于学习中国传统

『陆』 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经典诵读教学

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经典诵读教学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富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魂、民族的根,对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心理特征,都有着深刻又广泛的影响。然而我们优秀的文化正在消失,我们的学生很少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面临断层。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光是知识辅导,更是成长的营养。一本书,只要对我们的成长有助益,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在阅读中与它融合、与它交流,使我们获得成长,获得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最深切的认知与感悟。反之,如果缺乏人类优秀文化的滋养,缺乏健康思想的导引,人生势必在混沌与精神贫乏中度过。我们不能漠视学生精神生活匮乏的现状,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局面。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阅读。从诵读中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精心构思,谋篇布局,恰当的表达,优美的语言,独到的见解,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
基于以上认识,我尝试以语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开发学生阅读潜能,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美文,欣赏有价值的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真正把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提出“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课堂融合的实践探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经典诵读”,即指2—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因为鉴赏的审美功能同道德教范、右脑的开发,形象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在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播撒诗书的种子,垦荒植绿,在他们心中会产生四大效应:第一,了解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第二,心中会产生一种宽容善良的人性美。第三,培养形象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第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究”是指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组织和实施学生课内外阅读、写作教学,切实把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起来的实践方法及其效果。
三、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始,以经典诵读为结合点,将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弥补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最终实现以感悟、积累经典文化为特点的诵读式语文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一年的指导,让大部分学生对经典阅读产生兴趣,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经典作品甚至古文的能力。为今后更高层次阅读打下基础。
1、把经典诵读引进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使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构建读书型班级、学校。
2、从经典诵读引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探索一套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教学方法,并尝试推广。形成经验。
五、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着寻求合适的途径运用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2、研究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3、以经典文章、优秀诗文、格言警句、成语等为教材,研究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学生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研究法、辅以访谈调查法、观察法。
1、本课题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设校本课程,编写经典诵读教材,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再指导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达到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2、利用校园里的宣传窗建立“诵读专栏”,设固定栏目版块,每月一期,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楼墙面上分别悬挂历代名人画像、警句,举办特色活动图片展,师生作品展等,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
3、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学生必须熟背《唐诗宋词》及优秀书籍。

『柒』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古诗词吟诵

1、首先识字,然后试读
2、再听配乐吟诵,了解断句
3、讲解意思,老师范读
4、学生联系吟诵

『捌』 泡桐树小学如何推广吟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开展吟诵

泡桐树小学如何推广吟诵,
可询问学校办公室、教务处。
你若喜欢,
便是晴天。

『玖』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可见朗读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表现力的有效手段。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新课标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老师应尽的职责。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想读、能读、乐于读、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读出情趣1、朗读不是简单地吧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而这种情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感情如何来调度动?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往往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最感兴趣,课堂上我们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多媒体、音乐、图片以及老师的范读来渲染课文情景,首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对所读的内容产生兴趣,产生读书的欲望。例如:今年这学期一、二、三年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课文,全是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出很多课文中所写到的春天美景的图片或者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找春天等,上课伊始把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他们不禁会发出阵阵赞叹声,因势利导,这麽美的春天,同学们谁能通过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呢?我想学生会争先恐后地举手的,每位同学都会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2、老师的范读也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久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钻研教材,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的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带学生进入意境。例如:去年我在召市小学听了一位老师上的二年级《两只青蛙》,当小青蛙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爬出井口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小青蛙当时那种惊奇、兴奋、喊叫、、、、学生自己练读时老是没找到感觉,老师适时的进行了范读,学生马上领悟出来,朗读由原来的平平淡淡变成了有滋有味起来。并且学生还读出了不同的理解。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讲的是小青蛙坚持自己的决心,不断沿着井壁向上爬,跌下来,又继续爬,其中有个同学朗读时速度读得很慢,老师问他为什么这么读,他说小青蛙爬井壁很困难呢,又爬得慢,所以我就读得慢,虽然慢但读的语气很坚定。而另一个同学读时就读得稍快,他解释说,小青蛙很想快点爬出井壁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他的心情急切,所以快读!多么贴切的解释!可见现在的小孩领悟力都很敏锐,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怎么去启发他,点拨他。相似的课堂情节,在去年我们县举行的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一小陈敏老师的课堂也有出现,课堂上老师不止一次地进行范读,就在老师指导同学们读“我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在老师的激情指导下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更有感情的朗读着,其中有一个女同学读得精彩极了,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感悟,因为这句话里有几个连续的动作,就像电影里的快镜头一样,这个学生抓住了几个动词重读并用较快的语速读完这句话,语感是那么的好,并说出了这么读的理由:当作者看到父亲冒着寒霜雨雪纹丝不动地站在教室外面旁听家长会,作着那种震惊、激动、感动以至内心阵阵隐痛等待复杂情绪喷涌而出,所以感觉要这么读!听!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他以完全浸润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的,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世界里。此时,已不是人之文而是我之文呢。 二、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品评朗读,读出时效。 在很多阅读教学课堂中常常存在朗读时间不充分的现象,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还有不少同学连一篇课文都未读完,老师就示意学生停下来,马上转入到下一个程序了,朗读成子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而我们常常观摩学习的名师课堂中,老师往往要让学生在文中走几个来回,熟读课文后才进入学习理解环节。所以我们要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每个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勿勿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绪,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学生朗读完毕后,老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拨,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在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例如:去年我听一小骨干教师李代珍老师上的《松树和青藤》一课,当学生用一般语气读小杉树而小青藤的话后,老师指出没读出人物的特点来,然后点拨指导并亲自范读:小杉树是踮起脚,嚷嚷着说的,应读得快点,大声一点。而读小青藤的话应抓住“幼小”、“微弱”、“请您”这几个词用非常友好而礼貌的语气,很轻柔的声音读出小青藤的话。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小学生尤其喜欢赞扬和鼓励,因此老师应带着欣赏的态度去聆听和感受学生的每一次朗读,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但是对学生所出现的明显的错误也不能一味的夸奖和称赞,这一点在我们很多年轻教师的课上易见,明明学生读错了字,读得也不是很好,还一个劲地夸真棒真好,这种单一的大而空的评价形式,极不利于学生读懂、读好课文的。好的教师应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不经意地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进的地方,这样既成就了学生成功的愿望,又能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心领神会。 三、创新求异,方式多样 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如老师的轻声示范或者是借助媒体的范读,但无论是放录音还是老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宜用范读。如:你们听了范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而当需要借助朗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范读中引路而已,只能起到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的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慎用齐读,因为有学生会“滥竽充数”并易产生唱读的不良习惯,这在我们乡下学校常见。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用的非常精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课文内容作用很大,直到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领悟文章的要旨。例如:二小的王莉老师代表龙山参加湘鄂边区优质示范课活动时执教的《丰碑》一课,紧紧抓住课文重点段第七自然段中“塑像”、“镇定”、“安详”这些重点词语反复吟咏,感悟体会军需处长的内心世界,老师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为了革命的胜利,军需处长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把棉衣让给了别人,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他的死是从容的,是无所畏惧的,当他看到战友们在继续前进时,他无牵无挂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军需处长的形象在同学们心中丰满起来。这是通过对重点词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如《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抓好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读书声,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探索和思考,语文教学一定会变得更加生气勃勃与灵性跳动。

阅读全文

与小学吟诵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