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

小学品德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13 01:57:09

① 小学品德,谁知盘中餐的教学反思

时间如流水般淌过,转眼间中段考也已结束,成绩也已经公布了。望着试卷上的分数,我惊讶了。因为这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分数。为什么我不能考得再高一些呢!于是,我开始自我检查。
我每到考试的时候总因紧张而很着急,为此,我想出了几个办法。1.解答题时,不要急于下笔,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这道题的主要步骤,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做下来,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尽量把每一道题都答得完整;2.平时多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这样就会对大多数题型熟悉,拿到试卷心中就有把握;3.适当做一些计算方面的练习,让自己不在计算方面失分。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我以上提到的这几点,我一定能把考试中的失误降到最低。因此,我一定会尽力做到以上几点的。
但我想单单只靠以上几点还是不够的,我还就该拥有几点科学应试技巧。于是,我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出了几点。第一点:拿到考卷后,应把考卷整体审视一遍,看一看哪些题目比较容易,哪些题目比较难。第二点:先从简单的题做起,把那些好拿的分数全部拿过来。第三点:遇到难题,实在不能马上写出来的话,不要死死地盯着那道题,而忽略了别的题,应把所有会做的题做完才努力解答那道题。第四点:考完后,认真地检查,看看自己有没有把题目看错或抄错。
在下这次的期中考试,我考得很差。我看着自己的试卷,真得有点不敢相信。直到看见几个鲜红色的大叉,才完全醒过来。
一次考试中,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

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对于各科老师,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②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规则有什么用》教学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曾经说过:“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作为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又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一门生活经验课程。因此,在《规则有什么用》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把学生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遭遇到的各种因素中,建立课程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以游戏、对话交流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习得生活方法,提升生活品质,使品德与社会学科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有意思,而且有意义,努力把这节课打造成为一堂真实、互动、开放的课堂。
这节课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整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进行了课前预设,让学生课前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这样,教学空间就得到了拓展,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关心身边事物的态度,最终理解了规则的作用。具体来说,本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有:
一、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还课堂的真实性。
教学内容要源自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他们正在过着的生活,否则这些所谓的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符号与事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联系生活事件,生活体验,生活空间,生活领域,所以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克服“课程即知识”的倾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活体验,使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成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成为指导生活的过程。为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做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品德教育回归学生生活,并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由近及远地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活动内容紧紧围绕学生实际生活展开,如参与游戏活动、实地调查,以学生调查的素材进行辨析,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感兴趣的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从游戏的开始,由近及远,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则,让学生感受到了这样的课程内容是真实的,真切的,可以触摸得到的。
二、多方位对话,让课堂灵动起来。
如果把课堂看作是一种生活的话,那教学就应该是对话的过程。
教学中,我多处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下谈规则,如在游戏中谈规则,在小组交流前谈规则,在即将下课前谈规则,使学生又一次实现了与现实生活的对话。而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获得新知,老师则在学生的回答中重新梳理事先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在这堂课中,我还安排了三次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里合作探究,寻求答案,又在课堂的汇报中不断完善、充实答案,实现了学生于同伴的对话。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同时,完善课本中的表格,进而做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学生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主的发展,从而感受到课堂学习是一种享受。
三、学生自主探究,在建构中感悟与理解。
作为经验课程的品德与社会,它恰恰让学生获得的是一种经历。而新课程也指出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大胆活动,所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不应该是一种传授,而应该是一种探究、感悟与体验。“规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而又乏味的话题。在这节课中,没有因为我的“告诉”扼杀了学生的思考与体察,没有因为我的“知性”去扼杀学生的“感性”,而是通过游戏感悟、小组讨论感悟、反面事例感悟、规则儿歌感悟等手段了解规则的作用,并且自觉地遵守规则,让学生从有意识地要我遵守规则转变为我要遵守规则,从外在的道德教育转化对学生道德的引导,进而促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课堂上,不仅学生动了起来,还实现了主体参与的广泛性,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去建构,去尽情的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了成长的经历。
此外,我还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让每一步骤都有规则,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给予多种形式的鼓励和表扬,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③ 谁有 科教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课本中 至少三篇课文的教学反思

《上学去》案例及反思
《上学去》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我上学了"第一单元主题下设的三个活动主题之一。上小学是每个幼儿园小朋友的向往,但对于初入小学的儿童来说,虽然对上学向往已久,但也心存疑虑。他们对全新的小学生活既充满了好奇,又不免胆怯和紧张。针对孩子的种种心理,本课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帮助他们解除困惑,体会上学的快乐,激励他们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这是本课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
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上小学是孩子们的希望,他们憧憬着学校给他带来崭新的一切,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神秘感,但上学时那种兴奋的心情和坎坷不安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本教材特地从分享自己上学第一天的感受,初步感受学校生活等方面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在交流中让学生把那种坎坷不安的心理给消除掉。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他们不懂得正确形容自己的心情和不安的心理,这就要教师设计一些台阶让学生一步一步来表达。因此,我从儿歌入手并尽量设计一些比较轻松愉悦的活动,以图文为载体让学生说说自己上学时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同学分享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2、体会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3、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憧憬学校生活,体验愉悦情绪。
4、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叙述我上学的第一天的心情是怎样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制作课程表。

教学过程
一、以情境为开端,激发学习兴趣。唱《上学歌》
二、以图文为载体,展示学校生活。 (课件展示小明上学的各个情境图)
1、 画面上定格在上学前的准备图。2、画面定格在上学的路上的情境图。
(有的小朋友和小明一样高兴,可有的小朋友也会遇到烦恼。请从桌上的心情脸谱中找一个贴在你胸前,然后跟大家说一说,你为什么有时候很快乐,有时候不开心。(生发表意见,对那些说出自己有点不适应的同学,老师可以鼓励,如:学校里的老师同学都是你的好朋友,不用怕。等等))3、画面定格在学校门口的情境图上。(这时师要鼓励生大胆畅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上导学生对小学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三、以介绍为途径,形容我多快乐。
1、点击课件:出示儿歌:《大家一起玩更快乐》
2、相信大家一定非常喜欢一起玩、一起学习吧!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大屏幕上的音乐唱唱这首《大家一起玩更快乐》好吗?(大家可以站起来,用动作随意比划,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就可以。)
四、以制作为契机,培养创造思维。
1、怎样爱护新书呢?
点击课件出示两副图:一幅是同学爱惜书的情境;一幅是好几个同学围在一破坏书的两个情境。在学生一翻讨论后引导学生感受新书。
(1)摸一摸:光滑细腻;
(2)闻一闻:纸墨清香;
五、以小结为课尾,升华活动主题。
1、说一说。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了解了学校里的生活。那么,上学了,你最想干什么?
2、请小朋友们把我们熟悉的上学歌再唱一遍。
3、贴一贴。
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上学的第一天也是我们《品德与生活》的第一节课你觉得自己开开心吗?谁来说说?(老师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笑脸贴那些叙述自己是如何开心的那些同学的胸前)

(3)翻一翻:图文并茂。
小结师:书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爱惜书本。
2、动手制作课程表。

《上学去》教学反思
本案例反映的是一个注重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叙说自己上学第一天心情是怎样的,并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制作课程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很多学生一回家后,都把课程表拿出来向家长展示。产生这样的教学效果,课后自己细细的回想一下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阐述自己上学时的心情,特别重视学生的交流,在课上,教师的言不语不长,善于创设交流时机,营造和谐氛围,鼓励不同意见的发表,让矛盾充分暴露,并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本节课自己实现了课堂角色的转变,学生角色的转变,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能与学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课堂气氛活跃,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体现。我觉得体验要真正的落到实处,而这节课我是让学生真情实感的说说自己第一天上学时的心情、摸一摸光滑细腻的书、闻一闻纸墨清香、翻一翻图文并茂的书、制作课程表等活动让学生亲历整个学习过程。

《神奇的手》教学反思

《神奇的手》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的第一个主题“我有两件宝”中的内容。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热爱劳动,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在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以及“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与儿童关系密切的内容,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说出双手和大脑能做很多的事,它是多么神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多动脑,勤动手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手,但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又往往容易被孩子忽略。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我力求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其参与动手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手,初步了解手的作用,充分体验动手活动的乐趣,从而为自己有一双健康神奇的手感到高兴和自豪,并以此培养孩子们积极健康的生活情感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内容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神奇的手”这一主题,结合一年级儿童巳有的生活经验,组织了“会做事的手”、“会认东西的手”、“会表演、会说话的手”三个活动。在“会做事的手”这一教学活动中,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说说自己的小手会做什么事。当学生饶有兴趣地诉说出自己的小手会做一些什么事情时,老师一句“想不想现在动手做一做呀!”,激发起孩子们想做一件事给大家看一看的欲望。“会认东西的手”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玩摸物的游戏来体验“手会认东西”这一认知过程的。“会表演、会说话的手”这一活动,我先用课件出示播音员用哑语播音的画面,让学生感觉到“手会说话”。接着课件出示义交警用手说话指挥交通的情景,让学生体会以“手会说话”作用大、很重要。老师用手表演和与学生用手交流来激发孩子们用手表演和说话的兴趣,于是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动起来,自由说话、表演,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三、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我的教学形式服从内容,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本课通过激趣导入、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游戏体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展示、欣赏等活动形式开展主题活动。在导入时,我依据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爱动好奇的特征出了一则谜语给小朋友猜,为了让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又分小组比赛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激发他们动手的欲望,轻松自然地把孩子们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动手操作中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做自己喜欢的事,或画或写、或折或剪等,用一个生动活泼的立体活动的课堂场景,诠释“会做事的手”这一主题。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让儿童在现场表演,这既是孩子们挑战自我,向同伴推介自己、正确评价自己的过程,也是向同伴学习,学会欣赏他人的过程。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感受。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资源,增添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儿童的视觉美感,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人人都有一双手,是本课的特有的教学资源。编谜语让学生猜、互相摸手谈感觉、活动手指、用小手做自己喜欢的事、用手摸东西、用手说话、用手表演等活动的设计,让这一特有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最后,巧妙地利用今天很多老师到现场听课这一资源,让小朋友用手“再见”来结束本课的教学活动,各种资源的效整合,让教学活动过程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孩子们也就更加乐学、爱学、善学!

④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规则有什么用》教学反思

我把交织着欢乐抄与忧烦的青年时代抛到后头,开始了新的路。
此去的人生将一天天走向衰老,但我不相信只有衰老。
古旧的大街还会有新楼挺立,苍老的竹野还会有春笋竞出。生命只要未僵,总会有新的嫩芽从心中萌动,总会有新的嫩叶从肝胆的枝头上崛起。
我还要经历无数垦植与收割的日子。一段生命是一个季节。每个季节都会有春花秋实。即使到了满头白发,我确信生命还会有自己的繁荣。只要纯洁的心怀里,还荡漾着春风,飘洒着春雨。
此去的人生还会有坎坷。坎坷与平坦并不重要,坎坷的路固然难走,平坦的路也会使人麻木。活生生的人,在坎坷与平坦的路上,都一样往前征服。在坎坷的路上防着跌倒,在平坦的路上防着飘浮……

⑤ 小学品德今昔对比教学反思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人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标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教育理念的转变,也体现在课前的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中。课堂中的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在《幅员辽阔的祖国》这一课,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卡片,并让他们自己拼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记住了各省区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这正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教材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炼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在学生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呈现问题,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的史实,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

1、坚持学习。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

2、勇于反思。老师不但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用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品社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如:不迟到,不早退等。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逐步完善"读、议、讲、演、评"的有效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小学品社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有组织地去校外调查、采访、参观、询问,然后作汇报交流。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愿快乐永伴老师和学生!!!

小学品社教学反思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632字)

(一)开放性的教学处理。我在教学中重视用开放的视觉处理教学。其一,课程内容的开放。我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教育目标,有实效性,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其二,学习方式的开放,学生的学习没有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学生的学习更多地来自于课外,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二)多样性地选用教学活动形式。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跳一跳,在多种活动体验中不断深化学习主题。童话的故事情节把课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充满了童趣。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愿望。加上一首首悠扬的春天乐曲,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愉快地融入春之旅程。学生以手工制作、唱歌、舞蹈、弹奏、快板、朗诵和种植等各种形式的表演赞美春天,寓教于乐,丰富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也是课程综合性的体现。

(三)学生参与的自主性突出。新的教材,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通过听讲来学习,而是直接参与的,以调查、观察、讨论、制作、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积累直接经验。在各个环节中舞台的主人是学生,我只作为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探究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

小学品社教学反思三:小学五年级品社教学反思(1052字)

为了很好的教育好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我特制订了如下教学反思,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全部的能量。

一、明确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学科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在教学《社会生活中的民主》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尝尝苦滋味)、双赢观(我们的国粹)、依存观(我们的地球村)、分享观(拥有好心情)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校本教材《生活中的快乐》和《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小学品社教学反思四:小学品生和品社课的德育反思 (1115字)

在小学阶段,低段1-2年级是《品德与生活》,它主要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中高段3-6年级是《品德与社会》,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很显然,它们来源于生活,知识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要求提高了。

一、提高重视度

《品德与社会》虽然列入了考试科目,但是远远不如语文、数学用的功夫多。《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老师都不重视,上课没精神,学生怎能喜欢?因此,对品社这门课程一定要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用好教材

教材中蕴含的道理都是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体现出来的,单纯枯燥的说教,强行学生接受,效果是不好的。“用教材”不是“教教材。《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学校、爱家庭、爱劳动的教育。结合实际、回归生活、亲近社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看一看、查一查、找一找、访问与调查、参观与考察、想与做等多种活动方式,在体验中让学生得到启迪,在总结中受到感染,使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三、开放的课堂教学

内容上的开放,从教材扩展到学生感兴趣的题材;空间上的开放,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等生活空间;时间上的开放,时间可以与学校活动或其他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展。资源的开放,现在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地理、历史内容很多,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以这些内容为载体,使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到对祖国的爱,对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父母的爱。开放式的环境,课堂时间可采用自主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合作表演法等,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角色的转换,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从而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得到发展。

教师要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才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社会科技发展迅速,这也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更多新见闻,拥有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才能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体验,结合相关的社会资源,创设出更好的教学环节,成功地驾驭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你,喜欢这门课!

⑥ 一年级小学生品德与生活课它课后反思们用什么做的

上学去》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我上学了"第一单元主题下设的三个活动主题之一。上小学是每个幼儿园小朋友的向往,但对于初入小学的儿童来说,虽然对上学向往已久,但也心存疑虑。他们对全新的小学生活既充满了好奇,又不免胆怯和紧张。针对孩子的种种心理,本课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帮助他们解除困惑,体会上学的快乐,激励他们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这是本课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

学情分析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上小学是孩子们的希望,他们憧憬着学校给他带来崭新的一切,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神秘感,但上学时那种兴奋的心情和坎坷不安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本教材特地从分享自己上学第一天的感受,初步感受学校生活等方面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在交流中让学生把那种坎坷不安的心理给消除掉。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他们不懂得正确形容自己的心情和不安的心理,这就要教师设计一些台阶让学生一步一步来表达。因此,我从儿歌入手并尽量设计一些比较轻松愉悦的活动,以图文为载体让学生说说自己上学时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同学分享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2、体会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
3、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憧憬学校生活,体验愉悦情绪。
4、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憧憬。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叙述我上学的第一天的心情是怎样的。
[教学难点]
2、让学生动手制作课程表。

教学过程

一、以情境为开端,激发学习兴趣。唱《上学歌》

二、以图文为载体,展示学校生活。 (课件展示小明上学的各个情境图)

1、 画面上定格在上学前的准备图。2、画面定格在上学的路上的情境图。

(有的小朋友和小明一样高兴,可有的小朋友也会遇到烦恼。请从桌上的心情脸谱中找一个贴在你胸前,然后跟大家说一说,你为什么有时候很快乐,有时候不开心。(生发表意见,对那些说出自己有点不适应的同学,老师可以鼓励,如:学校里的老师同学都是你的好朋友,不用怕。等等))3、画面定格在学校门口的情境图上。(这时师要鼓励生大胆畅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上导学生对小学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三、以介绍为途径,形容我多快乐。
1、点击课件:出示儿歌:《大家一起玩更快乐》

2、相信大家一定非常喜欢一起玩、一起学习吧!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大屏幕上的音乐唱唱这首《大家一起玩更快乐》好吗?(大家可以站起来,用动作随意比划,只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就可以。)

四、以制作为契机,培养创造思维。
1、怎样爱护新书呢?
点击课件出示两副图:一幅是同学爱惜书的情境;一幅是好几个同学围在一破坏书的两个情境。在学生一翻讨论后引导学生感受新书。
(1)摸一摸:光滑细腻;
(2)闻一闻:纸墨清香;

五、以小结为课尾,升华活动主题。
1、说一说。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了解了学校里的生活。那么,上学了,你最想干什么?
2、请小朋友们把我们熟悉的上学歌再唱一遍。
3、贴一贴。
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上学的第一天也是我们《品德与生活》的第一节课你觉得自己开开心吗?谁来说说?(老师就把事先准备好的笑脸贴那些叙述自己是如何开心的那些同学的胸前)

⑦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反思实例

简析《拒绝不良诱惑》一课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拒绝不良诱惑》主要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新课程教科版八年级上册讲授《拒绝不良诱惑》一课中,该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不良诱惑,知道拒绝的方法,了解不良诱惑的危害,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是非观。教学难点是学会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培养拒绝不良诱惑的好品质。

在本课中主要使用了故事导入法、小品演示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在课堂导入时,首先运用寓言故事,《鱼儿的命运》,讲的是河中的一条鱼儿,面对香喷喷的诱饵,它的命运将会是怎么样,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但学生在这种合作式学习中没有好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讨论也不是很活跃,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小品《优等生的堕落》中,让四个学生去演示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逃课上网,小品中一个学生说旁白,两个学生演逃课上网的角色,另外一个演好生角色,他在两个经常违纪学生的影响下,一步步变成一个迷恋网吧的瘾君子。看完小品后,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他们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

在讲授抵制不良诱惑的危害时,教师运用讲授法,给学生讲解了几个故事,让学生去分析、讨论,故事主人公不能抵制不良诱惑的原因,去探究拒绝的方法。

最后教师小结全课,对全文进行点评,布置作业。

我认为本节课,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1、对于一些开放性强的问题,没有很好组织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充分讨论 。

2、进行分组讨论时,没有引导、启发学生很好地对课题展开深层次的去探究、分析,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展示个性发展。

3、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学习时,课堂纪律有些乱,教学秩序不好。

4、小品演示中,学生排练不是很熟练,表演不是很到位等等。

本课的改进措施主要有:

1、在上课前让学生多积累、收集相关材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对课题进行探究学习。

2、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挖掘、探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对于学生自己很难理解的课题,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去学习,而不是随意放手让学生去探讨、合作,以便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4、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注意参与学生当中,参与师生互动,这样可能会使课堂更有活力,学生更感兴趣。

⑧ 什么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实践历程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讲解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长性,学生的对于四者的区别很难把握,这样在学习中就可以进行规律总结突出本质,选择性强调对象和背景的对比,整体性注重的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理解性离不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恒长性保持本质的不变。
二、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从而获得提升。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他的经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经验形成过程的同时应该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重新阅读经验的过程也仍然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常读常新,每一次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
通常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对具体事务的反思上,而不可见的关系在反思活动中经常被忽视。从关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等;从关涉的教学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关系;从关涉的教学支持系统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等等。
四、对教学理论的反思
任何教学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持续的有些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同时,教学实践是教学理论的源泉,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理论的前兆,蕴涵着丰富的可能性理论。对教学理论进行反思有三种基本的样式。第一是对实践的理论反思。对于教师个人经历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验体系,应不断地从理论层面进行解释和建构,通过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的不断观照、反省、联结,既可以完成对实践的理论提升,又有机会对先有理论进行审视。第二是对教学理论的实践反思。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某一教学理论后,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还原,该理论的各种元素得到实践的考验,使得教师能够进一步理解教学理论中的道理、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有理论的判断与选择。第三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在理解和学习教学理论时,教师是主人而不是理论的奴仆,教师有权利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对教学理论进行反省,对理论进行修正与再创造,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理论发现某一理论的缺憾,从先有理论推演新理论,从其他学科不断更新的概念范畴中建构新理论,这种针对原有理论的修正、推演概括与建构就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论反思。

⑨ 《我们的合作》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题是:“学会合作”,共分五个环节完成,第一个环节“生活中处处有合回作”,引导学生回忆答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合作;第二个环节“故事分析:谁的功劳大?”,引导学生从亲身经历的合作过的事中,懂得合作的作用大;第三个环节“合作的经验”,让学生从曾经经历的合作活动中得出合作经验,懂得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合作也有技巧;第四个环节“在合作中遇到过麻烦吗”,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寻求有效的解决合作中的各种问题的办法;第五个环节“快乐的合作游戏”,设计了学生喜欢的合作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合作的意义、合作的技巧、合作的乐趣。

⑩ 小学品德与社会今天我进步了吗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生活教学,提升情感。
《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对于这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很努力的去体现小学品生课的生活性这一基本特点,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取素材。例如课上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学时我采用了课前调查、课上讲故事、师生对话、小组交流、榜样激励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首先由《幸福拍手歌》引入课题,接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课本13页上的“今天又有新发现”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秘密,感受学习的快乐。然后,通过游戏来体会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在第二个主题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故事去领悟我们每天只要付出努力,就会进步一点点。随后让孩子交流分享进步的快乐,并布置课后填写学习档案,让孩子逐步形成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同唱《进步拍手歌》,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课堂。这些活动设计都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所以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触动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也在愉悦的活动中有了自信心、上进心;同时发展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情境教学,提升情感。
情境可以传递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堂情节,适当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也只有精心创设情景,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我在教学《今天你进步了吗》这一课时,注重心情体验,让学生感受自己成长的快乐。课前,我准备了《幸福拍手歌》,结束时我准备了《进步拍手歌》,让学生去听、去唱、去演,把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快乐心情始终围绕着学生。情景教学,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净化了心灵!
三、出现的问题:
现代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不缺少来自各方的爱,缺少的是情感的体验,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我在教学《今天我进步了吗》一课中能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效果就会比较好。
总之,品德教育应关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用活动的真实进程不断丰富和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以丰富的活动赋德育以情境、情感,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涌动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阅读全文

与小学品德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