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学生的教学质量怎么提高
农村学生的教学质量怎么提高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镇中心学校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回顾过去,我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促进两个转变:
一是促进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二是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设三支队伍:
首先是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推进教师配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学校每年从镇初中本部和分部选派了3名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同时将新分配的教师一律安排到边远小学工作,这样不仅有力地加强了边远小学的教学力量,更重要的是给边远小学带去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无穷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二、思考当前,我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的“牌子不亮,质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艳”。微观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课改经费短缺、管理套路落伍、师资队伍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传媒渲染和不良风气影响等。
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
2、功利之心,泯灭创新的激情。要检查,就突击备课、改作业。要统考,就加班加点、满堂灌。要职评,就拼凑材料,忙突击。甚至有人戏言:“堂堂课我都到,提到考绩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晓,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许多农村教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
4、体制滞后,制约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小学七八个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处抹不开情面,谁也不愿去和别人争那30%的浮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富裕的经费补充进去,而将浮动放在一边,久而久之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三、着眼未来,我校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
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
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推行“321开放性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3个允许: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标新立异;2个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1个宽容:宽容学生的过错。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
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存亡的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逐步推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逼师成材的投资机制”——明确规定学校每年5%的预算经费必须足额用于安排教师继续教育。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年必须全部达到本、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给予每人一定的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份教学刊物,每学期必须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设立“金牛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奖励基金”,分设“课程改革成果奖、教学评比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困园丁奖、自学成才鼓励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教师的专业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
2. 怎样提高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农村中学的学生是有点不好教,他们的基础较差,这就得需要老师讲课要立足基础!
3. 怎样提高乡镇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乡镇中学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边远地区乡镇中学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好的教育资源优先安排到城市里的中学,好的生源优先被城市中学招收,学历高能力强的教师优先安排到城市中学,所以乡镇中学成为教育资源、生源、师源的最末端,以比城市中学少的关注程度,承当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然而教学质量评比,教师技能评比,升学率评比乡镇中学却和城市中学同等。所以乡镇中学就成为人们认可的低教学质量的中学代名词。
那么乡镇中学就真的成了中学教育中最落后的地方了吗?其实也不尽其然,多少乡镇中学里也曾经飞出金凤凰,很多乡镇中学也有自己自豪的教育经验。乡镇中学的老师们,用落后的设备,不被公认的优秀教师,培养着被优秀学校淘汰下来的花朵,他们付出的比别人甚至更多,每一点点进步背后是无尽的艰辛。
下面我就对乡镇中学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乡镇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上不去的原因。
1、生源质量不好
乡镇中学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多数地区学生总体质量下降,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学习好的学生多被城市里的好学校招走,留下来的多数是家里贫困的或学习差的学生,小学教育是中学教育的基础,生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家庭贫困的学生多数父母让孩子接受教育的思想不积极,加之社会原
因,农村教育成了一个瓶颈。多数学生都是在小学灌输式教育下升入初中,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学习积极性,在教育改革大形势下,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无法理解,也很难实施。
2、学校教育资源缺少
目前国家通用的几个版本的教材,多照顾的是发达地区教育,教材中的很多知识不适合农村教育。在一般的学校,多媒体教学只是在公开课时候才有,教室里一般没有多媒体设备,一些有电脑设备的学校,多是城市学校或单位淘汰下来的设备,且使用机会很少。课外阅读课,很难找到适合阅读课本,学校图书馆的书多数是爱心人士和单位捐赠的,对学生可以说没有实际帮助。各种实验设备或陈旧或根本没有。
3、教师教学方法受限制
现在在乡镇中学的教师,多数是接受过专门高等教育,或受过教育培训,他们教学能力没有问题,而是环境限制了他们水平的发挥。学生的基础,学校教学条件,中考和高考质量等条件,让乡镇中学的老师们走不出教改的步伐,他们只能在保证上级要求同时,偶尔做一点小小的变化,来追随教改步伐。有的学校为了响应教改,不顾自己的实际,盲目跟风追随,现在多数教改成功的学校,都有自己大的教改环境支持,所以很多乡镇中学教师在教改后不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绩,反而牺牲了教学质量,不被别人认可,所以变得畏缩不前。有的因为是独生子女,一切顺着孩子,孩子做错事情不进行教育还不支持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到学校里无理取闹。这一些更是影响老师教育
的积极性。
4、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认识跟不上
乡镇中学学生多是农村学生,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就算家长想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有好前途,但他们不知道怎么配合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把孩子送入学校,一切就靠老师。学校扩招引起的就业困难,也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辛苦把孩子的学业供结束,最后还是难找工作。新形势下老师也不是家长和学生尊重和崇拜的对象,老师微薄的收入,低声下气的到家里求学生去读书,大毁教师神圣的形象,认为当教师很没出息,老师也就成了家长心中很没出息的人。家长的认识一定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现在普遍认为农村的学生难教。
(二)、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生源质量差,我们做乡镇中学教师的无法改变,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学生。可以根据招收道德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把基础差不多的分成平行班,在教学的的时候,基础差的班级多进行基础方面教育,基础好一点的多进行拓展教育。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当然这必须有一个敢于改革,敢于承担,善于调控的学校领导,才能保证分班的进行。因为很少有老师愿意教基础差的班级。现在很多人反对分快慢班进行教学,很多家长都想孩子读快班而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因素,但教育应该是教好学生为目的,不应该拘于形式。善于学的多学一些,不善于学的打好基础,以求上进,
这样整体才会有提高。
2、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应该是特定的,教学目的就是教好学生,让学生学到知识,不违反教育法规前提下的一切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都应该是好方法。我们处于教学一线的这些老师应该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学校组织搞的不切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方法模式。“洋思教学模式”“大课堂教学模式”等等教学模式只是在特定地区才能产生的,他们成功有着很多社会基础,不是我们照搬过来就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受益的,乡镇中学大多没有那个条件。农村中学学生特点就是自学能力不足,回家家长监督不够,这些恰好和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新教学方法冲突,就算我们现在开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所以找到能适应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的方法,是现在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也是教育理论中的空白,对于在乡镇中学教书的老师来说,也是机遇。
3、调动家长配合教育
农村中学很多孩子离家较远,有的读三年初中家长还没有到过学校一次,孩子学习怎样,表现怎样完全靠成绩通知书反映。家长忙不能成为理由,因为教育只靠学校,只靠老师是完全不够的,家长的配合也是教育的关键,既可以增进家长与学校的感情,也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在关心他的学习,爸爸妈妈知道孩子是否学得好。了解多了,家长就知道老师的艰辛和付出,社会就会认同老师的教育,学生在社会影响下更认真学习,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4、充分调动起老师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让老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们乡镇中学要让老师动起来,积极投入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中来,我们也可以研究出自己的教学模式。老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花朵是否开得旺盛,取决于园丁是否全力付出,老师的积极性靠上级和家长的肯定,社会的肯定。尊师重教,教学质量就会提高,社会自然会发展更好。
4. 农村教学点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乡镇中学纪律松散、不少教师不愿管、不敢管、大多数学生不愿学、抗拒学,无论是同过去的农村中学相比还是和绝大多数城区学校相比,教育质量似乎出现了大“滑坡”。如果真想改变现状,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应整顿农村中小学的校风、学风:
不少农村学校尤其是一些乡镇初中的校风、学风极差,大多数学生自由散漫、不思学习、不断违规违纪,这既有法制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原因,不下“猛药”,似乎很难扭转“乾坤”。第一、修订相关法规,归还学校有威慑作用的惩戒权。当前教育的相关法规绝对禁止体罚学生,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受到部分教师过度的伤害,其本意是好的。但现实却让它走向反面的极端:老师没有任何威慑作用的惩戒权,部分问题学生违规违纪不断,甚至有恃无恐。导致部分教师不愿管学生、不敢管学生、生怕自己被举报或报复。建议修改相关法规,仿效其它一些国家的做法:不伤筋骨的惩戒权如罚站、罚跑、罚做清洁等由教师根据学生违规违纪的情节轻重自行处理。对一些严重违纪的行为如多次旷课、有流氓行为、对教师无礼、偷盗、5次以上不按时完成作业、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等必须实施打手心、打臀部(针对男生)等惩戒措施。只是实施者不能是一般教师,而是由学校经过专门培训并拿到相关资格证的人员实施。实施者既能掌握好力度、认准具体位置,又能打出威严,让学生后怕,也不会伤及筋骨。第二,各学校成立专门处理问题学生的机构。由于现实中大多数教师单独处理问题学生既费时、又影响教学、教研,而且收效甚微。由此,建议问题学生比较多的学校尤其是农村乡镇中学,挑选几个说服能力强、善于化解问题的老师在全面掌握相关法规许可的对学生的惩戒权、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的技能、技巧等后成立处理问题学生的专门机构,利用专长迅速、及时处理问题学生。
其次应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在整顿农村中小学的校风、学风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第一,清退农村中小学不合格教师:组织现有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实用技巧和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以及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学习等,并严格业务考试和师德考核,对不合格者进行清退。第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各种待遇:从大幅度涨工资、职称优先、改善教学、住宿环境等方面提高农村教师各种待遇,这既是为了留住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更是在清退不合格教师后引进优秀人才担任农村中小学教师。
采取措施限制农村优秀生源流失:
虽然当前造成农村中小学整体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优秀生源大量流失,剩下的学生大多是中下等生源,导致老师不愿教,学生基础都差也不愿学。要限制农村优秀生源大量流失,除了逐步提升农村中小学自身的教学质量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优秀生源大量流失:严禁城区学校到农村“掐尖”招生;对农村学生在升学时给予适当降分照顾,反之,对在非户籍所在地或非父母打工地就读的孩子在升学时提高适当的分数录取;通过提高待遇等政策性措施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轮岗三至五年等。
总之,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非一时之功,也非单一举措就能达到,必须花较长的时间全面采取多种措施整顿校风、校纪和学风、提高教师整体素养和留住优秀学生生源等方能达到。
5. 如何提高偏远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农村初中学校教育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重视人,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才是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要素,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得以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关键。 学校要健康快速发展,在管理上应该重视全体教职工的作用,必须具有科学和民主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学校每个人的作用,让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学校必须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结的班子、开拓的班子、廉洁的班子、战斗的班子。学校不怕缺钱,不怕条件差,不怕师资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只要领导班子成员能够做到淡泊名利,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为教师做表率,替学生做楷模,教师就没有理由不好好干工作。另外,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要树立“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思想,时时刻刻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师,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校,为学生谋前途,为教师谋福祉,为教育谋发展,这才是大面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要有一所好的学校,就必须要有一位好的领导。学校要想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做到政治上诚心,业务上关心,生活上尽心,工作上放心,政策上融心,以此赢得教师的信任和支持。可以说,谁抓住了教师的心,就抓住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谁就先赢得了学校的教育教学。 作为学校,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领导者也好,教师也好,要始终围绕学生转,要为了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不要只关注优秀生教育,更要关注学困生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首要任务是把大写的“人”装在心中,这样,学校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有希望。
老师要加强对学生新闻信息的传播,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农村孩子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生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导致农村孩子知识面狭窄,胸无大志。作为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发展趋势,给学生讲述天下大事,使学生在听的有味的基础上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自身所处的环境现状,从而促进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感知社会,体会社会竞争的激烈。并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爱好,确立自己的远大志向和奋斗目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剖析当前社会现实,让学生自觉树立“学习重要”的思想,以严峻的就业压力来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学生靠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志向,依靠自己的智慧与他人合作竞争,明白只有靠优异的成绩才能走出农村,只有靠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才能摆脱贫穷。改变身边的生活条件,改变人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社会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农村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常常是吞吐扭捏,畏首畏尾,在交往中表现的比较害羞,纵使有一肚子学问却不知道加工包装,推销自己。这是由于农村孩子从小参加的活动很少,锻炼的机会少,从而缺少了应有的自信。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口才,社交能力以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开展公共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公共场合的社交能力,使学生参加活动过程中训练口才,增强自信心,加强个人修养,在全面发展中丰富生活,完善自己。
多读好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农村学生普遍缺乏自学能力,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孩子从小阅读的课外书籍少,在学习的过程中除教科书外接触不到好的读物,无书可读,书读少了,读书的方法随之而少,自学能力就自然降低。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读物,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发现人性美,感知世界的宽广,提升自己的能力。老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班上传阅自己看过的,认为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书。并鼓励学生把家中收藏的好书也拿到班上与同学共享,这样就可以做到把有限的书资源做到了无限的利用,并使学生在互相的交流中达到共同提高。
对学生要有信心和爱心 首先教师要有信心,要有把这些学困生传变成优秀生的信心。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面对大面积基础差,满身毛病的学生,决不能产生失望情绪,决不能不战而败;要满怀热情,积极进取,迎接挑战;要具有“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毅力和信心。一旦教师失望,那学生就更无望,学生的希望来自于教师的必胜信心!其次,对待差生要更富有爱心。所有教师都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不喜欢学困生,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个别学困生,而是大面积学困生,这些学困生,他们在对老师、对学习本身就有心理障碍,他们饱尝老师的批评、惩罚,甚至于挖苦、讽刺,如果我们还一如既往的这样对待他们,他们的心里障碍将会难以打开,逆反心里将会更加严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用我们的一颗爱心去融化他们,感染他们,使学生慢慢爱上你,继而爱上你带的学科,喜欢你所讲的课,自觉的去听你的话。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要进一步优化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耐心地与学生多沟通 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要和学生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上,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给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教学之中,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学习。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而学生是否敢于参与,参与的程度如何,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试金石”。要抛弃急功近利思想,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稳步提高,面对基础差,学风差的学情,“一口吃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不能急躁,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才能达到逐渐改变,逐步提高的功效。要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勤鼓励,细帮助”的教育策略。切莫急功近利,切勿浮躁。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要坚信一份汗水,就一定有一份收获的信念。
多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在广大农村,大多数父母都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劳动人民,他们短浅的眼光和艰难的生活条件影响着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对教育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大多数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并应家里无钱上大学而产生读书无望的思想。要想搞好农村的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当务之急就是要与家长沟通,改变其“读书无用”的观念,使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家长沟通的最好方法是多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多举家长因没有文化知识而出门打工不顺利的事实,证明读书有用的道理。考虑到农村农活繁忙,家长没有闲余时间,老师应该不辞劳苦,多去乡间家访,更能说服家长。
做好教科研工作,不断充实师资力量 抓住一切机会让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不可能通过职前培养一次性获得解决。因此,学校不断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让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的培训,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观摩课、示范课学习,让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脱产进修、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真正让教师在学习中改变观念,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苦练内功,从而形成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的成长阶梯。加强校本教研力度,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成长。学校应鼓励在教科研活动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狠抓备课、公开课和课题研究的落实,学校以此作为教科研的实施平台;要建立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三级校本教研管理体制,实施管理,明确各级职责,责任分工到人,各级互相督促,全员参与,共同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突出五个环节”,以学习、实践、引领、反思与交流、创新五个环节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流程。 教育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只要农村教师任劳任怨,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不畏困难,只要家长深明大义,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只要农村孩子认清形势,充分发挥农村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努力改善农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居住不集中,学生分散等自然条件差的这一现状,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造成农村初中学校教育质量不好的几个因素
一、教育经费不足,农村学校条件差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然不会太好。许多山区小学不要说现代化设备,就连基本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维持正常教育运转的资金紧张。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部分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造成了恶性循环。要求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愿望更迫切,由于农村山大沟深,交通不太方便,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学生不太集中,特别是像国例贫困县的康乐县,有很多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教育公平心愿很难实现,城乡差距明显。 二、农村教师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是好的,但仍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偏低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是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山区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直接关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教师专业能力更新速度,系统性都是一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而恰恰农村的教师在这些方面是比较滞后的。再加上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造成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一些临夏州部分县的山区学校,年轻有为的教师往往都留不住。 三、学生就业难导致辍学率反弹 在我们贫困县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失学常有发生,特别是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失学较多。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少部分是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在打工浪潮涌动的今天,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用不上”的思想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小学都没有毕业。有的农说:“读书有啥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还不如在家种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点赚钱呢。”这是大部分农民思想的突出表现,农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就业制度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分配,上大学没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即使几年大学后仍旧找不到工作。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头脑之中,使那些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小学或中学就辍学回家了。
6. 农村中学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我们的义务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始由普九攻坚向巩固提高转变,由基础设施建设向重管理、抓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可是由于办学条件落后、师资配备不足等原因,农村中学教学质量不高已成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成了摆在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课题。
造成农村中学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中学基础差、底子薄,政府投入严重不够,缺乏应有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基础教育的经费也仅仅只是用于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悬殊等客观现实,也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农村中学条件相对较差,又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工作的实力和条件,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被培养成熟,眼看着能够为农村教育事业挑起重担了,却又被那些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城市学校挖走了,农村中学只好干瞪眼。从而导致教师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
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观念较为落后,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农村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由于家长外出打工产生的短期经济利益,导致很多农村孩子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从而缺乏学习内动力。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得不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能好起来吗?
很多家长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丢在年迈的老人身边。很多祖辈家长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他们起不了应有的监护和教育作用。家庭教育环境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孩子很多心理问题,这样的留守儿童在思想上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学习上的困难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也难于实现,久而久之,问题越来越多,成绩越来越差,这样的孩子对学习还有什么兴趣,其学习成绩又怎能提高呢?
很多城市学校凭借着自身优越的办学条件年年前往农村小学抢收优秀学生,大部分尖子生、特长生均被他们挖走。一些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长也不惜一切代价将孩子送到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这样一来,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就一降再降。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现实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重重障碍,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的思路及对策
要想彻底扭转被动局面、改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落后面貌,首先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真正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认真贯彻“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的方针,花大力气从多方面着手,全方位调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优化农村中学的资源配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才能为农村中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
其次,农村中学自身必须更新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要发展,提高质量是关键,只有逐步革除体制管理诸多弊端,不将工作复杂化,将工作的重心真正回归到立足学生的成长上来,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没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切思想都是空谈,一切努力均为白干。教学成绩上不去,家长会放心?社会会满意?谁愿意将孩子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办学效益的学校身上?学校修得再漂亮,教学设施搞得再理想,没有教师们的尽责尽职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好,这样的学校还有什么意思?从上到下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领导要重视,校长要重视,班主任、科任教师均要重视。制度上严格要求,管理上严格要求,工作上严格要求。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成效。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质量意识。
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讨论,使“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深入每个教师的灵魂,确立校级领导亲自督导制,校级领导蹲点各年级,以身作则,带动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质量兴校”的观点。教育的根本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教学成绩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才算到了位。一个学校必须要有质量意识,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在“质量”二字上下功夫。一定要树立质量就是需要的意识。我们的教育真正让社会满意了才算得是有了质量。要树立教育追求就是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到让学生成才,让社会满意。抓质量就是要从基础抓起。沙滩上建不起高楼大厦。低年级教学质量的好坏必然影响着高年级教学质量的高低。因而还得加强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衔接的研究,将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延展到小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上。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少有明星,这样的二流汉队伍就更要靠科学合理的管理带动。从校长的管理到学校的办学制度确立都应该立足在教学质量责任上。在绩效工资上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奖惩制和责任制,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努力作到位,真正调动起教师的积极,办学成效方可见到成效。
7.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校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初中学校教育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重视人,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才是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要素,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得以发展的首要前提和关键。
学校要健康快速发展,在管理上应该重视全体教职工的作用,必须具有科学和民主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学校每个人的作用,让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学校必须建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结的班子、开拓的班子、廉洁的班子、战斗的班子。学校不怕缺钱,不怕条件差,不怕师资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只要领导班子成员能够做到淡泊名利,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为教师做表率,替学生做楷模,教师就没有理由不好好干工作。另外,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有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要树立“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思想,时时刻刻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师,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校,为学生谋前途,为教师谋福祉,为教育谋发展,这才是大面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要有一所好的学校,就必须要有一位好的领导。学校要想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做到政治上诚心,业务上关心,生活上尽心,工作上放心,政策上融心,以此赢得教师的信任和支持。可以说,谁抓住了教师的心,就抓住了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谁就先赢得了学校的教育教学。
作为学校,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领导者也好,教师也好,要始终围绕学生转,要为了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不要只关注优秀生教育,更要关注学困生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首要任务是把大写的“人”装在心中,这样,学校才有凝聚力、战斗力,才有希望。
老师要加强对学生新闻信息的传播,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农村孩子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学生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导致农村孩子知识面狭窄,胸无大志。作为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发展趋势,给学生讲述天下大事,使学生在听的有味的基础上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自身所处的环境现状,从而促进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感知社会,体会社会竞争的激烈。并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爱好,确立自己的远大志向和奋斗目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剖析当前社会现实,让学生自觉树立“学习重要”的思想,以严峻的就业压力来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学生靠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志向,依靠自己的智慧与他人合作竞争,明白只有靠优异的成绩才能走出农村,只有靠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才能摆脱贫穷。改变身边的生活条件,改变人生,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社会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农村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常常是吞吐扭捏,畏首畏尾,在交往中表现的比较害羞,纵使有一肚子学问却不知道加工包装,推销自己。这是由于农村孩子从小参加的活动很少,锻炼的机会少,从而缺少了应有的自信。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口才,社交能力以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开展公共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在公共场合的社交能力,使学生参加活动过程中训练口才,增强自信心,加强个人修养,在全面发展中丰富生活,完善自己。
多读好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农村学生普遍缺乏自学能力,究其原因在于农村孩子从小阅读的课外书籍少,在学习的过程中除教科书外接触不到好的读物,无书可读,书读少了,读书的方法随之而少,自学能力就自然降低。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学习读物,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发现人性美,感知世界的宽广,提升自己的能力。老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班上传阅自己看过的,认为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书。并鼓励学生把家中收藏的好书也拿到班上与同学共享,这样就可以做到把有限的书资源做到了无限的利用,并使学生在互相的交流中达到共同提高。
对学生要有信心和爱心
首先教师要有信心,要有把这些学困生传变成优秀生的信心。信心是力量的源泉,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面对大面积基础差,满身毛病的学生,决不能产生失望情绪,决不能不战而败;要满怀热情,积极进取,迎接挑战;要具有“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毅力和信心。一旦教师失望,那学生就更无望,学生的希望来自于教师的必胜信心!其次,对待差生要更富有爱心。所有教师都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不喜欢学困生,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个别学困生,而是大面积学困生,这些学困生,他们在对老师、对学习本身就有心理障碍,他们饱尝老师的批评、惩罚,甚至于挖苦、讽刺,如果我们还一如既往的这样对待他们,他们的心里障碍将会难以打开,逆反心里将会更加严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用我们的一颗爱心去融化他们,感染他们,使学生慢慢爱上你,继而爱上你带的学科,喜欢你所讲的课,自觉的去听你的话。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要进一步优化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耐心地与学生多沟通
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要和学生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上,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给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教学之中,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学习。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而学生是否敢于参与,参与的程度如何,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试金石”。要抛弃急功近利思想,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稳步提高,面对基础差,学风差的学情,“一口吃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不能急躁,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才能达到逐渐改变,逐步提高的功效。要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勤鼓励,细帮助”的教育策略。切莫急功近利,切勿浮躁。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要坚信一份汗水,就一定有一份收获的信念。
多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在广大农村,大多数父母都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劳动人民,他们短浅的眼光和艰难的生活条件影响着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对教育制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缺乏正确的认识,使大多数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并应家里无钱上大学而产生读书无望的思想。要想搞好农村的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当务之急就是要与家长沟通,改变其“读书无用”的观念,使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家长沟通的最好方法是多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多举家长因没有文化知识而出门打工不顺利的事实,证明读书有用的道理。考虑到农村农活繁忙,家长没有闲余时间,老师应该不辞劳苦,多去乡间家访,更能说服家长。
做好教科研工作,不断充实师资力量
抓住一切机会让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对于教师来说,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不可能通过职前培养一次性获得解决。因此,学校不断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让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的培训,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观摩课、示范课学习,让教师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脱产进修、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真正让教师在学习中改变观念,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苦练内功,从而形成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的成长阶梯。加强校本教研力度,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成长。学校应鼓励在教科研活动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教师,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变;狠抓备课、公开课和课题研究的落实,学校以此作为教科研的实施平台;要建立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三级校本教研管理体制,实施管理,明确各级职责,责任分工到人,各级互相督促,全员参与,共同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突出五个环节”,以学习、实践、引领、反思与交流、创新五个环节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流程。
教育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只要农村教师任劳任怨,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不畏困难,只要家长深明大义,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只要农村孩子认清形势,充分发挥农村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努力改善农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居住不集中,学生分散等自然条件差的这一现状,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造成农村初中学校教育质量不好的几个因素
一、教育经费不足,农村学校条件差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然不会太好。许多山区小学不要说现代化设备,就连基本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维持正常教育运转的资金紧张。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部分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造成了恶性循环。要求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愿望更迫切,由于农村山大沟深,交通不太方便,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学生不太集中,特别是像国例贫困县的康乐县,有很多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教育公平心愿很难实现,城乡差距明显。
二、农村教师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是好的,但仍存在着区域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分布不均、学历层次偏低等诸多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是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山区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直接关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教师专业能力更新速度,系统性都是一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而恰恰农村的教师在这些方面是比较滞后的。再加上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造成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一些临夏州部分县的山区学校,年轻有为的教师往往都留不住。
三、学生就业难导致辍学率反弹
在我们贫困县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失学常有发生,特别是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失学较多。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少部分是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在打工浪潮涌动的今天,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不发达,导致学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用不上”的思想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小学都没有毕业。有的农说:“读书有啥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还不如在家种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点赚钱呢。”这是大部分农民思想的突出表现,农民之所以有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同时他们对现代就业制度不了解,认为大学不分配,上大学没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即使几年大学后仍旧找不到工作。怀有这种思想的农民在教育子女时,就会灌输这种思想,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头脑之中,使那些孩子对读书失去兴趣,读完小学或中学就辍学回家了。
8.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后,我们的义务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始由普九攻坚向巩固提高转变,由基础设施建设向重管理、抓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可是由于办学条件落后、师资配备不足等原因,农村中学教学质量不高已成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成了摆在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课题。
造成农村中学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中学基础差、底子薄,政府投入严重不够,缺乏应有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基础教育的经费也仅仅只是用于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悬殊等客观现实,也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农村中学条件相对较差,又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教师安心工作的实力和条件,部分年轻教师刚刚被培养成熟,眼看着能够为农村教育事业挑起重担了,却又被那些条件优越、待遇丰厚的城市学校挖走了,农村中学只好干瞪眼。从而导致教师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
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观念较为落后,对子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理想教育与行为导向,对孩子们全面发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监督引导,造成大多数农村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决心。由于家长外出打工产生的短期经济利益,导致很多农村孩子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从而缺乏学习内动力。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得不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能好起来吗?
很多家长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丢在年迈的老人身边。很多祖辈家长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他们起不了应有的监护和教育作用。家庭教育环境的严重缺失,导致了孩子很多心理问题,这样的留守儿童在思想上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学习上的困难也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也难于实现,久而久之,问题越来越多,成绩越来越差,这样的孩子对学习还有什么兴趣,其学习成绩又怎能提高呢?
很多城市学校凭借着自身优越的办学条件年年前往农村小学抢收优秀学生,大部分尖子生、特长生均被他们挖走。一些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长也不惜一切代价将孩子送到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这样一来,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就一降再降。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现实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设置了重重障碍,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的思路及对策
要想彻底扭转被动局面、改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落后面貌,首先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真正站在“科教兴国”的高度,认真贯彻“保证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的方针,花大力气从多方面着手,全方位调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优化农村中学的资源配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才能为农村中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
其次,农村中学自身必须更新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要发展,提高质量是关键,只有逐步革除体制管理诸多弊端,不将工作复杂化,将工作的重心真正回归到立足学生的成长上来,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没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切思想都是空谈,一切努力均为白干。教学成绩上不去,家长会放心?社会会满意?谁愿意将孩子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办学效益的学校身上?学校修得再漂亮,教学设施搞得再理想,没有教师们的尽责尽职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好,这样的学校还有什么意思?从上到下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领导要重视,校长要重视,班主任、科任教师均要重视。制度上严格要求,管理上严格要求,工作上严格要求。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成效。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质量意识。
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讨论,使“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深入每个教师的灵魂,确立校级领导亲自督导制,校级领导蹲点各年级,以身作则,带动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质量兴校”的观点。教育的根本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教学成绩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才算到了位。一个学校必须要有质量意识,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在“质量”二字上下功夫。一定要树立质量就是需要的意识。我们的教育真正让社会满意了才算得是有了质量。要树立教育追求就是将教育教学工作做到让学生成才,让社会满意。抓质量就是要从基础抓起。沙滩上建不起高楼大厦。低年级教学质量的好坏必然影响着高年级教学质量的高低。因而还得加强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衔接的研究,将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延展到小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上。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少有明星,这样的二流汉队伍就更要靠科学合理的管理带动。从校长的管理到学校的办学制度确立都应该立足在教学质量责任上。在绩效工资上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奖惩制和责任制,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努力作到位,真正调动起教师的积极,办学成效方可见到成效。
(二)、重视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才是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核心力量,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教育的进步。优质的教育管理重点应在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而目前我们的教育为了突出对学生成长的关注而淡化了教育更应该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发展的思想。按理应该将社会的精英放在教育的岗位上。时下,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引进更多优秀的人才到农村教师队伍中来,对那些干不好或者不愿干的领导和教师予以调整。只有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指导原则,才能将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做出质量。以制度的形式抓好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从思想上和业务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让我们的教师都能胜任课堂教学,甚至使能将教学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同时也要严防骨干教师流失,给教师更多提高业务的机会和空间,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和人生追求。农村中学也可以打造自己的名师工程,通过课例的研究、课堂教学大比武和优质课摄像对照研究学习等活动树名师,推典型,在教师队伍内部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做好青年教师发展规划,“少年强则国强”,教师强则学校强。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一个老中青中坚力量充实的教师队伍,其办学效益肯定不容乐观,好的教学质量也不长远。要建立健全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带头多听课,多督促,定期检查听课笔记,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不断帮助教师获取新知识、新方法,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书育人,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尤为关键,教师要用良好的素养、渊博的知识和向上的精神风貌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学生。一个学校如果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满足学校自身发展要求的优秀团队,那其教学质量的也就有望提高了。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校本教研开展
农村中学要科学地建章立制,严要求,重落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督促。关注常态教学,实施精细化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重视教师“六环”,严格教师上课前的备课检查,严格教师课堂授课纪律和效率,加强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质量。开放课堂,建立富有特色的听课评课制度,注重教师听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研组要集体确立听课主题,听后要将听课感想书面反馈给上课教师。要重视教学抽测工作,在“考”字上求严格。考学生,实际上是考老师,以考促动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凡考必严,凡考必评,凡考必备,凡考后必思教育科研不能流于形式,要实实在在的真抓起来。要舍得在教研工作上投入,让教师在“研”字上做文章,在“教”字上下功夫,教师更应该作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校要在教研室的指导督促下开展好教研工作,学校应该立足教学实际,认真开展好“问题”(或课题)研究工作,将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习辅导、学习测试等课题进行研讨,努力探索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和自习课的课型结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有效教学,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会学生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不排斥考试,素质教育需要以教学为中心。没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素质教育绝不是素质教育。农村中学,脱离了教学这个中心,最终导致的必然是成绩的倒退,更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一所好的农村中学,一所能够更好地继续走下去的农村中学,必然是以极好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支撑,一个地方的教育的强势发展,也正是基于此。
(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与家长共同探讨对学生的教育,家校紧密配合,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此外,农村中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找准自身的强势,单科突破,各科迁移,然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9.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镇中心学校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回顾过去,我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促进两个转变:
一是促进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二是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设三支队伍:
首先是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推进教师配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学校每年从镇初中本部和分部选派了3名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同时将新分配的教师一律安排到边远小学工作,这样不仅有力地加强了边远小学的教学力量,更重要的是给边远小学带去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无穷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二、思考当前,我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的“牌子不亮,质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艳”。微观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课改经费短缺、管理套路落伍、师资队伍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传媒渲染和不良风气影响等。
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
2、功利之心,泯灭创新的激情。要检查,就突击备课、改作业。要统考,就加班加点、满堂灌。要职评,就拼凑材料,忙突击。甚至有人戏言:“堂堂课我都到,提到考绩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晓,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许多农村教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
4、体制滞后,制约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小学七八个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处抹不开情面,谁也不愿去和别人争那30%的浮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富裕的经费补充进去,而将浮动放在一边,久而久之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三、着眼未来,我校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
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
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推行“321开放性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3个允许: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标新立异;2个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1个宽容:宽容学生的过错。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
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存亡的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逐步推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逼师成材的投资机制”——明确规定学校每年5%的预算经费必须足额用于安排教师继续教育。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年必须全部达到本、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给予每人一定的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份教学刊物,每学期必须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设立“金牛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奖励基金”,分设“课程改革成果奖、教学评比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困园丁奖、自学成才鼓励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教师的专业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