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一节课为例,谈谈信息技术应该怎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形象,生动,学生容易记,印象深,学生容易学
❷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相关内容。
充实表象内容,丰富想象基础。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可见,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越丰富, 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
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想象不过是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所观察得到的融合为一,团成一件新的事物罢了。假如不以观察为依据,也就无从谈起想象的作用。”大自然是神奇而丰富的世界,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然,接触社会,感受生活。
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逐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名胜古迹,引导学生观察东升的红日、秋日的田野,欣赏悦耳的音乐、迷人的图画等等,使他们增加头脑里的表象储备,为想象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2教师如何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人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强大的,据心理学家估计,一般人只利用了想象力功能的15%左右,其余的处于“睡眠”状态,等待我们去开发利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尽可能地、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善于点拨诱导,激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教师要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积极思维的点拨与诱导上,善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善于捕捉偶然事件或稍纵即逝的瞬间,及时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加以引导发扬。
点拨要富有启发性,要用生动的言语、恰当的表情来启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能思之有所感、有所得。如:在习作《美丽的春天》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等景物的样子,获得表象后,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
然后让学生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述出来,如果学生一下子写时有困难,我就通过图片联想、播放音乐等进行视觉、听觉刺激,来激发他们的想象,有时还可以通过读一些范文,让学生通过范文来模仿,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❸ 谈谈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及案例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教书匠,而应该作为一个杂家版。什么都要知道一些,什么权都要懂一些,什么都要关注一些。
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随时给学生补充各种知识、随时引导学生对事件的看法、随时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❹ 有哪些小游戏适合在课堂中(低年级)带孩子玩用来调节课堂气氛。
游戏1:照镜子
只需请几组人上台 , 一个人当照镜子的人 , 另一个人当镜子 , 当镜子的那个人要学照镜子的人的动作。
游戏2:双人运球
二人一组,面对面,双手互搭对方的双肩,用额头共同顶住一只排球。主持人发令后,用侧身路的方法 , 从起点跑出 , 至对面标志物后绕过返回 , 将球传给下一对人做 , 方法同前。看哪小队完成任务又快又好。 还可以讨论:如何协调配合,才能减少失误取得胜利?
❺ 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小学语文怎么样备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上好语文课,首先必须备好课,而要备好课,除了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认真钻研教材外,更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一、分析学生
教师备课时,为了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具体了解学生已有的语文基础,如语文的学习成绩,接受水平,对语文的爱好程度,知识缺陷等。这无论对已经任教或新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师来说,都是必要的。新教师可以通过与原任的语文老师交谈,或与学生单独谈话,或复习提纲,或课外辅导等了解。教师备课到某一具体课文时,还要分析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或可能提出的问题,必要时还可以先找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些了解,以便备课做到有的放矢。如: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望卢山瀑布》,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作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这些特点、难度是很大的,但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就先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或可能提出的问题。如:1、“飞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飞”?2、“九天”是指什么?真的有“九天”吗?3、“挂”字能不能换成别的字?为什么?又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学生可能这样提问:1、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会有什么样的印象?2、对话中有哪些意思?(必有“看瓜刺猹”)3、这些希奇事如果要我和闰土干,我想应干哪件事?(必有“看瓜刺猹”)…………
二、分析教材
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化分析教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教学《拔苗助长》一课,教师应这样想:1、需要做哪些准备?分几步走?怎样突出重点、难点?2、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怎样向学生提问题?5、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6、怎样安排课堂练习?7、对可能发现的错误怎样纠正?8、怎样检查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怎样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课内外作业怎样安排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程度?······只有这样组织教材,才能备好课。
三、分析教法与学法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学法,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选好的教学方法与学法要以所教的课文、目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等几个方面,综合加以考虑。如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点:一是要求学生反复诵读。如《荷花》一课:1、“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2、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是“冒”出来?3、课件播放荷花录像,引导学生想像“冒”出来的荷花仿佛想干什么?三是学生积累应用,积累就在于“使其言皆若出吾之心,使其意皆若出吾之心”,熟读成诵的过程,不仅是积累大量的感性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是内化成套的语感、图式的过程。又如:教汉语拼音尽可能有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看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学识字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如教学《鸟儿、花儿》之后,我带着学生到校园参观,让学生认一认花坛中的广告语:“花儿在睡觉,不要吵醒它”,“我要长大,不要踩我”;再如学了《中国人》之后,让学生认一认比较常见的国名。学了《秋天的果园》之后,让学生和父母一起逛超市,认认小果名,自学课时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扩大识字量。提高了识字能力,同时养成了认识生活的习惯。但是,教学时,为了最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不单纯使用一种教学方法与学法,而采取几种教学方法与学法,合理化配合。如通常采用的边讲边练,就是把讲解和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发现普通的问题或个别学生的错误时,都可以采用谈话的方法加以解决。
总之,备好一堂语文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除了上面说的以外,选好课眼,设好主问题,教好关键性细节,也是抓住了上好课的关键。因为选准课眼和设置好主问题,既能突出教学内容的整合,又能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落实关键性细节,能使课充满浓郁的语文味。课眼、主问题、关键性教学细节,丝丝相扣,和谐交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因此,备课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不管是新的教师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