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方法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1-01-24 19:24:46

㈠ 研究教学评价与测量的方法有什么意义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是因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理论不仅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选拔与评价过程中也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反思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地位之现状,对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20世纪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在教育科学体系中,有许多已经形成研究对象相对明确、研究内容相对独立、研究成果已相对完整的学科分支。这些学科分支主要有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心理学、 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设计、教育技术学、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生态学等。在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中,教育测量与评价既可看成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又可以看成是一个兼容了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教育督导甚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在内容的学科群。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人们依据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通常所依赖的技艺与方法,它对体现教育科学学科的价值在许多方面起着“代言人”的特殊作用。
综观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等课程得到恢复和一定的重视。 为了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我国有关部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了解国外的科学发展动态,翻译与编写了一些教科书,以适应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迫切需要。与此时,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一批教学与科研人员大力开展考试学、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统计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成立了全国性的教育统计与测量、心理测验、教育评价、考试学、人才测评等学术团体;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有关考试机构;创办多种期刊杂志, 如《中国考试》、《中国高校招生考试》、 《考试、目标、评价》、 《考试研究》、《教育评价》、《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统计与测验》、《考试报》、《自学考试杂志》等;促进我国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发展,体现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领域。
然而,从我国教育科学学科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许多人对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在教育学科分类和有关学位专业目录中,找不到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名称。这与国外的情况很不一致,值得人们深思。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

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指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有输入和输出的、且具有反馈功能的有秩序的整体结构。在教育系统中,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评价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显然,我们期待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都能给学生带来某种变化,但不是说所有的教育方案、课程、教学都同样有效地改变学生,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会按同样的方式发生变化或有同样的变化程度。因此,当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 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输入条件)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输出)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可以想见,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输出)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输入)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学校教育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教育考试和教育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俗话说,考试是根指挥棒,就是这个意思。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与教育改革行动中,因考试指挥不当使教育教 学走上不健康之路继而引发教育改革运动的典型例子不少。例如,20世纪初的英国在建立了“11岁”考试制度后,竞争异常激烈,导致英国的小学教育为考而学,内容窄化,“应试教育”倾向严重。更甚者,有些地方的教育当局还根据“11岁”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担忧和指责,同时也引发许多教育论争及其后的教育改革行动。到20世纪70年代末催生了 “英国国家课程改革” 计划的实施与推广。类似地,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国家的学校中考试之风非常盛行,“周考、月考、学期考”等正规考试次数频繁,学校根据考试成绩作出关于学生升留级或奖励的决策;有关教育当局则根据各校各科的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发奖金,甚至以明确的技术标准把考试分数同教师的薪金联系起来定量发放。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与学校的工作积极性,但也导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育局面,使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此,也引发了澳大利亚政府当局对基础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也有类似的经历。而我们中国本来就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重视考试本来就是无可厚非。“因为,作为一种手段来说,我国的考试,确实是最'古'的,也是'最好'”的(孙中山是山语)。“但由于考试特别是像高考这样的关键性考试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升学竞争激烈、教育观念落后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倾向就会出现,教育就会偏离正确轨道,这对培养跨世纪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来讲,显然是不利的。正是在这种教育与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且启动了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统整起来。
总之,从英国国家考试制度及其课程改革、澳大利亚国家考试制度及教育改革、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及”八年研究“中的课程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还有我国解放以来考试制度改革来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不仅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有时还作为教育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或政治运动的突破口。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常常处于突出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多处讲到考试、评估、 评价等改革问题。例如,针对高等教育,该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和办学质量检查,逐步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评价体系,完善高等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再如,针对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该决定的第13条中指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中小学实施 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更加科学和公正的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制度……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采取多种形式改革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办法,改革高中会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鼓励社会各界、 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加快考试制度、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由于基础教育 在整 个教育结构和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的特殊作用,因此,基础教育课程及其考试评价改革尤加紧迫。如同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所强调的那样:”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的目标。其具体目标用”六个改变“加以表述,其中第五个”改变“指的是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此外,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第14条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还提出要”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等一系列要求。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颁布的这些重要文件,是指导我们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四、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一)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于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 书育人过程中,教师需要作出一系列决策和判断,需要对学生的性向、能倾、成就、态度、兴趣、潜能及发展等进行较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采用教育测量与评价多种方法,以弥补教师非正式观察之不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技术手段不再是唯一的书面考试,而是涉及到测量与非测量的一整套评价技术。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不再是应该牢记和不该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涉及更广泛的教育目标。既然学生的发展是生动活泼、多样性的,那么,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及其结论也应当是丰富多彩、多样化的、个别化的;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给学生分等级排名次,而是对学生的发展和潜能进行系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确立信心,认识自己的相对优势与弱势,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而不仅仅是为了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因此,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思想方法对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修养;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有关技术方法,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

(二)国外教师教育普遍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类课程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教师教育模式不一定相同,但对所有想当教师的学生至少要学习十门左右的教育理论课程,这一点却是相同的。教育理论课程的学分比重,约占总学分的15~25%之间不等。其中包括”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等类型的课程。我国教师教育进入转型期。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优秀教师, 教师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都要进行改革。,包括要适当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要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之类具有教育专业性、教育技术性的课程。这是顺应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也是实现教师教育目标的必要措施。
在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所有的师范学生都要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验。后来由于战争和国际政治斗争等因素影响,师范院校停止开设这类课程。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内才首先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和心理系等少数专业中恢复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而教育评价的课程则更落后,不但教材建设不尽人意,而且到目前为止许多学校还只列为选修课,甚至没开设。与国外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结构中不仅教育理论课程比重偏小,而且除了教育系与心理系等少数专业外,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教育统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不符合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因此,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过,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则不一样。台湾地区的教师教育在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大陆有所差异。他们在教师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教育理论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5 %左右。目前,台湾地区也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比如, 对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准备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九年一贯“新课程改革计划。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把课程内容改革、教与学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改革作为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三个支撑点,并把多元评价与教材内容及教学活动有机地加以统整。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㈡ 教学质量监控 指标体系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学校规模正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我院由于连续几年的扩招以及与学校合并,在校生人数从98年的2000多人,上升到今天的9000多人,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我们努力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有力的促进和保证了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架
1、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造和发展方向等;(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等;(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就业率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
2、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院、系(部)、室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学院权威性的常设监督机构是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设置委员会、教材委员会及教学督导专家组,教务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3、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系(部)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3)专项评估监控——通过校内新建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评估等,借助目标监控辅助过程监控,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4、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1)听课制一-学院领导、督导组、系领导和同行相结合的听课制。(2)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3)双向选课制——学生按班级选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教师也有选择任课班级的权力。(4)新教师上岗考核制。(5)末位淘汰制——学生评教排名末位者停课进修,再次排名末尾者转岗或分流。
二、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的实践和体会
我院从96年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起,就根据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观测点,建立了一些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监控办法,近年来又不断地完善,并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有益的尝试,逐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中发挥了作用。
l、准确界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我院是以审计为特色的财经类本科院校,长期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并且通过与英国国际执业会计师公会及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合作,采取本科教育与国际执业证书教育相结合方式,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深受国际、国内会计事务所及审计和其它行政事业单位及经济管理部门所欢迎的国际化专业人才。
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加入WTO的需要,我院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审计为特色,以培养国际型人才为品牌”的办学思路。学科和专业上构建以理论经济为基础,以经济、管理为主体,凸显审计、金融特色,法、文、理、工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群。为此我们在调整和改造传统专业的基础上,从优化学科结构,适应学科建设需要出发,适度发展支撑专业、新兴专业和交叉专业。2001 年我院申报的电子商务专业被教育部列为首批试办的专业之一。为加强对学生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我院还增设了英语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加强对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训练,提高定量分析和建立经济模型的能力,今年又申请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结合学院特色,提供多种成才途径:(1)本科教育与国际执业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生在校四年的本科学习的业余时间进行英国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考试培训、美国内部审计师考试培训及英国工商考试会的会计员、市场营销员等(LCCIEB)考试。(2)实行主副修制,利用南京大学名校资源开办了计算机副修班和英语副修班,利用本校特色专业资源举办了审计、金融、法学等专业的副修班。
2、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为拓宽教职工的视野、适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教职工对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感、紧迫感,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尤其是“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为此,我院组织了“系列专题报告会”、“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等活动,组织教职工就高等教育教学观、高等教育发展观、高等教育人才观、高等教育质量观等进行深入学习和研讨,促使每个教职工能够切实理解和领会我院“特色办学” 思路的内涵,形成共识,并朝着这一目标共同努力。
为更进一步、从更深层次上促进我院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在经过了比较长时间对“教师挂牌上课”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的调研、论证之后,于2001-2002第一学期,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授课面广的课程中,遴选出部分课程进行了以双向选课为形式的教师“挂牌上课”的试点工作。
期末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相关教研室总结等多种途径,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挂牌上课”的这一举措反映十分热烈,对所“挂牌”授课的教师教学质量普遍感到满意,学生认为参与“挂牌”授课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责任心明显增强,通过“双选”,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部分教研室认为通过“双选”工作的开展,教师的责任感增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比过去多了,能主动吸取同行的优点与经验、彼此间能积极地进行取长补短,师生间教学相长的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促进和改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经过“挂牌上课”试点工作后,对“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体会和感受尤其深刻,对教学工作能主动加大投入,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3、启动学院“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为促进我院进一步注重内涵发展,增强质量意识,重视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强化教学管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全面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我院在申报省级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的基础上,启动了学院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学院拨款120万元资助40多个教改工程项目和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同时设立双语教学和多媒体课件专项资助经费,全院有33门课程获得每门5000元的双语教学建设专项经费,13门课程获得每门1.5万元到1万元的多媒体课件开发专项经费。此外学院将教学综合主楼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院现多媒体教室65间,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有85%以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40多门课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30个课件参加了学院多媒体课件竟赛活动,其中有10个课件推荐参加省多媒体课讲竞赛,获得好课件奖称号。
在启动新一轮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同时,学院仍然重视常规基础建设,特别是教材建设。为凸显我院在审计方面的学科优势,组织编写了审计学专业系列教材,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它学科专业要求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与获奖教材,部分课程选用国外原版教材。
与此同时,我们根据学院课程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全院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统一规划工作,经教研室、系部讨论确认需要修编的,由教务处发放教学大纲编写任务书。新编或修订的大纲,必须在教研室、系部讨论审核通过的基础上,教务处再组织有关专家对课程大纲进行严格把关,只有符合大纲编写与修订要求的,才予以通过。2000年以来有80多门课程的大纲经各级把关后,公布在校园网上,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学院计划在我院目前己有的16个本科专业中,选择5-8门作为全校性重点课程,进行课程组建设;每个专业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中遴选l-3门课程,进行重点课程组建设。在课程建设中,将引入“首席教师制”或“课程负责人”制,使课程组的负责人“责、权、利”到位,从教材的选择、师资的配备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对教学工作能主动加大投入,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4、利用网络改进学生评教工作
学生评教工作是我院教学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我院实施学生评教制度已有十多年,存有每位任课教师历年学生测评数据,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了相对客观评价依据,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常规的学生评教工作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改进的地方。首先是教学质量标准从几个方面打分,线条比较粗,学生对质量和分值的对应关系的把握因人而异,致使测量结果不准确,且各项评估结果均由人工填写、人工统计、费时费工效率低,容易造成反馈不及时、信息陈旧,不能及时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调查与总结,这不利于教师教学质量意识的增强以及竞争机制的引入。
今年初我院修订了学生评教问卷调查的指标项目,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导向,设计了较为直观具体的评估内容,评估标准由原来的5大项,增加为6大项26个子项,同时取消学生给每项直接打分形式,改为回答式,更加直观准确。学生不同的选择结果在分析统计时给予不同的分值与权重,以保证质量和分值对应关系的一致性。在评估模式上我们利用校园网开发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网上评估系统”,学生评教操作和结果统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提高了学生评教工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我们还根据测评需要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类比较汇总,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专门数据。特别是为教师提供有关信息,过去教师往往只知道自己的教学质量测评总分,而很少了解哪些才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哪些方面是受学生欢迎,而计算机网络评估可以非常清楚直观地显示出某课程教师每个子项目的测评情况,教师通过网上查询不仅可以了解本人某课程的教学情况,还可以横向了解本人在该课程、教研室的位置、系(部)位置,直至全院排名情况,学生评教结果比以往要显得更细致、客观、公正、到位。同时,我们对教研室、系部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排序,对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进行及时的指导,并为教师的年终考核、职务晋升、优秀骨干教师的评比等提供了客观依据。
5、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一支优质、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这是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学院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近几年来,我院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以“教务处团队建设”为龙头,来推动系部教学管理建设的做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强化教学管理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和敬业精神
在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指导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做到“严格管理、热情服务”,讲求“规范、科学、效率”。大力倡导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如通过一些具体的、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案例的教育,使管理者时刻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学院的教学质量。我们不但注意培养和引入优秀管理人才,对工作水平差的同志也进行“一对一帮带”活动,直至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对仍然不能胜任教学管理工作,建议或实行转岗分流。2000年起,我们在教务处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每周对每个人、每个科室的任务、工作进度、工作质量进行登记汇总,与学期考核和年终考核挂钩。
(2)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近年来,我们在强化教学管理“质量管理意识”的同时,通过有计划地、经常性地学习培训工作的开展――如数据库、网页制作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培训、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等,使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相关的国家政策与方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院的发展方向与决策,并内化成自己的行动,能够适时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动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或者是输送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和培训,这在无形中就拓宽了教学管理人员的视野,同时加强了本校教学管理人员与业内同行间的交流,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动态,对校内外的教学管理工作有个比较、鉴别,并能掌握一定量的行业信息,从而能借鉴兄弟院校一些比较先进的做法、获得比较好的经验,既提高了管理者工作业务素质和水平,也达到了提高本校教学管理水平目的。
(3)组织教学管理人员积极申报课题,参与教学管理科研
通过几年不懈的努力,我院的教学管理工作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要使我院教学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教学管理质量再创新高,不仅要依托于教育管理者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质量意识”的建立,还要求教学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养成研究“问题”习惯。
为此,我们不断鼓励、鞭策教学管理者,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时常勉励他们:不仅仅要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善于抓住机会,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研究课题;要多开动脑筋,不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管理者,还要树立成为“教育管理专家”的信心。目前,我院教务处有60%以上的教学管理人员承担了省级、院级立项课题,其中省级重点研究课题2项、院级重点研究课题3项、院级一般课题有4项。
总之,我们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教务处形成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质量较前些年有“质的飞跃”,推动了系部级的教学管理建设工作,为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管理保障。

㈢ 如何对整个教学质量过程进行监控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一[2010]1号)中强调,“要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尽快提高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要探索建立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0〕16号)中明确说明:“建立完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素质教育导向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从近期国家到地方的教育政策无不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事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成为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之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虽然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是学校。因此,作为承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终端管理部门——学校,要努力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策略、措施;切实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任务、责任。
提高教学质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且,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高,容易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质量低,则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科学、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教学管理中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代教育工作管理很重视监控与评价的作用。所谓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根据预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监测和调控,对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以确保教学的质和量都能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或行为。
近年来,我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大多数学校在实施教学常规管理,落实质量监控办法作了有益和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这些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攀升和稳步提高固然有很多因素,但在诸多因素中,质量监控措施落实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坚实屏障。
一、校长对教学质量要实行全面监控
校长对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主要有:对教学环境质量的监控,对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监控,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等。
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大凡教学质量经久不衰的学校,都非常重视培养良好的教风、良好的学风,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校校长坚持每天参与行政值日,早晨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班巡查朝读情况,看各班是否有老师、看班上学生到了多少、看学生读书是否认真等。有教育管理思想的校长会坚持经常提醒老师:要不断学习提高;办公时间多钻研教材,多批阅作业,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上课要搞好组织教学,落实有效教学和有效训练,……。有了好的教风,好的学风,当然就有了好的校风,校风好了,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
2、培养中层干部队伍,对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监控。
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完成,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主要由教导处去落实,学校校长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校长主要负责对中层领导的管理过程进行督促和指导。中层领导对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主要体现在日常管理上。
每次的行政会议,教学工作应成为会议的必要议题。校长先要总结前一段时间各部门围绕教学中心工作的工作情况,查缺补漏。然后,校长再把当前一段时间教学工作的要点列出清单,以便各部门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教,及早安排,按时落实。对各部门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家共商对策,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校长会给予指导,出谋划策。
中层领导的行政值日,要到教师办公室、教学楼、校园各处巡查,特别要加强早晚两段时间的巡查,朝读时间很珍贵,决不能让学生浪费时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决不能出现课堂无老师的现象。
校长对中层干部的工作管理督促到位,中层干部的工作检查到位,教师的教学工作落实到位,因此,不论什么时候,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都会秩序井然。这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3、增强教师教学质量意识,拓宽教学质量监控渠道。
对教师教学过程及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只是确保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为了更全面,更客观的对教师教学质量实行有效监控。每学期,学校校长都要组织一次学生评教活动,开一次学生座谈会,时时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
学生是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因此,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能较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敬业精神、课堂的生动活泼、教学的效果等。每学期,校长都要亲自主持一次由全体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内容可以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水平、课堂效果、学习指导、布置与批改作业、检测考试等方面,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从而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样有利于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教学相长”。
二、教导处对教学质量要落实全程监控
抓好教师教学常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可以这样说,一所学校如果不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那么这所学校的教学秩序就会乱套,教学质量就会变得一塌糊涂,其它一切工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教导处具体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并对教学质量按教学常规实行全程监控。
要对教学常规工作实行全程监控,首先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的“章”“法”有《荆门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荆教〔2009〕13号)、《沙洋县中小学教学教研管理规程》(沙教[2007]7号)、《沙洋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沙教[2009]7号)。学校还要据此制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或实施方案)》,它可以将“办法”、“规程”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也可以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强化、补充。“办法”、“规程”和“要求”中一般只规定了应该怎样做,而“实施细则(或实施方案)”中则可以增补不这样做将怎样处理和责任追究。这样,就使教导处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监控带有强制性,可操作性。
1、落实教学计划。教师开学初拟定了教学计划,年级学科组预设了教学进度,教导处要依据预设的教学进度对教师的实际教学进度进行检查监控,确保每位教师按期完成教学任务。
2、规范座班行为。为了规范教职工出勤行为,保证教师高效完成常规教学任务,更好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校可以规定教职工工作期间实行座班制,座班时间为国家规定工作时间。以此确保教师完成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任务。每周教职工例会,行政领导要对教师办公抽查情况进行通报,对无故不在岗的教师按旷工处理。
3、严格课表管理。为了维护课表的严肃性,教导处应规定未经教导处同意,教师不得私自调课,否则,对课表中该次课的教师予以旷课处理。
4、落实有效训练。教导处可以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前,教师自己要先下水解题,然后才能布置给学生做。教导处检查学生作业时,先检查教师作业。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使作业设计难易适度,有效训练落实有价值,不机械重复,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提倡教师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让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发展。对于所有作业布置,应做到有批改,有分析,就讲评;学生要有专门的纠错作业本,任课教师要定期检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有个性化的批语,要充分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教师备课和学生作业情况,要做到一月一检查。对极少数教师备课课时不足,备课质量低劣,作业布置简单化、不批改等现象,学校要进行诫免谈话,并在教学检查结果通报大会上予以通报,同时辅以相应的经济处罚,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做到有制度、有检查、有记载、有谈话、有通报、有处罚。
5、严格考试评价。考试是对教学质量较客观而又有效的主要监控手段,教导处严把考试关,以考风促学风,以考风促教风。
(1)平时检测:对教师自制试卷的考试,要严格把握试卷质量。所有学科必须落实对章节过关测试环节,而且要将每次测试成绩登记在册,纵横比较,做到教师心中有底,学生心中有数。对每次测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科任教师要及时找学生谈话,帮助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提出补救措施及解决办法。
(2)期末检测:期末考试是对学生、教师一学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一个总结性评价与监控,其结果也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
学校在安排安排和组织期末考试时要做到“八严”:制度严、组织严、管卷严、监考严、考风严、收卷严、阅卷严、分析严。对教师在参与考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将以严重失误或失职处理。组织考试要体现“三个交叉”、“一个回避”:“三个交叉”指学生年级交叉,老师监考交叉,教师阅卷交叉,“一个回避”指教师回避自己任教的班级及学科。严格教师监考纪律,加强监考巡视。如果巡视人员发现学生有考风问题而监考教师没有发现,监考教师将受到提醒甚至批评。严肃学生考风,学生在考试中若有严重违纪行为,教导处要及时全校通报批评。考试结束后,监考教师必须按学校规定的要求收卷封卷。阅卷实行流水作业。在阅卷组内必须统一评分标准,防止发生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宽严失当的情况发生。各阅卷组阅卷完毕后必须写好质量分析,并上交教导处。
每学期开学初,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教导处要公示各班级、各学科、各教师的上期期末考试情况,与上学期纵向比较,与其他兄弟学校横向比较,使教师明确自己教学成绩的位置和现状,以便教师及时纠偏和改进。
这样做既维护了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又便于教导处实施监控,科任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6、健全教研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制度推进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有效机制和模式,增强教师问题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互助意识、专业意识,创新教研形式,提升教研水平。各教研(或备课组)要依据“校本教研制度”制定好学期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做到重心下移、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力求实效。

㈣ 怎样有效开展基于课程的教学与评价

首先,需要掌握评价基于教学目标评价(考试)的标准体系。它包括效度、信度、区分度、自洽性、可推广性、稳定性及教育性7个指标。从题目的层面看,这个标准体系的主要指标是效度、信度、区分度及教育性;从整卷的层面看,这个标准体系的主要指标是自洽性、可推广性、稳定性及教育性。当然,单个题目的质量是形成整卷质量的必要条件。
其次,需要掌握依据标准设计评价方案的具体方法。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可以划分为过程性的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与总结性的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适合于对不同情形下的教学质量达成情况监控用。对日常教学质量的监控需要过程性的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它要求掌握以下两类基于标准的评价设计:
其一,掌握以单元教学或完整教学过程为基本单位的课时教学目标为标准,设计作业(考试)的具体方法。具体包括开发试题与评分标准(量规)和确定具体的题目组合。具体可借鉴SOLO分类的做法,设计五个层次的可计量的教学目标任务来实现这类设计;
其二,掌握以学期教学为基本单位的学期目标为标准,设计试卷的具体方法。具体包括掌握分析试卷内部各题目的作用方式,分解学期目标的策略,及试卷所确定的学期目标的技术。

课堂教学是 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依据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实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点入手。 一、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至关重要,只有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八年级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不理解,不喜欢,觉得难,没有兴趣,不好学。这时,教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动之以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要建立好师生关系,以真情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愿意跟老师交心,乐意听老师讲课。从而对老师教的学科感兴趣。 2.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些有趣的科学实验。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诊断作用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教学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可见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的诊断。
激励作用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调节作用
评价发出的信息可以使师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学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工作以达到所规定的目标,这就是评价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教学作用
评价本身也是种教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智力和品德也有进展。
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要要求
1、 明确多次评价的目的和评价对象,以解决评价的方向性问题。
2、 明确每次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具体目标。
3、 明确为评价而准备的条件。
4、 对评价资料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评。
其次,在评价功能上,更加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再次,在评价类型上,更加重视实施形成性评价。
最后,在评价方法上,更多采用相对评价法。

㈤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有这方面的什么技术可以实现吗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培养一线产业和服务工人的技工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然而,高速度必须与高水平相匹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职业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为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系统、全面地搜集教学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做出价值判断和评估的过程。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导向、监控、矫正、鉴定等功能。

1、教育导向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标准,为教师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能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

2、监控诊断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实施教学监控,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分析、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评价实质上是一个教学分析、教学监控和教学调整的过程。

3、反馈矫正作用

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将各种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调整、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将评价信息和结果反馈给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使其了解学校教学状况,及时调整并做出决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4、甄别鉴定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可科学、客观地对每一个教师不同的工作及效果给予一个不同层次的鉴定,使教师的劳动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认可,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与平衡,产生信任感、公平感和成就感,并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三)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1、未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技工院校由于师资配备率低、教师教学工作量大,造成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只注重量的考核,不重视质的评价。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甚至个别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连起码的一些考核评价都没有,或者考核评价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2、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多数还停留在“学生评教+课堂听课”的阶段,单向、单方评价为主,未开展立体、多方评价,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单纯或过多依靠学生评教,难以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3、评价指标缺少技校、职教特色

目前,技工院校不论是课堂听课评价表,还是学生评教表,沿用的基本都是普通教育评价标准,或略作改动,考核的主要是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没有真正体现技工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没有真正反映职教特色。

4、评价方法缺乏严谨性、先进性

以往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学生评教为主,辅之以定期的教学检查(学期初、期中、期末和平时抽查)和不定期的课堂听课,虽然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所占权重不甚清晰,评价方法缺乏操作性,没有找到一种适用性强、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四)构建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

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这一途径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及作用的主要动力,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

2、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检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现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

3、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科学、公平、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可以积极引导、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学教研改革,保证学校在当前职业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4、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学校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使之与学校评优评先、教师职称评聘和绩效发放挂钩,既是提高教学质量自身的需要,也是适应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

5、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质量是教学质量保证的源头。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一方面可使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使教师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和改进,增强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促进教学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自我完善。

(五)我校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1、探索适应技工教育要求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科学、客观、公平、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胜任职教岗位的需要。

2、加大教学管理与监控的力度,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现学校良性发展。

3、促进教学改革,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加快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步伐,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4、奖励优秀,鞭策后进,逐步建立起考核评价和教学激励机制,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教学工作奖励等的主要依据,体现奖优罚劣、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一套有效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二、课题研究情况

(一)课题组组成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校从2004年开始立项研究适合技工教育特点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成为我校首批教研立项。项目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教学管理经验,从事着教学管理、服务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一定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预期目标

根据技工教育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构建适合技工院校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督导、同行、领导等各方面评价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根据技工教育特点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思想、原则和方法,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科学实用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

(三)课题研究过程

项目课题组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评价方法,外出学习考察,开展多方调研,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掌握了国内外同类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研究开展最新动态。

2005年,在学习借鉴深职院成功的评价模式和评价体系,并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技工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瞄准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步建立适应我校教学实际的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标准和手段,开发完全基于B/S结构的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系统。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学校现有校、系、室三级教学管理架构的特点,研究设计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评价的方法,并制订相应的评价制度;二是,针对技工学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不同,分别制订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技工学校不同课型的评价标准,形成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设计系部、学生、督导三方评价所占权重以及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三是,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现有结构和基本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技术和手段,设计开发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实现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无缝对接,完成能够实现网上评价和远程数据维护的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

2006年8月,课题组初步完成以上三项任务,确立了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评价的方法,制订了《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办法》及《系部评价指导性意见》等相关文件,设计了关于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一体化评价指标,研发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完全采用B/S模式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

2006年9月,在完成对所有教师关于评价思想、方法、指标的宣讲和评价系统的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评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在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试点过程中,课题组针对评价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对策。在广泛征求系部及教师意义的基础上,对评价方法、指标和系统进行了多次调整、修订和完善。

三、课题研究内容──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导思想

贯彻学校“全员育人,质量立校”的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和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先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开发.NET环境下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严谨的评价程序,以系(部、中心)为测评单位,通过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测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二)评价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结合技工教育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状况。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既要看工作的数量,又要看完成工作的质量。只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体现教师工作的特点,使教师评价更具科学性。

3、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采取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测评结果更切合实际。

4、三方独立、综合评价

系部、学生、督导均应做到三方独立评价,防止相互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同时,通过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测评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测评,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综合性,实现“点、线、面”多方独立评价的目的。

5、发展性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满足教师发展的要求,发挥教师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作用,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

本办法的评价对象为在我校上课的所有教学人员,含在编、聘用、代课的各类教学人员及行政兼课人员。

评价范围为校内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的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和单独组班形式的重修课,自修辅导形式的重修课暂不列入评价范围。

(四)评价方法

1、评价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从形式上看,主要以网上评价(如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系部评价)为主,辅以实地检查(督导听课、系部听课、学生评议、教学检查等)。

2、评价措施

(1)“点、线、面”立体评价

“点”是指督导评价,督导通过专家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随机地获取教师教学信息,经过分析后得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

“线”是指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该教师所授课程的学习,完整、系统地体会和感受教师的教学能力、态度和效果等,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面”是指系部评价,系(部、中心)领导或教研室主任通过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结合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学生下厂实习等其他教学工作情况,通过量的考核和质的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给予全面、综合、全方位的评价。

因此,“点、线、面”立体评价又可理解为“专家、对象、领导”综合评价。

(2)三方独立评价

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系部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相对独立。在三方汇总前,系部、学生、督导都无法看到其它任何一方的评价内容。任何一方的评价结果都会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但任何一方却无法单方面决定评价的结果,即“任何一方都说了算,任何一方都说了不算”。

系部评价:各系(部、中心)结合学期教学检查情况,根据本系制定的系部评价标准,于学期期末针对本系教师(含承担本系教学任务的行政兼课人员)的教学过程、教学态度、质量意识及其它相关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学生评价:采用网上评教形式进行全样本评价。在学期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督导评价:通过听课、查阅教案、授课计划、学生作业等形式,根据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指标随机地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测评。

(3)教师评价类型

结合学校实际及考虑这两类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分为在编/聘用、代课/返聘两大系列,分系列进行排序。

(4)标准分排序

将教师教学质量三方测评结果,以系(部、中心)为测评单位,以教师两大系列为类型进行排序,根据标准分的计算方法,将其原始分转化标准分。

(5)等级+中位线

以系部、学生、督导三方评价等级为基础,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在一个系(部、中心)范围内,根据一定的比例和条件产生出A、B、C、D等若干个评价等级,以区分其质量差异程度。其中A级为优秀,B级为合格,C级为基本合格,D级为不合格(在师德、师风等教师基本素质或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利用中位线还可区分出B和B两个等级。

三方评价中,评价等级为3个A,其综合评价等级为A;评价等级为2个A加一个B,其综合评价等级有可能为A(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评价等级为3个C,其综合评价等级为C;评价等级为2个C加一个B,其综合评价等级方有可能为C(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

“等级+中位线”的计算方法,可科学地统计出各个评价等级;同时,通过三方独立评价,可确保评出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6)等级产生比例

考虑到部分教学单位由于测评教师人数较少,部分小系产生的优秀教师名额太少,等级分布未能很好地体现评价思想,我们对等级产生比例进行了调整:在各分项评价(系部、学生、督导评价)中,将A级教师比例由评价分数的前15%调整为前30%(三方汇总时,A级教师比例仍控制在教学单位测评教师总人数的15%范围内)。从调整后的效果来看,等级分布更加科学、合理,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

(7)三方汇总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根据系部、学生、督导三方测评数据自动进行汇总,统计出教师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结果(评分和评价等级)。

(8)学期测评+学年度总评

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并在两个学期测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学年度综合评定。学年度总评综合了学年中两个学期评价结果,与学年度工作考核同步进行,并与其直接对接。在学年度工作考核和学期工作考核时,可参考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等级和次序),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

(五)指标体系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客观性、导向性、系统性、独立性和操作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我们建立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坚持每项评价指标符合教学过程、教学实际,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实际情况。

(2)导向性原则

我们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是满足评价自身的需要;二是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教学行为走向规范,理解并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推动教研教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技能训练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体化教学是技工教育的一大特色,为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我们在深职院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评教表(一体化教学类)》和《一体化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督导评价用)两类评价标准,突出了教师在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教材开发、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能力、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3)系统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综合、整体地考虑教师教学情况的各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设计评价项目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评价指标及其观测点所占的权重。

(4)全面性原则

整个评价指标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教学现状和教学发展的目标,尽可能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形式上,应充分考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的差异性,通过建立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目的。我们共设计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三类六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其中《学生评价表》三种,《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督导评价用)三种。

(5)独立性原则

我们在设计评价指标过程中,强调各项具体指标及其观测点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以构成有机的整体;又相互独立,使各项具体指标的评价可以单独进行,以避免出现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重叠。

(6)操作性原则

我们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的内涵界定清晰,表述明确,没有歧义;评价指标是可观测、可测量的,可通过实际观察、测量而得出明确的结论。如在《学生评教表》中,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采用比较直观、感性的语言;而在三类《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督导评教用)中,考虑到督导经验丰富和教学效果及评价尺度的把握上较强,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2、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教师的心态和接受能力,让大多数教师认为公平合理;又要具有一定前瞻性,体现学校的要求、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更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我们在影响教学过程,特别是影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众多因素中,剔除若干影响教师教学的个性因素,加工、提炼出若干具有共性特征的评价要素,并将其定性和量化,形成具有高技特色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在教学目标上,充分考虑了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职业素养目标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它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突出。不能光靠《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几门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将岗位素质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缩短学生与岗位职业人的差距,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技能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全员育人的思想。因此,在这里,我们增加了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在三类《学生评教表》中,我们都增设了“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这评价指标,而且分值占了较大的比重。

在教学过程上,充分考虑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素质训导等,特别突出职业素质的训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和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是职业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在三类《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即《督导听课表》)中增设了职业素质训导这一次要素。在《学生评教表(实践教学类)》中,设置了“考勤和着装检查”、“实习(训)纪律和安全操作的教育与检查”、“现场清扫和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对教师职业素质训导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增加了“讲练结合”和“示范操作”等内容,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技工教育技能特色。

在教学效果上,充分考虑学生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参与的程度以及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等。根据技工教育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强调师生教学互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强化教学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各种教学情境。

为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我们在评价指标中增设了教学改革加分这一项内容。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所突破,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收到明显效果的教师,在正常评价分值的基础上给予加分。

3、系部评价指标

各系(部、中心)根据专业或学科特点、要求及本部门具体情况,在广泛征集本单位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教师教学质量系部评价指标,并报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备案。

考虑系部评价的特点,我们对系部评价的结构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改革。为突出课堂教学的效果,系部评价在全面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同时,侧重课堂教学的评价。将系部评价分为课堂教学评价和其它相关教学工作评价两方面,课堂教学(包括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教学)评价占系部评价的70%;其它相关教学工作(包括教研教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三技”、实训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相关教学工作)占系部评价的30%。

(六)评价组织实施

1、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评价主体由三方面人员组成:

(1)学生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只能通过感观和直觉来评价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因此,在学生评价开展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还应正确处理好“严管”与“善管”的关系,不能因害怕学生评价差,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督导

教学督导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主体及实施者,在评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确保督导评价客观、公正,我校加强了督导队伍建设。一方面,强化督导力量,充实督导队伍,树立督导权威,除由校内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担任督导外,另外聘请校外具有丰富职教经验或教学管理经验的退休教师担任督导。另一方面,采用专职专责形式,“专职”是指督导不承担任何教学任务,以保证督导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专责”是指根据督导的专业特点安排其担任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或学科)督导,一般一名督导负责1~2个系(部、中心)。由于教学督导的“双专性”,督导评价一般比较公正。

(3)系部

系部作为领导评价和同行评价的主体,成立由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老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管理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本专业学科领域相当熟悉,对评价客体的专业领域也有一定的了解,能从领导、同行及专业的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组织机构

(1)为加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工作,学校成立“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负责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领导和协调工作,由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下设“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

“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常设机构(设在教务处内),负责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材料审核和日常工作,由教务处、人事处及相关部门人员和全体教学督导等组成。

(3)各系(部、中心)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本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协调、落实工作,并指定专人操作,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阅读全文

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