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课堂教学情况怎么写
发生了什么具体问题,有什么教学问题没解决,要怎样解决。
Ⅱ 为什么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始终是一对矛盾体,要让学生自己学习、探回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答学习,教师就要转变观念,真正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师组织者的角色意识。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师片面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教与学的关系,他们经常担心如果将课堂主体地位交给学生的话,学生可能学不会、学不深,因而总是自觉与不自觉地沿袭“精心设计,滴水不漏”的教学模式。同样现在的学生由于自身学习情况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有许多不利于新型师生关系建设的因素产生。如独生子女合作意识少,固执任性;学生家庭条件越来越优越,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广等。
因此,教师仍抱着旧的观念,不能确立新的师生关系,从而导致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这实际上是一种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的反叛。面对这种反叛,教师不去自我反思,反而多了批评多了抱怨,师生关系将日益紧张,从而导致教师组织者角色的缺失。
Ⅲ 请问:谁可以给我一份烟台3中校长和副校长的简历,最好是能够有他们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烟台三中校长郭宏成 郭宏成 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任校长兼党委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物理教育“硕士研究生进修班”学习结业。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西南高师培训中心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结业。 现承担国家“十一五”专项课题“搭建网络平台在高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鲁东大学兼职教授,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育硕士生导师。 倡导成功教育,并带领教师进行具体的实验,本学期,学校为建设“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要求,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努力的实践。原来承担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家级“十五”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于05年3月评估结题,获得国家电教馆颁发的国家二等奖。 在教学实践中,以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家长及同行赞誉。 曾在烟台市范围内执教了《自由落体运动》、《动量守恒定律》、《对称变换例谈》、《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等物理公开课、师范课,得到了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他的课堂教学对烟台市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正面辐射作用。参与编写过阶梯丛书《物理》分册等教科书。 《由易到难,一理多变》、《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现状调查及反思》、《赏识与成功有约》、《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等多篇论文先后发表于国家、省、市级刊物。 1993年被评为“烟台市优秀教师”,1994年被评为“烟台市教学能手”,1998年被评为烟台市芝罘区“教学标兵”,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烟台市十杰教师”,2002年被评为芝罘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评为芝罘区科技拔尖人才。 现在,是烟台市科技拔尖人才。所指导的教师有5人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8人获得区优质课一、二等奖,为学校培养了多名物理教育的业务骨干。
Ⅳ 请问谁有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视频,想参考一下有点启发。
不知道对不对,仅供参考:
《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我省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多数地区实现了“校校通”,甚至达到了“班班通”,部分学校还班班配备了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据调查了解,由于教师手中缺少能够及时更新的、与新课程配套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上往往以应用自主开发的资源为主。这种开发模式由于各学校和教师处于独立的、各自为战的状态,所开发出的资源多数是长周期、高成本,低质量、差效果,严重影响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不足目前仍然是制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键因素,进而影响了整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如何为广大教师提供能够即时更新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开发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是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截止目前,全省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总数达821216台,上网学校8762所,建有丰富教学资源库学校6049所,校园网4123个,网络教室15429个;16地市建立了城域网,119个县市区建设了县级城域网。可以看出我省中小学在网络建设中设备投入大、配备快,但网络课程资源相对匮乏,明显跟不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急需网络课程资源。
(二)
商家开发的网络资源产品多数不能直接用于教学。厂家成品资源虽然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质量参差不齐,使用起来也不够方便,厂商开发的产品与教师教学需求有一定距离;厂家成品资源库的内容滞后于新课标教材,又缺少更新机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尤其是厂家之间怕自己开发的资源被抄袭,往往都有自己的管理平台,这使的中小学难以实现大范围资源共享。因此,我省中小学急需符合新课标的、优质的、可交互的、可共享的网络课程资源。
(三)“十五”课题研究为开发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在“十五”期间我们成功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级课题《新课程标准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该课题在省内组织了218所中小学分别对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外语和初中语文、数学、外语七个学科的网络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应用研究。最后共开发出了497课单元的网络课程资源。该课题使实验学校之间开发的网络课程资源达到了共建、共享目的,丰富并优化了网络课程资源。因此,“十一五”课题研究应该借助“十五”课题研究中“开发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的成功的经验,继续做好该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一)开发建设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系统的网络课程资源。
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主要是利用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教师根据新的课程要求,结合现有成品素材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用中使用的网络课程,可分两部分:
1、学科网络课程资源:遵照新课程标准和课改新思想,以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为参考,分学科设计开发适合于教师课堂教学使用的网络课程,并形成系统的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学科网络课程资源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因此,要立足教师教学过程中开发设计。
2、研究性学习专题资源:主要是配合新课改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而设计开发的专题性资源。它是按研究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学习策略,形成研究性学习专题资源,用于学生自主或协作的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探讨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教学的新模式、新规律
本着边研究探讨,边开发设计,边教学应用,边修改完善的原则,对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应用等问题开展实践性、实证性探讨和研究,探索利用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规律,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应用研究;探讨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撰写出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课堂教学使用指导建议。
(三)建立课程资源开发工作的新机制
充分调动和发挥高等院校专家、广大中小学教师、电教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形成“广泛参与、紧密合作、和谐发展、各方受益”的资源开发研究新机制。广大课改教学的一线教师、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分工协作开发,统一平台、随时更新、共建共享,促进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在理论层面、应用层面、技术保障和组织管理层面的全面提升,构建课题研究工作的系统优势和整体优势。
三、研究内容
《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初中语文、英语、生物、历史、地理共9个学科的文字教材,开发与文字教材各有关章节配套的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和使用指导建议。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新的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改理论是本课题研究重要指导理论,也是开发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的指导思想。开发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要特别注重体现以下几种新理念:网络课程资源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等。
(二)、现代教与学的理论
开发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必须以现代教与学的各种理论为基础,如:人本理论、元认知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理论、学习条件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暗示教学理论……等等,还有许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都从教学过程的不同角度解释了不同的教与学的现象,我们要用这些先进的教与学的理论来指导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工作。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实验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将统一研究规划、分工协作开发,在应用中综合进行评价并修改完善。
(一)统一研究规划:全省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按学科成立研究组。学科研究组遵照总课题组的分工和要求制定学科网络课程研究计划,定期集中进行研讨交流活动,相互学习,相互研讨,不断提高资源库开发设计的水平。同时,通过研讨交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对课题研究——即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和研究性学习专题资源建设的内容、形式、开发方法、格式标准、技术规范、评价体系、进度要求等随时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二)分工协作开发:学科研究组要根据自己制定的研究计划,具体商定开发内容,分工落实开发任务,避免重复开发。同时又要相互协作,及时交流,统一进度,共同提高。边研究探讨、边开发设计;边教学应用、边修改完善。
(三)综合进行评价:在应用效果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不足。
(四)加工修改完善: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科网络资源进行加工修改,再进行开发和应用研究,形成共建共享的体制,逐步完善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
六、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有关要求
1、课题研究参照的技术标准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要求各课题研究学校必须遵循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的要求制作网络课程资源。完全基于Web平台,采用HTML格式,能用IE浏览器进行访问浏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超链接与嵌入技术、以及交互、导航、评价等手段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2、网络课程资源的内容要求。
(1)、体系性要求:所设计的网络课程,要求能够既能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所谓自成体系是指某年级学科的网络课程要涵盖文字教材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领域,不能有遗漏;所谓能够独立使用,是指网络课程的设计,要以每一章节为单位,对每一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要设计出适合教学需要的网络课程,它可以独立用于教学。
(2)、功能性要求:所开发的网络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下五个方面起重要作用:一是用于辅助教师教学,重点在于向学生演示和表达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辅助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二是辅助学生学习,重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知识;三是提供资料参考,重点在于提供教师备课以及学生学习时的相关参考资料;四是用于学生的兴趣扩展,重点用于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增长见识、形成个性。五是能即时测评,重点在于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即时反馈。
(3)教育性要求:考虑所整合的资源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
(4)科学性要求:一是资源的整合要客观、科学,资源提供的知识要系统、条理,要为日常的教学活动提供相关参考。二是措辞要准确,行文要流畅,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不能有错别字或使人产生歧义的科学性错误。
3、网络课程资源制作规范要求。
(1)各课题实验校制作的每节网络课程资源首页必须标明与文字教材对应的课题及使用对像。
(2)每一个网络课程资源的内容都要有如下几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参考素材、练习题等。
(3)课程资源的文字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语言文字应用规范的要求,文本素材中汉字采用Gb码编码和存储,英文字母和符号使用ASCⅡ编码和存储。对于低年级的网络课程资源,字体必须用楷体。拼音的书写和标注要符合《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要求。
(4)网络资源必须有使用帮助,详细介绍资源的操作及特殊的技术要求。网络资源的导航要明确,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能选取意义模糊、标识不清的导航栏。资源的链接要多采用超文本格式,避免重复翻页。
(5)网络资源必须独立运行,必须包含运行环境所需的各种插件。网络资源应尽可能的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动画、视频)。
(6)网络资源在练习的呈现方式上要注意交互性设计,尽量避免单一的纯展示性内容,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培养。
(7)网络资源素材的选取要有代表性,文字表述科学明确、动画应用合理,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动画。
(8)网络资源设计要具有艺术性,色调搭配规范合理,图文布局简洁明快。
(9)网络资源所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应该在页面中全面、准确、完整的体现出来,不能以超链接的形式,在线链接到其他网站(部分拓展性内容除外。因为该课题是进行资源建设,不同于现在流行的web
quest教学形式,后者是应用已有的网络资源进行的教学,而我们是在构建课程资源)。
针对以上要求,课题专家组将为各课题实验学校提供电子稿模板,届时另行配发。
八、课题实验进度计划安排
(一)、准备阶段
2006年下半年成立总课题组和专家指导组,组织各地市根据要求报送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学校;审查各子课题学校的课题申报评审书和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研究培训班;召开开题大会。
(二)、实施阶段
2007年3月布置各子课题学校具体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任务。2007年12月——2008年1月对本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验收,并召开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推广本阶段成果。通过本阶段评审的学校继续参加下一阶段实验。
2008年3月布置各子课题学校新的具体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任务,2008年12月——2009年1月对本年度课题研究成进行评审验收,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经验交流会,推广本阶段成果。未通过本阶段评审的学校不再参加下阶段实验。
2009年3月布置各子课题学校新一年的具体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任务,2009年12月——2010年1月对本年度课题研究成进行评审验收。
(三)、总结阶段
2010年3月——4月对各子课题学校进行课题总结,对各课题实验学校的实验数据、实验材料、实验论文、总结报告、网络课程等实验成果进行鉴定验收,撰写结题报告。总课题组组织结题。
各地和各课题实验学校要根据以上进度适时安排好本单位的实验工作和结题工作,未能及时提供上述结题材料的单位不予结题。在实验期间,针对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需要,定期组织课题研究论文评选活动和网络课程资源应用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对优秀论文予以推荐发表,对实验优秀成果及时予以推广,以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对经专家组评审确定具有推广价值的优秀网络课程资源,将与学校签订版权买断协议,予以购买。
九、课题申报要求
具备该项课题研究条件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及“十五”期间承担此类课题成果突出的学校均可申报。校长作为子课题的立项负责人。
九、组织保障
为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将组织全省各地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参加,充分发挥、调动名校名师在开发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的作用和积极性,使名师的先进教学思想、教学经验融于开发的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中,集中全省名师队伍大面积开发新资源,指导一线广大教师应用。各地市、县电教馆、站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具体措施及要求如下:
1、省课题组为总课题组并设立由多位专家组成的课题专家指导组,另外各学科还要成立主要由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小组,每组有一位专家负责课题研究的分工和具体指导工作。
2、课题组设办公室,由专人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协调处理研究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办公室设在山东省电化教育馆。
3、各市地、县市区要将本课题实验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至少有一名研究人员具体负责该课题研究的协调和指导。
4、各课题实验学校要分别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研究小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要由校长任组长。
5、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小组要由相关学科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科教师、美术科教师、音乐科教师等人员组成,由分管教学的学校领导任组长。
6、省专家组对课题研究工作随时进行指导,并组织交流活动。
7、各实验学校一定要执行有关的科研政策,对实验教师的工作要计入工作量,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8、各实验学校要保证承担课题实验教师在实验期间相对稳定。
9、在实验期间,如果课题组主要成员(学校校长)调动,到新学校后可向省课题组申请立项。原实验学校的新任校长可以申请成为课题组成员,继续负责本校课题的研究。
10、子课题研究的所需经费,由子课题学校自筹解决,各实验学校所收取电教费中的自留部分,优先用于本课题实验所需,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Ⅳ 网课能够完全取代课堂教学吗为什么呢
肯定是不能的。对于学生上网课来说,靠的完全是自制力,没有了老师的监督,没有了同学之间的互相激励,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网课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学习方式,以前的网课并不那么盛行,只是因为这两年的疫情大环境下,无奈而为之。
而对现代青少年,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近视眼也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学生戴上了近视眼镜。如果仍然要一直使用网课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眼睛也是不小的伤害。学习本身,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自己在家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远远达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而学生如果长时间不出门,不与同龄人之间进行交流,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会日益下降,会变得孤僻,不爱说话,对性格多少也是有影响的。所以,我认为网课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
Ⅵ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经历了哪些政策变化
一、来申报条件
申报中自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热爱教师职业,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三)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四)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五)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完成规定的教学或教研工作任务。
(六)担任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级行政职务的,取得相应层次的校(园)长培训合格证书。
(七)小学教师(不含厂、矿所属小学)申报小学高级教师及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者须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并经审验合格。
(八)学历和任职年限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Ⅶ 请问山东杜郎口中学校长姓名,还有关于他的报告视频
杜郎口中学校长 崔其升,
简介:
崔其升,中学高级教师,1962年11月生,1981年中师毕业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4月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至今。十多年来崔其升依靠党支部和校委团结学校一班人,从稳定教学秩序入手,凝聚人心,奋发图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确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贯彻“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开放教育”三大原则;全面实行“10+35”的时间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把课堂话语权还给每一个学生;全面实行“课堂教学三模块 ”:预习、展示、反馈,实现教与学的根本转变;坚持实行“教师业务论坛”,深化校本研究。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万教师、同行来校考察访问。2007年杜郎口中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崔其升荣获“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07年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荣获山东省第二届教学奖(中等以下教育)一等奖;另外,崔其升还荣获“全国十佳创新校长”“全国目标教学十佳校长 ”等称号,及聊城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誉。崔其升专著:《杜郎口解密·让学生动起来》;主编或编写《杜郎口课堂风暴》等著作、论文近200万字
1981年7月,崔其升毕业于茌平师范。1981年9月开始任教于茌平县杜郎口联合校,先后任基层管理工作。90年秋到 1997年4月任杜郎口联合校业务副校长,致力于小学目标教学的实验与研究,为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做出突出贡献。
1997年4月,崔其升奉调任杜郎口中学校长。初任校长,他面临的是濒临绝境的混乱局面:账面上不名一文,还有数万元的“普九”欠债;教学上完全失控,迟到早退现象比比皆是;学生辍学严重,当时有一个初三毕业班级,只剩下11名学生,而入学时的班额是60多人!崔其升开始了艰难的校长历程。
“你能行动,行动才生困难,想法解决了困难,才是真知识的获得。……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展的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崔校长的选择是:采取果断措施,迅速稳定局势,重建教学秩序,找回杜郎口的尊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努力,杜郎口中学由乱而治,人心重新凝聚,教学质量回升。2000年8月全县统一考核,在23处初中的排位中,杜郎口位居第四,多年来第一次进入先进行列。
2000年8月-2003年7月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自主构建阶段。在这一段时间里,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10+35”、教师业务论坛等被专家称为“原始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的改革措施逐步推行并不断完善。定期举办教师论坛,名师带动工程起步,拜师学艺,课堂大比武,促进教师全员提高。邀请教学研究人员来学校作辅导报告、评课指导,提高全体教师的能力,开拓视野。改革带来变化,变化带来一片欢笑声: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热烈讨论,激烈辩论;争问抢答,欢声雀跃;多种角度,实践创新;笑逐眼开,欢乐课堂。课堂学生活动面达80%。
2003年7月县教育局对全县21处初中综合考评,杜郎口中学跃升至第二名。
2003年秋,县教育局作出“远学洋思,近学杜郎口”的决定。市教研室经过调研、论证,对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给予鼓励和肯定。从此,杜郎口中学改革进入各级领导和专家的视野。
2004年11月28日,全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在杜郎口中学召开,杜郎口中学24个教学班的课堂同时向400多与会者开放展示,引起轰动。
从2004年12月18日到2005年6月,山东省教科所专家深入杜郎口中学课堂调查研究。由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撰写的《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在《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1期上发表。
2005年11月12-13日,全省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杜郎口中学召开。
2006年有六个全国性的教育教学会议在杜郎口中学中学召开。
付出就有回报。经过十年的创新、改革、实践和探索,学校逐渐形成了“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办学宗旨;形成了以培养“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为目标;教师形成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改变,就是不作为”、“放手就是爱”等理念。学校先后被评为 “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数十个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崔其升本人也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中学十佳校长、山东省2008年度教育创新人物、齐鲁名校长等荣誉称号。
几年的改革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称赞,如《中国教育报》称杜郎口中学的教改为“课堂革命”、《齐鲁晚报》称之为“颠覆性变革”、《中国教师报》3月22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报道《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同时在A3深度访谈以近三个版面的篇幅全方位介绍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及教改、同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总督学郭振有先生称杜郎口中学的教改为“杜郎口中学在中国的一个乡村里,写出了一本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教育专家郭永福、田慧生、陈光华等都多次来杜郎口中学调研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山东省政协主席王修智、山东省副省长王军民等领导也对杜郎口中学给予极高的关注和评价。到目前为止,杜郎口中学已接待来自包括香港、台湾等全国各省市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已达40万人次。
崔其升同志高尚的人格感动着人,先进的理念教育着人,率先垂范引领着人……杜郎口中学团结、和谐形成了一种浓厚的育人、教书环境,是每个教师施展才华的多彩舞台,是每个学生幸福学习、快乐成长的五彩的平台,师生因拥有这舞台和平台而自豪和快乐。
更多关于崔其升资料,请参考杜郎口中学官方网站www.dlke.com
Ⅷ 正在学校加班,老大们帮帮忙:急寻《山东省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材料
山东省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15分)
(一)教学指导思想端正,目的明确。
(二)教学目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三)教学要求具体、恰当,符合学生的实际。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20分)
(一)熟练驾驭教材,处理教材恰当灵活,紧扣大纲,落实“双基”。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容量适度。
(三)正确把握教学起点,教学内容前后呼应,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系统性强。
(四)按需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
(五)传授知识准确、严谨,重视学生智力开发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六)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三、教学方法(20分)
(一)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因课制宜,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有改革创新精神。
(二)坚持启发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好。
(三)积极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直观、形象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五)因材施教,讲练结合,有效地指导学法。
(六)恰当、正确地进行演示实验和操作示范,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得法。
四、教学过程(15分)
(一)导入新课自然,新旧知识衔接,教学过程完整。
(二)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层次清楚,过渡自然。
(三)课堂结构设计科学,时间分配恰当,课堂教学效率高。
(四)及时进行课堂信息反馈与矫正、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恰当。
五、教学素质(15分)
(一)专业知识丰富,能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二)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恰当地处理课堂偶发事故,答疑能力强。
(三)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能正确、熟练地指导学生实验、实践活动。
(四)语言准确清晰、简练、生动,使用普通话。
(五)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简明实用。
(六)教态自然、亲切,精神饱满,仪表端庄大方。
六、教学效果(15分)
(一)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积极主动,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稳定。
(二)学生应知、应会的要求达成度高,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巩固练习反映学习效果好。
(三)学生的实践操作正确、规范、熟练。
(四)教学时间掌握适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Ⅸ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这方面的专家有哪些
1优化教学设计,做到“教”与“学”相结合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略和具体安排。精彩的教学设计应是“教”和“学”的统一,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上,在对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一定要关注学习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学设计就必须激励、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当前,教学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设计多,而学生的活动设计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等,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在准确解读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习惯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2优化教学目标,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障。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目标重心应向非知识领域转移,要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目标,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要使教书和育人这一教学目标统一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深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深刻体会并掌握国家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目标和方向的要求。二是要真确解读教材。教师要认真对照课程标准,通览教材,知道本学段本学科的教材包括哪些基本知识,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思路是什么,进而明确这一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性质,明确教学中德育的目标和任务。三是要找准切入点。教书和育人密不可分,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必然育人,这是客观规律。教师要在掌握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同时,深人挖掘教学内容中内涵的哲理,适时点拨、引导,将教书育人有机融为一体,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品质。3优化教学内容,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教学内容是解决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教师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解读教材,活用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策略。在着力寻求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的同时,要积极扩展、延伸知识,积极诱导学生去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教学生成的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4优化教学方法,做到学科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学生基础和教学条件等实际出发,积极倡导参与式、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方法,推行探究式学习,培育推广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科教学的学科性与教学的艺术性结合起来,力求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质性提高。5优化教学过程,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在教学中要着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的关系表现为双方目标一致,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紧密联系。高明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教学中,教师要要完成角色的转换,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分析、总结。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