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请设计指标体系
评价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其途径有多种,但最具有发言权的应该专是学生,因教师属的授课对象是学生,课堂教学好与坏,学生有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将学生评价作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已越来越得到重视。
B.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有这方面的什么技术可以实现吗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培养一线产业和服务工人的技工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然而,高速度必须与高水平相匹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职业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一)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为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系统、全面地搜集教学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做出价值判断和评估的过程。
(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导向、监控、矫正、鉴定等功能。
1、教育导向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标准,为教师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能激发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
2、监控诊断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实施教学监控,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分析、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评价实质上是一个教学分析、教学监控和教学调整的过程。
3、反馈矫正作用
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将各种评价信息反馈给教师本人,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调整、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将评价信息和结果反馈给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使其了解学校教学状况,及时调整并做出决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4、甄别鉴定作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可科学、客观地对每一个教师不同的工作及效果给予一个不同层次的鉴定,使教师的劳动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认可,使其心理上得到满足与平衡,产生信任感、公平感和成就感,并不断激发工作热情。
(三)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1、未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技工院校由于师资配备率低、教师教学工作量大,造成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只注重量的考核,不重视质的评价。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甚至个别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连起码的一些考核评价都没有,或者考核评价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2、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多数还停留在“学生评教+课堂听课”的阶段,单向、单方评价为主,未开展立体、多方评价,评价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单纯或过多依靠学生评教,难以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3、评价指标缺少技校、职教特色
目前,技工院校不论是课堂听课评价表,还是学生评教表,沿用的基本都是普通教育评价标准,或略作改动,考核的主要是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没有真正体现技工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没有真正反映职教特色。
4、评价方法缺乏严谨性、先进性
以往评价方法主要是以学生评教为主,辅之以定期的教学检查(学期初、期中、期末和平时抽查)和不定期的课堂听课,虽然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所占权重不甚清晰,评价方法缺乏操作性,没有找到一种适用性强、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四)构建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
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这一途径的重要措施和保证,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及作用的主要动力,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
2、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而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检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现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
3、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科学、公平、全面、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可以积极引导、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学教研改革,保证学校在当前职业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4、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学校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
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使之与学校评优评先、教师职称评聘和绩效发放挂钩,既是提高教学质量自身的需要,也是适应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
5、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质量是教学质量保证的源头。通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一方面可使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使教师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和改进,增强教师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促进教学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自我完善。
(五)我校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1、探索适应技工教育要求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科学、客观、公平、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胜任职教岗位的需要。
2、加大教学管理与监控的力度,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现学校良性发展。
3、促进教学改革,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加快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步伐,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4、奖励优秀,鞭策后进,逐步建立起考核评价和教学激励机制,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教学工作奖励等的主要依据,体现奖优罚劣、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一套有效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二、课题研究情况
(一)课题组组成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校从2004年开始立项研究适合技工教育特点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成为我校首批教研立项。项目课题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教学管理经验,从事着教学管理、服务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一定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预期目标
根据技工教育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构建适合技工院校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督导、同行、领导等各方面评价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根据技工教育特点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思想、原则和方法,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科学实用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
(三)课题研究过程
项目课题组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评价方法,外出学习考察,开展多方调研,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掌握了国内外同类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研究开展最新动态。
2005年,在学习借鉴深职院成功的评价模式和评价体系,并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技工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瞄准技工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步建立适应我校教学实际的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标准和手段,开发完全基于B/S结构的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系统。
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学校现有校、系、室三级教学管理架构的特点,研究设计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评价的方法,并制订相应的评价制度;二是,针对技工学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不同,分别制订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技工学校不同课型的评价标准,形成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设计系部、学生、督导三方评价所占权重以及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三是,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现有结构和基本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技术和手段,设计开发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实现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无缝对接,完成能够实现网上评价和远程数据维护的评价系统的研发工作。
2006年8月,课题组初步完成以上三项任务,确立了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评价的方法,制订了《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办法》及《系部评价指导性意见》等相关文件,设计了关于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一体化评价指标,研发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完全采用B/S模式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
2006年9月,在完成对所有教师关于评价思想、方法、指标的宣讲和评价系统的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评价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在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试点过程中,课题组针对评价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订对策。在广泛征求系部及教师意义的基础上,对评价方法、指标和系统进行了多次调整、修订和完善。
三、课题研究内容──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导思想
贯彻学校“全员育人,质量立校”的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和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先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开发.NET环境下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严谨的评价程序,以系(部、中心)为测评单位,通过系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测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二)评价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结合技工教育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状况。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既要看工作的数量,又要看完成工作的质量。只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体现教师工作的特点,使教师评价更具科学性。
3、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采取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测评结果更切合实际。
4、三方独立、综合评价
系部、学生、督导均应做到三方独立评价,防止相互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同时,通过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测评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测评,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综合性,实现“点、线、面”多方独立评价的目的。
5、发展性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满足教师发展的要求,发挥教师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作用,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
本办法的评价对象为在我校上课的所有教学人员,含在编、聘用、代课的各类教学人员及行政兼课人员。
评价范围为校内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的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和单独组班形式的重修课,自修辅导形式的重修课暂不列入评价范围。
(四)评价方法
1、评价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从形式上看,主要以网上评价(如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系部评价)为主,辅以实地检查(督导听课、系部听课、学生评议、教学检查等)。
2、评价措施
(1)“点、线、面”立体评价
“点”是指督导评价,督导通过专家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随机地获取教师教学信息,经过分析后得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
“线”是指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该教师所授课程的学习,完整、系统地体会和感受教师的教学能力、态度和效果等,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面”是指系部评价,系(部、中心)领导或教研室主任通过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结合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学生下厂实习等其他教学工作情况,通过量的考核和质的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给予全面、综合、全方位的评价。
因此,“点、线、面”立体评价又可理解为“专家、对象、领导”综合评价。
(2)三方独立评价
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系部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相对独立。在三方汇总前,系部、学生、督导都无法看到其它任何一方的评价内容。任何一方的评价结果都会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但任何一方却无法单方面决定评价的结果,即“任何一方都说了算,任何一方都说了不算”。
系部评价:各系(部、中心)结合学期教学检查情况,根据本系制定的系部评价标准,于学期期末针对本系教师(含承担本系教学任务的行政兼课人员)的教学过程、教学态度、质量意识及其它相关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学生评价:采用网上评教形式进行全样本评价。在学期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督导评价:通过听课、查阅教案、授课计划、学生作业等形式,根据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指标随机地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测评。
(3)教师评价类型
结合学校实际及考虑这两类教师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分为在编/聘用、代课/返聘两大系列,分系列进行排序。
(4)标准分排序
将教师教学质量三方测评结果,以系(部、中心)为测评单位,以教师两大系列为类型进行排序,根据标准分的计算方法,将其原始分转化标准分。
(5)等级+中位线
以系部、学生、督导三方评价等级为基础,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在一个系(部、中心)范围内,根据一定的比例和条件产生出A、B、C、D等若干个评价等级,以区分其质量差异程度。其中A级为优秀,B级为合格,C级为基本合格,D级为不合格(在师德、师风等教师基本素质或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利用中位线还可区分出B+和B-两个等级。
三方评价中,评价等级为3个A,其综合评价等级为A;评价等级为2个A加一个B+,其综合评价等级有可能为A(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评价等级为3个C,其综合评价等级为C;评价等级为2个C加一个B-,其综合评价等级方有可能为C(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
“等级+中位线”的计算方法,可科学地统计出各个评价等级;同时,通过三方独立评价,可确保评出的结果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6)等级产生比例
考虑到部分教学单位由于测评教师人数较少,部分小系产生的优秀教师名额太少,等级分布未能很好地体现评价思想,我们对等级产生比例进行了调整:在各分项评价(系部、学生、督导评价)中,将A级教师比例由评价分数的前15%调整为前30%(三方汇总时,A级教师比例仍控制在教学单位测评教师总人数的15%范围内)。从调整后的效果来看,等级分布更加科学、合理,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
(7)三方汇总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根据系部、学生、督导三方测评数据自动进行汇总,统计出教师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结果(评分和评价等级)。
(8)学期测评+学年度总评
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并在两个学期测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学年度综合评定。学年度总评综合了学年中两个学期评价结果,与学年度工作考核同步进行,并与其直接对接。在学年度工作考核和学期工作考核时,可参考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等级和次序),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
(五)指标体系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客观性、导向性、系统性、独立性和操作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我们建立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坚持每项评价指标符合教学过程、教学实际,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实际情况。
(2)导向性原则
我们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是满足评价自身的需要;二是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教学行为走向规范,理解并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推动教研教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技能训练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体化教学是技工教育的一大特色,为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我们在深职院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评教表(一体化教学类)》和《一体化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督导评价用)两类评价标准,突出了教师在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教材开发、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能力、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3)系统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综合、整体地考虑教师教学情况的各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设计评价项目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评价指标及其观测点所占的权重。
(4)全面性原则
整个评价指标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教学现状和教学发展的目标,尽可能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形式上,应充分考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的差异性,通过建立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目的。我们共设计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三类六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其中《学生评价表》三种,《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督导评价用)三种。
(5)独立性原则
我们在设计评价指标过程中,强调各项具体指标及其观测点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以构成有机的整体;又相互独立,使各项具体指标的评价可以单独进行,以避免出现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重叠。
(6)操作性原则
我们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的内涵界定清晰,表述明确,没有歧义;评价指标是可观测、可测量的,可通过实际观察、测量而得出明确的结论。如在《学生评教表》中,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采用比较直观、感性的语言;而在三类《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督导评教用)中,考虑到督导经验丰富和教学效果及评价尺度的把握上较强,我们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2、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教师的心态和接受能力,让大多数教师认为公平合理;又要具有一定前瞻性,体现学校的要求、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更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我们在影响教学过程,特别是影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众多因素中,剔除若干影响教师教学的个性因素,加工、提炼出若干具有共性特征的评价要素,并将其定性和量化,形成具有高技特色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在教学目标上,充分考虑了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职业素养目标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它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突出。不能光靠《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几门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将岗位素质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缩短学生与岗位职业人的差距,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技能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全员育人的思想。因此,在这里,我们增加了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在三类《学生评教表》中,我们都增设了“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综合能力、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这评价指标,而且分值占了较大的比重。
在教学过程上,充分考虑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素质训导等,特别突出职业素质的训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和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是职业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在三类《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即《督导听课表》)中增设了职业素质训导这一次要素。在《学生评教表(实践教学类)》中,设置了“考勤和着装检查”、“实习(训)纪律和安全操作的教育与检查”、“现场清扫和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对教师职业素质训导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增加了“讲练结合”和“示范操作”等内容,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技工教育技能特色。
在教学效果上,充分考虑学生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参与的程度以及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等。根据技工教育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强调师生教学互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强化教学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各种教学情境。
为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我们在评价指标中增设了教学改革加分这一项内容。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所突破,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收到明显效果的教师,在正常评价分值的基础上给予加分。
3、系部评价指标
各系(部、中心)根据专业或学科特点、要求及本部门具体情况,在广泛征集本单位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教师教学质量系部评价指标,并报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备案。
考虑系部评价的特点,我们对系部评价的结构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改革。为突出课堂教学的效果,系部评价在全面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同时,侧重课堂教学的评价。将系部评价分为课堂教学评价和其它相关教学工作评价两方面,课堂教学(包括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教学)评价占系部评价的70%;其它相关教学工作(包括教研教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三技”、实训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等相关教学工作)占系部评价的30%。
(六)评价组织实施
1、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评价主体由三方面人员组成:
(1)学生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只能通过感观和直觉来评价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因此,在学生评价开展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还应正确处理好“严管”与“善管”的关系,不能因害怕学生评价差,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督导
教学督导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主体及实施者,在评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确保督导评价客观、公正,我校加强了督导队伍建设。一方面,强化督导力量,充实督导队伍,树立督导权威,除由校内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担任督导外,另外聘请校外具有丰富职教经验或教学管理经验的退休教师担任督导。另一方面,采用专职专责形式,“专职”是指督导不承担任何教学任务,以保证督导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专责”是指根据督导的专业特点安排其担任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或学科)督导,一般一名督导负责1~2个系(部、中心)。由于教学督导的“双专性”,督导评价一般比较公正。
(3)系部
系部作为领导评价和同行评价的主体,成立由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老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管理经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本专业学科领域相当熟悉,对评价客体的专业领域也有一定的了解,能从领导、同行及专业的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组织机构
(1)为加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工作,学校成立“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负责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领导和协调工作,由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下设“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
“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常设机构(设在教务处内),负责教学评价的组织实施、材料审核和日常工作,由教务处、人事处及相关部门人员和全体教学督导等组成。
(3)各系(部、中心)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本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协调、落实工作,并指定专人操作,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C. 教学提问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一、提出问题:问题准备
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考虑问题的难度、问题的数量以及问题的表达陈述
方式。
1.问题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难易适当,“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那么如何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呢?这要看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提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那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难易适中的。有位地理教师在教学《多变的天气》(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一节时,在讲到“明天的天气怎么样”之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想一下,每天晚上19点35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是什么节目呢?”接着是播放天气预报的音乐,重复提出这个问题。学生马上大声回答:“天气预报。”教师接着说:“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回答出来了。”全体同学都哄笑起来。对于这样的问题,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因此,能调动学生思考的问题就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否则就无法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如果提问的目的不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而是激发课堂氛围或增强个别学困生的自信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就应该容易一些。例如,一位数学教师走进一个平时课堂氛围很沉闷的班级,开始上课的时候,他在黑板上板书了几道上节课学习过的简单的数学题目,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喊出这几道题目的答案,在喊的过程中,整个课堂氛围就调动起来了。
如果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应该有较高的难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而激“疑”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疑”。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从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问题的数量
在提问时。教师还要考虑一次性提出几个问题,一般来说,如果提出问题要学生及时回答,那么提出的问题就应少一些,以一到两个为宜;如果提出问题后,再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或讨论,那么呈现的问题数量则可以多一点,以三到四个为宜。因为需要及时回答的问题,学生思考的时间少,而且学生记录教师问题也要花一定的精力,所以问题不能多;而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或讨论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如果只解决一个问题,教学效果就不明显。
3.问题的陈述
教师提出问题时,还应考虑组织问题的表达方式。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构成问题,那么学生就会产生迷惑的心理。教师在呈现问题时,问题本身应该是清晰易懂、简明扼要的。
二、叫答:提问实施
在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思考什么时候叫学生回答、叫谁回答以及叫
学生怎样回答。
1.叫学生回答的时机
在教师呈现问题后叫学生回答之间要间隔多长时间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间隔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思考好,即使一些学生有所获,语言也不会组织得太连贯,效果就不会太理想;如果间隔的时间太长,学生都思考好了,教师还不问,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就开始转移,无关的课堂行为就可能发生。叫学生回答时间的把握一般要从学生的表情和动作来判断。有经验的教师都比较擅长“读”学生。例如,如果教师呈现问题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都开始看教师,那么就表示他们思考好了;如果教师在看学生的时候,学生的目光回避教师,一般说明他们还没有思考好,还应该给一段时间供他们思考或者做必要的启发和提示。
2.叫谁回答
教师在提问时,叫谁回答,是一个关系到教学针对性以及教学公平的问题。教学公平不仅是一个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还有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分配的公平。教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很多学生没有被教师提问意味着教师资源没有被充分地利用。教师在叫学生回答问题前,应该在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群体知识、能力分布状况之间做出权衡;对比较难的问题,倾向于让那些比较拔尖的学生回答;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则应该向成绩一般和不够理想的学生群体倾斜。
3.叫学生回答的方式
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经常使用的方式是一个一个叫答或随机叫答。其实,
有很多类型的问题是可以一次叫一组学生回答的,这样可以大面积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教师随机叫答有时候看似随机,但是在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无意识的偏见。比如,教师可能认为某个学生能回答好就叫他回答,那么这种叫答就失去了检查的功能。而且,随机叫学生回答还容易造成学生群体的高度紧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群体叫答,比如,教师要检查学生课文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可以叫所有的男生或女生一起读课文,而没有被叫到的女生或男生就可以当监督评价者。第二种方式是有规则的叫答,在课堂上形成一个潜在的规则,教师点了某个学生回答后,就会点在这个学生前后左右其他四个学生中的一个,这样一来紧张的就是四个学生,其他的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中进一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应答:对学生回答的评价
应答即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在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
应考虑什么时候评价、评价主体是谁、评价的性质应该是怎么样的。
1.什么时候评价
学生刚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不宜马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应留一段空余时间。
因为可能这个学生自己还有要补充的、应该给他进一步完善的机会。当然所留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容易造成课堂节奏的散漫。
2.评价主体是谁
当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互评的重要性,因此,除了教师做必要的评价外,还应
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但是,学生互评方式也不能太单一。一些教师认为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了,就竖起大拇指,其他的学生就集体跺跺脚喊道:“嘿、嘿、嘿,你真棒!”这样,就使评价变成了一个刻板的程序,被表扬的学生也麻木地接受大家的赞扬。这种情况应该避免。
3.评价的性质如何
在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在教学实践中有两种性质的评价:表扬和批评。
表扬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运用表扬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
握表扬的几个维度;在什么时候表扬,表扬对谁有用,表扬的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在运用表扬的时候,要向学生阐明其表现突出的地方,值得肯定的地方,不然无原则的表扬对自主意识强的学生会适得其反。研究证明,表扬对两类主体的作用重大: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以及社会家庭背景不太好的学生。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处于“他律”阶段,教师在这个时期是其“重要他人”,来自重要他人的正向评价会极大地激发其求知欲望。社会家庭背景不太好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奖赏较少,教师的表扬能增强其自信心。
批评是另一种评价方式。一味的表扬激励,会让学生心浮气躁,失去自我的反省。
如果在表扬激励的同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但批评毕竟是一种负面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要讲究方式。首先,批评的语言要婉转,其次用表扬引导批评,即不要对学生全盘否定,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必要的肯定,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从学生失利中寻找成功的一面,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批评后以鼓励作结束,更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就能与学生在思想、心理、认知等诸多方面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交流,使学生比较顺从地认可教师的教学理念,较好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D.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1.1教学评价结果处理不细,没达到评价的预期目的
正确的评价导向,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促进教师的健康发展,但目前评价结果反馈调控作用效果并不好.由于没有对评价数据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和研究,根本无法从评价数据中掌握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教师也只知道自己的总排名,不清楚自己教学具体存在那些不足,应做那些改进,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管理部门因不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对教师提出具体改进的要求.这种评价不仅对教师教学起不到检查督促作用,反而会导致教师对评价目的意义的曲解,在师生中形成不良的导向.例如,有些教师为得高分排名靠前,片面讨好学生,迎合学生的“口味”,“违心”地改变教学计划,教学只重表面热闹,不重实质内涵,上课对学生要求不严,课后不布置作业.这种不惜放松对学生的要求,降低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标准的做法,使教学评价不仅失去了作用,而且带来相反的结果.
1.2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和完善
1.2.1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师范性
高师体育院系是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任务的,所以教师教学应重视学生体育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就应突出师范性特点,有考查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体育教育专业能力的指标.然而现有评价指标有关教师创新教育能力,如引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教学能力的指标几乎都没有,只能凭印象评价任课教师.这种评价缺乏客观性,可信度低,不利于引导教师钻研体育教育科学,开发创新教学手段方法,不利于学生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2.2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教学评价主要以课堂授课质量为主,而教师大量参与的课外体育训练、体育竞赛、裁判、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习等实践课教学、隐性课教学质量的评价很少或没有,需要进一步充实.从目前指标体系涉及的内容上分析,主要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表现和效果,如内容表述、层次结构、板书质量、教学手段方法、仪表态度等,涉及如何评价教师实施创新教育能力的指标比较少,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的指标更少,实际操作时主观性比较大.
1.2.3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不强
大多数体育院系教学评价只设计了理论课和技术课两种评价表,而不同特点的课程教学要求不同,有些课程相对抽象,有些课程理论性强,有些课程的实践性强等,不同特点的课程所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加区别或区别甚微,缺乏针对性是不科学的.统一的指标体系,无法对不同特点、不同类型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评价,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课程的教学特点,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低.比如基础理论课与实验课、专业技术课与公共体育课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其可比性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即使在得分一致的情况下,实际教学质量也未必相同.
1.2.4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性不强
指标是一种具体化的评价准则,指标越具体越容易操作.但目前我们的评价指标大多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很难量化,往往只是一个大体印象,需要评价者主观把握·如:教学态度、教书育人,评价时很难准确量化,特别是学生识别、评判能力差,更难把握,不易准确评分,造成评价水分大,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构建“多元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高师体育院系教师教学依据课程可分基础理论课、实验课、专业技术课、公共体育课等四种不同教学类型,因此,必须分别制定与之相适用的学生评价表、专家和同行评价表、院系领导评价表和教师自我评价表等“多元分类”教学质量量化评价表和教学质量定性评价表‘不同评价人员应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教学督导专家和同行以评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为主;学生以评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课程学习效果价值为主;教师自评是以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为主;院系领导评价主要从学科发展、课程建设、教学规范要求、各项教学任务完成质量来评价.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表应围绕各自评价侧重点制定评价内容指标体系,并将各指标的内容变换成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尤其是学生评价表更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将评价的每个指标明确、清晰、易于操作.如学生评价表可将课程学习价值量化为:通过学习,我获得了事实性的知识(专业术语、运动知识、方法);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基本原理、一般性概念和理沦;通过学习我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在专业领域中如何获取新知识等四个量化评价题项给学生选择,简洁、明了、好判断.
2.1.2完善评价内容标准
一是评价项目应突出师范性.要将教师培养学生体育教育教学能力、指导课余体育训练和锻炼能力、组织运动竞赛和裁判能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以及普通话能力等项目列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强化教师自身能力和对学生专业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二是评价标准要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师不仅能用传统教学方法,还要会采用现代教学先进手段;不仅要有传统的教学思想,还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和思想,能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采用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可将该内容作为加分项纳人评分标准.三是评价体系要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能力和素质例如,增加精品课程、科研课题、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等项目的申报、立项与获奖加分因素.四是评价范围应涵盖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如评价体系应包括课余体育训练和锻炼、运动竞赛和裁判、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习等教学活动内容;五是新开课程应适当提高评价权重系数,以鼓励教师多开新课促进体育教育快速发展.
2.2建立“多元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主体
要通过建立教学督导组、学生信息反馈网、院系领导教学检查、听课、任课教师自我评价等“多元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主体,使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多主体参与、贯穿教学全过程,以确保教学评价全面、公正、准
E. 怎样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的体系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志,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实现教学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 以科学原则为指导,明确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教学评价指标对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要能体现出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教学过程信息。
1 导向原则。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评价指标要既全面要求,又要突出重点,要能体现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观念,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化时代培养学生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要求。
2 独立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能起到诊断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的作用,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各评价指标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分度,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在制定评价指标时,首先要科学地分解目标,然后再逐层合并,防止指标重叠,使各项指标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又要主次分明。
3 实效性原则。评价的实效性就是要使评价体系能有效地反映评价的情况。评价时要以全新的观念,克服过分强调规范性和客观性,使本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变得僵化和死板,且评价结果也不能反映出时代的要求。实效性原则应是评价的基础,评价指标不仅要反映社会对教学的要求,又要反映学校的要求和学生内在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体现出学生的个性。
4 容错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评价信息的偏差,影响评价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设置较好的容错性,即使信息不完备也能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二 以新的教学理论为依据,确立评价指标
为了体现创新精神,符合现代教学规律,必须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全面反映现代教学要求。
1 构建新的教学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代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现代的教学在强调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强调能力和完善人格的和谐发展,在课程设计上由追求系统性和严密性向课程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课程内容注重科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使学生由单纯学习课本知识转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养成,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形成新的学生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3 阐释新的教学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不以学生知识的积累为唯一标准,而是知识结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统一。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看教师的教,还要看学生的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获取和发展新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三 以客观事实为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
1 确定评价主体。课堂教学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评价过程是评价主体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在教学评价中要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就必须根据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来综合评价教学质量。其中学生评价最具合理性,专家的评价则比较客观公正,领导的评价能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效果,社区评价则更具有开放性。
2 确定评价范围。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还取决于学生的学,以及学校社会所提供的环境资源,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学评价内容和范围是制定评价指标的前提。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素养等方面;学生则测重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学校和社区则要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水平等。学生的评价侧重于描述性评价,指标比较客观,判断比较准确。专家评价侧重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研究能力方面内容,指标偏向于概念化,领导侧重于评价教学素质、敬业精神、课程建设方面。总之,教学评价要体现研究性学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并科学分配权重。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前提,要在一定原则指导下,以新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多主体评价为特征,做到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使教学质量评价客观公正。
F. 如何确立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一)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等,突出重点、注重导向,把学生学习状况、综合素质和成长环境等作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学生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学业水平、应用与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负担等。
2.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学生品德行为、体质健康、心理健康、艺术素养等。
3.学生成长环境。包括师生关系、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方式、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社会环境等。
具体将按照小学、中学教育的不同特点,分别研究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考察重点,细化相关内容,完善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在再次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时,以“发展指数”来反映有关指标的纵向比较。
(二)提高教育综合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完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考察学生进步程度和学校的努力情况;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起来,注重自我分析、自我诊断,完善质量内控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推动单一的学业成绩评价向教育质量的综合性评价发展,推动统考统测向基于科学抽样的多样化的质量调查发展,以基于标准的评价体系替代以往相对评价为主的教育评价。
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以测评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为主,以现场观察、资料查阅等为辅。测评和问卷调查要采取科学抽样的办法,坚决不搞面向全体学生的县级及以上的统考统测。
(三)促进综合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
对评价内容和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诊断,形成以区域为单位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分别反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给予肯定;对于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
G.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存在问题:a. 学生担心给老师评价分打低了,本学科成绩过不了
b. 有些教师以挂专科为理由恐,就问属学生想不想过c. 教师教学质量问题管理系统不完善。解决方法:1.互联网监督,每个月网上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2.学生成绩应该以考试为主要,老师评价为辅。3.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时间希望改在学生成绩之后
H.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与方式有哪些
质量 1.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情况 15、教学基本功 16.容量和难度的关回系处理 8.容量的大小 7、容量 6.板书 17.内容联系答专业联系实际情况 4、教学手段 14、仪表 8.内容的正确性 2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1、教学方法 12.治学态度 9.教态.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 5.重点的处理教学内容 5.课前准备情况 21.教学组织过程 11、应用性 9.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 7.内容的讲解 3、教学组织 10.内容熟练程度教学态度 20、备课质量 19.对学生学习要求情况 23.对传统教学法的改革情况 6、主动性的情况教学艺术 13.难点的处理 4、教书育人 22.层次和结构 2.增加课堂知识容量的措施 3.调动学生积极性.语言 18.为人师表 24
I. 如何解读大数据,分析评价区域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区域教
一.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的意义
学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教学质量的竞争,而不在于学校大楼有多雄伟,场地有多宽阔,规模有多大。学校办得如
何,它在社会上的反响怎样,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与信赖,关键在于这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与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老师讲:把育
人质量摆在办学第一位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上的教学干部才是好干部。
以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课题,将实践
行动与研究探索紧密结合的行动研究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实,作为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尝试着教学
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反思→意识到教学问题所在→拿出新的教学行动方案→再尝试教学行动”。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学行动反
思”一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明确今后行动研究方向,进而提高教学行动研究质量的前提与保证。
及时撰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进
行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就是教学干部或教师对自己所分管的学校教学工作、学科教学成绩状况进行全面、深刻、系统地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而拿出新的具
体措施、制订出下一步行动研究方案的过程,就是不断接收、吸纳新的教学思想,不断调整教学改革方向的过程。可以说,它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校教学工
作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器”。
二.我区各小学质量分析现状
通过一次性检查、督导评估以及调研,我们发现如下情况:
1.只有不到10%的学校有比较规范的质量分析,每次大型考试后能及时进行数据统计,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质量分析,且分析比较规范,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引起教师重视,为教学指明方向。
约有50%的学校每次考试后能进行质量分析,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过程不够规范,分析不够具体,改进措施笼统。
还有一部分学校的质量分析只是为了迎接检查,将老师的分析进行堆砌,简单的复制粘贴,缺少数据统计,缺少提炼,更没有有价值的建议和措施。
2.质量分析报告质量高的学校的教学成绩属于全区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没有正式的质量分析,分析不规范的学校成绩明显居于后列。
3.具体问题是:
(1)不重视: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质量分析的重要作用,并不进行系统的分析;
(2)不全面:要么只对考试学科进行分析,对考查学科置之不理,要么只就数字分析,浮于表面,还有的是一篇教学工作总结,没有从成绩入手;
(3)不科学:数据统计不全面不科学,缺少全面的统计、横向纵向的比较、没有目标的达成度,分析不完善、不具体,没有与学校工作联系,没有指导意义,改进措施笼统,缺乏操作性。
三.教学质量分析的程序
教学质量分析是一个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完整过程。一般来说要经历如下几个流程:
1.教师个人对任教学科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2.年级组长对整个年级、教研组长(主任)对整个学科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3.主管教学的校长对全校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4.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全校——分学科——年级组学科组内——教师个人——班级学生
四.什么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教
学质量分析报告或称质量评价报告,是一种大型正规性考试或检测以及考查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分析并对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或建议性意见的书
面报告。其作用是汇报教学工作,剖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指导学校教学工作,为学校强化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是教研员、学校管理者、广大教师常用的一种
文体。
五.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种类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从分析者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2.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主管学科的主任或教研组长
3.教研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备课组长或年级组长(一般可以省略)
4.班主任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班主任(初中的经验)
5.教师个人质量分析报告——任课教师
6.学生个人的分析报告——学生(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而言)
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是在某种考试或考查结束后,针对试题或考试效果所作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解决教师所关心的考得怎么样、今后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2.功利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指出的是学科教学中所出现的确确实实的问题,提出的是实实在在的改进措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帮助作用,对下一步提高质量有促进作用,是对考试的理性认识。
3.时效性:教学质量分析的目的是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质量奠定基础,时间性很强。因此分析要迅速,报告要及时,如果时过境迁,就失去了指导意义。
4.指导性:质量分析报告不同于其它的应用文,它要求我们分析试题特点、教学效果时要抓准典型试题,典型问题。分析典型时,要与当时教育发展的形势、任
务、要求以及基层学校存在的倾向性结合起来,使分析报告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作用。一篇好的分析报告,能引起反思、引起改进、引起调整教学思路和学习策略。
当前,我们分析试题时,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指导作用强。
5.全面性:对于学期或学年的质量分
析报告来说,如果仅仅就考试学科进行分析,很明显就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师生只注重笔试,忽视音体美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片
面和狭隘的。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就数据说数据,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将考试结果与平日教学工作相联系。还要关注整个报告项目的全面。
七.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结构
1、考试及批卷组织形式介绍
这是数据是否真实客观的前提,对监考、批卷中出现的问题要客观的予以呈现,比如谁监考不认真、批卷漏洞多、数据统计不准确等情况都应进行总结,这既是为以后考试做好规范,也是为下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2、试卷出处及评价
主要有:
(1)创设试卷的策略思想;
(2)试卷考查的内容;
(3)试题分数权重;
(4)试题的难度及效度和信度。
如果是自己命的题,就更应该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即使是区里的命题,也可以进行客观的评价。不一定非要指出问题,对试题的难度、对教学的导向都应该有所分析,这也是下一步分析的基础。
3、考试整体的数据呈现及认识
(1)必须准确。这是一个重头戏,是所有老师最为关注的地方,所以首要的要求是准确。分析前必须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校对,不容许出任何的疏漏。可以在分析前将表格下发给老师校对。
(2)呈现应该多层面、多维度。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统计,全校总体成绩、年级组成绩统计,年级班级达标情况,与区均值比较统计,与前次考试比较统计等等。
(3)根据校长思路、学校传统、学校考核指标以及考试具体情况等因素确定数据的呈现形式。要重点突出、立场鲜明、不卑不亢。
(4)要对数据进行解读,从中得出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发展水平。
4、从考试中提炼的优势、经验及发现的问题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不同于向上级领导所作的教学工作汇报,也不同于教学工作总结和一般的教学论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是反思内容与反思过程的具体承载形式。重在体现“分析”、“反思”,这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主要特点。也是最能体现分析者水平的地方。
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学生。学生的成绩与表现,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兴趣态度、学习习惯、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分析时,可以着重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虑。
(2)分析教师。教师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总能从教师身上找到根源与佐证。分析教师时,可以着重从备课、上课、批改、反思、辅导等方面去考虑。
(3)分析学校。教学干部是学校教学规章的制订者,教学实施的研究者、指导者和管理者。教学干部只要研究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教师就能落实到位。可以着重从教学常规管理、课外校外活动、教科研工作、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去考虑。
分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优势与问题要并存,既要让老师充满信心,又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
(2)不能简单的罗列各学科问题,必须整合提炼。
(3)
既要综合,又要具体。所谓综合就是结合学校的管理来说,不能把所有责任都一揽子推到教师身上,从学校计划入手,结合学校目标,围绕学校主要工作来分析。所
谓具体,就是要分析到年级组、班级、任课教师,甚至分析到某一个学生。不仅要对考试的整体情况作出分析评价,还要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了解和分析。它包括:
a.分类比较研究与个别化评价
教
育学理论和实际教育经验都告诉我们,同样的分数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发展,同样的等级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答题结构和答题思路。因此,通过分析比较各个学生(特
别是尖优生和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学生)具体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答题时的个性特点和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特殊才能与天赋或思维缺陷,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具
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b.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分析
就是分析研究学生的试卷,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从而找到学生可能的学习困难所在和
可能的先觉知识缺陷,并通过与学生面谈来验证,进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有选择地研究那些学习特别困难且需要帮助的学生的试卷,结合平时观察和测验判断,
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最具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
c.教学诊断分析
通过学生答卷进行分析,比如选择题的各个选项比例,有可能发现一定范围内共同存在的学习错误和教学薄弱环节,从而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分析,提出改进教学或教学补救的方案,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有效措施。
(4)要用事实说话。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深入调查,亲自统计、阅卷。例如作文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有得分率的统计,具体案例的分析。
6、改进措施及意见
(1)要关注整体和个体.
(2)要针对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3)切忌空洞,要有可行性。
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一般形式与要求
1.题目要简练,揭示报告主题。为揭示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主题,同时体现文体特点,拟题时,可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关键词要准确,亮明报告的重点与创新点。应以报告中多次出现的,突出学校教改、课改重点与亮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不要多,3-5个为宜,要抓住
特点、找准典型,不要面面俱到。每次考试,由于学生形形色色的都有,所以反映在答卷上千奇百怪,因此在写分析报告时,一定要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问题
作为重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准症结,提出对策。
3.结构框架要垂直升降,清晰有序。安排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结构框架,与报告前的分析思路
正好相反,可按照由此及彼、由教学管理到教学质量的顺序去考虑。一般可这样安排报告的结构框架:一、学校基本情况;二、主要教学成绩(报告重点之一)1.
学校办学目标;2.学校教学常规管理;3.学校教、科研工作;
4.内容要集中,突出教学工作重点。既然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就不宜过多地将德育、后勤管理等内容掺杂进来。
5.论述要客观,详实具体。
既要详细、实事求是地介绍学校或自己分管学科的“主要教学成绩”,进而总结成功教学经验、教学管理经验,又要全面、客观分析学校或自己分管学科教学存在着
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并拿出详实具体、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强与改进方法”。对“主要教学成绩”谈得很清楚、具体,而对教学存在着的“主要问题
与成因”、“加强与改进方法”两部分内容却轻描淡写,示意性地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反思的全面性、深刻性是不够的,对以后的教改、课改是不会
起到多大指导、促进作用的。
6.要将定性分析与量化展示有机结合。既要注重运用语言准确论述,又要注重运用清晰的数据来如实反映。如,学科基
本功(朗读、背诵、查字典、单词认读、数学口算、数量关系等)测查统计,学科作业良好率测查,写字规范、端正、匀称、紧凑测查统计,学科综合考试成绩(优
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待合格率)统计。
7.语言要朴实、准确。“教学质置分析报告”属行动研究论文范畴,因此语言基本表达方式应以论述、分析为主。报告中要少描写、抒情,不使用夸张。
8.对事不对人,不怕得罪人。
9.优势要说够,问题要说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