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知识化。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注重的主要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把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和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虽然获取了相应的书本知识,学会了如何演唱一首歌曲,但素质却没得到全面发展,没有发挥音乐教学陶冶情操,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机械化。为了达到纯知识传授的教学目的,教师采用机械的方法,以教授为主,用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进行重复行的机械学习,根本不关心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教学形式单极化。本来教学是双方共同的活动过程,是一种双向影响过程;而当前教学的形式变成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呈一级化态势。整个教学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影响、支配和要求,学生只能接受要求并配合[1]。
(四)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教学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接受知识;学生无从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才能,甚至会发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等。
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弊端,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学习当前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相关论述,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采取启发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
所谓的“启发式”是指在老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充分发挥自由联想和想象,在不离开音乐共性、作品思想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再创造。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呢?首先,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它具有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音乐作品除了能给人以教育启迪之外,它有一种独特的、感人的魅力——人们的感情和思想可以在乐声的熏陶中尽情地、自由自在地驰骋!这里就需要教师利用有关的素材、背景材料、作者的创作个性、作者创作该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等等给学生做最生动的介绍,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可能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如:在介绍作品《剪羊毛》时,教师在介绍作品内容上要体现澳大利亚人民剪羊毛时的热烈欢腾,同时还要生动的将澳大利亚的地理知识、人文知识介绍给学生,由此引导学生参与作品结构的分析,由学生来主动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自觉进行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还有在教授《儿童团团歌》过程中把组织教学部分中的了解学生对教授内容的知悉程度部分放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多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学生的生活去了解他们对要讲授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在自身的认知范围内发表自己的看法,调动起学生认知的主动性,然后再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案,那么我此次教学中简单易懂的让学生了解所教歌曲的内涵这一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在我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教学中我进行了该想法的实践,经课后反馈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二、音乐的理解具有多样性,要采取开放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做到求同存异。
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实质内涵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施教—学习”行为,把课堂教学看成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主体为中心的活动耦合起来的全方位开放的“人—人”自组织系统[2]。
不同的个体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如陈刚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中的B段,同一段音乐有人理解为是描写劳动之余,一对青年男女在翩翩起舞,从而迎来了更多的青年男女共舞的场面。再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开始句,有人理解为“命运的叩门声”,也有人理解为“贝多芬对命运的挑战和反抗”,这就是音乐理解的多重性,那么一个音乐作品,作者所塑造的音乐如何变为每位学生脑海里的形象呢?作曲家的思想情绪如何才能与学生的情思连接在一起呢?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我们如何在开放式的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想象呢?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但是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的指导不能够深入下去,我在此次音乐课教学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好学的就快,有的不好学的慢,怎样合理安排课程进度,让每个学生进步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也是课堂突发现象出现的原因,在此次音乐教学中通过分组表演很容易发现了一些同学相比较其它同学学的慢,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但是课堂的时间很难让这些同学有较大的改进,这就需要教师去关心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多去了解这个学生的生活、爱好、家庭,根据这些在平时的活动中予以针对性指导,并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小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对于不同的理解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给予肯定的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按照一般的认识进行音乐理解的统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来把教师的施教和学生的学习良好的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自我的空间,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合理创设问题,探究式教学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在有意义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就首先要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3]。
问题情境创设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学的启发模式:“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学生真正理解教学知识,将间接知识内化”。[4]在音乐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如: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方法,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境,从而增强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如在教授《八月桂花遍地开》一课时,我们利用电脑技术制作红军队伍行军的情境,制作相关教学道具,由学生进行该歌曲主旨的扮演,同时配以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使同学们很快融入到了红军在反围剿胜利及领导全国人面进行革命运动的场景,增强了对课程的理解,激发了小学生热爱求知的天性,促进了音乐延伸知识的学习。在教授《儿童团团歌》时通过编创表演,进行名为游击战的节奏练习,模拟枪声杂乱,儿童团员用鼓声和鞭炮声迷惑敌人,机智勇敢的吓退敌人的场景,主要教会学生模仿鼓声、枪声、鞭炮声,形成节奏声势,并组织分组编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三种声响的配合,或根据自己的想法加入其它声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顺应音乐教育发展潮流。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采用的是“主流中心模式,”即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中心。50年代后是“民族附加模式”,它以主流中心为基础,把各民族音乐附加,例如我们学习音乐理论基础概念: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都是西方的,把它作为音乐解释的框架去学习和研究其它民族音乐。到了21世纪中国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多民族模式”和“民族国家模式”。[5]
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对教师教学方法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育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的音乐认识和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掌握全面的音乐基础知识,能够根据音乐多民族、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将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进行深化、创新,融入民族的、民族国家的音乐解释标准和框架,将小学音乐课程的教授通过体现民族和民族国家的特点,乃至通过民族和民族国家的风俗人情、地理风情的演绎,形成适合于每一课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歌曲不同的教授方法,最后形成一个多元的,兼容并包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突出音乐的民族特点,使小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认识和理解能力,同时音乐教育是与多个学科相联系的,这种联系需要挖掘、利用。音乐教育与语文和历史教育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歌词在表达形式上是诗歌,歌词的背景很多事历史典故,运用这些联系来做好音乐教学要加强跟该科目老师的联系,可在其课堂上讲授音乐教学所需要的材料,通过教师之间的配合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按照传统的方法教授,无非是老师按照西方的乐理知识进行讲授、示范、学生跟唱练习直到会唱这首歌,但是由于缺乏民族的因素,使得同学们对这首歌曲的认识和理解职能停留在老师讲授的层面,无法继续深入,但是如果采取民族的教学模式,就要求老师研究彝族的语言、人情、彝族节日、服饰等彝族独特的风俗文化,在此基础上借助电脑、影视作品,凝练彝族音乐的独特因素,开展主题创作表演活动,在针对性的活动中讲授该歌曲,得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普遍对彝族的音乐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融合自身的认知进行主题表演。
Ⅱ 如何改变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
如何改变音乐课堂的几点思考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源发生了很多变化,听障学生越来越少,智障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智力障碍程度和类型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就为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智力障碍儿童突出表现的特点有:判断力差;不能完整地认知客体;缺乏概括能力;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特别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合逻辑;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难于分配注意等。研究表明,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为智力障碍儿童感受、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能够有效促使智力障碍儿童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不仅学会了歌曲的演唱,实现了情感的宣泄和动作的模仿,而且智力障碍儿童的素质也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大大激发了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收获了音乐学习以外的成长。如何针对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实现“通过音乐教学促进智障学生最大发展”的目标呢?通过音乐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准确把握培智学校高效音乐课堂的评判标准
按照相关理论,高效课堂具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以上理论,结合现实中的音乐课堂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培智学校的高效音乐课堂应该体现这样几点:从头至尾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发言,参与探讨;在音乐游戏中,学生积极与人合作,愉快地体验游戏;当遇到学习的困难或者疑惑时,学生能够大胆提出问题;学生能观察到课堂教学与上节课的不同变化;能够发现教师引进的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能够自己小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提升的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应该体现: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我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交给了学生?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总体来说,培智学校高效音乐课堂的具体标准应该体现智障学生的六大能力: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学生切实成为每个环节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持续的内在活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释疑,体现了活跃的思维张力;学生间互动合作,积极利用团队力量解决困难,体现了团队合力;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乐趣,享受成功,体验了成功的魅力;学生保持学习激情,在每节课上都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达成学习目标,体现了持久的发展潜力。
二、打造培智学校高效音乐课堂的途径
通过实践,我认为,一节高效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共同注入激情倾心打造的,最大的特征就是教师和学生都处于神经兴奋状态,激情四射,活力飞扬,体现了强大的生命活力。这种激情和活力,对教师来说,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高度喜爱,急切希望将生活需要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生活需要的能力培养给学生,将生活需要的情感激发,将生活需要的态度传递给学生。总之,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牢记于心,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这些目标,通过课堂这样的平台,有效达成,促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高效课堂是发自内心地渴望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从而调动全部感官参与课堂所有活动,主动探究,积极质疑,在自身能力无法解决困难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自主合作,克难解疑,体现了强大的生命探究力和团队合作力,表现了人最本真的求知欲,从而掌握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培养了情感,养成了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发自内心的最真实表现,没有功利驱逐,没有作秀表演,完全是生命的最真实状态。真实,是高效课堂的最本质的特点,一旦作秀,一旦表演,高效就无从谈起。具体说来,打造培智学校高效音乐课堂应有以下途径:
1、备课充分,围绕新课程理念思考四个问题
实践表明,培智学校的音乐备课跟所有科目的备课一样,不仅仅是写好一份完美的教案,更重要的是领悟、渗透新课程理念,将音乐课堂教学当做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能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明白了这些,就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机制来设计备课。
首先我们教师要思考的是“教什么”。就是通常我们讲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各单元教学的顺序调整,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拓展教学领域,充分联系学生、学校、地区的实际进行内容的重组。要强调的是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要调整教学侧重点,把以往的重结果转向重过程。比如教一首歌,以往通常就为了教歌而教歌,现在为了实现三维目标,在编排上渗透了外延和内涵,学会唱歌只是设计意图中的一个部分,还有其他的如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等,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的前提下,更要关注情感目标和过程目标,突出音乐学科的审美体验和创造力培养的特点。
其次应该思考“教给谁”。即我们的教学对象。特别是面对智障学生,教师更应该明白我们要教给“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学生,了解其年龄、心理、知识、能力结构,注重个体差异。还要遵循面向全体的原则,使教学活动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教学设计不能只考虑优生或差生,因为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让所有学生受益是教师的职责。在思考“教给谁”时,就应想办法通过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心,勾住学生的魂,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堂,痴迷音乐课堂。要让学生觉得生活中要是没有你,就缺少点什么。
第三要思考“为什么教”。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学目标。我们要把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进行表述和贯穿。要用体验、激发、培养、促进、挖掘、陶冶等术语来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参考书上现成的目标,我们只能借鉴,最关键的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情感道德实际,确立符合智障学生自身特点的、满足学生自身需要的目标。
例:《小兔乖乖》的目标描述:1、通过听乐曲,感受四二拍的节拍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懂得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礼物的道理, 初步树立辨别陌生人善恶的意识。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游戏的热情,体验游戏结果带来的成功乐趣。4、引导学生探究自发合作完成音乐游戏,初步养成合作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教学目标设置比较全面,包含三个层面,分别有“感受、激发;体验、探究;合作、养成”等,这些描述具体、清晰,有利于教学进程的安排和组织。
最后就是思考“怎么教”。即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法,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结合。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标、对象和内容。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智障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培智学校音乐教学方法上的特点。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面对现实,灵活应用,机动调整,选择最适合智障学生的、最能促进智障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预设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的是,自己如何帮助学生达成既定目标,或者说,在学生实现这些目标时,作为教师的主导者,应该怎样进一步深入引导,帮助智障学生实现更深层次的三维目标。这样的备课,既备了教材,熟悉了教材内容,又备了学生,明白了需要传授的知识、培养的能力,激发的情感,养成的态度等,同时还备了教师自身,即“帮助学生达成目标自己该怎么做”,做好了教材、学生、教师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准备工作,为打造高效课堂做了充分准备。
2、情感到位,严密设计课堂环节。
高效的课堂是体现生命活力的课堂,对培智学生来说更是这样。由于培智学生的理解力较弱,情感层次较低,表现力较缺乏,对于学习唱歌这样单纯的活动,注意力不会太持久,兴趣极易分散。那么教师的情感投入就显得特别重要。从一节音乐课的导入开始,就已经定下了这节课是否高效的性质。所以说,从开始走进教室那一刻起,教师就需要精力充沛,激情飞扬,用自身的激情、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被感染,从而快乐地投入到音乐课堂学习。在整节音乐课的环节设计上,教师必须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握好各个时间段的分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这节课的重点是有感情地学唱歌曲,难点是引导学生创编舞蹈动作,那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就要从了解歌曲的节拍、节奏开始,理解歌曲的情感,根据这些要求学唱歌曲,在学唱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后面的创编奠基。这样,各个环节过度自然,衔接自如,层层铺垫,既不会造成环节上的等待,浪费时间和生命,又不会造成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3、尊重学生,充分调动主动探究。
培智学生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缺陷,但是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着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究。所以,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把他们当成独立的生命个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而不是满堂灌、填鸭式。例如,引导学生分析四二拍和四三拍的节拍特点,教师要有耐心,即能“耐心地等待花开”,给学生提供不同节拍的歌曲,让学生通过听、唱、打节拍的多种方式自己感受,亲身体验,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慢慢悟出两种节拍的不同特点。这种学生自身探究得来的知识,因为通过了感知、思考、分析、体验、表现等多种内心活动,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所以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远远大于教师直接告诉的答案,就如“我听说过,我不一定会记住,但是我经历过,我一定会记住”这句话道出的真理:真知源自实践。
4、收放自如,轻松体现多方互动。
高效的音乐课堂,应该是教师得心应手的课堂,是学生如鱼得水的课堂。对教师来说,仅仅是音乐活动的指导者、观察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对课堂动静的把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调节应该是收放自如,而不是教师累的满头大汗,学生无所事事,也不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师无所适从,更不是课堂杂乱无章,混乱无序,成为“一锅粥”。例如,学习有感情唱歌的环节,教师必须体现主导,在节拍、节奏、情绪、音准等知识性方面,教师应体现权威,不能让学生按照错误的方式去演唱。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引导学生自由创编环节,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表现,去创造。这个时候需要学生之间互动,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创编。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作为一个活动的参与者,进入学生的创编过程,做一些有目的的指导。这样,就轻松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方互动,实现音乐课堂各个环节的最大效率。例如:在这个环节,我常常是利用分组的方法,让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启发引导下,全组成员的创编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编过程中,每一个智障学生都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悟、体验基础上,真切地用肢体语言表现了音乐作品,在表现过程中不仅宣泄了情感,而且进行了加工再创造,实现了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培养目标。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是体现在课堂上。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只有打造高效的课堂,才能最大限度地弥补其身心缺陷,健康其身心,完美其言行,塑造其人格,实现化弱为强、育残成才的目的。作为特教老师,我们要抱着不断探索、永不满足的态度,在研究各个科目对促进智障孩子弥补缺陷、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基础上,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关注特殊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特殊孩子的生命,张扬特殊孩子的个性,帮助他们从自卑、封闭、孤僻、多疑走向阳光、活泼、自信、勇敢,从社会的边缘人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Ⅲ 如何有效开展音乐课堂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近年来,江浙、上海等教育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专家提出了有效教学理念,这个理念的落脚点也正应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目标。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 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2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根据第2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如在花城版第四册《有个洋娃娃》一课中,教师在处理歌曲环节中,让学生表演歌词“哎呀,哎呀,价钱太贵了”。同学们积极的分组讨论,大胆的上台表演,参与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完成可歌曲处理这一目标,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由于音乐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良好素质。如在不同的几个班上花城版第四册《美丽的朝霞》一课时,教师就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了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的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三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的讨论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 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设计花城版第二册《十个小印第安》这课时,教师以“十个小朋友”的游戏方式引入后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印第安部落”,接着课件中出现一所印第安房子,通过寻找“开门暗语”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学的更是轻松惬意。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1、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3、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四、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花城版第八册《牧场上的家》一课时,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最多的是“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记得刚踏上讲台的时候,我对着五年级的学生说:“小朋友们。。。”而对着二年级的学生我却生硬的讲着“切分节奏是。。。”结果可想而知,五年级的学生说我太幼稚,二年级的学生都听不懂我在说什么。而在上人教版第12册《三拍子舞曲》一课时,教师充分就了解六年级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教师通过“谁敢来试一试”、“老师想请一个舞伴”等各种引导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最终,学生放下了羞涩跟着教师一起舞起了三拍子的华尔兹,学习欧洲宫廷中王子与公主的礼仪,感受不同三拍子舞曲的风格。整堂课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自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着几点原则: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的引导他们是能感受到的。 2、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3、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艺术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视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Ⅳ 如何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是,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喜欢音乐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我想:在学习中能享受到乐趣,学习必然是一种快乐;当学习是一种快乐时,学习必然是一种享受。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成功的秘诀是培养兴趣,要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入手。 一、积极地创设课堂情景。 认知心里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景,是实现良好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不同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导入形式,如故事导入、游戏导入、场景导入等。这些情景导入形式都给我的音乐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设计湖南文艺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小猫钓鱼》一课时,我首先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我随着歌曲欢快的音乐边绘声绘色地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边在黑板上贴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猫钓鱼》的相关图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对歌曲旋律、歌词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我再启发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小猫钓鱼》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深化对故事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在歌曲学唱的环节,我用了范唱、模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最后,我再鼓励学生来一个现场表演《小猫钓鱼》,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表演的角色,分组讨论,分组进行角色表现。整堂课在我创设的情景中,学生学得轻松、自在,玩得开心、快乐。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美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朋友、合作伙伴的关系,需要有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在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中体会音乐的美感。音乐课堂上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包容,少一份批评。这样,学生才会喜欢音乐教师,喜欢上音乐课。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爱和对知识的爱的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应用知识。学生需要知识,更需要积极的热情。教师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都能深深地打动学生,感触学生,瞬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轻松、愉悦、充满爱的空间里学习,他们的情感思维才能得到释放,他们才能更好地展开自己的双翅,到知识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 《卖报歌》是一首多年来在校园内广为传唱的歌曲,很多学生对它已比较熟悉。我有一次在教学这首歌时,让学生进行表演唱,鼓励他们进行歌词创编。有些学生边唱歌曲边表演卖报,大家看了都乐了,一边鼓掌,一边笑,课堂气氛很活跃。这时,有位男同学举手站了起来,他唱着: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书的小行家,不等天明等人买,一面走一面叫,语文书、数学书还有音乐书,谁想买就来买一块钱一本。他一唱完,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跟着他一起唱,有的在拍桌子笑,有的还拿出课本进行表演当时,我很生气,若不整顿课堂纪律是不行的。于是,我大声地说了一句:请同学们先停一停。全班学生齐刷刷地看着我,等着我的反应(猜想应该是批评)。我深深吸了口气,说:某某同学刚才对歌词的创编很新颖,很有创造性。歌词与旋律的搭配很融洽,也很押韵。我刚说到这里,全班同学又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老师很想知道,某某同学为什么想到要卖书呢?听我这么一说,班里的同学都齐齐地看着那位男生。也许是被大家这样盯着不好意思,也许他自己是在瞎唱,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只有红着脸低着头坐着。这时,我把话题转向其他同学: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的课本分别有哪些用处呢?你们认为该怎样对待课本更好? 听我这么说,同学们都表示卖书是不对的,应该爱护书籍。于是,我接着说:某某同学是我们班歌词创编的小能手。现在,请他和我们一起重新创编一段歌词,好吗?眼看一节课将坠入深渊,我就这样引导学生回到课堂中来。我想,如果我当时直截了当地批评那位男生,否定了他的潜能,或许他往后就再也不会喜欢音乐课,再也不会进行歌词创编;如果我当时对全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批评他们不应该以某某同学为榜样,可想而之,效果更不佳。所以,我选择以包容的心去正确的引导学生。 三、充分地利用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同时,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并乐于参与。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课堂的评价体系越来越完善,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都有独到的见解。我看见使用较多的一句课堂评价是你最棒!。我认为,任何的评价都不应该是随意的,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评价应该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参与状态等方面进行。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母鸡叫咯咯》一课时,我针对低年级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让学生模仿公鸡、母鸡和小鸡的叫声,使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我采取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鸡的一家。同学们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当每一组同学表演完后,我就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只要学生说得好或者说得不太离谱的,我都报以点头、微笑鼓励。最后,我这样给予点评:同学们平时观察得可真仔细!老师刚才看了同学们的表演,还以为真的有一群鸡在这里欢叫,你们演得可真像!演得真好!孩子们一听,可乐了,参与的欲望更强了。有些年纪小的学生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在课堂上爱搞小动作,这时,我会以表扬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激励他们,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面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就要有所改变。教师要是用了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他们就容易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他们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地引导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自由和快乐。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上,我们都应该要用心去维护他们的自由,保持他们的乐趣。特别是音乐教师,更应该利用好音乐学科所具有的情感特点去激发、培养学生。如果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课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地位,那还谈何音乐教育?如果音乐教师能够使原来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喜欢上音乐,我想,那应该是我们音乐教育教学的最大成功。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都是好猫。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
Ⅳ 什么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
情感——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 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够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情感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有利地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因此,以音乐艺术为媒介的音乐教育最具有情感性特征。我们音乐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情感为核心,从而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魅力,以情感人,以情育人。那么怎样才能够实现以情感为音乐教学的核心呢? 一、 挖掘作品情感——使学生“动情” 正因为音乐能够直接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能够把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挖掘出来,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情感体验中来,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 1. 解读作品,以情引人 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的速记”。它以特有的声音语言诉说着情感。音乐教学仅仅完成音乐的知识结构分析,而不努力挖掘其蕴含的情感因素,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教师需要用较高的审美素质去接受、分析、透视作品,这样才能把学生引领进情感的天地,去把握音乐内在的情感脉搏。 在二年级《小乌鸦爱妈妈》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从题目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歌曲所描绘的是小乌鸦怎样爱妈妈的,应如何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并能抓住学生的心去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真挚的爱呢?在了解了歌曲思想内容之后,我对这首歌进行了更细致生动的处理,并赋予了作品新的情节,并且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把同学们带到音乐当中。“大象妈妈要过生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去给大象妈妈祝贺生日,可是小乌鸦却迟迟没有来,她去哪了呢?小鸡说:‘我刚刚看到小乌鸦急急忙忙飞回家去了。’(接着示范唱第一段:路边开满小菊花,飞来一只小乌鸦,不吵闹呀不玩耍,急急忙忙赶回家。)小乌鸦家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时小鸟飞来了对大家说。(示范唱第二段:他的妈妈年纪大,躺在屋里飞不动,小乌鸦呀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小动物们被小乌鸦的故事感动了,并告诉了大象妈妈,大象妈妈激动地说。(示范唱第三段:多懂事的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妈妈把他养育大。)在这种情景交融的演唱同时,我又将这首歌曲分角色从音色、速度上进行了处理,使音乐情感更加丰富,这样一个生动精致的小音乐短剧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从始至终,孩子都被故事及作品的情感深深地吸引着,有的同学被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可见,深入挖掘并解读音乐作品,会对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Ⅵ 浅谈怎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是一门有声的艺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小学音乐课的意义在于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表达音乐感情、创造音乐活动为基础的美的活动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形式中所蕴含的律动美和美的情感。使学生在音乐的律动里感受美、想象美,被理想境界所吸引和陶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一节优质的音乐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音乐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高尚的情操,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践证明,热爱音乐且经常参加音乐欣赏的学生,往往感情丰富、爱好广泛、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好。因此,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教学经验。
一、丰富音乐氛围,情境导入
不论什么学科,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是尤为重要的,良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欲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时,我是采用故事法引入的: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它非常调皮,常常 跑到很远的地方玩,也不跟家里的妈妈打招呼,这不,今天它又出去玩了,我们来看看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吧。(图片展示)
师:同学们,小青蛙遇到什么困难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它找家吧。学唱“小青蛙找家”。
这样的故事情境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所学歌曲内容的想象和好奇感,提高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快速进入所学课的情境中。
又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我通过游戏《照镜子》导入本课。设计目的是:1、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音乐为歌曲《春天在哪里》的伴奏音乐。通过伴奏音乐给学生以暗示,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又如本课,我采用的是启发式谈话导入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意大利的水城吗?
生:知道,威尼斯。
师:那你们知道威尼斯的意思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老师可再提醒威尼斯是一个水城,你们说这里有没有噪音?)
生:没有。
师:这个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呢?
生:安静,宁静的住所。
师:威尼斯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小船、汽艇、轮船。
师:哪些工具用的最多?
生:小船。
师:这种小船很特殊,像一个新月形的扁舟,当地人称为“贡多拉”,我们这一节就学习一首有关小船的歌曲《桑塔,露琪亚》。
通过这种简短而又风趣的对话,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欲望,而且扩大了他们的视野,为学习新课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分清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一节音乐的恰当导入是必要的,但是过多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导入,而忽略了教学本身的重点,那么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在教学中,对涉及到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之外的自然科学知识、文学知识、地理知识等,可以稍加介绍,一笔带过,它只是一个辅助,让学生通过了解顺其自然的进行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教学重点仍应以音乐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要本末倒置,画蛇添足。
如在教学《花蛤蟆》一课时,我以简单明了的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好,现在老师就说一个谜语你们猜一猜:碧绿的衣裳披身上,大大的眼睛头顶长,宽宽的嘴巴大又大,象青蛙又不是它。
(学生们争着回答---“是蛤蟆”)
这样的导入有趣且不罗嗦,顿时让课堂活跃了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丰富音乐教具,让乐器进入课堂
乐器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凭借乐器教学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随着现在各个学校的不断完善,音乐课堂的教具也丰富了起来,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具,让孩子们有机会操作、有能力操作,为课堂的学习锦上添花。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一些小型容易携带的乐器是个不错的选择。如口琴、三角铁、沙锤、手鼓等。它们的出现让课堂不再单一,变得绘声绘色起来。每次上课时结合所学内容,给学生自由演奏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的操作不仅能让学生记住一些简单的音符、节奏,还可以提高他们简单的演奏能力,为今后学习乐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课堂丰富多彩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了各个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一节好的音乐课离不开相关的音乐辅助内容。我在教学前,先放一遍歌曲录音给学生欣赏,使他们对歌曲的大概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并且可以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启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出歌曲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学生的想象力。
如我在教学《草原上》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flash给学生看)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总而言之, 要上好一节高质量的音乐课,不仅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知识,还要拥有创新的思维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老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是音乐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音乐课堂一定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绽放属于它的独特的魅力光彩。
Ⅶ 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吸引学生
有热爱才会有学习,有学习才会有积累,有积累才会有探究,有探究才会有风格。教师在课堂上或深沉或活泼,或严谨或幽默,或质朴或激情不管是哪种教学风格,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而没有知识的积累何来自身的提升,没有自身的提升何来教学上的成熟,更不用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美了。教师自身的学习和积累过程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而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的学养和知识教授给学生的过程也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因此,每位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素养,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美术、社会、神学等人文知识以真实生动地勾画音乐课堂的内容背景。从教十余年,最深的感触莫过于教师文化底蕴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内涵,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从而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同行的钦佩,使自己在音乐教学中不断进步,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美。 而作为音乐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实现个性化教学,我们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深入研究音乐教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深入地研究每一节课、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音符,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不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如果能抓住里面的闪光点和突发的感觉,就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使自己的教学个性化更加鲜明。 (2) 培养即兴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死搬硬套所谓的教学方法,只会把自己的思路束缚在某个范围,这样的教学死板,中小学生听课味同嚼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即兴表演可以根据教学的即时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将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灌输; (3) 大胆发挥自己的专长。音乐教师应适时地在中小学生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专长,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我们的学生处于好奇和知识贫乏的时期,有特点的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有计划地传授这些知识。这样既能使自己发挥专长,又能使中小学生学有所得。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学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确,又要有口头语言的明白易懂,易于学生接受。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取得成功常常是因为教师能深入浅出地讲清问题,不成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不能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巧,这是一个创造性过程,既要渗透课标的要求,又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和需要调整知识讲授的先后,把书面语言转变成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从而使中小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智,是调节师生情绪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富有幽默感和教育机智的教师比起缺乏这方面素质的教师,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从而造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
Ⅷ 如何改进音乐课堂教学
“小学音乐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大纲的引言中这样提出:“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课”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总喜欢片面地和“唱歌”划上等号。纯粹地把音乐课当为“唱歌课”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在今天,如何上好音乐课,使之造就和培养更多的具备一定艺术素养的人才,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担任三、四年级音乐科教学一年来,我从优化小学教学这个整体目标出发,把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音乐的综合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处理好音乐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一、通过发声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为唱歌教学打基础。
发声练习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的发声方法,纠正学生错误的歌唱习惯,是通过发声练习这个过程来完成的。针对学生在唱歌中喜欢“喊歌”的情况,在课堂中我通过示范诱导学生练习轻声唱法,强调学生不能喊歌,并根据不同歌曲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练声曲。如四年级上学期的《水花花,泥花花》这一课,歌曲里面的“>”和“”记号很多,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的高兴劲儿的特点,在发声中,我采用了
这首三年级的发声练习,通过学习顿音以及休止符的唱法,为接下来学唱歌曲做准备。又如在进行二声部歌曲学习时,选用一些二声部练习曲,使学生在发声练习中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为和谐、均衡地唱好二声部歌曲打好基础。就这样在课堂中采用不同的发声练习曲,避免了单调、枯燥的练习,也使学生在发声中既巩固和提高了唱歌技巧,又对嗓音起了保护作用。
二、通过练习把音乐课的各种技能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中,发声练习后是学习乐理知识或复习旧课、视唱练耳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往往感到枯燥无味,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把学生的乐理知识结合课本中的歌曲编成练习,进行小竞赛。如三年级下学期的《水晶般的心》一课,其中学习的音乐知识是圆滑线“”,为了不使学生把圆滑线与连音线混淆,我把带圆滑线,连音线的乐句编成四小题,让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判断哪一句是用了圆滑线,哪一句用了连音线。这样学生在做练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能把学到的知识及时进行反馈,在学习歌曲中唱准连音线和圆滑线下面的音。在复习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让学生自编律动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到热烈而欢快的欢庆胜利的气氛。在进行视唱练习时,除了要求学生唱准音高外,乐曲的节奏也很重要,在视唱前,我把视唱谱的主要节奏编成多声部节奏,让学生在拍打节奏中把视唱曲的节奏牢固地掌握,为唱准视唱曲打下良好的节奏基础。在进行听音练习,我用了比赛的形式,比比哪一组的正确率高等。在课堂中采用各种练习,小游戏,竞赛,能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发挥,音乐地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通过歌唱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唱歌是音乐艺术中最能为儿童接受和喜爱的一种形式。在唱歌教学中,除了合理地发声练习,准确的音准和节奏外,还应通过分析歌曲的背景、歌词的意思,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歌曲的艺术形象,从而准确地唱出歌曲的感情。如在学习歌曲《记住江边的大树》时,我通过讲解放军叔叔抗洪抢险而英勇献身的伟大事迹,从而使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内容,进一步使学生懂得了“高高的大树”是解放军叔叔的光辉形象,从而有感情地表达了歌曲的情绪。如在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时,我通过讲述学生探望病中老师的故事,使学生懂得歌曲中浓浓的师生情,让学生以真挚地情感表现歌曲。如在学习歌曲《闪亮的水晶心》时,我先让学生朗读歌词,并板书:
让学生思考和理解“水晶”、“太阳”、“花朵”、“红星”、“火炬”等词语的深刻内涵,从而富有感情地唱这首歌,通过学唱这首歌,教育学生要像赖宁一样有一颗美丽闪亮的水晶心。
四、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活泼乐观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
音乐作品的欣赏不像欣赏绘画、文学作品那样可以通过视觉去感知、去理解。在进行欣赏教学时,要求学生理解和感受这些作品。除了必要的介绍之外,更应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如在欣赏丁善德的《扑蝴蝶》时,我让学生不打开课本先听一遍音乐,想一想音乐描写的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感受、联想。在想象和理解中,有的学生说音乐很活泼、跳跃;有的说有趣。这时候,我再对音乐进行介绍,学生再次欣赏时就能充分理解这首钢琴曲了。
五、通过乐器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让器乐进入课堂不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如让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电子琴为歌曲伴奏,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使学生有了一点“成功感”——自己能为歌曲伴奏。
一年来的实践,使我感到,要把音乐课上好,教师应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多在课堂上多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为“培养更多的具备一定艺术素养的人才”而努力。
Ⅸ 音乐课堂教学如何体现科学性原则
音乐教学原则是根据音乐教育理论、教学目标,遵循音乐教学过程及教学活动的规律而制定的对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音乐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指导音乐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音乐教学原理的引申和具体化,是音乐教学经验的提升。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的,因此,人们对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原则在提法、名称、内容、结构等方面,各流派、各历史时期都不尽相同。有一些经教学实践检验的教学原则,如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等,这些教学原则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更应该体现出音乐艺术的教学规律,应突出音乐审美教学的特点。一、音乐性原则音乐性原则也称音乐为本的原则,是指在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应将音乐置于音乐教育的本来(中心)位置或其职能位置。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载体的方式来进行实施的、通过音乐来施教而不是其他非音乐性的教育现象。音乐教育旨在培养个体的感性与理性尽可能地和谐统一,它是以音乐本身的规律与特点来展开和实施的。音乐性的原则是音乐教学的根本原则。音乐教育之所以要以音乐为本,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如果否定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等于否定了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那么,作为“实施美育主要途径”的音乐课就会被异化为另类课程,失去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意义。所以说,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中要体现音乐艺术。以音乐为本须注重“听赏”,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以音乐为本,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正确认识音乐知识与技能;以音乐为本,应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以音乐为本,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教学方法和手段恰到好处地为音乐教学服务。总之,以音乐为本就是,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为载体,必须突出音乐学科的属性,不可将其他的内容和形式凌驾于音乐内容之上,使音乐成为点缀。二、情感性原则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强烈、更能深入人的情感世界。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的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因此,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审美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主体全身心投入情感的体验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激发其情感动力。只有当教师把真情实感倾注到音乐之中,才能感染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从而进入学习音乐的最佳状态。因此,音乐教学要牢牢抓住情感因素,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不断提高学生情感外化的表现能力。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抛向学生,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因此,音乐教学应坚持情感性原则。三、体验性原则体验性是音乐学习的突出特点之一。这是因为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因为如果那样,就会同学生的自身感受与体验相悖,这是完全违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的。音乐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参与和体验,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审美不能依靠灌输,艺术不能容忍说教,音乐学习的根本机制是学习者自身对音乐的感悟。所以,音乐教学要尊重学生以自己体验的方式学习音乐,要关注、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尽量要少,而且不要总是试图诠释音乐,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应以描述性为主,目的是创设审美情境,渲染艺术氛围,引导和诱发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体验。良好
Ⅹ 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要点有哪些
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以学定教,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及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音乐学习是我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为了组织小学低段学生开展有效的音乐学习,结合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年龄特点,对于每节课的设计我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从编创简单的生活中的游戏操,到让学生自己编创小儿歌,小舞蹈,带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配合音乐课。尽量从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入手,凸现音乐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此,我进行了让生活走进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有效性的尝试。
一、以学定教,创设情境,联系音乐和生活。
有专家指出: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音乐的过程中,既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又要融入感情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得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一起舞蹈,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二、以学定教,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我们知道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困扰,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那么要是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积累的词汇相对来说很少,而且他们写字速度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基本上就是老师自己改几个字就算创编了。我通过思考,其实,借助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三、以学定教,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