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师在教学中遇到怎样的困难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教师对语文课改还属在不适应阶段,在这就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给我带来的一些困惑与相应的对策。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
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不学语法,语文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五、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备好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课堂新用语的运用机械化,从教材难引到实践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一些,灵气一点,当然,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给我们带来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来困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⑵ 教师怎样解决课堂.ppt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被中学教师普遍采用,几乎100%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或曾经使用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具有适合呈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很多功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还可以按顺序播放等等。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演示补充资料(文字、图片)、插入模拟动画(录像)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有时却未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存在高耗费低效力、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在实际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批“放映幻灯型课堂”:他们对多媒体的使用过频过滥,例如,不仅重要知识点和信息用课件展示,而且就连课题也用课件播放;不仅作业、训练题用课件呈现,甚至就连训练、推演结果等教学过程也用课件演示。教师用得手忙脚乱,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教师就如放映员,学生如同看电影。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板书没有了,解题的过程没有了,学生的板演没有了……。快速移动的画面不仅使学生无暇思考,甚至连做一点课堂笔记都难以进行,一节课结束,往往出现课本“空白”——无补注、笔记“空白” ——无记录、头脑“空白” ——未吸收。因此当前的紧迫任务,一方面就是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尽快走出“机器取代人”的认识误区,另一方面就有效提升对多媒体的运用能力与水平,自觉把现代媒体从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有效发挥现代媒体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事物等方面的教学辅助作用。
本文将针对教师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所存在一些共同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使之成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板书,要将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案例一:某教师在开设公开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只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课题后,到本节课结束也没有在黑板上再写任何一个字。
有些教师为了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灌输式”教学(有人戏称为“电灌”),弊端有二:其一教师即使放慢播放速度,学生也难以记下学习的内容,难以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其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被动,教师展示、讲解的内容越多,学生越没有思考、内化的时间和空间。
多媒体课件不宜代替板书,而应与板书相互结合,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服务。板书的作用是提示学生课堂学习重点、难点的简捷、是有效的表达方式。在一节课结束之后,学生抬头看一下黑板,本节课的内容要点、相互关系、知识体系应该完整地映入学生的眼帘。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教师呈现文字、图片等资料的一种呈现方式。用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文字和图片等,应该是对板书的补充与说明。
二、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时,第一需求是清晰,第二需求是美观
案例二:某教师在开设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时,他把PPt做得花里胡哨的,一会儿是一个米老鼠,一会儿又是一只大花篮,一会儿是一颗闪闪的红星,…
我们在听课时,经常会发现有些教师常在画面的角上放一些闪闪的星星或动画以达到“美”的效果,但上课时往往许多学生的注意力会被这些小动画吸引,以至于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在字迹清晰的基础上,要努力制作美观的多媒体课件,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数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呈现方式,它是创设课堂氛围的一种重要环境要素。多媒体课件做得很美,符合学生的审美要求,学生学习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提升美的感受。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忌两个极端:一是过于单调;二是过于花哨。多媒体课件过于单调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减弱大脑的兴奋程度,学习效果会衰减。多媒体课件过于花哨容易让人分散注意力,不容易抓住课堂上的重点,也不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学习效果也会衰减。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选材要广泛精心,内容要图文并茂,布局要错落有致,颜色要和谐统一,形状要相互搭配,呈现要先后有序。多媒体课件的美体现在每一张多媒体课件上,还体现在多媒体课件播放过程中精心、巧妙的安排。美观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使数学课变得更“美”,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心情放松,学习状态更佳。
三、在一页多媒体课件上呈现大量文字材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
在一页多媒体课件中,若呈现大量文字材料,对于观看的人来讲会有一种视觉的恐惧感。由于要阅读大量的文字材料,对人的视觉会造成压力,这种视觉压力可以转化为心理上的压力,使阅读者从心理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行为上表现出情绪烦躁“不想读”。可是在课堂上,学生又必须读,这种“硬着头皮读”的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在这种阅读中,学生要先读懂材料,才能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思考问题与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这种阅读使学生进入情境
⑶ 读《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有感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我想做一名快乐高明而且让学生喜欢的教师,到 底应该怎样去做呢?结合自己的实际,我有以下看法: 作一名快乐的教师,必须学会发现快乐,体验快乐,教师的快乐来源于何处呢?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对象的激情与活力。面对朝气蓬勃、天真浪漫的青少年,教师会永葆青春、永怀童心、永有童趣,即使岁月染白须眉鬓发,心头也会绽放不败的春花。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过程的挑战与创新。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人不能两次渡过同一条河流,更不可能重复使用一种教育方法。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情景也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变化,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它激励和鞭策着教师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时刻置身于一种色彩斑阑的新奇感觉之中。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学生心灵的回应与情感的互动。教师一串连珠的妙语、一个生动的事例、一句精巧的名言、一节成功的教学,都会赢得学生赞赏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热情的掌声、由衷的敬意;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关爱、每一丝呵护、每一次教诲,都会融入学生的脑海,刻在学生的心扉。此情无价,此乐无价。 教师的快乐来源于教育目的的崇...
自己查下资料吧
这样的提问感觉没有意义
⑷ 怎样机智处理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仁兴学校美长小学 许治英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现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比如:学生在下面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形成老师在黑板上讲老师的,学生在下面说他们的,课堂教学乱成一团。此时,上课教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课堂气氛。我们大家都知道,《孟子.告子上》中孟子讲了一个故事:两个智商差不多的人同时拜围棋高手弈秋为师,结果两个人的学习成绩却大不相同。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同一个老师教,成绩相差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这说明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专心与不专心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是否提高至关重要,心理学家认为:专心学习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认知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受得更迅速、更深入、更持久。有位教育学家曾说:“专注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须经过它才能进来。”。然而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课,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内在原因:(1)发呆、走神,做小动作、讲小话。他们趁老师在讲台上非常专心讲课时,在下面置若罔闻,双目无神,表情呆滞,也许他们正在想着某人某事;有些正在饶有兴趣地玩玩具,如折纸飞机,拨弄学具,偷偷地看小人书,吃还没吃完的零食,画画等;或正在底下窃窃私语,小声议论,讲一些与当前课堂学习内容无关的话……。(2)心里失衡。有些学生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如遭受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与家长、同学发生矛盾等,造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有些学生过份依赖家长、对困难和挑战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3)厌学倾向。不少学生负担过重,老师、家长对其有很高的期望,为他们设立了很高的目标,不少学生因为没有达到老师、家长的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产生烦恼情绪。(4)有些是由于基础知识差,对学习丧失了信心,无奈父母的强迫,来学校遮风挡雨,发泄自我。(5)有些是想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在班里当所谓的“老大”,专门找渣,时不时动这个摸那个,显威风。二:外在原因:(1)学习内容不适当。学习内容的难度和注意力也有关系,学的东西不能太难,也不能过分容易,应难易适当。学的东西太难,与过去掌握的知识毫无联系,无法理解,就容易犯困,当然很难集中注意力。所学的东西也不能太容易,学习的内容如果只是限于将过去的东西简单重复,不需要再花费什么努力,注意力必然涣散。(2)课堂学习环境的影响。课桌上摆放的心爱的小玩具,教室里不合时宜的布置、嘈杂的吵闹声以及其他噪音等,这些与学习不相干的因素容易在大脑皮层建立新的兴奋点,干扰学生注意力的集中。(3)“无爱”的教育方式。我们有一些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自己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爱心不够,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的辅导、诚心的鼓励。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对一些厌学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打击,他们往往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于是,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作集体的一员,不给予帮助,不跟他们交往。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他们,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陷于无法自拨的状态,从而导致上课不专心。(4)错误的教学和管理方法。我们有些老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老师的话。”、“请你回答刚才的这个问题。”、“我知道你答不上来。”只等学生羞得满脸通红,才肯罢休;有的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改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还有的教师对自己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课堂不专心。(5)家庭的影响。我们有些家长的过高要求和期望,使学生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失败,渐渐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学习不专心的后果;有些家长则听之任之不重视,学生放学回家有没有学习,做不做作业,他们漠不关心,没有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这样就造成学生漠视学习,上课不专心;还有些家庭成员不和睦,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焦虑不安,上课不专心。(6)社会因素。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如游戏室、网吧,没有禁止未满18岁学生入内,使一些学生尝到了游戏的甜头,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自认为枯燥无味的知识。有些学生时常在网吧玩到天亮,一来到教室就扒在课桌上睡了起来,把白天当夜晚了。这种现象在农村最为普遍。针对以上的种种因素,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既制止学生违纪,组织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专注,又增添课堂情趣,还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呢?我认为不妨运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一:旁敲侧击法教师批评学生是常见的事情,方法得当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比如学生上课做小动作、讲笑话,教师若不能运用旁敲侧击或风趣或激励的方法教育指正,不注意批评的艺术,而采取了直截了当的责问,容易挫伤学生的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气氛,甚至会造成学生对教师所任的课产生厌烦情绪。如我在讲课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学生正在低头搞小动作,没有认真听讲,我当时并没有指出,而是当作视而不见,于是指着旁边一个听得很认真的学生对大家说:“××同学听得可认真了,咱们是不是向他学习呀?”学生齐声回答:“是”,于是,学生们个个都聚精会神了起来,那个搞小动作的学生也开始认真听课了。二:目光暗示法有一次,我在上语文课,发现班里有一名学生听课精力不聚中,要么做小动作,要么眼睛直直地盯着黑板或某一处,有时还转回后面跟其他同学讲话,当时我真想点他的名,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出丑,但一想,这样做不是伤害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吗?就想到用语言提示他,但又觉得这样做还不跟前一种想法一样,这不仅没有给那个学生留面子,而且会转移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时,我便用目光暗示法,讲课时,脸朝着他的方向,眼神一直注视着他,眉目间转达我对他的责备与提醒,此时无声胜有声,饱含期待的目光定会比严厉的责备更好。当我们俩的眼神碰撞时,他满脸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再也不搞小动作了,从这以后,他变了,变得认真听讲,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三:变换语调法教师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是课堂上活泼流淌的清泉。遇到不能约束自己的学生,不妨将“弦外之音”运用语气上,让这股清泉对其悄然约束及引导,问题定会得以巧妙解决。四:行为指导法所谓“行为指导法”指的是:在课堂管理中实行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来激励积极的行为,减少消极的行为,要长期坚持并形成制度。奖优主要是口头表杨,罚劣是为别人、为集体做一件好事,补偿内疚心理;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一个小节目,增加自制观念;写一份保证书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能扩展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其人格的自我完善。例如:有一次正我讲课非常入神的时候,学生听课非常认真,突然发现我班有名的“捣蛋王”莫明杰,正在与同桌正在搞小动作,于是我就走到他们的课桌前用眼光盯了他们一下,就走开了,到了快要下课的时候,我就对本节课听课认真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对莫明杰与他的同桌进行了批评,并处罚他俩放学后打扫教室,并写下保证书。从这以后,他们俩再也不敢在课堂上搞小动作了,听课非常认真,“捣蛋王”的绰号从此消失了。这种方法也起到了“杀一警百的效果”。五:心照不宣法我们学校搞课研活动,我也参加了,听了一位老师上的公开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讲,学生们都在认真听讲,只有一个正在低头搞小动作的学生。教师看在眼里,并没有点他的名,而是不经意地走去,用手轻轻敲了一下桌子。那个学生马上意识到了,于是不再搞小动作了。教师的这个动作很隐蔽,不仔细观察是发现不了的。我想,这个动作大概只有那个学生和教师心里明白吧?六:小组管理法合作学习已被教师们广泛采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小组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彼此学习,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课堂纪律的组织有了可靠的保证。总之,教有法却不定法。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机智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有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比如营造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教室内外要谢绝吵闹和嘈杂,学校安静了,学生的心才能“入静”。布置好教室,在墙壁四周张贴的名人名言、学生的书法作品;教室的角落和窗台摆放的绿色植物;课堂上播放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音乐和影像资料都能使学生进入专心学习的状态。同时,还要建立民主与规范的课堂新秩序,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最为重要的是用真诚的关爱去有爱护每一位学生。我们要张开自己的怀抱去拥抱他们,学生一定会消除与老师之间的隔阂,从心理上走近老师。对其课堂上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要及时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产生不断向前发展的意向,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成功感和自尊感。激励他们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⑸ 在教学中遇到哪些困难并是怎样解决的
答题内容: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教师对语文课改还属在不适应阶段,在这就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给我带来的一些困惑与相应的对策。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
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不学语法,语文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五、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备好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课堂新用语的运用机械化,从教材难引到实践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一些,灵气一点,当然,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给我们带来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来困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⑹ 如何解决老师教学问题
说实来话人家是老师,咱不能来硬自的,咱就来软的,你们可以私下联系同学给老师写信啊、发短信啊、QQ啊什么的,总之就是告诉他知道他的良苦用心,可是学习还要靠自己的自学,外界给的压力大,好处多余坏处,建议老师因材施教
试试吧
⑺ 《教师怎样解决课堂教学问题》读书体会
怎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呢?就是说预期的目标与结果是否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和出现。教师的教,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师教的行为出来以后,需要考察是否引起期望的学生行为,比如你向学生提出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学生思考没有,有没有学生起来响应你、回答你的问题。如果学生思考了,或者学生起来应答了,说明你的行为是有效果的,如果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反应,你的这个教的行为就是无效的。 我们要追求教学效益,不单纯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的更新和调整,而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持下整体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它需要系统设计的思想和整体改进的观念。追求“有效”需要教师时刻反思“是否有效”“怎样更有效”。它要求教师对现有教学时刻处于一种“不满意”的审视状态,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加强教学活动监控,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益。“有效”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作为一种理念,“有效”始终致力于教学效益的提高。作为一种策略,它表现为教学者为提高教学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方式。具体地说,它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改进三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以相应的策略和具体方式来支撑。要实施有效教学,其教学行为一般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学生才能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师既不能被预先的规定限制自己的教育智慧,也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用预先设定的目标僵硬地规定学生、限定学生。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将失去目标和方向,有序、有效的课堂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没有生成,课堂又将失去灵动,课堂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要精心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要精心地选择学习材料,创造性地重组教材,使知识的结构更紧密地吻合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能够发现,能够提出问题。要精心地设计富有思考性、挑战性的问题,确保生成的智慧含量。老师提出的问题本身有利于学生展开,有利于学生思考。要精心地选用学习方式。预设应力行简约,要有较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预设的教学环节不宜多,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老师的精力应放在关注学生的活动中,放在学生的思维上。教学环节多了,教学内容满了,就必然不敢也不可能将精力用在关注学生活动和学生生成上。 精彩的生成是教师的机智把握和即兴创造,它既需要教师长期实践积累的教学技巧,又需要教师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超越,精彩的生成涌动着生命的灵性,闪现着智慧的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