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观摩李力加《为了什么》
我们该怎样上欣赏课
——李力加教授谈《富春山居图》的欣赏教学
李力加
李力加: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基础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课标研制组核心成员、美术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与成果:教师教育美术专业课程与教学,儿童美术教育,艺术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民间美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一个多月了。新版《标准》修改最大的地方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按照要求,本领域三维目标
第一条为: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第二条为: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第三条为: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3月28、29日两天,在杭州余杭实验小学听取了“京杭两地美术欣赏教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这次研讨活动的内容是以不同形式,8位教师共同演绎《富春山居图》。
执教美术教师来自杭州余杭实验小学滕晓芳;杭州萧山银河小学 赵小燕;杭州富阳实验小学陆华军;杭州临安於潜镇堰口小学孙琼;杭州萧山光明小学费幼文;杭州萧山宁围二小翟春波;北京海淀实验小学汪秀华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小王书丹。本次美术欣赏教学涉及到二、四、五、六年级4个年段,其中二年级1节,四年级2节,五年级2节,六年级3节。
教育部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特级教师侯令先生主持本次活动。浙江省特级教师朱国华、朱敬东、章献明现场点评,杭州市美术教研员李芳策划并组织美术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一个多月前,侯令先生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组织北京4名美术教师同课异构《富春山居图》这一课时,我正好在教育部封闭开会。当时晚间,曾经用专用座机给北京上课的美术教师指导,会议重要,因此没有到现场听课。
据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北京已经进行的4节,本次在余杭实验小学8节课,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并非很理想。这样的现实,已经在自己的意料之中。提出以下问题:
为什么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难上?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有规律可循吗?
美术欣赏教学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美术欣赏教学有效性达成的关键因素是谁?
如何推进全国范围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我的观点1:
美术课堂上小学生审美情感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美术教师要从单一的语言“传递”方式,变化为师生共同与美术作品(教学课题)“交谈”(对话)的互动状态;
第二,学生的眼睛在看美术作品或教学主体物的时候,此刻的思维要从“观察”状态进入到“欣赏”的眼光;
第三,师生们整体的学习状态要从“审察”某课题内容的外显性,发展到心理内化的“审美”态度的转换和转移。
这三点由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角度来讲的,这是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审美发生的精髓。达不到这三点,谈审美都是空的。
我的观点2:
第一,美术课堂上,学生审美发生的核心为——体验。而学生审美体验的发生,需要达到“融为一体”和“抱成一团”的切身感受。这里有两个层次的水平:
首先,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知觉与美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信息、美术要素融为一体。
其次,当课堂上学生们的心境真正与美术作品的内涵抱成一团时,必然是自己感情被触动,必然是当下的亲身体验,必然是心灵的附着。此刻,真正的审美感受才发生。
第二,美术课堂上审美的本质就是,美术教师能够将所谓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这两者之间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真正的审美过程。
结论:
根据朱敬东特级教师提供的8节课的教学设计文本。今天在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里,给75名本科学生分别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思路等主要角度分析,本次教学的8节美术课堂,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均没有达到课程标准美术欣赏教学的要求。因为,所有的执教美术教师没有从改变学生视觉思维的高度引导欣赏,因此,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虽然活动非常成功,但是,学生是被教师笼罩在某个层面的说教控制着,当美术欣赏学习中,孩子们没有感动,没有心灵的附着,一切都是无效的。
建议:面对这样的现实,学习周绍斌院长在浙江省美术教师培训和“国培计划”美术教师培训中的讲座文本:
“欣赏的概念特征:欣赏具有主观的、个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觉的、自为的;浪漫的、想象的、创造的等表现特征。同时也是人的个性思想、独立精神与自我情感的体验本能和自然灵性。”
目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最大问题在于,小学生们面对美术作品,缺乏自己“主观的、个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觉的、自为的;浪漫的、想象的、创造的等表现特征。”这样的问题根源是:小学生们在课堂上并没有与作品形成“融为一体”和“抱成一团”的状态.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问题
一、习惯性知识点错误
本次“京杭两地美术欣赏教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某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出现习惯性知识点错误:
知识技能:了解长卷的绘画形式,结合古诗、题跋和黄公望人生经历等对画作进行赏析,理解山水画造景手法(散点透视、计白当黑等),感悟画家寄情山水的意境美。
知识点错误为:“散点透视”。透视学,是西方绘画应用最广泛的解决空间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美术教师以所谓“散点透视”来讲中国山水画,是非常荒谬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对世界的“看”法(眼睛与内心世界),均是以全方位的视角对待生活世界,绝对不是西方人美术绘画活动里三度空间定点看世界的所谓科学,中国文人是以哲学观引领自己生存的,比西方人高明多了。中国历史上的人文画家全方位体现在具有时间流动性的概念,形成了四维的观看方式。这是中国哲学观决定的。
这个错误的根源来自,美术教师自身出道之前的中外美术教育史课程没有学习好。美术教师并不明白当年透视学传入我国,被某些人自己编写的所谓“散点透视”观点所误导,然后,在个人的课堂上又将继续误导小学生。这是美术教师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
既然美术教师都知道讲中国山水画要陈述“天人合一”的理念,那么,就绝对不能又错误的将“散点透视”当学科知识点。中国文人看世界的直接方式为“游动”,是“心在前、画在后”。
以下另一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是错误:
初步掌握由诗及画,由整体到局部的中国画欣赏方法。
中国山水画(中国画)的欣赏方法究竟是什么?如何欣赏?用什么方法?作为长卷的打开方式,究竟如何欣赏?美术教师需要研究、思考,课堂上不允许再有失误,但希望发生争议性地探究问题。
二、教学、学习方式需要改变
小学生审美情感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之一是:
第一,美术教师要从单一的语言“传递”方式,变化为师生共同与美术作品(教学课题)“交谈”(对话)的互动状态;
美术教师教学行为要由单一传递,也就是习惯的讲授法转变为引导性探究行为。为什么?
课堂上学生有体验,才能发生审美,有基本体验,才是主动欣赏。因此,这一学习领域学生的学习特征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灌输的、单一传递的教学方法与行为,这样,学生课堂体验才能发生。课堂上学生们不能集体发生主动探究的体验感受,你教师再高喊着审美,也是假的、表面的文章。
学生的探究学习行为,能够激发体验性内化心理产生,内化的课堂才是欣赏的状态。因此,学生欣赏课学习行为要由原来等着教师“灌输”某美术学科知识,转变为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富春山居图》所蕴涵的文化、哲学、美术学科知识,这样,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有提升。目前,8个教学文本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写的非常空泛,学生凭着什么形成下列目标呢?
了解和欣赏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灌输的讲授法教学,连基本的美术学科知识的基本目标也达不成。因为,《富春山居图》为现成的“已有知识”。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如何让小学生对“已有知识”发生兴趣,愿意学习,必须形成体验课堂,必须主动探究,必须达成
“欣赏的概念特征:欣赏具有主观的、个性的;自由的、自主的、自觉的、自为的;浪漫的、想象的、创造的等表现特征。”
三、教学观改变
40分钟的课,需要讲述《富春山居图》这样宏大的文化、哲学的主题,内容究竟讲多少?
能否以单元教学形式设计教学,将宏大的文化、哲学叙事,转变为具体的学科问题探究叙事,由小见大。例如某教师设计了探究:
尝试披麻皴技法,欣赏长卷美和体会名画的笔墨趣味。
设计教学的出发点好,但实际教学还需要研究。
另外,这8节教学中,其中有一课是不少美术教师认为当时教学现场效果相对最好的一节,
❷ 如何聚焦有效课堂观摩,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所谓 "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专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属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按照目标管理的教学流程,有效的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并据此来划分教师在处理每一阶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❸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什么是面积
参考一下吧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 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 《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 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梁爱英 黄丽娜 王桂荣三位教师的《乘法的简》课被评为特优课;阳泉市陶行知研讨会作课《乘法的简》受到与会的教师好评。12月22日山西省示范小学验收时王桂荣的《认识一位小数》受到验收老师和领导的好评。12月中旬,4位教师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杨少波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一月十二日王桂荣赴盂县作课,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石晨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本学期我们在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家长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后带回家,有时把班里同学好的作业带回家,双休日家长对孩子一周的学习、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对比后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要求,周始老师综合激励换星,(2个优A换1枚章)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距离缩短,(9、10、11、12、1)五星级作业评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分了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在11月12日进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全校学生全都参加,及格率为97%,优秀率为78%。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安排学生在校一日活动,课外兴趣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时间、内容、老师、场地均得到落实,各兴趣活动期中组织汇报表示,12月底结合迎新组织展示。学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具备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发展特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❹ 新课堂教学观摩示范课,老师最应该听什么
01“听”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教师在听课时,首先要看的就是别的教师是怎样安排课堂结构的。
02“听”重点难点的突破
听课时就要听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
03听”板书及教学媒体运用
一般说来,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此外,板书还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功能。
教学媒体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恰当运用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媒体运用不是多多益善,先进的媒体未必收到良好效果。
所以听课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看人家是如何选择媒体的、运用是否行之有效。
04“听”课堂的气氛
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氛围。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05“听”教学细节
细节,往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举手投足间都能体现出优良的教育意图,一个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青年教师往往不太注意或浪费潜在的教育资源。
06“听”闪光之点
因此,我们在听课时,一定要首先抱着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要积极调动自己敏锐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人家课堂上的每一点闪光之处,然后慢慢品味,细细揣摩,再将其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实践印证,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功力日进。
07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听课后,要认真思考。一节课的好坏,不同时期、不同学科有不尽相同的标准。此外,一堂好课还要做到:要有科学性。
❺ 观摩课对学生有哪些作用
认真听课来、评课、积极源观摩,善于向优秀的同行学习,汲取他们的宝贵经验、尤其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以及这背后所包含的理念,并把它融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
❻ 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获奖难吗
课堂教学实践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内》的要容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