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叙述

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叙述

发布时间:2021-01-28 15:02:07

㈠ 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我们之前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新的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定位,包括课程的实施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跟大家都做过研修与解读。但如何将理念贯彻到课堂中,什么是以审美为核心,什么是兴趣爱好和动力,如何做关注到全体学生等一系列理念实施的问题,还需要和老师们共同探讨。要把课标的基本精神、特别是跟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当中,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把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搞清楚。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讲。
一、音乐性
第一个就是音乐性问题,也就是说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这是音乐本身的特点,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关注音乐本身的特点,关注音乐本体。无论是欣赏教学还是唱歌教学,都要始终贯穿音乐的语言。
音乐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教学要贯穿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方式呢?这是值得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什么叫音乐的语言、什么叫音乐的方式、什么是非音乐的语言方式?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音乐教学中,聆听音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老师不能用过多的非音乐的语言来讲解音乐,而脱离音乐,脱离音响。教学要解决问题,设计问题要有一个音乐的目标,不能在音乐课上解决历史问题、地理问题、数学问题,音乐学科的第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音乐性。老师要用音乐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要把非音乐的东西都搬到音乐课堂上。让学生用音乐的头脑去听音乐,而不是用其他语言去听。音乐的语言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声等等,老师要帮助学生从这些要素当中了解音乐表达了什么。用音乐语言去解决问题是音乐学科的第一个特点。
二、审美性
另外一个学科特点就是它的审美性。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修订后最为突出的一个课程理念。我们都知道,小学有思想品德课,初中有思想政治课,这类课程都是通过讲述的方式告诉学生道理。音乐课就不能讲道理,因为这不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是以情动人,以美动人的学科,所以我们经常说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在音乐课上跟学生讲道理和灌输一些思想都是没有作用的,我们必须通过音乐的情感力量来打动学习者。我们说音乐艺术的情感性是极其强烈的,音乐艺术在表情的上胜过其他一切学科和艺术。比如美术作为视觉艺术也具有情感性,但它不如音乐来的强烈,影视和舞蹈也都不如音乐的情感性力量强大。人们常说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当人的情感发展到很深的状态时语言就显得很苍白了。在音乐表达人的情绪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是其他学科不能比的。为什么音乐学科要注重情绪,注重情感,注重审美呢?因为审美主要是通过人的情感来完成的。音乐学科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老师面对一群有情感的学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形成了一个音乐的审美过程。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的时候,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很丰富,说出来的语言非常少。而还有一些老师把一节课时间都放在细致入微的讲解上,认为不讲学生就听不懂,真正研究音乐本身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其实,老师备课先把声音文件拿来听,然后再去看谱子,这样才能抓住音乐。实际上凡是“白开水”的课,老师都在音乐之外,跟音乐接触少,还没找到感觉,对音乐没有体验和感悟。
今天谈到的全国性普遍问题,就是音乐课流于形式。大家都知道现在音乐学科被列为紧缺薄弱学科,之所以被列为紧缺薄弱学科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看不到音乐学科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所以我建议各位老师既然从事了这样的工作,就不能对音乐无动于衷,永远用理性的态度面对音乐,讲音乐。音乐老师要感性一点,学生也要感性一点。音乐学科是感性的学科,如果我们总是理性的操作,效果一定不会好。音乐审美教育学里有一个词叫“审美渴望”,我们说审美教育说了十年,如果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音乐都缺乏审美渴望,那音乐教学与学习就都没有动力了。所以,音乐教师走进课堂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感动起来。这牵扯到一些教学心理,我建议老师们可以多研究一点音乐教学心理,这会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过程性
音乐学科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过程性。音乐学科跟其他学科不同,或者说音乐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它强调教学过程。教学要体现教学过程特别重要,或者用一句话来说,教学过程即是教学目的,他们是统一的。老师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音乐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时间就是过程,一个完整的作品怎么呈现给观众的呢?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的。如果不从头听到尾就把握不住它,所以过程即音乐,音乐也就是过程。音乐随着时间流动,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的艺术,动态的艺术,这里就牵扯到一个教育问题,为什么许多老师舍不得拿出时间给学生听音乐?这就没有体现音乐的时间性和过程性特点。我们特别倡导教学无痕,就是你看不出他是怎么回事,但是都在里面渗透着,这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音乐学科具备这样一个特点,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用教育学中的一句话归纳,就是音乐重视教育的潜效应。老师们不要觉得这堂课这个歌曲没学会,那个切分音没唱准,或者这堂课一个曲式学生没清楚,事实上关注这些东西就是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过程和时间特点。音乐是一个积累,为什么把鉴赏改为欣赏,就是要求学生和老师多进行音乐经验的积累。
音乐教学的过程性,还要联系三维目标,第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个过程与方法,老师在设定目标时,要注意在实践层面多用音响跟孩子们交流,凸显音乐的过程性,而不是我们放一边学生就能听进去的。如何让学生跟音乐进行交流,这里边有一个具体的在教学层面上的问题。比如这一首歌究竟是怎么学会的,老师们可以想一想。由一开始你完全陌生的一首歌,到最后把它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可惜我们老师没有研究,借鉴的间接经验过多。参考书的目的是提示老师,提供借鉴,但是有时候老师过多的依赖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几个人对作品的一种诠释和解读。老师们案头多一些书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深入的研究,反复的聆听,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激情,这样一节课才有可能上到位。
很多教师在课上不给学生听太多音乐,认为没有那么多时间,但这样的教学容易没有效果。因为音乐不是知识型的学科,音乐是非语言的信息,不具象的艺术,跟语文、数学不一样,语文一个字两个字组成一个词就有语义性了,这是话筒、这是电脑,我们就都明白了。音乐的“ do re mi fa sol ”是什么?一千个人听了就有一千个答案,所以音乐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音乐,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直接跟音乐音响来对话,这个非常重要的。老师们要多给孩子们接触音乐的时间,听也是接触,唱也是接触。
课标提倡学生是教学主体,因此不能总是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音乐老师应该抓住音乐的特点,别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数学课。音乐教师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起到通道的作用。通道这头是学生,那头是音乐,教师要保证通道的畅通,不能总用语言打断它,一旦切断了通道,学生就很难融入音乐了。教师不能总是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领学生自己走进音乐,体会音乐。音乐是流动性的艺术,是过程性的艺术,我们怎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获得,需要老师们动点脑子,给点方法。李存老师用的办法再简单不过了,就是一听音乐就情绪激动的挥拍子。音乐老师的语言是金,课堂上老师不要说的太多。但很多老师不习惯这种方式,比如现在播放一段音乐,老师没事做,就会不停的说:“坐好了,好好听着啊,你瞧你干什么呢”。有的还讲这部分音乐怎么地了,那部分音乐又怎么地了,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听不进去音乐的。很多老师觉得不说话就很不自然,特别是音乐比较长的时候,老师就坐立不安了。这说明老师没有和学生一起听音乐,如果听了表情就会显现出来,或者身体会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动,学生的情绪就会在老师的感染下被带动起来。
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很深刻,也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当它化成我们具体教学实践行为的时候,凸显出来的是如何把控音乐性的问题。当我们认识到了学科特点的时候才能把教学实施做到位,真正通过音乐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㈡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以怎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

培养对音乐的美感,而不是对音乐没有感觉;
培养对音乐的陶醉,而不是内对音乐的难受容;
培养对音乐的整体认识,而不是专精于一种乐器、一种风格。
多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熏陶学生,而不是以躁动激昂的音乐刺激学生。
你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启蒙导师,做到学生因为你而一生喜欢上了音乐,而不是仅仅完成教学任务。
不需要有什么明显的教学成果,只要在学生的心中种下音乐的种子,让他们日后自己去生根发芽。一切的一切,皆要让学生真正的爱上音乐。
能做到这一点,以后你的学生大多都会成为音乐家,或者是有音乐才华的人。

㈢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则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一、以兴趣激发参与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何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点和我所从事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科,设计了以下三个观点来阐述:1、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着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等等,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音乐教学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了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读后感《《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2、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上音乐课时,我充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有机地把音乐与图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3、通过音乐游戏、舞蹈,激发学习的兴趣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小朋友带上头饰,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二、培养兴趣,以引导调动参与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三、及时评价,肯定参与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学生和小组并给以奖励──小红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个别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但对参与效果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上次参与的快乐,正是下次参与的动力,如此循序渐进,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答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教学思想,提升了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意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运用在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读了这本期刊,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㈣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论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国新一轮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开始是在2010年,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规划纲要属(2010—2020)》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乐教育,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智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课改下农村音乐教育的挑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1.教学观念十分落后,忽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并没有完全接纳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侧重点在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完全不适应新课改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着非音乐专业教师代教音乐课的现象,可见农村小学对音乐课根本不重视。2.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低广大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而对于一直被视为“副科”的音乐课师资就更没有任何

㈤ 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一、确立新的音乐教学备课观

谈到音乐教学的备课,我们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以什么观念来备课?备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只是钻研教材和编写教案,其最重要的问题是音乐教师为什么备课?其次,才是音乐教师怎样备课?为什么备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备课的目的,那么,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音乐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是课程目标在一节音乐课中如何确定?如何转化?如何落实?这实质上是音乐教师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对音乐课程的领悟与把握。备课不仅是知识的准备或预备,还有学习能力和其他能力以及整个教学资源的准备等。

从备课的内容范围看,备课不仅要备教的内容,即是一个什么音乐作品或有关音乐内容,其中,涉及哪些音乐知识技能?哪些音乐文化?哪些人文精神?除此,备课还要备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获得方法的方法等等。

从备课的时间范围看,备课不仅是课前备,还有课中备(即教学过程中的及时调控)。

从备课的对象范围看,不仅要备教师(教师与本课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师在课中何时示范为宜;教师示范的程度轻重如何;是完整示范还是局部示范;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保留),还要备学生,学生已有哪些知识技能或经验;学生学习的困难是什么;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有哪些;等等,这都是备课所涉及的问题。

二、树立新的音乐课程观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发现音乐课程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宗旨,这充分反映了音乐新课程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音乐课程本身的主要功能在设计课程。改变了原来以学科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体系,为此,音乐课程的学习将更加有利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音乐开始,来认识音乐的起源和学习音乐知识,进一步体会音乐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价值观的紧密联系。在这样明确的音乐课程功能下,音乐教学的备课一定不是过去传统意义的备课,它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学科教学的单一知识与技能的备课和简单意义上的老师“教”和学生“学”,而是一个在综合教育思想指导下和音乐课程理念导向下的具有整体意义的备课。

三、备音乐教材,体现以音乐审美核心,重视教材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音乐教师备课,首先,应该根据本校现行使用的经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或地方、校本开发的音乐教材,确定其音乐教学的具体音乐作品。其次,音乐教师应该深入对所要教的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仔细分析音乐作品的审美要素,即在音乐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旋律构成、情绪色彩、歌词内容与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特点,抓住音乐的特性才有可能使音乐教学绘声绘色,使作品应有的教育价值与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有机结合,达到音乐教学应有的目的。

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教材《雨中》,我们对作品就可以作如下分析: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风趣,表现学习生活的儿童歌曲。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歌词生动地描绘了雨中上学的孩子们,你呼我喊,嬉戏逗乐和在课堂上愉快、专注学习的情景。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且第一、第二乐句旋律完全重复,使音乐形象与情景加深。第三、第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模进。四个乐句都用“OX XX|X X|”的节奏,使曲调富有跳跃感,尤其每乐句的句尾小节加入拍手的节奏和“呼喂”的叫喊声,以及句中的下滑音装饰音的出现,渲染了孩子们在雨中嬉笑、逗乐的快乐之情。“嘀嗒”、 “嘀嗒”,“哗啦”、 “哗啦”,“呱哒”、 “呱哒”生动的象声词,形 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上学路上踩水、嬉雨的情景,富有童趣。歌曲的间奏采用了引子的后4小节旋律,在欢乐的情绪转折进入第二乐段。这时,歌曲节奏约为松散,曲调舒展,五度大跳音的出现和歌词发自孩子内心地唱出“我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顿时把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极富想象力和画面感地展示出学生在教室里情趣盎然地大声读书,书声琅琅,乐于学习的情景,窗外大雨哗哗,风声、雨声、读书声交织一起形成生动的对比,渲染出歌曲《雨中》的主题与意境。歌曲末尾乐句重复采用前一乐段第四乐句的旋律,反复三次用渐弱的力度唱出“哪怕它大雨哗啦啦啦”,给人以陶醉在读书中,大雨淹没在读书中的感人效果,最后句尾以六度大跳在主音“6”延长八拍半上结束全曲,真是余味无穷。

四、备音乐教学活动设计,体现音乐教学活动具有音乐性和发展性。

这里涉及的是音乐教师备教法的问题,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突出学科特点,抓住教材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元素设计教师的“教”和“导”,教师要亲自“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所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一定要围绕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具体感受,深入体验,大胆表现,相互交流,评价提高这样的学习过程进行周密而又有逻辑的安排与组织,整个教学过程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在这个合理结构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一切发展落实在音乐学习活动当中,使音乐课有音乐的味道,有音乐的魅力,有明确的学生发展效果。

在《雨中》歌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放在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趣味练声。如:听录音声响,感受生活中的“雨声”。学生练声活动:聆听雨声;自由模仿雨声;在“雨中”快乐地唱“清脆的雨滴声”5 5 5 5|0 0|“连绵不断的

嘀 嗒 嘀 嗒

大雨” 6 6 6 6 |6 —|6 —|6 — |6 — |

哗 啦 啦 啦

“风雨交加”,合唱练声5 3 |6 5 |5 - |5 - |

哗 啦 哗啦

2 1 |2 3 |3 - |3 - |

第二,欣赏歌曲,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想象意境。完整聆听歌曲(放录音),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教师示范引发歌曲第一乐段相声词乐句的学习,学生聆听并找歌词中唱到的有趣的声音(嘀嗒嘀嗒、哗啦哗啦、呱嗒呱嗒、叮当叮当、噼啪噼啪、哗啦啦啦);采用师生合作学习,对唱方式,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唱有趣的声音,巧妙地完成歌曲第一部分相声词的乐句教学任务。

第三,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学生跟琴自学第一段;边唱边用嬉雨的动作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情景。

第四,重点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听歌曲第二部分录音范唱,比较两部分的情绪和节奏有什么不同;出示不同色彩的图块,区分两个声部的音高,轻声模唱两个声部不同的旋律;学生分声部练习歌唱;跟琴合唱、相互评价,强化声部的音准与两声部的和谐,提高演唱水平。

第五,完整演唱和表现歌曲。学生体会、归纳出唱好歌曲的要点;有表情、有动作地表现歌曲;教师指挥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备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音乐教学备课,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要站在学生学习者的角度设计学生感兴趣而又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的学习。音乐教师备课应该考虑学生课前能够参与的收集资料、探究活动等,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课程资料应用于教学当中。在学生音乐学习活动和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和准备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学习,学生与音乐作品对话,与音乐大师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追求音乐教学使学生融于音乐之中,而不是游离于音乐之外地自我建构新的音乐经验,发展音乐能力,提升人文修养这样的教学效果。

《雨中》教师设计的学生音乐学习方式主要有:第一,情境式学习,即创设雨中上学路上儿童嬉戏,雨中玩乐的情景,在练声中,歌曲学习与练习过程中始终都贯穿这一情景,以情景感人,以情景感受和体验来表现歌曲,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歌唱效果。第二,情感陶冶式学习,即始终抓住歌曲的雨中有童趣,雨中学习的乐观情绪,雨中不受干扰喜欢读书的情感,把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从歌词所蕴涵的情与趣中层层推进教学,收到学生音乐能力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的效果。第三,师生互动式学习,即教师适当示范,引导学生尝试、模仿性地歌唱;师生对唱,学习歌曲部分乐句,以易带难,逐步铺垫;第四,学生自主尝试学习,即在歌曲二声部的学习中,由学生自选声部,自学视唱不同声部,在自学基础上再过渡到集体顺应,合唱练习,基本达到预计的教学任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备音乐教育资源,要贴近教材和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经验与水平。

一节好的音乐教学,离不开相关的音乐辅助材料和手段。在音乐教师的备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准备与学生音乐学习密切相关的适当的音乐视听材料和信息,以及学生要操作的相关材料(如卡片、图片、乐谱等)或工具(如乐器、服装、道具等)。对于教师在一节音乐课中将采取什么教学手段,这既要根据学校和老师的实际情况,也要针对具体的音乐教材内容。如需要用多媒体,教师备课就要制作相应的课件,收集、整理文字、图片等资料,并考虑呈现的方式,呈现的时机。如不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么老师可以设计如何板书或制作手写的题板、卡片、乐谱等具有呈现意义的教学资源,以揭示和丰富音乐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更好地参与音乐的感受与表现。

教师必要的示范,也应该是一种教育资源,包括对歌曲、乐曲作品的演唱,演奏,或舞蹈、戏剧的表演等。这些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成熟,将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效果,也是音乐教师备课应该要下的功夫。

在《雨中》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课前准备主要是:

第一,资源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雨中学生在上学路上用书包、衣服顶着雨奔跑,在雨中嬉戏、踩水的情景;分段出现的歌谱;歌曲作品的基本节奏练习卡片。电脑喷绘的全曲大歌单。手写复印的学生小组分声部学习的声部小歌单。

第二、学生生活经验的储备:回忆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雨中上学的经历和情景及情感体验,对合唱学习活动的基本习惯与常识。

第三,教师的教学技能准备:熟悉和分析《雨中》作品的审美特点(前面已有所分析);有感情地熟唱《雨中》这首歌;设计和熟练歌曲旋律的伴奏;设计调动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体验的方式与方法;设计解决合唱难点部分的具体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与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备课是有章法可循,有方法可借鉴的,只要音乐教师真正理解和进入到备课的意义和实质,那么,备课才不至于是应付和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起到教学教学,备课先行之作用。

㈥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音乐知识。但是,不少音乐教师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沿用传统老旧的教育教学模式,一味强调向学生灌输音乐知识,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使学生没有一点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机会。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一味地强调自己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人士,任何人都不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加以质疑。例如,教师会有唱错音的时候,因惧怕老师的“白眼”、“批评”,小学生总是不敢向教师指出错误,这样既会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又不利于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为此,音乐教师首先应当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转变自身角色,从单一传授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营造双向交流、和谐、自由的音乐教育教学氛围,以使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自行接受教师的教育,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二、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创新
只有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才会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敢于创新。小学生对于各种事物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一旦他们亲身经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他们进行创新。例如,再向学生展示各种打击乐器,使其对各种打击乐器的工作过程有所了解后,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废旧物品进行改造,使其也可以成为一种“打击乐器”,如有的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易拉罐和酒瓶等制作出了“打击乐器”。教师在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的各种“打击乐器”后,可以鼓励学生用这些“打击乐器”试图演奏出各种旋律,在这种亲身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创新思维得以形成,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小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不能仅仅采用音乐书本教材、录音机、电子琴等教学设备完成各种音乐教学活动,而是应对教学手段加以创新,应当将多媒体技术巧妙地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采用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可观可感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对课堂教学内容加以丰富,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加以激发,解除传统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性思维造成的禁锢,使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动脑、积极探究,以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用多媒体技术,仅仅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录音机等教学设备播放一些歌曲,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学生进行音乐艺术欣赏,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旦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学生就会产生继续朝向目标前进的动力。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具有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提出新的想法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或者完全忽视,而是应当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敢于提出新的想法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表达,而且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㈦ 浅谈如何促进小学音乐教师教育理念转变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走上了尊重教师教内学个性发展,强容调转变和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为主的培训之路。本文试图在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强调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的“参与性”“体验性”,注重教师个性特征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关键词】音乐教育 奥尔夫 教师继续教育 参与性 创造性 体验性一、教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

㈧ 哪位能提供一片有关教育的论文,只要是教育方面的就成,比如说课改,任教心得等(我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

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现状的反思

内容摘要:农村的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目前,农村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对音乐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等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 键 词:农村 基础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对于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农村音乐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对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思考,探讨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对策,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备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农村学校为了缩减财政支出,尽量聘请代课教师。教育经费不足,导致教师工资较低。而一部分音乐教师也因没有课,在年终考核时没有机会参加考核,这些导致一些音乐教师对音乐课不感兴趣。有些老师在自己能力允许的条件下都转教语文或数学,导致音乐教师队伍严重流失。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农村的一些学校没有固定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音乐教室,也没有完备的音乐器材,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教育观念陈旧、滞后
在较偏远地区一些农民的生活还有问题,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学习知识、学习音乐。即便是想让孩子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音乐,他们觉得不能创造财富,所以他们不会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让孩子去学习。只有文化课成绩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文化课的成绩,没有认识到音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美感、审美素质的培养。
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所以,学校一方面考虑升学率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家长的“重望”之托,它们以抓学生成绩为主。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学校就会为了升学率放弃,甚至牺牲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一些学校拿教学成绩作为老师的考核标准,一些老师用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这一连串的排名不由自主地会让学校、教师、学生都觉得走到哪里都是文化课最重要。音乐教育在一些农村的基础教育中基本是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升学考试不考音乐,所以平时可能还有音乐课,而一到临近期末,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去。
作为中小学生,他们还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和家长的影响。一些学校讲升学率,家长期望他们跳出农村,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不由自主地也会重视文化课。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电视、录音机等这样一些媒介,认识到的也基本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其实,对于本民族的民歌、民族乐器等,他们应该多了解、应该了解的知识却从未耳闻,更谈不上喜欢与否。
因此,在农村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甚至是模糊的。
3.师资力量缺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是支撑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通讯、文化等与城市相比较落后,所以一些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
现在,农村较少数学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大多数音乐教师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气氛不够活跃,致使学生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而那些专职的音乐教师,也会因为教学设备不完善而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没有用武之地。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也使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国家统编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脱节。

二、发展农村音乐教育的对策

1.转变农村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向前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考试制度。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农村的实施情况还不够好。要对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进行教育,使他们转变“分数第一”的观念,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一些社会艺术活动或民间艺术节,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
在改变社会、学校、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随之改变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评价机制问题。当各方都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这样会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2.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同时要积极鼓励和调动社会上各种力量来对农村音乐教育进行投入,逐步建立多种渠道,来筹措农村音乐教育经费机制,解决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教室,配置音乐教学器材,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一些音乐教师才会安心扎根农村,在农村音乐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保证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
3.优化农村音乐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且目前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首先应该稳定在职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音乐教师的定期培训,提高这些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发展有音乐爱好的其他课程教师,鼓励他们加入音乐教师的队伍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壮大农村基础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当然,单靠农村音乐教师的自我补充和自我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到农村去作讲学、作兼职,这样有助于他们了解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然后再结合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便不至于使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脱节。同时要鼓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去建设农村,毕竟城市人口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少部分,城市学校所需的音乐教师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另外,相关部门对这样的毕业生在生活上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4.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根在农村,要保存传统音乐文化就必须从农村入手。对于农村音乐教育来说更是便利,对传统音乐文化触手可及,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音乐资源。
民间传统音乐具有淳朴的乡土气息,适合农村的特点,容易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共鸣。例如,淳朴高亢的西北民歌、委婉悠扬的江南丝竹、豪迈热烈的北方吹打等,这些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更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对学生的感染也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本地的民间艺术家到学校进行演出,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使他们了解本土的民间音乐。这样既丰富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国要实现21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科教兴国,一定要狠抓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这是物质基础与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长要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改变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伟大工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诸多现实困难,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苏敏.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边缘化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8).
[3]孟颖杰,蒋丽君.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4]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8).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㈨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音乐教学的方法、手段都面临着重大的改革,新的音乐课程必须采用民主的、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探究的教学方法。新的形势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合格人材。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丝丝春雨,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应当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教育事业心和使命感;更应当具有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

(1)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品质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知,唱歌要有饱满的情绪,欣赏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教师本身受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著名音乐教育家缪裴言,虽然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但却非常热爱和喜欢音乐教育事业。他在音乐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都缘于他对音乐教育研究的不懈努力,缘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毕生追求。实践表明,许多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不畏艰辛,不计得失,勤于耕耘,因此成绩卓著,受到人们的尊敬;相反,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那么他就失去了动力,也不可能胜任培育下一代的责任。

(2)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当然,这种爱并不是顺从、溺爱,教师的爱体现在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信任、尊重、期望和正确的评价上,它要求教师彻底抛弃只教书不教人,以师为中心的旧观念,而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

所以,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才能使自己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迅速进入角色,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3)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是“言传身教”,示范性极强。对于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青少年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威信和地位。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教育家都主张和倡导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而且身体力行。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时期教育家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在近代,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教师只有自己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否则,教师不仅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二、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然而,音乐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艺术,它不像图画呈现的是造型艺术,也不像电影戏剧那样是可听可见的综合艺术,而是一种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引起联想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因此,《新课标》已经改变了原先以“唱歌、音乐知识与欣赏”为主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了以“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为主的新的内容标准。所以,原来那种能“弹琴、唱歌”就能当音乐老师的观点是片面的。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教师单一的技能是不能满足学生**益膨胀的音乐需求的,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只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乐队、民乐队、鼓号队、舞蹈队、合唱队等等,这些团队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而平时指导组织这些活动团体进行排练的任务就不由分说地由音乐教师来承担,如果一名音乐教师不具备鼓号队组建训练能力、舞蹈队编排能力、合唱队组织排练能力等这些复合的专业技能的话,怎么能算的上是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呢?这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为啥要开设合唱指挥、舞蹈编导、管乐合奏等专业选修课的原因。

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在具备扎实的“唱、弹、跳”的专业技能之外,通过自学、培训的方式,努力去探索其它有关的技能领域,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的综合性教师。

阅读全文

与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叙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