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感官教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感官教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1-29 23:10:46

1. 宝宝的感官教育方法有哪些

所谓感官教育,即以系统的感官教具为主要依据,并采用能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专为媒介,属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强化,使训练者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为发展直觉和思维奠定重要的基础。蒙氏感官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视觉教育、味觉和嗅觉教育、触觉教育以及听觉教育。

感官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中心环节,也是其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蒙台梭利看来,感官教育既能够为宝宝将来的实际生活做足准备,又是宝宝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因为它的重要性,在蒙台梭利关于教育的著作中,有很多是专门论述感官训练、运动训练与感觉教育、纪律教育的关系的。

2. 蒙台梭利常青藤MIS蒙氏数学的教学基于感官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什么意义

基于感官教育的学习就极为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孩子更容易弄懂,无论是3岁还是12岁的孩子来学习,都可以通过一步步的实物操作,对思维做一个启发。

3. 幼儿感官教育的基本示范法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精品课程案例集

教案篇

《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故事诙谐有趣,通过两只老鼠的不同经历从侧面反映了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生活。孩子对城市很熟悉,对乡村也并不陌生。大班的幼儿语言发展已经进入高峰期,幼儿敢说、想说、乐意说,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乐于讨论甚至辩论。本次活动教师用图片、谈话引导、动画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可谈,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在简单的辩论中得到提升,学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认真地倾听。由辩论再蔓延到故事情节中,在诙谐有趣的故事中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意义,了解故事的内容。

1
、欣赏故事、感受诙谐故事的趣味。
2
、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尊重别人的观点。
3
、能与教师一起绘声绘色的讲述故事。

1
、城市与乡村的图片,活动教具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各一只;
2
、故事《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动画《乡村老鼠进城》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客人,看看是谁?(两只老鼠)一只老鼠住在城市里,所以我们叫它什么呢?(城市老鼠),一只老鼠住在乡村里,所以我们叫它什么呢?(乡村老鼠)。它们是一对好朋友。我们一起到他们住的城市和乡村去看看吧!

(二)欣赏城市与乡村的图片

逐一出示城市的图片和乡村的图片,提问:你觉得城市的生活好,还是乡村的生活好?为什么?(请幼儿自己作选择,喜欢城市的小朋友说城市,喜欢乡村的小朋友说乡村,分别陈述自己的理由)

(三)欣赏动画,并拓展讲述
1
、用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幼儿想象故事内容

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过腻了现在的生活,它们想交换一下:城市老鼠到乡村去生活,乡村老鼠到城市去生活。你们觉得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
、欣赏动画——老鼠进城

提示语:乡村老鼠来到城市,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它能习惯城市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吧!
3
、拓展讲述

提问预设:请你们猜一猜,城市老鼠到乡村后,又会怎么样呢?它又能习惯那儿的生活吗?

(四)欣赏故事《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

提问交流:你在故事里听到了什么?你在故事里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你能够跟大家说说吗?
1
、城市老鼠喜欢乡村的生活吗?为什么?(乡村虽然美丽,但它吃的、住的都不习惯)
2
、乡村老鼠喜欢城市生活吗?为什么?(城市里虽然繁华美丽、舒适好玩、但太危险了)
3
、为什么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都想回到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

(五)再次欣赏故事,鼓励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讲述。

小结:其实城市和乡村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好,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就习惯了这个地方的生活。就象我们小朋友从一生下来就住在城市,可能会觉得(什么地方好啊)城市好。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那就能过得开心、舒服,你们说对吗?

(六)自然结束活动。

附:

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

有只乡村老鼠住在靠近谷仓的地方,日子过得十分安逸。

这天,乡村老鼠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老朋友——城市老鼠,就写信请他来乡下玩。城市老鼠接到信后,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动身前往乡村。

城市老鼠受到了乡村老鼠的热情接待。乡村老鼠领着城市老鼠来到野外,得意地说:“老兄,你看这儿的风景多好,空气也很新鲜,多住几日吧!”回到家,乡村老鼠又拿出很多大麦和小麦请城市老鼠吃。城市老鼠坐在坚硬的板凳上,很不当回事地说:老兄,这儿尽管吃东西不愁,可也太乏味了!”城市老鼠说:“你还是到我家去玩吧!我请你吃从没吃过的好东西!让你看看我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听了这番话,乡村老鼠突然非常向往都市生活了,
他欣然接受了城市老鼠的邀请。于是,他们立刻上路了。

来到城市,看见城市繁华的景色,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乡村老鼠吓得全身颤抖,过马路时紧紧拽着城市老鼠的手臂吓得哇哇乱叫,他们来到城市老鼠的家,看到整洁的房间、漂亮的家具和各种好吃的东西,不由惊呆了,“你天天都这样过吗?”乡村老鼠问。“是啊!来客人时吃得更好呢!”城市老鼠神气活现地回答。乳酪、蜂蜜、苹果、无花果、奶油蛋糕、面包„„乡村老鼠以前连见也没见过。“你真幸福啊!吃得好,过得好。而我一年四季只在农田里干活!”乡村老鼠感到很悲哀。

他们聊了一会,就爬上餐桌吃起来。乡村老鼠正要把苹果放进嘴里,“砰”的一声,一位仆人走了进来。城市老鼠见了,飞快地躲进墙角的洞里,乡村老鼠吓了一大跳,也躲了进去。

仆人把一些食品放在餐桌上,又出去了。“好了,这下安全了。”城市老鼠得意地坐在餐桌上,继续吃东西。乡村老鼠四下张望了一下,才跟着吃那可口的肉。它们才咬了一口,“砰”的一声,门又打开了。一个女佣走了进来。两只老鼠吓了一大跳,又急急忙忙躲进墙角的洞里。

“老兄,你觉得那肉的味道怎么样?”城市老鼠得意地问。可乡村老鼠却吓得什么都忘了。乡村老鼠静静地想了一会儿后,把帽子戴起来,说:“老兄,我要回家了。”城市老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哎,这儿不是很好吗?”乡村老鼠说:“乡村平静的生活很适合我。这儿虽好,但随时都得担心被人伤害。我还不如回去。”说完,乡村老鼠头也不回地走了。

点评:

该故事生动有趣,孩子很喜欢。因为孩子喜欢老鼠的形象,所以他们乐于讨论。活动中,教师能紧紧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活经验,以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孩子们愿意表达并且有话可说。动画《老鼠进城》特别有趣,能深深的吸引孩子,并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吆喝是商贩们对自己商品的一种宣传,通过吆喝来把自己的商品出售给人们。它贴近生活,平凡得几乎随处可以听见。孩子们也非常感兴趣,并且善于模仿。老师便以此为契机,
加以提炼和归纳,让幼儿体验到吆喝的好玩和有趣。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和老师共同总结出吆喝的特点、形式、内容,引导幼儿加以创造想象创编各种吆喝,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大胆地与人交往的能力。
1
、热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体会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
、在活动中能友好地与同伴分工合作,并大胆地与人交往。
3
、善于捕捉周围的事物,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大胆地表现。
4
、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吆喝的特点,并能自己创编吆喝。

1
、知识准备:带幼儿到市场中观察商贩买卖物品。
2
、物品准备:冰糖葫芦、各种水果、羊肉串、臭豆腐、凉粉、玉米、烧饼等。
3
、情景创设:美食街。

一、引导探索
.
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吆喝
?
为什么要吆喝?
1
、老师出示冰糖葫芦,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
、老师示范简单的吆喝,让幼儿进行判断这样的吆喝好听吗?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创编吆喝,并进行个别表演。
3
、幼儿自由结伴向客人老师吆喝冰糖葫芦。
4
、请幼儿说自己吆喝冰糖葫芦的过程,让客人老师给出评价。
(
由一名客人老师到幼儿面前根据刚才幼儿吆喝的情况,总结幼儿吆喝的缺点,比如声音要大一点,语言要更生动,语言应更丰富,将你的东西说得更好,让别人一听就想买。
) 5
、老师小结:吆喝是生意人在出售商品时,对自己的商品的一种宣传,目的是把自己的商品说得棒棒的,让自己的商品卖出去。

二、回忆观察比较,探询吆喝的形式与特点
1
、提问: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吆喝?
2
、幼儿回忆模仿各种形式的吆喝。
3
、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在吆喝的形式上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归纳出吆喝的特点。

(在这一层次里,先让幼儿说说生活中听到过的吆喝,然后教师向幼儿展现三种吆喝:普通话的,方言的,唱的。让幼儿比较觉得哪一种更有趣,然后以鞋子为例让幼儿选择三种方式的一种自由吆喝,最后选择三个幼儿分别以不同的方式上台吆喝,幼儿评价你听了以后想买谁的鞋子。。)

三、创编展示:幼儿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创编吆喝。
1
、给幼儿一个想像中的物品,引导幼儿从物品的特点入手,邀请同伴进行讨论、创编。
2
、老师引导幼儿对比,让幼儿发现哪种吆喝更有趣,更有创意。
3
、展示创编结果,评价小结。

(在这一层次里,主要让幼儿感受一个人吆喝和结伴吆喝的不同。可设计这样的游戏:同样卖一种东西比如玉米,一个幼儿在一边独自吆喝,另几个幼儿结伴吆喝,其它幼儿当顾客。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感觉)

注意:教师在各个环节中都要引导幼儿用丰富的语言去表达。同时要注意买和卖的使用。

四、自由表现
1


介绍美食街。
2
、请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摊位,分工讨论怎样吆喝。
3
、美食街开张,吸引顾客,吆喝美食。
4
、小结、结束。

点评:

孩子们在繁华的商业街上随处可以听到吆喝。吆喝虽然听起来很平常,但是却需要勇气、胆量和语言艺术。该活动以吆喝为内容,旨在锻炼幼儿在公众场合大胆地说话,大声地说话的能力,并能尝试如何说得更好更有吸引力。该活动层次清楚,层层递进,以幼儿的讨论、模仿、创编为主,并能尝试让幼儿评价。组织方式生动有趣,游戏性强,孩子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表达。

《懒惰虫和勤快人》这首儿歌结构简单,语句简短、诙谐幽默,念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在活动设计中,教师打破了传统儿歌活动中
"
教师朗诵,幼儿欣赏和学习
"
的模式,力求在自然的、有趣的情境中,通过与幼儿共同感受和体验,逐步引出和丰富儿歌。在活动中,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支持、吸引幼儿愉快地投入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趣味,并鼓励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同时,通过活动让幼儿明白要做一个勤快人的道理。
1
、感受儿歌中幽默、诙谐的语句,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2
、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形象地进行表演。
3
、在游戏与讨论中了解要做个勤快人的道理。

1


小鸡、小鸭的布偶各一个。
2


幼儿扮演懒惰虫。

1


引出懒惰虫的形象。

出示小鸡、小鸭的布偶。指导语:你是小小鸡、你是小小鸡,你唱歌叽叽叽。你是小小鸭、你是小小鸭,你唱歌嘎嘎嘎。还有一只小动物在睡懒觉,你们猜猜是谁呀?(幼儿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引出懒惰虫的形象。
2
、引出儿歌的前半部,熟悉了解。


1


一名幼儿表演懒惰虫,教师与幼儿一起叫懒惰虫起床。

表演:

老师:懒惰虫,懒惰虫,起床了!

懒惰虫:不行,不行,我的手在痛。

老师和幼儿:懒惰虫,懒惰虫,起床了!

懒惰虫:不行,不行,我的手在痛。

老师和幼儿:懒惰虫,懒惰虫,起床了!

懒惰虫:不行,不行,我的全身都在痛。


2
)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讨论:为什么懒惰虫的全身都在痛?


3
)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前半部。


4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你是懒惰虫”的游戏

教师随意的指着某一个幼儿,念儿歌“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孩子要迅速的反应,站起来大声说“我不是懒惰虫”
3


引出儿歌的后半部,熟悉了解。


1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都不是懒惰虫,平时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


2


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后半部。


3


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读儿歌的后半部。
4


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儿歌
"
懒惰虫与勤快人
"

5
、游戏:寻找懒惰虫和勤快人

在教室里挂几幅图片,有懒惰虫和勤快人,当你看到懒惰虫就用儿歌表扬它,当你看到勤快人就用儿歌批评它。

附儿歌:

懒惰虫和勤快人

你是懒惰虫,你是懒惰虫,你呆着不想动。

你的手也痛,你的脚也痛,你的全身都在痛。

我是勤快人,我是勤快人,我全身都不痛。

我的手不痛,我的脚不痛,我天天在劳动。

点评:

该儿歌节奏感很强,琅琅上口,很有趣,孩子很喜欢。导入的时候引入小鸡小鸭玩偶是为了感受儿歌的节奏,老师和孩子一起叫懒惰虫起床时幼儿积极主动。分段欣赏和朗诵符合该儿歌的结构,幼儿很容易接受。活动中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学习、大胆地表达、快乐地游戏。整个活动中,孩子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比较多。

4. 什么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在蒙特梭瑞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感官教育训练、运动训练与智力发展以及感官教育与纪律教育、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特梭瑞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过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再者,她还认为,人的智力高低与教育有较大关系,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治和改善。
蒙特梭瑞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蒙特梭瑞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蒙特梭瑞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设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

5. 感官教育有哪些主要目的

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宝宝的注意力、比较和判断能力,让其感受性更加敏捷和准确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他们对事物的注意往往是被动的,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所引起的。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的持续注意时间很短,并且是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就越短。另外,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无关事物的干扰,注意的对象也都是比较明显的,即隐蔽的、细微的物体他们并不会注意到。

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宝宝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宝宝的潜在能力遵循递减规律。比如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宝宝,如果一出生就对其进行理想的教育和开发,那么其将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如果从5岁开始训练,其可能成为只具有80分能力的人;从10岁开始训练,则可能成为只有60分能力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早期教育对宝宝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注意力、比较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等作为宝宝将来重要的能力素养,也需要从小进行培养——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也在此。

在蒙台梭利看来,宝宝的感觉往往很敏锐,因此是感官教育的“黄金期”。一旦错过,不仅难以弥补,而且其整个精神发展也会受到损伤。感官是心灵的窗户,对智力发展更是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通过感觉训练,会让宝宝对事物的印象更加纯正和清晰。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这本身也是一种智能以及文化的学习,是宝宝智力发展的第一步。更让人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感官教育能够及时发现影响宝宝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从而也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宝宝进行矫治和改善,让宝宝能够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地感受各种事物,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注意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6.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教育内容有哪些

“蒙台梭利”在家长的眼里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不论是在网络、微信还是市面上的各类早教机构或是幼儿园,这几个字出现的频次高得吓人,甚至开始成为家长为孩子选择教育时的“首要问题”。但蒙台梭利教育到底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这个问题说不定连不少标榜蒙氏教育的机构都说不出所以然,更不要提看得云里雾里的家长了,让小编来解答大家的困惑吧!
蒙台梭利是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教育
首先,在提蒙台梭利的具体教育环境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蒙台梭利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由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发展而来,基本原则是“追随孩子”。
同大部分学数学、学英语并声称教导孩子多少基本知识的幼儿教育不同,蒙台梭利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与学业无关。蒙氏教育注重的是孩子的个人发展并培养与提升每个孩子对快乐与惊奇的感知能力。在蒙台梭利环境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应该享受自己童年的快乐,而不是提前掌握多少学术上的知识,更注重的是孩子学习的过程。
为什么会和我们过去固有的思想有这样的差异呢?这就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相关了,“这是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并不会通过机械式记忆记住某些算式、每天默写单词这样的方式提高知识的密度,而是在蒙氏教育的环境中自己探索、寻找答案,逐渐掌握自己独特的学习能力,从而拓宽知识面。
“其实是这样,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环境中并没有接触到一些基础背诵的概念和难度略高的题目,他们被教导的是自由地探索和学习,所以他们的学习习惯、能力和自主性会非常强。慢慢地我们孩子的优势就会逐渐体现出来。
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的特点之一。
蒙台梭利关于有准备的环境的理解就是:儿童来到这里所接触到一切有利于发展并最大程度促进孩子独立学习与探索的条件。在这个安静有序的环境里拥有许多活动,孩子们来去自如,自由选择已被教导的工作,以自己的步调练习。在这里,在环境和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体会自由,学习自律。

其教室分为七个区域,分别是生活区、感官区、语言区、数学区、文化区、艺术区以及读书角。各个区域都准备了各类教具,供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工作”。
在生活区,各种茶杯、盘子、碗都是根据孩子的大小真实打造的,而不是小孩玩“过家家”用的那种塑料器具。这不,一个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捧着接好水的玻璃杯子,生怕打碎。“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适应真实的生活,并且锻炼独立性。
生活区的真实用具
感官区听起来好像有些难以理解,其实就是通过各类感官教具,如不同颜色的色板、不同气味的味觉瓶等让他们通过感官来学习。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跟日后学习相关的数学区和语言区。顾名思义,这两个区域是锻炼孩子数学和语言能力的。在这里,会有各式的教具供孩子进行学习。
在数学区,会有一些彩色串珠,分别由10个、100个、1000个等等数量的珠子组成,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觉及触觉,一个个数珠子的数量,然后循序渐进慢慢接触一个个更大的立方体,通过具象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

同样,语言区的孩子们也是通过视觉联系现实中的内容,配合学习。在语言区有这样一组教具,不同的单词与教学模型相对应,比如“elephant”对应的就是大象模型,不同单词旁边都会有一个模型进行参照,这样就可以通过多感官的形式帮助学习。

语言区的模型和单词
文化区则会有一些文化类的教具,比如世界地图拼图,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世界地图拼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一些基本知识。

文化区的教具
艺术区一般来说,是孩子进行绘画的场所。在这个区域,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在自己的小毯上进行绘画。
读书角,顾名思义,里面放了很多书,小朋友可以在这里的书架上自由取阅,看自己想看的东西。
总之,孩子可以在蒙台梭利环境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做复杂的算术题、说出各大洲的名称、识别几何形状、书写等,得到更好的成长。
不要去教孩子应该怎么做,自己探索才是学习的关键
在蒙台梭利的教室中,学习被称为“工作”。这个“工作”的主体是孩子,老师起的只是引导的作用。——她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资源的提供者、教具的展示者,也是每个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纪录者和观察者,但却不是那个告诉孩子“1+1=2”结论的公布者。
在蒙氏环境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做手上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手上的教具所蕴含的概念。
用蒙台梭利的典型教具“粉红塔”来举例,“粉红塔”由十个边长递减的粉色立方体组成,孩子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搭成一个塔状。在孩子们用这个教具“工作”的时候,老师并不会在边上以任何形式进行指导,只是孩子一个人完成。可能孩子第一次做的不对、粉红塔最后倒下了,第二次也不对、中间一环出现了差错,在这样的自由选择过程中耗费的时间会很长,但他却能够靠自己“摸”、自己思考,最终掌握抽象的辨别能力。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全部依靠的都是孩子自己的思考。
蒙台梭利教具“粉红塔”
“让孩子自己学、自己判断”这个道理非常浅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有的家长会经常抱怨孩子什么都要问父母,不论学习、生活还是各类问题,甚至长大之后依然如此。却不知,造成这样问题的源头在家长本身。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就习惯告诉他这个不应该这样,那个该是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不思考。
一次开放孩子家长观察的课堂上,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当时,一个女孩正在聚精会神的完成“圆柱体插座”的教具,这个教具由十个木头的圆柱体凹槽和一个个圆柱体组成,孩子要做的就是把十个圆柱体全部放进相对应的凹槽。“在女孩‘工作’的时候,她的父亲坐在一旁观察,但不一会儿,她的父亲就按耐不住了:女孩子每拿起一个圆柱体在思考、比对放入圆柱体凹槽时,她的父亲就说‘不是这个’、‘换一个’,这样次数多了之后,我们发现,她拿起那个教具的时候,就会抬头看她的爸爸,好像在问是不是这个,然后默默地等待父亲的答案,其实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不能在孩子都还没自己尝试找到答案前,就抢在前面给她答案。

蒙台梭利教具“圆柱体插座”
在规则下,有限度的自由
看到这里,或许你认为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放任孩子自由的玩耍、学习,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在蒙氏教育的环境里,孩子必须在遵从“规则”和“秩序”下自由的玩耍。
每个蒙台梭利教室都是“按照有限度的自由”这一原则运作的。
每个教室都有基本的规则,这些规则都是以尊重个人和环境这一蒙台梭利核心理念为依据的。
这里的规则大多是关于学生个人习惯和教养方面的内容。举例,假设一个小朋友想要玩粉红塔的教具,而另外的小朋友还在“工作”中,那么他就需要在旁边等。
“这个‘等’是我们在蒙氏教育中希望孩子学习的一样东西。另一个孩子在工作的时候,这个小朋友只能等待,而等待期间其实没有什么事情只能看其他孩子在做什么。所以这段时间就变成了学习的过程,他可以在看到其他孩子工作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模拟,等到轮到他之后,他就可以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等待也培养到孩子的好性格。”
这只是规则其中的一个方面,在蒙台梭利的教室中,有很多这样关于孩子的习惯、教养方面的规则需要遵守。比如当老师在和小朋友聊天或者在忙的时候,其他学生要找老师就要轻轻拍一下老师的肩膀,然后静静地等老师忙完;又比如小朋友从来不会自己去碰没有教过的教具,因为他们知道规则不允许。
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孩子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并且已被教过的教具,按自己的步调工作,当然也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与他人合作。而老师则通过对孩子课堂上的观察,决定哪个孩子或哪些孩子适合学习新的活动或新的教具。目的就是鼓励孩子积极自主的学习,并在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中取得平衡。
如何在家创造蒙台梭利环境
在知道蒙台梭利理念和基本的规则之后,家长又要如何将这种理念吸收实践,在家里就为孩子布置一个蒙台梭利环境呢?
家庭的环境要有秩序
这里的秩序做起来很简单,可以这样来理解:家里的各式摆放都要依据一定的“秩序”来布置。
比方说: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各种玩具放进一个筐子里,但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应该把孩子的不同玩具分门别类摆放,不同的车子、积木、拼图都可以分开。这样孩子玩耍完之后,就会自己把东西收好,放在原来的地方。
孩子日常的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会规定几点到几点吃饭、几点是出去玩,这样孩子对时间就有一定的概念;但是在家里,没有固定的作息规划,他有时就会玩一样东西玩很久,这样也是不对的,要让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
布置蒙氏房间
蒙台梭利的理念中有这样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在蒙氏的房间中,孩子的床应该是非常低的,这样他醒来之后就可以自己下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一些玩具、小柜子、衣服都要尽可能放在孩子够得到的地方,让他可以自己碰到,从而培养出自己的独立性。比方说:孩子的衣柜可以设计一个比较矮的杆子,这样他就可以自己选衣服、挂衣服,而不是什么都要父母帮忙。
同样,如果想要在房间里挂画培养孩子的艺术感,也要尽可能的放在与孩子视线平行的地方。
厨房的设计
有条件的话,家长在厨房旁边可以设计一个小朋友“mini size”的各种厨房用具,这样他就可以自己洗自己的小碗、杯子,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厨房角落放上一些小拖把、簸箕这样的物品也是培养孩子手眼协调性和独立能力的好办法。起初,家长可以教孩子怎么拖地、怎么擦桌子,教会之后,他打翻水、看到桌子脏就可以自己去处理。

自己可以设计一些特别的方法或工具让孩子动手做
其实蒙台梭利环境没有特定的标准,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设计。
比方说,对年龄特别小的孩子来说,自己取水、打泡沫、弄干这样的擦桌子的步骤比较复杂,那么家长可以简化步骤,就让孩子单纯的拿块布沾水擦桌子;也可以买一个小的喷雾瓶,教孩子擦玻璃。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是家长都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在教会他们之后,他们就会经常自己做了。

7. 蒙氏感官教育的三阶段中的辨别方法有哪些急

蒙氏早期感官训练的学习三阶段学习分三个阶段的目的,是要帮助幼儿对教具有更好的认识,可以让你了解幼儿能把握多少吸收多少,才能落实你的训练。
这三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必须用于所有的每一个教具的介绍,也可以用于识字教育上。当你要开始示范任何一种教具,须指示幼儿用不同物体加以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的认知。例如:大-小、大-较大-最大、大-稍大-较大-很大-最大;小-较小-最小小-稍小-较小-很小-最小;至于长-短、轻-重、粗-细、硬-软等等,也是逐次渐进的做精确的认识。凡物体的感性层次,都要让孩子从五官的接触,到心智的刺激,逐次地、确实地得到深刻的印象。
这样“做”是让孩子聪明、精灵的基本方法。父母亲要有计划地去做,有耐性有恒心地去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更应知道,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不容易集中心智,所以也就越要讲求方法,才会收到效果。但,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让孩子有厌烦的感觉。以上所说,是感官教育,由物体性质的直接认知到“量”和“比较观察”的间接培养,是要从一岁到四岁都要下功夫的。
至于感官认知,学习三阶段的次序和具体做法,是按以下的次序进行:
第一阶段:本体的认识──其目的是在建立实物和名称之间的关系(先由物体──名称)譬如家中用的由小到大,可以装在一起成套的糖果盒,就是很好的教材,父母亲用双手拿起整个盒子向幼儿说:“这是红圆形的糖果盒。”反复地说到你觉得你的孩子了解了“物体”和“名称”之间的联合为止。
第二阶段:对照物的认识(由名称到实物)。母亲要确知前一阶段的效果如何,就对幼儿说:“请把那个红色糖果盒拿给我。”一面以期待的眼神盼望幼儿正确地拿给你为止(当然你必有两个以上不同颜色的盒子)。
第三阶段:类似物间的辨别(事务的确认和辨异)──当幼儿已经了解红色糖果盒和记住了这个名称之后,就指各种类似物问幼儿说:“这叫什么?”他应该答出正确的名称“这叫×××”。假若答不出了,再帮助他反复说到会了为止(这样也同时训练了语言发展)。以上这些原则或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第一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来看,却是极为新鲜但颇困难,因为小头脑中对于红色盒子、糖果,都不一定有深刻的印象。所以父母要有百分的耐心,十分的用心来做这件事才行。 此外,在你计划安排你“亲职教务”的时候,必须注意你孩子的年龄,和他心智发展的程度,应该依期年龄层次的感官发展的敏感状况,和孩子的实际情况,而适慎地思考策划,千万别着急!同时也要记住,现行的每一步骤,都关系到下一个步骤的进行;所以必须按照进展程度的模式去进行。

8. 教学方法有哪些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内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容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8)感官教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

1、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

2、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

3、教学方法要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9. 感官教育的自我教育原则有哪些意义

感官教育的自我教育原则:宝宝自我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华,她在长期的专教育实践和属理论探索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宝宝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自我教育原则也就理所当然成了蒙氏感官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

蒙台梭利提倡宝宝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宝宝在感觉训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去进行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并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

比如,她所设计的教具中设有专门的错误检验系统,使宝宝在操作过程中能根据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同时她还通过限制感官教育指导者的活动去增强宝宝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蒙台梭利进行感官教育主要采取了提供教具的方法,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教具材料的顺序,并用每一种教具分别训练宝宝的一种特殊的感觉,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步骤的反复练习,使宝宝增强对物体的特殊性能的感受能力,学会识别接触到的变换着的物体,增进宝宝的各种感知能力。

阅读全文

与感官教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