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什么是课堂教学行为

什么是课堂教学行为

发布时间:2021-02-01 09:11:44

❶ 教师教学行为是什么

1.那些直接显示结果的行为,如教学语言,教学组织,板演,示范操作,表情姿势等.这种具有较强的可感性,很直观的显性行为,既有习惯因素,也有教学机智在行为上的体现.这种行为有很大的无意性和不由自主性.不管是知识传授还是技能训练都不可条块分割的逐个进行,他们交替互动的统一于教学目的上来 整体推进.通过这种显性行为传达知识,信息,实现以掌握教学内容为主体的认知活动,是纯粹的教书活动,为的是使学生能积极愉快的接受对其身心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有利的一切知识.

2.是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潜在能力和个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态势,在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意识性,稳定性和自主性.这种教学内在行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显得扎实而专一.对教学行为的深刻性,持久性起制约的作用.教师通过这些深层次的行为来影响学生,反复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内化在自己身上,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是他们成为具有内涵的,具有修养的社会所需人才.

❷ 名词解释: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

一学年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转瞬而逝,回顾对一年级教学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颇有感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尤其在实施“五严规定”的背景下,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对每一节课的40分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师自身对课程的各方面准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更为重要,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成败。
前不久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两个案例,引起了我的共鸣和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思考:(1)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当一个学生汇报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倾听,而是一味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干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这些现象的出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2)老师接任了一个新的班级,课堂上总是叽叽喳喳,看似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大家都争着回答问题,但回答对的极少数,尽是题外话,老师也曾多次对学生们提出改正的要求,然而效果不大。
这些现象在我的班级中也出现过,那位老师的做法也很值得借鉴,针对第一种情况,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长期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我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做的……”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明确方法,经过长期熏陶,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学会肯定别人优点,学会敢于质疑,学会约束自己,学会尊重别人等合作习惯,保证教学过程活而不乱。而针对第二种乱哄哄的课堂,这位老师悄悄打开了手机的摄影功能,把课堂上的真实场景拍摄了下来,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们听一听、看一看自己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谈一谈以后的做法,教师抓住时机提出要求和具体的做法,约法三章,按老师的指导去做,自觉地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们都能做到“倾听”了。而后,再次把稳而有序的合作片段又拍摄下来,组织学生进行对比,亲身体验到了什么叫做良好的合作方法,学生们心服口服了。
反思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又是怎么来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呢?
一、把握“收”与“放”的度
在接手每一届学生时,我都要跟学生提到这样四个字——“收放自如”,这是我对他们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提出的一个要求。“放”的要求是: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活动要求,可以尽量放开,发散你的思维、积极进行讨论、同学之间交流互动,甚至可以下位置等等。但当有了结论以后,又必须马上做到“收”。而面对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能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吗?没关系,我把这四个字渗透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比如在教学“6的分与合”时,要求学生用6根小棒分别握在两只手中,可以怎么分,这时要求学生尽量多地进行操作,自己的操作完成后可以看看同桌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一开始学生很容易被学具吸引,进而分散注意力,操作完了就自行用小棒玩起来,嘴也不停、手也停不下来了。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要求他们在操作完成后一定要用姿势告诉老师,可以用举手的方法,也可以用坐姿,但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当有孩子按我的要求做时,马上表扬他,其他的孩子就会效仿,久而久之,孩子在完成我的活动要求后都能自觉地做到“收”,姑且不论他们“放开”得多么有成效,但经过一年的训练,孩子们在课堂上已经有了“放”与“收”的概念,知道该放开的时候尽量“放”,该收拢的时候学具要立即放下,嘴巴要立即管住,要做到立即“收”。就这样,用这种类似“立规矩”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控,极大地减少了学生玩学具、开小差的空间和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善用表扬和鼓励,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跟学生说这样一些话语:“你的姿势老师真喜欢”、“老师真喜欢XXX的眼睛,他看得多专心呀”、“表扬你,你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并能把话说完整”、“谁听清楚XX说什么了,你也能学他那样说吗?”、“表扬XX,他做好的题目能认真检查,真棒”…… 用这些话语激发学生的自我要求,用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他们主动地好好表现,达到老师的要求。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会一节课不断地提醒自己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孩子那点小小的虚荣心,还是可以被我们好好利用的。当然,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时是认真的,在跟着老师的教学过程思考的,而学困生有时是思维没跟上,但大部分原因还得归结于听课的习惯,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在我的课堂上,发言最多的从来不是学优生,上黑板板演的大部分都是学困生。抛出的稍难的问题,请学优生回答的多,一般性的问题总是学困生优先,有时,针对听课习惯差的学生,采用让他们当“小老师”的手段,让听课不认真的孩子上讲台当小老师讲解题目,讲不下去时,再让别的小朋友讲解,这样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我尽量能做到及时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但是,总觉得做得还不够好,我还应该多学习、借鉴他人的做法,调整、提高自己在课堂中的及时调控能力和教学机智,力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❸ 简述课堂教学的三大原则是什么课堂教学有哪三大策略

课堂教学的三大原则:

1、目标原则

课堂管理应当有正确而明晰的目标,它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最终指向教学目标。

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能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并且,目标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管理参与者,对于发挥学生自觉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2、激励原则。

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热情。

贯彻激励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创造有利学生思维、有利教学顺利进行的民主空气,而不应把学生课堂上的紧张与畏惧看作管理能力强的表现。

3、反馈原则。

运用信息反馈原理,对课堂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是反馈原则的基本思想。课堂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备课过程中,认真调查教育对象的具体状况,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对策。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即时信息来调整管理活动。

课堂教学的三大策略是:

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策略——化难为易

1、化抽象为形象。教师可以运用形象比喻使语言形象化,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把课文所描写的景色所阐述的道理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获得生动的形象,还可以通过表演、演示、操作等动作使之形象化。

2、化理论为实践。它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经验性。教师要将语文学习回归于生活中,在使用、应用中学习语文,积累经验、结合自己的经验去感悟理解。

3、化未知为已知。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为基础的,新知识可以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要么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要么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所以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策略。

4、化复杂为简单。教师要教简单的语文,要简单的教语文。而把复杂的语文教学做简单,要做到:教学目标要简要,教学内容要简约,教学过程要简洁,教学方式要简练,作业要简化。

二是增进学习结果的教学策略——化浅为深

1、由结论到过程。让学生学深学透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展示知识本身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同时也要让学生的思维卷入到知识的获得过程。

2、由知识到问题。教师应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探究,并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研讨,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深学透。

3、由已知到未知。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从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让学生处在陌生、未知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4、由一元到多元。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认识和思维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为此,新课程教学提倡和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多种解读、对问题的多种解答和对情景生活的多种体验感悟。多样化和个性激活了课堂、激活了思维,有助于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出个性。

5、由传承到创新。学习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的传承和接受,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创新和质疑,这样的学习才会学得深学得透。

6、由依赖性的学到独立性的学。教师要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变“我告诉你”为“我帮你忙,你自己去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得深、学得透。

7、由教知识内容到教思维方法。以书本形式出现的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

三是提升学习体验的教学策略——富有情趣

让学生越学越爱学、乐学的具体策略有很多,但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秘诀:富有情趣。情趣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发现的幸福。这是有效教学的动力源泉。

(3)什么是课堂教学行为扩展阅读:

课堂教学的优点:

班级教学的主要优点是:

1、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

2、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3、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

4、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学习疲劳。班级教学的出现是教育史上一个重大的进步。

班级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又难以充分照顾优、差生的学习和发展。

❹ 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什么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 从事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4、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5、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6、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7、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4)什么是课堂教学行为扩展阅读:

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是孰为主体孰为客体的关系。

对此,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处在绝对的受支配地位。这种观点是“教师中心论”。

第二,学生为主体,教师完全受制于学生的要求。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被支配的位置。这种观点是“学生中心论”。

第三,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

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承担起了一定的教育任务,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虽然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客体,但是学生作为有一定认知与实践能力的人,也是作为主体在活动着。针对教师作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学生也在这种活动中主动地认识着、实践着。学生也把教师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作为认识与实践的对象。

鉴于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现代教育思想中,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❺ 什么是课堂教学细节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话语、行为以及交互作用的各种细微环节是课程目标实现过程的基本反映,也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对一节初中作文指导课进行课堂观察,透过执教的语文老师和她的学生的活动,我们有机会捕捉到一些细节,并引发出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行动的思考。
许多教师都懂得在教学中要强调“授人以渔”,但置身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就会发现“教师先给出方法——学生再依方法学习”的教学套路依旧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流程。而这一程序恰恰使学生活动失去了应有的激情和活力,进而使学生的自学、讨论等成为虚假的繁荣。在看似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背后,学生的学习体验、知识建构往往受到教师单一、封闭的指导要求的限制,致使学习体验最终是“鱼”而不是“渔”。
这节语文课,老师设计的一个学习环节是:
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天鹅的翅膀》。(课件展示阅读方法指导)
2.抓住初读体验,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并鼓励质疑,组织小型研讨,发表不同意见。
3.教师小结评价,突出想象的作用和价值。
那么,这个设计环节落实得如何呢?
上课伊始,老师向学生下发了题为“一桩奇特的诉讼案”的学习材料。材料讲述了一位美国母亲偶然间发现她3岁的女儿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忙追问原因。在得知是幼儿园老师教孩子学认字母后,这位母亲把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因为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它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孩子识读了26个字母,女儿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幼儿园赔偿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三个月后,此案在州立法院开庭,结果是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这位母亲讲述的就是《天鹅的翅膀》:“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个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一片较大的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我问为什么,他们解释,剪去一边翅膀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虽然没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好呆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这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的女儿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她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她的一只翅膀,一只想象的翅膀,人们早早的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材料的确很感人,也很值得回味。然而当学生刚拿到学习资料后,教师紧接着进行了下面的活动:
师:拿到一篇文章从哪入手?
生:题目。
我们看到,在学生整齐的回答之后,老师欣慰地笑了。也许老师此刻很满足,因为自己曾讲授过的阅读方法学生们都记住了!老师继续用PPT出示了如下阅读步骤:1.从题目入手;2.抓住主题;3.中心语段;4.精彩品读;5.主观感受。
在确认学生都看清了上述步骤后,老师给了学生3分钟的阅读时间。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在老师课前给的教案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表述:
我一直尝试培养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能力,同时,学以致用,指导自己的写作。本节课就是针对学生阅读容易流于形式,以及写作中词汇贫乏、思想肤浅来设计读写指导的。本设计旨在使学生从更深层次认识想象的作用,重视想象,并切实运用想象,拓展写作思路,提高作文水平。
可见老师用上述素材来引入是用心良苦的。不仅想让学生读懂文章本身,还想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想象的重要。正如老师确定的教学难点:通过教学课件,让学生明确想象的价值和在文学中的应用;以想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理解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并且能够更好地利用这对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课堂上,学生阅读材料的过程引发了片刻沉寂。在沉寂中学生也许已经展开了自己无尽的想象和思考。然而我们要追问的是:老师是否有必要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就提供阅读的程序和步骤?学生们真的会这样读吗?上述步骤学生都要一一经历吗?阅读一定要遵循这样的程序吗?也许读一篇文章最后留给我们的并不是文本的精彩,而是带给我们的思考,以及由思考引发的思维、情感与行为的变化。如果说本节课是要着力激发学生的想象与独立思考能力,可是从老师的第一个提问、从给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求时,老师就带着学生陷入了“按规定动作学习”的套路,而这多少与本节课培养想象力、学会应用等教学目标相悖。语文教学中“培养”是如何发生的?其实,老师带着预定的教学目标进入课堂引领学生时,“培养”就有了发生的可能。一旦学习过程按照“老师给一种方法—学生依法展开学习”来进行,“培养”的真实状态就会偏离学生的自主、生成和个性,将学生导向遵守、接受和统一。可见,当教学目标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行为时,会因为老师的一个提问、一个PPT演示变得复杂、多维和耐人寻味

❻ 什么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抄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❼ 怎样评价教师课堂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只在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好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师生双向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充满教育机智的教学评价的有效发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停留于表层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衔接,而是在整体深刻理解文本和学生实际后焕发的自然而然的创设和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评价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得体,催生活力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断。在语文课堂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用常用语言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判断,再行褒奖、指导。首先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准确。准确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的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准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还需我们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二、机智应对,化险为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机智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的和风细雨、诙谐轻松,可以使它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机智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大读出来。当第一个同学读时语气比较平直、轻短,老师风趣地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雪呀?大家笑着说:这是小雪。于是再请一学生读,读得稍好些,大家又笑道这是中雪。又再请第三、四位同学读,终于读出了大雪,教师又幽默地激励道:还有谁读得比他下的雪还要大的吗?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学生在书声琅琅、语言交流、思想碰撞中获得求知的欢乐,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心头! 教学过程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预设的流程,快速反应,巧妙应对,就能化险为夷。因此,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应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随机应变,用自己内在的魅力,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三、捕捉亮点,学会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例如二下语文《找春天》,一学生在朗读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这一自然段时,老师夸奖道:你也是我们班里一个活跃的音符,请你再带领大家读读吧!顿时她变得更自信,领读的同时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同时,班里的学生也开始一个个争做活跃的音符了,可谓一举两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以鼓励。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对一个学生树立自信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吝啬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赏识与赞许,要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增强自信心,检验成功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尊重差异,期待成长 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努力程度,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具体指点和引导,耐心期待学生一点点成长、进步。 著名的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 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评价时不只是简单的判断或褒奖,而应注重具体引导,应更多的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去点拨和启发。有位老师在教学《兰兰过桥》总结课文时启发到:请同学们想想,你头脑中神奇的桥是怎样的?话音刚落,一个小男孩站起来一口气说了四种神奇的桥,教师评价说:你真聪明。仔细瞧瞧,那个学生一脸平静,不经意地坐了下去。显然,学生听多了这样泛化的评价,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不感兴趣了。这样泛泛而又单一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对如此的评价会麻木不仁,心理效应为零,评价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你真聪明,聪明在哪里?你真棒,棒在何处?都应大声给出具体参数,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的关注和重视,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升。上述例子中老师

❽ 什么是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课堂设计是指课堂教学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他有以下内特点:

1、规划性。课容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项工作做一个规划。如目标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筹划等等。有了整体规划,教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的运行。

2、超前性。既然教学做总体设计时,教师通过思考、预测教材内容、学习环境、教师的行为可能引起的效果,以及学生作出的反应。借助于想象在头脑中拟定操作蓝图,以其提前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目的。

3、创造性。所谓创造性就是教学设计者,总是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去设计新课独有个性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常教常新。

❾ 什么是课堂教学评价行为

课堂教学评价行为
尽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是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但教学是否有效仅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并不是全部,因为它们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学生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体现教师教学的水平。同样是一个老师教的班级,有的班级学生能力强,学得快;有的班级学生能力差一点,学得慢,因此,应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评定。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这里着重探讨教师课堂行为的评定。

一、评定教师课堂行为的指导思想

评价离不开一定的价值观或指导思想。要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作全面的、科学的评定,首先必须明确以什么样的教学价值观作为评定的指导思想。就目前我国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观的转变是要优先考虑的,也是最根本的。教学过程是一种知识授受、被动接受的过程,还是学生信息加工、发现探索、人格形成的过程,这一问题是评价者在评价前必须首先明确的。确立评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从强化应试转变为强化提高学生素质,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关系到教学是否有效的首要问题,也是一节课的方向或灵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编排和教学评定的运用。??

第二、从以书本为本位(以本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人为本)。??

教师教学的依据不应是书上有什么,而应是学生需要什么。最好的书本若不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持征和能力水平,也是不适用的。我们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种教学材料,只是体现“大纲”或“标准”的许多媒体中的一种信息载体,学生的发展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第三、从对学习结果的强调转变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同样都强调。??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教学,以目标来管理或评定整个教学的每一段过程,不断注意学生的变化,并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反对那种只顾结果或一味追求分数的做法。??

第四、从重视信息的单向传递转变为重视信息的多向交流。??

原来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只是单向的,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机会或渠道给教师发送信息,学生之间也缺乏信息的交流,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而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主动地去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主动的信息交流过程。??

第五、从对陈述性知识的重视转变为对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同等重视。??

这是教师知识观的一种革命,也是教学目标从知识走向能力的一种标志。因此,教师课堂表现的考评重点应由原来单纯的教“关于什么的知识”,转变为不仅教“关于什么的知识”,还需要教“关于怎样的知识”,注重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教学,而且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二、课堂教学行为评定的内容

20世纪以来,几乎在所有正式的教师教学行为评定中都采用了评定等级量表的形式,这种量表主要包括了教师行为范围和方式的一览表,以及评定记分的规定。教师的任何一种量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三种特性:列出哪些教学方面(或教师的特性)、每项定义是否清楚以及评价者对每个项目感知的精确度。??

依据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定的指导思想,以及课堂教学的共性持征,一堂课的评定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认知方面:评定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品质,如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程序性知识的关注,对学生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视等。??

第二、情感方面:评定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真诚、热情;民主的程度,对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的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课堂气氛的民主化,创设教学情景的度等。??

第三、技能与习惯方面:评定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能与行为习惯,如教学基本功方面、对教学技术的掌握等。??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评定应采用定性评定和定量评定相结合形式。??

(一)定性评定的表述包括:??

1、总体印象:综合课堂教学的各方面因素,依照素质教育的新的质量标准给以判断,评定等级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

2、评定陈述:用描述性语言将总体印象具体化。??

(二)定量评定的表述采用“五维度”、“二十项目”、“四等第”表述法:每个维度内的项目都采用四个等第:优、良、中、差。由评定者对课堂教学评定作出等第选择,并按一定程序和权重得出量化总分。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课堂教学行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