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时间、空间、教学资源上突破了传统的什么
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Ⅱ 幼儿园小班客家文化主题教学活动总目标
摘 要:乡土文化是培养幼儿乡土情感、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构建特色园本课程的重要途径。河源地处客家地区,有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乡土文化――客家文化,如何将河源客家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主要结合我园开展课题研究,从收集资料、开展活动、完善课程、加强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阐述了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河源;客家文化;幼儿教育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发特色教育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趋向。乡土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已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步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为幼儿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客家古邑”的河源,客家文化绚丽多彩,源远流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文化综合交错,慢慢地,许多人就淡忘了河源客家文化,淡忘了客家人的优良传统。为了弘扬和发展河源客家文化,让客家山歌、客家童谣及客家人的优良传统、风俗代代相传,如何将河源客家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中,便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最近两年,我园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本园实际,开展“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开发乡土课程,既弥补了目前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又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发现家乡的美丽,了解家乡的客家文化,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家乡之情,而且能使幼儿从小萌发学好本领、长大建设家乡作贡献的愿望。下面就结合课题研究的实践,谈谈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通过创设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为了发挥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为幼儿创设相应的环境,营造出传统的文化氛围。
例如,在幼儿园外墙上喷绘各种蕴含教育意义、体现河源客家文化的图案,挂上一幅幅体现客家风情的艺术品,如河源客家古屋、河源客家女、恐龙等。在幼儿园的走廊、各个活动室内外,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客家山歌和客家童谣,以此营造出浓厚的客家传统文化氛围,使幼儿如置身在客家文化的大家庭里,耳濡目染,深受感染熏陶。
二、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活动内容
纲要要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所以,要把丰富多彩的客家乡土文化真正融入幼儿教育中,就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可通过采访、参观,从幼儿的视觉、教育价值方面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并根据各年龄段制订目标。
例如,在小班,可选择朗朗上口、趣味性强的童谣和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等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教育幼儿要讲文明、讲礼貌、有爱心、孝心,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掌握游戏的一些动作技能,增进身心健康。在中班,可让幼儿了解扬名海外的“客家酿豆腐”“东江盐�鸡”“客家酿猪红”“客家菜卷”等。而在大班,可让幼儿认识客家山歌的特点,感受其唱腔、曲调和风格,初步学习节奏明快、简洁易学的客家山歌等。
三、将活动内容跟主题探究有机整合
纲要中提到:“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以本土资源内容为载体,将河源客家文化渗透到主题探究活动中。河源客家文化丰富多彩,为了切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各级各班可以根据本班特点选择适合本班孩子探究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
例如,大二班老师通过孩子们对形式多样、五颜六色的客家衣服产生的浓厚兴趣,生成了主题探究活动《衣服》。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从欣赏客家服饰开始,层层拓展,到幼儿了解衣服的演变过程和生产加工过程,学会染布、设计衣服、设计未来的衣服、动手量衣、裁剪、走模特秀等,既培养了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认识,感受服装的美,又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表演能力,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树立了从小学科学、用科学的志向。
再如,小一班老师通过孩子们对“河源客家美食”中的五指香鸡、东江盐�鸡、白切鸡等客家菜肴中的主材料“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生成了探究主题《鸡》。利用儿歌、故事、歌曲、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小鸡出壳、制作彩蛋、离群的小鸡、各种各样的鸡、鸡蛋真好玩等活动,与孩子们一起了解了鸡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了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如小鸡究竟是从哪儿来的?鸡蛋怎样才能变成小鸡?知道了如何用多种方法区分蛋的生熟。培养了孩子们认真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等方面的习惯,发展了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学会了用绘画、折纸、手工制作等方法表现小动物的特征,激发了幼儿愿意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四、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活动形式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为了让河源客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需要结合教育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1.将客家文化渗透到一日活动之中
在幼儿的常规教育活动开展客家文化课程,是一种随机的、潜移默化的、在真实现场展开的活动形式,通过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在其中体验发现、探究客家文化,感知客家文化的学习快乐。在时间上,为确保乡土课程的开展,我们紧扣纲要的目标,将乡土课程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例如,每天早上,老师们用客家方言和幼儿问好,并带幼儿一起玩客家游戏如跳绳、打石子、跳格子等,利用早午饭后和幼儿玩手指游戏和朗读客家童谣。为了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河源的客家历史文化,我们带幼儿参观了恐龙博物馆、客家文化风情馆、鳄鱼湖等,还请了剧团的客家山歌老师来园教老师和幼儿学唱山歌,并在幼儿园一楼创设了一个“每日之星”的舞台,让幼儿轮流在每天下午家长接人的时间段在舞台上大胆地展示自己会念的童谣或山歌,不仅巩固了幼儿对童谣、山歌的掌握,而且激发了幼儿学习客家童谣、山歌的兴趣和表演的欲望。每天,幼儿们充满天真、甜美的声音里朗读或演唱出来的客家童谣和客家山歌美妙地回荡在幼儿园里,让家长们听着、看着,形成了我园的一大特色。这样将乡土课程灵活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真正做到情境化、生活化。
2.结合节日开展活动,感受客家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
例如,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为了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幼儿园开展了庆“三八”河源客家美食节活动。活动首先通过老师与幼儿一起探讨河源客家美食,让幼儿与家人共同参与制作美食。然后活动当天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将幼儿与父母一起制作的美食带进幼儿园,与大家共享。通过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知识,而且幼儿与妈妈在愉悦、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加深了母子之间的情感,充分感受了集体活动的乐趣和节日的快乐。
再如,为了庆祝中秋佳节、迎接国庆节的到来,让幼儿感受客家人过中秋的文化习俗,我园开展了“庆中秋・迎国庆”亲子灯谜会暨月饼品尝会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客家传统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了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体验了过中秋节的快乐。
实践证明,通过两年半来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幼儿得到了客家文化的熏陶,将爱我河源、爱我家乡的情感植根于幼儿心灵。我们将充分利用课题的研究成果,力争把成果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教材和资料,为幼儿园本土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同时着力打造幼儿园本土特色课程,努力创建具有现代化教育水平的客家古邑品牌园。
Ⅲ 如何充分利用本地乡土教育资源更好地开展教学
陈鹤琴先生提到“当地民情民俗以及自然景物的学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的乡土资源,开展本土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周围的自然资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人文资源搬进课堂,融进乡情主题教育活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能,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又为优化幼儿园乡情主题教育、推进园本课程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如何依托乡土资源,有效地对幼儿开展爱家乡教育呢?我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确立了“家乡物产”、“家乡风俗”、“传统游戏”、“家乡文脉”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
一、收集乡土自然资源,贴近乡情主题活动实境
家乡的山水草木、物产等自然资源是极好的教育媒介。我组织幼儿到园内外收集各种乡土自然素材,并利用它们创设活动环境,以主题墙的形式展示孩子们收集的图片、照片、画、门票、景点宣传册、地图等资料,满足幼儿的需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与乡土资源对话,并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比如:
(一)家乡风光。围绕幼儿收集的有关图片、VCR等,开展“滨海——玉苍山”等主题活动,让幼儿知道苍南“滨海——玉苍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分为滨海、玉苍山两大部分,由渔寮、炎亭、玉龙湖、玉苍山、莒溪5个景区和矴步头组成,另有石聚堂市级风景名胜区和燕窠硐、鲸头两个县级风景名胜区。通过语言活动“讲讲玉苍山”,我配合放一段相关的VCR给幼儿欣赏,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玉苍山美丽的风光。这些特有的景色激发了幼儿内心深处美的感受,幼儿讲述的语言非常生动、丰富。我还利用美术活动画“美丽的渔寮沙滩”,让幼儿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滩平、沙软、海阔、浪缓、水清的渔寮沙滩风情以及在沙滩快乐嬉戏的情景。大自然不仅使幼儿开阔了眼界,也开阔了幼儿的思维和心灵,他们在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培养了美感,丰富了想像象,使其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家乡物产。苍南地理环境非常独特,既依山又傍海,所以物产极其丰富,山珍海味数不胜数,蔬菜水果品种繁多。我根据孩子们收集的有关材料,在动物角饲养各种海生动物供幼儿观察,并精心设计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如“认识家乡的鱼”、“认识海螺”、“寄居蟹和招潮蟹”等;认识海带、紫菜、羊栖菜等藻类海洋植物,让幼儿在饲养和探索的途径中主动获得各种海产品的相关知识。开展“美食节活动”,认识家乡特色小吃,幼儿在看看、闻闻、尝尝中领略乡村食品的无穷魅力,品尝着浓浓的“乡味”。通过“采摘一日游”活动,让幼儿在看看、摘摘、吃吃、讲讲中认识家乡的各种水果,更让孩子们体会家乡物产的丰富。
孩子们在收集资料和参与活动过程中完成对家乡的初步了解,并在环境创设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互动、交流和展示,增强了自信心,满足了好奇心,激发了参与意识,还极大地激发了探索欲望。总之,收集乡土自然资源,对提高乡情主题活动的实效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丰富乡情主题教育内涵
乡情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人文风貌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成长中有着特殊意义。充分利用家乡环境中富有文化底蕴、具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展活动,会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化。经过反复研究,我并把乡情教育内容划分为三大主题,有计划逐步的加以实施。
(一)家乡风俗。充分利用有关的资料,向幼儿介绍苍南的地方习俗、苍南的各地庙会活动,让幼儿了解滨海之城的风俗习惯。例如,向幼儿介绍蒲城正月十五的拔五更、畲族风俗对歌会、正月十五舞狮表演等,使幼儿了解在风俗习惯活动中所蕴含的精神:勤劳、善良、勇敢、智慧、团结向上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等。
(二)家乡名人。通过看录像专题片《抗倭故事》,了解明代抗倭遗址、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蒲壮所城、明代抗倭重镇——金乡卫城,认识护城(瓮城),城垛,敌台,窝铺,南堡烽火墩等建筑,掌握相关的名人传说。通过组织幼儿看望烈军属、英雄人物、边防军人及扫烈士陵园活动,了解苍南是如何解放的,知道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发幼儿对他们的浓厚情感,让幼儿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用先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育幼儿懂得珍惜现在的一切。
(三)家乡文脉。开展“家乡文脉”主题活动,提高幼儿融入乡土文化归属本地文化的能力,如组织幼儿欣赏提线木偶戏、布袋戏、渔鼓演出等优秀的民间艺术;带领幼儿参观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碗窑瓷文化展、点色剪纸展销、夹缬印染技艺展示等等,了解悠久的传统文化……通过“家乡文脉”主题活动,好比从小给孩子注入了必备的民间传统文化血液,这样在他们长大后才可能担当起继承、弘扬乡土文化的重任。
总之,充分利用丰富的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性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且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孩子幼小的心灵。
三、链接家长资源,拓宽乡情主题教育渠道
(一)身怀绝技——嘉宾老师进园执教。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经常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请他们进班级当“老师”,展示其各自的特长和风采,使幼儿获得更直接的经验。
(二)快乐之旅——把幼儿带出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怀,家园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而乡土文化教育更是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才会事半功倍。在家长陪伴下参观五洞桥、白湾宝、打铁宫等也是我园一项有效的资源利用措施。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请文物保护单位的家长为孩子们做向导,向幼儿讲述五洞桥的建筑特点、建造年代、建造的时代背景,让孩子们在参观中获得初步的乡土历史知识,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劳动的热爱。
四、借力乡土传统游戏,滋润乡情主题教育童趣
民间游戏是经过千百年的生活实践、广大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勤劳朴实的苍南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劳动与生活实践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以口头相承的形式,在民间经久流传。首先,整理乡土益智游戏,丰富园本课程。我们收集适合3—6岁幼儿玩的乡土益智游戏,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尝试着将古朴有趣的民间益智游戏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日常活动中,通过传统益智游戏的规范化整理,丰富幼儿园的园本建设,拓宽幼儿教育形式的空间。其次,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滋生乡情。为了加深幼儿对家乡的风土民情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由乡土游戏滋生乡情,我开展了“民间体育游戏”专题活动。孩子们玩着父辈曾经乐此不疲的民间体育游戏,被这些“新鲜”有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住了。老师们在参与活动中重拾童趣,与孩子共同享受了传承民间游戏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从小就埋下爱家乡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总之,乡情教育需要幼儿教师运用智慧,不断地去发现、挖掘、拓展本地特有的教育资源,形成以乡土资源为依托,集趣味性、活动性、游戏性为一体的主题式教育活动,使孩子们获得更系统、更直接、更形象的教育,让他们在体验乡情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丰富、互动、有效的活动也把大自然和社会融合到乡情主题教育中去,使孩子们有所悟、有所获,提高了他们对家乡的认识,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优化了幼儿园的教育模式。
Ⅳ vr教育相比较传统教育,能更好的达到教育的目的吗有没有什么免费的可以用来上课的vr资源呢
VR是虚拟现实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普遍被应用到各行业,特别是教育课堂,自从专融入了VR,教学氛围属变得活跃,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中思维不容易被分散打乱,最终达到提高学习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另外就是学霸若是身处异国,却不敢张开说英语,多么讽刺的一件事情,为了弥补这种错误,VR教育快速进入课堂,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弥补了高科技教学的空白,让大家真真正正感受真实的国外环境。
此高科技教学,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不被外界事物所打乱,集中注意力学习教学知识,激发学生积极性,求知欲,拓展孩子思维,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萌科VR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又一新里程碑。
Ⅳ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什么优势
优点:
1、良好的交互性:在网上可以利用BBS、E-MAIL等网络工具向老师提问、与同学讨论问题,形成交互式学习。
2、 开放性:常规的学校教育是封闭性的,教育的门槛被抬高。远程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的门槛被降低,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地增加。远程教育就是应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而诞生,根本目的就是为一切有意愿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3、灵活性:远程教育一般面向成人,承担了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工作,并在此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充分适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4、易于管理:电脑有着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储存能力,利用这种特性,大部分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在网上进行,例如,学习者的选课、提交作业和讨论等,同时网络数据库可以记录每个学习者的姓名、年龄、学号等个人情况。每次考试的成绩也都被网络自动记录在案。构成了完整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随时可被学生和老师调出来查阅。和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的这种特性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管理费用。
5、资源共享:如果把所有网络大学的课程链接在一起资源共享,就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很大的选择机会,更有利于人才培养,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可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交流、问题解答的便利,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
6、优化教育资源:现代教育的教学内容迫切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及时更新,传统教学很难做到。而网络教育资源可以随时更新和补充,及时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并编入教学内容来
Ⅵ 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
一、时间不同
在线教学:即为在线教育,在线教育对学习时间没有限制,求版学者可根据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权时间。
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是在机构进行教学和补习,路程花费较多,复习时间受限制。
二、教学方式不同
在线教学:在线教学是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式学习。求学者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向老师提问、与同学讨论问题,教学方式多样化。
传统教育:传统教育是在机构进行教学和补习,以教师和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三、办学条件不同
在线教学:在线教学不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以图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出现,可在网络上进行资源共享。
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的质量和数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办学条件的牵制。
Ⅶ 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区别和优势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传统教学几个方面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无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
(一)标准化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传统课堂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自己学习期间学习的方式和自身的理解准备教案,搜集素材,以自己认为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展开教学。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教师按照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进度安排课程的讲授。然而工厂模式的按年级将学生分组并安置在不同的教室,教师“以同样的路径和进度讲授同样的科目”的标准化的、庞大而僵化的过程,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如果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便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匹配每个学生的学习模式
传统教学大多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基本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教师按照自己理解和感受到的学生接受程度控制个人的讲课进度,讲课的进度安排取决于大部分同学的反应,而跟不上进度的同学也会因为“从众”的压力不提出任何问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相对沉闷,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更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学生被动听课,严重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而使用的课堂纪律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听课行为,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课堂里的教师正是当今单一批量教育系统的产物。
(三)应试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传统教学大多以最终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质量,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大部分教师把课堂设计成解决学生在考题中、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以题海战术,解题技巧战术填充课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是掌握教师所交给的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基本上是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极端功利化、自私化、庸俗化的,带来的是责任感的缺失。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更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四)填鸭式教学和重灌输轻探究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以简单记忆和反复训练为主,弱化了学生的思考和理解,不强调质疑和创新。学生的注意力被迫集中在教师身上,而不是因为个人兴趣学习。“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重灌输而忽略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的能力。填鸭式教学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意愿减少,情绪很难被调动,学生学习效率较低,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抵触。学生缺乏自律和主动学习意识,对所有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导致有的学生学不够而有的学生学不会,忽略了个性化差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创新和质疑能力的培养。
(五)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特别突出。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和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呈现过程和知识的来龙去脉,压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应该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而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对于知识被动的接受,个人参与知识的推导、学习和探索过程缺失,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只是记住结论,忽略对知识的体验,缺乏动手实践的练习。这种模式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缺乏批判性思维,质疑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在线教学的优势
互联网是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它为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更新知识、乃至终身学习提供了机会和手段。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正在被人们广泛认识,其中有些优势恰好弥补了当前传统教学系统的不足,从而使教育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一)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和学习机会、丰富的学习资源
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形式,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从任何课本开始任何课程的学习。学校不再会因为师资的缺乏和开设课程的不足而不能开展教学。无论是在校学习的学生还是错过了学习机会的在职人士,想要学习即可选择需要的网上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在线学习让原本无法学习某些课程的人有了学习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了便利,让他们在自己最理想的时间和地点学习这些课程。
(二)在线学习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传统教学下的学习,学生没有选择,只能被动的接受。而在线学习可以实现知识的模块化和定制化,模块化的结构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灵活性,从而让定制变得更加容易。因而在线学习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定制学习,在教学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驱使下自主获取知识。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学习的科目,学习的模块,学习的进度,一切按照个人的需求选择。这种在线学习是定制的或者个性化的,能够帮助每个个体达成学习目标
(三)在线学习可以满足各种学习需求
对学习时间和学习点的选择需求。在线学习可以完全根据学生对于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进行,不受教师和教室的限制。学生可以选择在安静的地方集中学习也可以选择在喧闹的地方碎片化的学习。对课程内容的选择需求。在线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无论学生有何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进度,区别于其他学生的学习习惯,网络学习均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足够教师教学支撑的地区,网络教育均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学校不能提供学习课程,也可以选择在线学习进行学习,甚至需要特殊指导和学习的特殊群体也可以采取在线学习的方式满足个人学习需求。
三、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的远程化和多媒体化是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学校不再是学生的惟一信息源,传统的教材、教师中心的课堂式信息传递方式的实际教学效果已经相形见绌,远程化和多媒体化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课堂》中提到未来的课堂肯定会有传统教育的流水线、标准化、填鸭式、统一引导的工厂式教育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块化、定制化的未来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电脑、互联网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书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颠覆式创新,希望从未消费领域的学生出发,最终能让用户在平台中互为人师,互相学习,除了互联网可以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之外,还提出要整合学生的需求以便激发学生的动机。未来教育和未来课堂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未来教育将向学习者提供多样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的教学、考试均发生在校园课堂中,教师课堂教授,与学生互动交流。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课堂》中称,到2019年,大约50%的中学课程都会变成线上教学。而根据网络辅助教学和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的五到十年,全球将会有85%的学生成为非传统意义的学习者,即他们将采取网上学习的方式。他们将有着极大的年龄跨度、兴趣爱好、专业背景等。针对这些多样化的学习者,学校及教育机构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几年,学校及教育机构需要提供从混合式学习到完全在线学习的模式给学生以满足他们多样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
(二)未来的教育将更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
未来教育中,学生将越来越从被动接受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未来教育将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进度学习,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统一灌输。未来教学资源的呈现,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学习评价将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主导地位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教练,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也将越来越突出在线学习过程服务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体验将成为未来课程评价非常重要的标准。
(三)大数据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迄今为止,我们的教育系统依然采取原来的教育方式,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经验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但是随着网络辅助教学的应用普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大量数据都会被网络教学系统记录下来,实现对教育大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可以实现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大数据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无论在网络教学,还是课堂教学均采用基于证据的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完善教学,提高学生理解力和成绩,实现基于个人需求的定制教育。
(四)更多的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移动学习。
学习者未来将更多的使用移动终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而不仅局限于坐在课堂里,坐在电脑前集中化的学习。因此,移动学习也不仅是将在线教育的PC应用程序以浏览器的方式在移动设备上呈现,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设计,对教学评价进行重新考量。未来教育将需要制定适合学生的碎片时间学习特性的教学设计,提供传统互联网所不具备的移动互联网创新教学功能以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
(五)未来教育将更突出个性化教学和个别化教育。
未来教育将从以班级授课为特征的集体逐渐授课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个别化教育。未来教育将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能够大数据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并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教育的资源。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组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课堂也将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而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历程。课堂中教师将减少个人讲授的满堂灌式教学,未来课堂将更多针对学习者个体的具体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教学评价方面也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评价,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四、未来在线教育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变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未来教育发展带来了生机,也对未来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未来教师角色的转变。未来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扮演“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未来教师将会把更多精力用来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未来教师更像是教练或者导师,帮助学生发现对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基于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及大数据反馈的学生行为,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指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学习。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定制化教学。定制化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育的主要驱动力和优势,教师越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越能他们提供有助于完善其自身学习模式的个性化辅导。未来的教师将是虚拟实验室的发明者,或者是在学生之间走来走去,对每位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学习,以他们自己擅长的方式掌握学习内容的教练或学习的促进者。未来教育中,教师将会促使学生选择、判断、运用、创造知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题问题,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未来教师将更多的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科学创造才能和主动精神的作用。
Ⅷ 传统教材出版如何应对教育资源数字化挑战
起初无论出版发行或者新闻报道都是先有纸版后有网络版,多年以后,人们不得不重新重视起这个问题。网络媒体开始做起一手新闻,对传统出版冲击加大。
渐进式的跨媒体发展或许是种趋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把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做了个比喻,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就是一个凌迟的过程,传统出版面临着未知的未来,如果传统出版不能做到自我革命,最后终究会被别人革命。
数字化挑战教材出版
纸版教材在教材制造与使用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20世纪后期数字化多媒体读物教材出现,给社会教育、文化传播、学生阅读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教材数字化并非将纸质教材转化为数字化图书那么简单。天津市高雷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袁琳表示,纸质教材成为当今教材主体的形态已经存在多年,这不单是因为造纸术的出现或者印刷技术的进步,更在于区别于其他书籍所蕴含的一整套逐渐形成且日趋完善的教学体系。所以数字化教材替代纸质教材不会一蹴而就。与其说是数字化将对纸质教材产生冲击,不如说数字化将对未来整个教学保障体系产生深远的革命化的影响,它正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我们不敢懈怠,有点如履薄冰甚至胆战心惊,因为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样,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郭戈面对着如火如荼的市场出版竞争也是有些力不从心,他甚至把传统出版的前景放在了看数字出版部门能否高抬贵手。
传统出版者见面最关心的话题就是数字出版,大家常常相互切磋或者运筹帷幄。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王传臣透露的两条消息令人感到欣慰:一是来自国家广电总局2012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统计,全国今年上半年电影票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7%。电影是受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影响最大的重灾区,但是这几年国内票房增长却是令人吃惊。二是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产业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产业数据持续向好,表明纸质出版物在数字阅读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生命力坚挺,仍有发展空间。同时,数字出版2011年持续快增,实现营业收入1377.9亿元,同比增长31%。
王传臣指出,这说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势头是浩浩荡荡的,传统出版界并非穷途末路。传统出版需要不断创新,
需要充分利用数字时代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传统出版得以生存甚至进步的一个基础。思考与实践
面对数字化和体制上的改革,老字号的出版社有些尴尬。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郭戈谈到,人教社虽然面临着严峻挑战,但也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即成立了出版集团、股份公司,完成了小改制,更名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我们也在考虑,如果在中小学教材上印上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学校老师和学生会怎么看?所以现在只能写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合适的时候拿出来,不合适的时候就放起来。
在出版战略上,郭戈认为数字出版是最该拿下的,服务基层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统筹协调社内外资源,不断推出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和其他精品数字产品,逐步实现人教版基础教育教材和数字教学资源的现代化、数字化、立体化。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上已扬帆启航,2011年成立了数字出版部,今年成立了数字出版公司。郭戈表示,人教社在调研基础上制订了十二五数字出版发展规划,数字产品参加了数博会、教育部工作会、书展等大型活动,并获得诸多奖项。他们推进的重要项目之一就是人教数字教员、网络教师服务与培训平台的数字出版项目,以更广泛地普及数字出版知识。他们还编辑出版了数字出版资讯和基础教育数字出版报,组织专家讲座,参加有关研究。此外,探索营销模式,借此开展网络教材、继续教育资源库建设等研究工作,把握数字出版、电子出版领域最新的前沿技术、探索数字图书开发、应用与推广引领模式,开展网络服务体系。
在介绍电子工业出版社教育资源数字化的做法时,王传臣说,本世纪初,电子工业出版社就由科技出版社向科技教育并重的出版社转型,在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进行教材开发、教学支持、营销服务等方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开发建设数字出版平台以及数字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利用国家基金政策支持,我们做了一些数字出版的平台建设,同时开发了对已有的出版社的内容进行数字化管理、碎片化管理的一些尝试。目的还是要跟踪技术发展,不断进行尝试,同时对已有的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
,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他认为,转变教材出版观念很重要,为课程提供全面的数字内容支持,实施面向课程的全面解决方案是有益的尝试。在教材品种不断增长的同时,电子工业出版社更关注对课程全面教学资源的建设。在电子工业社比较擅长的电子信息类的专业方向,通过全面的规划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设一批重点课程,配套了教学资源,可以讲基本建成了这些课程的全方位、多媒体的课程教学资源。现在,电子工业出版社配书的光盘数量越来越少,一门课程、一本教材的现象也是越来越少了,所有的教材配套资源很多课程都配了一些数字资源,所有这些资源都通过自己建设的教育资源网向用户提供。
王传臣还提到,他们已实现纸质教材出版与在线教材并举的出版方式。由于院校和学生购买力的限制,一般都会严格限制教材的篇幅。于是,他们把和教材相关的内容放到网上做增值服务。此外,电子工业出版社还建立了教学知识和网络服务。比如开通华信教育资源网,提供出版社教材所有的数字内容资源。虽然这一网站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开发,但是该网站上除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产品和服务以外,还有半数左右的产品是其他十多家兄弟出版社的产品。众人拾柴火焰高。网站上有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对师生的服务会更有效、吸引力也更高,同时也会给内容提供商提供更多机会。王传臣说。传统纸质出版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又有自身限制,所以传统出版者和用户的关系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易:读者付费,出版社提供产品买断,没有后续关联;而数字产品可与读者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