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打算做初中语文课题研究,谁有案例或资料,我想选《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谢谢,急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不可能把学习学好。目前不少学校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台上唱主角, 学生被动地在下面接受知识, 导致学生厌烦听课, 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 导致课堂效果很差。而课堂依旧是我们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 也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环节, 因此教师必须讲好每一堂课, 把握好一节课。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 创设氛围, 激发兴趣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积极、肯定的情绪, 才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学生的思维才够活跃。课堂上, 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氛围中进行的, 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以师生间心理的相互影响为背景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以及耐心企盼, 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 对知识的渴求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反之,教师哪怕一丁点儿的焦躁、嫌弃与失望也会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缩小乃至封闭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把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 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 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共享同一片阳光的平等。学生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不断处于主动亢奋的状态, 养成乐思、擅思、敢思的思维品质, 形成不怕失误、敢于创新的良好个性。
1、 创设各种情景,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 然后表演, 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组操练准备, 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表演过程中, 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 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编成各种对话。
2、 尊重每个学生, 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仅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 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个体, 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3、 鼓励后进生, 让他们有成就感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要将教材化难为易, 化多为少, 精讲多练, 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他们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 教师要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 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 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 当差生回答正确时。应该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样的评语而激动, 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 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 也消除了畏惧心理。
4、 利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兴趣英语的学习, 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语言环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进步, 多媒体进入课堂,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达、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手法有机结合起来, 把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 使学生产生求知内需、求异思路, 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
二、 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语感是人们语言的敏感性。通俗地说, 当我们听别人讲汉语时, 一般可以一下知道它的意思, 而不是先分析语法, 这就是大脑语言中枢的作用, 也就是语感。它是集语法, 语义, 词汇于一体的一种大脑语言中枢的能力。在外语学习中, 语感起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培养语感呢?
1、 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思维、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语言习得与思维能力应同步提高, 因为我们是在学习英语,而不是研究英语,所以应多开口说、模仿。英语不是坐在那儿想出来的、算出来的, 是“说”出来的。能说出来, 就能写出来, 在写的过程中, 学生的绊脚石是不会写单词。这就是说, 我们必须让学生记忆单词, 准确应用。记忆单词在外语学习中起基础性作用。正像建筑师, 要建房子, 建什么样的房子, 首先必须有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2、 读是增强语感的最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使自己听得见自己的声音, 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体验成就感。怎样读呢?大声朗读, 学生在一起读, 可以相互惯耳音。语言是声义的结合体, 所以“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在外语学习中, 表现得尤为突出。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每单元的阅读让学生背诵、复述, 这样学生可以学的多而精。当然每读一遍都要有新的收获、领悟。语法、词汇、语言思想都可以在阅读中掌握。和语文一样,英语是读出来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钻研有微小差别的近义词, 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就像语文老师没有让我们研究“美丽”与“漂亮”的区别。这样培养语感, 虽然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几个月后, 就会有效果。而且一旦语感强了, 做题就可以运用语法知识加之语感, 提高准确率。
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 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 分外重视, 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 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 爱好, 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 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帮助学生。这样, 师生才能关系和谐, 感情融洽, 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❷ 如何营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及案例
在来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源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精神。以往,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弊端。我们要通过教学观念的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好、更快地实施,使学生具备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而学生的自主探究使教学更高效。
❸ 怎么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简短的
能力目标是:
a. 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专的能力及习惯。
b. 理解课属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德育目标是:
a.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
b. 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❹ 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案例
1.丰富与拓展课堂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的开展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或几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情感意识,完善并提高学生的人格和人文素养。如学习《我的母亲》《背影》等课程,可进行“说说我和父母的小故事”活动课,这种类型的活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大家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在真实的氛围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更好的感悟和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这必然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获取适合语文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将这些丰富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们分享,不仅可以把课堂内的知识拓展到生活中去,而且可以把生活常识与积极的生活态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们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生活热情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巧妙的将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将教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引申到课本中相应知识的探究上。这不仅可以使知识更易于理解,更容易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灵活地掌握学习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生活化教学就像连接生活与课堂的一座桥梁,除了课文本身的学习外,让学生了解作者,对作者的生平境遇进行介绍,通过感受作者遭遇事情发展过程的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蕴藏在文章中的感情,引起学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3.构建生活化课堂情境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充分与生活相联系,构建生活化课堂情境,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课堂知识,并将课堂上的知识灵活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观念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精心构建生活化课堂场景,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实践证明,教师构建的课堂情境越新颖,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探究欲望越浓烈,教学效果越好。
此外,为提高语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从课外生活中着手,让学生搜集各种广告宣传语,广告大家都不陌生,内容也丰富多彩,其表现手法、语言等都有可取之处,可让学生推荐广告并就其表现修辞手法进行讲解,然后教师选定一个主题,让学生们自己呈现广告,内容形式不限,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语言灵活的应用。
4.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组织探索性活动。教师创设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第二,教师组织游戏性活动。把新知识渗透到游戏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游戏中快乐学习,收获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第三,教师组织故事性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种故事情境,把语文知识寓于故事之中,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充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❺ 从几个案例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版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权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谁能提供一份范文呢
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好几年时间,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还是屡屡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作业一片空白;教室里看似气氛活跃,师生双边活动热热闹闹,配合默契,课后反馈学生却所学甚少;忙忙碌碌一节课到底重点是什么学生茫然不知,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方面却是一片空白。教师并没有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精妙的语言,学习多种写作的技巧,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二则》《智子疑临》《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因此,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会学阅读,这样才可能让师生从繁重的阅读教学中脱离出来,轻松阅读理解。当然,要想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方法。“授人以色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爱阅读.还要会阅读、为此,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教授.教给学生有所选择,区别阅读,使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读,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和培养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有:默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预读。适用于阅读长篇文章,也就是先看开头的两段,接着仅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后将最后两段逐字逐句读完,这样可以避免把时间花在不必要的文字上;略读,也叫泛读.用最快的速度先浏览所选择书目的前击‘和内容介绍等,了解其大概内容即可;精读,对一所学课本中的重点单元内容、范例、篇章或精彩语段须认真阅读,反复留神研读、品味;对比读.即阅读时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地域,但是同一体裁,又是类似内容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读,看有何异同点,有什么创新,从中学到新的知识;整体认知读,就是瞬间辨认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整体理解它的意思,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搜索信急核心地读,注意搜寻作者用来强调信息要点的标志,例如,搜寻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和过渡句,搜寻在“综上所述”、“总之”、“由此可见”等之后所作的简单概括。以下是本人的一些体会,可供大家参考。一、做好范例,让学生有样可循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完成好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指导学生学习朗读不仅仅是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几遍而已。教学中的重点应该是认真评价和指导学生的具体朗读。在学生展示朗读的过程中除对他们的音准、节奏、停顿、语气舒缓等进行优劣评价外,更要指导其中朗读不恰当、不合作者意图的地方,并做好示范朗读,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读效果才更好。二、.分层阅读,让学生对比。阅读目标确定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阅读的难易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共同探究教本中的课文,我们还适时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文字浅易的课外读本,或学生的优秀作文。不同层次文本的共读,各层次学生各得其所,各有所得。比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于文字艰深,理解力差的同学很难有什么大的收获。我们读学生写小学生活的优秀作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优秀的学生经读文本有了新知,一般同学也可借读浅近的内容。加深对教本的理解,程度落后的同学也可在浅近文本的阅读中有着不少的收获。三、阅读辅导分层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是尽量以发展“学困生”和中等生的阅读能力为主,那些优等生剩余的学力怎样充分利用,让他们也同样尽其所能的发展呢?我们根据多年的经验,让优等生一对一的辅导学困生的阅读。并且还在每周一设一节语言趣课,20分钟,专门辅导阅读和写作。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作文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猜。实践证明,这确为他们找到用武之地。四、资料类,尽量让学生去找阅读文章中经常涉及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东西要让学生去找,教师的任务是要布置相应的要求,提供寻找资料的信息、渠道,并作必要的检查。有些资料可能学生难以找到,那就必须由教师提供。不少教师的做法是投影相关资料,让学生过一遍。我总感觉这种效果不太好。我认为不如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不仅积累了资料,也不至于象投影一样过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会更好些。同时,教师应对资料中需要记忆的东西明确指出来,让学生永久掌握。五、基本的知识技能,放手让学生去做阅读教学中一些基本知识。如字词的注音、认读、记忆,一些词语的理解等,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参考资料也大多能完成。之后必须有检查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方法,以便查漏补缺,完成教学目标。“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关键。比如读书时一定要“做笔记”,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具体来说,有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作卡片,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厚积而后薄发”,阅读积累对于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阅读、善于积累的读书习惯、积累的方法一是背记,多背些好词好句好的语言片段,扩大词汇量;二是摘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指导学生积累成语、名言、警句、歇后语、好词好句、优美片段、经典文段等。另外,教师还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以身作则.带头读书,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扩大读书的范围,使他们走进社会,养成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能力。阅读教学是书籍、生活与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是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的过程。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实践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进一步发展。
❼ 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案例
[yǔ wén]
语文
(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编辑
是语言和文学及专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属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❽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你提的问题范围过于宽泛,无法全面回答,但我可以范举一例:曹刿论战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主旨。
德育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衷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齐鲁长勺之战就是其中的典型战例。今天我们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谈谈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解题:
1、《左传》
2、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
3、课文标题为“曹刿论战”,曹刿是当时奴隶主贵族,为了鲁国的利益,……。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多媒体显示重点字音:
刿(guì) 又何间焉 (jiàn) 鄙(bì) 弗敢专也(fú)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辙(zhé)轼(shì)
旗靡(mǐ)
2、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3、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
明确:依两条线索概括: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奋战——胜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四、合作交流,研讨探究。
阅读课文,小组合作,研讨探究下列问题:
1、曹刿请战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鲁庄公认为战前能作那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
明确: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为什么说“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揭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4、曹刿是如何帮助庄供选择战机的呢?
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求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
5、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明确:分两层意思,以江供给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五、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发言:
1、关于人物塑造
①关于曹刿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②关于鲁庄公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给予攻击,说明他军事上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与曹刿的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加大战,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合以上,可见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2、关于对照映衬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政治热情。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与庄公的急躁冒进,反衬曹刿的从容谨慎,一个出身卑微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3、关于详略
课文剪裁详略得当。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七、作业
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