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被学生接纳,首先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注意自身形版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权小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教育失效。
B.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小学心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校位于农村,都是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比较多,家长不重视,特别是认为小学只要学习好语文、数学就可以了,学习英语是以后的事,英语学习氛围严重缺失,由于学生对刚接触的学科有好奇心理,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刚开设英语课时的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随着时间的迁移,知识难度的增大,部分学生开始走下坡路,孩子学习英语只能靠在校的两三节课效果可想而知;还有,孩子缺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城市学生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英语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以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因此出现了学困生。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普遍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卑型 2放纵型 3焦躁型 4抑郁孤独型 等;上述四类皆属学生心理健康有障碍的问题,也就是由于这些心理问题而导致学生成绩差。因此,对差生要对症下药,褒贬兼备,关心他们。用心理健康教育去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根据差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应积极、及时、慎重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因此,如何能让这些农村的孩子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我一直在尝试着寻找英语教学与心育培养的最佳结合点,以能实现既提高教学效率,,多年来我的做法是:
(1)在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 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区教育局于局长提出的,也是教师神圣的职责。因此,我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和水平,热心的关注这些英语学困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觉得一堂课下来有所收获。特别在课堂上我更关注这些英语学困生。课堂是学困生转化的主阵地,四十分钟的时间可以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一个非常宽广的交际和表达空间。在课堂上,我注重对其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指导,并适时地对他们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点评,不断帮助这些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收获越来越多的来自老师的欣赏和同学的鼓励,同时我在提问、小组活动、情景演练、作业等环节适当调整难度,保证他们可以完成任务。同时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集中,上课时经常不举手发言,一次又一次放弃发言的机会,最后导致不会说,甚至不敢开口。为此,我在课堂上尽量设置一些他们容易回答上来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后,我及时的表扬他们,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一个同学的回答不完整,同桌同学补充后,我们可以这样鼓励:“你们两人的回答合起来就非常圆满了,希望你们继续合作,老师相信你们两人都会非常出色的。”这样,虽然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但教师鼓励性的语言却使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的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但如果教师说:“你们两人的回答都不完整,谁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势必在这两位学生的心理上造成阴影,使他们今后不敢再随便举手发言了,甚至对发言产生惧怕情绪。教师对学生要有尊重、民主、肯定的表扬,不能讽刺、指责、排斥学生。每个学生都有长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表扬,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对学生表扬越及时作用就越大。在教学中我善于捕捉时机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表扬,使他们体验成功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更充满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主体尊重有机结合起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并在日常交谈和课堂用语中有意暗示学困生也有发展前途。如:OK. You can do it. Well done! 等。使他们提高了学习英语的信心与勇气,渐渐的,他们便有了成就感,消除了畏惧心理,上课时的注意力也比以前集中了,听课习惯也好了,学习成绩自然会上来。
(2)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困生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厌学心里。
要提高小学英语学困生的积极性,必须追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与趣味性紧密联系,机械、枯燥的活动形式导致学困生更加不想学习英语;而没有实效的趣味活动是决不可取。因此,我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变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有高度重视和充分考虑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多变性,学困生才有可能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扎扎实实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才能是学困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只有通过扎扎实实落实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让学困生感受进步,体验成功,学困生才能克服自卑心理才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深层次的兴趣,英语课程才能对学困生产生持久的魅力。小学生的思维基本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运用直观教学,这样不仅能给学困生以深刻的感官印象,诱发他们的兴趣,同时还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地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固记忆。直观教具如教学卡片、实物、多媒体展示等,这些直观教具的使用可大大缩短不必要的解释时间,使语言与实际之间迅速建立起一种联系。又能使学困生很快掌握,使学困生们感受到英语其实并不是他们所预想的那样遥不可及,也就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游戏教学是英语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使学困生充分调动起多种感官,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为学困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获取知识的兴趣。在他们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都要抓住时机进行鼓励和鞭策,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只有所有的孩子都活跃了起来,整个课堂才会不断升温。同时在课堂上,我尽可能让学困生有说、表演的机会。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如在新授单词之后,我叫个别同学操练时,先叫优等生回答;然后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困生也跟着读,一方面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现一下自身价值,让他们有成就感。给学困生积极的评价和期望,让他们受到与优等生同等的心理待遇,肯定他们的闪光点,使其充分体验被表扬的喜悦,从而在英语学习上产生正迁移,树立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3)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
教给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变学生不学为会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比得到知识更重要;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比心理知识更重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向学生传授心理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问题的解决主要靠自我教育,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才能对自己实施正确的心理教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很讨厌英语单词,要记住一个英语单词不知要花多大的力气。可是爱玩卡片游戏的许多学生对卡片中的人物身份、名字都记得一清二楚,并且几个同学们在一起谈论时总是滔滔不绝,甚至在上学的路上,也不忘讨论他们那些片片;而我作为教师对那些人物却了解的很少。我想我是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去关注那些片片。可见,记忆的先决条件就在于兴趣。学生对背英文单词没有兴趣,但是却很喜欢英文歌曲及英语歌谣,能很流利地唱出英文歌曲背出歌谣,所以我经常会让他们多欣赏、多学唱。那么在音乐中无形记忆了这些单词,当然也有一些同学会为了应付考试去死记硬背。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英语单词记忆大赛,让学生们比一比谁会读、会背的单词数目,让他们为自己的成绩而欢喜,接着去追求更高的成就。这样,把记忆当作一大乐趣,就会背过越来越多的单词,记忆力就会随之提高,对记单词抱有兴趣和自信,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同样,学生们也会因此掌握这种提高记忆力的有效方法。
(4)重视情感投资,激发学习兴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记得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师之爱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一种最佳的营养剂。”实践证明:教学过程是双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效率。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并赋以积极的引导,这样学困生对教师产生充分的信任和深深的喜爱之情,他们才会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诸多心里压抑,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努力参与到英语学习的活动中来。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
学困生的家长有的没有太高的文化,有的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多数家长还是非常关心的,但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往往重表面,对孩子的成绩、名次很关心,而对孩子的词汇的掌握是否扎实,知识面是否宽,缺乏应有的关心,这种不合理的态度,造成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缺乏应对学习挫折的能力。所以我常利用家长会等方式与他们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苦衷,争取他们的合作,并告诉他们指导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
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的要求;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课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C.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小学学科教学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其隐性的教育价值,协同发展小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也就是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小学生提高认知和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在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小学学科教学目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还应该包括认知、情意和行为。任何一门学科课程的目标都应同时反映学生的心理层面才能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一方面,学科内容传递的过程以人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服从心理规律,使学科内容心理化,这是解决教育过程中学生与课程矛盾问题的正确策略;另—方面,学科内容的传递是着眼于学生整体发展的,即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是相互交融、并行不悖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体现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科位置与教育价值。
传统的学科教学强调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学生要适应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与主观需求;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教学要适应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培养。下面以小学社会课《我家的邻居》为例,说明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该课的教学目标有:
①懂得良好的邻居关系的重要性;
②培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情感;
③主动维护住宅公共部位的环境卫生并且能主动招呼、关心邻居。
其中①是认知方面的目标,②是情感方面的目标,③是行为方面的目标。
二、在小学学科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现行的德、智、体、美、劳“五育”课程内容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经过适当利用和挖掘,可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德育课程中对学生道德意识倾向性(道德需要、道德动机、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和道德心理品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的培养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德育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定向和动力作用,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最高调节器,是维护心理健康、防止心理异常的根本条件。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重叠、相互融合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德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线索。
三、在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从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层面来分析,它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集中反映在学科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与优化上。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改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使学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能力,又能发展良好的个性和提高心理素质。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是指教师根据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目标和对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通过把握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来优化课堂教学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产生积极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的过程。它是学科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式。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来实施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主要有和谐原则、民主原则、兴趣原则、成功原则和探究原则。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要以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核心,以情感沟通为桥梁,教师要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满足或引导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学习行为,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班风,而这种良好的学风班风又会反过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学生逐渐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的保持最终会形成新的心理结构,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获得健康发展。各学科教师在贯彻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五大原则时,还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教师活动:巧设情境—指导实验—激发探究—点拨引导。学生活动:好奇观察—动手实验—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心理过程:增强动机—感性认识—理性思考—领悟内化。锻炼能力:科学兴趣、观察动手、质疑探究、思维想像。塑造人格:新鲜感、务实感、责任感、求知欲、好奇性、参与性、坚忍性、科学性。
四、在小学学科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评价是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传统的课程评价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对教与学的评价是以知识理解为中心,是单维的、片面的评价;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标准化答案,轻创造力考核,把考试与评价等同,把分数与效果,即学生的价值等同起来。这种评价只关注预期的、静态的、客观的目标,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主体心理层面的因素;它单纯追求分数、升学率,学生负担重,创造性、个性受到摧残,压抑了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损害了学生身心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带来了传统学科课程评价的变化,它要求评价的多元化,注意评价的心理层面,兼顾到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要素和各个层面,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确立课程评价的心理指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D.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英语抄教学的目的是袭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增加语言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材中特别强调交际运用,而学生往往怕开口。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比如胆怯不敢开口、怕说错被人笑话、畏难情绪等,帮助他们克服学哑巴英语的坏习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涵,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交际情境,吸引学生兴致勃勃地练习对话,轻松愉快地进行交际,培养良好的交际心理,与人协作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新路径英语第六册Lesson2 Why do you love zebras? 时,我设计了一组对话,划定了两个角色(Ting Ting & Summer),事先让同学们准备,然后在上这一课之前进行表演,学生们心里有了这样一个情景,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学习就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顺利得多。同时,他们也想亲自试一试这段对话,那交际就自然开展起来,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实现了。
E.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求答案
贵州盘县断江镇中学 李秋芳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做出良好的反映,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建设良好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效果能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一直在尝试着寻找英语教学与心育培养的最佳结合点,以能实现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双重教育目标。
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深受士兵、运动员热爱与崇敬的指挥员、教练员,才能做到让其士兵、运动员在积极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按其指令进行全力以赴的训练、比赛、作战;只有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才有可能做到让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取得最佳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指师爱能使学生亲近教师,产生信任,对教师的教育必然乐于接受,也就能起到较好效果。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因此,依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展示自已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教学技能、教学技巧等个性品质,以人格影响人格,以个性养成个性,以学识感染学生。同时,教师在与学生日常的交往中,应用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师德、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化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大度地对待学生,常常面带微笑,生气勃勃,全力以赴。只有这样,学生的热爱之情,崇拜之心才会油然而生,教师的威信才能树立。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拴住”学生的目的,让其“甘心情愿”地投入教师的“世界”当中--达到一种“虽苦尤乐”的境界。此外,教师在人格上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好学生不偏爱、对差生更应付出多倍的关爱,促膝谈心,虚寒问暖,具体指导学习方法。英语老师要学会听取学生的意见,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角度去理解学习。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得好:“只要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
二、激发兴趣,积极调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成正比。参与度越高,成绩越好,反之则越差。学生对其感兴趣的学科的课堂参与度是最高的,因此教师要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心理实验也证明,当学生处于快乐──兴趣最佳情绪状态时,最能发挥智能操作水平。这一点在语言教学上表现得极为明显。因为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小学英语教学是属英语学习启萌阶段,应创造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和语言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注意设置有利于差生参与的情景与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组合。如复习26个字母时可以设计一个接龙游戏,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按顺序说出英语字母。这种游戏要求学生全员参加,目的是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激励那些内向而缺乏自信的学生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
我们知道如果在某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停留太久,学生就会厌倦。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和直观多于抽象的认知特征,结合教材内容不断改变的实情,教师要不断更换教法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学习兴趣。教学时可以用实物、图片、幻灯、录音机、简笔画等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
三、服从学生心理特点,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
由于学生对刚接触的学科有好奇心理,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刚开设英语课时的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
上述四类皆属学生心理健康有障碍的问题,也就是由于这些心理问题而导致学生成绩差。因此,对差生要对症下药,褒贬兼备,关心他们。用心理健康教育去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根据差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应积极、及时、慎重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1 情感投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感情的投入,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交朋友,谈心,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用极大的耐心、宽容心和同情心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他们,不歧视、不讨厌、不排斥他们,注意避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行为的产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时就会产生一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理,从而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自觉、认真、刻苦地学习。
2 满腔期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对学生主体尊重有机结合起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并在日常交谈、课堂用语中有意暗示差生也有发展前途。如:Good.You can do it.Very well.Ithink you can.等。当学生接到这些信息后,就会激励他们为实现教师的期待加倍努力,迎头赶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对其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如分组、强化、优先、提问等途径影响被期待的学生,加强他们的自重意识,从而达到更高的目标。
3 表扬激励常言道:“越夸越灵”。教师对学生要有尊重、民主、肯定的表扬,不能讽刺、指责、排斥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表扬,尤其是后进生。教师对学生表扬越及时作用就越大。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时机对学生尤其是差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表扬,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更充满自信。
四、分层辅导,因材施教
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做一个有心人,深入了解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心理健康及个性方面的材料,并进行分析综合,以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如有些学生心理承受力弱,经不起考验,面对挫折产生恐惧心理;有些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学习,不怕困难。我就根据学生情况不断适时地提出适当的要求和希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课堂提问时尽量做到面面俱到又略有侧重,本着巩固优等生,提高中等生,转化差等生的宗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分层辅导,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发挥他们的潜能,避免差生充当优秀生“陪读”的现象,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所收益。
在练习布置上别出心裁,对优秀生高标准,严要求,不仅要完成每日的常规作业,还另开“小灶”,出一些有深度、难度的习题,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对差生不仅要加强感情投入,还要在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的立场上适当降低问题、作业和测试的难度及要求,并对他们多提问,优先让他们练习,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改变不良的学习方法,争取学习进步。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今教师应用心创造一个轻松、幽默、和谐、生动的英语学习气氛,使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积极情感互动,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使学生愿听“吾言”、信“吾言”,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然后,再用教师厚爱之心来“哺育”学生原本就具有的强烈求知欲望之心,那么学生定会用“心”来回应教师呼唤之“心”的,从而形成一个“乐学--巧学--速学”的良好局面,这样良性循环的局面无疑将成为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F. 如何在英语教学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
1.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习交往
自信心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前提。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自己学好英语,可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往往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为此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分析他们的薄弱环节和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扬长避短,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成功体验。其次,有计划地进行个别指导,对多数学生予以切实的关心,帮助他们弄清成绩差的原因,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特别是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必要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做的练习,要面向全体分开层次,承认差别。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帮助他们完成。这样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喜悦,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好英语,逐步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逐步引导他们学会交往。
2.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合作交往
当今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课堂上缺乏探究精神及与别人互动交往、沟通、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体验。这是三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一种境界。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整体思维的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次面、多层次地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在合作交往的活动中,锻炼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3.加强语言实践训练,培养学习的意志品质
交际能力是运用英语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才能提高。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如:教师尽可能多地用英语组织教学:设立值日生与教师对话制度;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和收集有关英语知识,组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等等。在交际活动中,学生说的英语出现语音语调不准确或语法有错时,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交际活动后指出来或予以纠正,不要随意打断学生说话。对一些小错误可以忽略不计,不必强求学生说的每句话都准确无误。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克服交际过程中怕说的心理障碍,从而增强学生投入语言实践的信心,磨炼学生的意志。
4.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心理健康的缺陷,切实解决问题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其学习的方法、手段与用母语为主进行授课的其他学科不同,学习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特殊性。当然学生学不好英语也是由各种各样的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学习英语最初阶段,有些学生在心理上有些自卑,怀疑自己说不好,被人模仿、笑话,不敢冒然举手,怕引来嘲笑,对于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还有的由于家庭环境、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即使他们有敏捷的思维,所有的问题都会回答,但是这种心理原因也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使他们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课堂回答,甚至还会产生躲避心理。
G. 如何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中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以炽热的情感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打动学生。在日常教学的点滴中融入对学生心理的指导,切实实现学科渗透教育的“濡染整合性”功能。
一、活用教学内容,挖掘课程资源
二、整合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三、善用表扬,及时引导
四、营造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适时评价,养成积极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