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什么性

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什么性

发布时间:2021-02-06 03:30:39

⑴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

1、双边性与周期性 。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统一。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碰撞、交流和融合。

2、认知性与个性化。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认识过程。与人类其它的认识活动相比,它不是为了直接创造社会价值,而是为了实现学生个人的思维创造,即人类的“再创造”,因而,这种认识活动关注认识的结果,但更注重认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发展。

3、实践性与社会性。

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育、教学活动是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具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新生一代通过接受、继承和发展上一代传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性。

(1)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什么性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中几种必然的联系: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倾向。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

⑵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极大冲击,当我们走进用新课程理念打造的课堂,你会体验到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如何构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这个问题,给广大教师带来不少困惑。笔者认为,有效教学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
一、课堂教学的民主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包括这样两种含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学生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注重学生在心理特征、认知能力和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二是要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建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的和谐融洽关系,通过教师与每个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合作,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在传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作根本性的调整与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这种教育必须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要素。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辅导者、引导者,促进者,既要保持必要的权威,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要打破教师是主宰、是权威、打破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要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心智的活动,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所作为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都是以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为转移的,要为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当中只起到如何引导学生在舞台上如何更好的演出的作用,或者说只起到“导演”的作用吧。我想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做到三让:
(1)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一节课的开始引入、结尾总结、中间的难点重点由教师进行点拨;其它内容由学生自学、思考。教师让出课堂,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2)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小品、作题、演讲。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口、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学生走上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就得以充分释放出来,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真正体现出来了。(3)把发言权让给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大胆质疑、大胆讨论。这种大胆精神,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学生在发言过程会积极思考、认真准备,既锻炼了口才,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倾听学生意见来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着教师对学生意见的重视与尊重。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目前学生的个性都比较强,有自己的观点,要让他们即竞争又愉快合作,需要老师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才行,如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判断,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得到提高。总之,课堂上要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平等对话和交流,保持课堂“动中有节,乱中有序”既活而不乱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向,敢想、敢说、敢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不仅仅是指传统认识上的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包括这样两种含义: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活力,不断引起学生理解、认知、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二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体系所具有的时间和空间变换,实行教学的多元化和多向联系,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学生与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多向联系等。目前的课堂实践中,开放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结构的开放性。开放教学结构,不在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严密和教学结构的完整,而是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效。教师要根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不墨守封闭课堂形态中教学活动的“预设教案——执行教案——完成教案”的千篇一律的流程。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从来没有最好的教学设计,只有最合适的教学设计。对教学结构进行开放,会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从而也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2、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既规定着学生如何学习,又决定着学生的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开放,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僵化、陈旧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法,代之以“探究式”、“合作式”、“研究式”、“发现式”等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方法的开放必然带来对教学形式的开放。因而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水平,可以根据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况,要采取恰当的教学形式,如学生参与性活动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来说,就是最有意义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开放又总是伴随着教学手段的开放。它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现代化。
3、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由于开放性课堂与封闭性课堂是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形态,因而安排的教学内容也就必然会有所不同。在封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是按照教材的设定进行教学。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活动”成为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形式,为此教学内容就不能按照教材的规定固定不变,它可根据课堂活动的需要和所实现目标的需要,做多方面的选择。如开展“讨论课”或进行“研究性学习”,就需要将教材的内容与课外的内容结合起来。另外,对教学内容的开放必然涉及到对教育内容的开放。它要求教师要从注重对学生思想和政治的关怀,转变为除关怀思想和政治之外,更注重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怀、人生价值的关怀、自我个性的关怀、自我发展的关怀等。
4、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所享有时间和空间是固定不变的,既按安排好的功课表在各自的教室上完每一节课,开放性的教学打破时空的界限,教学时间不在仅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教学空间也扩展到教室学校之外,走向学生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要树立大课堂观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以及进行更多的小组合作和交流,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创新性得以张扬。
5、教学评价的开放性。传统的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指标,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开放性的评价既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注重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教师在评价时要真实、公正、可信,要客观记录和描述学生的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及发展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进取意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
三、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不仅仅是指传统认识上的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包括这样两种含义:一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活动,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二是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原有活动要求,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充分时间让学生进行主动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如解决实际问题、搜集分析信息、发展情感、模拟或表演等课堂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政治小论文、参观访问、社区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地思维参与中、在能动活动中,自己探索知识,交流体验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通过实践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培养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机会。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广泛联系。在平常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课堂气氛。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进一步的学习,教师要立足课堂,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又要放眼课外,注重引导,延伸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既能促使学习精神状态形成高潮,又能有的放矢的有效地解决学生自己的思想问题。时代性是政治课的突出特点,把热点问题引入政治课堂,这种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教学有助于“内在的信息处理”。它既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得以升华,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借以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等思想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为了开展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有一位老师开了一节《幸福是什么》的课。他带领学生到SOS儿童村,访问7号家庭的妈妈黄云。黄云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儿童村妈妈,她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有着自己对幸福的深刻体验和感受。教师和采访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黄妈妈一家的有关资料、照片,制作成了课件。第二次课的时候,他首先声情并茂地向全班同学介绍了黄妈妈的有关情况,展示了有关资料,同学们被吸引住了。然后提出:“如果有机会采访黄妈妈,围绕:‘幸福是什么',你将怎样向她提问?”,同学们分为学习小组进行研究讨论,设计出了采访提纲。这时,教师从幕后请出了已被邀请来接受采访的黄妈妈。黄妈妈的出现使课堂沸腾了,小组代表开始进行采访。访问黄妈妈“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职业?”、“您还这么年轻,您不想有自己的家,不想有自己的孩子吗?”、“在您现在的生活中,让您觉得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您那么爱您的孩子,他们爱您吗?”、“您觉得什么是幸福?”……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他们关心的问题。黄妈妈深情而又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诉说着自己的心情。同学们被深深地打动了。采访结束了,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从同学们充满真情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心灵经受了一次很好的洗礼。
四、课堂教学的综合性
新课程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要求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同时达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应该坚持以基础知识为支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或结合其他教学资源展开相关活动,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目标是一个多维和多层次的目标系统,教学目标系统是由纵向和横向的多个彼此相关的目标群构成。全面和综合地考虑课堂教学目标,确立其目标系统,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步。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围绕三项主要目标实施:(1)教养目标:即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技能。(2)教育目标:即培养思想道德素质。(3)发展目标:即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学会学习及培养相关的心理素质。教师的教学应树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应考虑本学科的综合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面对并关心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发展。教师应根据不同对象,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实施分类推进或分层教学,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和各成其才。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开放体系,所以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同时,新的课程更注重贴近学生生活,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领域,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要善于收集各种素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此外,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充分发挥和挖掘教学体系中诸因素的资源优势,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几个基本特征是个有机的整体,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民主性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开放性和实践性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和途径,综合性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和目的。只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加强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际,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我们也一定能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⑶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准备的分析和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
1、学习准备是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任何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准备状态,而且任何教学都是以学生的准备状态作为出发点。学习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从事该学习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一般特征;二是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该项学习与态度。
2、学习者学习风格是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有的人将它定义为,“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还有人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
二、学习需要分析:在教学系统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概念,指学习者学习情况前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差距指出了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经过教育或培训可以解决的学习需要。可以说没有差距就没有需要,也就无从谈起要解决什么了。
1、分析学习需要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核心是发现问题而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以判断教学系统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2、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获得有关“差距”的资料和数据,由此可形成教学系统设计的总目标(即解决了“为什么”和“是什么”)。有了总目标,就可以寻找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达到目的的手段(解决“如何”),从而最终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搞清楚真正的问题所在,后继工作都难免陷入盲目。可见这个总目标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系列后续步骤(如内容分析、目标编写、策略制定、媒体选择以及评价等)的重要依据。所以,学习需要分析的成功与否,总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教学系统设计各部分工作的方向和质量。
通过学习需要分析,论证了教学系统设计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必要途径以及在现有资源和约束条件下是否可解决问题。这就避免了只需较少投资和人力却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来设计和开发教学而效果不佳的情况;也避免了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来设计教学但在现有条件限制下不能实施,甚至设计的是学生已经具备而不需要教学的情况。所以说,通过学习需要分析,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精力、时间以及其他资源被有效地利用来解决教学中真正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益。
三、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1、分析资源与约束条件: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必须收集资源和约束条件等信息。资源一般指能支持开展教学系统设计活动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约束条件则指对教学系统设计工作和解决教学问题起限制或阻碍作用的事物--人、财、物。也就是说支持开展教学系统设计的人、财、物就是资源,反之限制、阻碍开展教学系统设计的人、财、物就是约束条件。
2、设计课题的认定:通过教学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分析之后,确定应进行的教学系统设计项目;通过资源和约束条件的分析之后,去掉那些条件不允许的项目,那么留下的应是须用教学系统设计而且可行的项目了。
3、阐明总的教学目标:一旦设计课题确定后,一般要给这个课题起个名字,然后提供关于这个项目要解决问题的总的陈述,也就是总教学目标的阐明。学习需要分析通常发生在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模式(系统级)和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模式(产品级)中,其实,在以课堂为中心的设计模式(课堂级)中,教师也经常在作以目标为内部参考的学习需要分析,只是涉及面不大,无须单列步骤解决。无论是系统级、产品级、或课堂级,通过学习需要分析所形成的教学总目标均是指导教学系统设计继续进行的总的依据,为后面的内容分析、策略制定、评价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了解了教学目标的内涵、功能及各种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后,接着就应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通过逐层具体化,这个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
2、教学目标的灵活性:由于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在教材中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的大纲材料,哪些是完整的基本材料,哪些是加深的材料。然后制定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这种目标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1)符合大纲所提出的最低限度要求,达到合格水平的目标。它是学业不良学习者应完成的目标。
(2)符合大纲所提出的各种基本要求,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目标。它是学业中等学习者应完成,并鼓励学业不良学习者完成的目标。
(3)符合或超出大纲所提出的最高要求,达到优秀水平的目标。它是学业优良学习者应完成,并鼓励学业中等学习者完成的目标。
3、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育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以学年、学期为单位加以组织与实施的,不能期望学习者一下子就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层次要与学习者接受教育的层次相适应。
此外,教学目标本身也有层次的关系。比如,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中,从知识开始,经过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到评价,这六个目标就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关系。这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注意的。
4、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是另外一件事了。
(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
(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就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不同的方式、方法、媒体等。我们根据教学策略所处理对象的不同,把教学策略分为两类:
1、教学内容处理的策略,指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的方法。这一类教学策略在目前的“教学论”中很少涉及,而是作为课程论的内容。但是,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认知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人们总结出了很多可以使教学更加有效的处理教学内容的具体方法,如编制先行组织者、绘制概念图等。这些具体方法是直接指向教学的,能够增加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有必要进行系统研究和应用。
2、教学活动中的策略,通常是指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所用的策略,它直接指向教学过程。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学评价范畴,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教学评价的一套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具有直接指导作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设计工作沿着实现预定目标方向进展。
1、教学评价的种类: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例如,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为了做好各种教学评价工作,必须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确立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为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准则。具体来说,教学评价应贯彻以下几条原则:
(1)客观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的评价结果,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因为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断,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完全失去意义,还会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错误的教学决策。
(2)整体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对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由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和教学任务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质量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表现为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因此,要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活动从整体上进行评价。
(3)指导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不仅使被评价者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而且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也就是说,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查找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信息反馈,使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4)科学性原则:这条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光靠经验和直觉,而要根据科学。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对教学发挥指导作用。科学性不仅要求评价目标标准的科学化,而且要求评价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

⑷ 课堂教学管理的本质特征有哪些

我们在课复堂上经常有这制样的经历: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多次询问学生之后,学生仍然无动于衷,于是教师就把问题的答案呈现给了学生.这是因为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回答,老师把答案讲解给学生,效果会更好,效率会更高.也有很多老师认为让学生采用交流、互动的形式太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认为直接教授法是高效的教学方法.可是事实证明,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知识,是不能转入长时记忆和有效内化的,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学生的“参与”是主体对活动的能动性作用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所以主体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种亢奋、激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静心默读,或全心朗读,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

⑸ 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寓教学于活动之中,它提供一种富有趣味性和竞争内性的教学环境,激发学容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富有教学意义且教学目标明确的活动中得到训练或有所发现,取得积极的教育效果。教学活动强调教学性,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且含有经过仔细推敲和总结的活动规则。

在英语课堂中开展活动教学,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

⑹ 什么是"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具有哪基本特征

教师要想明确目标,就要在课前做到两个研究到位:一是研究教材到位——整体把握学科知识结构,科学划分课时内容层次;二是研究学生到位——找准知识起点,理顺学生认知次序。2.
有效教学是学生高度参与的教学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多次询问学生之后,学生仍然无动于衷,于是教师就把问题的答案呈现给了学生。这是因为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不回答,老师把答案讲解给学生,效果会更好,效率会更高。也有很多老师认为让学生采用交流、互动的形式太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认为直接教授法是高效的教学方法。可是事实证明,学生这样学到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知识,是不能转入长时记忆和有效内化的,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学生的“参与”是主体对活动的能动性作用过程,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所以主体参与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种亢奋、激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或静心默读,或全心朗读,或潜心思考,或积极争辩,或大胆陈述……
同时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学生在主体参与的同时,还要加强合作学习。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只有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主动加工那些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让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⑺ 优质课基本的特征有哪些

1、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订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2、合作学习的效度。合作学习是指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他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建立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通过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

3、探究学习的深度。从本质上说,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具有深刻的问题性、广泛地参与性、丰富的实践性与开放性。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感情态度价值观的探究活动。


(7)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什么性扩展阅读

优质课的不足:

优质课的评价系统不合理,一些地区评委多年不变,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学霸气十足。另外,热衷于优质课的组织者,除了好大喜功,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喧哗,背后却少不了利益驱动。

各种名目的参评组织费、食宿费、旅差费,构成了一个收益不菲的产业,组织者与评委也收入可观。一些教师为获奖,千方百计与评委拉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庸俗化,使评奖公正性大打折扣,优质难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⑻ 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1)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已知知识和已知理论。首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即传授知识。教师有育人的活动包括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活动但这是不离开知识传授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活动过程中肩负教学生做人的使命教师有组织学生的活动但这种组织活动的基本目的是为传授知识活动能够顺利展开服务的。其次学生学习知识具有间接性。已知知识和已知理论就是教学的内容即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是从人类已获得的、逐渐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总库中精选出来的它反映着时代的要求是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学生一方面所习得的都是他人和前人的知识另一方面这些知识仅靠直观、直感是很难习得的有大量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东西还有借助实物、图像甚至先进的仪器设备也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而只能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的知识。间接性既依靠这种思维能力实现同时又对发展这种能力起作用。再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但不是“对称的”。教师影响学生学生也影响教师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在性质上有差别。前者是有目的、有组织进行的显性和隐性的影响形式都有。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主要是无意展开的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体验。根据这些特点管理教学就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中小学课程的计划、大纲、教材等的要求把教师传授知识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基本标准发挥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潜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师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教学是根据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的规定进行的作为学校领导者要集中力量抓好课堂教学。由于书本知识是别人在实践中取得的不属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不容易理解和巩固。因此教学管理就要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做到内容要精选方法要有效手段要先进要尽可能利用感性材料尽可能利用直观、直感发挥感觉器官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把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结合起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教学与教育紧密联系。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认知发展过程包括意志和情感发展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除教师的教育外知识本身也有教育因素学生通过知识学习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而且在情感、意志、品德等方面也随着发生变化。学生品德优良、意志坚定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就更强学生文化科学知识不断充实也能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等不断提高。所以教学管理在主抓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兼顾到育人的职责教师要担负起这方面的楷模学校要尽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成长的氛围和外部环境切实做到教育教学并重。

阅读全文

与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什么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