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依据新课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谈自己的想法
(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业: 通过对本课学习,请就如何依 据新课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谈一下自己的想法。我觉得, 依据新课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要改变单一由教师讲解的传统教学 模式,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探索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 挥学生主体作用,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1.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有 了兴趣,才能产生憧憬和追求,所以兴趣是推动人们自觉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是 成就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因此, 要改变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单一的教 学模式,就得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 2. 注重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 解、合作与平等的人际关系,如此才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 才能形成互相辩论、各抒己见、激烈讨论、探索争鸣的活跃气氛,才能激发学 生发现的冲动和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大脑进行积极地创造性地思维,进行 有意义的发现。如何营造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好的人际关系呢?一是注重为人 师表,尊重学生,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在当好老师的同时,还要能以朋 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二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并及时给予鼓励, “教师 对学生必须善于爱,要在学生身上布满阳光,教师心中首先要有一轮太阳” 。三 是教师的形象要和蔼可亲、精神饱满、有良好的情绪,在民主、平等前提下与学 生交流,使学生处于愉悦轻松的心境之中,才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大胆 地创造性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只有亲其师爱其师、才能亲其道爱其道;四 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从多方面提高学生主体参与 的意识和主动参与的能力。经常通过自学、设置情境、讨论、辩论、师生换位等 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进行主动学习。 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常言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学习上, “鱼”是现成的知识, “渔”就是学习的方法。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在“学会历史”的同 时掌握和运用好历史学习的方法,使之具备“会学历史”的能力。要注重学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指导方法是要先经过教师教给学生方法并举例、 学生模仿 应用、学生独立操作学会应用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尊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为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鼓励学生质 疑问难,鼓励学生敢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哪怕只有一点新意,都给予了肯 定, 并注重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 而对于错误的见解要给予正 确的解释与引导,培养其坚持正确的观点与精神,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学生的自 信心就会增强。 以上就是本人在学习了《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后,结合本人教学实 际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
Ⅱ 《学习课改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之一,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所学习到的知识,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一、平等对话,浓化探究氛围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在教学中,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见"新课程标准"),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提问、思考、讨论,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为成疑难的思考者、研究讨论者,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遨游知识的迷宫,以"敢探未探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陶行知语)的胆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基于以上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常用语应是:"想读吗?""想怎样读?""想说什么?""想表演吗?""想知道吗?自己试试看。""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谁来帮帮我?谢谢!"等等,甚至有时候,教师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想当"老师"的愿望。首先,以合作学习小组(3--4人)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帮助自学,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个别疑难。其次,教师解疑,教师向其他小组的同学"请教",由愿作"导师"的学生解疑答难,老师则当"旁听生",在他们讲疑答难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所具有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教师的想象,同时,也只有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论坛",探究才能成为现实。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再像一般教师活动那样,把没有争议的定论教给学生,而是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的精神,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三、质疑问难,搭建探究平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有怀疑才会去思索,有思索才会进一步探究,然后才会有所得。另一方面,"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问。"(肯尼思.H.胡弗语)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我们可先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要求,认真诵读或默读,在阅读感知、思考领悟中圈点勾划,旁批侧注,翻字典,查资料,扫除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再由他们自己提出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带有任务观点,比较肤浅,不着边际,甚至在课堂上招致学生的唏嘘声,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鼓励,要善于把握学生们思维火花闪现的瞬间,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具有善于疑的能力,能提出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四、表达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在探究成果展示会上,喜欢古诗词的同学朗诵、赏析了古今中外描摹春天的诗文来盛赞美春天。擅长丹青的学生则用手中的彩笔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长于写作的学生则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自发的,没有任何的强制色彩和顾忌,表演不分优劣,认识不分高低,理解不分深浅,只要积极交流,积极展示,就给予热情鼓励。在展示探究成果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智慧和能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能落到实处。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