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信息化设计应注意些什么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教育部就做出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大决策。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学校应配备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等相关器材、装备多媒体教室,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们学校作为农村的普通中学,这些器材配备要晚一些,懂计算机的教师也比较缺,对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还只是在不断的摸索,实施过程中间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因此值得我们大家深思。我作为一个教师,一直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下面我对利用多媒体来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
当我们正在思考传统的语文教学为什么总是有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的确为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它彻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上讲台的老局面,进一步提升了教学功能,大大了丰富了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给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一、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们的老师都希望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主动地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强化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的功能,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音、图、文并茂,创设出奇妙的情境,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我教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把课文中的〈春花〉〈春雨〉〈春草〉〈人迎春〉等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优美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有利于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教学课件设计形象、直观,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地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由于情境、问题的设计,思维的启发呈多样化,综合性强,知识间的相互渗透比较多,使抽象思维的逻辑性与形象思维的形象性有机的结合,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空间,为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我在教《看云识天气》这一课时,既通过一幅幅的云图,让学生了解了云的形态,又理解了通过看云图了解天气的变化,让学生真正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加深对这自然知识的理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得到的充分的发挥。
第三、有利于加大教学容量,优化课堂结构。
利用多媒体进行互动教学,信息量大,密度强,适应当代中学生
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教学联系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它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习资源,从而加大了单位课时的教学内容。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出现,更使我们可以随时地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的知识,使我们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更丰富,更系统。比如:教学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了解鲁迅的生活时代, 为人作风、写作背景,比传统教学时老师在课堂讲述的要丰富得多。这对于我们来理解作者写篇文章的主旨大有帮助。
第四、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老师工作效率。
教师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的老师更是负担
较重。靠个人的力量来制作课件是不现实的。那样我们每天都要花较多的时间来做课件,你说一个老师每天有三四节课,别说frontpage、flash、powerpoint、等软件还有一部分老师不会使用,就是会也不可能花大多的时间来做,因此,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大量采集素材,建立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从市面上购买或从网上下载现成的优质课件备用,教师各取所需;二是教师可以通力合作,有计划有系统的制作和积累课件。学校将以上两条途径获得的课件存入资源库,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实际情况将课件修改重组,再用于教学。这样,教师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又体现了教师的个人风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语文信息化教学的主人。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避免走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几个误区。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从而造成有时并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我们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避免走入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第一、 对现代信息化技术认识不够。
由于对现代化教学知识缺乏了解,有些老师过分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的教学模式不敢尝试,存在着排斥心理;也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和相信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把一堂课上成的图片和音乐的展示课,过分花哨,华而不实,严重影响了教师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缺少语文实践。这是两个极端,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尽量避免。
第二、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有许多的教学课件,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制作者水平不高、制作过程马虎了事等等。从而使很多课件在教学中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优势。比如有的课件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课件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学过程单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的课件缺乏灵活性,操作性,学生很难参与。
第三、授课教师操作不良,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由于农村中学的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参差不齐,对这些器材
的使用熟练程度不高,或由于时间精力有限,课前准备不充分等,都可使教师在上课时出现失误,而且失误率比较高。特别是在农村中学,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可见,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尝试。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丰富的信息载入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使师生的交流更加丰富,更加活跃。它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当然,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毕竟只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所具有的潜力还有待我们这一辈人进一步去研究和开发。
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人,使它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㈡ 教育信息化2.0是什么
2018年03月08日来 14:49来源:光明网自 参与互动
近日,教育部最新印发的《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提出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等指示,并正式启动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力争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向大教育资源共享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九大后,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式迈入2.0时代。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任友群提出,教育信息化2.0将以“数据”为基础,以“开放”为策略,以“智能”为目标。教育信息化2.0已经不单单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任务,而是每一个社会力量、企业公民的共同责任。
㈢ 今年8月,教育部好像印发了关于教室应用的信息化设备的要求尺寸大小,是这样吗
2017年8月底,教育部公开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资源通用文件格式》两份文件,主要是规范教学功能的,里面只提及了电子白板的尺寸要求,没有涉及到大屏一体机的。
㈣ 如何真正让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观念提出的背景
2012年3月,我国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开头直接引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提出的重大命题——“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以此作为《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总纲。
在“总纲”之后,是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的阐述。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过去的提法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事实上,这也正是能够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具体途径与方法。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这是《规划》中首次提出的全新观念,曾先后出现十次以上,可见它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
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即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达到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变革与创新的目标,国际上传统的途径与方法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在,《规划》放弃这一传统说法,而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并认为这才是实现上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其根据何在?这只有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实质去探寻,才有可能弄明白。
为此,我们需要先考察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观念提出的背景、它同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念有哪些不同。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经济、军事、医疗等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信息技术取得这些重大成效的同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却成效不显,大多数仍只停留在手段、方法的应用上,对于教育生产力的提升(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似乎可有可无,而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原因在哪里呢?
著名的乔布斯之问,提出的也是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1]
长期以来,国际上曾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与探讨,最后多无功而返。只有2010年11月发布的《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ational Ecational Technology Plan 2010,简称为NETP2010。从1996年以来,美国已先后四次发布教育技术计划,2010年发布的是最新一轮)[2],通过认真回顾和总结近三十年来企业部门应用技术的经验与教训,并与教育领域应用技术的现状进行对比,才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引出一个全新命题:
“教育部门可以从企业部门学习的经验是: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就需要进行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fundamentalstructural changes),而不是渐进式的修修补补(evolutionary tinkering)”(下面把这一命题简称为“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命题)。
由于这一命题与信息技术能否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密切相关,事实上,能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正是信息技术能否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这里想要说明的是:从历次发布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内容看,NETP2010是涵盖美国教育系统各个领域,并涉及教育系统中所有组成要素的最全面、最系统的教育发展计划,其丰富内涵、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在我国只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能与之相比。
迄今为止,从国际范围来看,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历来都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顶多也只是从同时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阐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意义与作用,去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因而都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与关键。
只有NETP2010,通过回顾和总结近三十年来企业部门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与教训,并与教育领域应用技术的现状作对比,才最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之所以成效不显(或者说,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未能真正产生出革命性影响),其问题在于:教育系统没有实现用信息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或者是只关注了如何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总之,没有触及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
这就是《规划)》放弃传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倡导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的特定背景——希望找到一种新的、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以解决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不显的问题。
了解这一特定背景以后,我们再来看看“深度融合”的观念和传统“整合”的提法有何差异。
既然用“深度融合”取代“整合”的目的是想要真正触及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那么,“深度融合”与传统“整合”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整合”不要求、也不关注这种变革。
二、“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确切内涵
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又是指什么呢?教育系统包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等多个组成部分,但其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学校教育”——广大青少年的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主要靠学校培养。既然学校教育系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主体与核心,那么,“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关键及主要内容,显然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
为了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简单逻辑推理: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当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自然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
㈤ 如何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进入2016年,来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源年,各所高校基本都在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已经编制完成或正在编制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党在十八大报告中[1]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的实施执行,各所高等院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尤其是在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将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进行单列,作为专项建设规划进行编制。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以往学校的发展规划包含一个总体规划、四个专项规划,即一大:西安科技大学“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四小: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㈥ 《现代教育技术》正刊和《中国教育信息化》哪个好一些如果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专刊呢
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简介
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直属媒体机构,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指导工作,以传播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为宗旨,服务于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国内外著名信息化企业及广大教师和学生。帮助、指导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及教育教学的应用。同时承办教育部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论坛、展会、巡展、培训、咨询等活动。编辑出版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参考》、《世界教育信息》杂志。《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是唯一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权威刊物。全国教育信息化类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拥有全国日点击数最高的教育信息化网站,依托部委资源,宣传报道国家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和重大事件,为读者提供国家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经验和权威信息。依托国家权威的教育 信息化专家资源,深入探讨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读者提供高水平、可借鉴的理论文章。面向市场,贴近读者;适应全国各地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学校校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教学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突出体现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普及和应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探讨、学习和交流经验的平台。
发行概况
发行区域 全国发行,新闻出版署统一刊号
发行方式 邮局订阅、自办发行、系统直邮
发 行 量 每期8万份
发行周期 每月两期
出版日期 每月10、20日出版
版 面 量 大16开,每期96页
零 售 价 RMB10元/期
刊 号 CN11-5572TP(国内) ISSN 1673-8454(国际)
邮发代号 82-761(高教职教)80-423(基础教育)
目标人群
全面覆盖教育部司局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重点覆盖教育信息化建设决策及指导机构;普遍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网络中心主任,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师等,并装备各类院校阅览室。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国内外著名IT企业。
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各省教育厅为基础,现已建成十五个地方发行工作站: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安徽、辽宁、江苏、广西、陕西、四川、新疆、黑龙江、河北、青海、山西。
教育部直属机关办公室、主抓教育信息化的司局级领导、教育部直属高校网络中心覆盖率95%以上。
省厅级教育管理机构覆盖率90%以上。
市县级教育管理机构覆盖率85%以上。
各级教育政府采购机构覆盖率95%以上。
㈦ 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是哪一年
2012年出台的。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技[20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我部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制定和实施《规划》,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开展学习,深刻理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的组织实施。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落实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切实把《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在落实《规划》过程中出台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应及时报告我部。
附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oc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