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应用新媒体教育教学的问题

应用新媒体教育教学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1-02-07 19:41:27

① 谈谈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新媒体对教育传播模式构成要素的影响
按照香农—韦弗传播模式,典型的传统教育传播过程包括信源(教师)、编码(教授)、信道(通道)、解码(学习)、信宿(学生)、干扰和反馈七个组成要素。新媒体通过对传播模式构成的各个要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教育传播过程。1.新媒体对信源(教师)的影响传统上,教师的工作就是用大量所谓“真实的”知识去“填充”学生的头脑①。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的观点,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信息的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②。在教育传播领域,教师即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他们将符合特定价值观的经验、知识和情感等通过教与学过程传递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动参与接受教师“把关”知识的过程,因此对教师依赖比较强(见图2)。新媒体所具有的数字化、网络化特征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时对教师的依赖。学生和教师具有同等的机会面对知识。有时候学生所接触的知识教师都不一定熟悉。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教师不再扮演“把关人”的角色,转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新媒体促使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见图3)。新媒体对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过去的十年中诞生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变化,如21世纪技能标准,21世纪的学习、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学生、教师),知识建构,基于项目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等。21世纪的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些理念和模式。2.新媒体对信宿(学生)的影响传统教育中学生被视为等待填充的“容器”,他们会无条件地接受教师认为重要的东西。因此,学生学习通常是被动的和机械的。新媒体技术为个体参与传播过程提供了一个双向通道,学生在该过程中既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学习者个体因此可以主动参与到教育传播活动中。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个体参与实现的,是一个与学习伙伴共同创设(co-constitutive)的过程。该过程的参与者会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而发生改变或转化①。因为新媒体,使学生与他人一起形成、发展和创造关于某一事物的共同知识和符合情境的个体知识,学生也从一个从被动的知识消费者转变成为主动的知识创造者。新媒体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能够及时、自由地进行自我表达,与他人(包括教师、专家、同学等)分享观点,接受他人的判断、评价,保持与他人的持续对话。在对话与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此外,由于新媒体的数字化和互动性特征,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各种信息,实现按需学习,及时得到教师指导或学习支架的支持。通过直接嵌入学习资源的互动提示、实时或虚拟的帮助策略模型的引导,学习者可以实现不间断学习。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支持和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想象力和求知欲;学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中将承担更多学习责任;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学习方式等将发生改变。3.新媒体对教育信息的影响教育信息一般指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通常情况下,教育信息以多种呈现方式蕴藏在载体中,如教科书、模型、挂图等。传统教育中的教学信息具有稳定性、结构化、组织化、专门性等特点,被知识精英所垄断。获取知识的途径需要通过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模式。传统教育基本上是围绕教科书上的教育信息进行。而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周期变短,对许多学科而言,知识的关联性和时代性的预期值,已经从几年和几十年的周期降低到现在的几个月和几年②(P67),刚印到书本上的知识很可能就已经过时。教科书的知识内容一般很难保证及时更新,但是新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传统的纸质教材面对知识迅速贬值带来的挑战,因为相对于教科书从编撰到出版所需的时间跨度,终端用户有时只需花费几分钟就能制作和传播信息。新媒体拓展了信息传播通道,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如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连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经验的人等③(P7),让人们置身于信息海洋中,可供选择和获取信息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宽泛。新媒体为信息传播带来的这种变化,为信息联通、重组和再造创造了条件。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学生除了接受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外,还可以获取博客、开放式课程、网络资源库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加工提供了便利,促使信息呈现出活跃的、快速发展的和生成性的等新型特征。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教育信息的创造、传播、分享和利用空间,促使参与者之间实现共同创造,并发展和形成了信息的双向沟通模式。4.新媒体对教育传播模式的影响基于讲授主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20世纪学校教育的主要模式。而在信息社会里,这种由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个人职业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接受新知识和新观点,而且是一个持续性的、探索性的和支持性的过程②(P40)。教学的重心从勤奋操练和练习转向关注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③(P1)。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反映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教育传播模式。新媒体为新型教育传播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新媒体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信息的传播和反馈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被民主式的平等对话关系所替代,单向、线性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互动、非线性教学。在新媒体创设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讨论、协商或探究活动,彼此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思想和观点,共同完成知识的创造和分享。这一过程与现代社会的知识观一致。由于现代社会中新知识不断衍生,人们已经难以完全拥有知识产品、并且完好无损地存储在个体头脑中,而应该“把它存储在朋友那里或技术中”①(P45),当需要的时候才去搜寻和获取它。通过保持持续的对话关系,在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知道“谁会提供帮助”①(P13)。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只有保持对话关系,才能保证教学真正顺利、有效地进行。由新媒体所带来的海量信息通过不同的表征形式(如文本、视频、图片或录像等),扩充、表现和阐述知识的内部多样性,实现传递思想、观念、情感、信息和知识的目的,以满足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的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新媒体支持的教育传播模式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如喜欢多感官通道的学生可以选择多媒体组合方式呈现教学信息而学习;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利用图片、图表、录像、试验演示的观察而学习。学生可以在物理的、虚拟的或者混合的多样化学习环境中进行各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学习,如基于资源的、基于探究的或者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新媒体支持学生提供学习反馈、获得适应性帮助和支持,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及时诊断和指导。因此,基于新媒体的学习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育中反馈缺乏或者滞后的现象。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习者,而是针对不同的学习者,设计、管理和维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度的学习环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得到必要的学习支架或学习补救②。因此,新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传播模式本质上是动态的、有机的和发展的。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教育传播模式会根据不同的文化、技术和社会环境而发生相应变化。新媒体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教育传播过程中基本要素内涵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促使教育的传播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转变(见表1)。
技术通常会伴随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会对教育造成持续性或者革命性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参与到一个更具互动性、以共同体为基础的世界中,为我们共享经验和探索知识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为变革和创新教育传播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随着新媒体的应用,教育传播模式呈现出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并且呈现出互动性、非线性和数字化的特征。同时,新媒体也让教育面临新一轮的挑战。选择的多样性可能会造成学生选择的无所适从感,并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包括如何在海量信息中选择和组织有价值的信息,如何通过新媒体与他人建立、维持各种关系和身份以满足个体的需要等。教师需要思考在新媒体参与构建的新型教学环境中如何重新定位、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有效地应用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给教育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将促进教育传播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② 如何用好新媒体开展教学

一、新媒体教学应用的意义
首先,新媒体教学应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多媒体或网络的辅助教学,作为当前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切入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它在学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新媒体教学应用的优点是明显的:恰当运用新媒体技术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有效工具。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新媒体教学的感性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面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新媒体教学应用无论采用何种载体或模式,基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创造为灵魂。新媒体教学的基本框架:一是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为基础设计。二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生动认知。三是注重多向交流,提倡协作学习,把握机会适时反馈,及时矫正、引导。四是为每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重视实践与创新。
其次,新媒体教学应用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新媒体教学应用经历了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阶段,分别对应出版载体是音像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和电子书包等。以目前在学校普遍采用的多媒体教学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教学应用的作用和意义。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用计算机加以合成,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适应教学的需要和发展:
一是教学内容要完整,主题要明确,防止滥用媒体技术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
二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注意遵循教学最优化原则。
三是自制的 CAI课件及其它专用电教软件,一定要注意其内容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不能出错误。
四是运用有关模式设计、组织教学时,必须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创新防止脱离教学炫耀技术的误区:
一是逢课必用,不管课程的特点和内容,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技术。
二是把多媒体当成电子黑板,点点鼠标书本搬家,像领导在作报告,照本宣科变成照屏宣科。
三是课件顺序“播放”的“流水课”,学生像看电影,“电脑+教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四是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它有很多优点,但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方法。
二、新媒体出版形式的界定
首先,新媒体出版形式的基础是数字化。
对应于教学应用的各种新媒体方式,例如音像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和电子书包等等,如果孤立来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联系来看是互动发展的关系。因此,我们以“数字出版”技术发展为标准,回顾我国音像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的发展脉络,观察三者之间的分合关系及其长远发展趋势,可以将“数字出版”划分为1.0、2.0、3.0三种形态或三个阶段:
1.0电子出版(印刷技术革命、音像与电子出版物、新媒体介质)。
2.0网络出版(按需印刷出版、虚拟阅读终端、信息互动社区)。
3.0复合出版(全媒体整合平台、多元化传播方式、个性化投送服务)。
我国2008年颁布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将电子出版物定义为: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等)、可擦写光盘(CD-RW、DVD-RW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以及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规定》关于电子出版物的基本属性仍然存在,《规定》所列举电子出版物表现形态既概括了现有电子出版物的介质形态,也为新的介质(电子书、电子纸、点读机等)不断列入保留余地。《规定》中“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使电子出版物可以包含的形态和内容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既可以融合涵盖“音像产品”大部分领域,也可以兼容涉及“网络出版”部分领域。

③ 如何运用好新媒体等多种手段有效拓展教育途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很多教育主管部专门也开始尝试不同属的教育方法。目前,虽然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遇到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正视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与教育内容,充分运用各种新兴多媒体技术,积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让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的辅助下,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一、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比较乏味,网络的应用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具体来说,网络具有资源共享性。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的发布一些信息教育来引导学生,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网络更为形象化、趣味化,它可以更好地吸引年轻大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学生进行自主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网络还具有信息复制性与实时性,可以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社会化。因此,很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④ 新技术和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方式有哪些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已经在很多学校广泛应用,这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有较强的整合能力
课程的改革,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和合作学习。新媒体、新技术是以网络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处理、交流进行探讨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真正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育观念是每一个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强化创新意识。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的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如果教师缺乏创造性思维,将失去学科的灵魂和动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理念的课程,它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教学基础、又延伸到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综合应用技能教学,需要知识性与技能性很强的整合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载体为特征,担负着开拓视野、搜索资料、整合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功能。这其中,教师素质是关键要素。教师整合能力是信息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用新媒体、新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经过精心准备,运用先进手段,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地球仪、三角板、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功能,可优化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结构、学生认识结构、课堂时间结构、师生活动结构等。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新媒体、新技术全方位刺激,使人脑左右协调发展,增强记忆力,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使学习氛围轻松、愉快。通过多媒体网络的科学运用,可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依托局域网丰富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进一步服务教学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专人负责,统筹规划。并安排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维护的教师专门负责本校校园网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学校应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搜索和整理网上的教育资源,利用城域网的资源进行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适合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同时教师应该将已有的课件、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通过非线性音视频编辑系统、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学校教育资源信息的重要来源。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运用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会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运用于学科学习,学会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检索,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而不是学会计算机的所有知识。体现计算机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好帮手。真正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使学生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汲取知识。学校利用网络教室多提供让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己操作计算机,这样,他们才觉得学到的是自己迫切知道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积极,记得也更牢固。同时,这样还可以缩短反馈的周期,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
总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自觉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从实际出发,加大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规律,启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⑤ 新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上有哪些新应用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已经在很多学校广泛应用,这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有较强的整合能力
课程的改革,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和合作学习。新媒体、新技术是以网络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处理、交流进行探讨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真正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育观念是每一个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强化创新意识。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的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如果教师缺乏创造性思维,将失去学科的灵魂和动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理念的课程,它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教学基础、又延伸到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综合应用技能教学,需要知识性与技能性很强的整合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载体为特征,担负着开拓视野、搜索资料、整合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功能。这其中,教师素质是关键要素。教师整合能力是信息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用新媒体、新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经过精心准备,运用先进手段,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地球仪、三角板、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功能,可优化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结构、学生认识结构、课堂时间结构、师生活动结构等。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新媒体、新技术全方位刺激,使人脑左右协调发展,增强记忆力,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使学习氛围轻松、愉快。通过多媒体网络的科学运用,可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依托局域网丰富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进一步服务教学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专人负责,统筹规划。并安排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维护的教师专门负责本校校园网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学校应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搜索和整理网上的教育资源,利用城域网的资源进行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适合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同时教师应该将已有的课件、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通过非线性音视频编辑系统、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学校教育资源信息的重要来源。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运用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会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运用于学科学习,学会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检索,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而不是学会计算机的所有知识。体现计算机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好帮手。真正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使学生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汲取知识。学校利用网络教室多提供让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己操作计算机,这样,他们才觉得学到的是自己迫切知道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积极,记得也更牢固。同时,这样还可以缩短反馈的周期,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
总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自觉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从实际出发,加大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规律,启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⑥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专源(或称之为“教学属资源”、“教学内容”)。以前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授,或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殊不知无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

⑦ 新媒体及其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和应用前景

据前来瞻产业研究源院《中国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电教媒体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而合理和适时地运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电化教育是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作能力是有效的。
其实电化教学有很多优点,已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应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要的阵地,充分发挥主渠道是作用。深化教改,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也应当把电化教学手段,看作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千方百计地运用好信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⑧ 浅谈如何应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应建立互动思维,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互动性。 2、树立学生思维在宣传内思想的同时就是要站在容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取得最佳宣传效果。 3、应树立跨界思维,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复合性。 4、要秉承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以正确导向引领社会舆论的报道理念,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作用。

⑨ 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新媒体新技术有哪些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已经在很多学校广泛应用,这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有较强的整合能力 课程的改革,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和合作学习。新媒体、新技术是以网络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处理、交流进行探讨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真正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更新教育观念是每一个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强化创新意识。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的教师也要不断地创新,如果教师缺乏创造性思维,将失去学科的灵魂和动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理念的课程,它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教学基础、又延伸到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综合应用技能教学,需要知识性与技能性很强的整合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以提供大容量教育信息载体为特征,担负着开拓视野、搜索资料、整合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功能。这其中,教师素质是关键要素。教师整合能力是信息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用新媒体、新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经过精心准备,运用先进手段,创作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应用于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地球仪、三角板、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先进的电脑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功能,可优化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结构、学生认识结构、课堂时间结构、师生活动结构等。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新媒体、新技术全方位刺激,使人脑左右协调发展,增强记忆力,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使学习氛围轻松、愉快。通过多媒体网络的科学运用,可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依托局域网丰富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进一步服务教学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专人负责,统筹规划。并安排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维护的教师专门负责本校校园网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学校应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搜索和整理网上的教育资源,利用城域网的资源进行本校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适合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同时教师应该将已有的课件、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图片资源通过非线性音视频编辑系统、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学校教育资源信息的重要来源。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运用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会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运用于学科学习,学会对知识和信息进行检索,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而不是学会计算机的所有知识。体现计算机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好帮手。真正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使学生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汲取知识。学校利用网络教室多提供让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己操作计算机,这样,他们才觉得学到的是自己迫切知道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积极,记得也更牢固。同时,这样还可以缩短反馈的周期,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 总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大力整合网上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自觉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从实际出发,加大新媒体、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规律,启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阅读全文

与应用新媒体教育教学的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