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很多的学生对物理充满的厌恶,这是因为这个科目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难的,并且牵扯的内容非常多,这使得大多数的孩子对于这们课程有放弃的打算,家长也忙于工作没有办法来教导孩子,所以现在唯一的方式就是找一个初中物理辅导,这样可以改善孩子这个科目发的分数.
物理重点内容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辅导的方式,如果你也是面对物理比较头疼的话,可以观看以上的内容,会对你有一些帮助.
Ⅱ 课程中初中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有哪些
初中物理规律课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初中是学生开始接受物理知识教育的启蒙阶段,教材中介绍的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作为启蒙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①。教育实践表明:能力的培养既依赖于知识,更依赖于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物理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仅以初中物理规律课为例,谈一点初浅看法。
一、科学方法的教育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需要
⒈探索物理规律离不开科学方法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事物客观规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条规律的发现,都记载着人类科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探索的史实。
人类从知道用钻木取火到认识"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一规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人类观察和研究了大量的摩擦生热现象,经历了热质说和热运动两种观点的对话,出现了用卡和焦耳分别描述热量和功的不同单位,当焦耳以一系列科学实验测出热功当量之后,人们对热现象的本质才有了清楚的认识。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乃至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确立都依赖于科学的实验。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知识。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力学知识方面,从建立力的初步概念到总结出惯性定律,有多位科学家的贡献。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仅为惯性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开创了一个物理学的典型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入地揭示现象的本质的方法。它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电磁学方面,从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以后,揭开了电与磁相 互联系的新的一页。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又在思考磁能否生电呢?这种逆向思维方法使科学家们在探索由磁生电的途径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电磁感 应规律。也可以说,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逆向思维方法指导人们实
践探索的结果。
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领域中的规律,也都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谱写着科学方法的光辉篇章,物理学史也是一部科学方法史。从物理规律的确立与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来看,知识和方法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科学方法,就没有科学实践,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只能积累一些经验事实,而得不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也就不会有今天丰富的物理知识。
⒉物理教学过程也是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
知识是在一定方法上形成的,而一定的方法又是知识的产物②。知识和方法这种紧密的联系为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科学方法的教育是物理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方法的教育是物理教学的需要。实践中我们注意了以下两点:
⑴结合知识的教学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中既不能离开知识去讲方法,也不能只讲知识不讲方法。离开知识讲方法就会使方法显得抽象,过于理性化,学生难以学到;只讲知识不讲方法,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来源缺乏认识基础,元认知能力得不到提高,对知识缺乏深刻的认识,也学不好物理。将科学方法的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过程之中,既能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知道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学到科学方法,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平面镜》这节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我们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玻璃观察点燃的蜡烛的像,比较物、像的大小;再将另一只等大的蜡烛放于玻璃后,使它与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重合,再次比较物像的大小;通过标出玻璃以及玻璃前后蜡烛的位置,测出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的距离,连接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成直线,测出该直线与玻璃面夹角关系;改变蜡烛到玻璃间的距离重做上述实验,从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种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的做法,既使学生学到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由实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先按教材的思路分别研究了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归纳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并说明这种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复杂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同时也指明这种根据有限的事实概括出的结论的方法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它是否正确还必须再由实验加以检验。接着我们又做了同时改变电压和电阻再测电流的实验,验证以上结论。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欧姆定律》的教学,既使学生学到了关于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有关知识,同时也学习了研究复杂问题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注意发挥教学内容中科学方法教育因素的作用,做到方法教育和知识教学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⑵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结合物理规律教学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同样也应遵循这一原则。物理知识中联系到的科学方法教育内容较多,物理知识有它的层次性,科学方法也有它的层次性。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我们不能把物理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方法都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而应该根据教学时限、学生理解能力的层次、学生能力发展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方法教育的内容。使方法教育的内容既能与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又能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方法的学习中学有所获。
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从定律建立所涉及到的方法来看,应介绍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但限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水平,还是应根据教材的思路,进行真实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摩擦对小车运动距离的影响,再分析阻力越小的情况,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至于理想实验的方法还是在高中再学习为宜。
再如:焦耳定律的建立是在大量的定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的。然而在初中焦耳定律教学中则不便于用实验定量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是缺乏简便可行的定量研究的仪器;另一方面实验需要处理的数据较为复杂,涉及的变量较多,而且还有平方项。学生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还不能达到这个层次。教学中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来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有关因素之后,再介绍焦耳定律, 最后再说明:考虑在电流做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情况下,用电功的计算公式结合欧姆定律可以导出焦耳定律, 以勾通物理规律的相互联系。这种在定性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它既避开了教学中因定量研究缺乏精良设备的技术要求和分析处理数据的复杂过程,同时也不违背学习物理规律的认知规律。它一方面为学生理解焦耳定律提供了感性材料的支持,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水平;另一方面使科学方法的教育渗透于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九十年代初,在一项公众科学素养的对比测试调查中,我国公众在了解科学术语方面与美国相差无几,但在了解科学方法方面却相差甚远。我国公众具有科学素养人数的比例为千分之三,是美国的1/23 ③。这种较大的差距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急不可待。然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离不开教育。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需要,也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
由于物理学科知识层次的特殊性,物理学科中所涉及的科学方法较多,有物理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哲学方法等,使得物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物理规律课教学在这方面尤其具有代表性。结合物理规律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这些科学方法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物理规律是一些最基本的规律。虽然它对学生将来解决实际问题所起的作用较小,但是,学生在学习这些规律时所学的科学方法,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些科学的方法,使他们学会怎样去分析和研究问题,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有利于他们将来去分析和研究新的问题,去发现新的知识。可见科学方的教育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由于初中学段又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该学段教育面的广泛性,为在学科教学中通过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就开始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科学方法的教育因素,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水平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做到方法教育与知识教学有机的结合,必将使物理学科教学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Ⅲ 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包括哪些
教学行为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所谓实践性,就是教学行为的表现是与教学实内践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教学实践容无所谓教学行为。而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教学能力都可以是预设的,在教学实践开始之前就可以存在的。教学工作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教学的实践知识与智慧,而不是如自然工作者那样具备普适性的规则与技术就可做好教学工作。教师的实践知识的性质,尤其是其经验性的性质,都是与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扭结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说,研究教学行为实质就是研究教学实践
Ⅳ 初中物理教学目标
靳建设: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新理念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由传统的教学目的确定到现代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这一革命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为导向,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上,而且还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有具体的培养指向。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倡导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范式,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一、由教学目的向教学目标转变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教学目的是传统教学设计中由教学参考书的编者制定或者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由授课教师制定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①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②利用振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
③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像上分析与位移有关的物理量.
2.振动图像演示的基本实验方法:
观察沙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3.渗透物理思维方法教育: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基础.摘自《高中物理教案(一年级)》杨宝山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简谐运动图像的得出过程;
②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③能说出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当堂都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观察判断出振动的振幅,周期及质点在任意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②在课堂上学生能从给出的简谐运动图像上正确判断质点运动情况(如位移、恢复力、加速度、速度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趋势);
③在课堂上学生能根据老师给定的一个简谐运动(已知振幅周期、初始位置等条件),绘出其运动图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能够感受用图像表示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
②学生能够领悟正弦(余弦)图像中的对称美、简洁美,增强学习兴趣;
③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热情地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敢于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作者自己拟定).
2.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比较的本质及意义
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将传统的教学目的转化为教学目标,其理由或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第二,在设计和规定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给部分学生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课程标准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下限是绝人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发展,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学生完全可以超越课程标准。
第三,增强教学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教师对照教学目标,检查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使学生达到要求。
第四,有利于对教学或者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有利于其他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按照教学目标,评估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其实质就是两种教学观、教学理念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谁?二是课堂教学的归属是什么?三是教师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位?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基本的范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我们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要学会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如何科学地制订并叙写课堂教学目标呢?
“要清晰而明确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叙写时至少应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既要指出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要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领域和内容,这样才能明确指出教育的职责是什么,而且,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能对所表述的具有不同特征的行为做出区分,必要时要对行为动词进一步下定义;内容方面也同样,最好不要用一些概括化的表述方式,如‘学会解应用题’,等来叙写”。
根据马杰和加涅的行为目标理论与技术,结合参考文献所讲,一般认为,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行为主体――即学习者――教学目标的设计,其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要……学生应该……”等。
行为活动――即用行为动词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认出、记住、辨别、比较、对照、绘制、解决”等。
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根据地图……看完全文后……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不可以带计算器”;二是提供信息与提示,如“给出一张中国行政地图,能标出……”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十分钟内……”;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行为标准――即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于评测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个事例”、“百分之九十九的全对”、“完全无误”等。
例如,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力的图示”是一节以智慧机能为主要目标的课,这里的智慧技能是利用力的三个性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概念为给定的受力现象做出图示,因此,本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1:能说出力的三个要素。
目标2: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目标3: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做出正确的图示。
其中,目标1是对力的三个要素了性质认识的陈述性阶段;目标2是力的三要素了概念少的综合运用;目标3是力的三要素加上图示规则的综合应用,三个目标、体现了智慧技能学习的层次性、阶段性,而且有助于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
二、由传统的备课写教案向课堂教学设计转变
1.传统的教师备课写教案与现代教学设计的比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与桥梁,与教学改革相伴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过程为对象,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策略、实施方案、或操作规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教师备课,是以教案为标志的,教案的编制又按照统一的模式突出“三备三写”,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和写“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始终捍卫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观念,守着自己的传统经验不敢放手,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认为“我都给你讲了多次,你还不懂?”学生的知识是教师给予的,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信息,学生就应该获得多少知识信息,完全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没有意义的建构,不是有效的教学,有的学校更是将教案统一标准或模式,要求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之间,要统一计划、统一内容、统一目的、统一方法、统一评价等,更是把教学活动的主体一一学生放到了脑后,作为一种没有生命的知识容器,完全失缺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足够关注。
2.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教育实用技术,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设计又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将要预期达到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检测、评价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只有确定了科学、合理、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才有意义,实现有效的教学才会成为可能。
三、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变
要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广大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精心设计出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以学期为时间单位,以一册教材为内容单位,教师精心设计、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细化到每个单儿、每节课,它既包含知识与能力,也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制定出本学校、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以及学生的情况,将教学目标更加细化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打下基础,在制定学期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防止不顾学生情况的“闭门造车”现象,也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学个性而由教师随意制定教学目标的“各自为政”的倾向。
另一方面,应该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制定的、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结果或发生的变化。在过去,教学目的只有教师自己知道,教学、评估等主动权都操持在教师的手中,现在的教学目标制定出来后,也不能只有教师知道,如果教学目标只停留在教师的备课本上,只有教师知道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而学生本身处于盲目的状态,学生就不能够知道自己应该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就无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只有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切切实实明确自己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学生才会掌握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明学习目标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跟踪调查访谈,进行个案研究,督促学生学会利用学习目标,检查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使他们真正步入自主学习的轨道。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展示,何时展示,既是一项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此处不在赘述,设计好评价程序和工具,是落实教学目标、检测学习目标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过去,我们将命制试题看成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缺乏科学的程序,更缺乏考试后的科学分析和反思性总结,不论是用什么试题来考试,我们都将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排名的最主要依据,而很少有人去质疑试题本身是否科学,更没有人去研究这套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如何。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评价工具或标准的科学化。
测评工具和程序,应该包括课堂检测工具,单元检测工具、期中期末阶段检测工具以及这些工具所测出的结果各占什么地位、怎样进行测评、如何分析测评结果等内容,评估工具的设计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在检测之后,要对检测工具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标准差,看到分数分布的离散程度,对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根据试题中具体的题型、题目,进行科学的归因分析,找出自己教学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对策。
四、课堂教学目标的操作意义
1.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最低要求
教师应该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和能力水平,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绝大多数学生确实能够达到的目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和过去相比我们要考虑如何适当地降低要求,如果要求过高,学生不能够达到就会使教学目标落空。
2.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仅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的程度,许多学生在课后还有一个巩固、消化、运用的过程,只有经过多次的反复和强化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可以高于本节课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的要求,但是在评价过程中不能用这样较高的要求来评估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要依照循序渐进的原理。
3.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既全面又兼顾重点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但是,由于每节课课程内容的不同,教师本人的特点不一样,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侧重。
4.掌握好目标设计的层次性
有些知识或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有些知识只需要学生理解,有些知识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我们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精心制定各种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就是要能够比较准确地说出来、写出来。一般来说,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重要的物理事实,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达出来:有些具体的物理现象或某些物理概念,只要求了解就可以了。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大致内容,能够达到再认的程度;有一部分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综合、梳理线索,这属于知识运用的范畴,它更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在知识的加工整合过程中实现创新。
在情感教学目标中,分感受、确立或树立、培养和强化等几个等级。感受,就是接受某种情绪体验,受到耳濡目染;确立或树立,就是使学生建立一种全新的道德认识或行为;培养和强化,要使学生在已有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生一定量的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是教学中最难以测量的部分,但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态度和学生的行为、作品等表现出来,可以用观察法、作品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等进行评估。
5.如何判断或确定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目标
课堂教学只能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方面,不可能完全达到目标设计的所有要求,所以,必须谨慎地进行评价。
可以进行多次测评,看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的要求,而且应该贯穿到课后的复习以及学生自我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有些教学目标,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达到了要求,但是不一定在课后巩固、掌握;有些教学目标,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掌握,但是,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自学、复习、练习而达到要求,所以,我们应该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标准设计出评价工具,真正使评价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靳建设、卢飞麟
Ⅳ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有哪些
1、培养抄学生的理科思维。袭
2、对身边的物理常识有定性的认识。
3、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目的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中考的要求:社会要想进步首先是科技的发展,学习物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通过物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创新,来探究未知的领域,找到新的答案,是科技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领域。
这也是物理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趋势。三 中考物理日益灵活,更趋向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对于实验考试分量加重,实验题型变化较多。
(5)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扩展阅读
学习物理要搞懂三个基本。(即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还要有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Ⅵ 如何实现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1、 提问作为初中来物理教学自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物理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2、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愿望。3、提问作为学生探究思维方向的重要引导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对学生的思维方向作适时的修正。总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物理教学中的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物理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把握哪些内容
初中物理应该正确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度":
一、科学理解"效度"
教学质量是学科教学永恒的主题,然而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人们往往习惯地用分数的高低来评判其质量的优劣,这显然是片面的,若改用效度(η)这个指标去衡量,不难看出,低消耗、高效益才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所在。
低消耗通常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主要方式.初中课堂教学不超过30分钟.课堂练习不少于l5分钟这一常规就是低消耗的成功范例。高效益则是指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获得的教学效果要好。这就要求教师在抓纲扣本的前提下,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图片、投影、实验、计算机多媒体、语言描述或表演等.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被动的"苦学"变成主动的"乐学",用情感效应的手段打通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通道,形成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以较低的教学消耗求得较高的教学效益.就是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效度"的正确把握。
二、合理设置"坡度"
通常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一定的坡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坡度过陡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心理上会产生困惑和畏惧.久而久之,会丧失信心;坡度过小学生不需要多少思索.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前后的联系,精心设计教学,既不能让学生"坐着吃桃子",也不能叫学生"跳起来摘月亮",要面向全体.化解难点,做到有坡度无难度。
有坡度是指通过设置台阶的方法,步步设疑.层层递进,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设计时起步要合理,按课堂内容的最低要求设计例题;坡度要小.保证学生的理解程度逐步深化提高;台阶要密.通过多步设置,减小学生的思维难度.使学生感到走上这些台阶并不难。无难度则是指通过难点的化解处理,使学生易于掌握的或能够理解。
通过设置坡度来化解难点,在内容上要先易后难,进度上要先慢后快,方法上要先模仿后创新,以台阶的设置收到突破难点的效果,就是对难点处理的坡度把握。
三、准确安排"量度"
通常是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容纳教学内容的多少称之为教学量度。课堂容量的"量度"也是评价其质量高低的又一指标,课堂容量包括基本容量(基本知识)和发展性容量(拓展知识、发展智能的有关内容)两个方面。物理教学的要求应做到大容量 、小水流。大容量是指在完成基本容量的基础上,重视对发展性容量的开发并进行科学的调控,利用电教手段,多媒体教学来确保发展性容量的落实和到位。"小水流"则是指知识的讲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不能"倾盆大雨",而应"和风细雨",让学生细嚼慢咽,消化吸收。
大容量是为了让学生吃得饱,"小水流"是为了让学生吃得好, 以较小的输入流量换取较大的知识容量,就是对"量度"的准确把握。
四、适时控制"深度"
这里所说的深度,是指对于课本中的物理知识理解上的深度,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深度。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课讲深了.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要昏昏欲睡,讲浅了.成绩好的学生会感到乏味.左顾有盼。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讲课时应严格遵循由浅人深的原则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力求做到深得进去.浅得出来。深得进去是指教师讲课时要用生动确切的类比把概念讲透.使学生迅速理解,激发其求知欲。浅得出来指教师借助演示实验、电教手段,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把问题尽量讲透。
讲深要以讲浅为基础.先讲浅显的.再讲深邃的.先讲具体的.再讲抽象的.以浅显的物理情境引起学生的深思熟虑就是对学生思维起点的深度"把握。
五、灵活控制"广度"
物理教学绝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其知识视野,拓展其思维空间,力求放得开,收得拢。放得开是指引导学生广泛迁移.把相关的物理问题进行广泛的类比和想像,进行多方法操作、全方位感知、多途径推导、多目标转化、多角度表述.多关系寻找、多层次应用、多形式记忆,使物理教学的广度增大.知识再生。收得拢则是指适时地把拓展了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综合.回落到具体的知识结构中去。
放得开训练是发散思维,是由薄变厚;收得拢训练则是收敛思维。是由厚变薄。以放得开的拓展手段保证知识的集中收取,就是对教学广度的把握。
六、准确掌握"速度"
教学速度过快,容易产生"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如同看电视节目。印象不深,识记困难,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受阻。造成消化不良;速度过慢,显得松弛,学生的思维也会随着松懈,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学速度的调控应注意入境宜缓,高潮取快。
入境宜缓指的是学生在开始接受新知识时,由于这方面的盲点较多,教师应把教学速度适当放慢,从具体事例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启发学生,促使其对知识概念的理解由初级向高级转化。高潮取快则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信息,通过教学高潮的催化迅速转变为学生的能力。入境宜缓是为了让学、教形成共振.高潮取快是为了抓住高潮的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较慢的速度入境换取快速的思维高潮.就是对教学速度的准确把握。
七、合理安排"时度"
学习效率的高低还与学习过程中大脑兴奋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对某一知识点的讲授或对某一问题的思考都需要对时间的有效控制。就课堂提问的时度而言.应把握好长等待,短问答。
课堂提问时.应有两个重要的等待时间,一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二是学生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判断正误,这就是所谓的长等待。短问答指的是教师提问的时间要短,学生回答的时间也要短.对稍微复杂的问题可分步设问.以便缩短回答时间,确保学生正确作答。以较长的等待时间获取快速正确的回答效果.就是对课堂提问的时度把握。
八、科学设置"精度"
这里的精度是指教学中要精讲精练,以少胜多。所谓"多"是指巩固练习中,各种题目的类型要多、解题方法要多、题目变化要多,这样就能使学生见多识广,拓展思维,以后碰到陌生的新题时,思考起来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所谓"少"是指同一类型的题目应少做、重复性的练习应少做。当然这里说的少也并非是题目做得越少越好,应以是否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某类型的解题规律为目标。以精讲精练来代替题海战术,这就是对巩固练习的精度的把握。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把握好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度",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