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发布时间:2021-02-08 02:46:37

Ⅰ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它不但包容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页的例题,要求根据乘船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南瑞小学二年级学生设计最佳乘船方案,并填写好乘船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完成任务得很好,给予表扬。但是也有个别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活动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绽放。它不但包容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再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页的例题,要求根据乘船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乘船去鸟岛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南瑞小学二年级学生设计最佳乘船方案,并填写好乘船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完成任务得很好,给予表扬。但是也有个别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活动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Ⅱ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品德与社会》课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版,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起着重要作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要讲究科学性和灵活性,小组内的成员分工要明确,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自己的任务和职责,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激励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Ⅲ 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理念
要保证小组合作活动的科学与高效,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的理念,一要明确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二要明确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开展合作学习是深化改革,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通过合作学习是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或进步的喜悦,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再次,开展合作学习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需要。三要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应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而应充当“管理者”,维持合作过程的有序高效;充当“促进者”,对学生进行合作方法的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充当“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某一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去。
2.构建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首先,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以5到7人为宜,各班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其次,确定小组人员。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再次,确定组员位置。根据组员特点,确定组员位置,并按a1、b1、c1、d1、a2、b2、c2、d2的顺序编号,abcd相向而坐,其中bc为小组干部,一方面可以把ad分开,保证纪律,另一方面也便于bc布置工作,开展合作过程。
然后,确定小组制度。各小组讨论决定本小组的名称、目标、纪律、口号等制度;要求本组成员共同遵守,相互监督。
最后,明确小组成员的流动性规则。小组成员的流动是指学生可以在小组间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内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的开展必须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保证:
(1)要培养学生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的习惯。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监督员、卫生监督员等职务,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其他人员同样各有其具体职责。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同时各人员职责也可根据需要轮换,以提高执行力。
(2)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内容都需要与他人商量才能完成,有些内容本身就是独立完成的。其次,小组合作答案是基于各组员独立思考、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完成,只有这样,答案才具有广度和深度,从而避免多人一面,盲从单一的现象。再次,由于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因此有时各人的任务会完全不同,每个人都是合作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如果有组员不能独立思考,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
(3)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由于同组成员是异质分组,一些学生思维较慢,因而习惯于做旁观者,而很少主动参与,也很少举手发言。因此一方面在小组中要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发言人员的频率,由小组长询问发言少的同学,在他们准备好的情况下,让他们先讲,另一方面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要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逐渐喜欢参与,敢于发言。
(4)培养学生学会尊重、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小组汇报时常常会出现课堂嘈杂,插嘴,无法安静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要让学生认识到,其他组员或小组汇报时,不打断、不讲话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对别人的观点要多加肯定、多加赞赏。同时,要教育学生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倾听,并认真思考分析,求同存异,以取长补短,要避免因观点不同而进行无休止的争吵,进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4.创设恰当的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教师科学巧妙的引导,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情境”,一般来说,可以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如我们政治学科每节课开始之前的“时事播报”活动;可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处理,如初二政治教学中讲到“举例说明,生活中消费者如何正确维权。”教师可以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寻找答案;也可以是合作开展研究性活动,因为研究性活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同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如初二政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进行的“开展本地区水质情况调查”。
5.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我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在课前使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合作讨论,可以采用“作业纸”的形式,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进行准备,合作解决作业纸上提出的问题。其次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如果学生对问题没有时间思考,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最有成效。二要给学生提供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三要给学生提供小组间交流的时间,如果没有小组间的交流,教师就很难掌握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小组间就无法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同时也割裂了小组之间的必要的竞争,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班级整体素养的提高。
6.采用多样的合作学习评价
评价机制是开展小组合作的指挥棒,是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小组合作发展方向最有效的手段。我们一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和小组的评价,通过教师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的发展。二是要加强组内评价,通过组员的力量引导本组成员扬长避短,争取进步。三是要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互评,通过竞争效应引导小组的发展。四是进行班级评价。从班级的高度,由教师和班委参与,以表格打分的形式,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每天公布。努力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口头评价与标准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持续发展。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与潜能,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产生了大量的困惑与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勤于探究,善于总结,就一定能掌握小组合作的新规律,开创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天地,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Ⅳ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成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基本策略
1、合作形式要有实效。
目前,在品德课堂上,教师组织小组学习,目的是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想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习惯。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当然,小组成员还应该是动态的,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还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时,首先要做到分工明确,要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员等,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说。再者,教师应安排时间,加强合作指导,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2、合作内容要引起兴趣。
首先,探究问题的设计应具有生成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特别是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学习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合作需要。比如在学习《“节俭日”里话节俭》时,我组织学生讨论“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还要不要节俭”呢?同学们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了“即使今天生活富裕了,也不能浪费,因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节俭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就连李嘉诚、富有的德国人也懂得节俭,何况我们呢”,“今天的节俭不是让我们吃不饱穿不暖,而是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等等。通过比较分析,“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是最佳答案。课堂讨论热烈,高潮迭起,学生创新火花不断闪现,收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有挑战性,教师要把握好探究问题难易度,如果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就没有必要合作探究。如果过难,同样也不能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至少是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个人完成比较困难,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解决,才能使学生有强烈的合作欲望。例如教学《祖孙三代话汽车》时,让学生以8人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用自己熟悉、喜欢的、时尚的方式表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结果课前学生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策划展示形式,准备展示的图片或ppt。课堂上有的小组以节目访谈的形式,采访“汽车世家“祖孙三代;有的借助ppt讲述中国汽车的发展史;有的以cctv中国最佳时尚汽车颁奖典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国产汽车的品牌、产地、性能等;还有的引领同学走进“一汽”发展史博物馆;还有的则根据调查的学校教师拥有汽车的数据变化,感受身边生活的变化;最出乎意料的是那个男生居多的小组居然引入了国际车展暨男模展示。这种角色的转化不仅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策划、表

Ⅳ 如何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老师对此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认识。首先老师要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与内涵。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方式、积极合作与合理竞争意识。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合作要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从而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讨论交流之前,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倾听别人的发言中,才能及时做出判断,避免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更不应产生依赖思想。在培养思维独立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培养合理竞争与团结协作精神,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尊重他人,让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中吸取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取长补短,以弥补自己思考问题的不足,也能使学生在倾听中触类旁通,以便积极地展现自己,在合作中提高个人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形成良性循环。其次,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教师要放下权威,淡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活动中,适时引导与鼓励,让学生的思维、思想交互,碰撞出火花。第三,教师要用灵活的、发展变化的观点组织学生实施合作学习,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合作学习的内容决定分组情况。

Ⅵ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强调在“做”中学,在合作中成长。学生要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这就离不开与同伴的合作。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生要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取长补短; 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 关心他人,学会交流与互助。”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效开展呢?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小组的构建,决不是简单的“合座”。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通常要考虑到下面几个要点: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组建小组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同桌合作。这种合作方式,较多的用于对难度不是很大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2)小组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最常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班级中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编组时,注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如《包装袋里有学问》一课,根据需要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根据选择的商品类别,课前收集包装袋,然后对个人搜集到的包装袋进行研究,小组合作完成一张包装袋知识的表格。(3)“邻近”合作。这种合作通常用于合作表演或一些能开展争辩讨论问题的学习。如《需要有不同》一课,针对“辩论:该不该给街头乞讨者钱?”我让学生从课文提供的三种不同的观点中,选择自己同意的一种观点发表意见。选择同一观点的同学便可以组合成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补充,说说自己选择这种观点的理由。
二、合作学习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之间需要交流合作,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合作。一般来说合作学习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前就已经存在了,比如搜集资料,分小组去准备,小组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任务、分头行动,避免重复。
三、 建立一套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运作程序。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好以后,学生怎样才能进入实质性的合作学习呢?首先给学生提供合作活动的主题,其次是指导学生如何合作,再次是对合作的效果作评价。
下面就以三年级第一学期《制作公共设施分布图》的教学为例加以阐述:
第一步:给学生提供合作活动的主题。
如《制作公共设施分布图》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学会制作简易地图的方法,能与他人合作制作社区公共设施分布图。课前布置给学生一项作业: 分小组到社区考察各种公共设施,使学生对学校附近公共设施的分布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步:揭示小组合作成功要点
按照平时建构好的小组,人数控制在5-6人左右,交流讨论,了解制图的方法:设计图例---调查标记---交流改进。并商议出:如何去考察学校附近的各种公共设施?小组成员尝试自己在老师提供的图的合适的位置上贴上需要的公共设施,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并讨论怎样分布才是比较合理的,老师参与指导让学生制作的图更完善。课上,各组学生展示合作成果,交流如何合作完成的。之后,我和学生共同归纳出合作成功的秘诀:(1)目标一致 分工合理(2)各显特长 积极主动(3)遇到困难 互相帮助(4)产生矛盾 组长协调
第三步:小组交流评议
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及展示的成果,在小组层面评选出“最佳默契奖”、“最佳制作奖”。在个人方面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四、营造宽松、有利于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
(1)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是极其必要的。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五、对合作的效果作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如课前指导学生小组内评议出“最佳合作奖”。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积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习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Ⅶ 如何使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成功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学社会课程教学中被广 泛应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其实收效甚微。那么, 怎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和成功的呢?一般来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 要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内各自的角色和分工,在此基础上逐 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同时教师需要采用恰当的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 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使社会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成功呢?
一、要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互补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 四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 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 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我认为教师不应拘泥 于座位前后的四人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而可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 知识基础、
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可以根据男女性别、兴趣爱好 来分组,也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 鲜感,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固定座位小组中长期 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同时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 下基础。 如我在四年级上册《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课时,有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交流不同国家华人的习俗,介绍不同国家的日常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等。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在班里寻找“知音”,组成小组。如有五六位同学对阿拉伯国家非常感兴趣,组成小组后,从阿拉伯华人喜欢的颜色说到他们的饮食禁忌,又交流了自己喜欢这个地区的原因,气氛非常热烈。再看其他小组,有共同研究欧洲风俗的,也有对东南亚感兴趣的,因为“志趣”相同,大家畅所欲言,共享了资源,分享了乐趣。在接下来的小组代表交流汇报中,更可谓精彩纷呈。
二、合作学习中分工职责要明确在课堂中,我们以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老师都会要求是“小组里每个人 按顺序说一说,等一会儿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发言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 明确:要派代表?怎么派?派谁?这些问题所反映的其实就是学生还没有形成职 责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分工的习惯。 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四人小组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 工还可以进行轮换,一旦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
学习的现象。 我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如《我的祖国多辽阔》一课中“设计疆域路线”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设计了各自不同的疆域方案,到底哪个方案更加切实可行呢?接下来我们就要在小组内开展评价。怎样评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方法! 老师边说边出示评价方法:1、轮一轮,组内同学依次轮流介绍自己的疆域方案。 2、说一说,轮到的同学向组内的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疆域方案,要注意说清理由。 3、听一听,当一个同学介绍时其他同学要认真听。 4、评一评,小组要对组内每一位同学的方案进行评价,评完以后请派代表汇报评价结果。 然后各小组按照要求开始小组合作活动。其中一组的活动片段如下: 组长:我们来评宋舒婷的活动方案吧。 生 1:我觉得他的活动方案…… 生 2:我觉得他的活动方案…… …… 在案例中,在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求的分工非常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因而每一个学生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客观评价,使得这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从中,我们还能发现明确的组内分工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
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保障。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立即“嗡”声一片,热闹非凡,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组合成组。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

合作,要么有的小组演变成了个 别学生的“一言堂”,少数同学往往一言不发,等待小组中的领袖侃侃而谈,大家在热闹中草草结束所谓的“合作学习”;要么,走向另一极端,你说,我说, 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致合作学习结束后,整个小组尚不能拿出一个或两个代表小组总体意见的观点。 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 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 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 其次要培养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 保护、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我也会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 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四、采用恰当的小组合作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常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很多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常常停留在对个别交流学生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这些学生所在小组的
集体评价。老师很少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 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 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我觉得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 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 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教学中,我经常性的 进行最佳小组的评比,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 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全 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Ⅷ 如何使思品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成功

在课堂复中,很多老师在制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是“小组里每个人按顺序说一说,等一会儿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发言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明确:要派代表?怎么派?派谁?这些问题所反映的其实就是学生还没有形成职责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分工的习惯。
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一般情况下4人小组应有4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还可以进行轮换,一旦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我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Ⅸ 如何使品德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新课程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呈现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若只是泛泛而不重实质地将其运用在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认识。
、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1、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互相更正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情感、态度、能力等都得到发挥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富有成效的。
2、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我也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帮助,适时进行行之有效的鼓励。以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3、要让学生学会讨论,在小组合作学习是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学会质疑,质疑时语言要中肯,不能伤害导对方,还要乐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Ⅹ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4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强调在“做”中学,在合作中成长。学生要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这就离不开与同伴的合作。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生要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取长补短; 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 关心他人,学会交流与互助。”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效开展呢?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小组的构建,决不是简单的“合座”。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通常要考虑到下面几个要点: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组建小组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同桌合作。这种合作方式,较多的用于对难度不是很大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2)小组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最常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班级中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编组时,注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如《包装袋里有学问》一课,根据需要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根据选择的商品类别,课前收集包装袋,然后对个人搜集到的包装袋进行研究,小组合作完成一张包装袋知识的表格。(3)“邻近”合作。这种合作通常用于合作表演或一些能开展争辩讨论问题的学习。如《需要有不同》一课,针对“辩论:该不该给街头乞讨者钱?”我让学生从课文提供的三种不同的观点中,选择自己同意的一种观点发表意见。选择同一观点的同学便可以组合成一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补充,说说自己选择这种观点的理由。
二、合作学习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了解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之间需要交流合作,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合作。一般来说合作学习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前就已经存在了,比如搜集资料,分小组去准备,小组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任务、分头行动,避免重复。
三、 建立一套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运作程序。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好以后,学生怎样才能进入实质性的合作学习呢?首先给学生提供合作活动的主题,其次是指导学生如何合作,再次是对合作的效果作评价。
下面就以三年级第一学期《制作公共设施分布图》的教学为例加以阐述:
第一步:给学生提供合作活动的主题。
如《制作公共设施分布图》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学会制作简易地图的方法,能与他人合作制作社区公共设施分布图。课前布置给学生一项作业: 分小组到社区考察各种公共设施,使学生对学校附近公共设施的分布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步:揭示小组合作成功要点
按照平时建构好的小组,人数控制在5-6人左右,交流讨论,了解制图的方法:设计图例---调查标记---交流改进。并商议出:如何去考察学校附近的各种公共设施?小组成员尝试自己在老师提供的图的合适的位置上贴上需要的公共设施,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并讨论怎样分布才是比较合理的,老师参与指导让学生制作的图更完善。课上,各组学生展示合作成果,交流如何合作完成的。之后,我和学生共同归纳出合作成功的秘诀:(1)目标一致 分工合理(2)各显特长 积极主动(3)遇到困难 互相帮助(4)产生矛盾 组长协调
第三步:小组交流评议
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及展示的成果,在小组层面评选出“最佳默契奖”、“最佳制作奖”。在个人方面评选出“最佳合作奖”。
四、营造宽松、有利于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
(1)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是极其必要的。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五、对合作的效果作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如课前指导学生小组内评议出“最佳合作奖”。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积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习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阅读全文

与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