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在思品教学中进行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在思品教学中进行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1-02-08 23:39:40

1. 如何在思品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政治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把诚实、守信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授课为形式,让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诚信教育”。冯玉祥曾说过:“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诚信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做人、做事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初浅认识:
一、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祖国的栋梁,承担着建设未来社会的重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学生们就是当今的少年,他们是否能够接收到良好的诚信教育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发展。所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以促进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今后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二、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
1.利用生活案例,启发学生接受诚信教育
生活就是舞台,这是所有人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地方。政治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作为政治课讲授的内容,让学生既感到亲切,又容易理解。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人格不可辱》中如何珍惜名誉这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现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跌倒的老人,我们该不该扶?”
2011年9月14日下午,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昆明市麻园农贸市场门前路上,不少路人驻足围观,一直无人敢上前搀扶。热心的许女士想上前搀扶,又担心“蒙冤”成为昆明版的“彭宇”,最终她找来了两人作证才扶起老人。
这是现在生活中的一个热议问题。“尊老爱幼、帮助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遇到老人跌倒的情况,扶起老人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正因为有些老人或其家人的“不诚信”,让扶老人成为一个“望而生畏”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端正思想态度和自己的认识,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名誉。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为社会的温馨、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引用教材内容,直接客观开展诚信教育
政治课堂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在这里可以用政治理论和知识来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看看自己做的是否符合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的道德规范。通过这面镜子,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让学生去思考和挖掘自己的潜能。所以,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内容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如在学习《与诚信同行》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努力做诚实的人,积极守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教材对诚信的含义,诚实与守信的关系,为什么要讲诚信,以及怎样做到诚实守信都做了细致的讲解。通过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学生通过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是体验学习,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诚信的必要和诚信是中华民族美德的真正意义。从而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义取信的能力。
3.利用成语故事,兴高采烈学习诚信教育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如果教师总是让学生看教材,学生不免会感觉到枯燥和乏味。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投入到教师的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授《做守法公民》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立木为信》的故事,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进行变法。为了使自己的改革能够更好、更顺利地得到推行,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很多人都不信,觉得不可能这么轻易就会得到这些钱。到后来赏金不断增加,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承诺的赏金。通过这一举措,商鞅的诚信让老百姓相信了,后来的改革也顺利地开展起来了。故事讲到这里,教师算是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投入到了课堂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就被激发起来了。对于学生的诚信、做守法公民的教育也会顺利开展了。
4.小组合作学习,开阔学生视野扩展教育
《学记》还有这样一段话:“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高明的教师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在新课改形势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对它正是有深刻的体会,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诚信学习。教师可以把授课的内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收集和整理,通过学生的合作他们会细致地分析诚信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形成正确的认识。小组合作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谈诚信教育,形成了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和学生的深刻理解。
三、政治课堂诚信教育的效果
通过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学生的内心得到了深深地触动,他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诚信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学生不但要在学习上做到诚信,认真学习、刻苦踏实、不抄袭;在生活中也要做到诚信,为人正直、信守承诺;在思想上更是要诚信,遵纪守法、爱护公物、诚信为本。这样才不愧对与教师的教导之恩。通过政治课堂上的诚信教育,学生在校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可以以身作则,用诚信的行为去证明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政治教师有必要把这种美德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地利用政治课堂,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敢于突破陈规,打破思维定式。用智慧的策略,让诚信教育走进学生心灵,让政治课堂焕发智慧光芒。

2. 如何加强学生在思品课堂中的自信心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四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典故》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 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品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3.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教案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不断提高他为革命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以,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当前有些体育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对德育有所体现,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把它当成硬任务来抓,而只是片面的注重了身体素质的发展。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在班级管理及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就大量引入了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勇敢顽强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那么作为体育教师更应该根据本学科特点,抓住德育在体育中的实效性和实践性这一特点,积极探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主动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需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德育工作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明显的体现。
一、 理论应用
根据德育的社会性和影响性这一特点,做为体育教师首先要以身立教。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教师的敬业精神,在教学中一丝不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以及示范动作的完美性,都对学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2)德育具有计划性、整体性和递进性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根据每学年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德育教育进行全盘计划,例如在低年级,针对新生特点和校风、学风的要求着重进行组织纪律、爱护公物的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守纪、爱校爱班的品质;在中年级,加强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以及追求完美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高年级则针对学生将由儿童转化为少年面向社会,突出培养他们敢于挑战困难、挑战自我,永不服输的精神,加强他们的耐挫力训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3)寻找教育素材,创设最佳教育时机。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真情的表露,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寻找突破口,对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组织学生观看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奖牌的场面时,学生群情激昂,为之感到光荣和自豪,难免也有个别学生想到队员的经济利益,虽然人数少,但却破坏了我们整个的教育氛围,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回避,要采取正面引导,给他们讲解金牌背后的血泪史,和队员们为国争光的信念。从而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的安排一些困境,让他们锻炼,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完成任务,从而体会到成功来之不易,成功需要拼搏和毅力。
二、实践应用
(1)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付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中。
在中长跑教学中,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障碍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把栏架看成前进中的困难,只有征服它才能走向成功。增强学生必胜的信心。
在球类教学中,多安排集体项目的活动,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实现集体目标。
另外,根椐教材内容可以开设一些对抗性游戏,如:拔河对抗赛,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来之不易,需要珍惜。
(2)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竞争意识
在教学中我按身体素质把学生从高到低分成四组,并打破男女界线.在每节课后都采取晋级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投入力度,同时也使同组间、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采用不同的记分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感。并对各小组及时进行评价以树立榜样。同时在每节课后在各小组抽调人员进行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如准备活动部分、讲解部分、放松部分等都由学生去做,然后老师进行补充,或点评,对学生提出鼓励。
(3)严格执教,积极诱导
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更能懂得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更能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从而体现出班级的精神面貌,同时要采用诱导方式,把学生向团结、进取、向上的方面转化。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在跳山羊教学中,第一个班我只教了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去练习,有很多学生不敢跳,结果完不成任务。在第二节课我采用鼓励和诱导的方法,给学生鼓信心,然后告诉他们其它班级完成的很好。相信他们一定能超过其它班级。一节课下来,学生全部完成任务。可见诱导和激励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能力。
体育课是以行为为主的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单纯的说教使体育活动成为德育的真实载体,这样,德育必将会收到更加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品质教育的重要性,更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挖掘教育素材,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去真正体现它的实效性。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成为当今和谐社会中的合格人才。

4.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诚信教育

所谓来“诚信”即“诚实守信”自。在中学教育中,诚实教育不仅要贯彻于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应该体现于学生的学习中。思想品德上诚实做人,团结互助,平等信任,爱好公物。学习上要认真听讲,独立思考问题,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不讲假话。

5.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正如教书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现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感受、做法总结如下:
一、抓住课前三分钟演讲
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的说话训练。
有时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
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极佳的教材。
学生讲完故事后,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走过场了事,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
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语教会了学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诚信等做人的道理。
有时让学生评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
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二、研究教材,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
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教学材料。
因此将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质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1、结合教材内容,陶冶爱国情操
江泽民在200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审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侧重点。
教师只要通过字、词、句辐射,深究课文的内在思想性,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
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上课伊始,通过颐和园的全景图投影,配以录音机播放的柔和优美的曲子,学生们的情感被牵动了,随即揭示课题。
指导学生边听朗读,同时重点思考作者从几方面观察颐和园美丽景色,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词句。
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合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当学生们对“美丽”有了身临其境的认识后,又进一步问学生:“喜欢颐和园。
为什么。
”并结合彩图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们此刻已经产生对颐和园景致的向往和对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才能的热爱。
借此时机,介绍了颐和园遭八国联军破坏的历史。
简单介绍了北京还有一座比颐和园规模更大,景色更加瑰丽的圆明园,遭到八国联军的毁灭性破坏,这既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又使沉浸在“的祖国多么壮丽”的遐想之中。
2、体会故事之美,激发英雄主义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渗透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忧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许多革命先烈、革命领袖人物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动人故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诗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们。
如《狼牙山五壮士》、《战友邱少云》、《丰碑》、《再见了,亲人》等。
学习这些课文时,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等语句,让学生细心品词赏句,用心灵感悟英雄人物的爱国激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故事情节中升华的英雄主义。
学习此类课文时,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加上点拨,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人物高尚情操,从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三、精心设计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1、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有时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由于入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各种方法创设一种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样。
让学生与作者能够产生在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境悟情。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如在上《小珊迪》这节课时,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十分悲惨”的气氛。
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入正课。
这样就很容易唤起了学生对同龄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讲课文时,教师可以作两个“情境”设计:用语言配合课文插图描绘出在小利比中,小珊迪被马车撞伤,车夫扬长而去的惊心动魄场面和小珊迪临死前的悲惨情景。
向学生再现这些感人的场面后,让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并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吃人的、黑暗的本质,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巧妙设计问题,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就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
亚里斯多德曾有句著名的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 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就可以起到深化学生对课文认识的作用。
如在教学《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学到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这一段时,思绪就会如海水一样翻滚的。
这时候教师就要抓紧时机,巧妙地设计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
”,“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
”,“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
”等等。
面对这一个个问题,学生就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这样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
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
由此可见,巧妙地设计问题就能揭示蕴含在课文深层次德育因素的内涵。
四、充分利用各类语文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的途径之一,也是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
行为习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训练。
比如在上阅读课时,以“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这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又让学生受到了课外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德育从课前到课内再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6. 说一说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道德部分内容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经常发牢骚:现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真的是有些无可奈何,现在的孩子受社会的影响太大了,我们对学生教育一周,不如学生在社会中“浸染”一天,是啊!这确确实实是一个让我们棘手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目前全社会还没有达成一个共同认识,很难采取一些共同的行动的时候,我们不妨放一放社会的影响这一客观因素,而从我们教育工作者自身找一找原因,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重言传更要重身教。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之一,也是学生信任、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的道德素养、道德行为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识、行为。也会影响着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比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不乱丢乱弃、不不随地吐痰,要讲诚信考试不作弊,但是课后我们有很多老师自己却做不到:随地吐痰者有之、乱丢乱弃者有之、进修考试作弊者有之、看到水龙头流水视若无睹者有之等等,试问:我们的思品课道德教育的效果能会怎样?
第二:道德教育采取体验式教学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实效。按照体验式教学的三段式:亲历、感悟、反思。学生唯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感触才更深刻,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下经过自己的“反刍”才会有感而发、有言能发。比如:我们在教育学生磨砺坚强意志的时候,如果我们能走出课堂而采取一些有一定强度的活动:拉练、劳动、体育竞赛等等。而后再加以教师的引导,我们的教学效果会不言而喻。
第三:道德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更要教给学生掌握怎么做。这一点也是我们德育课的落脚点。比如:我们在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见义智为的中学生的时候,就可以花较大的力气给学生设置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该如何做,德育课只有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才会让学生懂得思想品德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有帮助的。

7. 如何在小学思品课堂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四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典故》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 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 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品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8. 谈谈教师要从哪些方面来履行诚信

我国历来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诚信,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们视为做人的美德。诚信,是诚实而有信用,也是忠诚信义的概括。古代,孔子就把“信”摆到关系到国家兴亡的位置,将诚信作为治国之宝。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讲了“足食”、“足兵”、“民信”三条。子贡问如果这三项中做到两个,你先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兵”,又再去一个呢?孔子说“去食,自古皆
有死,民无信不立”。这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今天,国家极为重视诚信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等中均把诚信作为重要内容。学校方面,诚信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等科目也无不渗透了诚信。的确,学生的诚信是不能可有可无的,一旦成为“稀世珍品”,将不利于社会进步,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诚信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学校是诚信教育的重要场所,诚如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指出的,“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笔者从事学校行政工作与思想品德教学多年,就学生的教育问题有过一些思考,肤浅地认为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应重视发挥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重视发挥学校诚信的表率作用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和领导形象上做起。首先,学校管理要讲诚信。学校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各项管理要常抓不懈,切不能忽松忽紧,忽冷忽热,上级要来人检查了忙一阵,走了松一阵。要以学校时刻以诚信的形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其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必须当好学生的
楷模。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教师有良好的诚信品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而且会更加彰显教师人格魅力,在学生诚信品德形成中潜移默化,从而更加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学生会更加“亲其师,信其道”。“曾子杀豪”、“商鞅立木”也正是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作为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尤其是身边的小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要注意,教学生不撒谎,自己就不能哄学生,哪怕是许诺学生看一场录像,都必须兑现,不能说话不算数。在处理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时,更要诚信至上。假如你承诺,只要说出事情真相就不为难他,你就不能秋后算账,让学生难堪。否则,你会失出学生向你说真话的土壤。
2.重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
原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进一步明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理念:“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新课程标准对诚信教育的要求做了这样的描述:“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湖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四单元主题是“诚信为本”,教材在设计具体内容时,既注重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对诚信的体验,又紧
贴学生生活,注重联系学生自身实际,进行自我对照。同时,教材编写时又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教材的其他章节如“相处之道”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在本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紧扣教学目的,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让中学生理解诚信,从小培养诚信的良好品德,并将诚信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重视发挥体验式德育教育的作用
体验式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晓之以理,更是导之以行,注重于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体验、感受、感悟,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自我反思,进行人格的自我塑造。中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需重视诚信道德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对诚信的体验,积累经验,为诚信道德的升华提供基础。例如,把中学生理财活动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亲身理财活动中感悟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理财活动追求的不是学生有多少钱存入银行,增值了多少,而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理财过程中悟出些道理来。又如指导学生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有意与不同商贩交往。有些商贩不惜以次充好,哄骗欺诈,殊不知这样做损害的是自己,因为他为了小钱、小利损害的是自己的信誉,人家不相信他,以后也不买他的商品,他不可能再赚到大钱,而且还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讲信誉的商家,短期赢利可能不多,这样做是一种信用资本的积累,往后社会就可能给你提供很多机会,会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样让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感悟到信用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是在社会上立
足的生存之道。
4.重视教学创新,发挥形式多样的作用
空洞单一的说教模式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至于用来教育中学生更是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理性分析能力不是很强,模式化的大道理是很难被学生接纳、消化的。要使诚信教育更富有效果,须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载体。
5.重视从点滴小事着手,发挥持之以恒的作用
生活学习中有些事虽然很细小,但却是很好的诚信教育资源,若不重视它,就会在不经意中失去。
6.重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又是子女的终身老师。家长在青少年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仅仅是经常性的诚信交代,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终身示范作用。有的家长要子女不参与赌博,自己却不择场所、时间迷恋于打牌、赌博等;有的家长为子女写虚假的请假条,为子女的错误作掩护,出了问题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向学校等。家长的这种认识固然是以偏概全,不能苟同。它割裂开了家庭、学校对孩子诚信教育的共性,只强调自己必然享有学校教育好孩子诚信的权利,而忽略了自己对造就孩子诚信必须履行的义务。透过这个信息表面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它更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那就是诚信教育铸就学生诚信品德是
一个全社会的合力行为,这需要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团体的齐心协力,去铲除滋生不诚信病菌的土壤,净化不诚信的空间,“人心齐,泰山移”,才能营造好诚信的环境。在目前的形势下,利用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素养,增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动,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孩子的合力,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9. 浅谈如何做好中学生诚信教育

英盛观察之后总结了点来说:
1.家庭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单是经常性的诚信理念教育,更应是表里如一的示范作用。从家庭教育来说,一方面,要发扬中国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就有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对现在的诚信教育也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在“成龙成凤”价值理念中,要把培养孩子的诚信、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2.教师方面,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中国古代教育中提倡为人师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各个方面都应该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教师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学生做好,才能教育学生做好。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班级制订的班规班纪,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班级内建立适当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者因诚信得到益处,使失信者因失信而付出必要的代价。
3.学校方面,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责无旁贷。学校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诚信教育实施方案;举办《诚实守信承诺书》签字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遵守行为准则;要以各科教学为主渠道,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让他们做到:第一,说话要算数;第二,做人要正直,不袒护包庇别人错误,不揽功诿过。另外学校的教育也要讲诚信,学校要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各项管理要常抓不懈,切不可忽松忽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的点滴小事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都认识到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将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作为学生的一张“名片”,促使学生珍惜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形象。
4.社会方面,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到对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诚信社会。使还处在“清醒的认识,模糊的行为”阶段的学生诚信意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的道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将讲诚信贯穿于生活学习之中,提高在面临个人利益与诚信行为矛盾时的道德水平。

阅读全文

与在思品教学中进行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