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社科[200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体要求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高等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状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数量不足,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缺乏;学科支撑薄弱,教学科研组织亟待规范等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全面实施,教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3.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学科研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为目标,培养一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教学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以方永刚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深入实践,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注重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做教书育人的典范。
二、大力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
5.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各高等学校应当建立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该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其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
6.选配好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遴选配备和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懂管理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负责人。
三、认真做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聘配备工作
7.各高等学校要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
8.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9.不断充实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教学科研人员,应当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学科带头人应当成为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程的教学带头人。
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吸引、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职或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积极争取从社会各界聘任理论研究、教学单位和实际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意发挥离退休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积极探索建立校际之间的教学协作机制。
四、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
10.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各地各高等学校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努力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重点深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着力提高新任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坚持每次开课前的全员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开课。继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和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各地各高等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11.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多用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把科学理论讲清楚、说明白。定期评选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和“精品课程”,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积极探索科学的考试考核方法,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12.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
13.开展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各高等学校要制定教师继续教育计划,把组织教师在职学习作为主要途径,使广大教师边工作边提高。适时安排教师通过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名师指导、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形式到重点高等学校进修深造。鼓励支持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升队伍的学位学历层次。每年安排指标招收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五、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学科支撑
14.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性质、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做好硕士生、博士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及教师培训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完善二级学科体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对应支撑。进一步汇聚学科队伍,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
15.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以及教学中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等作为重要选题,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项目单列,单独评审,单独检查,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各地各高等学校要设立专门项目,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
六、切实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16.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保障机制。按照学分学时对应原则,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数。要以中班教学(每班100名学生左右)为主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各地各高等学校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各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岗位津贴和课时补助等纳入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平均收入不低于本校相关专业院系教师的平均水平。
17.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要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行免票。
18.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师职务评聘体系。各高等学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考核体系。考核结果要与教师的职务聘任、晋级、奖惩等挂钩。考核不合格的,要待岗学习;不能胜任的,要转岗分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注重考核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教学研究成果和社会调研报告凡被有关部门采纳、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应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
19.完善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在教育系统各类教师表彰体系中,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比确定相应比例,进行统一表彰,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要及时发现、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20.要建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测评体系,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二级指标,加大其权重和显示度。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达不到基本要求的,该校教学水平测评不能评为优秀等级。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高等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考核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工作水平和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各地各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化方案。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B. 关于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需要不断努力探索勇于创新的工作,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树立服务意识,强化人性管理,确保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人本科学规范创新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学工作的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持续提升是高校成功发展的重要标准,只有真正实践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价值,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培养机制的完善,才能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于如何做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职业精神
1.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认真学习富有时代特征和现实生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掌握其内涵精神实质,培养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世界,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有从事教育事业的志向、抱负和追求。
2.要有奉献精神。现代社会中,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节奏快、任务重。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为人师表,修身律己,内心沉静,全心投入工作,职业情感浓厚,甘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3.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面对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等不同的服务对象,需要协调处理院内院外各方面的关系,这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既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还要能够承受各种挫折、误解、委曲,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
二、要时刻以学生为本
1.重视素质教育。学生是社会的人,大学作为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必须处处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通过发挥学科教学作用、强化心理教育咨询、关注学生日常管理、丰富文化实践活动,构建健全和谐的人格培养机制。而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恰恰是适应社会要求培养多规格人才的需要,用高效的管理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和谐人格的培养。
2.关注学生成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要认识到大学生成才的时代性、社会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注重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协调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在某一领域有一定技能的专长的人才,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重目标激励、渐进式教育、实践教育、榜样示范、自我教育等教育方法的实用性,引导大学生增强成才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掌握成长本领,建立完善的人格,做社会的可用之人,有一技之长,做社会的有用之人。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管理实施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学生有鼓励,有提醒,主动关心,充满耐心,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强调对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培养,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
三、培养效率意识,提高时效性
1.加强业务能力学习。熟悉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教学管理工作贯穿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个环节,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编排、教材的选用、教学设施的合理利用、教学课堂的规范有序、教学工作的协调运转,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全程参与,因此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优化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实现教育教学实践。
2.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和配置教育资源、人力资源,优化学校教学管理,使之向“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提高教学管理决策的水准和质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的人力、资源、信息、时间科学调整,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科学有效的实现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必须注重理性创新
1.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教学管理工作要制度化,减少内耗、提高效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院内各部门之间做到协调统一才能避免工作上推诿、扯皮等现象,靠规范明事定责,靠程序科学运转,强化执行力,从而更好地行使教学管理的职能。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随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高校管理要善于掌握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优化教育理念,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
3.要有创新精神。教学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不断与时俱进,出新思路、新想法,提高工作效率。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因此在自己的岗位上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把每一项教学要求落到实处,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和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想进步,处事科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4.勇于走出校门办学。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对子女教育越来越关注,不仅要求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和呼声逐渐高涨。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也产生了参与教育的愿望,大学文化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互动融合,逐步形成了诸如投资取向、风险意识、利润导向、契约原则的企业教育理念,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革新理念将给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的工作,教学管理人员只有在一次次的工作实践中思考改进、提升工作的方法,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根据时代的不同,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道德水平、精神风貌、学识内涵、文化底蕴,才能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冯晓卡,法制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2]柴莹,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沙丽曼,美国常青藤盟校教学促进中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邵丽丽,高校教务档案信息安全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朱嫣嫣,新建本科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现状与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C. 关于如何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的几点认识 - 呼伦贝尔学院 详细
⑸缁岬男枨蠖
D.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怎么做总结
教师备课应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内五步,其关键是课容前备课。这不仅包括单纯意义上的备课,还需要备教案,备语言、备教具、备感情、备教态、备学生。为此在开学初期进行教与学的联系,初步了解科学学习方法前必需掌握知识的学习情况;在中期改变以往单方听取意见、建议为双向交流,每位教师写出一份学生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将详细情况及将要采取的措施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汇报;通过一节科或一个课程教学情况的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同时要求学生对教师任课情况,教课进度和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使教与学合拍,以便改进教学进程。在后期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也是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评定,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根据学习情况设立“优秀奖、进步奖”,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等的物质奖励,如:笔记本、铅笔、钢笔等;开展校级、班级表彰会,给学生以精神鼓励。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E.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一)提高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驾驭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根本保证.因此,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的控制,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变量(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进行适当合理的调节与控制,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力,使之沿着教师的思路成功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其基本结构如下:
教师接受信息--教师处理信息--教师启发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处理信息---学生输出信息--- 反馈信息.
由此不难发现,影响课堂教学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实际水平、教材等等,都会对课堂教学控制产生影响.而教师的水平是影响课堂教学控制的主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控制的能力呢?
1、提高教师的修养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身的情感、仪表、举止等方面的约束能力.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根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课堂教学应当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师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反之,如果教师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就会焦虑不安;如果教师没精打采,口授随便,那么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中的反应也只能是死水微澜;若教师情感过度,渲染过重,语调始终高昂激越,学生就会趋于疲惫麻木,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此种种情形,都难以使学生产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同样,教师的仪表、举止等如果失度,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己的修养水平.
2、提高教师运用语言水平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它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受各学科性质的支配.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和效率.科学的使用教学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保证.
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精练,有条不紊,合乎逻辑.
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能否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否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内容,予以恰到好处的点拨,既要把问题点到,又不把话说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师要善于应用形象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3、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能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要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或迂回插入,慢慢导向课本中心,或更弦易辙,调整教案中原有设想,转换讲述角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4、提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
实现课堂教学控制,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努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如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也可多种教法并重,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利于课堂控制.
总之,注意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我们学校一贯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这几年学校一直把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办学兴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了一大批新教师.大大充实了我校的师资力量,基本上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热情高、干劲大、有朝气、不保守,敢于改革创新,学校也极大可能地为新教师成长提供更多的平台,已经有师徒结对、新教师讲课比赛、教师技能比赛、听评小组的评课、请专家来校指导、外出学习等形式.有绝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不断提升,教学成绩也比较理想,他们的成长总结起来基本上有以下的途径:
1、在独立思考和学习中培养.
面对课程改革,教师要学会独自思考,即认真地反思及总结,独立思考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现在的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想转成教学行为,更好地将自己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要深思的事情.教师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教学目标、教学能力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深入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进步.例如教师要备一节课,首先应该是自己先独立理解教材,领会课标、教参的精神,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学生的基础,独立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来.这样的过程,凭的全都是教师自我的积累,发挥的全都是教师自己的才智,那么得到提高的才可能是教师自己.
2、在借鉴中感悟.
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借鉴不是借“标”而是悟“本”,绝不是“东施效颦”(见《庄子,天运》,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姿态很美,也学着她的样子,却丑的可怕.后人把这个丑女称作东施,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是新手,我们要虚心吸取经验,走进课堂听评课,听不同类型教师的课,建议新老师先听课后上课,虚心请教有丰富经验的同行教师,感悟课堂教学的真正本质,将所见所悟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在同行交流与合作中提升.
交流与合作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合作.随着信息传递的迅猛发展,对教师素质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是新时期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合作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交流与合作能获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取教学信息和灵感,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展示给学生,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合作很有益,教师也在身体力行他们所倡导的信念;作为一个集体,教师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的成绩;通过分析材料、计划及共同努力,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所以,与同行交流合作,是教师能力培养、提升的又一重要途径.
4、在课堂实践中探索.
教学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就成了教师形成和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是教育研究的最前线,在理论中实践,把自己所学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再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对已学理论的检验,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5、在反思中前进.
(1)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渠道是否畅通----“开源助流”.
反思的目的在于:分析教学能力形成的障碍,通过排除而“开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通过打通而“助流”.
(2)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扬长补短”.
经过分析、努力,让强得更强,弱的不弱.
(3)反思各种教学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顾”
经过分析、努力,让教学效用高的继续高,教学效用低的不再低.
反思可以分成三阶段:
课堂前反思:此阶段为备课,预测学生的反应及学习状况,所以藉由搭配课堂后反思:一次次的训练自己的预测能力,使之更精准.
课堂中省思: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反应,并迅速拟定教学策略,需要良好的临场经验,而这正是新手教师最缺乏的.
课堂后省思:上完课后针对之前的课做全盘检讨,例如:提问是否适当?活动参与度如何?学生的接受程度…等,作为下一次课程安排的依据.举个例子,首先教师因为遭遇到问题而心中浮现问号:「为什么小明上课总是不专心?」,当我们在课堂中遇到这种情况,总是忍不住要骂学生.其实本来已经充满挫折感的学生,更因为我们这一骂而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问题,教师可以先藉由省思想出可能性,再去寻找解决方式.可能性一、孩子可能有身体上的疾病.可能性二、孩子可能听不懂,所以无法专心.虽然班上的同学年纪皆相近,但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可能不同,有的可能已经到了具体运思期,有的还在前运思期,所以挑个最浅显易懂的解释方式,以实际操作代替口述,应该会比较有效.
总之,在中学教育中,教师肩负着很大的责任.然而,只要我们有敬业精神,练实基本功,善于思考,善于深入实际进行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F. 关于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和建议
1 教师自身整体素质提高
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教师只有先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人文修养才能把教师“教”的艺术与学生“学”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1)青年教师扩充自身知识储备。青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扩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正确应对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冲突。(2)青年教师积累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青年教师应课后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努力调整和优化课前备课、课中语言及学生管理和评价等环节,不断积累教学经验。(3)青年教师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观中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协作者,而不再是权威的领导者,学生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的研究者。因此青年教师要重塑新型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和教学之间联系诸多,二者必然互为依托,成为对方的有效驱动力。青年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坚持教学是学校基本的活动、科研是重要的工作这一原则,将教与研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5)青年教师提高人文修养。目前理工科课程教学多以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为主,人文主义关怀程度较低[2]。理工科教学中人文元素的加入,可使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学习思维方法,追寻技术中美的感受,达到文理相通、文理渗透的效果。
2 学校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长效机制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载体。学校应针对目前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和构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机制,推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1)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完善跟踪培训制度。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准入考核时提高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考核比例。明确教师在学校的双重身份,即学生的老师及教师培训的对象,加强教师长期跟踪培训机制。(2)贯彻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教学咨询服务。青年教师认真、系统地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青年教师导师制可以帮助其熟悉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技巧,正确处理教学、科研等方面问题[3];学校聘请老专家为学校咨询服务人员,为学校职能部门提供教育教学政策评价与实施方面服务的同时,为青年教师提供课堂观摩、教与学咨询等服务。(3)调整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引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高校考评导向要由重科研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变;考评目的由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调整;考评结果由保密型变向积极反馈型调整。(4)注重情感激励,凸显人文关怀。高校应注重情感激励,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学校及院系领导应尽可能对青年教师实行人情管理,通过人文关怀体现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尊重和信赖[4]。
3 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教育舆论导向
高等教育具有国际共通性,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充分立足国情有助于推进和完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培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英、美、澳、印等国家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国外高校先后建立了教学研究中心,为教师提供富有挑战性、协作性的支持环境,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组织保障[5]。(2)提高待遇,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高校青年教师经济待遇差、生活压力大,国家应大力推行高校青年教师薪酬制度改革,促进青年教师履职尽责,激发我国教师队伍活力;高校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基金应继续加大青年教师项目资助比例;应合理保护高校教师,为教师提供最起码和较为充分的福利。(3)提高社会认可度,树立正确教育舆论导向。社会舆论是教师工作认可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一定程度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家长应多与教师交流,理性辨别舆论潮流,形成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围;社会应建立积极的舆论体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G. 怎样加强对高校课堂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
一、通过加强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物质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其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要重视提高学校物质建设的文化品位,根据教育特点、区域特点、时代特点, 吸纳中外文化的精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
二、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文明素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表现在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以及学校人际关系等方面。
校园行为文化既是学校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体现。学校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文明修身”工程,在学生中开展修道德之身、修心灵之身、修健康之身、修溢美之身、修创新之身,引导学生开展基础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美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要重视师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争做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学校要依法治校,通过民主管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及时地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统一的集体。
三、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提炼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独特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建设活动,而应把它定位为各类创建活动的集合,与各级规范化学校、各类示范学校、各级文明学校、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等的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把它作为提高学校管理层次,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推动学校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有效载体;应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主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师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提升知识品位、文化修养及价值观念,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H. 对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有何思考和建议
学校内涵发展虽然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有人通过分析认为: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表现为学校教育质的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学校教育的外延式发展则是以规模扩张为基础的人、财、物的增加,以及以消耗教育资源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进步,是学校发展的数量表征。“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让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我校的校长通过集思广益,形成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思想,无论是办学宗旨的提炼,还是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和办学特色等的定位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要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灯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灯塔,激励师生努力进取,真正体现我校的“厚德载物的宽厚精神,修身为本的尚德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的学校精神。
二、让文化建设为学校内涵发展打下丰厚的底蕴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文化底蕴的深厚及文明传承的外显才真正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我校在实施雅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求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学生文雅,学校高雅。这就是要求我们学校和师生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真正代表着人的生命和价值。1、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学校要有相应的办法提升师生的精神品质,要弘扬正气,抵制歪风,要让教师敢为人先,人人争当“有教育思想、有教学风格、有研究专题、有人格魅力”的教师,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约束力
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做到制度健全、合理、有延续性。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制度激励人,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3、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学校一方面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要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
三、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向教师宣传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我们在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三次月主题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大力
实践“快乐教学”的理念,
通过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剖析等活动,
构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快乐教学”方法
,让师生享受生命的快乐成长。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
学校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即骨干教师在五年之内成为省级或国家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在二三年内成为市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在二三年内成为校级骨干教师,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发挥教师的潜力,实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有效推动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让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线
(一)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让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发展。1、强化学校周例会效果。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2、强化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深入教研组指导教研工作。3、强化教师教学效果考核。组织好质量检测、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考试之后要通报考试成绩,搞好质量分析。考试成绩要和教师绩效工资挂钩。4、强化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
(二)落实雅行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三)狠抓兴趣队组的建设,让学生广泛的兴趣得到培养。
(四)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