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学前教育儿歌教学探究

学前教育儿歌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21-02-09 03:46:52

① 幼儿儿歌教学重要意义及路径

幼儿儿歌教学重要意义及路径,那就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它的路径就是言传身教。

② 幼儿园儿歌如何教学

幼儿园儿歌论文教学,我觉得如果没有他们的儿歌,怎么学会的话?我真的应该需要他们的自信力,自己去学

③ 如何促进儿歌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儿歌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近、想象丰富、充满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贯穿于幼儿园从小班到大班的整个语言教育活动之中。

④ 如何利用儿歌教学提高幼儿生活能力的案例研究

生活能力是幼儿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幼儿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突现了越来越重回要答的作用。但是在对幼儿进行“生活能力”培养时,多少会让他们感到“被要求”,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是我们幼儿教育一直以来不懈的追求。所以,我们根据幼儿好奇、好模仿、想说话的天性,挑选和设计了一些生动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短小儿歌来帮助他们学习和提高生活能力。

⑤ 儿歌教学的几种方法

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尝试着采用做游戏、对话、看图画、唱歌等形式教幼儿学习儿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游戏式:幼儿的学习应当是游戏式的。让幼儿在玩中体会和理解儿歌的内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和小朋友一起玩汽车,我拿出大大小小的玩具汽车让小朋友你开过来,我开过去,一边开一边就给小朋友朗诵:“小汽车呀真漂亮,嘟嘟嘟嘟喇叭响。你开过来,我开过去,我们都是小司机。”小朋友一边玩,岁边也自然地跟着念起来,几遍以后.他们已能大致背诵出这首儿歌来了。 二、对话式:儿歌教学采用对话形式,可以减轻幼儿的思想压力,并能引导他们去积极思维。如学《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时,我问小朋友:“你们上幼儿园以后,妈妈到哪去了?”小朋友立即回答:“妈妈去上班了。”我赞许地点点头,又问:‘’妈妈上班辛苦吗?妈妈回到家里以后,你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小朋友们纷纷回答‘’让妈妈先坐一会儿”、“让妈妈喝喝茶”、“亲亲妈妈”·~…”对!”我接着小朋友的话题,顺口就念起了儿歌:“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您吧,我的好妈妈。

⑥ 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分析传统童谣的优缺点,并指出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童谣,天籁之音,民族之魂,薪火相传已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老百姓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串话、绕口令、数数歌、问答歌等,主要反映着儿童的生活和情趣,念起来句句押韵,声声上口,很受孩童的喜爱。1999版《辞海》上解释童谣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儿歌合称儿童歌谣。形式短小、语言单纯、意思明白,适合儿童传诵,有儿童自编自唱的,也有成人拟作的。”因而,童谣无论是从形成的历史角度、形式看,还是从其文学定位、价值看,都具有重要的传承性。
《中国民办教育幼教版》2004年曾在浙江调查,书面询问“现代儿童心目中的儿歌”与“成年人记忆最深的儿歌”两个问题,发现答案几乎尽然相同。说起儿歌,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小燕子》、《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等30多年前的经典老歌,对于近年的作品,孩子们则一脸茫然,悠久而熟悉的歌谣似乎已经拉开当代儿童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经典童谣出现了断层。童谣对孩子们来说最起码应该是浅显易懂,让孩子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得到知识教育、情趣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很显然这是已经过时的老歌谣难以担负的,更谈不上有什么审美或情感上的共鸣。因而呼唤新的童谣来代替这些“永久的经典”已成为社会、学校乃至家庭共同的希冀,成为我们为孩子健康成长造就的一种可能,成为教师和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越来越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所以,我们认为小学语文结合童谣教学, 可以让语文变得更有味道,让学生变得更有张力,让教师变得更有底蕴,能够更好地促进语文与童谣的共荣共生。
2006年我校开展了《让健康童谣伴随孩子成长》的国家级德育课题的研究,已为师生们搭建了一方童谣的天空,尤其在语文与童谣的结合上有了初步的实践和思考,本着传承与发展、创新与提高的理念,我们以“课程改革”为方向,以“语文教学”为本位,以“发展童谣”为己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提出了《童谣融入语文教学的构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界定
1、有关概念的界定
童谣:儿童文学的一种,它来自民间,用童语唱出童心,句式自由,声韵活泼,情趣深厚,言语朴实,顺口成章的一种文学样式。
教学: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切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立。本课题中特指一种课堂的建设,一种发展的形式,一种发展的空间。
2、本课题的界定
童谣融入语文教学的构建与实践:从学科本质、学生需求和师生发展出发,依靠学校的教师在校内开展实践研究,并通过具体的方法、形式和策略实施,达到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和优化人文品质的目的,给孩子们打造一种“发展多元、个性鲜明、幸福和谐”的成长空间,给教师搭建一个“实践反思、探索有效、创造可能”的学习舞台。
三、理论依据
(一)儿童认知规律
根据Piaget关于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从前向后过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各种感知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特别是语言的发展,使日益频繁地用表象来代替外界事物,初步具有了抽象概念,但语词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不能脱离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进行判断和推理。学生兴致勃勃地去感受每一个新奇的发现,却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语去表达对世界的好奇。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由单向思维向多维思维转变,由不可逆的思维向可逆的思维转变,不再局限于静止的表象,开始意识到转换的动作;考虑问题从自我中心转向去自我中心;不合逻辑的推理也渐渐具体,这种过度阶段是心理学上的最近发展区。童谣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的特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适应语言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能走在语言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二)儿童心理学理论
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这是童诗童谣教学的基础。事实上利用童谣进行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阅读引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一是儿童天性好奇。童谣教育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接受学习的兴趣。二是儿童想象力发展较早。童谣教育可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象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三是童谣语言精炼,音韵优美的特点,对于规范孩子的语言和净化学生的语言环境,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轻负高质”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审美教育理论
古希腊学者柏拉图说“美就是善”。它可以化美为美,陶冶高尚情操,它可以以情育情,激发道德情感,它可以文道统一,塑造健全人格。语文审美教育就是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刘晓东曾经说过:儿歌(又称为童谣)是儿童“心灵的游戏”。国外一直很重视渗透童谣的继承与培养教育,并采取各种措施开展童谣教学。日本的幼儿园和小学特意组织孩子们学唱古老童谣,英国把童谣看成一门正式的学问,编成启蒙教材。我国在2001年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明确表示要把民族文化作为对未成年教育的内容。2006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各中小学学习、借鉴北京市的经验,积极开展推广普及新童谣和儿童诗歌的活动。上述活动反映了各个国家和我国社会各界能意识到童谣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能采用较适宜的方法调动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来走进童谣,激发了他们对童谣的了解和兴趣,不仅促进了学习者语言的发展,也促进了文明礼仪的发展,给孩子健康的童年,更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2、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采用了让语文教学与生动形象的童谣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语文素养。
3、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认为,新童谣尊重了孩子们的审美规律,开启了孩子们的艺术创造能力,使其有成就感。儿童艺术作家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们,使这种教育方式普及化。
4、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马永安、余妍霞认为:童谣是基础教育中文化承载的一种重要方式。首先,在基础教育中,童谣是一种充满趣味性、思想性与教育性的文化传播的有效模式,使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在传唱诵读中进行自我教育。其次,童谣本身也是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课程文化三者相互融合的媒介,借助于童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再者,童谣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深远。
五、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语文结合童谣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以童谣优化语文教学,以语文带动童谣发展,形成语文与童谣共荣共生的良好态势。
2、通过童谣的渗透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具体目标为:低年级以童谣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为主,学生会诵读,会尝试编写简单的童谣;中年级以童谣结合句、段教学为主,学生能诵读,能编写童谣;高年级以童谣结合篇、章教学为主,学生会欣赏童谣、创作童谣。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
六、研究原则
1、导向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语文结合童谣教学的有效方式,研究者应以集体目标为导向,不断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导向的多种功能。
2、参与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研究者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始终参与研究活动,使其成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坚持多元性开放原则:建立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不仅评价语文教学的一般特征,而且要为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4、发展性原则:依托语文教学,我们不断学习、创编新童谣,促使童谣内容动态发展,滚动前进,可持续发展。
5、创新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从育人目标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创造,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情境,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研究的内容与措施
(一)研究内容:
1、探索小学语文结合童谣教学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优化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带动童谣文化的发展。
2、语文结合童谣教学的一般策略:
(1)寻找童谣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把握童谣在语文教学中最佳时机的策略。
(2)运用童谣,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的策略。
(3)运用童谣,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策略。
(4)运用童谣,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5)通过对童谣的诵读、欣赏、创作,培养学生对童谣的喜爱,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认识的策略。
(二)具体操作措施:
1、运用童谣激发语文学习中的兴趣,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攻克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简化语文学习中的繁处,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高质”。
2、通过健康童谣校本课、健康童谣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形式来拓宽研究平台,丰富研究内容。
3、加强对童谣的诵读、欣赏和创作的指导,拓宽小学生知识面和认知水平,培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丰富童谣内涵和发展童谣文化。
八、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检测、记录进行跟踪调查分析,采取必要的方法干预,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2、案例研究法:把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教育案例,然后围绕案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报告,以从中发现新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同类个案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
3、课堂观察法:带着明确的目的,教师凭借自身感官或有关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研究。
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九、研究对象和步骤
(一)研究对象
一——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制订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2、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2年6月)
(1)通过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知识,弄清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观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2)采取“设计--实践--反思--研讨”的教学研究模式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改进教学方法。
(3)进行课题研究的访谈、探析、构建。
(4)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与研究,交流成果与经验,撰写个案。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十、研究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编撰《健康童谣》文本集,形成校本教材
3、发表、结集相关的科研论文或教学案例

⑦ 求一份幼儿园学习儿歌的教案,内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小班教案儿歌 目标: 1、知道汽车、行人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听从红绿灯的指挥。 过程: 一、小汽车出门 1、在背景图上边说表演: 有辆小汽车刚从汽车制造厂里出来,对一切都觉得奇怪。它看到马路上、大街上这么热闹,开心得“嘀嘀”直叫。它一会开到东,一会开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样东西总是不停地眨眼睛,觉得非常奇怪。你们能告诉小汽车这是什么吗? 2、红灯眨眼睛是告诉我们什么?绿灯眨眼睛又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3、如果没有红绿灯会怎么样? 4、小汽车不认识红绿灯这样在马路上开行不行啊? 二、小汽车懂规则 1、多谢小朋友的帮助,小汽车现在懂得红绿灯的作用了。 2、它啊还念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呢。(教师朗诵儿歌一遍)。 3、小汽车看到“红灯”是怎么做的?看到“绿灯”是怎么做的?看到“行人”是怎么做的? 4、教师分别出示“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请幼儿在座位上分别做出“停车”、“开车”、“按喇叭”的动作。 5、幼儿学念儿歌,教师在相应的地方逐一出示“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以帮助幼儿记忆。 三、小汽车行驶 1、幼儿根据教师发出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红灯红灯眨眼睛、绿灯绿灯眨眼睛、行人行人走过来。 2、请幼儿做开车状,教师交替出示“红灯”、“绿灯”“行人”的信号牌,幼儿据此做出相应的动作。 3、小汽车开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我们听到音乐小汽车就开动了,音乐停就开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家就到了。 附儿歌:开汽车 小汽车,嘀嘀嘀, 开到东来开到西, 看到红灯停一停, 看到绿灯向前行, 看见行人按喇叭, ——嘀嘀。 希望你能用得上 。 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谢谢你,采纳我的答案。

⑧ :以儿歌为例,论述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的能力。

一 教学内容: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和《歌声与微笑》
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开始接触小调歌曲的弹奏
(2)练习F大调弹奏,同时注意处理双手,在弹奏时旋律和伴奏“打架”的处理方法
(3)初步练习无旋律伴奏的弹奏方法
三 教学步骤:
(1)检查上节课布置作业完成的情况,抽查10位左右的学生,到钢琴上单独还课,教师指出优点和缺点及注意事项。
(2)新课内容:第一首《春天在哪里》
①分析歌曲:调试 调性 乐段 音乐风格
此歌曲为F大调两段体,第一乐段音乐欢快活泼,右手伴奏采用全分解跳跃式的伴奏方法,第二乐段略显抒情,左手采用半分解和弦的伴奏方法,此歌曲又名《嘀哩嘀哩》。
②教师示范弹唱
③和弦配置:教师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把一、二乐段的和弦编配情况说一下,然后老师指出优点缺点,并进行订正。
④教学重点:歌曲刚开始部分,右手主旋律和左手伴奏部分如果用原位分解和弦伴奏,会出现打架现象,要求左手伴奏部分采用转位和弦的伴奏位置进行,避免双手打架现象。
第二首歌曲《歌声与微笑》
① 歌曲分析:调式 调性 乐段 音乐风格
此歌是一首小调性的儿童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采用无旋律打节奏的伴奏方法进行伴奏,第二乐段采用带旋律左手伴分解和弦的伴奏方法,因为是小调性,所以注意小调和弦的使用,注意歌曲前奏的处理及长音加花的处理,很有特点。
② 教师示范弹唱。
③ 教学重点和难点:前奏的处理,长音的加花
④ 歌曲和弦的编配,小三和弦的使用要准确。
四 布置作业 总结
本课所学的两首歌曲一首为F大调,一首为a小调。伴奏音型分别采用了全分解、半分解和弦的伴奏方法及带旋律和不带旋律的伴奏方法,以及关于右手主旋律和左手伴奏出现“打架”现象的处理方法。在演唱歌曲的同时手上还要进行“加花”处理,以增强歌曲的弹唱效果及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学课下应加强练习,反复体会,不断总结。

阅读全文

与学前教育儿歌教学探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