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本教育的结题报告第一部分怎么写
报告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初中毕业生在毕业前的紧张复习阶段和步入到理想高中后,通过平罗第四中学毕业学生反馈,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面临中考前和刚升入高中后出现了心理上的焦躁、紧张、甚至因为不适应现有的学习生活,出现不善于与新、老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下降、易怒、自我封闭,不与父母沟通以及住校生离家后的不能自主的生活状态等,更为严重的甚至出现厌学现象。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中考后的暑假生活安排不合理,家长不干涉学生的生活,步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全新的学习生活。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是从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错综的时期,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初中毕业生在经历了一年的苦学之后考入自己理想的高中,这不仅仅是学生本人高兴,更使其父母、老师、学校高兴,然而对于这些学生,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父母更多目光是关注学生九年级一整年的心理健康,或者关注孩子上了高中后的心理健康,而往往忽略了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后,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问题,尤其是对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要求的提高和青春期的发育,使许多同学感到不适应,会出现许多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而如果教育者们不能及时发现、重视并正确的引导、纠正,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其高中三年后的成材,甚至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盲点,使得我们很多学生在步入高中学期阶段出现了很多的心理问题。
因此,教育者及我们的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并以此为切入点,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适应性教育,在帮助学生做好初中毕业这一年的学习心理准备后,更应在高中录取通知书下发之后努力调整其心理状态。同时,在高一刚入学期间,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当然这一任务不仅是家长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共同配合,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究初中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了解初中生毕业后的暑假学习、生活安排情况;
3、探究高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4、结合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提出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适应性教育,治疗性,发展性的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很大改善,并达到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做人,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平罗第四中学九年级毕业生和平罗中学高一新生。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分别调查平罗四中初中毕业生和平罗中学高一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毕业生暑假学习、生活的安排情况。
2、调查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心理健康的辅导以及困惑的问题。
3、研究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4、研究在学习之外的学生生活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调查研究法。分别调查平罗四中初中毕业生和平罗中学高一新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毕业生暑假学习、生活的安排情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调查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作为提供事实依据,为各学科阶段班主任、家长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筛选出新经验、新方法,用以指导实际操作。
2、文献研究法。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进行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3、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科研的即时应用价值,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4、心理疏导法。对有困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调试,帮助其恢复自信,投入到学习中去。
5、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心理案例通过案例研究法,以求达到教育帮助和促进提高的功效。
本课题组在行动研究中还会灵活采用其他方法,以有利本课题的研究。
四、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 年8 月至2013年1月)
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制定课题计划,填写申报表。
2.实施阶段(2013年 3月至 2013年12月)
根据课程计划和课题计划,在平罗四中九年级、平罗中学高一年级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和指导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注意收集多方面的资料,最终形成相关课题的比较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资源。
(1)撰写开题报告。向专家组成员报告本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目标等,完成对本课题的初步论证。负责人:刘雯裴金川。
(2)制定课题科研计划,进行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问卷设计、调查及分析;开展个案研究。负责人:莫慧珍郜小红 刘俊斌 何晓玲。
(3)中期论证和中期成果汇报。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专家的中期评估、验收。负责人:刘雯郜小红 裴金川。
3.总结阶段(2014 年1月至2014年6月)
阶段性地做好各种资料整编,并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 形成课题体系和整体研究框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论文, 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帮助初中毕业生克服毕业前的焦躁心理,正确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并能很好地计划安排好暑期学习,同时在步入高中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为三年后的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课题组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经验、结论、成果等小结如下:
(一)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九年级这一学年的学习期间,尤其是第二学期复习阶段,因面临毕业考试,面对复习期间出现的各门学科大大小小的考试,出现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学习缺乏目标、焦躁、紧张、与家长关系不融洽等问题。
2、中考过后的暑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突然出现学习的轻松期,因没有短期目标的指引而茫然,无所事事;不能合理安排暑假生活;暑假生活过度疲劳或过于清闲等。
3、高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到新环境下,面对新同学,新老师出现不适应现象;高中学科知识对学生要求高,出现不会学习,不适应问题;因高中汇集更多的优秀学生而出现的自我认识方面的不适应;随年龄增长,青春期发育引起的心理问题。
(二)出现心理健康不适的成因
找出原因是改变自己心态的动力。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根结所在,才不会一味地埋怨与自责。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造成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不适的原因主要有:
1、目标与考试结果的背离。九年级学生因为经历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成绩偶尔出现不稳定因素,上下波动,造成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但凡考试,考试前出现焦躁、恐惧、紧张等心理问题,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下一阶段地复习和考试,出现恶性循环。
2、家长、老师期望过高与学生能力有限的矛盾。中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必然有部分学生只能进入职高或直接步入社会。面对人生第一次选拔性的考试——中考,家长、老师、学校对学生给予很大的期望,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考入理想的高中,接受更好地优质教育,因此过分拔高学生,或不考虑学生自身能力,强制将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3、中考前的紧张与中考后的轻松的不适。学生在考试前学习、生活安排有序,学生有学习目标且目标明确,学习有动力。而中考后,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尤其考入理想高中的学生因目标达成,家长有意支持孩子放松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学习没有安排,更出现短暂的目标缺失现象,因此,学生在这段时间茫然、无所事事。而这一点也是造成升入高中后,学生不适应高中紧张学习、生活的原因之一。
造成高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不适的原因主要有:
1、从优秀转为一般的落差。能考入理想的高中是很多优秀生的目标。而进入新的班级的高一新生汇聚了县城、乡镇甚至是其他县市各个学校的优秀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还学习了很多才艺,这使得部分初中阶段优秀的学生在高一新的班集体中“黯然失色”,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特长上有许多弱项,从初中的“优秀生”变成了高中的“后进生”,这难免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如果不能在心态上尽快调整,就会产生自负、埋怨或者自卑、郁闷的心理问题。
2、从中考后的轻松转为高中紧张学习的不适。很多同学在中考后,在家长的默许下,刻意放松自己,自我松懈。在进入高中后,高中的学习比中考前的学习安排还紧张,现实的压力比初中时期更大了。当看到别人都在埋头苦学,自己一颗放松的心既放松不起来也集中不起来,玩得不痛快学得也不踏实。同时也在内心谴责自己没有好好学习觉得对不起自己辛苦的父母,于是便有一种负罪感。
3、从熟悉的校园进入到新环境的冲突。初到一个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校园、新鲜的事物冲击着兴奋的大脑,刺激着好奇的心灵。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荡然无存,有的学生因以前的“优越感”而无法与更为优秀的学生融洽相处;老师的授课也与初中时期的方法有所不同,再加上,高中课程难度也比初中阶段明显提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更高。此时,部分学生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中遇到挫折的学生或是在人际关系不融洽的时候就会使产生一种强烈的怀旧感。思念过去的老师和同学,无法很好地融入到新环境,内心的失落油然而生。
2. 教育教学调查研究报告的格式
基本上的格式是抄这样的袭:1题目 尽量用简练、概括、明确的话语来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2导言 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3正文 一、调查概况 你可以写研究对象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和你调查的具体目标等;二 调查方法 如文献法观察法等; 第三部分就是调查结果啦,写上你的建议并列出你的参考资料。
3. 教育教学调查研究报告
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调查报告。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课题搜集材料、罗列现象,在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分析、归纳综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探索事物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找出解决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调查报告一般都包括总提、主体、结论这三个“老三段”的基本格局。调查报告结构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导言。(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细地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数据如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的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教育论文在线 http://www.lw26.com
(5)结论。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列出参考资料。即在写调查研究报告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对读者提出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4.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研究报告
范文有点困难,但我会告诉你方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5. 生本教育是什么意思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自1999年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课题始,后成为教育部重点课题。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研究”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5)生本教育教学研究报告扩展阅读:
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6. 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了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生本教育的儿童观
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2]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
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的评价观
生本教育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生本教育的德育观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劳动产生自然素朴的美德,产生素朴的德行。当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学中饱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进入学生本体,从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课堂教学成为最自在的、素朴的、无形的德育过程。
在生本教育实验期间,郭思乐教授撰写了《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谛听教育的春天》(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学术论著)。他主持的研究团队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刊登多篇论文。生本教育研究和实验连续三届在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二等奖,2007年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之一,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编的《新时期素质教育案例选编》。由《人民教育》记者采写的通讯《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见《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生本教育研究也引起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关注郭思乐教授的研究成果”;广东省人民政府宋海副省长批示:生本教育理念及相关实践体系“是广东本土原创性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对创建我省文化大省、教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启动生本教育实验,确立了首批15所实验学校,目前实验正在进一步推广中。(转摘自《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生本教育简介》)
7. 教育教学调查研究报告怎么写
所谓教育科研调查报告是根据教育实践的需要和预期的目的,运用观察、测量、采集、询问等调研手段对有关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前期的调研工作,包括问卷的设计,内容、形式上的设计等,比如说调查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喜爱程度等,要首先关于这门课程怎么设计问题。
做完调查问卷的内容,接下来就是自己亲自去调查,只有自己亲自去调查,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这是撰写教育调查报告必要的前期资料,是组成调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写报告的人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
有了第一手资料还不够,完成教育调查报告,还需要我们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概况。统计、分析方法有很多,建议用电脑来统计、分析,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更快捷,另一方面出错率会小很多。
统计、分析和概况完了所有数据,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还需要有一个核心的观点,一个核心的观点是一个报告的灵魂性部分,需要观点明确,结论正确,因为这关系到以后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很关键。
有了正确的观点还需要充分的论据,一个调查报告一定要有充分的论据来论述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否则一切工作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有了观点和论据,有了结论,我们还需要有力的案例来补充。一般教育调查报告的案例都来自于实际教育工作中,比如学生的上课迟到率、积极回答问题等方面,案例是最好的证明。
教育调查报告还需要参考文献,一个完整的调查报告一定要有足够的文献参考,这样我们的报告才是完整的,论点和论据才是有力有效的,我们的调查报告才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