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师怎样进行教学改革创新读后感
暑假期间,有幸读了魏书生老师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从经回典感言到感答言品悟,从典型案例到深刻启示,这本书带领读者分析了教师观各方面涉及到的细节。读完之后,使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魏老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激情的行动;一...
Ⅱ 深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让学生学会,还是让学生会学-”这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结论是内无可非议的,但是怎样容让学生会学,就必须使学生会思维,为此,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人类的创造;整体的数学是动态的,即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结论是经过学生探究的,方法是学生摸索的,结果是学生自己得出的。为此,学生应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怎样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1.在为新课铺垫中教师选择有趣新奇的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例如:讲“勾股定理”时,以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华罗庚教授提出用勾股定理与外星人对话,激发学生的好奇感,再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各自画一个直角三角形,测得两直角边与斜边的长度,然后分别计算一下它们的平方,观察两直角边的平方与斜边平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上课时,一经提问,同学们踊跃发言。
Ⅲ 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反思
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大多数课堂中得以落实。究其原因,一是缺少连接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桥梁,也就是一种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师已经习惯了霸权式的上课方式,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三是教师对学生不放心。为了使课堂教学改革迅速、顺利、有效地展开,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首先,要选择好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其次,打铁先需自身硬,课改领导要先行。再次,要指导教师如何备写学案、如何掌控课堂、如何正确处理讲与不讲的关系,要训练学生如何在课堂中活起来。实践表明,在实际操作中转变教师的观念,渗透新课改的理念,不失为一种快捷的办法,边实践边学习边探索,更有利于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从学生在校时间来看,学生约百分之六十五的时间是在课堂之中度过的。如果课堂是一潭死水,那么,我们的校园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为了使课堂教学改革迅速、顺利、有效地展开,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要选择好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当前新的教学模式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是照搬、移植还是创新,要根据本校教师的总体业务水平、学生的基础、家长的支持程度来决定,否则可能会出现邯郸学步的现象。因此选择好一种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前提。
二、打铁先需自身硬,课改领导要先行。学校领导不仅要成为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更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实践的操盘手。在深入理解课堂模式的精髓及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要上好示范课,使老师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指导教师如何操作新的教学模式及引导学生如何改变学习方式是课改成功与否的保障。
例如:我镇中小学近几年在推行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释难”这三个步骤,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了解了”上升到“记住了”、从“记住了”上升到“学会了”、从“学会了”上升到“会用了”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能迅速、顺利、有效地展开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必须解决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会教师如何备写导、学案。部分教师不知导、学案如何备写,把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混为一谈,并且不能将学习目标贯穿于整个导、学案的设计当中,把自学导航问题的设计变成了教材的复制而不是教材的再生成,把学案变成了试卷,把没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成了合作探究问题。针对此种情况,一是学校领导应结合自己所备写的导、学案,系统介绍学案和教案的区别以及学案各环节的设计意图;二是指导校内骨干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然后分科印制下发,让其他教师学习。
Ⅳ 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一、 营造和谐氛围,活跃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而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 首先,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勤思考、多提问,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而这种氛围一定是和谐的、民主的,这样才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学生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现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特征。在民主教学的课堂上,师生双边都处于心理愉乐而且维活跃的情景之中,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迷惘、有争论的课堂上,可以允许学生不必举手等待老师的同意就发言,这样学生就能自觉自主地迸发创造性思维火花。我们教师面对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释疑,尽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的。 例如,在教学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时,在学习了用短除法求解为:2×2×3×3×2=72,有个学生提出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数能否用36×2或24×3?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是正确的,有的认为是巧合,也有的认为是不正确的。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不迷信教材,敢于发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短除法分析:2×2×3×3×2=36×22×2×3×2×3=24×336 24因此,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由此,我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并得出: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简捷的方法即可用其中一个数去乘另一个的独有的质因数。这样引导学生质疑、议疑、释疑,促进派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情感的培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当听完学生不同意见后,可常说,我很荣幸,我和某某同学的意见相同。话虽简单,但足以证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的师生交流过程,彼此都会忘了自己是谁,都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创新。 二、引导动手操作,体验数学价值 新课标特别强调体验。它把学数学看作是做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强调数学教学必须要注意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要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通过操作、归纳、分析和整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完善学生的人格。 首先,教师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先设计四个小动物骑自行车比赛的动画片,其中的轮胎有方的、圆的,让学生猜猜谁最快,然后抽象出圆,给每四人一个图钉、一根线绳、一支铅笔,小组合作画圆,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圆心的位置、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等知识。又如学习《圆柱侧面积》时,通过让学生沿圆柱体的一条高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等操作,使学生发现圆柱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侧面沿斜线展开,展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直接将侧面撕开,利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些方法都能引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是在这些实际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精神。 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了一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从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其次,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做到: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有可行的操作步骤;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要重视组织教学。 操作活动充分体现手脑并用,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智力活动和双手活动的相互结合,这样信息就通过两条相向而行的途径传递着,由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手在思考,大脑的创造区域也受到激发,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三、引导尝试探索,培养开拓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更加强烈。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会科学家走的路,教师的角色就要转变,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如教学《圆周长》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猜猜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也可用各种方法动手操作一下,然后用计算器算出圆周率,从而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剪一剪、移一移,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跟谁有关?跟谁无关?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如最小公倍数的实践应用,教师可把一个动物画在两个多边形上,通过边靠边旋转最终得出需几次才能回到原来位置上,从而加深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将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先将圆柱沿底面平分割成8等份,对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学生观察割拼过程。 学生回答后,接着再进行演示实验2:将圆柱体沿底面平分16等份,再拼成近似的长方体。 我再问:这次是不是更象长方体了? 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举一反三地学习新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性,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四、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别出心裁 思维的求异性是指碰到问题时善于独立思考,富有创见,不盲从,不迷信。教学中,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各种独创之见,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都能促进学生思维求异性的形成。
Ⅳ 我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什么读书心得
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专,不能把学生当下级属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Ⅵ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读后感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读后感]《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读后感王飞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要体会新课程标准体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读后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于是我选择阅读的书是《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由于匆忙,我只粗略的读了前五章,但是阅读后仍然获得很多的感悟。一、从注重智力的发展转向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回顾这些年来教学所走过的路,让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当代学科教学应着力于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一味的把书本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通过书本上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科教师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二、让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体现曾记得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学科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懒惰者,读后感《《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读后感》。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不但能够创造性的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四、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前进的内驱力",所以在课堂中营造和谐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出色;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次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得第一…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及时作出积极正面的评价,不管结果怎样,首先对于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表示高兴、骄傲、自豪。"你回答得真好,听了你的回答老师很高兴…"对于结果不完全对时,"你努力想了,说得差不多;你说对了一半,再好好想想…"对于结果不正确时,教师也绝不可训斥或贬低,而要委婉地说:"你动脑了,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好吗?"对与众不同的观点、做法,应调动学生为之喝彩。这样,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强了自信心。以上是我读了这本书前五章的一些感悟,我觉得很多思想跟我们数学"乐生"模式的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很值得继续深入学习,也借此以丰富完善我们自己模式的理论知识。2011.4 MSN()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Ⅶ 如何在教学,教学改革中开展研究,感悟与收获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市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抓手。市局组织校长培训班,给我们校长们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和视觉冲击,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目前,全县许多学校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或尝试着课堂教学改革,掀起了一股学思洋模杜郎的热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是否能形成燎原之势,而不自生自灭。我认为,校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这样重大而全新的改革,校长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重大的责任。校长的认识水平、思想观念、意志品质和管理方法无不直接关系到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名校长,就应成为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决策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一、校长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先知者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树立符合当代课程与教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要真正地、彻底地实践着新课程的核心思想。 作为一名校长,首先必须要自觉领悟新课程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的、意义,认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现代课程观、现代教学观、现代教师观、现代学生观和现代评价观。其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新的理念来支撑,作为校长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而且还要影响引导全体教职工自我充电,把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的需求,使之成为自觉行为。再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作为校长,要打破以往的思维方法,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大胆尝试,不怕困难,抱定目标,坚持到底。大魄力,硬手腕,立足本土,先做后说,抓住核心,一步到位,层层推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走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改革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领全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成为改革的先知者。 二、校长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设计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常言道先有思路,后有出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作为一名校长应该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认真思索,精心设计学校发展的蓝图,决不能只摆出一种小改小革、应付了事的架势。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认真反思学校管理,反思自身实践,直面校情,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成长需要及教学条件、外部环境等设计好学校的改革目标,要广泛博采众家教改理论之长,汲取各校教改的精华,构建好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针对学校实际,努力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风格,形成特色,形成品牌。 三、校长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研究者 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我们校长应成为改革的研究者,不断思考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后,校长需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展各项工作,但校长需要考虑的变数很多,遇到的困情和疑惑不少,其中许多是不明确的或无法预期的。作为校长要站在现代教育的高度,全面反思传统课堂的弊端,全面反思传统学校管理对教学改革的制约和影响,从而思考如何建立适应教学改革的学校管理机制,思考如何全面而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思考如何建立一支适应改革的教师队伍,思考如何创造出更鲜明的办学特色。校长要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制订出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验方案,确立学校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步骤、途径、方法和要求。面对困难,校长要始终保持一个创造性头脑,要有识别机遇的敏感性,又有克服困难的胆识,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性地走出一条脱困之路。 四、校长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关系协调者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不同部门和人员的分工协作。教学改革是一项牵动学校全员和社区、家长的工作。校长必须充分发挥整体的合力效应,以保证所有的力量都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服务。首先校长应做好学校内部目标任务、职权、利益的协调,营造出一个团结和谐、相互协作、运作有序、充满活力的浓厚氛围,加强学校成员的协同合作。力求全校上下认识上高度统一,步调上高度一致。其次是搞好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协调。校长要注意学校与社区及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加强学校与校外各种力量的沟通与交流,调动学生家长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努力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校长只有主动作好协调多方关系,不坐守观望,教学改革才有生命力。 五、校长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者 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参与者和实践者,因此校长必须及时转换角色。在教学改革中必须与教师一起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校长只有站在教学第一线,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去,才能从多个视角去发现差异,寻找改革中的问题,做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决策。新课程倡导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倡导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作为校长要少点指令,多点指导;少说空话,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与课改同步,与师生同行;与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面对面,科学高效地组织。参与全校的教改工作,到师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坚持上课、听课、评课,掌握教改的主动权,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忠实实践者。 六、校长应成为课改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者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实践者是教师,而我们的教师多数是从传统教学中成长起来,课堂上灌,课下压,多布置作业,题海战术,体罚学生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他们自然又成了新兵,因此,关注教师成长是校长在教学改革中的重大责任。首先要营造教师成长的氛围。作为校长要摒弃过去那种滞后的管理做法,花大力气构建新课程理念的各种管理制度,特别是教学管理制度。只有引导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来服务,当人生的目标来追求,教师工作起来才有积极性,才有源动力,才会不断创新,才会热心于改革。否则,课堂教学改革就会成为教师的负担,就会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校长要把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的成长联系起来,努力创设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氛围,努力构建教学改革的自我展示平台,促进教师成长。其次要抓好校本培训。教学改革的推动需要我们转变教师观念,并充实和更新教师知识。因此校长要重视抓好教师培训,把培训贯穿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中,切实做到边实验,边培训,边研究,边开发,必须坚持不断学习、实践、感悟、提高、深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校本培训中,特别要倡导合作交流,形成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再次要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就是直接围绕学校自身所遇的真实教育问题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是引导教师踏上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教研旅程的新模式,也是目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方向和重点。教研活动的方法应多种多样。如集体备课、研讨交流、观摩听课、课后评议、课后反思、教学论坛等。校长应努力为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和优秀教师创造条件。 七、校长应成为课改中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时代新人,作为校长要为学生自主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一是要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一个环境优美、健康向上、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二是要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努力建立起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真正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充满和谐的集体氛围。三是要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四是要改变评价体制。力求建立一套适合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体系,正确评价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正确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不断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能否真正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能不能真正引领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关键是学校校长有没有坚定改革的先进理念、勇气和毅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矢志改革的校长必然会带出一个富有改革特色的学校。我相信课堂教学改革的旋风一定会吹醒各中小学校,萍乡教育的明天一定会百花齐放,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