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音乐课标也提出:“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去创造音乐。使音乐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但是,我们有一部分老师对音乐音乐课堂每个教学环节应该怎样进行才能提高实效性还有些困惑。下面就新课程实施以来自己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提供给大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理导入。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的捕捉音乐形象,激发美的情感。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境,情境的创设要考虑课堂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音乐课的导入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兴趣。
例1:《我的小绵羊》一课的导入。教师利用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导入的。如:课的开始师:“同学,你们喜欢小动物么?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它们都长的什么样子呢?或者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立刻就来了兴趣踊跃发言,积极表现。
例2:《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课的导入。教师采用了新疆风味的儿童歌曲《娃哈哈》律动,引出新疆,由新疆联想到新疆的特点(即:瓜果之乡、歌舞之乡等)还联想到一个传奇人物“阿凡提”进入主题。
二、聆听入手、体验音乐
大家都知道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课程理念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科特点,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倡导要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启发学生在聆听体验状态下,充分开展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例:《我的小绵羊》一课,教师抓住了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整节课的设计中,始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出每个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坚持以音乐为主线,从聆听入手。如:她设计了初听、复听、再听等聆听过程,并且每一次聆听都有新的问题,问题的提出也是由浅入深的。
初听:我也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听,它是谁那?、
复听:跳着跳着小绵羊不见了,他躲到哪里去了哪?
再听:小绵羊真的躲到新的树从里了吗?(出示歌片)那就让我们看着歌片把小绵羊躲藏的地方唱出来吧等。
三、歌曲学习、融入双基
新课程不是抛弃传统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是改变了它们的呈现方式。要求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有机渗透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的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其意义。即: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气氛和情景,结合对音乐作品的聆听、体验,挖掘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新知、找出难点,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师生交流等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例1.《我是少年阿凡提》在开始学唱歌曲是,教师设计了用“La”模唱和填词时,教师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民族特点比较突出的地方,教师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哪?引导学生找出它的不同之处,也就是知识点:升记号“#”和下滑音记号“\ ”等;再往下走就是具有舞蹈特点的切分节奏等。
例2.《我的小绵羊》在歌曲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变化,找出重音记号;另外还巧妙的通过捉迷藏的游戏初步感受合唱的体验。
总之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是通过聆听、体验、感受、对比、等方法,并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师生交流的方式学习音乐知识,解决难点。这种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训练,使枯燥音乐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参与实践、表现情感
在音乐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抓住儿童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合理地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通过自己的创造表现出来。创作也并不是非让学生写出新歌词,唱出新旋律,其实学生能自信有感情地唱出所学歌曲,是一种创作,他们能积极地参与音乐表演也是创作,甚至不善歌舞的学生能积极用小打击乐器打出节奏应和音乐也是创作。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在不同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1.《我的小绵羊》一课中教师设计了捉迷藏游戏。“当小主人找到小绵羊的时候,小绵羊就从音乐的(咔咔马里咔嘿嘿处添加咩咩叫声fa mi)里出来。这个捉迷藏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合唱的体验。这也是一种创作。另外,还进行了歌词的创编等。
例2.《我是少年阿凡提》的创编。教师请同学们跟她一起在唱间奏过程中加入舞蹈动作(学生随音乐一起创编舞蹈);接下来又进行了节奏创编,并采用创编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最后教师设计了“小小的音乐会”等活动。通过参与这些创遍活动,学生能进一步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拓展了思维,丰富了想象,延伸了情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五、再现新知、灵活结尾。
一首优美的乐曲即要激动人心的开头,也必有耐人寻味的尾声。音乐课的结尾可以是师生共同简短的知识总结,也可以是老师一句满怀希望的寄语,可以在师生共歌共舞中结尾,也可以在静听乐曲中结束。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中对音乐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应如何进行才能提高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的几点做法。在这里呈献给大家,与同行商榷。
② 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当前,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现状的产生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影响,也有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作为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师,应当强化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重点针对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优化,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笔者长期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工作,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开展了尝试,本文进行简要叙述。
一、致力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初中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动力,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下功夫,让学生乐于学习音乐,感悟到音乐的魅力。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包括国内的优秀歌曲,还有世界各地着名音乐大家的作品,在优美的旋律之中感受美的因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提高的目标。
其次,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并将其有效转化到音乐学习之中去。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基础是有差异性的,一些学生因为自身的身体因素制约,学习音乐的成效不够明显,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在学生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影响,笔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学生内心激发强烈的积极情感,并以这样的满足、兴奋等内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笔者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经典的音乐作品,以及视唱等方面的技巧,同时还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趣味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魅力。实践证明,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帮助。
二、致力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属于主角,占据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学活动的角色,这样的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在教学中缺乏有效的互动,难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环节进行了优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改变学生独自学习的模式,将学生设置为多个学习合作小组,这样的载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个人行为转变为集体行为,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并在这样的载体里面相互指点、监督、帮助,提高学习成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载体的作用,笔者还在每一个小组里面指定了一名学生作为牵头人,负责本小组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成效。
其次,笔者积极创设平台将学生推向前台,在一些音乐技能技巧的教学演示结束之后,笔者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相关训练活动的指导,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有助于教学训练目标的有效达成。
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将单纯的训练活动转变为竞赛形式,学生原来在枯燥乏味的训练中积极性不高,现在采取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效激发出来,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笔者发现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与实际效果都得到了提升。
三、致力丰富音乐教学素材内容
许多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固守教材、以本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虽然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但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样的教学理念显然是狭隘的,没有充分兼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本地区的音乐传统。笔者在教学中将各种有利于音乐教学开展的因素与资源融合进去,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首先,笔者精选了我国传统的民歌以及世界各地的部分名曲作为鉴赏内容,补充进音乐教学课堂,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完善与补充,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这些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充分领悟了音乐的魅力,对于提高学习兴趣方面显然有较大的帮助。
其次,笔者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部分流行音乐作品的补充,有些教师认为流行音乐不能纳入课堂,其实这是片面的理念,在流行乐坛也有许多主旋律的作品,择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够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些作品的加入,不仅活跃了音乐教学课堂,还对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了影响,蕴含了思想教育内容,一举两得。
另外,笔者还结合本地区的音乐传统进行了部分内容的补充,不仅补充了唢呐、笛子等器乐内容,还补充教学了地方戏内容,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成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致力改革音乐学习评价模式
学习评价也是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成效方面影响较大。一般来讲,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于教师的肯定具有强烈的愿望,教学评价必然会对学生进行先后排序,前列的学生兴高采烈,后列的学生垂头丧气,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从改革学习评价模式入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问题。
首先,笔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条件与基础状况,分别设定了不同的评价体系,重点针对自身学习基础不足,尤其是在发音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的学生,降低评价与考核的标准,以此来实现教学评价的因人而异。正是有了这样的差别化评价方式,教师才能够将每一个层面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足发展。
其次,笔者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状况评价过程中,不仅着眼于学生的音乐技能、乐理知识等方面考察,同时将着力点向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方面靠拢,采取考核等地+ 评语的双重评价模式,更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在这样的评价中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感。
另外,笔者除了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之外,还经常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谈心,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师生的交流之中鼓励学生进步,指出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树立信心,推动音乐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致力拓展音乐课堂教学空间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空间并没有得到充分拓展,这与中考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具有密切关系,这样的背景下必然导致音乐教学空间的萎缩。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音乐教学也迎来了春天,教学条件的改善与课时数的保证,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努力拓展教学空间。
首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多个与音乐相关的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这样的兴趣小组既有声乐方面的训练小组,也有与校外专业机构合作举办的器乐提高训练小组。这些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其次,笔者针对学生中有继续在音乐方面深造欲望的想法,以及结合平时的音乐教学活动发掘出来的优秀苗子,进行了量身定做的培养,针对学生的自身优势条件进行针对性培养,积极聚合学校、家庭以及校外专门机构的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另外,笔者还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及综合类活动,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声乐、器乐类竞赛活动,还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庆祝活动,都积极参加,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搭建台阶。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研究,努力创新教育理念和优化方法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在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这首先表现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的、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在理论上,虽然近年来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音乐教学原则,但其中的一些原则也同样没有突出艺术的特点,因而很难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总之,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参与体验,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知识技能的教学,轻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好。以至于普遍出现这样的情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我们认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非艺术性,必然地使音乐教育中掺杂了一些非音乐、非艺术的成分,其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作为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创作主体的那种主体地位。因此,音乐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归根到底就是要真正确立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音乐课是活动性、实践性课程,音乐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就必然不同于其他知识性、学术性的学科。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音乐教学,即音乐实践活动的主人。如果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照样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得到保证,音乐教学就不可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就不可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和成功的满足。因此,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人。
④ 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和主要困难
解决方法:在音乐课起始课上,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四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 考艺术特长班,为将来深造打基础,让我校优秀艺术学生代表,给她们表演、做示范,学生反响强烈。
3、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4、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有音乐特长班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⑤ 音乐课情境教学目前存在什么问题
音乐课情境教学目前存在什么问题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版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权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⑥ 初中音乐教学中值得教师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春天,它改变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统的道路。在音乐教学中以下几个问题特别值得教师重视。
中国论文网 /9/view-9202881.htm
1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这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音乐教师的职责,但是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细信心。
2 启发学生的想象,创设利于教学的情境
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充分地感受美,情感得以激发和深化。教师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音乐的塑造手法,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节奏感应用恰如其分。使创设的情境与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才会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3 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教师上课总喜欢让学生坐得端端正正,听自己一个人讲。教师应该摒弃这种落后的观念,特别是音乐教学,应该让学生随着音乐手舞之、足蹈之,因为这就是创造,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抒发自己的感情。还可以组织一部分有条件的学生成立一个兴趣班,定期进行训练,遇上有活动就让他们上台表演,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对其他学生起一个带动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4 节奏模仿
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5 画旋律线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笔者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笔者会学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6 结尾用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审美渴望
审美教育学认为:组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施教。音乐教学的结束阶段,应该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是一种新的审美联想。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要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可通过极具感染力的言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或舞蹈律动等方法,创设一种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再次获得情感体验,充满新的审美渴望。
6.1 语言,升华音乐主题
教师优美鲜活的、富有感情的语言,犹如一根彩色的丝线把课堂上的环节串成一条美丽的七彩项链。尤其是结课语言,一定要生动、情绪化,有启发性,它应该是整堂课的教师语言中的经典,能激起每位学生回味和体验音乐,使学生情感体验达到高潮,从而升华音乐的主题。
如在结束《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后,课堂小结可以深情地说:“同学们,《让世界充满爱》这节课结束了,但‘爱’却是永无止境的,请你记住:‘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心’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手拉手恋恋不舍地离开音乐教室。显然,这种情境和气氛的感染力与熏陶作用是巨大的,“爱心”主题此时已得到升华。当学生走出音乐教室的瞬间,仍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余韵。当他们以美好的心情回味音乐课时,他们已经产生对音乐课的新的期待,对音乐审美的新的渴望。
6.2 歌乐曲,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
结课时,师生一同热情歌唱或聆听本课的歌曲、乐曲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歌乐曲,再次体验音乐给人的情感愉悦,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例如学习了《梨元金曲》后,结课时,笔者是这样安排的:“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百年的文化积淀在新时期需要我们年青一代去传承和欣赏,最后,还是请同学们跟着录音演唱《唱脸谱》,同时也为京剧的美好明天而歌唱!”此时,课堂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充满音乐表现与创造,学生产生对音乐的新的审美渴望。
7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音乐教学模式
从20世纪初的无声电影、唱片应用于教育开始,现代教学媒体就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颖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听信息,无疑比粉笔加黑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它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在视听资料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教师用如何形象的语言去描述――即便在某种程度上它会有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可能。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是积极的。音乐教室的数字化进程迅速,电脑音乐工作站、多媒体和大屏幕显示、远程学习、便携式音乐系统、互动式个体化音乐学习软件、在线的互动音乐创作、演奏和学习等技术正在普及。信息技术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将对现有的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预示着一次围绕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教育改革的悄然兴起。
新一代的多媒体电脑音乐系统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对音乐教学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电脑音乐的广泛兴起,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不到20年,在中国兴起的年头就更短。这是因为电脑音乐系统是音乐艺术与现代技术交融的结晶。可以说,它是乘坐高技术的飞毯进入音乐世界的王国的。它的技术基础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电子乐器(主要是电子合成器)的数字化和小型化技术的成熟;二是作为电子乐器之间和电子乐器和其他电子设备之间“通讯”(交换信息)手段的所谓“MIDI”技术的诞生和广泛运用;三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电脑的出现和个人化、家庭化。
电脑音乐系统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而是在以往手段优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体现更为强大优势的新一代教学平台。作为现代教学媒体,电脑音乐系统突破传统教学法在时空上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并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发展运动的全过程,便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获得最充分的感知和及时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过去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实际感知的内容,通过声像设备可以得到清晰的展示,使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
现代的中学生就是伴随这种新的音乐技术成长起来的,他们所听的许多音乐是由电子乐器制作并演奏的。许多学生拥有电脑和键盘,一些人渴望学习电子乐器。如果音乐教育改革要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把电脑与当今音乐技术适当结合起来。前面论述了这种结合产生的心理基础,即学生有这方面的需要,那么这里论述的是结合的技术基础,即电脑音乐系统为音乐创作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预见的是,这种结合必将对现有的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迫切需要探讨在电脑音乐系统支持下的音乐创作教学新模式。
⑦ 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有哪些不足之处音乐课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首先、大拼盘式的课型结构。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音乐课的综合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必须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体验,绚丽多采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探究的主要目标。看到的现象:一节音乐课让你分不清是语文还是音乐课,还是地理课,简直是非牛非马的大拼盘。偏离音乐而在音乐的外围问题上做文章。例证《蜗牛和黄鹂鸟》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却用了二十分钟让学生了解蜗牛和黄鹂鸟的生活习性,真让人犯糊涂:这是音乐课还是自然课?
其次、为活动而进行的活动。如一节聆听的欣赏课,从一开始学生就用手拍着节拍来伴奏欣赏,紧接是敲击种种打击乐器的伴奏欣赏、再下来是用肢体的动作、舞蹈来表现音乐,学生一直手脚不停,言而无暇,忙得不亦乐乎,在如此地忙碌、频繁的活动中,如此这般,学生们能深入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的美吗?配合音乐课的各种活动,都只是辅助手段,其前提是服从和服务于音乐之美的需要。
其三、不需要创新的创新。音乐创造在音乐教学中,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这种创造是一种艺术感觉的发展,不拘形式,不重结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为了体现创新而创新,不管什么形式的歌曲,就安排编歌词等类似的环节,不管这节课的内容是否需要,似乎音乐课的创新只有通过创编歌词才叫创新。更甚者一些公开课上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效果,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把深思熟虑的“创作”教给学生,让学生去表演、去展示……这样的创新还有意义吗,这样只会给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其四、为合作而合作的小组合作。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却看到不管问题合不合适搞合作分组,就硬实分组搞合作,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有些小组的学生虽面对面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有的甚者打闹在一起。音乐课上的合作学习同样也是为音乐而服务的,在教学中不能失去音乐课的“音乐性”这个标准,否则就导致偏离音乐轨道失去方向。
其五、无限制的创编活动。在课堂上听得最多的是老师充满柔情的鼓励话语: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咋听起来似乎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毕竟年纪小,知识水平有限,老师如果不给予指导,一味地任由学生自由地发展,那学生就不会进步。虽然学生在乱舞乱画中得到一定的快乐,但这种快乐是飘渺的,无意义的。例证《动物说话》中一个环节:当学生学完歌曲,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扮演小动物吗?……下面就让我们唱着歌曲尽情地跳起来吧!你们想表演什么动物就表演什么动物,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你推我、我拥你乱作一团,始终没听出一句学生的歌声……学生在这样的环节里有什么收获?这种自由的、没有正确引导的活动、表演,只是流于形式。老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一定给予适度的指导,才能做到活而不乱,有效地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行之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