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正确看待高校教学评估
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教育部关于晋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的发布,标志着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拉开了帷幕。9号文件提出实行分类的院校评估;对2000年以来没有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合格评估,对参加过院校评估并且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审核评估。
一、审核评估的基本思想
1.审核评估的由来
审核评估源于财务“审计”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于1976年提出。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是以第三者身份所实施的监督;“审计”的主体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或专职的人员,是独立的第三者;“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审查和评价,也即是搜集证据,查明事实,对照标准,做出好坏优劣的判断;“审计”的主要目标,不仅要审查评价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且还要审查评价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性。事实上,以上“审计”的特点征,功能,主体、对象、工作方式和目标等都被审核评估所借用。
2.审核模式及其特征
对审核模式及其特点认识需要引申至评估模式。目前,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公认的三种最有影响的评估模式为:认证模式、分等模式和审核模式。
(1)认证模式
“认证”可理解为对“资格”的审定。基于认证模式的评估叫认证评估(简称认证,也称合格评估)。认证评估就是按一定的认证标准作为最低标准,对办学资格进行审定。认证评估在美国得到了最成功的实践,它对美国的高等教育起到了“守门员”的作用。但近年来因它过分强调“投入”而对“产出”重视不够、涉及范围广而牵扯太多精力等种种弊端,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尖锐批评。尤其是对认证评估能否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质疑。
(2)分等模式
“分等”可理解为对“水平”的评定,基于分等模式的评估通常叫分等评估(也称水平评估)。分等评估不像认证评估那样仅仅满足于最低标准,而是采用具有一定区分度的指标体系。评估结论不像认证评估那样只是“通过”和“不通过”,而是设立了多个等级。考察重点从偏重于“投入”,转向更加注重“过程”和“产出”。评估内容也从“宏观”的和“定性化”的,转向了更加“微观”的和“定量化”的。分等评估似乎是要对过“粗”的认证评估更加“细”一些,但由此造成的评估成本的增加(“扰民”)、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侵害等,成为学术界和高校抨击的焦点。
㈡ 如何对"学校计划"的撰写质量进行评估
这是一篇优秀的评估总结范文,格式一目了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工作总结
我校是西部地区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2001年,国家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这是教育部对我校的信任,也是我校的光荣。通过教育部的评估,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评估对于我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教学工作,增强学校适应教育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接到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通知后,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厅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为迎接国家教育部的评估做了大量的准备,促进了学校的建设。现将我校的迎评准备基本情况、评建工作成效和搞好评估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迎评准备情况
在迎接教学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中,学校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不断发动群众。
在学校放暑假前接到教育部对我校评估的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与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学习教育部制定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学校领导研究认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促进我校建设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对我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认识到,无论是评估、教改、学科建设或是其它各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发动和依靠广大教职工,群策群力。因此,学校始终把思想发动工作贯穿到迎评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召开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领导会议,学习、领会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即:抓住机遇,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硬件、软同时抓,力争“硬件”合格,“软件” 优良,促进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确定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方针,即: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切实整改,讲求实效;确立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日标,即:以优秀的标准为目标进行建设,力争评估结果良好。学校在部署学期工作时,明确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列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提出要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对全校的教学工作做—次全面的检查和推动。学校多次召开教职工大会和学生大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并请教育部高教司刘凤泰副司长、教育厅黄宇副厅长到校给师生作动员。同时还通过广播、校报,宣传评估的意义和要求。通过对迎接教育部评估的动员和宣传,全校上下增强了做好自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迎接评估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关注和行动的热点,在全校形成了人人重视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氛围。
2、建立了教学工作评估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评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务处处长为主任、各主要职能部门同志参加的评估办公室,负责制订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发放工作任务书和采集相应的材料,整理分析有关评估材料,撰写自评报告。同时还成立了以资深教授组成的校内评估专家组、以及校领导牵头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和机关作风建没、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建设6个工作小组,分工协作,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各院系相应地成立本单位的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
3、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1)学校对教学工作评估作了总体部署,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将评估工作作为学期的重心工作进行安排,保证了教学工作评估与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开展。
(2)在熟悉和掌握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评价等级标准的基础上,本着积极主动、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的精神,评估办把指标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做准备,然后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交的自评材料和背景材料,形成学校的自评报告及自评依据。自评报告及自评依据在学校领导、校内专家组、职能部门和院系领导的多次研究、修改后才定稿。
(3)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准备好教育部抽查的试卷、毕业论文等材料。在教育部派人到学校取试卷和毕业论文时,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按时提交。
(4)通过编印《教学评估工作简报》,及时地向师生员工宣传报道学校迎评工作的信息。
(5)校内评估专家在按课表深入课堂随机听课、按教师和学生名册随机点名召开师生座谈会、检查实验室、教学档案、抽查试卷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校内评估专家组充分发挥了咨询指导作用和协助校领导决策的作用,推动了自评工作走向深入。
(6)各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认真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7)积极配合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区内专家组的初评,使教育厅专家组的初评工作顺利进行。
(8)为教育部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准备了充分材料:编印了《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文件和学校编印的《教学评估工作简报》第一至第七期分别汇编成册;编印了《本科教学状态情况汇报》和《广西师范大学基本概况》;将所有备查材料按二级指标分类装盒。
二、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取得的成效和收获
迎评工作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月,但是我校认识到,教学工作评估只是一个手段,而建设是关键,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评估准备工作中,学校各单位通过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检查自身工作,找差距、找弱点、找问题、找原因,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在自评过程中,在找差距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改进工作,力求各项评估指标取得好的等级,不少工作上了新台阶,工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1、进一步坚定了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教学的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
学校在教学工作评估过程中,始终把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特别是用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精神指导评估工作,不断提高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再认识,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当前我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具体落实教育部4号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学校今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作出决定对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的教学成果给予重复奖励,最高奖金可达30万元,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倾斜。通过自评,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配合教学管理部门共同搞好迎评工作,切实为教学单位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为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可以说,通过评估,全校上下进一步确立了 “坚持教学工作在全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改革在学校各项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本科教学在学校各类各层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等“三个地位”问题,以本科教育为本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强化,大家都意识到只有抓好本科教育,只有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才能进一步的发展。
2、办学条件、教学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在自评过程中,我校对照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查找差距和问题。由于广西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属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有限,广西高等师范教育的学费偏低,我校在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新专业的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与评估指标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我们认识到,这些通过努力是能够较快得到改善的,必须加快建设的步伐。因此,学校通过贷款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新建了20多间多媒体教室、5间微格教室;购置了200多万元的新专业图书资料;加快了校园网络光纤的铺设和网络中心建设;新增了两千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设备老化、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决,实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对学校作出贷款决定,实施“紧急采购工程”,经过认真论证、集体决策,在不到一个月时间签定140多份采购合同,安装验收5000多台件教学仪器设备,许多老师感慨:评估对学校加快建设与发展的成效太大了,20天等于20年!
3、强化了教学管理,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评估,我校的教学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教务处根据新的情况对过去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补充了许多新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将1996 年6月以来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及我校制定、颁布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进行选录,编印新的《教学管理工作手册》发给每位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师、教学管理干部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各门课程制(修)订了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并编印成册;各专业的必修课普遍建立了题库:教务处组织力量研制开发教务管理网上办公系统,实现了网上排课、选课、成绩管理、质量监控:学生教学管理信息员由原来的每个年级一人,扩大到每个班级一人,更加全面地加强了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
4、加强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以评估为契机,我校采取了有效措施,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我们有计划地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使学术活动制度化,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课外的科技学术活动;在迎评期间,以落实学校制定的《关于教学事故、差错的认定和处理暂行办法》为主线,组织了各级领导和教学调研员深入课堂听课,将教学事故在网上公布,教风有了进一步好转,教学事故得到了遏制;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学风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评估,我校在已实施“学风管理规范大行动”的基础上,印发了学风建设和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引导和教育广大同学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于学风建设和文明养成教育活动中去。机关干部和各院系领导、学生工作干部在活动月中还经常到教室、宿舍、图书馆检查学生晚自习情况。随着学风建设和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的落实,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绝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到教室上晚自习和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学习。
5、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利用评估的良好契机,我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步伐。经各院系的发动和组织,申报校级教学改革立项的项目达到130多个,校内专家评审后确立了103个项目作为学校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有30 个项目还被广西教育厅确立为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校内立项和获得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的项目总数在广西高校中名列前茅。此外,从迎接评估至今,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已蔚然成风。
6、校园环境更加优美。
为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校园,几个月来,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的整治。如,完成生物楼、理科综合楼、新图书馆、留学生公寓、西大门、学生东区九、十舍等周边的景点建设,共计11000平方米;平整土地10000平方米,种植草皮5800平方米,种植花木5602株;在校园景点,主要场所、办公楼及会议室等地点摆放鲜花10000余盆;更换了旧的标语牌和路牌,使标语牌、路牌更加规范,美观。
7、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教学工作的整改方案。
专家组进校评估结束后,在充分肯定我校取得的工作成绩的同时,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离校后,我校分别召开全校教师总结大会,把专家意见反馈给教师,随后又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干部会议,认真研究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提出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整改方案。我校的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针对问题,提出措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建改结合,巩固成果”。整改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作了具体规划,在教学科研上制定了相应措施;二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三是继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教育部“四号文件”要求的学费收入的20%投入日常教学工作;四是加强实验和其它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扩招以后带来的教学资源不足问题;五是加强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六是实施“校园数字化、信息化工程”,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七是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八是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风的进一步好转;九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加强计算机、外语等公共课的教学与实践;十是重视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等等。
通过此次评估,我们还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并成为今后工作的力量和源泉;二是锻炼了干部队伍,通过出色地完成难度大、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的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增强了建设好学校的信心;三是通过自评和教育部评估专家的指点,对学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了,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工作任务和重点。
三、搞好评建工作的几点体会
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评估,对我校来说是一次严格的考验。几个月来,经过准备和接受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使评建工作取得好的效果,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I、统一认识是先导。我校办学70年来,这次是第一次接受国家对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检查。能否搞好评估工作,并通过评估促进和加快学校的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关键在于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学习状态,在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动员,把全校师生员工的认识统一到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提出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要求上来,增强全校上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当作为搞好迎评工作的重要措施来抓。学校通过反复多次的动员,把每个老师、每个干部、每个员工、每个学生都发动起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评估工作。
2、领导重视是关键。这次评估工作意义重大,我校在这次接受评估的25所学校中,是广西高校的代表,是西部地区师范大学的代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既是对学校的全面检查、对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检查,也是对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甚至是对地方政府教育工作的检查。而且,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搞好评估工作必须依靠领导的重视。我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这次评估工作,校、院系都是一把手亲自挂帅抓评估工作组织领导,经常研究和解决评估工作中的问题。教育厅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多次到学校检查指导迎评工作,使不少实际问题得以解决。
3、健全组织是保障。要把评估准备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次迎评促建过程中,学校成立了评估领导小组、迎评办公室、校内评估专家组和6个建设工作组,各教学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的各级各类评估组织,都为这次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学校成立的由在教学、管理、评估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的校内评估专家组,3个多月来,他们不辞辛苦,深入到各教学单位随机听课70多节,抽查了试卷、教案、毕业论文,检查了实验室,召开师生座谈会19次(与会者近200人),悉心指导教学单位整理教学档案和完善规章制度,帮助修改学校自评报告,为学校制定整改方案献技献策,充分发挥了决策参谋、督促检查和指导的作用。
4、认真自评是基础。自评是评估工作最基本的工作阶段。自评材料是专家评价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体现。我校十分重视自评工作,做到背景材料实事求是,材料客观、翔实可靠;尽量提供原始材料供专家查阅;自评报告经过多次的研究和征求意见。由于我校在自评阶段工作严格、认真、实事求是,为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开展评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加大投入是重点。教育部要求开展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学校,从始至终贯彻落实“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强学校建设,重要的是要加大经费的投入。为了落实教育部提出的评估原则,我校在年初预算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以超常规的工作方式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和改善教学条件,师生反映,教学条件的改善是这次评估最显著的成效之一。教育部专家对我校的做法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评估工作结束了。但是此次教学工作评估对我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校将以这次教学工作评估为新的起点,按照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地抓好整改工作。学校和各教学单位都制定了整改方案,目前正逐一地实施。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引导师生员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以改革为动力,扎扎实实、高质量地加强学校各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努力培养优秀人才,为广西基础教育、为地方经济、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㈢ 如何写高校评估总结
这是一篇优秀的评估总结范文,格式一目了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工作总结
我校是西部地区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2001年,国家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这是教育部对我校的信任,也是我校的光荣。通过教育部的评估,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评估对于我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教学工作,增强学校适应教育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接到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通知后,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厅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为迎接国家教育部的评估做了大量的准备,促进了学校的建设。现将我校的迎评准备基本情况、评建工作成效和搞好评估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迎评准备情况
在迎接教学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中,学校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不断发动群众。
在学校放暑假前接到教育部对我校评估的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与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学习教育部制定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学校领导研究认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促进我校建设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对我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认识到,无论是评估、教改、学科建设或是其它各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发动和依靠广大教职工,群策群力。因此,学校始终把思想发动工作贯穿到迎评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召开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领导会议,学习、领会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即:抓住机遇,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硬件、软同时抓,力争“硬件”合格,“软件” 优良,促进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确定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方针,即: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切实整改,讲求实效;确立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日标,即:以优秀的标准为目标进行建设,力争评估结果良好。学校在部署学期工作时,明确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列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提出要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对全校的教学工作做—次全面的检查和推动。学校多次召开教职工大会和学生大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并请教育部高教司刘凤泰副司长、教育厅黄宇副厅长到校给师生作动员。同时还通过广播、校报,宣传评估的意义和要求。通过对迎接教育部评估的动员和宣传,全校上下增强了做好自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迎接评估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关注和行动的热点,在全校形成了人人重视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氛围。
2、建立了教学工作评估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评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务处处长为主任、各主要职能部门同志参加的评估办公室,负责制订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发放工作任务书和采集相应的材料,整理分析有关评估材料,撰写自评报告。同时还成立了以资深教授组成的校内评估专家组、以及校领导牵头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和机关作风建没、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建设6个工作小组,分工协作,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各院系相应地成立本单位的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
3、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1)学校对教学工作评估作了总体部署,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将评估工作作为学期的重心工作进行安排,保证了教学工作评估与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开展。
(2)在熟悉和掌握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评价等级标准的基础上,本着积极主动、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的精神,评估办把指标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做准备,然后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交的自评材料和背景材料,形成学校的自评报告及自评依据。自评报告及自评依据在学校领导、校内专家组、职能部门和院系领导的多次研究、修改后才定稿。
(3)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准备好教育部抽查的试卷、毕业论文等材料。在教育部派人到学校取试卷和毕业论文时,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按时提交。
(4)通过编印《教学评估工作简报》,及时地向师生员工宣传报道学校迎评工作的信息。
(5)校内评估专家在按课表深入课堂随机听课、按教师和学生名册随机点名召开师生座谈会、检查实验室、教学档案、抽查试卷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校内评估专家组充分发挥了咨询指导作用和协助校领导决策的作用,推动了自评工作走向深入。
(6)各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认真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7)积极配合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区内专家组的初评,使教育厅专家组的初评工作顺利进行。
(8)为教育部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准备了充分材料:编印了《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文件和学校编印的《教学评估工作简报》第一至第七期分别汇编成册;编印了《本科教学状态情况汇报》和《广西师范大学基本概况》;将所有备查材料按二级指标分类装盒。
二、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取得的成效和收获
迎评工作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4个月,但是我校认识到,教学工作评估只是一个手段,而建设是关键,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在评估准备工作中,学校各单位通过对照评估指标体系,检查自身工作,找差距、找弱点、找问题、找原因,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在自评过程中,在找差距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改进工作,力求各项评估指标取得好的等级,不少工作上了新台阶,工作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1、进一步坚定了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教学的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
学校在教学工作评估过程中,始终把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特别是用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精神指导评估工作,不断提高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再认识,统一全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并制定了《关于加强当前我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具体落实教育部4号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学校今后规范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作出决定对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的教学成果给予重复奖励,最高奖金可达30万元,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倾斜。通过自评,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配合教学管理部门共同搞好迎评工作,切实为教学单位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为评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可以说,通过评估,全校上下进一步确立了 “坚持教学工作在全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改革在学校各项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本科教学在学校各类各层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等“三个地位”问题,以本科教育为本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强化,大家都意识到只有抓好本科教育,只有本科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才能进一步的发展。
2、办学条件、教学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
在自评过程中,我校对照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查找差距和问题。由于广西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属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有限,广西高等师范教育的学费偏低,我校在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新专业的图书资料和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与评估指标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我们认识到,这些通过努力是能够较快得到改善的,必须加快建设的步伐。因此,学校通过贷款等方式积极筹集资金,新建了20多间多媒体教室、5间微格教室;购置了200多万元的新专业图书资料;加快了校园网络光纤的铺设和网络中心建设;新增了两千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设备老化、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决,实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对学校作出贷款决定,实施“紧急采购工程”,经过认真论证、集体决策,在不到一个月时间签定140多份采购合同,安装验收5000多台件教学仪器设备,许多老师感慨:评估对学校加快建设与发展的成效太大了,20天等于20年!
3、强化了教学管理,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评估,我校的教学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教务处根据新的情况对过去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补充了许多新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将1996 年6月以来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及我校制定、颁布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进行选录,编印新的《教学管理工作手册》发给每位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师、教学管理干部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各门课程制(修)订了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并编印成册;各专业的必修课普遍建立了题库:教务处组织力量研制开发教务管理网上办公系统,实现了网上排课、选课、成绩管理、质量监控:学生教学管理信息员由原来的每个年级一人,扩大到每个班级一人,更加全面地加强了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
4、加强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以评估为契机,我校采取了有效措施,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我们有计划地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使学术活动制度化,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课外的科技学术活动;在迎评期间,以落实学校制定的《关于教学事故、差错的认定和处理暂行办法》为主线,组织了各级领导和教学调研员深入课堂听课,将教学事故在网上公布,教风有了进一步好转,教学事故得到了遏制;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学风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评估,我校在已实施“学风管理规范大行动”的基础上,印发了学风建设和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引导和教育广大同学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于学风建设和文明养成教育活动中去。机关干部和各院系领导、学生工作干部在活动月中还经常到教室、宿舍、图书馆检查学生晚自习情况。随着学风建设和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月实施方案的落实,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绝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到教室上晚自习和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学习。
5、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利用评估的良好契机,我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步伐。经各院系的发动和组织,申报校级教学改革立项的项目达到130多个,校内专家评审后确立了103个项目作为学校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有30 个项目还被广西教育厅确立为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项目,校内立项和获得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的项目总数在广西高校中名列前茅。此外,从迎接评估至今,广大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课已蔚然成风。
6、校园环境更加优美。
为营造一个整洁优美的校园,几个月来,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的整治。如,完成生物楼、理科综合楼、新图书馆、留学生公寓、西大门、学生东区九、十舍等周边的景点建设,共计11000平方米;平整土地10000平方米,种植草皮5800平方米,种植花木5602株;在校园景点,主要场所、办公楼及会议室等地点摆放鲜花10000余盆;更换了旧的标语牌和路牌,使标语牌、路牌更加规范,美观。
7、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教学工作的整改方案。
专家组进校评估结束后,在充分肯定我校取得的工作成绩的同时,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离校后,我校分别召开全校教师总结大会,把专家意见反馈给教师,随后又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干部会议,认真研究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提出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整改方案。我校的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针对问题,提出措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建改结合,巩固成果”。整改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作了具体规划,在教学科研上制定了相应措施;二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三是继续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教育部“四号文件”要求的学费收入的20%投入日常教学工作;四是加强实验和其它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扩招以后带来的教学资源不足问题;五是加强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六是实施“校园数字化、信息化工程”,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七是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八是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风的进一步好转;九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加强计算机、外语等公共课的教学与实践;十是重视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等等。
通过此次评估,我们还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并成为今后工作的力量和源泉;二是锻炼了干部队伍,通过出色地完成难度大、标准高、任务重、时间紧的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增强了建设好学校的信心;三是通过自评和教育部评估专家的指点,对学校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了,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工作任务和重点。
三、搞好评建工作的几点体会
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评估,对我校来说是一次严格的考验。几个月来,经过准备和接受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使评建工作取得好的效果,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I、统一认识是先导。我校办学70年来,这次是第一次接受国家对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检查。能否搞好评估工作,并通过评估促进和加快学校的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关键在于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学习状态,在于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动员,把全校师生员工的认识统一到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提出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要求上来,增强全校上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当作为搞好迎评工作的重要措施来抓。学校通过反复多次的动员,把每个老师、每个干部、每个员工、每个学生都发动起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评估工作。
2、领导重视是关键。这次评估工作意义重大,我校在这次接受评估的25所学校中,是广西高校的代表,是西部地区师范大学的代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既是对学校的全面检查、对西部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检查,也是对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甚至是对地方政府教育工作的检查。而且,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搞好评估工作必须依靠领导的重视。我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这次评估工作,校、院系都是一把手亲自挂帅抓评估工作组织领导,经常研究和解决评估工作中的问题。教育厅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多次到学校检查指导迎评工作,使不少实际问题得以解决。
3、健全组织是保障。要把评估准备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次迎评促建过程中,学校成立了评估领导小组、迎评办公室、校内评估专家组和6个建设工作组,各教学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学校的各级各类评估组织,都为这次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学校成立的由在教学、管理、评估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的校内评估专家组,3个多月来,他们不辞辛苦,深入到各教学单位随机听课70多节,抽查了试卷、教案、毕业论文,检查了实验室,召开师生座谈会19次(与会者近200人),悉心指导教学单位整理教学档案和完善规章制度,帮助修改学校自评报告,为学校制定整改方案献技献策,充分发挥了决策参谋、督促检查和指导的作用。
4、认真自评是基础。自评是评估工作最基本的工作阶段。自评材料是专家评价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体现。我校十分重视自评工作,做到背景材料实事求是,材料客观、翔实可靠;尽量提供原始材料供专家查阅;自评报告经过多次的研究和征求意见。由于我校在自评阶段工作严格、认真、实事求是,为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开展评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加大投入是重点。教育部要求开展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的学校,从始至终贯彻落实“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强学校建设,重要的是要加大经费的投入。为了落实教育部提出的评估原则,我校在年初预算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以超常规的工作方式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和改善教学条件,师生反映,教学条件的改善是这次评估最显著的成效之一。教育部专家对我校的做法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评估工作结束了。但是此次教学工作评估对我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校将以这次教学工作评估为新的起点,按照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地抓好整改工作。学校和各教学单位都制定了整改方案,目前正逐一地实施。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引导师生员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以改革为动力,扎扎实实、高质量地加强学校各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努力培养优秀人才,为广西基础教育、为地方经济、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㈣ 如何评价教师的质量分析
一、端正质量分析的认识——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子出在教师身上
教学质量分析的目的在于客观评估教与学的现状,肯定成绩和有效的作法;找出问题,并弄清产生的原因,制订出科学可行的改进措施。但是在质量分析中有一些教师往往把问题推给学生:基础差、不认真、不入心、偏科、不刻苦……我们让教师讨论几个问题:其一,从学生的主观愿望上讲,有多少学生不希望自己学习好,不希望考试有个好成绩?其二,学生真的厌学吗?其三,造成偏科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学生对有些学科兴趣高、努力学?其四,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是不是有些学生就是天生学不会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使教师认识到如果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则是教师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的原因,学生的问题要靠教师解决自身的问题。对教学质量分析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教师在质量分析过程中就能够客观地看问题,主观上找原因,把每一次教学质量分析看成是对自己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自己也就认真并乐意进行质量分析。
二、创造科学的分析形式——双向采集信息、双向质量分析
一般的质量分析,往往按照常规数据统计,按照平均分、分数段对各班各学科进行分析评价,这样的质量分析不能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分析出来,只能表面地评价哪个班、哪个学科成绩好或不好,不能起到教学质量分析的真正作用。双向采集信息,双向质量分析法即教师分析、学生分析;知识块、能力层和学生层次的综合分析;学习环节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各学科教师把试卷中的题目按照知识分类,统计各层学生在各知识类中的得失分比例,这为一项分析。再一项分析是把试题内容按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等能力进行分类,统计各层学生在各能力层次上的得失分比例。最后各学科教师进行双向质量分析,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按照教务处的要求,根据双向分析的数据,进行教学自我评价总结,写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学生自我分析也采取双向分析:其一,按照学习的五个环节,即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进行自我分析评价;其二,按照各学科的得失分情况,从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时间安排,进行自我分析评价。然后填写考试成绩综合分析表,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学习措施。
三、广采信息、集思广益,开好指导会
教务处收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分析,汇集教学调查意见,征求年级长、班主任、学生、家长意见,进行整理归纳,由年级负责人总结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写出各年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然后召开教学质量分析预备会,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召集年级长、教研组长和有关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代表,对分析报告中各学科汇总出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制定的措施进行论证,达到统一认识,向校长会汇报,然后由教务处分年级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进行反馈,提出教学指导意见。通过这样的教学质量分析,最突出的作用是每个教师在分析过程中,能够自我认识,从而转变教学观念,合情合理地自我评价。因此说教学质量分析重在分析过程,重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㈤ 如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一.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的意义
学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教学质量的竞争,而不在于学校大楼有多雄伟,场地有多宽阔,规模有多大。学校办得如何,它在社会上的反响怎样,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与信赖,关键在于这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与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老师讲:把育人质量摆在办学第一位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上的教学干部才是好干部。
以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课题,将实践行动与研究探索紧密结合的行动研究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实,作为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尝试着教学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反思→意识到教学问题所在→拿出新的教学行动方案→再尝试教学行动”。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学行动反思”一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明确今后行动研究方向,进而提高教学行动研究质量的前提与保证。
及时撰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进行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就是教学干部或教师对自己所分管的学校教学工作、学科教学成绩状况进行全面、深刻、系统地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而拿出新的具体措施、制订出下一步行动研究方案的过程,就是不断接收、吸纳新的教学思想,不断调整教学改革方向的过程。可以说,它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器”。
二.我区各小学质量分析现状
通过一次性检查、督导评估以及调研,我们发现如下情况:
1.只有不到10%的学校有比较规范的质量分析,每次大型考试后能及时进行数据统计,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质量分析,且分析比较规范,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引起教师重视,为教学指明方向。
约有50%的学校每次考试后能进行质量分析,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过程不够规范,分析不够具体,改进措施笼统。
还有一部分学校的质量分析只是为了迎接检查,将老师的分析进行堆砌,简单的复制粘贴,缺少数据统计,缺少提炼,更没有有价值的建议和措施。
2.质量分析报告质量高的学校的教学成绩属于全区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没有正式的质量分析,分析不规范的学校成绩明显居于后列。
3.具体问题是:
(1)不重视: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质量分析的重要作用,并不进行系统的分析;
(2)不全面:要么只对考试学科进行分析,对考查学科置之不理,要么只就数字分析,浮于表面,还有的是一篇教学工作总结,没有从成绩入手;
(3)不科学:数据统计不全面不科学,缺少全面的统计、横向纵向的比较、没有目标的达成度,分析不完善、不具体,没有与学校工作联系,没有指导意义,改进措施笼统,缺乏操作性。
三.教学质量分析的程序
教学质量分析是一个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完整过程。一般来说要经历如下几个流程:
1.教师个人对任教学科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2.年级组长对整个年级、教研组长(主任)对整个学科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3.主管教学的校长对全校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4.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全校——分学科——年级组学科组内——教师个人——班级学生
四.什么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或称质量评价报告,是一种大型正规性考试或检测以及考查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分析并对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或建议性意见的书面报告。其作用是汇报教学工作,剖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指导学校教学工作,为学校强化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是教研员、学校管理者、广大教师常用的一种文体。
五.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种类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从分析者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2.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主管学科的主任或教研组长
3.教研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备课组长或年级组长(一般可以省略)
4.班主任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班主任(初中的经验)
5.教师个人质量分析报告——任课教师
6.学生个人的分析报告——学生(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而言)
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是在某种考试或考查结束后,针对试题或考试效果所作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解决教师所关心的考得怎么样、今后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2.功利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指出的是学科教学中所出现的确确实实的问题,提出的是实实在在的改进措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帮助作用,对下一步提高质量有促进作用,是对考试的理性认识。
3.时效性:教学质量分析的目的是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质量奠定基础,时间性很强。因此分析要迅速,报告要及时,如果时过境迁,就失去了指导意义。
4.指导性:质量分析报告不同于其它的应用文,它要求我们分析试题特点、教学效果时要抓准典型试题,典型问题。分析典型时,要与当时教育发展的形势、任务、要求以及基层学校存在的倾向性结合起来,使分析报告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作用。一篇好的分析报告,能引起反思、引起改进、引起调整教学思路和学习策略。当前,我们分析试题时,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指导作用强。
5.全面性:对于学期或学年的质量分析报告来说,如果仅仅就考试学科进行分析,很明显就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师生只注重笔试,忽视音体美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片面和狭隘的。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就数据说数据,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将考试结果与平日教学工作相联系。还要关注整个报告项目的全面。
七.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结构
1、考试及批卷组织形式介绍
这是数据是否真实客观的前提,对监考、批卷中出现的问题要客观的予以呈现,比如谁监考不认真、批卷漏洞多、数据统计不准确等情况都应进行总结,这既是为以后考试做好规范,也是为下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2、试卷出处及评价
主要有:
(1)创设试卷的策略思想;
(2)试卷考查的内容;
(3)试题分数权重;
(4)试题的难度及效度和信度。
如果是自己命的题,就更应该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即使是区里的命题,也可以进行客观的评价。不一定非要指出问题,对试题的难度、对教学的导向都应该有所分析,这也是下一步分析的基础。
3、考试整体的数据呈现及认识
(1)必须准确。这是一个重头戏,是所有老师最为关注的地方,所以首要的要求是准确。分析前必须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校对,不容许出任何的疏漏。可以在分析前将表格下发给老师校对。
(2)呈现应该多层面、多维度。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统计,全校总体成绩、年级组成绩统计,年级班级达标情况,与区均值比较统计,与前次考试比较统计等等。
(3)根据校长思路、学校传统、学校考核指标以及考试具体情况等因素确定数据的呈现形式。要重点突出、立场鲜明、不卑不亢。
(4)要对数据进行解读,从中得出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发展水平。
4、从考试中提炼的优势、经验及发现的问题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不同于向上级领导所作的教学工作汇报,也不同于教学工作总结和一般的教学论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是反思内容与反思过程的具体承载形式。重在体现“分析”、“反思”,这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主要特点。也是最能体现分析者水平的地方。
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学生。学生的成绩与表现,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兴趣态度、学习习惯、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分析时,可以着重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虑。
(2)分析教师。教师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总能从教师身上找到根源与佐证。分析教师时,可以着重从备课、上课、批改、反思、辅导等方面去考虑。
(3)分析学校。教学干部是学校教学规章的制订者,教学实施的研究者、指导者和管理者。教学干部只要研究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教师就能落实到位。可以着重从教学常规管理、课外校外活动、教科研工作、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去考虑。
分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优势与问题要并存,既要让老师充满信心,又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
(2)不能简单的罗列各学科问题,必须整合提炼。
(3)既要综合,又要具体。所谓综合就是结合学校的管理来说,不能把所有责任都一揽子推到教师身上,从学校计划入手,结合学校目标,围绕学校主要工作来分析。所谓具体,就是要分析到年级组、班级、任课教师,甚至分析到某一个学生。不仅要对考试的整体情况作出分析评价,还要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了解和分析。它包括:
a.分类比较研究与个别化评价
教育学理论和实际教育经验都告诉我们,同样的分数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发展,同样的等级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答题结构和答题思路。因此,通过分析比较各个学生(特别是尖优生和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学生)具体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答题时的个性特点和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特殊才能与天赋或思维缺陷,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b.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分析
就是分析研究学生的试卷,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从而找到学生可能的学习困难所在和可能的先觉知识缺陷,并通过与学生面谈来验证,进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有选择地研究那些学习特别困难且需要帮助的学生的试卷,结合平时观察和测验判断,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最具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
c.教学诊断分析
通过学生答卷进行分析,比如选择题的各个选项比例,有可能发现一定范围内共同存在的学习错误和教学薄弱环节,从而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分析,提出改进教学或教学补救的方案,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有效措施。
(4)要用事实说话。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深入调查,亲自统计、阅卷。例如作文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有得分率的统计,具体案例的分析。
6、改进措施及意见
(1)要关注整体和个体.
(2)要针对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3)切忌空洞,要有可行性。
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一般形式与要求
1.题目要简练,揭示报告主题。为揭示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主题,同时体现文体特点,拟题时,可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关键词要准确,亮明报告的重点与创新点。应以报告中多次出现的,突出学校教改、课改重点与亮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不要多,3-5个为宜,要抓住特点、找准典型,不要面面俱到。每次考试,由于学生形形色色的都有,所以反映在答卷上千奇百怪,因此在写分析报告时,一定要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问题作为重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准症结,提出对策。
3.结构框架要垂直升降,清晰有序。安排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结构框架,与报告前的分析思路正好相反,可按照由此及彼、由教学管理到教学质量的顺序去考虑。一般可这样安排报告的结构框架:一、学校基本情况;二、主要教学成绩(报告重点之一)1.学校办学目标;2.学校教学常规管理;3.学校教、科研工作; 4.内容要集中,突出教学工作重点。既然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就不宜过多地将德育、后勤管理等内容掺杂进来。
5.论述要客观,详实具体。既要详细、实事求是地介绍学校或自己分管学科的“主要教学成绩”,进而总结成功教学经验、教学管理经验,又要全面、客观分析学校或自己分管学科教学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并拿出详实具体、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强与改进方法”。对“主要教学成绩”谈得很清楚、具体,而对教学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加强与改进方法”两部分内容却轻描淡写,示意性地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反思的全面性、深刻性是不够的,对以后的教改、课改是不会起到多大指导、促进作用的。
6.要将定性分析与量化展示有机结合。既要注重运用语言准确论述,又要注重运用清晰的数据来如实反映。如,学科基本功(朗读、背诵、查字典、单词认读、数学口算、数量关系等)测查统计,学科作业良好率测查,写字规范、端正、匀称、紧凑测查统计,学科综合考试成绩(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待合格率)统计。
7.语言要朴实、准确。“教学质置分析报告”属行动研究论文范畴,因此语言基本表达方式应以论述、分析为主。报告中要少描写、抒情,不使用夸张。
8.对事不对人,不怕得罪人。
9.优势要说够,问题要说透。
㈥ 如何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一.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的意义
学校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教学质量的竞争,而不在于学校大楼有多雄伟,场地有多宽阔,规模有多大。学校办得如何,它在社会上的反响怎样,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与信赖,关键在于这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与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老师讲:把育人质量摆在办学第一位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上的教学干部才是好干部。
以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课题,将实践行动与研究探索紧密结合的行动研究法,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实,作为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尝试着教学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反思→意识到教学问题所在→拿出新的教学行动方案→再尝试教学行动”。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学行动反思”一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明确今后行动研究方向,进而提高教学行动研究质量的前提与保证。
及时撰写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进行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就是教学干部或教师对自己所分管的学校教学工作、学科教学成绩状况进行全面、深刻、系统地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而拿出新的具体措施、制订出下一步行动研究方案的过程,就是不断接收、吸纳新的教学思想,不断调整教学改革方向的过程。可以说,它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器”。
二.我区各小学质量分析现状
通过一次性检查、督导评估以及调研,我们发现如下情况:
1.只有不到10%的学校有比较规范的质量分析,每次大型考试后能及时进行数据统计,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质量分析,且分析比较规范,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引起教师重视,为教学指明方向。
约有50%的学校每次考试后能进行质量分析,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过程不够规范,分析不够具体,改进措施笼统。
还有一部分学校的质量分析只是为了迎接检查,将老师的分析进行堆砌,简单的复制粘贴,缺少数据统计,缺少提炼,更没有有价值的建议和措施。
2.质量分析报告质量高的学校的教学成绩属于全区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没有正式的质量分析,分析不规范的学校成绩明显居于后列。
3.具体问题是:
(1)不重视: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质量分析的重要作用,并不进行系统的分析;
(2)不全面:要么只对考试学科进行分析,对考查学科置之不理,要么只就数字分析,浮于表面,还有的是一篇教学工作总结,没有从成绩入手;
(3)不科学:数据统计不全面不科学,缺少全面的统计、横向纵向的比较、没有目标的达成度,分析不完善、不具体,没有与学校工作联系,没有指导意义,改进措施笼统,缺乏操作性。
三.教学质量分析的程序
教学质量分析是一个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完整过程。一般来说要经历如下几个流程:
1.教师个人对任教学科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2.年级组长对整个年级、教研组长(主任)对整个学科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3.主管教学的校长对全校成绩的统计和分析
4.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全校——分学科——年级组学科组内——教师个人——班级学生
四.什么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或称质量评价报告,是一种大型正规性考试或检测以及考查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分析并对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或建议性意见的书面报告。其作用是汇报教学工作,剖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指导学校教学工作,为学校强化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是教研员、学校管理者、广大教师常用的一种文体。
五.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种类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从分析者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2.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主管学科的主任或教研组长
3.教研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备课组长或年级组长(一般可以省略)
4.班主任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班主任(初中的经验)
5.教师个人质量分析报告——任课教师
6.学生个人的分析报告——学生(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而言)
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是在某种考试或考查结束后,针对试题或考试效果所作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解决教师所关心的考得怎么样、今后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2.功利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指出的是学科教学中所出现的确确实实的问题,提出的是实实在在的改进措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帮助作用,对下一步提高质量有促进作用,是对考试的理性认识。
3.时效性:教学质量分析的目的是针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质量奠定基础,时间性很强。因此分析要迅速,报告要及时,如果时过境迁,就失去了指导意义。
4.指导性:质量分析报告不同于其它的应用文,它要求我们分析试题特点、教学效果时要抓准典型试题,典型问题。分析典型时,要与当时教育发展的形势、任务、要求以及基层学校存在的倾向性结合起来,使分析报告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作用。一篇好的分析报告,能引起反思、引起改进、引起调整教学思路和学习策略。当前,我们分析试题时,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指导作用强。
5.全面性:对于学期或学年的质量分析报告来说,如果仅仅就考试学科进行分析,很明显就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师生只注重笔试,忽视音体美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片面和狭隘的。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就数据说数据,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将考试结果与平日教学工作相联系。还要关注整个报告项目的全面。
七.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结构
1、考试及批卷组织形式介绍
这是数据是否真实客观的前提,对监考、批卷中出现的问题要客观的予以呈现,比如谁监考不认真、批卷漏洞多、数据统计不准确等情况都应进行总结,这既是为以后考试做好规范,也是为下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2、试卷出处及评价
主要有:
(1)创设试卷的策略思想;
(2)试卷考查的内容;
(3)试题分数权重;
(4)试题的难度及效度和信度。
如果是自己命的题,就更应该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即使是区里的命题,也可以进行客观的评价。不一定非要指出问题,对试题的难度、对教学的导向都应该有所分析,这也是下一步分析的基础。
3、考试整体的数据呈现及认识
(1)必须准确。这是一个重头戏,是所有老师最为关注的地方,所以首要的要求是准确。分析前必须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校对,不容许出任何的疏漏。可以在分析前将表格下发给老师校对。
(2)呈现应该多层面、多维度。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统计,全校总体成绩、年级组成绩统计,年级班级达标情况,与区均值比较统计,与前次考试比较统计等等。
(3)根据校长思路、学校传统、学校考核指标以及考试具体情况等因素确定数据的呈现形式。要重点突出、立场鲜明、不卑不亢。
(4)要对数据进行解读,从中得出学校教学质量的总体发展水平。
4、从考试中提炼的优势、经验及发现的问题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不同于向上级领导所作的教学工作汇报,也不同于教学工作总结和一般的教学论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是反思内容与反思过程的具体承载形式。重在体现“分析”、“反思”,这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主要特点。也是最能体现分析者水平的地方。
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学生。学生的成绩与表现,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兴趣态度、学习习惯、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分析时,可以着重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虑。
(2)分析教师。教师是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总能从教师身上找到根源与佐证。分析教师时,可以着重从备课、上课、批改、反思、辅导等方面去考虑。
(3)分析学校。教学干部是学校教学规章的制订者,教学实施的研究者、指导者和管理者。教学干部只要研究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教师就能落实到位。可以着重从教学常规管理、课外校外活动、教科研工作、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去考虑。
分析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优势与问题要并存,既要让老师充满信心,又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
(2)不能简单的罗列各学科问题,必须整合提炼。
(3)既要综合,又要具体。所谓综合就是结合学校的管理来说,不能把所有责任都一揽子推到教师身上,从学校计划入手,结合学校目标,围绕学校主要工作来分析。所谓具体,就是要分析到年级组、班级、任课教师,甚至分析到某一个学生。不仅要对考试的整体情况作出分析评价,还要对学生进行个体化的了解和分析。它包括:
a.分类比较研究与个别化评价
教育学理论和实际教育经验都告诉我们,同样的分数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发展,同样的等级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答题结构和答题思路。因此,通过分析比较各个学生(特别是尖优生和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学生)具体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答题时的个性特点和思维过程,了解学生的特殊才能与天赋或思维缺陷,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b.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分析
就是分析研究学生的试卷,了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从而找到学生可能的学习困难所在和可能的先觉知识缺陷,并通过与学生面谈来验证,进而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有选择地研究那些学习特别困难且需要帮助的学生的试卷,结合平时观察和测验判断,对学生因材施教,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最具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
c.教学诊断分析
通过学生答卷进行分析,比如选择题的各个选项比例,有可能发现一定范围内共同存在的学习错误和教学薄弱环节,从而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分析,提出改进教学或教学补救的方案,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有效措施。
(4)要用事实说话。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深入调查,亲自统计、阅卷。例如作文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有得分率的统计,具体案例的分析。
6、改进措施及意见
(1)要关注整体和个体.
(2)要针对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3)切忌空洞,要有可行性。
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一般形式与要求
1.题目要简练,揭示报告主题。为揭示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主题,同时体现文体特点,拟题时,可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关键词要准确,亮明报告的重点与创新点。应以报告中多次出现的,突出学校教改、课改重点与亮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不要多,3-5个为宜,要抓住特点、找准典型,不要面面俱到。每次考试,由于学生形形色色的都有,所以反映在答卷上千奇百怪,因此在写分析报告时,一定要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问题作为重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找准症结,提出对策。
3.结构框架要垂直升降,清晰有序。安排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结构框架,与报告前的分析思路正好相反,可按照由此及彼、由教学管理到教学质量的顺序去考虑。一般可这样安排报告的结构框架:一、学校基本情况;二、主要教学成绩(报告重点之一)1.学校办学目标;2.学校教学常规管理;3.学校教、科研工作; 4.内容要集中,突出教学工作重点。既然是“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就不宜过多地将德育、后勤管理等内容掺杂进来。
5.论述要客观,详实具体。既要详细、实事求是地介绍学校或自己分管学科的“主要教学成绩”,进而总结成功教学经验、教学管理经验,又要全面、客观分析学校或自己分管学科教学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并拿出详实具体、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强与改进方法”。对“主要教学成绩”谈得很清楚、具体,而对教学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与成因”、“加强与改进方法”两部分内容却轻描淡写,示意性地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反思的全面性、深刻性是不够的,对以后的教改、课改是不会起到多大指导、促进作用的。
6.要将定性分析与量化展示有机结合。既要注重运用语言准确论述,又要注重运用清晰的数据来如实反映。如,学科基本功(朗读、背诵、查字典、单词认读、数学口算、数量关系等)测查统计,学科作业良好率测查,写字规范、端正、匀称、紧凑测查统计,学科综合考试成绩(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待合格率)统计。
7.语言要朴实、准确。“教学质置分析报告”属行动研究论文范畴,因此语言基本表达方式应以论述、分析为主。报告中要少描写、抒情,不使用夸张。
8.对事不对人,不怕得罪人。
9.优势要说够,问题要说透。
㈦ j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哪些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具体落实到高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体系、高校的课程体系、高校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保障这些子系统的有效和谐发展。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体现于对教学过程和质量的评价。在精英教育模式下,这种方法对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终身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潮流的到来,目前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目标过于狭窄。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多样化、综合化,但目前的高校教学目标却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的范围内,忽视了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教学是培养人才的直接手段,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确立多元化的目标,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目标,以适应变化和发展的社会。此外,目前的很多高校在办学目标上没有明确定位,盲目跟从,实行一刀切,将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相混淆,这都不利于保障教学质量。其二,教学质量评价过于主观化。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忽视客观的评价指标。
在评价过程中主观人为成分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科学化、客观化、公平化,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单一化。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通常是高校的行政人员,这就忽视了学生和专家的作用,导致很多教师例行检查与平时上课时状态的不一致,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三,教学过程监控的不平衡。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忽视学生的课外实践过程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监控得较为严格,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较为松懈;对学生课内的专业知识考核比较重视,而忽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能力的考核。其四,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从“大教学,小课程”的观点来看,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指高校各种形式的课程。从当今国内高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选修课列表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课程主要是集中于对学生专业课的训练、学业成绩的培养等显性课程中,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仅仅注重课程的分科性、专业性、文理分科等,没有利用课程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五,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校教师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负责人,然而很多高校教师凭借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只忙行政,忽视教学,或者终日碌碌无为却依然享受学校的高待遇。此外,还有很多高校为了节省开支,实行教师一岗多职,大班授课等,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我们认为,只有采用严格的赏罚升迁制度,不断引进新的师资力量,才能保障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二、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诸多的不足,在构建和完善教育保障体系时应遵循体系内部自身发展的趋势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完成。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过程是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科学管理的过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动态性等特点,解决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这些基本的要求和以下的几项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高校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应系统全面考察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保障体系能包括对影响教学质量各要素、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的保障成分,并确保这些要素形成有机整体。贯彻系统性原则,主要把握三个方面: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构成成分上是完备的,能包括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体系中的制度规范也应该是明确的、全面的;其次,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是孤立或是简单的叠加,而应该是相互联系的,应该使各组成部分相互补充完善;最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具有通用性,一所高校所设置的院校、专业都比较多,且教学过程还具有动态性特点,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提取共同要素,使其具有公用性。
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指在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要紧紧围绕质量控制进程,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来实现教学目标。目标性原则是全面构建实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条件。为此,一方面在质量保障体系中,要建立具体明确的定位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以预防目标的偏离;另一方面,要落实管理,从领导层、监督层到执行层,要层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权责分明,确保达到教学质量目标。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指的是高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以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把握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持续发展的本质,建立能及时反应教学质量需求和质量发展变化过程的质量体系。贯彻持续性原则,首先要坚持持续提高质量的发展管理观,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的主体,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定任务。其次要注重教学的持续性,在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各门课程甚至各个教学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割断彼此之间的联系,应将各要素纳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形成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策略
从以上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概念界定来看,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仅包括教学,还包括其他的子系统。所以,要构建全面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抓住高校教学保障体系中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师资体系、评价体系等子体系。
(一)高校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高校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不但受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还受到高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办学宗旨、办学条件、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制定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时,一方面要将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在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时,要考虑到一定时期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走势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的特殊需要。所以,我们应根据学校的定位和性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终极目标,然后再根据学校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以及学校现阶段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可用性、经费的投入将终极目标分割为不同时期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详细的目标评价体系,及时反馈目标的实施运行情况,纠正偏离目标的教学行为。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运行,最重要的是将阶段性的目标具体化,即制定各项目标所要达到的具体分目标。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抓好教学质量的基础建设,例如教室、师资力量、课程、科研项目等,应对各项目各阶段应达到的目标进行分组责任制,使各阶段的分目标有效落实,进而最终完成终极目标。
(二)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课程体系是教学质量的重心,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建立高质量的课程保障体系,笔者认为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的:首先,改革课程目标。在设置课程目标上,将基本的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改变以往片面强调学科知识的观念,有效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也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改革课程的组织方式。传统的高校课程模式一般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马哲思修组成。我们看到,这些高校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只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顾及其他。另外,理工类大学的课程设置也没有考虑人文、社会方面的课程,人文类院校也有忽视科普类课程的设置。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的偏离使其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大学生应具备全面知识的诉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要避免文理分家的局面,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相结合;还要设置较多的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的课程模式,专业学科应精选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将所学内容服务于生活实践。
最后,现行的高考制度也影响着高校的课程模式。不可否认,高考制度的建立为我国选拔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考试标准单一、录取标准单一等都阻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改革现行高考制度的关键是改变单一的考试标准和录取标准,实行多元化综合性的考试录取方式。这样的录取模式应该充分考虑到高考分数以外的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长等,充分考量各层次、各类型学校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的需求。只有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和各省、市、学校自主考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进入高校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高校教学师资体系的建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高校教学质量师资体系的建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办好大学,大楼需要,但关键是师资,是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近年,大学扩招以来,师资队伍越来越紧张。据统计,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例是18:1,而世界标准的师生比例是14:1。如果按这个标准计算,我国高校还有近10万专职教师的缺口。可见,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教师数量,培养专业教师是当务之急。积极鼓励副教授以上的教师进讲台上课,鼓励在校硕士、博士生兼任辅导员协助教学,大力开展继续教育,采取函授、自考等形式培训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是有效措施。此外,要强化教师责任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师考核评估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高质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教学工作的领导建设。教学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中心。高校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更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者、决策者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院系、处室、科研部门都要责任到位,一切工作都要与教学质量挂钩,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第一要务”的理念。
(四)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维度的,教学质量的评价包含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成绩的评价制度。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通过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来体现。学校对各类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实践活动课等)从选题、试卷送印、考试安排、成绩评定管理等都应作出明确规定,以确保考核成绩的公平公正。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我们还应对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进行统计,对一些课程进行重点分析,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分析。此外,对于研究型的院校,学校每学年应该按照学科的分类组成专家组,到各院检查和验收科研成果。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培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多方位的,不仅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等硬性指标,还包括教师的道德素质、人格魅力等。对于评价方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网上评价等形式,综合考评教师的教学工作。我们建议,评价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工薪、岗位聘任相挂钩,使评价体系直接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一纸空文。“国运兴衰系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学”,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与发展的源泉。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发展、教学设备的完善、师资力量的充足等。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目标、课程、师资力量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改革,改革传统落后的部分,以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㈧ 如何评价高校教学质量
教学是高校的基本职能,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人才。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教学环节,是学校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显得愈加重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
教学质量评价是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搞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每一所学校在管理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合理而公正的评价方法,不仅能全面公正地反映教师工作的基本情况,而且还能充分尊重教师的权利,对于有针对性的提高其教学质量、促进其教学水平提高有明显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在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上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与信度。学生评教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目的是发扬优势、克服不足、扬长避短,使教学质量整体不断提高。
我们通过学生评教方式对山东省某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并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不同类别的教师与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今后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科学依据。
通过对高校教师按照职称、学历和年龄的类别分类分别进行研究,并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中的指标进行对应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1.根据职称将教师分为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三类,高级职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与方法多样、生动有效、因材施教、注重启发、板书工整、条理、内容丰富新颖等指标相关,中级职称教师主要与教学责任心强、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等指标相关,而初级职称教师主要与语言生动、简洁、严格要求、循循善诱、难度深度适宜等因素相关。由此可见,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教师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都有较好的把握,能较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但需要在与学生的亲和力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而初级职称的教师虽然在语言表达等方面较其他两类教师有所优势,但需在教学责任心、教学方法、教学难点重点把握等方面加强努力。
2.根据学历将教师分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历三类,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其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与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新颖、方法多样、生动有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等指标相关,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主要与理论联系实际、难度深度适宜、语言生动、简洁、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等指标相关,而本科学历的教师主要与教学责任心强、因材施教、注重启发、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板书工整、条理等因素相关。由此可见,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为人师表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对本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掌握全面,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行之有效,但需在教学责任心、板书等方面下功夫,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对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重难点等都有较好把握,需更加注意启发式教学及学科新知识的学习等,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及学生能力培养,但需注意增加课堂教学中新方法的应用及新知识的讲授。
3.根据年龄将教师分为老年教师、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三类,老年教师其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与教学责任心强、治学严谨、为人师表、重点突出、板书工整、条理等指标关系较密切,中年教师主要与理论联系实际、难度深度适宜、观点正确、概念清楚、严格要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循循善诱等指标相关,而青年教师主要与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语言生动、简洁、方法多样、生动有效、内容丰富新颖等因素相关。由此可见,中老年教师在为人师表、教学责任心及对本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掌握全面等各方面具有较好表现,而青年教师则需在这几个方面更加努力,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语:通过学生评教的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调查,发现了影响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因素,并且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处理调查数据,得到了这些影响因素与不同类别授课教师的对应关系,这对怎样更好地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研究很有帮助。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责任心强、注重启发、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等是影响高校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并且不同类别教师与各项指标有着不同的相关关系,这也为今后不同类别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指出了明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