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基础教育教学方案

基础教育教学方案

发布时间:2021-02-12 00:58:02

① 教学方案怎么写,从哪些方面写

一、什么是教学方案
方案,工作的计划。教学方案又称为教学计划。它是各类大、中小学的领导在制定全面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时,所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样式。有了它,可以把领导和教师考虑到的一些教学问题系统化、条理化;可以为教师制定教学进程表和写教案,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实践证明,制定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是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的有力措施。各类学校的领导,特别是负责教务工作的同志都应懂得而且会写合乎要求的教学方案。
二、怎样写好教学方案
首先,既要懂得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又要熟悉党和政府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以此作为写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
其次,要熟悉教学业务。其中包括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时间安排等。只有把上述内容都搞清楚了,制定出的教学方案才具体,才便于执行。
再就是要掌握教学方案的结构方法。一般教学方案由如下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标题。例如:
X X学院教学方案
就是在“教学方案”前加上单位名称。
第二部分,正文。正文多分项来写,常见的项目是:培养目标、学制年限、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时间分配等。每项下面,还要提出具体要求或划分成小项目,以便贯彻执行。对提出的要求只正面提出,不进行分析和阐述。即使个别地方需要作点阐发,也不要过多。
范文:这是一份实行学分制的本科人口学专业的教学方案,除方案外,还附有教学安排表和教学计划表,很有参考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本科人口学
专业学分制教学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能从事人口学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人口科学管理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系统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应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比较深厚的文字基础和坚实的专业基础;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方法,能用现代化手段分析人口数据和研究人口问题。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初步听说能力;具备向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潜力。
具有健康体魄。
二、学制
四年。要求:学生按规定学满153学分即准予毕业。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生应在下列各学群的课程中选修指定必修的课程和选修的课程,学分不少于各学群规定最低必须修足的学分数。
第一学群,政治理论与品德教育课,至少修足14学分。
第二学群,文化基础教育课,至少修足40学分。
第三学群,专业教育课,至少修足55学分。
第四学群,体育课,至少选修6学分。
第五学群,全校其他课程,至少选修25学分。
(除第五学群外,其他见专业课程教学安排表)
四、科学研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四年内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外,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结合课程学习,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短文以及进行课外的科学小组活动;三年级写学年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二周,2学分;四年级学生集中八周时间写毕业论文,6学分。
五、社会调查
对一、二年级学生,在不影响全校共同教学安排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组织到实际部门进行参观访问,对三、四年级学生分别安排社会调查6周(第6学期)和4周(第8学期),共5学分。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人口和社会调查,以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并培养调查研究能力。
七、成绩考核
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教学效果和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建立考核制度。
所有必修和选修的各门课程,均需进行考试。可以采取口试、笔试,写学习心得等多种方式。合格者才能给予学分。考试时间和方式均按学校统一规定与各门课程的具体要求进行。
学年论文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社会调查需交调查报告,并采用个人小结、班组评议方式进行评定。
毕业考试采用毕业论文的方式进行,由系组织毕业论文评审小组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各科学分成绩的计算与免修办法均按学校统一规定。
八、时间分配
四年共208周,除每年寒暑假14周共56周外,在校学习时间152周,其中教学(含考试)、科学研究时间共134周,占88%。
社会调查(业务实习)10周,占6.6%。
生产劳动6周,占4%。
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共2周,占1.3%。

② 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 根据 《中共中央国家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 意见》、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 号) 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 号)等文件精 神,结合《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试行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大力推 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 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 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 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 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性原则 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 各门课程比例 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 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 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 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级增加。 2、综合性原则 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 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 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 课, 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 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 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 3、选择性原则 设置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课程,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 求,可以选择分科课程,也可以选择综合课程;同时,还必须为地方课程与学校 课程留有一定课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 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 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 术课程。 三、课程设置安排 1、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 52 周:教学时间 39 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 13 周。 各学年 39 周教学时间安排:一—八年级每学年上课 35 周,复习考试时 间 2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 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 33 周,复习考试 4 周(初中最后一 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 2 周),学校机动时间 2 周; 2、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 5 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 26 课时;三——六年级 周活动总量 30 课时;七—九年级周活动总量 34 课时;每课时以 45 分钟计。 3、课程计划表 表一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省级实验区(按分科设置)课程计划表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 课时比例 时 品德与生活 2 2 2 2 2 2 420 0.044 品 德 (社会) 思想品德 2 2 3 239 0.025 语 文 8 8 7 7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 史 2 2 2 206 0.022 社会 地 理 3/2 2 158 0.017 科 学 2 2 2 2 280 0.029 生 物 2/3 2 157 0.017 科 学 物 理 2 3 169 0.018 化 学 3 99 0.010 体育(初中为体育与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健康) 音 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艺 术 美 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综合实 信息技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践 地方课程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活动、 地 方与学 学校课程 1 1 2 2 2 1 1 0 1 383 0.0402 校 课程 周总课数(节)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节)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展(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活动、眼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果是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保 保健操 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表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级实验区(按综合科设置)课程计划表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 课时 时 比例 品德 与 2 2 2 2 2 420 0.044 生活 2 品 (社 德 会) 思想 2 2 3 239 0.025 品德 语 文 8 8 8 6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史与社会 4/3 3/4 3 344 0.036 科 学 2 2 2 2 4 4 5 725 0.076 体育(初中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为体 育与健康) 艺 术 4 4 4 4 4 4 2 2 2 1046 0.110 综合 信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实践 技术 活动 地方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和地 课程 方与 学校 学校 1 1 1 3 2 1 0/1 1/0 1 383 0.0402 课程 课程 周总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晨(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 活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保 动、眼保健 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操 表三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四川省实验区(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设置)课程计划 表 总课 课时 年 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时 比例 品德与生 2 2 2 2 2 2 420 0.044 品 活 (社会) 德 思想品德 2 2 3 239 0.025 语 文 8 8 8 6 6 6 5 5 5 1985 0.208 数 学 4 4 4 4 4 5 5 5 5 1390 0.146 外 语 2 2 2 2 4 4 4 692 0.073 历史与社会 4/3 3/4 3 344 0.036 科学 2 2 2 2 280 0.029 生物 2/3 2 157 0.0165 科学 物理 2 3 169 0.018 化学 3 99 0.010 体育(初中为 体育 4 4 3 3 3 3 3 3 3 1009 0.106 与健康) 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艺 术 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0.055 综合 信息技术 1 1 1 1 1 1 1 243 0.0255 实践 地方课程 3 3 3 3 4 4 4 4 2 1046 0.1099 活动 和地 方与 学校课程 1 1 1 3 2 1 2 1/0 0 403 0.423 学校 课程 周总课时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晨(夕)会 每天 20 分钟 大课间体育活 每天 35—40 分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 25—30 分钟;眼 动、 保健操 10 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 5 分钟。 眼保健操 四、课程设置说明 1、表三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设置”的课程计划表,与表一比较,综 合学科增加了“历史与社会”,该表可以在表一和表二的基础上生成。以表一为 基础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分别用表二“历史与社会”替换表一中的“历 史”、“地理”;以表二为基础生成表三的基本思路是:用表一中的 3—6 年级 “科学”、7—9 年及的“物理”、“化学”、“生物”替换表二中的“科学”, 用表一中的“音乐”、“美术”替换表二中的“艺术”。按照这一思路,可以生 成综合学科有一门,如只有“历史与社会”、“艺术”的课程计划表和综合学科 有两门的课程计划表。 2、综合课“历史与社会”,包括了分科课“历史”的全部内容和“地 理”中的人文地理部分;综合课“科学”包括了分科课程“物理”、“化学”、 “生物”的全部内容和“地理”中的自然地理部分; 综合课“艺术”包括了分科 课程“音乐”和“艺术”的全部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校在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 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 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中,信息 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 1 课时;其他内容则统整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教育厅的有 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 4、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 见统一安排(见《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学校课程由学校 根据我厅关于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开发与管理。 5、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 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 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 主渠道作用。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一至六年级 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其中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 要求的健康知识, 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 使学生了解, 但不得组织笔试。 没有体育课(体育与健康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 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7、小学劳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法制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 绿证教育、 环境教育、 本土历史与社会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 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 也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 课开设专题讲座。 8、小学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一年 级开设外语。其课时从学校课程安排的课程中解决。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 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开设第二外语。 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外语双语教学的实验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 加强外语教学,办出地方和学校的特色。 9、遵循学生的发展的规律,根据需要,学科课程可以进行开设长短课 时的探索,如小学英语可以 30 分钟为 1 节课。

③ 教学实施的下面具体说说教学实施方案

(一)动机激发
动机对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如贾斯廷·布朗(Justin Brown)的研究发现,动机与学生学习成绩有0.35的相关;许多研究者认为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能驱使学生学习,但是,过强的竞争或在很长时间使用外部奖励会逐渐损害内部动机。因此,如何合理采用动机激发策略是教师急需考虑的问题。动机激发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维持注意的方法(张大均,2003)。该策略既适合课堂教学之始,也适合课堂教学中,关键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
1.发展学生的好奇心
即发展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主要是教学活动必须能保证学生学懂知识,做到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任务本身是有意义的。(2)给学生布置难度恰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成就感。(3)教师可采用使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特别是深水平的加工的教学方法。(4)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主要考虑后三条措施,因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身是有意义的。如何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深水平加工(即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有效地学习和思考,这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
2.把握教学难度,“创造”可教学时刻(teachable moments)
可教学时刻是指学生愿意学习新知识的那一时刻。(1)以学生为本教授新知识。教师要从学生的切身经历或体验出发去教授新知识,这样,不但使任何学科都会变得更加令人感兴趣,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难度,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2)适时引发适当的概念冲突或惊奇感来引发内在动机。这里的惊奇感是指由教学内容的内在特点引发的惊奇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关概念或运用提问导致许多不同假设来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直到最后只剩下合理的解释。
3.促使学生“卷入”学习任务
“卷入”是指设法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任务中来,以达到激励内在动机的目的。首先,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卷入”学习任务的过程至少不会受到失败的威胁,相反应使学习任务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学习因此受到促进。其次,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向学生指出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社会价值。应该注意的是,那些运用庸俗、低级趣味的东西的做法应尽量避免使用。
(二)兴趣培养
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充分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学生的诸方面素质的主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有些课程学得好,有的就差一些,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兴趣问题。因此,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师要掌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
1.发挥理想的支撑作用
只有当学生的兴趣与其理想及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由有趣、乐趣发展到志趣,而这样的志趣才具有更大的推动力量。因此,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要经常不断地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学习对他们有什么用处,让兴趣深深地扎根于需要的土壤之中。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这种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习兴趣受到压抑。因此,教师要采用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而又不降低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学习气氛比较热烈,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学习兴趣就比较容易激发和培养起来。
3.广泛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在科技活动中,学生能够扩大知识面,接受新异刺激,不断地满足和引起学习需要和好奇感。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体会知识的实践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是传授给学生的全部信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并将教学内容引向深入,使其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如何达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
(一)传输教学内容的策略
1.教学言语循环
教学言语循环是指教师的教学言语的各种成分在教学中自觉形成系列,依次循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方法适合教学的所有情境,尤其是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情境。
首先,辨别情节言语行为和独白言语行为。情节言语行为是在两个或多个说话人之间的言语交换。如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就构成了一个情节。独白言语行为是站在一组人面前,说话人单个儿说话的行为。指出方向或发出命令的教师常是独白言语行为者。有效的教学应是情节言语行为。真正的情节言语行为是几个说话人回答一个问题或陈述同一事件。
其次,将言语行为系列化。言语行为可分为八个成分:定义、描述、名称、陈述、报告、替代、评价和观点。(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81~8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将它们形成一个系列进行循环(如图5-1)。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就被定格,教师的课堂教学言语应在这个圈内循环,尽量沿着每一个阶段有序进行,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这个策略有利于教师把课讲得生动活泼,把一个问题讲透,使交流显得逻辑性强。教师要反复练习,形成一种习惯。但是,教师在实施这个策略时还应注意:讲话要清楚、完整,有适当的表情;提高对自己言语活动的意识及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词义理解的机会;建立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
图5-1教学言语循环示意图
2.媒体—教学镶嵌
媒体—教学镶嵌就是让电教媒体与教学内容统一,电教媒体与教学方法协调,电教媒体与学生认知结构兼容,也就是要让媒体—教学一体化。具体操作步骤为:(1)填写好媒体—教学镶嵌运用一览表(如表5-1);(2)通过填表总结媒体的使用方式,即设疑—演示—讲解、讲解—演示—概括、演示—练习—总结、边播放、边讲解等,使教学和媒体完全镶嵌在一起,相得益彰;(3)考虑各种媒体的优化组合,使教学媒体的系统功能充分发挥。
表5-1媒体—教学镶嵌运用一览表
课题
名称
知识

目标
水平
拟选
媒体
媒体内
容要点
使用
时间
资料
来源
媒体在教学
中的作用
媒体使用方式
教师在使用该策略时要注意尽量使传递的信息量大,要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相辅相成,使各种教学媒体的主要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各种媒体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学内容形成一体,互相依赖。
3.板书结构化
板书结构化是使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课堂教学的设计程序、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板书中达到艺术性和科学性上的高度统一。该策略适合以讲为主的班级课堂教学情境。
在实施该策略时,教师应该做到:(1)充分理解、加工教学内容;(2)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思考、匠心独运的板书,如对比式板书设计、线条式板书设计、情节式板书设计、雁行式板书设计等;(3)规范操作,板书字迹要清楚,应从左到右并在黑板四周留空,保持结构美观,使用彩色粉笔,还可以将黑板分成几块等;(4)突出启发性。
总之,不管什么样的板书,首先应考虑是否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传输,其结构化后是否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容,并不是越结构化越好。
(二)加工教学内容的策略
1.同辈教师
同辈教师指在各种教与学的情境中,安排一个或一组学生去帮助一个学生或一组学生的方法(张大均,2003)。这里有三种形式:(1)在相同班级里,一个学生是另一个学生的教师;(2)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3)两个学生互相帮助,在学习活动中是平等的。前两种形式是配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一个或两个同辈教师。在第三种形式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平等的,有时又叫合作学习,这种策略在相同班级的小学和中学最多。
教师在实施该策略时,首先,教师要评估学生的需要,如特殊学生在特殊的课程需要辅导等,并创造一种期望,即每一个人都能在别人身上学习知识;其次,教师应为每个同辈教师提供时间表和准确的教学内容方向;再次,同辈教师配对要有技巧,如好朋友之间配对是不明智的;最后,应该让父母知道该策略的组织、目的和程序。
在实施同辈教师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用程序规划正规组织,教学重点是基本技巧和知识,解释要占主要部分,1个同辈教师和不超过3个学生为一组,最好是1个同辈教师和1个学生为一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4~8个星期。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一个小组内一起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合作学习的评价反馈三个方面来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己分配工作,相互帮助,根据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得到表扬或批评的次数,来总评小组行为分数。与传统方法比较,合作学习可以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首先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重视生生交往;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在交往中寻找各自恰当的位置;再次,教学交往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最后,教学交往要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学交往本身并不是目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多样化的确切的教学交往形式。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变革座位排列方式,正确分组,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学习范围。如每五人为一个小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为每个小组制订小组概况表,给学生排名次,确定小组数目,将学生分到小组中。(2)培养合作的意识,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设计一些只有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体验到合作意识和成功。(3)呈现小组合作的目标,按学生的能力分工。(4)提供各种材料,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式。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设备是小组中材料共享所必需的,可采用诸如基本式、拼盘式、游戏—竞赛式等多种合作方式。(4)要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如与班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相结合。(5)对各组进行监控并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估,及时提供反馈。
3.个别化程序
个别化程序就是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和水平学习,促使教师教学必须与学生的能力、需要和兴趣相匹配,并及时评估、反馈的方式方法(张大均,2003)。早期的个别化教学程序是个别规定教学程序(IPI),而后是与需要相一致的学习程序(PLAY),还有个性化教学系统(PSI)。运用这些个别化教学程序都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体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成就显著提高。
具体操作步骤为:(1)为学生设置清楚的目标,让学生明确他们的任务;(2)基于学生的需要和能力选择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媒体;(3)给学生安排可行的步骤及方法、图表,以便完成任务和作业;(4)教师应定期监控和检查学生的学习,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个别研究;(5)及时提供直接反馈,为高成就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成就,为低成就学生提供适当的活动,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当代心理学家把人的认知过程视做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译码和编码)、储存、提取和加工等各个环节。
(一)提高信息接收能力的策略
1.形成对信息的熟练反应
首先,有效观察学生的信息接收特点,并给予分别对待。如对于信息感受特别慢或正确性差的学生,教师要多询问这些学生是否接收了教学信息,或者放慢教学速度,进行复述和加工,帮助其提炼信息并留下对信息的印象。其次,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信息接收程度。不同水平的听写、听算、听说和泛读训练,对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的熟练程度具有强化作用。
2.工作记忆中的编码训练
首先,教师授课时的表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编码方式的示范。教师的授课通常要围绕着某一主题、某一知识点展开。如果教师能够清晰地向学生呈现分析的意图和概括的背景,让学生明白例子和事实所要反映的主题,抽象概念的内涵展示在何处,依据在哪里,学生就会从中学得编码的基本规律。其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在课堂讨论中,要求学生能够仔细听同学的发言,分析同学发言中的要点、精彩之处和不足;要求学生听清同学的发言之后,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作出补充,或进行反驳,或表达同感和赞赏;要求课堂的发言有相互之间的连贯性;要求避免纯粹重复的发言。所有这些要求,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最后,笔记训练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笔记的共同特点是要对信息进行提炼,记笔记的主要特点是要概括。记笔记可以很好地对所学的信息进行编码,有助于知识的掌握。研究表明,通过向学生讲解、示范,要求学生模仿、练习,并且给予反馈,通过专门训练,学生记笔记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随着提高。
3.阅读图式训练
图式是储存在脑中的大知识单位,阅读图式是在阅读中起作用的一种大的知识单位,是指导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获取信息的一种认知框架。常见的阅读图式的训练有SQ3R五步阅读法,这是一种可以普遍运用的阅读图式,主要通过引导阅读者对阅读任务的明确意识和围绕着阅读任务对阅读内容进行积极的加工提炼。(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333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在进行阅读图式训练时,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阅读目的的清晰意识和引导调节,阅读目的产生于阅读者本人和他们对阅读材料主要内容的大致了解;二是特定阅读类型的要求,涉及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学习者的特征及阅读任务和内容类型的不同特征两方面。(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76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二)高效知识表征的形成策略
1.双重编码和情节记忆的表征
首先,充分唤醒学生的视觉表征能力。不同表征的储存特征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学中,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唤起学生视觉表征能力。直观教具和直接的经验是引起视觉表征的主要刺激,想象的发挥也是视觉表征产生的有效途径,教师用形象性的教学语言来唤起学生的视觉表象,同样会产生双重编码的功用。其次,情节记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要形成全方位的师生互动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投入,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习过程有兴趣和激情,并产生深刻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出一系列的引导学生投入的活动形式,包括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疑,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提供反馈,及时给予鼓励;鼓励学生尝试,教师尽量不替代,做到启而不发;也可以通过课堂的角色扮演和讨论,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等。
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有效表征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对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形成程序性知识规则陈述促进程序性知识的形成。关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内容在第六章详细介绍,这里就不详加阐述了。
(三)促进问题图式形成的策略
1.问题图式的变式训练原则
问题图式来自对具体问题的抽象。对问题的抽象具有不同的水平,吉克(Gick)和霍利约克(Holyaok)认为,最佳的抽象水平应该是“两个表征之间的相似最大,差异最小”(H.Kahmey(1990), Problem Solving. Buckingham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p.72)。他们指出,从问题表层向深层抽象,形成一个抽象的表征包含三个过程:排除过程、建构过程和概括过程。也就是说,解决问题要分析问题情境的细节,以深入深层的问题结构,形成问题图式。但问题图式的训练必须经历复杂的过程,不断在过程中排除表层的细节,达到对图式的深层认识。问题图式的变式训练原则是:(1)要提炼具体问题的解决规则;(2)要提供多种变式情景,让学生形成对解决问题规则的具体体验;(3)在变式训练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规则的概括和比较。(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91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样例学习
样例学习是向学生书面呈现一批答好的例题,学生在做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时一旦不会做题或做错了,可以自学这些样例,再试着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样例的熟悉和比较,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图式。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没有样例的情况下做大量的比较陌生的题目时,注意力容易集中于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问题状态的解决上,所以不容易形成问题图式。而样例学习是形成问题图式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师在实施该策略时应注意:由于记忆能力的限制,在训练中多采取渐进式重复;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进行提炼;不要把迁移困难的原因全部归为理解缺陷和思维问题,其中很可能存在着记忆的超负荷问题;记忆的超负荷会使学生产生焦虑、退缩和恐惧,教师应该设法减轻其记忆负担,避免无谓的紧张;对成绩的评价不要过于刻板,应该有一个弹性的、逐步严格的标准;鼓励学生在碰到困难时向书本求助,向同学和教师求教。
样例学习不一定对任何水平的学生都是适宜的,因此,教师选用时应多方考虑。
3.开放式训练
由于图式概括性强,运用面较广,如果在训练时能够从一种情景进行辐射,依次网罗同类操作模式,将有利于形成一种体系化的认识。我们把这种通过辐射,网罗同类问题的训练方式称为开放式训练。如在理科的解决问题训练中,可以采用无特殊条件和无特殊问题的解题训练。对作文的立意训练可以某一活动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立意构思,从活动的资料中取材。 课堂秩序指通过班级成员互动过程中的不平等性,以及互动行为上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它具有情景性、针对性的特点。秩序的形成经过了习惯化、制度化和合法化三个阶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立课堂规则并确保在实践中得到执行。关于这一点,本书将在下一节“教学监控策略”中教师现场指导策略部分解决。这里着重讲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维持课堂秩序。
(一)发现并解决课堂冲突
课堂冲突很多,但师生之间的冲突更为明显。师生关系是否合理,制约着课堂教学效能的合理,同时对课堂秩序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从实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交往活动,交往意味着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相互尊重才能更好地维持交往的进行。在课堂上,表扬和批评是经常使用的两种方式,但一般来说,表扬、奖励、鼓励要比批评、指责、惩罚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更有利于秩序的维持。
(二)课堂秩序合理化
首先,要促进师生关系合理化。根据贝尔思(Bales)的分析,师生之间在社会情绪的交互作用方面,如果多采取积极的手段而非消极的手段,有利于秩序的维持。其次,课堂教学形式的合理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的愿望,发展学生运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术问题上大胆提出创见,并给予肯定等,都会使师生双方达到更好的一致和默契。最后,师生行为自由度的扩大化。师生之间最重要的是平等,因此,教师不能成为学生行为的控制者,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创造活跃的班级气氛,同时还要有相应的管理技巧。
小结
教学实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应该把握以下策略:学生学习心态的积极维持策略,包括动机激发和兴趣培养;教学内容的传输加工策略,包括传输教学内容的策略和加工教学内容的策略,前者是指教学言语循环、媒体—教学镶嵌和板书结构化,后者是指同辈教师、合作学习和个别化程序;有效认知指导策略,包括提高信息接收能力的策略、高效知识表征的形成策略、促进问题图式形成的策略、课堂秩序管理策略。

④ 教学方案怎么写

一、什么是教学方案
方案,工作的计划。教学方案又称为教学计划。它是各类大、中小学的领导在制定全面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时,所常使用的一种应用文样式。有了它,可以把领导和教师考虑到的一些教学问题系统化、条理化;可以为教师制定教学进程表和写教案,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实践证明,制定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是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的有力措施。各类学校的领导,特别是负责教务工作的同志都应懂得而且会写合乎要求的教学方案。
二、怎样写好教学方案
首先,既要懂得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又要熟悉党和政府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以此作为写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
其次,要熟悉教学业务。其中包括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时间安排等。只有把上述内容都搞清楚了,制定出的教学方案才具体,才便于执行。
再就是要掌握教学方案的结构方法。一般教学方案由如下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标题。例如:
X X学院教学方案
就是在“教学方案”前加上单位名称。
第二部分,正文。正文多分项来写,常见的项目是:培养目标、学制年限、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时间分配等。每项下面,还要提出具体要求或划分成小项目,以便贯彻执行。对提出的要求只正面提出,不进行分析和阐述。即使个别地方需要作点阐发,也不要过多。
范文:这是一份实行学分制的本科人口学专业的教学方案,除方案外,还附有教学安排表和教学计划表,很有参考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本科人口学
专业学分制教学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能从事人口学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人口科学管理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系统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应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比较深厚的文字基础和坚实的专业基础;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方法,能用现代化手段分析人口数据和研究人口问题。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初步听说能力;具备向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潜力。
具有健康体魄。
二、学制
四年。要求:学生按规定学满153学分即准予毕业。
三、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生应在下列各学群的课程中选修指定必修的课程和选修的课程,学分不少于各学群规定最低必须修足的学分数。
第一学群,政治理论与品德教育课,至少修足14学分。
第二学群,文化基础教育课,至少修足40学分。
第三学群,专业教育课,至少修足55学分。
第四学群,体育课,至少选修6学分。
第五学群,全校其他课程,至少选修25学分。
(除第五学群外,其他见专业课程教学安排表)
四、科学研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四年内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外,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结合课程学习,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短文以及进行课外的科学小组活动;三年级写学年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二周,2学分;四年级学生集中八周时间写毕业论文,6学分。
五、社会调查
对一、二年级学生,在不影响全校共同教学安排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组织到实际部门进行参观访问,对三、四年级学生分别安排社会调查6周(第6学期)和4周(第8学期),共5学分。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人口和社会调查,以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并培养调查研究能力。
七、成绩考核
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教学效果和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建立考核制度。
所有必修和选修的各门课程,均需进行考试。可以采取口试、笔试,写学习心得等多种方式。合格者才能给予学分。考试时间和方式均按学校统一规定与各门课程的具体要求进行。
学年论文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社会调查需交调查报告,并采用个人小结、班组评议方式进行评定。
毕业考试采用毕业论文的方式进行,由系组织毕业论文评审小组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各科学分成绩的计算与免修办法均按学校统一规定。
八、时间分配
四年共208周,除每年寒暑假14周共56周外,在校学习时间152周,其中教学(含考试)、科学研究时间共134周,占88%。
社会调查(业务实习)10周,占6.6%。
生产劳动6周,占4%。
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共2周,占1.3%。

⑤ 教学方案与教案的区别是什么(在格式上的区别)

一、内容不同

1、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教师对单元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是教师实施回教学的依据。

2、教案:答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二、作用不同

1、教学方案: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

2、教案: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三、设计原则不同

1、教学方案:是教学实施的方案设计,教无定法决定了教学方案设计的多样性。虽然参加比赛教师们的教学方案设计各不相同,但都各有特长。

2、教案: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阅读全文

与基础教育教学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