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为使课堂教学高效

为使课堂教学高效

发布时间:2021-02-13 04:08:11

⑴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您平时采取过哪些教学组织的技巧,使课堂教学有序而高效

1 尊重学生。要有民主、平等的观念
现在的学生有很强的民主、平等的意识。因此,作为专教师,应当属
彻底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观念.用平和的心态,以民主、平
等的方式对待学生,比如,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切不可
只教书,应注意和学生多交流、沟通.以心换心,用真诚对待学生。
同时,多赞扬、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这样,才会纛
得学生的尊重、理解。才会为你的课堂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自
然就不会和你事事“对”着来.减少“对抗”性的矛盾冲突,相反,
如果在课堂上总是端着教师的架子.动不动就训斥学生。学生是会非
常反感的。

⑵ 怎样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有效教学的契合点
1、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的最好。
2、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的最好。
3、当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时,他们学的最好。
4、当学生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的最好。
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意义时,他们学的最好。
6、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他们学的最好。
7、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够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的最好。
8、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望时,他们学的最好。
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的最好。
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的最好。
(二)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三)多样化的教学呈现策略:一棵大树的成长
(四)巧妙的掌控教学时间的运筹
高效利用时间:高效利用时间是指教学时间利用的有效性
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在重要的时间里做重要的事,在集中的时间i做大件的事,在分散的时间里做较小的事,在不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在同一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
掌握教学艺术技巧
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具体化:分层指导、分类指导、分科指导
八先八后:先预习后听课 先思考后发言 先议论后请教 先理解后记忆
先笔记后整理 先复习后作业 先基础后扩展 先规程后操作
四大金刚助学法:预习本 质疑本 重点本 错题本
加减乘除法:积少成多 提高效率 将进步转化成动力等
重复放电影法:中午休息、晚上睡觉前,早上起床前,把知识想一想
最后强调:高效课堂不是越快越好,越多越好,二是将速度、收效和安全有机结合

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使课堂轻松高效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可构建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都会清醒地意识到只有注意到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指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从而不断地提高全面素质方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行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领略成功的的喜悦,能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而现在无论从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看,还是从外校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看,还是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水平逐年提高的现状看,都要求我们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更新教学观念,而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把时间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真正的接受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从而进一步达到高 效课堂的目的?
首先,英语导学案问题设计以及课堂提问要注意实效性。导学案上预习问题的提出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学情等设计的教学活动的导火线,对整个有效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积极带入思考、认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领略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问题时,不但要注意到问题的系列化,而且要注意到问题要有代表性。因此要避免问题形式单一、呆板没有活力。因此,课堂提问必须从英语教材自身、学生素质起点和学生的心里特点出发能充分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能衔接到本课的教学任务。教师提问的形式可以是单个提问或者是小组,团体提问都行,这一点在发挥小组作用时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了解学生能使学生在回答提问的过程中产生安全感和成就感。能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回答或加入到寻求解决问题的讨论中去。教师要积极研讨教材,合理结合自身的教学技能做出多样的,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形式,以求提问达到最佳性。更重要的是,语言本身的特点要求英语问题的提出要想吸引住学生,就要和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紧密地结合起来,与大家息息相关的焦点问题结合起来就一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体会英语语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我想有了科学的问题,学生才会真正有思考,才会有求知的起点和动力。
其次,“情景交际”应该始终作为英语教学的原则,这是由语言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我们知道,英语的学习既与中文的学习有相同的特点,又有很大的区别。从某种程度上说,英语的学习基本是建立在排除语言障碍的前提下,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训练机会才能使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及时的落实。教师的示范作用固然重要,但是老师不要一味的做表演者。 情景教学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学习的环境中,活泼,生动,能营造教学氛围和学习意境。但是情景的设置要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最佳效果。而不能只重视花架子,简单的播放几个动画片段或录音,甚至让几个优秀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就嘎然结束课堂教学,为情景而教学,忽视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甚至各层次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未能做到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活动设计,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会提高他们对用于学习的热爱程度,为最终学习效果的提高打基础。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设置情景:利用课前5分钟的学生演讲和授课的有机结合;谈论当前校园甚至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情引出要谈论的话题;也可以实行一句话新闻制度;总之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及学习的不同内容来设置不同的情景。
第三,要积极营造课堂氛围。校长曾多次指出:看一堂课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用进课堂,从教室外一看就可以看出学习结果的好坏。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确实道出了一堂课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因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课堂气氛的营造要下大力气研究。好的课堂氛围能充分构建含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能使学生和教师双方都从中受益,增长乐趣。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要积极的从表演者转换为课堂氛围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导演者。不停的去实践和探索课堂氛围的有效性,达到双方潜力的共识及发展。而不能让学生只是听众和记录本。营造课堂氛围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经验。而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课堂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要我们肯研究,那种“没劲”“沉闷”的课堂就会离你而去,老师不会产生职业倦怠,学生自然而然也会享受到快乐课堂的乐趣,何乐不为!
还有,就是我们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平等、尊重地对待学生,要注意与学生沟通时的策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并能重视课后的反思,找出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更重要的是经过反思找出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从而进一步有效地开展下一步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教师交知心朋友,我们的教学才真正会有时效。总之,要想指导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既掌握了语言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了语言使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享受到学习语言的快乐,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的有效性,时效性以及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操作的科学性上下大功夫,我们的英语课堂就会彰显出她的无穷魅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落在实处!

⑷ 如何使课堂高效

【摘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关键作用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
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
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所以,我认为以下几个
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
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
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
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
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
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
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
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
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
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
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
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
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
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
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
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
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
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高效课堂无论是学习还是借鉴,都在于领会先行学校的精神,而不在于形式。高效课堂虽然不是一种具体的模式,但
它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目的有一致的地方,但它的具体要求已经超越传统,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
己,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⑸ 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一点

一、接受教师才可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也是可以学习知识的,但这样的学习状态比较缓慢,我们希望通过教师来加速这个过程。但是,当有了教师之后,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清澈透明的,那学生自然可以透过教师来学习知识;当有了教师之后,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捉摸不透的,这时候教师很可能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障碍。对教师来说,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在知识掌握上学生和教师的目标是统一的;但对学生来说,虽然他们也想掌握知识,但当教师成为知识的化身或者代言人的时候,学生首先看到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作为知识化身或者代言人的教师。虽然学生对知识是没有选择性的,接受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当教师成为知识化身或者代言人时,学生对教师就有了选择性。当学生接受这位教师时,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位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学生无法认清这位教师,或者认清了这位教师却无法接受这位教师时,他也就很难接受这位教师传授的知识了。

因此,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高效起来,首先需要老师做的事,并不是考虑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让学生能够认清自己,也就是如何把最真实的自己呈现给学生,并进而赢得学生的喜欢与接受,从而为后期知识的传授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我们是否掌握了需要传授的知识,也不是我们是不是掌握了传授这些知识的方法与技巧,而是老师是否愿意把最真实的自我、把最完整的自我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这个选择,并不是一个技巧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多么富有智慧的事情,它需要的是勇气。要把真实的、完整的自我呈现在别人面前,这是一件多么勇敢的事呀;而且,需要老师呈现自我的对象,居然是那些自己看起来并不成熟的学生,这更是加大了老师做这件事情的难度。可是,相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来讲,让学生了解老师,可能比让老师了解学生更加重要。因为让老师了解学生,只会提高知识的传授效率,这是一个工具功能;但让学生了解老师,却决定着学生是否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⑹ 浅谈怎样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人才类型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如何实现这种巨大的转变呢?我认为,关键是抓好转变载体——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精彩、高效,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这样的课堂使三维目标中的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得以落实,再把程序目标(过程与方法)、体验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其中,这样,知识才能得以升华,形成能力,课堂教学才能精彩、高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一、实现精彩、高效课堂,教师的知识要有深度,广度

教师是实施精彩、高效课堂的主导者,平等交流中的首席,要想使课堂教学精彩、高效。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储备量,必须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正如通常说的“一桶水和一杯水”问题,教师才能得心应手,深入浅出,课堂教学才能智慧、高效,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问题是开启智慧、高效课堂的金钥匙,近期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评估活动,教师展示这样一个问题: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一个什么样几何图形?教师设计的问题,理性而精彩。没有直接说明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几何图形,而是让学生进行假设,然后加以论证,重视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生1利用对边平行证明是平行四边形,生2利用对边相等证明是平行四边形,生3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证明是平行四边形……等等。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异常高,尽管有的说得不切合本题实际,但确实是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学习品质。继续深化问题:①四边形不是任意四边形,而是平行四边形会得到什么样几何图形?②是矩形,得到什么样几何图形?③是正方形,得到什么样几何图形?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问题中锻炼思维,乐趣中陶冶情操,自主中塑造个性。这才是素质教育下的精彩、高效课堂。

二、精彩,高效课堂教师要进行有效备课

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备课中不单纯备教师如何教,更要备让学生如何去学,找准学习知识到转化能力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在备课中求发展,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掌握知识,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述教育时说,对于我听过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对于我做过的东西,我会理解。孔子这三句话,是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牢固掌握知识的有益启示。结合时代特点,将孔子的智慧做一下拓展。如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呢?最主要的是教师应从备课中深入教材,做到深入浅出,把资料备厚,教材讲薄,对教材进行咀嚼并加以消化吸收,和自己已有知识浑然一体,才能使传授的知识自然、完整。教师备课要有效提炼问题的精髓,再施加师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够精彩,智慧。

三、精彩、高效课堂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艺术性

沟通和交流是课堂教学的永恒的主题,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都是通过教学语言传递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可见,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早为教育家所重视,然而教学语言的亲和度,则是教育方式的软着陆,以亲和代替尴尬。在一次听课中,一位青年教师讲完后问学生:“听懂了吗?”“听懂了”。同学们齐声回答。“还有谁不懂,请举手。”老师又问。全班静悄悄的,一名同学的手悄悄伸了一下,很快就缩了回去,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她温和地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来。”孩子怯生生地站了起来,低声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大声点,一边走过去俯下身听,终于听清楚了,然后耐心给这名同学讲了一遍,教师亲切的语言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到那种温情,沟通和交流更和谐,课堂教学更精彩、更高效。使教师和学生一起进步、成长。

四、精彩、高效课堂教师要善于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是教学环节中重要部分,要想使自己课堂精彩、高效,教学反思显得尤为重要,不会写教学反思的教师,不会成为名师,平时的教学中,做“有心”行动,表现为对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在行动中反思,以行促思。要想写出有说服力、切合实际的反思,一定深入真正意义的课堂,认认真真加以研究,研中求乐,研中求思。这样,教师才能得以发展,才能打造出精彩、高效课堂。

⑺ 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高效

虽然每所学校都提倡要建高效课堂,但大家都清楚,真正的高效课堂永远只是一个吃不到的饼;真正得到的饼,则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一点。当我们把关注的重点,从如何画一个理想的但却是永远吃不到的饼,转向如何做一个让自己吃得更可口的饼时,对待课堂的态度才会变得更加务实起来。如果要描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讲出若干条原则出来,但这些原则之间很可能会冲突不断;但如果把重点放到如何让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这时候得出来的结论,应该更具普适性。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来审视让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的原则与方法。
一、接受教师才可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学生也是可以学习知识的,但这样的学习状态比较缓慢,我们希望通过教师来加速这个过程。但是,当有了教师之后,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清澈透明的,那学生自然可以透过教师来学习知识;当有了教师之后,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是捉摸不透的,这时候教师很可能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障碍。对教师来说,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在知识掌握上学生和教师的目标是统一的;但对学生来说,虽然他们也想掌握知识,但当教师成为知识的化身或者代言人的时候,学生首先看到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作为知识化身或者代言人的教师。虽然学生对知识是没有选择性的,接受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但当教师成为知识化身或者代言人时,学生对教师就有了选择性。当学生接受这位教师时,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位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学生无法认清这位教师,或者认清了这位教师却无法接受这位教师时,他也就很难接受这位教师传授的知识了。
因此,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高效起来,首先需要老师做的事,并不是考虑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让学生能够认清自己,也就是如何把最真实的自己呈现给学生,并进而赢得学生的喜欢与接受,从而为后期知识的传授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我们是否掌握了需要传授的知识,也不是我们是不是掌握了传授这些知识的方法与技巧,而是老师是否愿意把最真实的自我、把最完整的自我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这个选择,并不是一个技巧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多么富有智慧的事情,它需要的是勇气。要把真实的、完整的自我呈现在别人面前,这是一件多么勇敢的事呀;而且,需要老师呈现自我的对象,居然是那些自己看起来并不成熟的学生,这更是加大了老师做这件事情的难度。可是,相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来讲,让学生了解老师,可能比让老师了解学生更加重要。因为让老师了解学生,只会提高知识的传授效率,这是一个工具功能;但让学生了解老师,却决定着学生是否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把真实性用在传授的知识上,也就是知识讲解中的准确性。可是,对学生学习来讲,他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知识的准确性,而是老师的真实性。老师总是觉得在知识上讲得越真实、越透彻越好;但在生活上并不认为有真实而又透彻地呈现给学生的必要;殊不知,尽管老师可以很容易地把知识传授和日常生活区分开来,但学生却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且学生总是通过对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来判断他传授知识的真实程度和可接受程度。在教学生活中,老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老师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老师也有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老师对学生也有喜欢和不喜欢,学生并不需要老师讲那些“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之类的话,他们喜欢那些真诚地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喜好表达出来的老师。那怕老师是在批评自己,但只要觉得这位老师批评的态度是真诚的,学生也能够理解老师的真心;那怕老师是在表扬自己,但如果觉得这位老师表扬的态度是虚假的,学生只能更反感和更远离这位老师。
二、需要清晰而非高深的教学目标
只有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清晰地知道,一堂课究竟有效还是无效。在教学目标都没有得到明晰的情况下,我们就无从判断一堂课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我们只能判断这堂课是好玩的还是不好玩的,是现场感觉好的还是感觉不好。因此,如何选择教学目标,成为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重要条件。为了追求高效课堂,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认为既然要让课堂变得高效,就应该让课堂教学目标定得更高一点,用古人的话来说只有取乎其上才能而得其中,如果取乎其中就只能而得其下了;另一种思路认为,高效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加重课堂教学的任务,而是更有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那么高效课堂教学就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尽可能让课堂教学目标变得清晰起来。要让课堂教学目标变得清晰起来,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明确哪些教学目标是无法实现或者不需要实现的,哪些教学目标是可以实现而且是必须实现的,也就是说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要坚持“有所不为才有所为”的原则;另一是在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中,哪些教学目标是需要重点实现的,哪些教学目标是可以一带而过的。
我很喜欢参加同课异构的活动,每一位上课的教师,在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前,用着风格各异的方式,来传授教学内容,来表现自己。当听课的人都被他们的教学形式和教学风格所感染时,我却在偷偷的琢磨另外一个问题:虽然教学内容是一样的,但每位教师在相同教学内容上预设的教学目标却是不一样的;虽然课与课之间的差异,表现为每位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风格,但导致课与课之间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却是每位教师在相同教学内容上形成的有差异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并没有加工教学内容,于是他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或者用学生的语言把教学内容重述一遍,看到了教师在重述中的精彩,但却看不出来这样的精彩有什么目的,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上课有意义,但在面对用两种语言(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呈现的教学内容时,反而不知道如何去更好地掌握了。事实上,这样的课堂,既让上课的教师觉得教学内容太多,所以课堂负载太重,上起课来也觉得放不开;这样的课堂,让学生觉得自己应该认真听课,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认真听课。
那些高明的老师,他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如何设计课堂,而是为课堂教学腾出空间来。看着那么多的教学内容,他首先想到的是把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把教学内容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挑出来,把课堂教学需要重点完成的教学任务挑出来。于是,这样的教师就把自己从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解放出来了,他就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展示和解读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他也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需要重点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的一堂课,既不缺乏教师的精彩讲解,也不缺乏教师对重点知识与重点任务的强调;当学生听完这样一堂课,既能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现场情趣,又能够捕捉到应该掌握的学习内容,还能够完成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因此,真正高明的老师,并不是如何一字不漏地把每个知识点都当重点教给学生;而是在众多知识点中能够明确教学重点,在众多教学任务中能够明晰任务重点的人。
三、要真知学生而不是熟知学生
判断一节课有效还是无效、高效还是低效,并不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表演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是否在课堂上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是否培养了应该培养的兴趣与能力,是否完成了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很可惜的是,我们眼中容易看到知识,容易想到兴趣与能力,也容易感受到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压力,但却容易忽视主体的作用,那就是学生。象这样讲话,很多教师都会反对我,对教师来讲每天打交道最多的人就是学生,如果仔细计算下来,教师与学生打交道的时间可能比和自己家人的时间还要长,而且是长很多。说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了解,那实在是冤枉了教师。可是,是不是我们和学生打交道多了,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就多了,对学生的了解就深了呢?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三种途径,一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了解,二是对学生日常生活的了解,三是基于自己学生生涯来推演今天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途径不一样,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也不一样。用自己的学生生涯来推演今天学生的生活,这种方式是最简单的,也是误差和误解最大的;但由于这种了解学生的方式深嵌在自己的学生经验之中,这种了解学生的方式最简单易行,所以最容易被老师们采纳。通过学生的学习生活来了解学生,这也是比较容易采纳的途径,因为这并不需要教师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走近学生,这本来就是教师教学工作所需要做的事情。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不是他的真实生活,学生的学习生活深深的扎根于他的日常生活,但并不是日常生活的简单反映,因为学生在学校中,在学习过程中过滤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当然,那些对学习生活分外投入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的一致性更大;那些对学习生活不怎么投入的学生,就更要担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离他们真实的日常生活究竟有多远。
当老师们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认识学生,通过自己学生生涯来推演学生生活时,会觉得自己对学生的生活是熟知的,既观察到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用自己的学生生涯来解释学生的学习生活。事实上,我们的课堂教学正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的,学生是如何对待学习的,学生究竟喜欢听什么样的课,学生是如何掌握知识的。而且,如果学生的表现和自己的预设(这样的预设往往就是自己学生生涯时的表现)保持一致,这样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如果学生的表现和自己的预设不一致,那这样的学生就是有问题的学生,要么是懒惰的,要么是无能的。可是,在脱离了对学生日常生活真实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对学生的熟知离对学生的真知究竟有多远呢?我们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难道就是学生的真实态度,我们喜欢听的课难道也是学生喜欢的,我们掌握知识的方式难道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吗?
要真知学生,还需要我们走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有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最真实的,也是学生自己都无法过滤的。只有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上,这样的课堂才最真实,也是最高效的。但是,要让教师走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克服两大困难,一是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接触学生,而且这些时间往往是教师的非工作时间,你要了解他的日常生活,自然也得占用教师自己日常生活的时间,这对于已经忙碌得不得了的教师来讲,实在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另一是教师要走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意味着教师自己也要让学生走近自己的日常生活,教师只能用“将心比心”的方式,才能够换来学生日常生活对自己的开放。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工作的方式,比如课堂观察、作业批改,甚至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来谈话,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有的工作方式都会被学生排斥在外,而且越是用工作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要么拒绝这种方式,要么用改变过的或者过滤过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与其说今天的课堂低效,是由于教师不会上课所致,还不如说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生活的理解有偏差所致。
四、知识的“前因后果”胜过“形式多样”
不管怎么说,要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肯定离不开老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可是,老师究竟要怎样讲解教学内容,才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更高效呢?对老师来说,要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解读,要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前因后果式的联系或者还原,从而让学生能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老师们更关注的是前者,一提到课堂教学,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来重新解读教学内容,尤其是如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重新讲解或者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甚至用学生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似乎这样的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在目前的公开课中,课堂教学形式越发的多样起来,学生在课堂上也分外热烈,但总觉得这样的课堂少了一点什么,可能就是缺少对教学内容在内容上的深化吧。
要帮助学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只是把教学内容进行形式上的解读和重组,可以让学生暂时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但不管老师用多少种方式来重新解读和重组教学内容,学生都只能把教学内容理解到教材的层次,很难把教学内容理解到更深的层次,很难把教学内容应用到更自如的程度。在永威考察时,一位老师在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不管老师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朗读这首诗,也不管老师把这首诗的内容讲解得多么的到位,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都跳不出这首诗的内容;但如果老师能够把徐志摩写这首诗的个人背景和时代背景讲清楚,还会把与徐志摩同时代的诗人和他们的诗作都拿出来比较比较,这种方式不但会加深学生对《再别康桥》的理解,还会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同时代的诗人和诗作的特征。相信这样的教学,一定比让学生背诵《再别康桥》,然后逐字逐句地订正更高效。
如果我们把教学内容限定在一节一节的课堂之中,很自然这样的课堂就只能对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进行形式上的讲解与重组,然后通过对学生练习给予对与错的评点,来达到讲授知识和传授知识的目的。可是,要真正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最重要的并不是按部就班地,一个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而是要把当前学习的教学内容还原到产生他的过程之中去,通过对这个知识点前因后果的探索和追问,来让这些知识点变得生动起来,也由此和此前的知识点和此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所以,高效课堂并不是对单一知识点的高效掌握和高效学习,而是能够系统性和全面性地掌握某个单元知识或者某个知识群。举个例子,当我们教学生匀速运动时,并不一定非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掌握这个知识点;当我们在教学生加速运动时,也不一定学生就非得掌握这个知识点,因为在后面的知识中还会出现匀加速运动。如果我们把这三个知识点分开来学习,自然是事倍功半的结果;当我们把这三个知识点放在一起来学习时,自然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把三个知识点分开来学习,那怕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高效的,但就整个知识群的掌握来说,就显得过于低效了;把三个知识点作为一个集群来学习,虽然学生可能对匀速运动学不好,也可能对加速运动学不好,这都不重要,因为在匀加速运动中,我们还有机会重新讲解和使用这两个运动,还有触类旁通的可能性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在每个知识点上都并不是高效的,但却让学生很轻松地掌握整个集群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还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差别搞清楚了。
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高效起来,这远不只是一个需要理想的事业,而是一个更需要理性的事业;我们并不缺为高效课堂画饼的人,而是太缺少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高效优化的人。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高效起来,并不只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了要求,更是对老师如何定义课堂教学,如何清晰课堂教学目标,如何系统规划课堂教学过程等更宽泛的课堂教学思考和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⑻ 如何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现在有种提法叫“生命课堂”,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课专堂活动,提倡充满属朝气的课堂,提倡师生互动,让课堂出现生命的活力。
我觉得在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实践有效教学,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运用语言提示与非语言暗示相结合的方式干预和制止个体行为把微笑带进课堂 。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二、通过新奇的教学设计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活情境。恰当的生活情境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体现交流的互动化。
三、以热情感染学生,以期望激励学生,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⑼ 《如何让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高效》

提到课堂“高效”,我们非常熟悉。“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高效”的关键词是“快”和“多”。可是当我们为“高效”欢呼、追求“速度与激情”时,有没有关注过教学的“质量”?“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关键词是“好”,课堂教学质量是评价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是否提升了语文素养。所以,相对于“高效”来说,课堂“高质”更为重要。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高质”呢?经过实践探索,我认为可从四个维度努力:内容上“求真”,方法上“求新”,环节上“求简”,角度上“求巧”。
一、求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从内容上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可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存在“求快、好看”的心理,那些咬文嚼字、静思默想的语文课倒很少见,一旦看见就感觉扎实稳健、厚重绵长,颇有“质量”。
我们看两个案例的对比:
《黄陵柏》(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是贾平凹的一篇散文,它借柏喻人,表达人生感悟。其中理解“各种柏的象征意义”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两位老师做了不同的教学处理。
案例一
教师以“山下柏”为例进行讲解分析,然后出示练习题目,请同学们将“柏”与对应的“人”进行连线。
山下柏
苟且偷生、卑躬屈膝、受人欺凌的人
坡坎柏
身处安逸环境、不思进取、只求雍容浮华的人
平地柏
身处险恶,却积极进取、有所成就的人
屈柏
出身卑微、却力争向上的人
……
案例二
教师引领学生研读“山下柏”段落,明白作者写作时将“树形”与“人态”结合起来,达到“借物喻人” 的效果。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思考问题:你最喜欢(敬佩、同情、鄙视……)哪种柏?为什么?它让你联想到哪种人?
学生回答时有这样的环节:
师:关于“柏中柏”大家有什么看法?
生1:我鄙视小柏,因为它依靠老柏生存,不自食其力,让我想到社会上的“啃老族”。
生2:我喜欢小柏,因为它长在老柏的空心里,延续老柏的生命,象征着家族的希望。
生3:我敬佩老柏,因为它象征有奉献精神的人。
师:三种说法,听上去都有道理。但哪一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呢?我们通过推敲文字进行参悟。首先看这种柏的名称是――
生:柏中柏!
师:那作者描述的对象是老柏还是小柏?
生:小柏!
师:在学习“山下柏”时我们知道,对“人态”的描写最能表现作者所喻。那这一段写“人态”的句子是什么?
生:“风里便作媚态”。
师:找出关键词,查查意思。
生(查词典,纷纷):“媚态”:1.讨好别人的姿态。2.妩媚的姿态。哪一种呢?
师:继续上溯。看“媚态”是怎么出来的。
生:“作”。(主动查词典)啊,这里是“装”的意思,有词语“作态”。
生(纷纷):这里是借小柏讽刺依附别人却还卖弄、炫耀的人。
……
案例一的教学过程流畅、快速,但这是“投机型的假学习”,仅仅是教师“讲完”了,学生并没有“学会”。案例二相对来说比较“慢”,但碰到“疑惑点”,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涵泳品味”,学会了语文学习的方法,这是“高质量的真学习”。返璞归真,学最该学的内容,是语文教学最高的“质”。
二、求新
“新”主要体现在方法上,方法别具一格,学习情趣就相应而生,学生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主体是开放、接纳的状态,教学质量自然就高。
案例:《永之氓》一课教学设计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翻译+讲解”是惯用的方法,但长此以往学生容易感觉乏味。针对本课,我在“理解词意”环节进行了如下设计:
请同学们按要求进行“词语归类”,看谁能“火眼金睛,辨析异同”。
1.找出与“渡河”有关的词。(词语为:绝、济、游,学生还会探究“溺”。)
2.找出几组近义词。(词语为:咸/皆,绝/济,呼/号,愚/蔽,钱/货。)
3.找出文中的“一词多义”。(主要是虚词:之、其、且、以。)
这样学词语,由“陌生化”产生“新奇感”,并且还含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训练。
“读”,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果能把“读”设计出新意,学习就会趣味盎然。本文学习过程我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
1.读出“文言味”。(重点掌握朗读节奏,文言语气语调。)
2.读出“故事味”。(主要抓情节、人物情绪。)
3.读出“劝诫味”。(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进行。)
三种读,随着课文学习的推进逐步展开,呈现出层次性和连贯性。
三、求简
课堂教学过程由若干个教学环节构成,教学要想“高质”,就不能追求环节的繁复精巧,因为任何高质量的学习活动都需要时间,如果一节课有十几个环节,学生思维不停地跳来跳去,就会“贪多嚼不烂”,影响学习质量。所以,教学环节要“简明”, 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训练活动充实起来,让教师的课堂指导充分起来,达到“简中求丰”、“以一当十”的效果。 我执教《春江花月夜》(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时这样设计:
第一课时,“读”。 环节为:
1.听读。
2.自读,两遍。要求分别为读准字音、初步理解句意。
3.讲读。说说诗句让你联想到的画面、情景。先同桌互说,然后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4.背诵。
第二课时,“赏”。三个层次的话题:
1.从内容看,什么让课文如此美丽?(景,情,理。)
2.从写法看,如何让课文如此美丽?(情景交融,以月为线等。)
3.从语言看,哪里让课文如此美丽?(画面,音韵,炼字等)
一课时一个中心任务,分3~4个环节完成,教学层次分明,学生活动充分。
四、求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观山的感受,其实阅读教学也是一样,切入的角度不同,知识的获得和理解的难易也就不同,这样教学的“质量”也就不同。阅读角度如果“求巧”,不囿于成见,思路多变,教学也会呈现“高质”。
《唐雎不辱使命》(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是一篇经典课文,选自《战国策》,题目是编者后加的,传统的解读关注点在唐雎,自然主题就是赞颂唐雎的抗暴爱国和大智大勇的斗争精神。但纵观全文,每个段落的开头都是“秦王……”,秦王是故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从秦王的角度来解读课文会怎么样呢?本课我在进行完“正统”的教学之后,又增加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换个角度学习,从秦王入手解读课文。
1.以“秦王 ”给课文重新拟题目。(这是“整体感知,概括全文”。从“事件”着眼可拟:秦王欲谋安陵不得;从“内容”着眼可拟:秦王与唐雎之辩;从“情感”着眼可拟:秦王折服于唐雎。)
2.秦王与对手的每次交锋各使出什么招数?奏效吗?为什么?(招数依次为“欺诈――威胁――恫吓”,最后失败“色挠”。主要原因是倨傲不恭,轻视对手。先是用“以大易小”行骗,这显示了他思维上的缺陷,因为土地面积的大小并不一定表明它价值的大小。所以被安陵君用“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婉拒。然后依然自以为是,用同样的思维模式斥责使臣唐雎,结果遭到斩钉截铁的回拒。秦王恼羞成怒,以战争恐吓,这次他又错了,没有意识到唐雎是位“士”,士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秦王反而被义勇的唐雎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相挟,最后屈服。)
3.从秦王这一次失败的外交,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不管自己多么强大,对手多么弱小,尊重对手永远是明智之举。)
这样,灵活利用课文,用一篇上出两篇的分量,增加了教学的厚度,提升了教学质量。
《中国少女》(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是陈丹燕的一篇散文,它表现了新(80年代)旧(十年动乱)两代中国少女的生活,告诉人们:每个人的经历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国乱,人民受苦;国安,人民幸福。对主题的理解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如果我们能引领学生关注“班主任”这个只提及两次的“小人物”,就拿到了一把解读文本的钥匙。教学设计如下:
1.找出文中对班主任描写的文字。
(现在听学生唱歌)他平静地坐在那儿,而且还带着笑容。
(十年动乱中听到学生唱歌)我们班主任向整个年级的男生和女生说:“我们现在有的女同学小资情调非常严重,放学不回家,躲在教室里唱旧歌曲,像野猫叫似的……”
2.同一个人,对待同一件事,为什么态度截然不同?(明白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显然,这种方法“四两拨千斤”,能为教学“提质”。
“求真、求新、求简、求巧”只是创造“高质”课堂的若干方面,课堂“高质”的根本,还依赖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运用,依赖对课文的精细研读,依赖对教法、学法的反复提炼。功夫下到,教学自会 “质高”。

阅读全文

与为使课堂教学高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