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德育存在于各学科中,所有学科都可渗透德育教育。因此德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应在学生学习的年代日熏月陶而成,而学生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How to seep the moral ecation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eachingLi Hongtu【Abstract】The moral ecation exist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all discipline penetrable moral ecation. Therefore Germany’s formation non-one-day effort, should the age date which studies in the student smoke month Tao Ercheng, but school days’ teacher should seize an opportunity in the teaching to seep the moral ecation for the student. 【Key words】Moral ecation; Seepage随着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再简单停留在对“才”的需求,因为事实证明“才”有时对社会的发展确实能取到促进的作用,但有时“才”也会超出社会常规对社会的发展取到危害的着用。
❷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 要】结合当前小学数学发展情况,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出发回,参考自身的教学答经验,提出了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于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75-01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则是必然趋势,这样能更好实现德育和美育教育得到发挥,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在和外在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应用现状
1.教学的模式较为单一。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初中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大部分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比较大,相关的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难以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学生参与程度较低。
学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并积极构建热烈的课堂
❸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一、目标定位 一个人的发展,往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随着知识面和社会认识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出不同年龄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作为教师在安排教学计划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时,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有总的目标, 但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环节和内容,以及每一个班级的总体特点,必须有一个具体目标,这样才能使总体目标落实到实处。还要根据课堂的瞬间特殊情况,提出瞬间目标,进行应急,这样使一切思想教育工作都在一定计划之中。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引导者,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因此各科教师在明确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思想教育目标后,相应地给自己提出目标,使行为规范,言谈有素,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得到全面教育。 二、实践体验 (一)神态暗示。用神态暗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 (二)激励竞争.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激励、神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中的各种比赛、测验、评比等,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德育因素。在运用这一教学手段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使学生懂得任何竞争都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还应让学生认识到,任何成绩的取得,个人努力是一方面,同时也离不开教师与同学的帮助,离开集体则一事无成,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捕捉时机。班内一些“调皮生”教师不喜欢,同学看不起,他们自己也常背着自卑的包袱,这样会促使他们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教学时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对某一学生关心同学,拾金不昧、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等表现,教师都要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及时在班内表扬这个学生,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样会对“调皮生”触动很大,使他以后能严格要求自己,逐步转变成优秀生。 (四)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批准教材中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结合点,其目的就是要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既要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紧密联系,还要与教材本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相一致。因此,教师要努力钻研《大纲》教材,使教材搭配合理外,还应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教法手段上精心设计,体现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使每项教材的德育渗透落实在教学之中,而不是只顾知识、技术的传授,不考虑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三、效果反馈 效果如何直接验证着目标的落实程度、目标定位偏差幅度呢?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德育实践、反应程度,反应趋向反馈回来,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方法,进行补充或补救,使教学效果更容易达到教师的目的.课后学生对教师课堂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否落实到行动上,这些都能从学生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上反馈给教师, 教师及时在课堂不断变换方式进行巩固,直至反馈的效果达到目标。学生毕业离校长大成人,许多学生还要不时与教师接触,教师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要听社会的评价,分析原来定位的目标,找出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从而完善目标,为思想品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❹ 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以身作则,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而正人何?”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为此,作为学生道路上的引航人——教师要将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的良好典范都融入到“无言之教”中,比如,教师的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等精神都会使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目的。教师以身作则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说是最有效最实用的德育教育方法。
二、因材施教,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与之相应的德育方向的渗透。如将一些较为简单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其中,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比如如跑、跳、球类、投掷、游戏等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借助这种教学形式,使体育课更轻松、活泼,通过建立欢快的氛围去感染学生,让学生都能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再如,也可将一些较为枯燥的项目通过教法的灵活运用、教师语言的有意选用,鼓励学生坚持、不放弃。以此来培养他们努力拼搏、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品质。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的赏识,为学生创设可以充分展示他们自己能力的舞台,促进德育教学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可以说,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多方位、多渠道的,只要教师把握好平台,将德育融入其中,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
德育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德育教学中,作为师者,要时时刻刻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实践教学放在整个教学工作的首位,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内在品格的形成。在实际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德育实践活动,根据教学需要,设定一定的德育活动主题,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当中,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总去感受德育活动的真实意义。在实践活动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此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
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 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作儿戏,厌学、早恋 、泡网吧、群殴等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发生。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
五、语文教学中渗透谦虚上进教育 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
六、语文教学中渗透责任感教育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话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
如在学习《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愿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统帅,是灵魂。
无论是小学和初中的素质教育,还是高中的新课程的实施,都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教书重在育人,“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摆在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时代赋予给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其首要任务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才,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抓好德育教育,其他矛盾便会迎刃而解。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2月2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方法及途径,为各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探究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在学校里,我是初中美术学科的教师,更深深的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德育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把德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努力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是我在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和责任。美术课是初中的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集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拓宽知识视野,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因此,德育必须放在首位,必须加强德育教育。美术教学必须改革单纯的技能技法学习,注重德育渗透。这样才能真正地完成现代美术教学的任务,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下面谈一谈我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新课中的导入,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首先抓好“导课”这一环节。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设计海报》时,我先将事先准备的海报作品张贴于教室的橱窗中,让学生一走入美术教室就被眼前的精彩作品所吸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上课开始以幻灯片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海报的由来、发展及现状,让学生了解海报艺术是我国所特有的,使学生的内心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继承并发展这一我国所特有的传统艺术愿望。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主动地渗透德育,上课之前要求我们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的材料,利用美术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初一年级的《春天的畅想》一课,我除了充分发挥个性潜能、激发形象思维和表现个性、特性能力外,还积极创设各种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实践和对大自然的感受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还以欣赏古今名作的形式、学生语言表达的形式和绘画的方式表现不同学生内心的体验,并根据作品的内容讲述自己对环境资源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我适时地播放一些古今描绘我国大好河山的图片、诗句,使学生增强爱护环境意识的同时也增强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意识。
三、在美术技能训练和作品欣赏中有机地渗透德育,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
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和对策 一、调研目的、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工作涉及每一个家庭,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的核心问题之一。 《甘肃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危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均衡,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和大班额现象;全省累计有30个县市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永昌县就是这30个县市区之一。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省、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好迎接2015年省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基础工作,全面分析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特开展此项课题研究。 二、调研内容、要点 调查了解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状况,并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具体调研,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调研。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为主,分析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调查了解近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举措的实际成效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意见、建议。 三、调研方案、策略 (一)调研方法 通过数据采集、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全面调研。 1. 考察调研学校,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和家长座谈会,要求参加座谈会的教师、学生、家长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2. 召开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负责人座谈会,现场考察以外的学校负责人参加,并有广泛代表性。 3. 召开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领导、村主任等。 4. 采集义务教育学校8项指标数据,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 (二)调研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3年9月底完成调研,并上报调研报告。 每个调研点选取调研学校:优质、一般、薄弱小学和初中学校各1所。 (三)组织与实施 1. 课题组成员分工。 2. 调研工作开始前,召开调研点有关人员和调研人员会议,统一调研要求,部署调研工作。 3. 调研工作结束后,课题组成员撰写专题调研报告,总结调研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推进发展的措施和建议,最后形成总调研报告。
❽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指出:“结合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说明,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德育教育”的现象。在化学课堂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会使化学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达到智育和德育双赢的效果,下面我结合教材和教学实际谈点自己的看法: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自身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言语表达、仪表都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的每一堂课老师教师用自己的人格来熏陶学生的场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个性。二、按照《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现实的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分子、原子、离子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无穷变化的化学世界。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阐明这一规律,正好验证了哲学上物质永恒不变的规律。通过硫酸的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总之,只要细心地去挖掘教材内容,就可以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三、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人们对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优良传统的热爱之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化学教材中,介绍中国是世界上对化学工艺发明和使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许多发明创造对推进世界文明和科学技术是有卓越贡献的,造纸术是我国的古代发明之一,我国的造纸工业很发达时,欧洲还在用羊皮作书写材料。黑火药的发明和运用,是一种工业的也是经济的进步,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充实了化学理论。此外,1965年我国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目前我国的纳米技术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等。实践证明,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有机插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四、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品质目前的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怕吃苦,学习上不努力,承受能力都比较差。对于这种现象,结合化学教材中一些化学家的奋斗史,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品质。例如: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出生在工,出生在英格兰北部一个穷乡僻壤,父亲是一位织布工人,母亲生了6个小孩,有3个因贫穷而夭折。道尔顿读完小学就因贫穷而辍学,但是他酷爱读书,在干完农活空隙还坚持自学,后来在教学中担任助理教师。工作之余发愤读书。在学校的12年,他读的书比他以后50年的还多,也为他后来的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惰性的情况,有效的学习一下化学家们的奋斗史,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五、在化学教学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恶化以及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解决环境问题从化学教学入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初中的教材中,《空气》、《水》、《燃料与热量》以及《化学与生活》等许多章节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初中化学教材第七章“燃料燃烧时对环境的影响”一节中,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空气污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煤燃烧形成酸雨,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以及对建筑物腐蚀,又如《化学与生活》中涉及到的“白色污染”,实际是聚乙烯制成的塑料袋,使用量大而且难分解。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图书的对比,让学生懂得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教育学生从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使用布袋来代替塑料袋,不践踏小草等,做好带头和宣传作用,带动整个家庭甚至社会共同关注环境问题。总之,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只要我们仔细地挖掘,将德育教育与化学教育有机地
❾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两只耳朵
05月22日
德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初中阶段的孩子处于品德发展的组合期和重组期,也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应毫无例外地找出本门学科中包含的对学生进行德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可能性,并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
一、英语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英语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应该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为英语教师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经济等国情都比较了解,可以结合我国实际,针对班级学生的思想问题,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性思想教育,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经历,让学生通过比较和体验,学会用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的能力,从而完成《英语课程标准》中“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的任务。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1.在英语学习的目的上渗透德育
虽然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事实上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却是很茫然:多数学生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学校课程安排的而不得不学;有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有的是喜欢听英语歌曲,看美剧,从而尊崇英美文化:有的是为了今后出国留学;有的是为了今后与外国人做生意时交流的方便等。
这时作为英语教师,就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English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widely used languages,但同时又学到了Chinese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eakers。
此时我就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既然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但汉语为什么没像英语那样具有如此大的国际影响呢?”学生课后查询了资料后发现:早期英国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的侵略进而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导致英语是当今世界最强势的语言,全球有75个国家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此时教师在课堂上便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英语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争取主动,把我国建设成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强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最终使我们的母语也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更大的普及。
2.在教材中挖掘德育的元素
德育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德育渗透得以成功地进行,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教材中的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这些素材就蕴含着很多德育的素材,如课文中有Bill Gates和Helen Keller的奋斗经历,有美国总统乔治?
华盛顿少年时的故事,女护士南丁格尔的优秀事迹。这些课文都渗透着思想品德的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较强的感染作用。
教材的另一鲜明特点是文化教学,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逐步介绍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对户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如教材中介绍了—些中西方传统节日,这时我们教师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而应该帮助学生追寻这些节日的不同的起源,不同的文化底蕴,如圣诞节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而中国的中秋节起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
3.以生活为基础,将德育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中
新教材中的多数内容都来自生活,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环保问题、安全教育问题、慈善事业问题、志愿服务等,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课本中介绍了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和习惯,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饮食习俗其实是一种文化。
饮食不仅仅是吃饱喝足的问题,它还富含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礼仪。中国人热情好客,经常请亲朋好友吃饭以增进关系的亲密。西方人即使—起吃饭,也是各付各的账。通过这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既了解了中、西餐的礼仪文化,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又如,学生在学习有关英语习语和谚语时,教师在指导学习这些谚语的同时,还可适时布置收集英语习语、谚语的拓展作业。英语习语、谚语是西方各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各种经验、体会的总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积累英语习语、谚语,学生对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文化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谚语的背后都包含着有趣的历史典故或传说故事,有的习语来自《圣经》或莎士比亚的经典著作等;人们在得到经验教诲的同时,又得到了—次美好的艺术享受。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中的内涵美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境界,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
授人以渔可解—生之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和发展需求,课内、课外的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给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
例如,本人在带领学生做“英语因生活而更精彩”的探究性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搜集生活中的10条英浯广告语、商店名称、双关语、菜单上的英文、进口家用电器说明书上的文字、原版电影上的语句等,再分小组分工合作加以整理演示,使同学们的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体验,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这类活动中表现积极热情,既积累了许多英语词汇,又明白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我们的活教材。
总之,英语教师如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德育作为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将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激发他们的潜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教学与德育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