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列举主要课堂教学模式

列举主要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1-02-14 02:43:54

课堂教学的形式有哪些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理论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种认识。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题、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就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一直是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目前比较被人们认可的有以下几种模式:(1)中学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五条常规,注定七项禁忌。(2)语文目标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教材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为实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学,教学领导人员以及招生考试部门的组织者和命题人员,以同样的学习目标为基本依据进行教学测量、考核、评估、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3)语文“训练式”教学法,其核心内容是教师讲授新课时,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化解为各种题型的训练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些习题,教师当堂评讲这些习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内容,应用课文内容的目的。(4)“情知对称”四分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借助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不能把语文只作为单纯的知识达标课程,而应该让它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与智能双向平等发展的黄金三角洲。“四分”的含义是指情知分类,能级分层,训练分步,教材分型。

㈡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高效课堂,是高来效型自课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㈢ 列举六种课堂教学的方法

直接导入、作者导入、即兴应变导入、提问导入、情景导入和诗词导入六种方式来谈课堂导入技巧。为课堂教学找到一个良好的开端。

㈣ 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特点等有哪些要求

1.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对教学内容要求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要求教师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的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自主协作、探索创新。
在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堂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以便更好的支持学生的能力培养: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2.基于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基于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不再强调学科教材知识的记忆,而强调教学内容以主题为导向,强调主题的规划与教学环境的设计应能切合学习者的生活情景,让学习者经由实际参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使学习者能对学习主题有深刻的认识欲了解。主题策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来源的权威象征,而是学习者的协助者,教师负责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只带,而是以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参与学习。应掌握相当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3. 基于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基于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可讨论性,要求教师有引导学生回归到需要探究的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则有协同合作,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基于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应重新认识现代教育的本质,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任务,认识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学法指导对学生学习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分组,重视小组的协作性和互助性,并引导他们达成共同目标。
4.基于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基于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学内容一定要有选择性,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信息源多,信息的交换量大。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1)利用该法组织驾校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2)在讨论教学法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定位,进行适时的引导、点评、质疑,让学生有问题可答,有知识可寻。
5.基于情境(实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基于情境(实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有创设情景的备件,要求教师有引导学生或学生走进自己创设的情境中的能力,学生方面,需要学生有适应这个情景,以及在情境中思考的能力。
在情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建立一个适合的情境,一个着重于要研究问题的情境,以及学生情境中的表现控制的方面进行有效作用。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1.要做好充分准备。讨论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讨论的问题和要求,提出注意事项,布置应阅读的材料。
2.要把每个学生组织到讨论中来。讨论时,要求学生围绕课题,发表意见,使讨论逐步深入。特别要鼓励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要作好讨论小结。讨论结束,教师所作小结,要紧密联系课题的内容,正确概括出问题的答案。对疑难问题,要给予明确结论。并要指出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
一、优点
美国学者斯蒂芬·布鲁克菲尔德与斯蒂芬·普瑞斯基尔在其著作《讨论式教学法》中,曾列举了讨论式教学法的15点好处,分别是: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了学生对含糊或复杂事情的关心和容忍度;有助于学生承认和研究他们的假设;鼓励学生学会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增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都关心所谈的话题;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主讨论的过程和特点;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变得心胸博大,并更容易理解他人;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能够导致思想转变。
一般说来,讨论教学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牢固掌握知识
由于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思考和与他人的交流、辩驳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经由自己探索得来的知识,较教师一味讲授的知识,掌握得要更为牢固。
2.调动学习积极性
讨论教学是在学生之间的合作或师生之间的合作中进行的,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智慧碰撞中掌握知识。
3.掌握讨论技巧
学生能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懂得如何聆听他人的观点,如何在分析他人观点基础上做出回应,并懂得如何用恰当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如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来表达相关信息,同时也逐渐学会如何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不同人的不同观点。
4.形成开放的胸襟和民主的态度
学生通过讨论的实施,学习、了解他人的看法,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从别人的回应中察觉自己所存在的偏见。在不断的分享、争论、合作中培养自己接纳和尊重别人的态度。
二、局限
1.教学环境的局限
在我国中小学特定教室环境里,通常是教师和学生在较为狭小的空间里实施教学活动,每个教室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甚至更多,并且座位和摆设不利于学生自由走动,即使调整座位,也会对正常的教学造成一系列影响。在这样的场景中,讨论难以有效地进行。
2.教学时间的局限
讨论花费的时问多,不利于在单位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条件下,许多教师反复权衡后常会放弃讨论教学法的运用。
3.教学管理的局限
讨论教学法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教学能力和管理技能。如讨论过程的调控、讨论实施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讨论后的提炼与汇总等,教师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最终放弃讨论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
4.学生人数的限制
我国的中小学大多还没有实施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室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对讨论的组织来说,是个难题,同时也不易达到讨论的预期效果。
5.考试评价方法的限制
讨论组织得当,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无疑是有益的,但如何评估讨论的效果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问题。

㈤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什么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老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关键的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



很显然,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高效课堂模式势在必行。




拓展资料:



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



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㈥ 目前普通高中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朗诵课文、背诵课文、角色朗读、听写默写、玩文字游戏什么的等的。。。小学的话、主要是抓基础、这些模式的容易让人记住。。。可能趣味性是不高的!

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教师在不同课堂以及对待不同学生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目录

㈦ 目前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理论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种认识。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题、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 就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一直是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目前比较被人们认可的有以下几种模式:(1)中学语文教学“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打好三个基础,建立五条常规,注定七项禁忌。(2)语文目标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教材有明确的目标,教师为实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一个个特定的目标而学,教学领导人员以及招生考试部门的组织者和命题人员,以同样的学习目标为基本依据进行教学测量、考核、评估、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3)语文“训练式”教学法,其核心内容是教师讲授新课时,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化解为各种题型的训练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些习题,教师当堂评讲这些习题,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内容,应用课文内容的目的。(4)“情知对称”四分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借助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不能把语文只作为单纯的知识达标课程,而应该让它成为培养学生“情知对称”的人格与智能双向平等发展的黄金三角洲。“四分”的含义是指情知分类,能级分层,训练分步,教材分型。 以上这四种语文教学模式,对我国的语文教学影响极大,毋容置疑,它们对推进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都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绝对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它都具有针对性。否则,教学模式就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作用,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到目前为止,语文教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够涵盖语文教学的所有,即使最先进的语文教学模式也只能是用于语文教学的某一侧面或某一角度,甚至某一类型的课文教学。如果我们将某种语文教学模式用于语文教学的全体,那么势必会失真,会失实,于教学无益。语文教学是发展的,特别是随着课程、教材、考试制度的改革深化,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等,语文教学更呈现出新的发展,而发展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的涌现与新的教学方法与程序的出现,这势必会使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影响或冲击,使其不断地修正、充实、改造。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不断地呈现新的模式,产生新的活力。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对学习方式变革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在课程结构调整、课程标准制订、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学习与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说,当今时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在对合理的传统模式的继承基础上,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思想,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使模式稳中有变,常教常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多少年后的今天,我们思考这段话,应当仍然会有所启迪。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加快发展自身的主体性。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导向功能,其中,既要有认识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这一要求,本人认为当前只有改革教学活动中的要素关系,才是发展与建构语文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教学形式而存在的。离开了一定的教学形式也就不存在着所谓的教学模式了,教学形式又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教师、学生、媒体(即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实现以下四个转变,我想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定会到来。 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权威型转变为伙伴型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只是绝对的顺从,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的是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缺失。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教学形式。人的存在,人的发展,是现代教学最根本的理念,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民主、平等、互动、合作更应成为师生关系的新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先进的教学模式建构与发展的基础。据此,教师要由学生的权威变为学生的伙伴,在与学生的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完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2、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 教学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学的最大成功。但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不合理的地方性的评价机制的影响,学生的地位是受老师的操纵的,带有强烈的被动性。教师要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教师要学生怎么学,学生就得怎么学。这种现状制约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形成,若不改变,学生就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可能发展个性,不可能有学生的自主性,进而,教学模式的更新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从属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这个主体地位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上)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3、媒体作用的转变:由演示工具转变为认识工具 教学媒体的运用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无论是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实物、图片等)还是现代的教学媒体(如录音、录像、电脑课件等),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工具,或是一种手段。事实证明,课堂上恰当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地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地获得知识技能,以求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是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的学习策略。如果在学生观察了媒体的演示或借助媒体而创设的情景后,教师不是越俎代疱式地分析、说明、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探究蕴含其中的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结论,这样就使媒体的作用发生了质变,由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 4、教学过程的转变: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因而对教学原则的探讨多局限于对教师做规定,而没有对学的指导,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方的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不应再是服从,而是如何调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学原则的研究趋向于与学习策略的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提倡学生的独立探索。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教学过程教师应从讲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体现在讲授上,也不再体现在对知识的“讲深讲透”的直接形式上,而是体现在进行周密、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精心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更高层次的间接形式上,或是体现在帮学生将无序的知识整理为有序的知识上,体现在帮助学生将错误的知识修正为正确的知识。这种转变是教师的教学责任,也是模式构建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上就语文学科中的教学模式问题谈了个人的一点思考。我想,研究语文教学模式,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目的在于改革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由于模式本身的非定性和教学经验的个人性,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灵活运用各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或创造适宜的教学模式。
记得采纳啊

㈧ 浅谈常用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及其优缺点和功能

(一)讲授式
1.讲授式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的讲解、演示、范读为主。 2.讲授式的结构特点是: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记忆性的知识;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听众;教学程序大体是宣布本课教学目的并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等四个阶段。 3.讲授式教学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控制整个课堂、掌握教学进度;发挥正面教育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和进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纳大量的听众。其缺点是:学生活动少;易受教师教学经验与教材难易及趣味性的影响。讲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 4.讲授法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观点与教材的统一;照应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同时抓住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准确、清晰、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并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并合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
(二)启发式
1.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体规律,以谈话、问答、揭示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形式。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之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2.启发式教学的结构特点是: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对教材内容的真正理解,并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谈话为主,但增加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由讲清教材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弄懂教材,在关键之处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其领悟;其程序是:比较多样、复杂,视教材的难度及学生的理解程度的变化,一般可按“自学—发疑—提问—释疑”或“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步骤进行。3.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学生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启发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缺点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师在运用时常常流于简单的一问一答之中。
(三)讨论式
1.讨论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2.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是:目的上,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退居辅助地位,采用分组或全班讨论形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程序上,基本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第二步,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辩论、总结,求得真正的答案。3.课堂讨论有三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用于扩大和加深有关学科理论知识而组织的系统的专题讨论;第二种是就某学科中个别主要问题或疑难问题而组织的课堂讨论;第三种是日常教学中采用的带有研究性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优点是,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缺点在于难以组织、发动学生,而学生一旦被发动起来又不易控制课堂秩序,而且讨论问题一般费时较多。4.进行课堂讨论一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材料,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岐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作出总结,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功能
(一)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是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是为某一类教学及其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操作框架,这种框架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依据,已经具备了理论层面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式和关系的解释,来反映它所依据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便于人们对某一教学理论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论得以发挥其实践功能的中间环节,是教学理论得以具体指导教学,并在实践中运用的中介。
(二)教学模式的方法论意义。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研究上习惯于采取单一刻板的思维方式,比较重视用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的各个部分进行研究,而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关系;或习惯于停留在对各部分关系的抽象的辨证理解上,而缺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简洁地说就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模式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

阅读全文

与列举主要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