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什么
神话起源说
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有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当时人类社会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
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3、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学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以上三种教育起源学说大致反映了人们认识教育起源的历史过程:从神话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历史的进步性。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2.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把教育起源问题提出来的学说问题是什么
学术界有以下说法:
1、神话起源说
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种观点,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也有人持有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当时人类社会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是: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他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质的差别。
3、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学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的话,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
以上三种教育起源学说大致反映了人们认识教育起源的历史过程:从神话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历史的进步性。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前苏联的教育史学家、教育学家以及我国的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大都认可这一观点。
“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第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和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谁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回尔巴特。赫尔巴特提出了著答名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把教育和教学融为一体,统一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认为智育是培养道德的基础,因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源于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应以掌握一定知识为基础,“无知即无欲!”。
虽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仅把教学看成德育手段有失片面,但其教育性教学理论对教学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反映了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赫尔巴特是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先驱,是“教育性教学”的首创者和教学形式阶段的发明者,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谁扩展阅读:
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在赫尔巴特之前,教育学家们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和阐述,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赋予不同目的和任务。赫尔巴特的开创性贡献在于阐明了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
他明确指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
4.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
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提法多少有些问题。如果就教育理论的主要方面而专言,柏拉图在其《属理想国》和《法律篇》中已经涉及到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教育目的、教育分期、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内容,此前确无人达此高度,单就此而论说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全面论述教育问题的第一人是成立的。赫尔巴特是近代科学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奠基人,是教育学科学化进程中的关键人物,他在西方教育史上有很多个“第一”,但说他是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似乎有些牵强。谁能说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体系不完整呢?
5.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是谁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是赫尔巴特。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德语: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年5月4日-1841年8月14日)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给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全面深刻的影响。此前,教育研究基本以哲学思辨为主,并未形成科学与哲学的对立。“教育学只有到了赫尔巴特(1776—1841)时才开始向近代科学探索前进。”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在19世纪最具影响力,是第一个得到世界广泛认可的教育学体系,在几乎所有的文明国家都获得了成功。
赫尔巴特的心理学化努力极大地鼓舞了后来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普遍开展了教育科学化运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实验教育学的兴起。他们借鉴自然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特别是行为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S—R)理论,通过实验发现支配教育活动的一般法则,从而达到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及对教育活动的有效控制,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0世纪以来,教育的科学化更明显地表现为心理学化,很多研究者继承了实证教育学的衣钵,吸收自然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用于对教育问题的研究。此种倾向对教学理论的影响尤为突出,当代教学论上的重大进展多出自心理学家之手,如赞可夫、布鲁纳、斯金纳等。
心理学的介入促进了教学理论的蓬勃发展,因为“科学的心理学能引领科学的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6. 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法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经验句子是:
孔子是世界上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
“启发”、“举一反三”,最早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 含义
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
1、实行启发式必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
“愤”和“悱”,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
“愤”是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学生经过思考理解了其中一部分含义,但又未能彻底弄清楚,这时学生很着急。孔子认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教师在关键的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学生就有很大收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还没有经过自己的反复思考,没有急切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先不必给学生讲课。
“悱”是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学生经过思考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可是又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说不清楚,十分着急。教师只有在这时候给学生指点一下,才能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如果学生不是处于这种状态,教师是不必告诉学生应当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抓住“启”的时机,而且还要善于发问,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班提出问题,让学生齐声回答:“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等,这种启发是不可取的,还有一种启发是属于浅层次的,缺乏深度。比如教师让学生用“上”字组词。第一个学生会回答:“上汽车”往往第二个、第三个学生会回答:“上大车”、“上飞机”、“上轮船”等,这时老师总结说:你们回答得真好,用“上”字组了这么多词。其实,这些用“上”字组的词都是上去的意思,如果教师提出谁能用“上”字的另外意思来组词,学生若能回答出:“天上”、“上次”、“上级”、“上午”等,这种启发就有了一定的深度。
实施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且迫切希望掌握它。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在恰当的时候启发、指点、引导,而不能简单地灌输,不能采取逼迫的办法。启发式教学最根本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意思就是说,教师所讲解的东西学生不能理解,不能从已知的一点,去进行推论,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那么就不应当再重复去教他了。在教师所讲的知识学生理解不了的时候,还要再讲,势必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孔子在教学中比较成功的运用了启发诱导的原则,所以他的学生往往能够“闻一知二”,乃至“闻一知十”;并赞扬他的教学能“循循然善诱人”。
(二)启发的方式
1、讨论
孔子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他是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告诉学生答案。整个一部《论语》就是孔子和学生讨论、谈话的记录。
2、诘问
《论语》中还记载了孔子用诘问的方式,启发人思考问题。子张问孔子:一个知识分子,怎样做才能顺顺利利、非常通达呢?孔子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子张:你所说的通达指的是什么?孔子在诘问子张、了解了他的症结所在之后,给了他有针对性的回答。
3、比喻
通过比喻说明道理,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道理。孔子教育学生要向松柏一样经得起严寒的考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把君子之过比作日食、月食。
7. 教育的( )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
达尔文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
8.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德智体三者具备的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谁
严复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德智体三者具备的教育目的的教育家。
严复在李鸿专章创属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
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血气体力之强,二是聪明智慧之强,三是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
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 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9. 教育史上最早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人是谁
赫尔巴特。
他第一个提出要把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回建立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答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育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这一段话出自《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P17页,倒数第二段的最后几句话。
我只是刚考过,有点印象,所以在书上翻出来了。呵呵。
10.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谁
拉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