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
一、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灵魂人物,要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讨论的主人翁,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灵魂人物,就必须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活动讨论看似很随意,可以随便聊,但问题却不能太过简单,也不能太难,避免学生对于活动讨论束手无策。另外,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应该从多方面看问题,多听取大家的意见,同学们相互讨论也有利于对所学知识温故知新,从中探索吸收更多的精华,这也就需要教师更好地提高设计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提前做好备案工作,把教学内容结合到学生讨论问题中,并且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深入探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活动讨论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要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探究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设置积极有效的政治课讨论主题,让学生乐于参与。一个好的讨论主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制定主题的时候要对课堂形式有一个较大的规划,让学生有兴趣、有意愿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在讨论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言论自由,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大家的意见,刺激大家对不同看法的深入探讨。
其次,教师要随时关注讨论的进程。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讨论的进程,避免学生进入讨论的误区,积极引导到与学生生活、学习有关的内容上来,达到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
最后,教师要对讨论做出指导与评价。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当意见有很大的不同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指导。对于讨论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这样让学生更有自信,更加喜爱学习。
二、共同看待,共同参与
共同讨论的过程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也可以分组进行,在分组讨论中,让学生各抒己见,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发挥各自的重要性。不能由教师任意安排,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自己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发挥出讨论教学的最大优势。
三、大家共同参与,聚焦有意义的讨论主题
初中生跟小学生不同,见识面更广一些,所以需要教师创新出更多有趣的内容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把只有教师不停讲解的课堂转变成大家一起吸取知识的课堂。活动讨论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它不同于以考试为目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让他们更多发现学习的乐趣。但要避免学生进入讨论的误区,以免与教学的目的相背离。
在做讨论活动前,教师应先跟学生明确讨论活动最终的目
的。明确目的后要聚焦一个主题,聚焦的主题一定要是可以跟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有意义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空间和讨论空间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设置有意义的主题。
总之,活动讨论法应用于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思维空间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做课堂的小主人,教师通过正确引导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通过讨论,更好地发现问题、延伸问题,并且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活动讨论法的广泛使用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分组讨论过程中的锻炼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当今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活动讨论的实施也需要教师对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运用。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如何将传统应试教学的方式与新型课程教学相互结合,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问题。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小组合作活动形式有哪些
近年来,小组合作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尤其内在初中容思想品德教学中更是被教师广泛运用。小组合作能够使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安排小组合作的方式常常出现盲目、随意、放任自流等问题,并没有使小组合作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围绕思想品德教学中小组合作进行了相关讨论。
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有哪些
谈话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等很多。
4. 如何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
做好提前准备,精心设计预习方案有的放矢,才能自如驾驭教材和学生,使课堂教学达到回预期的答效果。因此,首先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充分挖掘教材,全面了解学生,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方案,学生用学案中的练习进行自我检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觉学习的习惯,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5.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意识、观念、理想、言行、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
6. 如何打造初中思想品德 高效课堂362教学模式
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广博的知识,才能优化专课堂教学,属提高课堂效率,打造一个优质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采用什么模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362教学模式是什么?
7.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与学法有哪些
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搞好课前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巧设导语,巧妙设疑,培养思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通过形式多样化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
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学。 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 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1.2 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如讲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进行“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放弃”的课堂讨论等。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1.3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做”。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所谓“不动墨笔不读书”。在课前安排预习,课堂督促笔记,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课堂生动活泼,创设和谐气氛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品德理论本身抽象性、逻辑性很强,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2.1 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有抑扬顿挫,要生动形象。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思想品德观点。
2.2 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讲授理论观点时,可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着或直接表现着精深的道理。像“单则易折,众则难摧”有力地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为恶小而为之”,包含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通过这些名言的分析,能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理论情境之中。
2.3 教学手段应多种多样。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 采用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事例、看图解意,图表分析、时事品德报告、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运用品德知识。
3.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这种过于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法。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思想品德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思想品德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个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的理念。比如,我讲到“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先让学生知道,公民的含义,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的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变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
4.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思想品德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思想品德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思想品德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
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5.思想品德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思想品德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思想品德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思想品德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多彩情绪”一课时,提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思想品德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 ,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改观品德课教学的面貌,提高教学质量。
8.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创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1、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教育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2、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认为德育的本质是在于使个人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德育要促进个人道德社会化,要引导人去建构个人的完满的道德生活,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与崇高。
3、主体教育观:人的主体精神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学生个体发展必须通过独立自主的、积极主动的理性思考后作出行动选择,儿童是其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容器。
4、生命教育观:人的发展以社会要求为导向,以生命意识为动因。生命教育认为要以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基础,关注学生生命,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旨在形成学生健康的生命态度的教育。
5、个性社会化原理:儿童应是正在发展中的完整的人,这种发展是其个性化向社会化的过渡,成为社会的人。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而要实现个性化向社会化的过渡,其最有效的载体是生活,其是否实现社会化的标志也是看其是否积极适应生活。
9. 如何改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体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而体验式教学,教育界普遍理解为: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反思、分享,获得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生动的感受和认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中去。因此,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它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会对新事物进行认知,而且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表达,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由过去的教书匠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体验式学习的参与者,它的目标,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增长,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身心、人格的健全与发展,它将课程内容扩展到了学生的情感升华和人格塑造,明显有别于以往以灌输、记忆为中心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突破,值得我们加以认真研究。
二、思想品德课课程特征呼唤“体验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肩负着德育和智育的双重目标。从智育目标来看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但是,思想政治教材中较多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所以在传统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下,很难让学生参与教学,更谈不上主动学习实现师生互动了。从德育目标来看,由于政治课特定的教学内容,严肃、抽象,有些内容还远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学习这门学科时,会产生特殊的心理障碍。再加上传统课堂教学,把教学活动仅仅限于固定的、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对接受的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教育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使得学生的思想觉悟得不到有效提高,造成有的学生不喜欢政治,甚至还有的学生知行脱节,表现为考分很高,但在实际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水准却很差。
三、体验式教学实施具体方法
(一)在“触景生情”中体验
俗话说:触景生情。说明每个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在教学中抓住三个环节:导入、过程和结尾,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置身于特定的生动的教育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和体验。在教学《积极对待挫折》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了2011年刚动中国十大人物无臂钢琴师刘伟的感人事例,他遇到挫折,但却让全世界见证梦想奇迹的产生,这样的情境震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受到感染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把学生一下子引入学习的主题,然后我就顺水推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环环相扣的问答,从中导出了挫折的概念、起因、心理反应的内容,让学生懂得了挫折的两重性重点揭示了挫折带给人的升华、增力、清醒作用,最终引导学生认识“挫折是生活的常规”,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感知、感悟、感化。在结尾时我布置了课外实践,要求每一位学生试着用一只手去体验一天的日常生活,并把感受记录下来,在下节课交流,达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二)在“小组讨论”中体验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能为学生创设自主、轻松的的学习气氛,实现学生管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促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教学《保持乐观心境》时,我组织学生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进步、人际交往等方面体验快乐并与大家一起回味分享快乐。然后我借用居里夫人的一句话:我从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以此来引导学生寻找并体验生活中更为崇高的但又是隐藏着的快乐。学生从居里夫人的话中联想到了自身的学习,在此我特意安排几位优秀学生交流自己从学习中亲身体验到的快乐,由于是同学的现身说法,所以对中等生更有说服力,对后进生更有教育意义。最后我鼓励他们以居里夫人为模范,以身边的同学为榜样,努力去尝试体验学习的快乐。学习是艰苦的,但是从艰苦中得到的快乐,更是弥足珍贵。实践证明,课堂讨论能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我欣喜地发现,班上的一些后进生平时课上应付了事,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热情特别高涨、思维特别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在“小舞台”中体验
歌曲、小品、游戏等都是大众喜欢的文娱形式,在思想政治课中偶尔插入歌曲、小品、游戏,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如:在学习“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框题时就可以使用小品教学法。请几名学生表演一小孩在陌生地为了到达目的地搭乘一辆摩的后,可能出现的几种发展方向。学生一方面能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正真正领会到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穿插了小品、歌曲、游戏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使学生分享到快乐,体验到学习的多面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在“演讲比赛”中体验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出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走出“象牙塔”,广泛了解社会,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轮流进行时政演讲,让学生针对当今时事要闻和社会热点,自选题目、自定讲稿,并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选题中间,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为了准备演讲,学生在课余时间纷纷主动看报纸,听广播,上网浏览,全面关注社会生活,广泛收集时政信息。事实证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是思想品德课的社会教材,是对学生最生动的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感兴趣的资料,并经过自身的认识与思考,形成书面的观点,最后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进行演讲,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从实际到理论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过程,也是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过程。
(五)在“辩论赛”中体验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还小,但是他们往往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的教师和家长大出意外。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
这种“辩论”式的体验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辩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比如:在初中生中上网现象成风。根据这一实际,在讲授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时,教师就可以设计“网络有益还是有害”的辩题,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2、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拔,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辩论时,教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以请政治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
4、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是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
“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六)在“座谈会”中体验
初中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兼具了小孩与成年人的双重心理。好奇、积极、主动、爱发表意见、自制力差是初中生的特点。这样一来教师如果一味禁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教师就可以挤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聊个够。
在学习初一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时,教师讲授第一个问题:“我所遇到的新鲜事”,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第一次接触就建立在了一个自由的氛围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赢得的主动权,也就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如何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我该怎么办?遇到火灾时我们应该怎样逃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总之,体验学习是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价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它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建立21世纪新基础教育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教学,真正发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价值,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