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课改给教师带来了什么
新课改浪潮几乎席卷教育领域的各个阶层,可谓是一场不小的教育革命,也引起一番争辩:决策者们认为面对目前的教育现状,不能不改,非改不可。专家们自有一套改革的理论,社会也广泛关注,家长颇为担忧,而教师关心的是怎么改,改什么?特别是初中语文会产生多大的震荡?新课改到底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正如一次大型语文论坛中市教研员的精评之语,“变革未必带来进步,但进步必然要变革”,笔者经过一番思索,得出如下感言。新课改应科研、教学并进语文教学从沉睡中苏醒,课改的春风扑面而来,吹皱一池春水。现如今有人认为课改似乎波静浪过,复平如镜,了无痕迹。笔者要推翻这个看法,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也许并不彻底,但总有推动作用,促进发展是不容质疑的。新课改从语文教学这个层面来看,被激活了,有进步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忽视了将是有失公允的,这还得从新课改开始谈起。笔者曾参加过专家系统的和相对科学的新理念、新策略的解读指导专题会,曾聆听过无数次教育界领导热情洋溢的报告,还有轰轰烈烈的各级新课程培训活动。教师们渴望着、期盼着、学习着,如雨后逢甘霖,似饥渴饮大餐。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许多的困惑,以致于产生疑虑,怎样寻找一条可操作、实用又有利于教师参与的改革之路呢?笔者是语文教师队伍中一员,通过调研、座谈、走访、交谈、听课,笔者觉得新课程改革侧重在改课程,注重宏观,而涉及到课堂教学方面的则显得不足,于是乎从微观寻找切入点,思考怎样立足教研、深入课堂、走进教师?完全打破常规定势是不可能,创新教研模式又难以构成,能摸索出一条以“科研、教学并进,研究、引领并举”的路来尝试,或许能让教师摆脱那种“金玉其外”的“书斋化”研究,避免那种 “立项热情万丈、中间无声无息、结果空空荡荡”浮光掠影式的课题研究。因为,我们也深感新课改中有那么一些盲从的现象。纵观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研究和改革,跟从别人的多,具有个性的少;追随热点问题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假”问题多,“真”问题少,从而产生了许多缺乏独特思想内涵的“泡沫东西”。笔者尊崇有个性地、有独创地风格来做踏踏实实的事,因此,我们以“教研”为载体,以“课改”为核心,以“课题”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确定了《新课改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的省级课题,在区域内选择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15所中小学语文教师参与,带领教师深入学习理论,领悟新课改精神实质,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借此契机,让大部分的教师参与其中,接受新课程的洗礼,试图能转变教师的教育思维方式,改变其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寄希望于教师们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有所变化,重振语文教学雄风,是当务之急。 新课改让教师更爱教研 新课改启动正是笔者走上教研岗位之时,与之同行,与之成长,不是虚言。实行课改艰难历程中,忘不了去课堂调查的日子,在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现场会的情景,听真话,表真心,说实情,让笔者收获多多;忘不了在确立了课堂教学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场面,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汇聚集体的智慧;曾记起教师们上研究课时,由恐慌到主动积极参战,常态下的研究课堂才真实,不乏精彩而又灵光闪闪;做中心发言、专题研讨时由默默无语到激情高谈,独特见解,欣然释怀;撰写论文报告由开始的勉强、无奈到高效、精品的微变,终于品尝到甘果的香甜;每次在《研讨课评课表》的评议内容中,教师们认真书写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意味着教学研究进入真正的研究状态;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集体活动时风雨无阻,如期而至,至今令人感动的是一位教师承担三个初三毕业班的教学任务还兼班主任,超负荷的工作,依然坚持不懈,给予大家莫大的精神支持;一次次的总结、反馈,优势的凸显与不足的查找,总有疑虑并伴随着收获;更难以忘怀的是省市专家们的指导、引领和关注,让老师们明确了课改的方向,研究方法的指导,注重过程的评价,平等对待、和谐对话并全程参与,让教师们充满信心,鼓足干劲;相互交流借鉴的结果,展现的是教师的睿智,对所建构的课型进行评价和反思,凝聚着汗水和心血的结晶;面对反复验证研究的过程,是痛苦的,是艰辛的,然而又是那么充满了欣慰;课题结题鉴定现场会,教师们群情激昂而又万分失落,笔者深知几年的研究,终有结果,顿感轻松,欣喜中又有几分惆怅。但一个研究项目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学研究终结,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课改的意识已深入人心,教学研究的能力日益提升,教学、教研的情感得到升华。在这个宽阔的平台,说实在的,教师们多少获得理性的思考和情感上的愉悦,也增强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研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特别是当部分教师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时,何等的艰难,何等的困苦,历练的岁月,似凤凰涅磐。诸不知在这之前部分教师可普遍存在对“研究”似乎有一种复杂的、爱恨参半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对研究怀有一种“神秘感”,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自己无法涉猎;而另一方面,又对目前教育研究脱离实际的做法感到不满,甚至不屑一顾,认为这些研究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没有帮助,各行其道,自成一体,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平台。仅就这些方面的变化,难道说不是一种进步吗?岂不让人心生感动?如果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不浅尝辄止,新课改会不成功吗?如果继续激励教师保持潜心教学、勇于攻关的热情和毅力,教师投身科研的热情会大减吗?我呼吁让更多的教师体味到教科研所带来的成就感,在愉悦中生发对教学、科研挚爱之情,新课程改革一定会呈良好势头,蓬勃发展。不可否认,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改观不大,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因素:中考压力大,成了教师无形的紧箍咒;课堂艺术弱,依然是戴着镣铐在跳舞;观念更新难,尘封太久瓶颈难以突破;研究氛围淡,人文情怀尚有缺撼;专业发展慢,滞留在高原期上茫然无措,这些问题不是一个一时能解决得了的。有行动即可,有收获就成,有启示就行。·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一枝·
② 在新课改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最佳主导作用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来心自环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直接的体现。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分担的角色也是不同的。
一方面,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的引导者。“一切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一切要为了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吸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只有让学生不断地探索、践行,才能使他们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另一方面,学生是知识的吸收者,课堂的主人。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校学习环境再好,教师再努力,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学生还是学不好。所以,只有学生主动学、愿意学,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吸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打破单向交流的错误方式,教师要走下讲台,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③ 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如何作为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相反,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那么,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又应当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本文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1.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比如,在讲“信用卡”内容时,问学生都使用过哪些信用卡?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利用学生的答案,结合教材知识共同探讨、学习,总结出信用卡的特点。
2.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培养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如何合作、师生之间如何合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成功的范例。比如,在讲“民主决策”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模拟关于教育收费的听证会。各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发言,并接受同学与老师的提问,共同探讨,共同总结。
3.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数学学科与社会实际、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
二、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做好角色的转变
1.要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产实际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要更新知识结构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的早已老化,有些观点早已过时。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通过报纸、杂志、信息技术等来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活动。选修课的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3.要调整好心理状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快,比教师要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可能会在心理上造成某种落差。
三、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提高施教能力
1.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了解新课程减少了哪些内容,增加了哪些内容,增加的新内容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尺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做一次性处理或任意拔高。对增加的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知识内容,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来决定取舍。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做认真分析,有些知识点虽然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2.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等等。
3.努力将新课程改革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
教师必须将新课程改革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具有面对失败的勇气。例如,在最初采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不知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课堂秩序混乱,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具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要及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如,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再次实践,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师要及早认清现代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这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④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推荐参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励起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之处于“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
1、优化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当作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要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敢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去创新,学会的才敢说一说,不懂的才敢问一问,有不同的意见才敢争一争、议一议,也才能真正体现出主人的姿态。
2、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要利用教材这一载体,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求。如在教学看图读拼音识字“人口手”时,首先以猜谜形式(打一人体器官)引入课题,学生顿时兴趣盎然,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又如在导入《蓝树叶》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上“树叶”一词,让学生在前面填上一个表示颜色的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等学生说过后,我却填上一个“蓝”字,同学们顿时疑惑了,我随机问道:“谁见过蓝树叶吗?”大家都纷纷摇头,我又问:“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大家这时早已是迫不及待了,于是我又说:“请大家打开书到课文中去寻求答案吧!”这时学生学得都非常专心,非常投入,自学效果极佳。
3、恰当运用电教手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时参与的感官越多,越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协同能力,思维活动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的持久性短,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要想维持学生长久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电教媒体极好的表现力,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利用它极好的重现力和参与特性,将学生带到教学活动中,使他们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如在学习《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时,当学生听着录音,又看到屏幕上显现出来的画面时,个个都瞪大了惊奇、欣喜的眼睛,看完后,当我问大家谁能说一说北京留给你什么印象时,他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二、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教师要把学法指导有机地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授学生于渔。学生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法,才能自己去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在词语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的直观讲解、学生的机械记忆是无济于事的,教师必须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己去理解词语,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 “风和日丽”,当时有许多同学提问什么意思,虽然有学生查了词典,但是还有许多学生不理解,我便结合当时的天气(因为那天正是风和日丽的)进行词语教学,效果很好。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更要强化了其主导作用,教师只有导得适时、适度,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既不完全被学生所牵引,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⑤ 如何发挥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一、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下功夫
二、 教师要在转变教学观念上下功夫
三、教师要在运用教学的智慧上下功夫
⑥ 新课改下教师该怎样教
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试中,教育观可以说是高频考点,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新课程教学观的转变,考试会以单选+材料分析出现,可谓是重中之重。现在将有关知识点整理如下: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1)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2)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3)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1)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2)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1)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2)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1)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2)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学观的转变可以记为“学习过人”。
例题:小明在上课的时候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被老师说是不好好听课,整天胡思乱想,扰乱课堂秩序,该老师违背了( )
A.教师是主导 B.课堂是主体 C.教育者为中心 D.学习者为中心
答案:D
解析:A.教师是主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处于领导、引导等作用,题目中有体现;
B.课堂是主体是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或主要方式;
C.教育者为中心是指教学中以教育中为中心,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教育者展开的,与素质教育倡导的学生为主体向违背;
D.学习者为中心是指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题目中该老师不仅没有回答小明的问题,反而说小明整天胡思乱想,扰乱课堂秩序。该违背了学习者为中心。
⑦ 浅谈新课改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中怎样设计更好的问题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版的理念分三部分: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⑧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基本依据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是教与学相互影响的反映。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学任务的完成,首先决定于教师。但教师要使自己教的东西化为学生的东西,必须善于启发诱导,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领导下进行的,但是,教是为学而存在的。教师主导作用是以“学”为落脚点,学是学生自己独立自主的活动,教师无法包办代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也是师生各自的地位和特点决定的。教师受社会委托,闻道在先,而且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而学生正在发展,知识经验不丰富,所以,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必然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而且,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教师把外部环境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集中起来发挥影响,但是,学生不是环境和教育的消极的接受者,而是在积极主动地作用环境和改造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特点,近现代教育理论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传统教育”派主张“教师中心”,主要强调教的一方,学生受到忽视。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学校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的能动性,甚至强迫学生去学,使学生丧失了独立的学习需求以及自然的求知欲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精神成了时代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呼唤学生主体精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已经成了我国教学理论界的共识。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力量,既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表现出来的内在特征。
⑨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对于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而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但是当前,尽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员相比,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并且相应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 作为中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我们很快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否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会被学生问倒,也会削弱我们的威信。同时,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去不断"充电",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很宽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结构。 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的应用等等。并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愈来愈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如何改进?长期坚持,就一定会积累不少的教学经验与理论,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向教师专业发展又跨进了一步。 另外,教师还要有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灵活有效的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后我会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才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快对学生的培养。
⑩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养
就是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影响学生。教师的工作决不仅仅是完成几节回课的教学那么答简单,他的举止言谈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它需要从细微处做起,时时刻刻通过老师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学生。我们都经历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整个学生生涯,有些老师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记忆,有些教师则令我们终身难忘,尤其是那些不仅给了我们知识,而且还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影响我们一生的老师。今天,我们也成了老师,我们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一个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教师,他便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