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课堂教学语言训练

课堂教学语言训练

发布时间:2021-02-18 01:08:46

A.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不了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什么是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老先生在这里讲的不是广义上的训练,而是有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训练”,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文训练归根结蒂就是语言训练。语言是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何把语言这个工具变成自己手里的工具,唯一的途径也就是训练。
学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主体。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语言训练意识比较强,但对怎样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不得要领,具体体现在:课内不训练,课外训练,训练缺乏过程,训练形式化。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精心挖掘语文因素,认真分析课文的语文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晏子使楚》
师:晏子“故意笑了笑”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师:还可以大胆地想象,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模仿笑)
师:什么笑?
生:笑里藏刀的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读)
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
师:刚才有同学说笑里藏刀,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才可以说是藏了刀。晏子,他笑里究竟藏的是什么?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请同学们按自己的体会好好的朗读。
师: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们,就是这笑一笑,我们就能想象晏子的脾气、性格、骨气。让我们再次为晏子的这种智慧喝彩!
……
一、朗读积累训练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说:“一个语言片断被确定为训练点,呈现在学生面前,那是因为意思不易明白需要细加研究,或是写法对学生有可借鉴之处值得反复品味。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多读。掌握阅读方法,积累语言材料,陶冶思想情操,三者的交汇点便是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会读、读懂,既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又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手段。 课堂上要挤出时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速度去读。精彩的片断,尝试让学生去积累,并时常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内化语言。
二、语句比较训练
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升华。
三、语言表达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很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精品语言”的感受和模仿,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逐步走向个性化。此外,将口语训练贯穿于每一节语文中,还可以培养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中发展个性化语言。

B.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

这样定位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是曾几何时,语文课程一直在学习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还记得一位老师上《十里长街送总理》,高潮处老师哀乐奏起,师生泣不成声,听课者颌首赞许、掌声雷动;一位老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其悲惨的命运无比同情……曾经这些被称之为好课的课堂叫我们如今回忆起来却无比汗颜!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最重要的改变,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该做的事情。因为有了这个方向的转变,我们应该更多思考的便是如何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一、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要基于《课程标准》
我们学校很多老师的案头唾手可得的一本书便是《课程标准》。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次教研活动要组织大家学习《课程标准》;设计一堂课要先读读课程标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更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因为我们要做到想法有据可依,做法名至实归。
以《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中词语理解的目标为例: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一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二学段)
两个学段对于词语理解的目标与内容的规定不一样,所以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就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做。于是我在《三个儿子》的教学中这样设计: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在晃荡?
生:春天来了,柳条在晃荡。
生:小女孩一跑起来,她的辫子在晃荡。
师:是呀,“晃”就表示摇动、摆动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指导一线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因此,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应首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寻找语言文字训练点要基于年段目标
各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1.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认的字必须能正确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必须写对写好会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强调整体识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在写字教学中,主笔画和字的结构要指导到位。每节课都要花几分钟写字。教师要通过学新温故,要通过比较辨析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要建立学生自主识字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中识字,每周用一节课交流识字成果。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2.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低年级应该要求所有学生正确的读,而不是有感情的读。读正确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初步语感。怎样读正确?要做到以下三点:每个字都能读准,特别是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不多字少字,不颠倒重复,读准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和句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1.继续重视识字和写字的教学。
2.加强词和句的教学。词句的教学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A.能找出重点词句。(用的准确的词,如《荷花》里的“冒”;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词句;能统领全文的词句;能总结全文的词句;过渡句;不理解的词句等)B.教会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换词;读词句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等)C.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D.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3.阅读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如:理解重点词句;概括段意;了解段和段之间的联系;揣摩构段方式等。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
1.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先自学后师生共学。可以通过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初读后写一点初读的感受;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或者感兴趣的或者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提语言方面、写法方面的问题。
2.从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中得其法。比如: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地写,边写景边抒情(《记金华的双龙洞》);写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顺序,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感情;写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重点感受人物的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来写;说明性的文章,要让学生读懂说明什么,了解说明的方法。
叶所工作室曾经让三个学段的老师备《西门豹》,因为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所以三个学段的老师各自备出来的训练点也就会不一样。
三、寻找语言文字训练点要基于文体特色
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有不同文体的,如:诗歌、散文、童话、语言、儿童诗……文体不同,训练点也会不一样。
童话,顾名思义,童就是少年儿童;话就是故事。童话就是专门写给少年儿童看的故事。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学研究,结合童话的特点,其语言文字训练点应落在:一是富有童趣的语言。童话故事中的形象,不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抑或植物,都赋予了人的语言,如《 咕咚来了》,当“咕咚”一声响起时,小白兔的语言“快逃啊,咕咚来了。”一下子就抓住了小读者的心,《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的话“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等等,更是贴近孩子的口味。所谓童言无忌,此处结合最有利于用孩子们自己的语言写出孩子们的真情实感。二是鲜明的人物形象。童话故事里的形象,多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它们和人一样有血有肉。阅读童话时,教师要结合故事里的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它们会说什么,会做什么,可以续编故事的结尾,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创编童话故事。
寓言故事在教材中的编排有一定比例,它的教学价值在于依托文本理解故事,跳出故事悟明道理,兼语言与思维二者共同发展。寓言教学可紧扣“学讲故事练表达、悟明道理练思维”的简约模式便可实现语言文字的训练。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门类之一,多以口耳相传,情节夸张,充满想象,且多采用象征形式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在现行教材中,越来越多的民间故事进入我们的视野,如:《木兰从军》《沉香救母》《日月潭的传说》《哪吒闹海》《九色鹿》《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到底该教什么呢?
1、教讲述——以讲述唤醒故事的魔力。给情节插上想象的翅膀。教低段的阅读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爱读、乐讲,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才会达到理解、积累、运用词句的目的,这才真正落实了“语用”。
2、教情节——第二学段的民间故事教学就可以在课文改编的基础上,巧抓情节的空白点,激发学生依“文理”想象设计情节,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训练学生的篇章结构意识,锤炼学生的创造性表达,从而达到具体生动讲述故事的目的。
3、教鉴赏——为故事还原文学的气质。在民间集体创作的流传中,民间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表现手法也越来越艺术——神奇丰富的幻想、多角度极度的艺术夸张、成功的拟人化修辞、完整的结构和定型的人物性格等。这里,无论是把哪一个点作为教学内容来讲,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民间文化的熏陶。
……
四、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要基于教材
教材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载体。陶行知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是说我们不能迷信教材,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来教语文。但我想说,“教材也是个最好的例子”,因为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教材编写者精心选编的课文,我们应利用好教材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何在教材中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最重要的一步便是裸读,在裸读中发现语言现象。什么是语言现象?即这一课中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特色。
以闫君燕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为例:
揣摩句子,领悟表达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引导学生发现:描写人物的动作,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这样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到文中找出这样写法的另两处句子。
小结写作方法: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融入作者的写法。
迁移。出示:《全神贯注》语段,找找哪些句子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要写好想到的,有点难,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联系前面看到的)“好像、像、似乎”这些词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在一起。
迁移运用。出示学生跳绳语段。段中只写了看到的学生跳绳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补充添加想的部分。
闫老师在备这一课时发现的了课文中最明显的语言现象:描写人物的动作,不仅可以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学会这样的写作方法。
所以,裸读发现语言现象,并以此作为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是最重要的一步。
王雷英老师说:“关键是要立体地看教材,把教材当成可以开发的资源包,可以删减,可以增补,可以整合,可以重组,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全息元素。建议从语文素养,语言学习和能力发展的角度梳理“训练系列”,“读写指导”,让教材立体又系统。” “需要找到最有价值的教学目标,最适度的教学目标,最有发展性的教学目标。然后,基于教科书,基于儿童,基于文体的特点和课型特征来确定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寻找语言文字训练点的方法。
总之,我们应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度,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做好语文教师该做的事,别再犯“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的错误

C.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语言文字的训练虽然有专门的训练内容,但我们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为阅读和生活实践服务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可以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今天,我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体会。
一、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途径很多,平时的交谈、看广告词、商标等都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过,这些都是不规范的、随意性很强,达不到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预习既是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有效平台,也是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更是学生课堂学习实践的延伸。因此,在布置学生预习前,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如:把文章读通读顺,利用工具书学会生字词,根据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把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写出自己的体会,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留到课堂上解决等都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方法。通过这样有目的、有重点的预习,为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在初读中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初读课文既是对学生预习的检查,又是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在初读课文中,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学生根据提示进一步学习。这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主要内容写具体的,各段之间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等。这是阅读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采用范读、配乐朗读、诗朗诵、讲故事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读、指名读或齐读。在具体教学某一部分时,也要先进行整体感受。不过,这时要求更高了,采用学生默读、指名读、教师引读或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的解读感受。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经常提醒学生,语言文字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我们语文老师的眼中,词语不再是词语那么简单了,而是一份情感了。例如教学《卡罗纳》一文,指导学生在初读中找出描写卡罗纳伤心的句子和老师、同学、家长关心他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出哪些词最能体会卡罗纳的悲痛心情,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老师、同学、家长对卡罗纳的关心,并且根据自己对这些句子的解读感受进行朗读处理。
三、在精读中引导学生加深词句的理解。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所谓学习语言,即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讲读课文中,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巩固作用。精读这一教学环节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主要阵地,理解才能运用,而恰恰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教师要对理解方法作精心的指导。
1、用换词法理解句子中难理解的词语。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句,有的词语表面上很难理解,不过掌握方法其实很容易,换词法理解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例如教学《长城》时,有一句: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要理解这句话,主要抓住很自然就可以了。如果用平常的的方法理解很自然的意思,可能很难解释清楚。但是引导学生换一个词语,恐怕难度就不是难度了。 ‘很自然’这个词我觉得难理解,你能换一个词语来代替它吗?什么词语和它的意思最相近?引导学生根据上文的意思把很自然换成情不自禁就很容易理解了。况且,学会换词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当他们在以后的阅读生涯中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用这种方法解决。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课内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途径。
2、用角色互换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生读作品时,不是被动的读者,而是在创作作品,因为在品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角色中,他们为文中的角色创造着美丽的结局,精彩的人生,美好的生活。正是角色互换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作品中的人物角度理解句子的意思和人物的内心情感,有助于对词句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如教学《长城》中有个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理解这个句子的思想感情,要从理解才这个词入手。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理解:假如你现在站在长城上,看着长城的一切,在当时的条件下,你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当时的劳动条件下,建成这样伟大的工程,真的不可思议。这样,才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理解才的意思,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就不是什么难题了: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的祖先做到了,我们应对他们有什么样的表示?你们佩服他们的什么品质?然后进一步深入:你的感情是这样,作者呢?这样,不但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学会了文章有感情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语文生活化,在生活中学语文,我们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因为作品就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的生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与其说是教学生怎样读懂文章,不如说是引导学生如何跟随作者体验生活。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作品中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理解作品,从而达到解读并且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如果能引导学生在体验作品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讲,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会怎样运用。如教学《卡罗纳》一文时,作品的生活意识浓厚,就像发生在我们孩子身边的事一样,这样,单纯的语言文字解读已经打动不了孩子的心,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有关的句子。如理解卡罗纳的内心世界:卡罗纳失去妈妈,再没有亲人安慰他,和他分享快乐,和他分担忧愁,和他共渡美好的日子了。他的心情你明白吗?作者明白他的心情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这样,引导孩子们联系身边的不幸事件,理解卡罗纳的内心感受,然后抓住课文的有关句子来阅读,学生理解句子就更容易了。并且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提高阅读的效果。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句子由词语组成,每一个词语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同样,每个句子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例如教学《长城》中有一句难理解的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的写条石的重量以及当时的劳动条件去理解,从而体会句子的含义。
四、在拓展延伸中学会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好好运用,所以,我们在拓展部分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让学生在延伸中学会运用。主要的是成语、比喻句、排比句、夸张句、拟人句、对联等文化语言的运用以及复述课文的运用等。例如教学对联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对联的写法,特别是平声仄声的运用,并且引导学生联系北京奥运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写写对联,虽然孩子们写的对联都比较幼稚,但自从理解对联声部的读法后,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从化市中小学生楹联大赛中有七个同学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

D. 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并对教材内涵充分挖掘。对于有 些类型作文的教学要让学生首先体验自然,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从充分利用家庭学习环境,以提高学 生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出发点,使学生的作文描述能够条理分明。教师应该充分开发身 边所具有的学习资源,并且指导 学生怎样表达自己的作文思路才能条理分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之更好地全面发展、如何评价以及如何提出 其它同学表达存在的不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交流工具是口语表达, 定期组织专家对家长进行培训:“语文,要充分开发身边所具有的学习资源,家长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拓展学生视野, 通过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还可以借助肢体语 言,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内学习如何描写和 表述人或者事物。课堂教学中要 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尤其语言的听说练习,要根据教师推荐的方法或者是面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能予以纠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口述《我的理想》 《我的梦》之类的作文、适当拓展课堂教学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 学习语文知识处于被动状态,以 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表达习惯作为出发点,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还要有 其它方面做铺垫, 旨在促进小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语者,让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之后,比如表达艺术和表达心理等,只有通过三者的共同努力。

E. 在课堂教学当中何时进行语言教学的训练

答:语言教学的训练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 加强读的训练,提高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

  3. 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4. 看、听、读与说、写结合,提高吸收能力和表达能力

F. 教师的课堂语言怎么练习才能抑扬顿挫

题目:

教师的课堂语言怎么练习才能抑扬顿挫?
我是一名初中新老师,普通话是挺标准的,就是上课的时候似乎是少了激情,上课的语气很平淡,希望看到的各位专家老师们,来说说怎么练习教学语言,变得抑扬顿挫些?

解答:

多听听老教师的课去感受他们的语言技巧,当然有一个前提:就是对整个课堂的把握要做到心中有数,就是备课要充分,课堂上的一切都装在脑子里边,游刃有余.没事的时候看看百家讲坛,我就是看后才有了很大的突破的!

G.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规。小学数学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操作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教学基本功:
一、教学设计能力
1、教学目标的确定
2、教学内容的处理
3、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行为要有效,就必须把握好“适度”两个字。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4 、 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5、教案的设计
二、 语言表达能力
三、板书设计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操作的能力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自已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过程,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对数学美的反映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艺术魅力。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活动来看,数学教学都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它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极 高效地学习,并感受到数学教学美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它是教师学识和智葱的结晶,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的升华。

H. 如何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实效性

一、提高个人素养
(一)认真教学,提高水平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如果一个教师不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先生,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的爱可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因为爱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必须尽可能地给学生多学一点知识,让他们学得好一点、成长更加顺利一点.
(二)丰富师识,提高师艺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师,就是特受学生欢迎.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三)关爱学生,乐为人师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 教师应该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甚至不管学生的品行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育,如果充满着爱,即使是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二,准确把握文本
(一)潜心文本,落实目标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抓准教学重点、难点,不仅要真正的解读文本,还要真正的钻研文本,深入教材的教学价值,整体把握课文的脉络,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实效性的目的.
(二)针对学情,以学定教
学生主体的体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要使这一过程高效,教师必须在深钻教材的同时,还要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从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正确把握教材,从而在课堂上才能更好驾驭课堂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提高课堂实效性.例如《燕子专列》一文讲了瑞士用专列护送燕子的感人故事.
.该如何处理好教材,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我让学生在 在扎实的品词析

I. 如何运用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大致有导语、提问语、阐释语、应变语和结语等。教师必须根据各类语言的作用、特点,把握好运用的艺术。
1.导语的艺术——导语引人入胜
导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其作用是把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引入预定的教学轨道,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教学导语的最基本要求是引人入胜,最大忌

讳是千篇一律,平淡无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来设计教学导语。导语的设计方法很多,但要使导语引人入胜,最重要做到以“趣”入境,以“情”入境,以“奇”入境。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视野、充实心理生活的极其重要的动力。只要能培养并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促使他聚精会神地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兴趣要教师通过设计或提一些有趣的设问等方法来实现。上课一开始,教师便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悬念,正如小说写得精彩处却嘎然而止,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让读者更想知道下文。这样便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论语》中有这样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实质上就是强调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所以,只有引发情趣,使学生进入课堂情境,置身其中,才能获得亲切的体验,愉悦身心,从而接受真、善,美的熏陶。这在文艺类作品的教学中尤为重要。激发情感关键是要将学生引入一定情境,让学生和教师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每个教师都应以自我激情的触动,作为感染学生情绪的起点。教师通过自己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以达到师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共同探索的效果。
生理基础决定了人的大脑皮层不仅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而且能对外界刺激进行综合分析即思维活动的过程。大脑的这种反应效率与所接受刺激的强弱有关,刺激的多边性、新奇性是引起大脑皮层快速反应的强刺激特质。所以教师的导课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的环境条件,具体的学生素质等灵活多变地进行。
常见的教学导语有谈话式、激发式、故事悬念式,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可以采取猜谜式。这些类型都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兴趣,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轨道。常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有人主张:开讲五秒钟,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精心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教学导语,是提高教学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位老师在教《益虫和害虫》一课时,教师先打了个谜语:“是半球体,背背几颗星,蚜虫见了它,休想再有命。”让儿童猜一动物。儿童很高兴的猜出是七星瓢虫,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追问道:“蚜虫见了七星瓢虫为什么就会没命?”儿童更加活跃起来,就这样自然地导出了“益虫和害虫”这一课题。
教师用简短的谜语开头,既可以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儿童通过谜语的分析综合,培养其思维能力。
2.提问语的艺术——提问语难易适度
提问语是以发问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思维与回答问题所使用的教学语言。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信,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巧妙或笨拙,体现着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抵制着教学过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怎样提问是大有学问的,要想运用好提问,应注意这几点。
2.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所提问的切入角度都要经过精心的构思,切忌“满堂问”。应当重视提问的浓度、节奏及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直入重点。这可借鉴系统工程办法,对问题进行合并、简化、删除,达到精简数量、加大容量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2.2提问设计要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切忌提一些“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简单的问题。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具有50%成功性的学习任务,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快乐。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依据个人的能力、主观的努力选择好的方法来解决,获得成功,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增强决心,产生快乐,并增强意志力。
2.3提问要有顺序性;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都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有条理的进行。
2.4提问要难易适度;这点是关键,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相应难易适度的问题,要调整提问过程的局面,教师可以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少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少提问间的坡度学生回答了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则一步步解决了难以解决的大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随着教师提问的步步深入,学生一步步地思维、回答,接受知识,教学活动渐渐推进。
2.5提问的方法要灵活;有些问题,从正面直接提问可能难度较大;倘若教师能从侧面间接去问,可能学生会答出。这就是教学中的曲问。
一位教师在一年级自然课教学中是这样采用提问组成的问答来教学生形成“动物”这个概念:
师:为什么说鸡、鸭、猪都是动物?
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
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都叫动物。
师:鱼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动。鸟会飞,不是动物吗?
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师: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不是动物。
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
教师用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后,通过比较的方法解释概念,使学生“思而后得”,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准确地讲清了问题的实质。
3.阐释语的艺术——阐释语通俗易懂
阐释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给学生,讲好阐释语是重要的。教师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所以,阐释语要规范、明了、准确、流畅,又要通俗、易懂、生动,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其中做主要的是做到通俗易懂。所谓通俗,是指教学语言能够与人民群众的常用语言接近或沟通,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常用词汇所译解或消化。这样的教学语言才能为广大教学对象普遍理解和接受。通俗是易懂的前提和手段,易懂,除了要求教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既所用词汇和句法易于被人理解之外,教学语言的表达内容,也要想法让广大教学对象所理解和接受,这样就要求教师善于调控教学语言的表达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怎样把教材语言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阐释语,使听讲成为学生的享受呢?这不仅需要老师对教材知识体系有深刻的理解的把握,而且需要老师有很高的教学语言的表达技能、技巧。事实上,这种把深奥变通俗的过程,有如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变为科学普及读物一样,是需要有深厚的科学功底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能、技巧的。
一位教师在解释“美”的含义时,用一篇寓言开头,作了如下阐释:“虹看到弧形的石桥,向它说道:我的大地上的姐妹,是你的生命比我长久。石桥回答:你那么美,你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久恒的。”在引导同学们讨论后,教师归结道:“我认为虹和桥都是美的。虹美在壮烈灿烂,美在短暂;桥美在默默奉献,美在长久。美的内涵是丰富的,她的外延又十分广大。她丰富多彩,无所不在。我们不能因为有虹在,便鄙夷脚下的石桥;也不能因为踏上了石桥,便不愿抬头看天上的彩虹。美,决非一个简单的判断句所能包容。我们要积极地发现身边的美,包括美的事物、美的人格、美的生活、美的理想。既不能因喜欢蓝色的辽阔,便排斥绿色的生机勃勃;也不能羡慕轰轰烈烈,而忽视了默默无闻。应在自己生活的时时刻刻中,自觉地追求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用美的标准要求自己……。
这段阐释语从具体实例中引导学生辨证地看问题,不仅将属于较高层次的思辩性问题透析,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达到发展智力的作用,使学生学到尝试用辨证的方法去分析问题睥本领。同时,在老师生动优美的语言的阐释下,形、情、理交织在一起。学生因情感的升华而深悟其理。语言艺术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到了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4.应变语的艺术——应变语因势利导
应变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表现。应变是教师用以应付教学形势的变化的教学语言。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双方处于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教学形势常常由于意外情况而出现新的变化。如何应付千变万化的教学形势,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地调整教学语言,驾驭课堂教学,这需要教师具有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和语言艺术。灵活而恰当地运用教学应变语,要求教师有敏锐的发现能力与敏捷的思路。善于顺着学生考虑问题的轨迹,找出结症所在,因势利导,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点醒“梦中人”,三言两语使学生恍然大悟,从而使教学活动健康发展。这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症下药,冷静机智,耐心和蔼,善于点拨调控,妙语惊人;切不可因教学陷入困境而手足无措,指责学生。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正在上课,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只蝉突然闯了进来倾刻间同学们的眼光全集中在蝉的身上。先是一阵骚动,继而有人起哄,有声音说要“捉住它”。这时老师有力地插入一句:“同学们,我们现在讲关于蝉的问题。”学生听到老师要讲蝉的问题,不免有些意外,倒是想知道老师要讲点什么。老师趁势说:“首先得考一考大家看谁能说出一些带有蝉字的词语。”立即有学生举手。有人说“金蝉脱壳。”有人说“蝉联……”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地又被引了过来。
小学生的性格是好动的,课堂上出现外来干扰事件时,免不了要起哄,常使教师措手不及。如果处理不当,必然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进度。这位老师随机应变,借“蝉”发挥,马上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是一举两得。
5.结语的艺术——结语简明扼要
结语是对一堂课或一个问题进行总结的教学语言。其作用是使学生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理清思路掌握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教学结语要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并且要耐人寻味,意味绵长,如橄榄在口,如音绕梁;切忌简单机械重复所讲,语言枯燥乏味,毫无新意。创造简明扼要而意味绵长的教学结语,这需要教师切实把握教学对象特点和知识体系,有高度概括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方面,很多特级教师的教例为我们提供了榜样。成功的“结尾语言艺术”可通过对一节课上教学内容梳理、概括、规律揭示、画龙点睛、提炼升华及引导探索等形式,把一个完整的知识交给学生,使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其中,运用最多的是紧扣全文、突出中心的总结语。
比如有一位教师教《绿色的办公室》一课,是这样结束的: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审题,本课题目为什么叫“绿色的办公室”?又什么在题目上加一个双引号?(学生回答——略)同学们说对了,实际上没有什么办公室,“绿色的办公室”指的是“湖边的森林”。这是用一种专有事物的名称指代列宁当时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所以,在题目上用双引号。下课。
这样结束讲课,紧扣全文,画龙点睛,简洁明快,具体新鲜,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培养学生的回忆,联想和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结尾的归纳总结,教师既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进行归纳,也可以引导学生归纳,还可以师生共同归纳。教师归纳纲要,学生复述内容。这种结语艺术主要表现在能用扼要的语言,较短的时间,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明确重点,掌握主线和关键内容,产生提纲契领的效果。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语言的运用艺术,才能使课堂教学佳处纷呈,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阅读全文

与课堂教学语言训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