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区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可以根据他们目标是否长远性以及属性来进行区分:
1、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整体性,是一个长远目标,指的是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对于我们教育方向的一个确定;
2、培养目标具有个体情况,也是一个长远目标,具体指学校以及家庭培养人的目标,受国家教育目的的影响;
3、课程目标稍短期,是指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学内容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
4、教学目标具有短期性,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1)教育目的和教学课程扩展阅读:
课程是指学校主体的总和、过程和安排。课程是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结。
广义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全部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它包括学校教师教授的所有课程和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观是指某一学科。
课程目标从课程的角度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设计的直接目标,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定课程目标,才能确定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
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书面的课程、解释的课程、实施的课程、评价的课程。
㈡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tm是谁创造了这些名词!!!有什
教育目的:是指这方面未来有所成就
培养目标:是指某个人或某些有潜力的人作为重点培回养
课程目标:是指答这方面的知识达到某一个高度
教学目标:是指哪些扯蛋的叫兽,砖家说的为了祖国未来,壮我华夏河山,成为国之栋梁
而这些就是 《国家教育局》表面上的宗旨。
㈢ 教育目的 和 教育目标 有什么不同
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外延的模糊不清,导致了我们在撰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张冠李戴、大而化之甚至无所适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造成教学任务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无序。所以有必要对它们的进行解释和辨析,以助于教育教学行为。
(1)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的辨析。
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教育目的带有方向的含义,表现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价值。
教育目标是表明教育内容的结构、组成、阶段及具体的价值,是教育实践和评价活动的直接目标。教育目标带有里程碑的含义,表现个别的、部分的、阶段的价值。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段具体应该达到的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殊要求,是总的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培养目标必须通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课程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它从课程的角度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设置的直接目标,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定了课程目标才能确定课程方案,才能确定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克拉克认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前的、将要产生的事物”。[6]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它是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行为的准则,也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与具体化。教学目标在每个单元或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综上可知,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的长期目标,而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可操作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的实现要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操作才能完成。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靠课程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才能完成,因此,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手段。
在以上诸多目标中,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是最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有必要重点加以区分。
(2)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目标内容方面有许多相通的地方,相对于培养目标来说,二者都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只有通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实施,培养目标才得以实现。其次,二者都要以教育目的为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具体指导,在各自的范围内提出适应社会、适应学科、适应学生的具体教育教学要求。再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应当是明确而又清晰的,它们都是菜单式的,在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上又是具体的,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最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都有“内容”和“行为”两个方面,都可以通过评价学生实际掌握事实、技能、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价,也为课程教学的展开和教学效果的评定提供了依据。
总之,不论是课程目标还是教学目标,在知识体系上,都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出逻辑性、序列性、阶段性、整体性特点,使受教育者在“熟悉”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并在新的“情境”中选择适合的知识。
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虽然都是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及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但两者之间的区别又是明显的。首先,目标的制定人不同。课程目标是课程工作者制定的,是课程工作者所要明确的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所要完成的目标,而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者制定的,是教学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所要明确和完成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而且是在对学生、社会及学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作出的一种明智选择。其次,适应范围不同。课程目标的首要作用是为课程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其次是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参考,如果课程目标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与教学目标雷同,那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课程目标是管某一科类或某一学科的全局,对该学科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教学目标是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依据,它是对局部的教与学产生导向、激励和制约作用。再次,教学目标虽然处于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却是最具实践性和实效性的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主要意图和方针都要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课程目标虽在教学活动的实践指导方面弱于教学目标,但它的衔接作用和指导意义却是其他教育目标不可代替的,它是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桥梁。
㈣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区别和联系
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
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它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拓展资料: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在历史上,因社会制度、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思想不同而异。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古希腊雅典教育要求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斯巴达教育要求培养骁勇善战的人。中国封建社会要求培养明人伦的士大夫。
培养目标,是指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提出的具体培养要求。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分为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等层次,其中研究生教育又分为博士和硕士两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例如,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对硕士研究生的要求是掌握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则要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教学科目(学科)是教学内容的基本门类。
课程是指各个教学科目与课外活动的综合。
所谓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关注的内容。
如:信息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普通高中14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大都是指如下的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这绝不是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
㈤ 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目标的设立与教学活动的关系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喜悦,人生从此充满了活力、激情和有意义。
它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所以,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概括性的程度不同。教育目的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培养目标则是某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也就是说,培养目标要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而教育目的又只有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关系可以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但培养目标通常不涉及具体的学习领域。因此,为了使课程编制工作切实有效,我们还必须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即要确定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它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的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它具有这样几个特征:①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②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③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之,从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培养目标,到课程工作者所要明确的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工作者要考虑的教学目标,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化。当然,这种转化不是一种简单的推演,而是在对学生、社会、学科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明智抉择。
㈥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区别
1、定义不同
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学主体即教师的需要。
教学目标是指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性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也成为行动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指导范围不同
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只是对特定的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
3、特点不同
教育目的具有稳定性,体现了社会的意志和客观要求,是以指令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更多地带有强制性,不具有可测量性。
教学目标较多地体现了教学活动主体的要求,带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可以由教师根据需要加以调整、变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6)教育目的和教学课程扩展阅读:
二者的相同点
1、提出或制定的依据相同
无论是“教学目的”的提出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课程标准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教育目的。
2、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
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㈦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来指教育所要培养的自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育目的和教学课程扩展阅读:
教育目的不同于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或某一专业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规格的制订不应违背教育目的,但又不等于教育目的。
同时,教育目的也影响、制约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总之,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总与分的关系,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㈧ 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有什么不同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当我们拿到一份教学设计时,首先会阅读教学目标,作为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我们听课时也主要评价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关系和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因而,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明确、具体、有层次。1. 教学目标的表述例如:《苯 芳香烃》的教学目标表述“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苯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苯的分子结构以及苯能够燃烧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及结构的探究,进一步认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认识技术的更新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这时一份表述较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首先,①三维教学目标的表述层次清晰,具体可测,例如,“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苯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熔点、沸点)、苯的分子结构以及苯能够燃烧的化学性质。通过提问或习题即可测试出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中所述的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及结构的探究,进一步认识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可以通过一个研究陌生有机物的任务测试出学生是否可以应用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认识技术的更新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可以通过访谈等形式测试。②表述以学生为主体,没有出现“使学生学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表述。③表述清晰具体,利于学生和同行理解。从以上几个特点我们可以明确,表述清晰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知道自己的教学,也利于反思自己的教学。2. 教学目标的可行性设计教学目标是建立在深刻领会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和对教学内容的功能价值深入分析,例如教学内容承载哪些学科思想方法观念等,结合教材,分析把握其深广度,对学生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学生的发展,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基础上,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顾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目标对中等以上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1)两者的含义不同。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平)。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一般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某一课期望达到的目标。 (2)两者的指导对象不同。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某一课的教学过程。(3)两者的概括程度不同。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是对科学课程在宏观上的指导,教学目标则较为具体,对教学细节上的要求。 (4)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 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课程指导机构、师资培训基地、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与审核者、学校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 (5)两者的灵活程度不同。课程目标往往是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讨、推敲的结果,具有导向作用。课程目标一旦确立,轻易不会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订的,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某门课程在某学期、某堂课甚至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上的教学目标是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新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两者的密切联系:(1)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导向。(2)教学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一切教学过程都必须以课程内容来支撑,不可能脱离课程而独立存在。小学科学课同样如此。课程目标明确了教学活动的方向,而教学目标就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精细化。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学科学的过程中互动的时候,就把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链接起来、融合在一起了。综上所述,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希望能帮到你
㈨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只是确定学生要学的主要语言知识点。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和为什么学,就无法确定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教学目标实际涵盖了“教”与“学”两个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质量规格。教学目标要解决的内容及其功能可通过以下来表示: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指导教师采取教学活动明确学习要达到的水平导学导教导测量。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知识准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以及完成任务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而设计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测。这种预期的学习结果往往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作为指标。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策略、开发教学媒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准绳和归宿,目标设定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面对两个现实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由谁确定,二是教学目标为谁确定。这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等基本理论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都体现得比较好,但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往往体现得不够。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处理、获得意义的,他人无法替代。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无论怎样科学,教学内容无论怎样精彩,教学形式无论怎样新颖,如果离开了学生主体的能动参与,教学目标终将难以达成,教学活动也将难以顺利进行。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以及教师的自身特点外,还要以学生的实际为根据,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静态的有限目标。它通常由课程标准规定,由教学任务来体现,且能在课前进行预设。二是在教学活动中由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激发出来的生成性目标。它是动态和无限的,难以在课前确定。预设的目标相对于学生而言是人为外加的,反映着社会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可以把它作为教学目标的“底线”。而生成性目标相对于学生而言是内在自发的,体现着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构成教学目标的“上限”。预设目标和生成性目标这两部分的有机地融合,构成了完整的教学目标。无论忽视哪一方面,都会导致教学活动走向极端
——
要么是变成“教师中心”,要么是变成“学生中心”,这都不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
㈩ 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概念和关系
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指通过设置和实施课程将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达到什么程度,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设置和实施课程要达到什么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哪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