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古诗教学应推崇价值观教育

古诗教学应推崇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1-02-18 07:24:40

1. 浅议如何利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利用古诗词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经久不衰的繁荣。中华古诗词中的爱国情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主要也最为浓郁强烈的情感。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国家之兴衰败亡,牵动着每一个有爱国心的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历代文人墨客虽身处江湖,仍不忘爱国忧国,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也正是这些爱国诗篇,敲打和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情结,激励他们去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了诗人吞声失路、壮志难酬的无限憾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殷殷爱国之情从字里行间的进涌而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抗金名将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词句,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的爱国情结,感召着无数胸怀家国的爱国赤子前赴后继。教学时,我们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从小积淀强烈的爱国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毕生心血。
二、利用古诗词加强情谊教育
情谊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包括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两方面。亲情是人之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亲情教育自然也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手足亲情的无限牵挂与思念,溢于言表,透于纸背,让人感动至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对无私伟大母爱的讴歌与赞美;“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更生,相煎何太急。”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手足相怜,不应互相迫害、泯灭人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因诗施教,引导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知亲人对自己的款款深情和殷殷关爱,身体力行的去回报亲情,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维系良好稳定的亲情关系。
友情是人际伦理道德的又一组成部分。自然,情谊教育同样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友情教育。古人向来重视友情,珍惜友情,讴歌深厚真挚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赞颂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表明自己冰清玉洁心志的同时,更多的表达了与友人难分难舍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名句,则是诗人对友人远离的依依惜别之情的传唱。想到友人此去,西出阳关,路途遥远,边关荒凉,人地生疏,相见何期?离愁徒增,别恨陡涨。诗人没有更多言语表白,惜别之情于频频劝酒的细微举动中自然流泻而出。教学时,我们可引导学生感知诗句大意,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他们要与人真情相见、坦诚相待,结为志同道合的学友,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利用古诗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很难想象学生会走向成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诗词深意,适时地拓展延伸诗词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吟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们从简练概括的字句中感受的不仅是诗人高昂的情调和豪放的胸怀,而且被诗人目光的远大、气概的豪迈和勇于攀登、胜凌绝顶的豪情壮志所感染,也因此会立下“凌绝顶,览众山”的雄心壮志。诵读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会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学习苏轼词句“谁言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黄发唱白鸡。”我们自然被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乐观上进的旷达所感染,身处逆境,既要乐观上进,又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毋需更多举例,这些言情写志的诗篇,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学时,我们可以适时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他们从小树雄心、立壮志,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为国家的富强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腾飞而努力学习。

2. 如何在古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足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利用经典古诗文教学渗透德育,应是有效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挖掘经典古诗文中的品德因素
笔者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感受,再对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经典古诗文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古诗文中蕴藏着大量的品德资源,如团结友爱、高尚情操、人生感悟等“活水”,如灵活运用,能有效地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之产生实效。如教学《游子吟》一课时,笔者在学生们熟读成诵、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深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游子情感的真挚。笔者借此情境让学生回顾平时母亲如何对自己,提出问题:“我们该怎么感谢母亲?”学生有的说为母亲洗脚、捶背,有的说为母亲背诵歌颂母亲的名言,有的说为母亲唱《游子吟》。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名言佳句激励学生,适时把握,给学生以点拨,让其从中感悟,得到熏陶。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突出伟大的民族气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蕴含着崇高的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了博大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政治抱负,均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
二、把经典古诗文融于综合实践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靠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是有局限性的。为此教师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悟。例如,我校开展了“家乡风物配古诗”的活动,让学生从古诗描写的情境中寻找与家乡类似的风光美景,同时也可针对家乡的某一风景、事物、传说等来配古诗。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百丈飞瀑,贺知章的《咏柳》――花木之乡的河边垂柳等。通过家乡风物古诗配对活动,既能让学生理解古诗,提高应用古诗写作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移情于家乡的山水风光,激发他们爱国、爱家乡的感情。另外学校还开展了古诗故事会。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学生听得进去,学得轻松,容易理解名言的含义,思想也得到了教育。我校教师还收集了一些作者的写作背景轶事,用故事的方式讲给大家听,丰富了古诗教育的趣味性。学校还开展了古诗配乐唱活动,把古诗谱曲吟唱出来,提高古诗的可读性、可记性、趣味性。清明节我校祭扫烈士墓之日新增了烈士墓前献诗环节,有学生用诗讴歌了先烈的豪言壮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的表达了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通过这些古诗诵读活动,课堂教学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也使学生以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去理解古诗文,且一些民间的、乡土的古诗文也得以再现,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养成,可谓一举数得。
三、凭借经典古诗文评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结果。老师可利用评改作业之机,采取书面的形式与学生对话交流,鼓励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承认缺点、克服弱点,纠正思想品德发展中的偏差,促进其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业评定中插上一两句古诗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笔者在一次作业评改中写了古诗词评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满怀壮志的丁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腼腆的陈钰莹;“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应惜少年时。”――贪玩的黄聪聪。引人思索的古诗文,一语点破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掉缺点,逐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
总之,教师要有让古诗文教育贯穿学生德育始终的理念,从课内到课外,从活动设计、展开到活动总结评比,从课堂教学到作业评定,要充分利用古诗文,依靠这样长期的渗透教育,学生的德育水平必将得到提升。

3. 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美的语言可以给学生以美感,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内容极其丰富,需要老师结合教材进行点拨、讲解、引导学生品味揣摩,激起其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那么,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古典诗词这种文学样式的优势渗透审美教育呢?
一、创设美育氛围
1.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
诗歌的语言凝练,在学习时不仅要感悟其中的人物形象美、意境美,更应品味其中的音乐美。古诗词都比较注重押韵、对仗,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应注意朗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如我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这首诗时,首先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即读出诗的节奏来。其次,诗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读得抑扬顿挫。为了表达思想感情,有些词语的“音”要读得重些,就是要把重音读出来。最后还要把诗的韵脚读好。
2.播放音乐,烘托情感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通过乐音的运动,给人丰富的美感,并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把听者带入特有的意境中,间接地反映出现实生活和作曲家的意图。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通过音乐的渲染感受这种感情变化,也就能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使他们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如我在教授“桃花源记”一文时,先播放了一首舒缓优雅的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学生随着乐曲细细品味文本,在美妙的音乐渲染出的情境中想象文字表现的美好画面,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了,纷纷露出了陶醉的神情。接着,在课文讲解中,我让音乐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的烘托、感染下,学生很快便被带入了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了桃花源田园景色的环境美,和谐友好的人情美,对于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情感的把握也轻松自然了许多。

4. 古诗教学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

古诗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 . 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古典诗词,得到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说过:“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由此可见,人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诵读为基本前提的,而且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多“读”的原则。例如诵读《牧童》一诗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我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
师: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师:什么样子??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学生抢着应声回答)。
师: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生:“归来饱饭黄昏后”。
师:吃了饭牧童做什么?
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必需考虑不同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真..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有些学生没有见过“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炉”的意思,因此,在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时,老师就需要解释字词,并把全句大意口述出来。难点之处解决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后再让学生去自读三、四句,并用汇报的方式去检查自读自悟的效果,必要时再加以点拨。这是一种半“扶”半“放”、先“扶”后“放”的方式。。我们在前边讲到要淡化诗歌教学中的讲解与分析,这并等于说就一点不讲,适度的“讲”还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老师的帮扶,也就不可能有学生有效的诵读,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字。由“扶”到“放”,先“扶”后“放”,就是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成效。。

三. 创设情景的原则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很快进入诗境。又如我教《牧童》这首诗,它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通过学生的诵读、领悟,师生交流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诗歌描绘的景象描画出来,还设计了问题:如果你是牧童,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四.自主学习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在于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

5. 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

古诗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 . 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新课标规定:“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古典诗词,得到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说过:“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由此可见,人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诵读为基本前提的,而且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多“读”的原则。例如诵读《牧童》一诗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我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
师: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看见了吗??
生:看见了。...!
师:什么样子??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学生抢着应声回答)。
师: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生:“归来饱饭黄昏后”。
师:吃了饭牧童做什么?
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必需考虑不同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真..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有些学生没有见过“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炉”的意思,因此,在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时,老师就需要解释字词,并把全句大意口述出来。难点之处解决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后再让学生去自读三、四句,并用汇报的方式去检查自读自悟的效果,必要时再加以点拨。这是一种半“扶”半“放”、先“扶”后“放”的方式。。我们在前边讲到要淡化诗歌教学中的讲解与分析,这并等于说就一点不讲,适度的“讲”还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老师的帮扶,也就不可能有学生有效的诵读,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字。由“扶”到“放”,先“扶”后“放”,就是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成效。。

三. 创设情景的原则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很快进入诗境。又如我教《牧童》这首诗,它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通过学生的诵读、领悟,师生交流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诗歌描绘的景象描画出来,还设计了问题:如果你是牧童,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四.自主学习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在于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另外要给与学生必要的提示与指导。比如要告诉学生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等。比如,我在讲授《泊船瓜洲》一课时,就组织了一场讨论,题目是:联系课前收集的质料说说王安石写下这首诗时的心情,这与他当时的境遇有什么关系。学生非常踊跃,自主学习,学生进行讨论……

五、 科学评价、激励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背诵诗文的数量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诵得数量要多一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数量要少些。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诵读诗文时音调、节奏、情感方面的要求,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也要灵活掌握其标准。一部分语感好的同学,读得就好些,语感差一点的同学,读得就不会那么好。对待读得不理想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并且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很有感情”等等,以此激发其诵读诗文的兴趣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爱诗、读诗,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格,放飞心灵。

6. 求问教学论文《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七坊中心小学:陈显容
古诗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 . 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新课标规定: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古典诗词,得到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说过:古人做文章时,感情充沛,情感勃发,故形之于作品。当时由情思而声音、而文字,今天的读者要了解当时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来的轨道,逆溯上去。作者当时之感寄托在声音,今天凭借吟哦背诵,同声相应来使感情再现。由此可见,人们对文章的理解是以诵读为基本前提的,而且诵读最有价值的古诗文也是一种回归传统直觉式的语文教学。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应遵循多读的原则。例如诵读《牧童》一诗时,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我描绘诗意,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概括描绘的是哪一个句子?
生:看见了。...!
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生:笛弄晚风三四声。(学生抢着应声回答)。
师: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生:归来饱饭黄昏后。
生:不脱蓑衣卧月明。
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地进行分析、讲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就行;但也并不反对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某些古诗文作一些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这就是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原则。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必需考虑不同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教学。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品味到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真..感受,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有些学生没有见过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炉的意思,因此,在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时,老师就需要解释字词,并把全句大意口述出来。难点之处解决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后再让学生去自读三、四句,并用汇报的方式去检查自读自悟的效果,必要时再加以点拨。这是一种半扶半放、先扶后放的方式。。我们在前边讲到要淡化诗歌教学中的讲解与分析,这并等于说就一点不讲,适度的讲还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老师的帮扶,也就不可能有学生有效的诵读,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字。由扶到放,先扶后放,就是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使我们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成效。。
三. 创设情景的原则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很快进入诗境。又如我教《牧童》这首诗,它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通过学生的诵读、领悟,师生交流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诗歌描绘的景象描画出来,还设计了问题:如果你是牧童,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四.自主学习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在于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另外要给与学生必要的提示与指导。比如要告诉学生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等。比如,我在讲授《泊船瓜洲》一课时,就组织了一场讨论,题目是:联系课前收集的质料说说王安石写下这首诗时的心情,这与他当时的境遇有什么关系。学生非常踊跃,自主学习,学生进行讨论
五、 科学评价、激励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背诵诗文的数量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诵得数量要多一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数量要少些。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诵读诗文时音调、节奏、情感方面的要求,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也要灵活掌握其标准。一部分语感好的同学,读得就好些,语感差一点的同学,读得就不会那么好。对待读得不理想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并且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很有感情等等,以此激发其诵读诗文的兴趣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爱诗、读诗,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格,放飞心灵。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让古诗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在教育的征程上为古诗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7. 古诗词教学的几个要点

一、注重培养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充分发挥专学生的主动性,展开属开放式的思考讨论,留出学生参与的空间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使学生在享受视觉和听觉的审美陶冶的同时,得到思想启迪,提高文学修养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生动的画面、艳丽的色彩、悦耳的声音,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好学乐学。

8. 如何落实古诗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核心素养

古诗文里不管是描写山川河流,还是家国天下,都蕴含着人文核心素养。
学习古诗文不内仅是对于文化的传容承,更是对于美的传递,对于精神的传递。
优美的古诗文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在身心上得到放松和满足,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因此,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要让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
最后爱上古诗文。社会的发展需要更优秀的接班人,中华文化的传承同样需要代代相传。

9. 古诗教学各年级在理解和感悟的要求上有所不同,请你具体地说说在低、中、高年级有哪些要求

依我个人观点看,低、中、高年级在古诗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上要求,可以通过对比低、中、高年级教材中所选编的古诗,就可以粗见端睨。
1、低年级教材中选编的古诗大多是粗浅的,如:一去二三里……鹅……锄禾日当午……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等,这些古诗只是记述一些事物,而思想内容并不是非常的深,深到要通过综合很多东西才能得出对古诗理解和感悟。因此,低年级的诗
(1)首先主要侧重的是识字,是借助诗歌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
(2)其次是培养学生对诗歌这一种文字体裁的初步感知,知道有“诗”这种东西就行了。
(3)再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赏析审美的初步认知和情感,初步促使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功效和作用,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2、中年级教材中选编的诗相对于低年级会更深入一些。具有明显的主题。此时,学生对基本的文字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只有少数生字词需要学生学习。所以,中年级的诗
(1)首先是侧重的是学生对诗认知,能将诗意说明白。了解诗中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个什么事情和什么感情。
(2)其次是对生字词的掌握,对新事物的认知(识事识物)。
(3)是引导学生对经典的阅读背诵,为将来在语文学科的发展打基础,作准备。也可以说,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意义上接触到诗,低年经那种所谓的古诗,只能当作是顺口溜。
3、高中年教材中选编的诗,思想感情比之中年级就更进一步。此时主要侧重的是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是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学形式的独特审美能力,重点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陶冶。识字和对诗的认识已经没那个必要了。这个我们在抽查一至六年级学生的时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拿一首诗去问一个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什么”时,学生并不一定非常肯定的说是“诗”,但到了二三年级的时候,你拿一首七言四句的顺口溜给他时,如果他不仔细看,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说是“古诗”,也就是说,从低年级至高年级,学生对诗这种“一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的文学体裁已经形成一种固定思维模式。知道它是诗。
个人浅见,不一定对,只供参考。也请方家在一哂同时及时批正。

10. 古诗文的教学应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我的教法是四步法:一、知作者 二、读诗文 三、明诗意 四、悟诗情”
1、知作者是必须的.这步我赞成.
2、读诗文也是必须的.不只要读,而且要背诵.越熟越好.
3、至于“明诗意、悟诗情”,我感觉可能存在问题.古诗是古代文学中的精华,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有时候涉及用典或是借物讽咏、借事喻事、借景抒情等.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对诗歌把握得当,而且要对当时的时世格局了如指掌.否则,谈何明意,更说什么悟情了.当然,有些诗,虽然我们不能说清楚它到底想表达什么,但读着读着就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或许,我们能明的,就是我们自己对诗的理解,能悟的,也只是诗在我们身上或生活中的还原和体现罢了!
4、所以,三四两步不要深究,也不要深钻.为了应试,只要逐字逐句能让学生说出每句诗大体在说什么就够了.
5、我的观点就是背诵再背诵.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其实这是很多大人的经验,小时候读诗,不管读多少都只算是背下来.等长大了,突然哪天脑子里突然浮出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就可能真懂这首诗了.

阅读全文

与古诗教学应推崇价值观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