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大全 > 美术兴趣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兴趣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1-02-18 09:14:39

❶ 美术课如何做到互动式教学

一、问题提出 课堂教学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主阵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提高教学效益,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实践与研究。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首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愈浓,教学效果也就愈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是一个良策。为此,我在近一年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师生、生生”互动教学情境,探索以“互动”为中心的美术课堂教学法。本文试图以我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来阐述实施“互动式教学法”的体会与作用。二、问题研究 互动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美术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能使得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多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形成美术基本观念和基本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交往、教学互动。如果教学过程中没有师生交往和教学互动,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传统教育观念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看上去并没有错误,也很全面,但是这样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这就决定教学是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的内容、顺序、过程、方式均由教师决定和控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的独立品格完全丧失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是师生双方互动、沟通、启发、探讨,构成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成功,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智慧,达到新的探索和发现。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践互动式教学,关键是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也就是说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创设一个又一个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师生“互动时刻”。三、问题落实 为创设美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1、用优美的文学艺术语言创设课堂教学互动情境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反应与参与程度,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缺少感染力,课堂教学便会变得死板、沉闷,影响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的语言优美且赋予艺术性,又能以极具意境美的诗句与美术教学联系起来,毫无疑问,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如:在浙教版初中美术第三册的水彩风景画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诗歌都能表现一幅幅色彩与意境很美的风景画。在教学中我用充满情感的语气朗诵诗歌《忆江南》,通过文学语言再现江南碧水江花的美丽意境,让学生感受江南美。其中在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的涵义略作讲解后,切入问题:为什么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从而创设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时刻,把学生引入到对色彩知识的探究之中。又如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学生明白,画风景要注意抓住季节的色调特征。再如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优美的诗句,运用到风景画教学中,既让学生感受了大自然风景的优美,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提高了审美能力,又活跃了课堂的教学形式。2、用巧妙的提问创设课堂教学互动情境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引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巧妙地发问,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浙教版初中美术第五册《我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教学中,在欣赏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时,提问画中人物分别是谁,你是如何来辨别的?画家是如何来表现不同身份人物的特征的?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意识调动到观察、比较上,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对作品的欣赏活动之中。又如在浙教版初中美术第三册《白色的杯子上也有美丽的色彩变化》教学中,借助白瓷瓶,几块彩色的台布和不同的灯光,通过对改变台布和灯光的示范,请同学观察白瓷瓶的色彩变化,提出问题:为什么白瓷瓶的色彩会变化?来激发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加3、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创设课堂教学互动情境一个熟悉的生活实例,也许学生曾经关注过,也许他们不曾留意,假若教师在课堂上提出这些实例,学生会感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在浙教版初中美术第四册《标志设计》一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雅戈尔”、“可口可乐”、“李宁”、“阿迪达斯”、“娃哈哈”等很多著名品牌这些生活实例导入课题,同时又失时机的提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品牌包含着什么涵义,它们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来自生活的热点,紧扣学生喜欢的话题,点燃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使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又如在浙教版初中美术第六册的《服装设计》一课教学中,从学生开始关注时尚服饰这一年龄特征,以当时正在举行的“宁波国际服装节”这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话题导入教学,让学生看电视片----《宁波服装发展史》和时装表演录像等,激发学习热情,了解服装知识,特别了解了宁波服装的发展史,使学生感受到服装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再如在浙教版初中美术第二册《色彩给予人的心理与情感作用》一课教学中,我从“交通红绿灯”、“交通标志”的用色科学等生活例子导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激起了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4、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教学互动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次重大革命,给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时空自由,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化不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激发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浙教版初中美术第六册《缤纷缭乱的艺术流派----19、20世纪欧美国家的美术作品简介》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名画传达的意思,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含义、情节与名画相近的音响和视频材料,通过播放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角度对作品进行感受。如在欣赏毕加索的壁画《格尔尼卡》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惨烈的战争场面和恐怖的炸弹爆炸的音响(插播央视的“伊拉克战争”资料片),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领会作品的思想性。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德加的《舞台上的舞女》、列宾的《伏尔加纤夫》时分别用贝多芬的《命运》、《天鹅舞曲》、《伏尔加船夫曲》等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又插播画家的资料短片,更好地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再如在浙教版初中美术第三册《中国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丰富资源,让学生上网找全国各地建筑的有关资料,并把网上下载的各地建筑图片和文字资料上传到大屏幕上向全班同学讲解。这样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我又通过自制的课件来介绍当地----横街镇的古代建筑遗存。通过图片、录像、文字解说等媒体手段,系统地反映家乡的古建筑。学生看到自己熟悉的家乡古建筑,尤其兴奋,加上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家乡的建筑属于哪个地域的建筑?具有怎样的特点?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这些能反映家乡历史文化的古建筑?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本课,同时教师布置作业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开展----“乡土搜宝”活动,去搜寻横街镇更多的古建筑遗存,为促进家乡的旅游资源献计献策,进一步扩展了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与方法都是为提高教学效益和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互动式教学也不例外。当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创设师生互动教学情境,应该以教材为本,紧扣美术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调控学生的情感、兴奋度、控制力及思维活动等。在创设师生互动情境的材料和形式选择时,除了追求有趣、新奇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尺度,根据课堂实际随机应变。当然一节课不能只有一个师生互动情境和用一种形式来创设互动情境。

❷ 如何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生动快乐的课堂形式有机结合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也很少有一个统一性,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只有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去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才能培养起学生向往美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趣。

一.创情激趣中的“美”

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你、我、他》过程中,我在黑板上贴上一整张较大的画纸,并在上面画了宫六朝的作品《小女孩》。我说:“这是一个小女孩的肖像,但是她的面部没有画五官,如何解决呢?”学生说:“可以让几位同学上去补充画好呀。”然后我要求每位学生练习画五官特征,完成后由同学自己上来补充画好五官。于是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愉快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画出了表情各异的神态。因此,创设特定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此外我注意教学内容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过渡,讲述了人物脸型的特征、五官特征……使学生在掌握《小女孩》的画法的基础上,由此扩大知识范围和内容含量。只有把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课伊始,趣也生;课正行,趣亦浓;课已止,趣犹存。”学生才有所得,有所获。

二.参与体验中的“美”

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者的过程不仅是主动地对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主动学习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学习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自去发现,探索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在美术课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起决定性的只要,学生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是作为学生认识与发展的主体所具备的内因和动力。

如在《触摸美丽》一课中,我先让学生在把玩,抚摸各种不同质感物品的过程中,通过手的接触,感觉到不同物品材质所具有的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强与弱、韧与脆、透明与不透明等质感。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过程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和美感。

三.交往互动中的“美”

在美术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具有平等,和谐,合作的特点。“交往”和“互动”体现审美教学中的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师生参与,交往互动,信息交流,教学相长,互学,互助,互促,形式多样,动态调整,多元互动,体现教学的开放性。以往的美术课堂中大多是教师讲完后学生各自完成自己的作业了事。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对美术课兴趣大大绛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在青少年的中学生,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

每当我走进教室,总是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学生们把我当成他们最亲近的人。我除了注意自身的外表美之外,更注意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声调要有高低变化,有时我还唱几句,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而学生做互动学习法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积极锻炼了学生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并且不也不断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学《与米罗游戏》时,我发给学生很多纸,让他们撕一撕,玩一玩,折一折,然后把各种形状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美丽的树林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这样,美丽的画面不再是单一的造型组合了。又如教学《灯与光》时,灯饰的剪裁,粘贴,装饰都让学生在玩中完成的。

四.想象创作中的“美

已受过一定传统教育的学生,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一种发挥自己想象的冲动,是上好美术课的主要任务。我相应地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上课时,在黑板上分别画了四个相同的图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同学轮流以图形为基本,随意在周围添画,看最后哪一组画完的作品最有趣,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热情高涨,激动不已,充分调动内在的天赋与潜能。或是出示一张很大的画,让学生讲讲这画中的内容,以及谈谈自己的感受,接着,教师在画的一个空间上画上一笔,然后,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接下来让几个同学一起在画上画出自己所想的,所知道的东西。最后,教师采用声,形结合的方法不断出示一些比较大胆的图画,以及播放动物,流水,自行车,汽车的声音。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学生在不注意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这样打破了常规地进行常规纪律,绘画欣赏,提出要求等教学内容的模式。

我们平时还应该尽可能提供机会,多给学生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欣赏非洲的图腾柱,让学生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让学生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让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刺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造。

现今,我们适逢美术新课程改革时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走出过去美术教学的传统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与此同时,开发一切美育途径,用丰富的知识,科学的头脑,充沛的热情,高尚的情操,彻底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彻底打破旧的以造型为基础,以提高学生艺术欣赏和绘画技能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具备社会的高要求,而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家。

❸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我就是小学美术教师 小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 比较依赖老师 所以小学美术培训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而不权是美术技术 可以买点或打印点好看的图片 让学生照的画 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画好之后 叫学生进行变形 添加 使画面有自己的感情 重点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小孩子单纯的创造力是非常好非常真实的

❹ 怎样提高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初三的雕塑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 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❺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方法是适合的

美术课主要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老师引导,通过课堂体验,让孩子了解简单的美术知识性,激发他们内心世界,给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进而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综合能力。那么下面由小编带来美术常用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美术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2、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 一种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问答法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问题难度也要相当的考究,否则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
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美术知识的教学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美术教科书和课外美术资料获取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参观法 3比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期间容易发生突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机灵的反应能力,能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
(三)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绘制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

❻ 浅谈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压力,使学生感到学**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初三的雕塑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

❼ 怎样解决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形式化

每当有抄人问我教什么学科,我说教美术。一听是教美术的,便会接着说:“那好啊!美术课很轻松,好上,随便让学生画一画,也不用怎么讲,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是啊,回忆以前我上小学时的美术课,的确是这种教学模式。可如今,当自己站在讲台上,其中的感受就不能同日而语了。现在的美术课堂,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提倡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自主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作品,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其中的愉悦,享受创作所带来的成就感。那么教师就不可是按以前的教学模式上课。所以在别人眼中看似轻松,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❽ 美术高效课堂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今年我校又提出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学期初,在宋校长的正确引领下,我对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谓的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 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 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对于语数老师的高效课堂无非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及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等等,那么作为综合学科,如何再现美术课堂的高效课堂呢?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学习过程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检验美术教学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是否有收获。这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改进美术教学,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有效的学习过程,通过和谐的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
一、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比如《手形的联想》的一课,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投影下随意地摆出各种各样的手形,此时的学生一定会随着教师一块摆出各种造型,并说出自己的思路。这一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将简单的手形概括地与实物联系起来,摹仿的难度由浅入深,孩子们从直觉用手摹仿剪刀这一简单的动作,到有意识地思考、摹仿更复杂的不太熟悉的实物,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真实路径与发展过程。学生很感兴趣,思维在抽象的手形与具体的实物之间游刃有余。相互观摩、表演,快乐无比,在愉悦、兴奋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二、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道出了动手体验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体验。如在“让我的飞机飞上蓝天”一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飞机的造型及制作图,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的活动中找出每架飞机的制作方法,用什么材料制作?学生相互探究,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漂亮的飞机?发掘创造的灵感。
三、提供“感”的机会,让学生在联想中体验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地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教会了他们画某某物体的方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如低年级的色彩教学,过去只注重学生所画的画色彩是否均匀,学生画久了,就没有兴趣。这学期我尝试根据油画棒的特点,教学生如何巧用油画棒画出调和、渐变、有立体感、有层次感的画面,学生大胆体验,大胆尝试,不断丰富对色彩的感受,用彩笔绘出一幅幅富有童真、充满幻想的色彩画。
四、提供“评”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
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把评价学生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评”的机会,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儿童的童心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同时在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评定,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自己才会充满自信,对以后的美术兴趣才会日益提高。
总之,美术课绝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美术教育改革还任重道远,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进步和需要,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会为之不懈的去努力,去探索,传统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颖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代替。

阅读全文

与美术兴趣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