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落实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八大有效策略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他作为一种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但在不同年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到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以及社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什么是“有效教学”?综合多个流派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有效教学”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45分钟中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
关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江苏省特级教师姚焕成在他发表的《从学生的参与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提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历史知识中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来养成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未来生活做准备,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北师大的赵亚夫教授在他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中也提出:有效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积极的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消极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确立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论”,意识共享;抛弃教师“一言堂”和“单向灌输”,精讲多练与精讲多议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通过两位专家的论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达到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收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所提高、过程与方法上有所进步。通过有效课堂的实施,学生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只有把课堂的有效性根植于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深处,追求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这一结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这种发展应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因而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形成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和谐发展。应充分关注并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由度与亲合度。所谓自由度指课堂宽松和谐自然。这里的“自由”,意在力求确保学生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保持、优化和张扬个性;所谓亲合度指师生平等合作交流。所谓“亲和”,则是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应有素养,创造保证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和谐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知识,它必须由传授者与接受者双边配合才能完成。对预定的教学内容来说,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与学双边活动,而影响这个质量水平的一条无形却又有力的杠杆就是情感因素。历史教师不仅要科学准确地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用充分的情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对学生抱有爱心。马克思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在此前提下教育学生,学生才乐意接受,教育方能获得成功。其次,尊重学生。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这种尊重就在于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没有尊重,教育就难以深入人心,取得应有的效果。再者,理解学生。教师应该更容易理解做学生的苦衷,因为我们也曾有过那段纯真而渴望的年代,让每一颗心灵快乐健康地成长,是我们对教育最大的理解。
二、活用教材,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广阔背景,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缩小学生和教师间的差距,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这将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如: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教授第五章“秦帝国的兴亡”课文为例,在介绍“秦王扫六合”一目时,先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秦王扫六合》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诗句,让学生先对秦统一六国的壮举有大致的认识,再自然地引入新课,学生就会自然地接受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通过这种文献资料的引入,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在讲《开放与交流》的“玄奘西行”这一目时,我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有”。《西游记》这一经典电视连续剧可是许许多多少年儿童追捧的剧目,对于初一年的学生来说,谁不熟悉呢!这一问马上就把气氛调动起来了。我紧接问:“那同学们知道剧中的内容吗?”。学生脸上都现出不屑。看到这种情景我马上接着问:“现实历史中是不是真的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呢?”。学生们的脸上现出愕然!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在他们心目可是栩栩如生。我又接着问:“唐僧是不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回了真经?”。学生们都陷入了思索,孙悟空降妖除魔的高大形象已经深印在他们心中。这时候我开始讲述玄奘西行的故事。并且强调贞观年间玄奘是独自西行的,他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从印度取回了佛经,这一经历与《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历相比毫无逊色,玄奘回国后还把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他的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一书。通过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与真实的历史相比较,这样的导入方法,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吸收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课就认真听讲,同时还会产生浓浓的探索历史真谛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H·A多勃洛波夫曾说过:“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因此,教师巧设问题情境,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现历史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历史”原本是有生命的,是很生动的。
在教学上,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还原生动、深刻、鲜活的历史,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爱学、乐学历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
1、运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接感知。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于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学习;近代史中,对于国共两党进行的三大战役的学习等,我就借助路线挂图进行教学,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多媒体兼容性高的特点,把图片、影片、录像等史料重现,通过历史的原貌的重现,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进一步加强对历史知识的领悟、理解和掌握。在讲授“开国大典”时,我给学生放映了中国悲壮的近代历史简评,同时,放映了第一届领导集体走上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景。当时,全班的学生都震撼了,他们更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3、插入历史故事、历史资料使教学更具趣味性。有人称历史课是史话教学,可能有些偏颇,但也体现历史教学的一个特点。在学习义和团运动时,我把当时民间传诵的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跟同学们一起分析。讲鸦片战争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述了奕山“马桶遇洋兵”的故事,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四、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历史事件的现实价值。
历史学科学习的内容都是源于生活的,是鲜活而又富有生命意义的。作为历史教师,教学中只有把历史教材的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历史事件的现实价值。
1、挖掘历史教材与现实社会的切入点,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这是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保证。如:学习《近代工业的兴起》一课时,我给学生看了很多当时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图片,跟着学生一起分析洋务运动的价值,洋务派自身存在的历史局限性的相关史料。在交流中,我特别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如何认识晚清政府实行的洋务运动?②如何理解新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③对中国加入WTO你怎么看?④对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你怎么看?从对比中学生更加明确中国政府的做法是时代所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取得一个又一个经济战争的胜利。
2、融入乡土历史,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历史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老师应该从校本研修的角度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学资源还包括多媒体、电子书库、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博物馆、图书馆等。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历史,树立为家乡发展服务的理念。《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中,在介绍“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兴盛”知识,我就比较详细地给学生介绍宋元时期泉州港的海外贸易情况,介绍鲤城区水门巷的市舶司、涂门街的清真寺、晋江的草庵寺等,并引导学生去游览参观这些历史古迹。总之,结合自己本地区的特点,让学生从研究乡土历史的角度学习历史,更便于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扩展历史知识。
总之,历史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生命的体验。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历史,而不应该是带着历史走向学生。只有把历史的真实性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历史中不断感悟,内化成自身的素养,才是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
❷ 历史情境教学模式有哪些
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她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三国时代.
第二、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例如:文华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精彩、形象的讲述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感情朗诵《满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识别美、丑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❸ 如何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专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属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❹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历史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这块主阵地,以自身精湛的教学素养感染学生,以现代媒体为手段吸引学生,以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环境,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令学生快乐轻松学习, 让历史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课堂 有效教学
历史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那么如何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有效教学呢?以下是我根据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例:用“千年第一思想家”视频让学生感悟学习马克思的伟大思想;通过播放《七子之歌》感受“七子”之思痛。观看《南京大屠杀》电影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这种导入方式,把教学内容情景化了,学生的动机也被激发了。“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很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
二、增强趣味性,激发兴趣。“在历史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谓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又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首先,教学过程中适时补充史料,可以增强趣味性。在讲《鸦片战争》时,分析中英贸易状况时,我讲到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所接受,引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红楼梦》中刘姥姥进贾府这个情节,学生兴趣盎然。
三、测试巩固,反馈提高。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设计习题反馈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1.设计有层次的习题当堂巩固,使不同学生都能尝试成功以树立其自信;2.布置作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3.设计单元、期中期末检测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做好试题讲评分析,并要求学生自我反思,写答卷分析和改进目标、计划,以提高学习效率。
四、授人以渔,丰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走向自学和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我们必须创新教法以实现教学有效性。下面是我常采用的教法:1.小组合作法: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人人做主人,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实施中应注意: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科学结组;精心设计适宜于小组合作的问题;坚持先自主学习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在合作中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友善互助,创设良好的合作对话关系,规范同学的合作行为;做到科学评价激励合作更成功。2.史政结合法:例在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时,我让学生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举例说明,有关科技的负面影响,学生就提出了地球温室效应、生态环境恶化、日本海啸、核泄漏等事例,关于怎样解决,还很自然地说出应该趋利避害,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突出了学以致用。3.竞赛法:例布置预习问题课堂上小组竞赛;单元复习时,令各组准备题目,进行对抗比拼;学到《西安事变》时组织学生针对“杀、放蒋”的辩论赛等。实践表明:竞争状态时的学习效果要比平时的学习效果好得多。4.文史融合法。人说文史不分家,我也尝试把一些语文教法运用于历史教学。例:单元大意、学习主题归纳,使学生迅速把握单元特征、教材重点;撰写论文,指导学生辩证分析、评价历史事件、人物,明确论点,找出论据、指导论证,一片小论文水到渠成。5.参观调查法:带学生去参观历史的遗迹、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景点――满城汉墓、清西陵、狼牙山、冉庄地道、保定总督署等可将课堂教育的范围扩大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历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生成浓浓的历史情感。6.巧记法:如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秦统两汉,三分魏蜀吴,贰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了学生记忆效率。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历史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这块主阵地,以自身精湛的教学素养感染学生,以现代媒体为手段吸引学生,以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环境,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令学生快乐轻松学习, 让历史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❺ 如何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幽默的方式讲解历史故事
❻ 历史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有何变化
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教师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追求的是将历史的前因后果、人物事件、历史影响、历史评价讲得一清二楚,使学生不用自己去思考,只要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记住就行,记忆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方法,记忆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多少成了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教学与新课改的理念相距甚远,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新课程对历史学科的规定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的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尽快学会实施方法,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改变教育观念,注重发挥学生潜力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重视的是对历史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只注重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以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激发出对历史优秀人物的崇敬,从而受到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的熏陶和感染,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教师主动的教,学生被动的学,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尊和互动,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兴趣,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所设置的情境不能与生活脱节,必须要与学生实际有紧密联系,要让学生从思考、讨论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证。由于历史课的课时少,教学任务重,而每个教师的任教班级又多,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外的交流沟通的时间就会很少,所以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上的有限教学时间,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中师生积极情感的建立、交流和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参与为主要形式。历史课堂提供学生的是具体的材料,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材料是活生生的,能从中提炼出有趣味的知识出来,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中国近代史中,有关辛亥革命问题,辛亥革命到底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按照以往的教学,很多学生很难理解他胜利以及失败的含义。所以在讲到这节课的时候,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总结学生的观点,在肯定他们观点的同时,要让他们理解辛亥革命成功是因为推翻了封建帝制,他的失败是因为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还有参与,就达到学习的目的,掌握历史知识。只有让学生投身教学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对历史材料的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就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勇于表达他们的观点,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导语导入新课,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教材内容,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利用谜语、成语导入,或者利用名言诗词导入,或者利用乡土历史导入等。
比如,在讲到“太平天国运动”是,考虑到学生大多数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就可以现提出问题,在农村农民平时都做什么?地是自己家的吗?以前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为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总之,从上课开始,就必须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学。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历史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但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多大兴趣,上课感到枯燥乏味,容易走神瞌睡,甚至对历史课产生抵触情绪,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喜欢的历史史实在历史课本中往往只是个大概,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因此我们教师切忌照本宣科。但值得我们尝试的是,将历史知识揉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
❼ 如何构建和谐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 详细
如何构建和谐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 陆炜巍 (上虞市汤浦镇中心小学,浙江上虞3123“) 摘要:课堂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心理发展只 有在客观条件下形成心理的兴趣和欲望时才有可能。心理健 康只有在主动的行为中才能实现。在那种被居高临下的控制 状态下.强求用教材知识作为唯一的标准接受评判.只能损伤 学生的心理。因此.构建适应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学模 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学生心理 注意观察主体导体创新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趣味十足又苦涩无味的学科.若是 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就会觉得乏味,而且不 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 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不少学生都是带着高兴、激 动、兴奋的心情而来,但总是扫兴而归。针对这些问题。我谈谈 想法。 一、“思”学生之所思 注意观察学生听课时的言表等心理反映,同时根据学生 的共同心理特点和因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形成的个性差异, 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 使教学活动变得和谐愉快。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一节 校级公开课上,我向全班同学提出需要一个小朋友来帮助我 完成学习任务,有很多学生都举手了,我只叫了一个同学上来 帮助我。这位同学做得很好,我表扬了他,并奖励这位同学一 个小奖品。我觉得这样做很不错,但是我发现在不少小朋友脸 上有一种不悦的表情。为什么?因为下面的小朋友有许多也都 会做,有的可能做得更好、更快.他们没得到奖励。他们的心里 在想为什么不叫我?为什么我比他要多没有奖我?他们的心里 有着很多很多的“为什么”。我在课后反思时就想到如果当时 我能用一些激励性和鼓励性的话去激励和鼓励他们。那么个 别学生就不会有那样的表情了。 二、“知”学生之所知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今天这 堂课中,学生想知道什么信息,收获什么信息。怎样才能让学 生主动想知道什么.而不是教师想让学生知道什么呢?教师不 能光靠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就想上好一堂课。对于经验,杜威 说:“经验是一个不断前进的,不断变化的过程,经验的这个性 质。不许有所谓完整和终极性。”“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 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 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在受限制。”简 单地说,经验可能是狭隘和浮浅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为了 突破经验可能的肤浅、狭隘和错误,就需要对经验进行反思。 我认为.错误的经验最可贵。只要你从这错误的经验中反思、 改进,就能得到更町贵的正确经验。反思就是对经验的过程、 经验的依据和经验的结果进行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 从中得到改进。目的在于获得相对更加正确的经验。例如:我 在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装扮桌面的教学过程中,提出我们为什 么要设屏幕保护这个问题?不少学生都会想,我为什么要设 呢。不设不是也没事呀。或者设也是为了好看。我在教学时让 学生一直用眼睛盯着一个地方几分钟。让他们感觉累吗?那么 大家上一节室外活动课,会感觉眼睛累吗?通过这样的实验, 学生都知道设屏保的原因了。教师要了解学生想要知道些什 么,首先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三、“升”学生之所生 将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让学 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第斯多惠(德国教育 家)说:“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我 们只要把导和辅的作用发挥好就可以了,不要把学生的思路 一直握在手中不放,让他们机械式学习。布鲁纳(美国著名心 理学家)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 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挥的空 间.让他们那富有想象力的脑袋运转起来,并鼓励他们敢于质 疑,大胆发表不同的观点。 如果说学生能在信息的海洋中乘风破浪。那么教师首先 就要让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舵手,掌握驾驭轮船的本领。这本 领就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如:在教学过 程中培养合作学习和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在讨论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调动学习的 积极性,并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平时积累的信息。相互交流 还能扩展大家的知识面.学习到新的知识。信息技术课程的整 个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它也离不 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另 默不语,死气沉沉。对学生的个性观点,教师不能强求答案的 一致。要保证让学生的创新思路得以展示,时时刻刻想着给 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探究、自觉思维、独立创新的环境。教师 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尝求 知的艰辛与幸福。这种和谐的氛围,是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 力因素交织展示的最佳机会。学生置身于这样民主气氛浓厚 的课堂,就如同种子得到了适宜的温床。主体意识被催生勃 发,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心理潜能随之释放,创造性思维也 就应运而生。 三、在质疑问难中提升创新 古人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 发现问题,学习才会有兴趣.才会主动探索求知。亚里士多德 曾说过.思维起源于疑问和惊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 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自己独特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 解,把存在疑问的问题通过讨论更明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228 生,引导学生从无疑处找出疑问,在探索中发现,在思考中质 疑。在质疑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的习惯。 四、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创新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习惯的培养,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大教育观,通过开展丰 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个体的活动.,例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记录、制 作广告词、调查报告等;二是群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 查、兴趣小组、工厂实习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 感受客观世界,产生求知欲望,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目的。 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一种创新的经 济。作为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力。教师必须未雨绸缪,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 变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才能真正为振兴中国的教育,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也谈对初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陈双(岳阳市第三中学,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音乐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音乐,使他们对音乐有独特的 感受与见解,从而提高他们对于音乐的兴趣。本文主要谈谈如 何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兴趣。 关键词:初中学生音乐兴趣培养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音乐, 作为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 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就会丰富,思维就会灵活、多 变、流畅。 一、从情感体验出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对于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 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丰富情感的 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 养。在初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 情感的体验、抒发,提高认识、评价、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 水平。情感体验为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 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要从情感体验出发培养学生 对音乐的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 感体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青少年时期充满活力、有热 情、有感情。如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时,我先以简练 的语言介绍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这是一场离奇而愉 快的梦,仲夏葱郁的森林里,柔美浪漫的月光下,仙子在花丛 中轻舞。赫米娅和拉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因为不如意 的婚恋双双来到这儿。他们几经波折,最后在仙王的帮助下, 有情人终成眷属。当学生情绪受到剧情感染后,我再分主题、 分段落地播放乐曲.然后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全曲,同时采用 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巩固知识。此时,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 跳跃。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 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地 欣赏这首作品。音乐结束了.消失了。但它留在每个学生心中 的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所具有的和正在寻找的吗? 二、鼓励和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 由于音乐具有语言无法概括的模糊性,更有利于发挥学 生的丰富联想。而联想是创造力的基础,又可以在音乐实践 中提高,因此,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有音乐 创造的空间,能自由运用多种方法创新并发现自我。音乐带 给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不能要求大家具有千篇一律的感 受。只要都能为音乐中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与之产生强烈 的共鸣.喜爱这个作品,就可以了。在音乐教学中,从心理学 的角度讲,受表扬能激发人的上进心。所以,教师要不吝惜自 己的表扬,尤其是对后进生。在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时,立刻及 时表扬.使他们深深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没有歧视他 们。千万不要让学生暂时的“不对”、“不好”影响了他们终生 学习音乐的愿望。 音乐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对整体 素质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 体裁、素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 点,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联系。这对提高学生整体 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 能是一般的知识性的讲解.学生能掌握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 容就足够了。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对于不同 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把握训练渐进的原则 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七具有共性,但每 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 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 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 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 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 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是总的原则。初 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 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 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没有接触过好打音乐作品的学生是 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 外,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 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 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 四、“反”学生之所范 教师不仅要渎好学生这本书.更要写好一本书。反思是教 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 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孔子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 相长也。”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教 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 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 实际问题为基本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学理念的外在表 现,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提 高对自己的认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每个学生要有 一种爱,要有一种情,要有一种责任,把职业提升为自己一生 为之奋斗的事业。教师应该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每个学 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拥有阳光的心理.让每个学生成 为健康、快乐的阳光少年。叶澜(当代作家和教育家)说:“一个 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 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恩人 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 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这又是一个不断自 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如果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心所欲地将“思”、“知”、 “升”、“反”这四字灵活运用,这样的课堂就是生动的课堂,就 是新课标下有潜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给学生一颗“糖”, 给教师一课堂的效果。
❽ 如何打造历史和谐课堂
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掉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所以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多的是育人。
一、历史老师的困惑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和政治、地理、生物一样划为副科,历来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君不见,社会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各种培训机构中,培训科目尽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学生和家长不惜花高价牺牲节假日来提高这些科目的成绩。而更让历史教师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课堂上想学就学,不想学就玩;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够热情。历史老师普遍感到课难上,学生乱,作业交不上来,成绩提不上去,尤其是给一些生源质量差的班级上课,老师感到头大害怕。走进教室,害怕面对那一帮学生,在新课改下,轻松愉快的高效课堂、和谐课堂无从谈起。
二、课堂中的经验教训和反思。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出一些课堂经验和技巧,说出来共勉。
1.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做一名阳光的教师,要提前三分钟进教室打开多媒体等,做好上课准备。讲课面带微笑,表情要丰富,上课要有激情,课堂语言简练、幽默,语调要抑扬顿挫。课外知识要渊博,古今中外历史知识要信手拈来,学生心理上佩服,要会讲课,最忌讳语言无味,面目呆板,一个表现,一个腔调,一种姿势讲下来,学生会睡着的。也就是说要会调节课堂气氛。举个例子,一次一个学生被其他同学私下的小动作引得咧嘴笑起来,虽没出声,被我发现,怎么办,批评还是装作没看见,我就看着他不紧不慢打趣说:“大家都瞧瞧某某,他的脸都笑成了一朵菊花(当时是秋季),什么事这么开心,说出来大家分享一下。”全班同学都看着他开心大笑,他自己受同学们的瞩目反倒不好意思了。历史课本多有伟人毛泽东的事迹,为了增加语言的感染力,我这样总结了毛泽东主席影响中国最为经典的十句话,学生听了颇为新奇。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大义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最无奈又最神秘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家人――由他去吧!
最充满希望的一句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最有志气的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最令为官者作难的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教育要严格,宽容是美德
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做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情,比如上课迟到的,要求去厕所的;女生爱写个小纸条,再从后面传到前面;比如写其他科作业的;比如趴在桌上睡觉的;比如拿个小镜子照着,拿个小梳子梳头在那臭美的……;老师怎么处理?装聋作哑装着没有看见,赶紧讲课,还是暴呵一声,大吵一顿。按前面的处理方式,老师显然没有尽责,没有及时制止学生;按后面的处理方式,讲课进程不时会打断,光听见老师生气地在吵学生了,何不用温柔的方式呢?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走到学生身边,悄悄示意一下,或轻轻碰他一下,或拍拍他的肩,那违纪学生自然心领神会,立马好好听课,也保全了他的面子。面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学会控制好你的情绪,要有耐心,可以暂时把他请到班主任办公室,或找个时间课余和他谈谈心,千万不要课上起冲突。一个学生一个世界,对那些问题大的学生不是简单的管、粗暴的压就能解决的,需要你的耐心和技巧来化解。
3.放下“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我是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的。历史学科现在是开卷考试,背还是必要的,对于不太重要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能找出在那里即可。做历史作业时,作业要少,为了给学生节省时间,一些很长的历史专有名词我就让学生用速记的方式只写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比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现频率很高,让学生平时写成“半……会”,“资本主义社会”简写成“资……会”,作业上遇到需写大段问答题时,让学生从书中找出页数和段数写上,不必一字一句抄下来,因为抄一遍没有啥作用,仅仅起到练字的作用,还花费那么多时间。强调考试时写规范完整,用很少的时间完成了作业,学生心理美滋滋的。结果其他科目作业,学生也如法炮制,被该科目老师给批评了,不同的老师要求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一句温馨的问候,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所以广大的历史老师们,不断学习充实完善提高自己,把握好自己的课堂,用你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的成长吧。